安全保证书 简

时间:2019-05-13 01:0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全保证书 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全保证书 简》。

第一篇:安全保证书 简

安全保证书

XXXXX会于XXX年X月X日至X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届时将有X余人参加此次活动,为保障此次活动安全,我承办单位(XXXX单位)将严格遵照“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并在此郑重承诺,此次活动的一切安全责任由我单位全权负责,确保不发生人员挤踏、火灾、治安事件等各类安全事故。

责任单位(章):责任人:年 月 日

第二篇:安全责任协议书简版

安全责任协议书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竟识,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明确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时学校与学生双方的责任,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经协商,参与学生社团组织的集体出游、外出考察等活动的学生社团成员和学生团体联合会,学生社团三方自愿签订协议,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校纪校规、社团规则、交通规则,如因违犯法律法规、学校有关规定及以上而在校外造成安全事故的一切责任自负。

会员

签字:

学生团体联合会

签字:

学生社团

签字:

年月日

第三篇:谈美书简

《谈美书简》读书报告

姓名:张辉

班级:高秘10

1学号:071011121

1,书 名: 《谈美书简》

作 者: 朱光潜

出 版 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05.01

2,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1903年(六岁)开始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能背“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读过《史记》、《通鉴辑览》,1918年入武昌高等师范中文系读书,1919年经考试被选送香港大学文学院深造,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获硕士学位,1931年入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其间写就《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193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37年任四川大学教授,1938年任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重返北京大学任教授,1949年北平解放,继续留任北大教授,1956年译出柏拉图《文艺对话集》,1959年译出黑格尔《美学》(第1卷),1963年《西方美学史》出版,1970年续译黑格尔《美学》(第2、3卷),1977年译出莱辛《拉奥孔》,1978年译出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1980年出版《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1983年译出维科的《新科学》,1986年3月6日逝世,终年89岁。

3,作品目录

一、代前言:怎样学美学?

二、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

三、谈人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

五、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六、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七、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德

八、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九、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十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十二、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十三、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4,作品主要观点及其内容

第一封《代前言:怎样学习美学?》朱光潜先生首先谈了写作《谈美书简》的动意,在回答“怎样学习美学”这一问题时,说他感触最深的是治学的学风。针对美学是个旁涉很多领域的边缘学科,以及国内“资料太少”这一特殊性,朱光潜先生指出:“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在的欠缺,而且会成为‘空头美学家’”;要“学通一二种外语”,直接阅读外文书籍;尤其应下大力气去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不迷信翻译过来的书籍。

第二封《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抽象概念出发?》1956年,全国开展了美学大

讨论,在这场大讨论中,朱光潜先生承认自己过去“站的是唯心主义立场”,“用的是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逻辑方法”,信奉的是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克罗齐等人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到80年代,朱光潜先生坚持“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一总命题,而且他讨厌对美下定义,认为这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不是从现实出发去研究美学问题,提倡“从现实出发去研究美学问题”,提倡“正确辨认生活与艺术中的一切丑现象”,认为“自然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艺术家有描写丑恶的权利”。

第三封《谈人》朱光潜先生提出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是“一个整体”。审美活动和整个人的其它许多功能如”思考力、情感和追求上报的意志“是有内在的联系的。强调反“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体的活动”,进而强调“艺术作品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这一命题。

第四封《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一些误解》在此,朱光潜先生重申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郑重提出“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但不能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解放’出来”。针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没有写过一部美学或文艺理论的专著,说不上有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等一些误解,朱光潜先生说,构成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这个完整体系“是长期发展而且散见于一系列著作中的。要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体系,就要认认真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五封《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朱光潜先生认定“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实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储存的”。生产劳动是社会性的人凭他的本质力量对自然进行加工改造。这是一个双向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自然经过人的改造而日益丰富化,成了“人化自然”;另一方面,人发挥了他的本质力量,使其在改造自然中“对象化”了,因而也肯定了自己,使自己的本质力量日益加强和提高了。人类历史就这们日益发展下去,以至于达到“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彻底人道主义”的辩证统一。

第六封《冲破文艺创作和审美学中的一些禁区》“四人帮”统治时期,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禁区是“人性论”、“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感”。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性是普遍存在的,是人作为人的自然本性,“人性和阶级性的关系是共性与特殊性或全部与部分的关系。部分并不能代表或取消全体,肯定阶级性并不是否定人性”。“人道主义”总的核心思想“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把人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因为人虽是一种动物,却具有一般动物所没有的自觉心和精神生活。人道主义可以说是人的本位主义。”“在文艺作品中人情味就是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东西”,“最富于人情味的母题莫过于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情”。在阐释“共同美感”时,朱光潜先生援引了马克思“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论述,指出“劳动是人类的共同职能”,它所产生的美感也就是“人类的共同美感”。

第七封《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在这封信里,朱光潜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生理学知识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美与美感,如节奏感,移情作用和内摹仿。而且向我们进一步阐述了其“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节奏感,而不应一味高昂”“审美者和审美对象各有类型”等观点。

第八封《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朱光潜先生认为,为弄清形象思维问题,首先需要界定一下“什么叫思维?”“思维就是开动脑筋来掌握和解决面临的客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思维本身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又是一种认识活动。”思维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掌握具体事物的形象,如色、声、嗅、味、触之类感官所接触到的形式和运动都在头脑里产生一种映象,这是原始的感性认识”,叫做感

觉、映象、观念或表象。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可以经由两种途径或方式,这就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目的都在于获得对事物的更进一步的认识。“把从感性认识所得来的各种映象加以整理和安排,来达到一定的目的,这就叫形象思维;“把许多感性形象加以分析和综合,求出每类事物的概念、原理或规律,这是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这种思维就是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的不同之处,在于形象思维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第九封《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文学是用语言为媒介,而语言中的文字却只是代表观念的一种符号,本身并无意义。语言这种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观念性,也就是说,语言要通过符号(字音和字形)间接引起事物的观念。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在艺术门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文学实际上就是语言学”

第十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朱光潜先生反对将“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这样的本来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称呼硬套到其它时代与民族的文艺创作上去,而主张从“浪漫主义的”或“现实主义的”这样的创作方法的角度,对各时代和民族的文艺作出分析。与此同时,朱光潜先生认为不能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分绝对化。“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情感和幻想较占优势”;“现实主义从客观现实出发,抓住其中本质特征,加以典型化”。这两种创作方法虽然是客观存在,却不宜过分渲染,像旗帜那样鲜明对立。要“从主客观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

第十一封《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环境”指“行动发生的具体场合,即客观现实世界,包括社会类型、民族特色、阶级力量对比、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总之,就是历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典型环境起着决定典型人物性格的作用。“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典型观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第十二封《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悲剧与喜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体裁,具有两种不同的审美特性。悲剧与喜剧很难截然划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现实世界的矛盾本来就很复杂,纵横交错,很难分出悲喜,同时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多种多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戏剧往往产生不同的感受。“世界对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动情感的人是个悲剧,对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思考的人是个喜剧。”我们中华民族的喜剧感向来很强,而悲剧感却比较薄弱。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诗的正义感”很强,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好大团圆的结局,很怕看到亚里斯多德所说的“像我们自己一样的好人因小过错而遭受大的灾祸”。

第十三封《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朱光潜先生对来信问到关于学外语和美学问题朋友们提出忠告:“学美学的人入手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还是学好马列主义”;其次,“掌握一种外语到能自由阅读的程度”,“掌握国际最新资料”;第三,“要随时注意国内文艺动态”,“最好学习一门性之所近的艺术:文学、绘画或音乐,避免将来当空头美学家或不懂文艺的文艺理论家”。

5,观点比较:

朱光潜经过对自己以前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批判,提出了美是主客观的辨证统一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条件,此外加上主观的意识形态或情趣的作用使物成为物的形象,然后才是美。他还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实践

观点(即把主观视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对立统一于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美学思想,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美学流派。而美学家宗白华以艺术体验为美学研究的挈入点,独特地走出了散步美学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他构筑了以艺术境界为核心的美学思想体系,为美的基本性质探讨与中国传统的艺术所具有的美学思想内蕴的双向契合提供了具有启示意义的师范,为中国美学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另一种样式。对于美的本质性认识,宗白华采用目击而道存的方式来体悟。他结合艺术体验来分析美的基本性质,以凸现出中国生命美学的价值意蕴。

黑格尔美学主要是艺术哲学,以其特有的辩证法与历史感,他把几乎是全人类的艺术都逻辑地叙述成一个运动着的整体系统,令人叹为观止。

6,个人评价:

这本书既有关于美学理论的论述,比如马列主义美学体系、美与美感、形象思维等;也有就具体的美学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问题、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问题、悲剧性与戏剧性等;同时还总结自己切身的体会,对某些错误思想和观点进行批判,比如号召大家冲破人性论、人道主义和人情味等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禁区,等等。说是清理过去的美学言论,其实最首要的是表明一种新的认识,强调自己新的思维的突破。朱光潜在文中说:“解放后,特别是五十年代全国范围的美学批判和讨论中,我才开始认真地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逐渐认识到自己过去的一些美学观点的错误。”这本《谈美书简》的产生由来,也就是他在这些年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对美学上一些关键问题提出自己新的认识。朱光潜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和研究美学,一定要把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放在首位,反复强调说“研究美学如果不弄懂马克思主义,那就会走入死胡同”。在他看来,马列主义不但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其本身也有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因为以往的美学大师,每一个人都是有一套自己的美学体系的,只不过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形而上学的还是辩证的问题。就马克思来说,其美学体系作为哲学这个大体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以及这里生发出来的认识来自于实践的基本观点。

朱光潜在认真研读马列主义经典原著的基础上,理解和吸收马列主义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提出自己的“物甲物乙”说,也即是“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的观点。这个观点体现在,在以后关于美学的论述中,朱光潜一直恪守马列主义,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美学体系。

在《谈美书简》中,还有的是关于美学具体问题的论述,以及提出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研究中的禁区,这对于我们初学美学、开始接近美学的青年更具有解决实际问题、排除疑惑的重要作用。比如朱光潜认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分,作为文艺流派和作为创作方法,是应该分别清楚的;但是同时,注意到我们在欣赏文艺作品的时候,是没有必要机械地给某个作家或具体作品贴上现实主义或是浪漫主义的标签,他非常赞同前苏联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高尔基这样一句话:“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再比如,朱光潜结合自己的切身的经历,特别是我们的美学研究在“文革”中收到极大的破坏和干扰,在文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号召:“让我们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一起来冲破禁区吧。”具体说来,要冲破的禁区包括哪些呢?就是“人性论”、“人道主义”、“人情味”以及“共同美感”等等这些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划定为禁区,被认为是作品中不能表现、研究中给予否定的。我们突破禁区,表现在创作要表现它,研究中要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讨论。在同我们聊天的过程中给予我们美的启示,逐步的认识美,理解美的问题,掌握美的体系。正如他几十年前创作《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一样,不是掉书袋的,而信手所致,拿来谈谈;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美学、理解美学,而不是空洞的来谈论美学大理论。

第四篇:《狱中书简(节选)》

《狱中书简(节选)》

说材料

一、教材分析

出自罗莎卢森堡之手。作者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这封书信以清丽精致的笔触,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和“生命沉醉”的美好感觉,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乐观积极的高尚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生难字词比较多,需识记,作者需要详细的了解。

2、让学生掌握描绘的四方面内容以及侧重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应引导学生掌握本文的三种写作手法:“对比”、“烘托”、“借景抒情”

4、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教材的学习,培养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质疑的能力,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乐观积极的高尚情感。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依据教材的特点,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难点确立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写自己在狱中生活的艰苦、自己的斗志,而是满怀喜悦的描述自然美景呢?突破难点应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并组织小组合作填表的方式。难点应结合后练习,小组合作探究写法等环节,得以突破。

四、学法指导

方法:自主、合作、实践、探究

让学生通过填表,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的结构,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另外,又指导学生合作讨论、共同解疑以突破重点、难点。

五、教法

三单元阅读教学法

认知阅读:初读文,整体感知,通过概括内容,理清的结构。

理解阅读:深入学习文;合作探究,品位语言和构思,深入研讨文内容。

拓展阅读:让学生畅谈读了这篇文以后的感想?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乐观积极的高尚情感。

六、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

在认知阅读环节中主要训练学生对文内容的归纳能力,并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的结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做适当评价。

在理解阅读环节中,进一步熟悉文内容,通过学生对的语言、构思、写作方法等方面的赏析,促使文内容的研讨更加深入。

拓展阅读环节中,由内延伸到外,让学生注意内学习与外阅读积累的结合,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乐观积极的高尚情感。

七、多媒体 的制作突出了精美与实效的特点,处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指引。

八、教学特色

本的教学实施了我校“三单元阅读教学法”,教师由讲师变为导师,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用合作、讨论、研究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学习疑难,使堂变成了开放型堂,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并使之整合提高。

第五篇:《美育书简》读后感

本 科 课 程 论 文

课程名称:审美心理学课程主讲人:潘智彪课程开设单位:文学系

论文题目:浅谈席勒的“游戏冲动”说

系别:文学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陈国芳学号081011009指导老师:潘智彪

二0一0年十二月

浅谈席勒的“游戏冲动”说

【摘要】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所提出的“游戏冲动”是其美育思想体系的关键。“游戏冲动”作为人性完整的象征,是对“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综合。本文就其本身出发,谈谈笔者的理解。

【关键字】游戏冲动感性冲动形式冲动美

一、引言

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是美学史上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他从人的本性的历史演进中确立了美学的地位。在这部著作中,席勒从康德美学的基本原则出发,从对社会现状的分析中,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提出具有现代性意味的美育思想。而“游戏冲动”一直贯穿席勒的这种美育思想。

二、游戏冲动的源头

席勒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分裂的人都有两种冲动:一种是感性冲动即物质冲动,另一种理性冲动即形式冲动。这两种冲动在现代人身上是相互矛盾的、完全对立的,对人性都带有强制性(分别为物质的强制和道德的强制)。只有消除它们的对立,调解它们的矛盾,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美的人性。

2.1 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

感性冲动下,以人作为基本的寄托,要求不断的变化。“人应该把一切仅仅是形式的东西转化为世界,并使他的一切天赋表现为表象”[1],人是纯自然法则支配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他使人变成物质,而不是给人以物质;他用牢固的锁链把向高处奋进的精神固定在物质世界中,把无限漫游的精神束缚在现实界限之内。

形式冲动则是把人当作类归属,在认识中要求真理,在行为中要求合理,对永恒的追求,他扬弃时间和变化,他要离开盲目的自然控制去实现理想,要把自然法则的强制改造成为自由选择的结果,超越一切感性世界的限制而达到人格的自由,要把物质的必然上升为道德的必然,从而克服了对物质现实的依赖,赋予其人格的独,把人变成绝对实在。

2.2两冲动的调和

从上述可见,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都有各自的领域,彼此不可侵犯。感性冲动可以看作一种“变”,而形式冲动可以看作为一种“不变”。变与不变看似相互矛盾,实则在一种对比与冲突中产生一种“和谐之美”,这也是席勒美学的核心。因此,两种冲动需要摆在一起看,单独分开后,只能看见一种状态,合并之后即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凸现出1+1>2的效果。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与“阳”的概念,极力追求一种平等与和谐,但是却又是相互矛盾的,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在这种包容与矛盾达到一种程度后,两种冲动达到升华。由此产生席勒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游戏冲动”。游戏冲动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相互柔和的结合体,是实在与形式、偶然与必然、受动与自由等的统一。这样的统一使人性得以圆满完成,使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天性同时得到发挥,而人性的圆满完成就是美。游戏冲动实质上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一个交集,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平衡点,即一种“完美”和谐的状态,席勒心中的美便蕴藏于这种极致的“和谐”当中。

三、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

上面就已经点出了美,而席勒也说过“游戏冲动的对象,用一种普通的概念来表示,可以叫做活的形象;这个概念用以表示现象的一切审美特性,总而言之,用以表示在最广的意义上被称为美的那种东西”[2]。“美是两种冲动的共同对象,也就是游戏冲动的对象”[3]。所以,游戏冲动的对象就是美,而美就是活的形象。

那么“活的形象”又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呢?形象是我们的理性赋予事物的形式,当这种形式仅仅只是抽象的形式时,它仅仅趋向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而无法与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取得必然的联系;但是如果离开了这种形式的赋予,“生活”对于人而言仅仅是纯粹的印象,这些印象无法将人引领到体验“生活”本身的地方。比如著名的“断臂维纳斯”,虽然被认为是一种残缺美,追求的只是感性上的,但是没有哪个观众不想知道原版的维纳斯是怎么样的,这种潜意识里的美学的追求是必然的,不能称为所谓的个性或者风格,因为这是一种真理和规律。席勒抓住了美感性直观的特征,也把握住了美作为形式的特征。感性直观不是简单的感觉印象,人的感觉印象往往受现实欲求和外在实用目的的驱使,紧紧束缚于其中而无法获得一种生命的反思性体验;形式的特征并不把人引向逻辑概念,探求外部事物必然性的知识,但它又借用了逻辑的外观形式。于是,“活的形象”一方面摆脱了对象的实在和功利性,又保存了这种实在所引起的感性的愉快,而另一方面,它拒绝了形式的抽象性,又具有了形式对表象的结合能力。所以“只有当它的形式在我们感觉里活着,而他的生命在我们知性中取得形式时,他才是活的形象,而且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我们判断他是美的,情况总是这样。”[4]

由此看出,“活的对象”融合了物质与形式、感性与理性,带给人的是对生命的体验,它激发的是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的确,在艺术作品之中我们所看到的虚构的一切,并非因为虚构而失去真实和活力。在诗人那里,岩石、果实、花朵,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富有人的灵性,都透露出着美。

四、游戏冲动使人性完善

通过上述,大概就了解什么是游戏冲动,而他又是席勒基于人性而提出来的一种美育观念。那又何妨运用他来指导自己做一个完整的人呢?

美是由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相互对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是游戏冲动的对象。理想美就是实在与形式尽可能最完美的结合和平衡即游戏冲动的对象。这样的结合只是理想中的观念,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的。在现实中,时而实在占优势,时而形式占优势,因此观念中的理想美永远只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单一的美,经验中的美则永远是一种双重的美。理想美虽然是不可分割的、单纯的,但在不同关系中显示出溶解的和振奋的特性,而在经验中就有溶解性的美和振奋性的美。溶解性的美起松弛作用,其任务是使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各自停留在自己的界限之内。振奋性的美起紧张作用,其任务是使两种冲动都保持自己的力。

席勒着重探讨了溶解性的美两种起不同作用的表现形式。他认为“紧张”有两种情况:

一是片面地受情感的控制,感性处于优势;一是片面地受法则的控制,形式占优势。溶解性的美也就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以宁静的形式缓和粗野的生活,以形式解除物质的统治,为从感觉过渡到思维开辟道路;一是以活生生的形象给抽象的形式配备上感性的力,以实在解除概念的统治,把概念再带回到观照,把法则再带回到情感。也就是说,对于偏于物质、感性的人,如体力劳动者,溶解性的美可以使他们在生存温饱以外,也关心一下精神、形式、装饰;对于偏于理性思辨的人,如知识人士,溶解性的美可以恢复其感性欲望,以感性滋润其枯燥的人生。

因此,美把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感觉与思维、受动与能动之间的对立状态联系起来,消除感性力的紧张和精神力的紧张,把感性的人引向形式和思维,使精神的人回到感性世界,这样美也就扬弃了对立,使现实的人性达到完善的境界。另外,因为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那么可以说,游戏冲动能够完善人性,这与席勒所说的“只有当人在游戏时,他才是完整的让人,”[6] 就相一致了。

五、结语

席勒用游戏冲动的概念把美与人性联系起来,他明确指出了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人类与美进行游戏,游戏的人才是完整的人。笔者也从这些方面展开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文只是略微皮毛的谈了一下对游戏冲动了理解,笔者清楚地知道,研究的过程永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希望自己在今后做得更好一些。

参考文献:

[1] 席勒.席勒散文选(张玉能译)[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2] [3] [4] [5] [6]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张玉能译)[M].译林出版社,2009年.

下载安全保证书 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全保证书 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教育书简》读后感

    《音乐教育书简》读后感 刘 薇 我推荐的这本书叫《音乐教育书简——中小学音乐教师入职读本》,本书是刚入职支教的小米老师和郭声键教授的书信往来,总共有十二封信。本书最大......

    审美教育书简

    审美教育书简--卢梭 席勒在这本书中阐述的最多的原理就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 感性冲动来自人的物质存在或人的感性天性,把人当作个人放在时间之中,要求变化和实在性......

    信仰书简读后感

    信仰书简读后感(一)15法学3班 蓝娉婷信仰对很多人来说好像是一个很隐晦的词。我发现,大多数现代的大学生好像在内心深处都没有一个自己坚定的信仰,有信仰的人又似乎不愿意承认。......

    《信仰书简》读后感

    《信仰书简》读后感(一)15行管1班 叶芳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沛的社会,极速发展的科技,灯红酒绿的城市,各式各样的娱乐生活,似乎让我们很多人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

    《往复书简》读后感

    只有在信中,才会说出的谎言。只有在信中,才能隐藏的真相。只有在信中,才能做到的告白……之前读过《往复书简》,不自觉地便喜欢上了凑佳苗。这是一个喜欢将曲折与悬疑掩藏在平淡......

    如何保证行车安全

    如何保证行车安全今年夏季,北方的雨水偏多,一些城市低洼地区常常积水,司机最想知道的是怎样才能在雨中安全涉水,行人最盼望的是行驶的车辆别溅自己一身泥;车辆也在打自己的小算盘......

    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保证措施 1、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理生产必须管理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作到生产与安全同步策划,同步实施,在生产......

    安全保证协议书

    安全保证协议书关于霞光里35号院1号楼3单元药店下水管线改道至雨水排水管线的事件。房主和药店负责人应及时处理解决,将管线恢复原状,停止使用雨水管道排放废水。 污水管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