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个白痴》观后感

时间:2019-05-13 01:5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影《三个白痴》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影《三个白痴》观后感》。

第一篇:电影《三个白痴》观后感

呼唤阳光——电影《三个白痴》观后感

前几天,朋友推荐了一部电影《三个白痴》,特意嘱咐我,必须看。后来,我终于有时间把这部印

度电影看了一遍,感觉非常的好,可以说,这是一部难得的经典之作。

前段时间,也看了一部印度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非常好看,让人深思。前几天,看了史泰龙的新片《敢死队》,感觉非常失望,有一种黔驴技穷之感。就好象当年看张艺谋的《满成尽戴黄金甲》一样。我认为,一个电影,过于依靠外在的影象来刺激观众,就说明对内在的东西信心不足。

昨天吃饭,和儿子说到这个话题,儿子认为《敢死队》拍摄的也很好,他说,《阿凡达》不

一样吗?我说不一样,我说《阿凡达》是为了拯救一群人,《敢死队》是为了拯救一个女人。儿子说,我看一样,《阿凡达》是为了拯救那个女人,才决定拯救那个群体,《敢死队》也是通过救一个女人,救一个岛的人。我想了想,认为儿子说的也有道理。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维了,不能小瞧。

我就和儿子说,改天一起看《三个白痴》。

《三个白痴》这部电影中反映的是印度80后出生的一代人成长的故事,整个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影片一开始,展现的是两个好朋友一起去寻找另一个失散已久的好同学,途中,开始回忆他们走过的大学生活。

一个同寝室的同学非常奇特,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大学里的各种传统发起挑战。非常教条古板的系主任成了传统教育的代言人。填鸭式的教育严重压制着学生的创造性,那些充满个性和想象的学生遭到无情的打压和摧残。一号男主角以自己独特的智慧向学校的僵化

体制发起挑战,闹出一个又一个笑话,让人在笑的同时,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产生深刻的思考。

压制人性的教育使许多有才华的学生整天学着他们并不喜欢的专业,有些人在压力和打击之下,选择了自杀。

大学后期,三个人在男一号的引导下,真正的发现了自我,挣脱了束缚,选择了自己热爱的生

活方式。一次紧急救人行动展现了自主学习的长处,女儿成功生产使系主任对这些淘气小子的看法

也发生了改变。多年以后,男一号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发明家和企业家,并找到了自己爱情。

故事的结局虽然充满理想色彩,但从中可以看到当代印度人心中的梦想与渴望。

整个故事非常好看,内容充实,批判深刻,风趣幽默,扣人心弦。影片将印度的传统歌舞蹈和

剧情进行了有机结合,感觉不再生硬,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使人心旷神怡。

影片对现实社会中许多教育的弊端和社会的弊端都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这些现象,在中国也都存在,但我们却很少能看到类似水平的文艺作品。从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印度的电影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而我们,即使有类似的好作品,也很难有机会通过宣传部门的审核,让其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在这方面,中国的文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过观看一个时代的电影,可以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一个时代的特征。中国和印度一样,都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多数人都刚刚解决了温饱,都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充满了渴望,人们都呼唤着有更多好的文艺作品涌现出来,一个宽容的外部环境对好作品的出现,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呼唤禾苗成长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呼唤阳光和雨露。

第二篇:《三个白痴》观后感

电影《三个白痴》观后感(新乡学院历史系:杨进成)

《三个白痴》这部电影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兰、拉杜和兰彻的故事。他们是皇家工程院的学生,三人住在一个宿舍,成为好朋友。在以严格著称的皇家工程学院里,兰彻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公然顶撞校长叫他“病毒”,怀疑他的教学方法。他不仅鼓励法兰与拉杜勇敢追求梦想,还劝说校长的女儿离开满眼铜臭的未婚夫。兰彻的特立独行引起了模范学生“消音器”的不满,他约定十年以后再与兰彻一决高下。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同样作为学生时代的我们,就电影中的许多情节一定会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当然不同的人的想法或多或少肯定是不一样的。自己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也对其中的许多故事情节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当然自己的这种想法也许有它的合理之处,肯定也有它的不合理之处。下面就针对自己影响比较深的情节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对自己影响深的第一个情节就是大学里有个学生想要制造直升飞机,但是屡次不成功,好几年都毕不了业,兰彻决定暗地里帮他改良,成功的当天直升机带着摄像头到处飞,飞到那个学生的宿舍,发现那人上吊自杀了。看到这样的一幕,一定会让许多人感到不知所措。他制造直升机屡次不成功而兰彻帮他改良取得了成功,而让兰彻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自杀了。那么这个学生为什么会因这件事而自杀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思考。是巨大的长时间的心理压力爆发之后让这个学生走上了自杀之路,那么这个学生的巨大压力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给了他这么大的压力?也许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印度的教育体制问题,学生的自杀率比较高也很有利的证明了教育体制的缺陷。当然体制问题仅凭个人的努力是难以改变的,但是这也给统治者很好的敲响了警钟。

其次就是电影主人公兰彻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做了个简易的导电装置,捉弄学长,让大家瞠目结舌,也显出了他的与众不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兰彻始终灵活学习,不拘小节,不会死记硬背、像完成任务般学习,虽然老师、院长不喜欢他,但他的成绩始终排第一,但是还有一个学生正好与兰彻相反,他擅长死记硬背、讨好老师、院长等,可惜他的成绩始终赶不上兰彻。很显然这两个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结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学生在学习中应该采取怎样的学习方法?怎样的学习方法是既适合自己的又是效率比较高的?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认真的思考。

再次就是兰彻用手机联系皮娅,皮娅通过电脑指挥他们如何接生,中途停电了,兰彻拿出了他自制的发电机,又用吸尘器和清洁镜头的气囊制造了一个帮助吸婴儿出来的机器,最后顺利接生出一个小男婴,当大家以为是死婴的时候,众人的一句句“一切顺利”,让孩子活过来了。院长对他们释怀了,把院长的院长留下来象征荣誉的钢笔给了兰彻。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时,兰彻的能力再次很好的得到了证明。就连一向被他们视为“病毒”的院长也不得不承认、肯定兰彻,最后把象征荣誉的钢笔送给了兰彻。实际上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像兰彻这样的人才,而并不是要培养像“消音器”那样的人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与此相反,学校培养出来的绝大多数是像“消音器”那样的人才。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最后对自己影响较深的就是这部电影中有许多比较经典的台词,既幽默又意味深长。如 “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 “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 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因为你是懦夫,害怕未来,看看这个,戒指比手指头还多。为考试戴,为姐姐嫁妆戴,为工作戴„„你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又怎么能专注于学业?两个怪兄弟,一个害怕,一个虚伪„„”等。这些既幽默又意味深长的台词也给我们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怎样去面对激烈的竞争、怎样认识自己的兴趣与专业关系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等许多问题。

总之,这部电影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尤其是作为学生时代的我们更值得去认真思考。如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生活问题等等。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在诙谐幽默中见哲理,于欢乐愉悦里看深沉。

第三篇:《三个白痴》观后感

《三个白痴》观后感

最近又看了《三个白痴》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颇多。其实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高三的一个晚自习,还记得那时给我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实践创新精神,其次就是对应试教育的愤慨。也许那时正值高三吧,当听到《Givemesomesunshine》这首插曲时,感觉特别伤感。

而这次再次观看,它给了我深刻的思考: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剧中的舞蹈和洗澡的片段。从那句被重复最多的“Alliswell”中,我感受到了主人公的乐观精神,无论问题有多大,总会有解决的方法。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我们就会离成功更近一些。

其次是关于兰彻、法汉、拉朱之间的友谊。古人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然而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没得到真正的知己。其原因何在?人的自私自利也。剧中的三个好友,兰彻、法汉、拉朱,他们互相帮助,共同促进,即使拉朱因为某些原因误会了兰彻和法汉,但兰彻和法汉并没有忘记他,而是帮助他摆脱填鸭式教育的模式;为了帮助法汉、拉朱战胜自己,兰彻借着酒醉向皮娅表白。最后为了能让拉朱顺利通过考试,兰彻和法汉冒险到“病毒”的办公室偷取试卷。而这些无疑是让法汉为了见兰彻假装患病使飞机迫降,拉朱来不及穿衣服就出发的原因。

它也让我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了深刻了解。如剧中的法汉和拉朱,他们正是因为受到了兰彻的先进思想的影响,才会走上自己的梦想之路,才会走向成功。试想,要是没有兰彻,他们又会怎样?所以,我们如果要想有好的发展,就应该交诤友,交真正正义的人,不要交那些意志邪恶,思想败坏的人。

对于亲情,我的感触是,她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不能让家长的意志强加在我们的身上,正如法汉对他的父亲说“成为一个摄影家也许会恨自己,而成为一个糟糕的工程师,则会愤恨你一辈子”以及“成为一名摄影家又怎么样呢?挣的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小一点,但那样我会很快乐,会真正的幸福……我一向听您的话,哪怕一次倾听自己的心声”所以只要有梦,就勇敢的去追吧,不要到老时有所遗憾!当然,如果能说服父母,取得他们的支持,那是最好不过了。

影片还给了我们许多对现实的思考。例如,电影的开头,教导主任拿杜鹃的蛋作比,讲出现实社会中充满了竞争,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让我们生存下去。虽然这有些极端,但它也正是在告诉我们,现在是竞争的社会,要想更好的生存,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还有兰彻的信念,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所以,一定要发掘出自己的兴趣,这样,我们不仅会更快的取得成功,更会感到巨大的快乐!而剧中兰彻说法汉由于对明天的恐惧,而导致无法专心学习,从而成绩不好。更可以给我们些许启发: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明天该干什么?未来会怎么样?

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思考也许还有很多很多,而我从中汲取了不少知识。我会让它永远指导我的行为!

第四篇:三个白痴—观后感

【中华论坛】印度电影《三个白痴》观后感

印象里早觉得印度电影不错,但看了三个白痴之后才发现不仅是不错而已,就在观看的过程中说得到的享受来说,那是好几年都不曾有过的了。其实准确地说是,其实好几年来我看过的电影其实并不多,除了当初偶尔有幸观看指环王时得到了视觉的美感和神秘的想象享受外,其余的电影都很难说能带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享受,多数还相反,比如偶尔观看的国产的几部大片,尤其是无极、黄金甲之流,给人的感觉即诡异,又难受,让人感觉莫名其妙的愤怒,恨不得能把电影的制作者拉来扇几个大耳光,以发泄自己那种受到影响的变的很坏的心情,而这种心情之所以变坏倒不是因为反差,比如一个人满怀希望而来,却怀着大失望而去。盖我去看电影时一般很少抱着什么希望,而之所以去看完全是因为老婆偶尔会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两张电影票而已。一则免费,二则偶尔某天竟然有暇,就勉强光临一下电影院吧,实在从未有过得到什么享受的奢望。但就算这样心情,我也无法想象有些电影竟然能够极品到不但不能给人以任何享受相反却能够以其情节之白痴、格调之阴暗及色彩之猥琐到让人无法忍受乃至会产生满腔邪火的程度。好几次看完国产大片后走出电影院长出一口气,发现城里的天空虽然饱受污染,但依然是蓝的那么可爱;天空中的星星虽然由于空气污染而百不遗二三,其硕果仅存的那几颗,依然可以让人产生愉快的视觉感受;就连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都是那么的让人感到温暖亲切,才领悟到这些极品大片所营造的实在是鲁迅笔下的非人间。因此我实在搞不懂同样生活在蓝天白云下的导演们何以能够演绎出如此不可思议的阴暗猥琐和压抑,乃至把这种摧残人们本来就很烦躁、脆弱和压抑的心情的东西视之为水平、艺术、理念和追求?

我对于电影的奢求不多,能让心情放松一下足矣,如果能够在放松之余,能够发自内心情不自禁的大笑几声,那便是极大的享受了。这就是本人的品味。从自身的品味出发,憨豆神探是我评价极高的电影,当然,还有金凯瑞的。这些电影无他,能给人带来欢笑和快乐而已。生活有时候很乏味,有时候很沉重,有时候很压抑,所以要幽默,要喜剧,只有幽默和喜剧,才能够一扫满天的压抑的乌云,使人看到青天丽日,虎躯为之一振,重新充满战斗的精神,萌发未来的希望。由此可见喜剧电影,或者能够给人带来欢乐和欢笑的电影,实在是甘霖呀。但奇怪的是,这些在我国国产大片中实在是凤毛麟角。多数给人带来的只有苦大仇深,只有让人愤怒的沉重、压抑、阴暗、诡异和窝火。我搞不懂,那些导演到底出于什么目的,以至于他们的作品只是一味的、锲而不舍的、异想天开的给人民大众添堵?子欲弑其父,父而残其子;子而烝其母,母而私其子„„难道这就是大导演们的艺术世界吗?好的电影不但能够让人笑几声,轻松一下,而且更可以让人在不加重生活重担的前提下心甘情愿地思考思考,想想人性呀,理想呀,希望呀,未来呀,正义呀,永恒呀,神圣呀„„之类。但看了我们的大片这一切你就别想了,窝火地铁青着脸怀着想跟人干一仗乃至毁灭整个世界的愤怒心情从非人间的电影院出来,纳闷着我们的大片怎么就能这么天才地把兽性和龌龊发挥到及至,如果人在这时候思考点什么的话,那么就只有无边的绝望了,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一根没有思维的芦苇。这难道就是国产片和国外片的唯一的区别?

所以这次对于同事推荐的三个白痴,我开始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我都半年多没看电影了,不大指望从电影中得到很大的享受,但不是俗话说嘛,幸福往往在不经意间来临。这次还真来临了。同事前天给我推荐过之后,我还没开始看,发现昨天开始其他同事都在看了,一边看还一边笑。当我得知是看的三个白痴之后,立刻心动了,于是昨天中午开始认真找到地址,开始看我半年来的第一部电影了。这部影片又名三个傻瓜闯宝莱坞,我想当然地认为三个真正的傻瓜去拍电影时发生的开心事呢。看了一会才知道原来是几个同学之间发生的事。再往后来看才知道原来这电影所反映的是和教育制度有关的。当三个人出发去寻找兰彻之旅时那能够让人的灵魂活泼泼地静听的音乐旋律,洋溢着印度哲学思想那种独有的对心灵的关注、对自由的渴望、对超越的执着的主题曲词,以及与这一切相得益彰亲密无间的散发着芬芳、洒脱和愉悦的美好路边风光,让我领略到印度电影的不凡之处。等到真正的包袱开始抖出来,即倒霉的学长因为排泄被电到,电影才真正一下子抓住我的心,我朝思暮想的幽默呀!到这里我才看出原来兰彻这个刺儿头才是主人公,那根据常理推测,以后的调皮捣蛋的事儿肯定少不了,这足以是一部值得看下去的电影了!随着剧情的深入,我对于主题的猜测逐渐变化,——对于一个被哲学摧残过的脑袋来说这是正常的,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经常在这样的脑袋中被频繁地回放和过滤以寻找其普遍的意义和价值,当然往往这种繁琐的过程回使人在思想的森林里只为细枝末节的耽误而遗忘了真正的道路所在——开始以为是关于教育制度的,后来发现原来是关于教育中的天性、自由等,后来觉得原来影片没这么简单,深入到生命本身的关注了,最后,当科学家望杜和他伊甸园般的乐园出现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片子的主题是拯救。虽然这个片子的拯救有异于独立日那样的美国特有的对与地球的拯救,但本片的拯救主题无疑是更为深刻的,这是关于人对自己生命的拯救,是人对人性和人类未来的拯救,这种拯救更如春风化雨一样让人觉得靠谱,因为这是一种根本上的拯救,不像星球大战一样一看就是虚构的。

三个来自不同阶层的男生(其实是两个阶层,因为莱俱和兰彻即望杜实际上应该是一个阶层,园丁之子),一个顽固的为竞争性所充满乃至变得机械僵化的院长,院长的漂亮女儿,填鸭式教育的宠儿查图尔,最终修成正果的毫米,法涵的虽然顽固但最终让人感动的父亲(当然院长最后也让我们感动),莱俱的那位能够说出每一种食品价格的母亲,以及那个能够准确说出每一种时尚消费品价格的未婚夫,当然还有那位悲惨的作为语言专家的图书管理员,这是电影中大概的人物形象了。兰彻为着对工程的热爱冒名到学院学习,这在开学时他对毫米的教唆就已经埋下伏笔;然后他用他的乐观、热情、天分、智慧、韧性和人格魅力——当然这中间不可避免地贯穿着爱(爱是一切成功影片的必须元素,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而且是对于他人的,或者确切地说是对于生命的),来感化他的两个好朋友法涵和莱俱,让法涵最终勇敢地去做自己所欲做的事业,过自己所欲过的生活和人生;破除莱俱对于恐惧的恐惧,使之战胜对于家庭重压的负担,勇敢地、自信地、脚踏实地地承担自己的责任,正如莱俱说说,只有付出了16根断骨、两条腿都断掉的代价下,他才真正找回了自信和脚踩在大地上的踏实感,而此前二十几年的人生中他虽然每天都走在地上,却因恐惧和生活的重压而没有信心,活在恐惧中的人,虽然镇日在大地上行路,却感受不到大地的力量。只有破除心理上的障碍,人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本来的力量,本来的财富,本来的智慧,认识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法涵拥有对野生摄影的热爱和天赋,但却不得不屈从于家庭的压力去学自己并不喜欢的工程学。这条路是父母为他安排好的,从世俗角度来说也确实是改变生活的一种手段,做了工程师,财富和地位无疑会水到渠成,这都是很好很好的,但法涵却偏偏不喜欢。但如果法涵没有遇到兰彻,那么也许他就会作为一名不幸福的平庸的工程师度过一生。恰恰是因为遇到了兰彻,法涵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了自己所欲拥有的人生。兰彻带给法涵和莱俱的是智慧(破除世人的偏见以及世人的偏见带给两人的偏见)、勇气和力量,而这种智慧、勇气以及力量恰恰是兰彻本人的身体力行说产生的,是兰彻本人的行为而非仅仅是说教才能够产生这种作用,当然不能忽视的是兰彻的身体力行中所蕴含的爱的力量,对生命、对能够使生命产生光彩的兴趣和职业、对人的爱,这一切的化学反应才使得兰彻能够影响他人。

莱俱受困于恐惧,法涵受困于怯懦,院长的女儿瑟亚受困于什么呢?家庭丰裕,工作体面,瑟亚是不是满意于自己的工作电影中没有提及,但看起来她对于自己的工作并无明显的不满意,她所怀念的是早亡的母亲和自杀的弟弟。如果没有兰彻的影响,那么她也许只能把对母亲的怀念和对弟弟失望的不满深埋在心底,嫁给那位商品价格专家不开心地度过一生。对于衣食无忧的人来说,不开心似乎只是精神的不开心,如果瑟亚不被标价所同化并且同时标价不为瑟亚所感化的话,那么似乎可以推测瑟亚的婚后生活不会很开心。但遇到兰彻之后,使瑟亚开始正视自己所打算要投身其中的随波逐流的那种生活状态,正视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和情感,并且最后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就电影来看瑟亚不是徒有美丽的外表,而是有小儿女的幻想,善良,热情,并且不乏行动的勇气,她所缺少的,只是契机,一个能够给予她行动起来的第一推动力。具有喜剧色彩的是,这一切恰恰是兰彻的价值所在。兰彻不但改变了瑟亚,还改变了瑟亚的父亲,顽固的院长。从电影前后来看,院长不是一个坏人,他喜欢竞争,追求卓越,在这个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抛弃了一切感性的东西。对于竞争和卓越的极端追求使他的内心刚硬粗粝,他恐怕内心深处不是没想过他对于自杀的学生所应负的责任,但心肠的刚硬粗粝使他没有勇气去深刻反思,否认自己,正视现实。而深刻反思自身、否认自身,恰恰是最难的。人无论是为善还是为恶,都不是最可贵或者是最糟糕的。对于为善者而言,最可贵的不是世人所见到的为善的多少以及难度,而是对于自己为善的自觉性和认识程度。最糟糕的也不是一个人作恶的多少及为恶程度,同样在于这个人对于自身行为的自觉认识。最可怜的是人认识不到自己在作恶,但最可怕的是人自觉其作恶而掩饰之。为善者似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是值得推许的,但最值得推许的还是那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良知和内心法则为善的人,为善是出于完满生命的需要,而这种善行可以推进人生命的完善。人不情愿地为善,无疑这种善行对于生命本身无所增减。院长把追求卓越、效率作为最大的原则,并且牺牲了一切感性的东西,这些似乎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教育在一切社会事业中是对于社会和人类前途命运福祉最具有作用和影响的。那么对于主持教育的人来说,他的行为永远具有可再进行完善的必要性。也许院长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很对得起他的地位和职权,但兰彻的行为告诉他这一切尚有很大的进步余地。可喜的是,虽然带有偶然性,兰彻毕竟使院长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当我们看到院长否认了自身时感到喜悦,在看到那支太空笔换了主人时就更怀有双重的喜悦了。

对于教育体制的反思无疑是影片的一个直接主题。对于教育问题来说,最重要的不在于在现行体制下追求完美,而是反思现行体制本身。因为如果在根本方向上错了,那么在现行体制下的追求完美和卓越会产生更坏的结果。因为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这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工程。在这个工程中的差错,就是最严重的罪行。因为最值得珍惜的就是人的生命,而人生最可贵的就是灵魂和尊严。国家的责任在于保证生命的必要条件之外,能够保全人的灵魂的尊严,以及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才干来生存、生活,以完成自己的生命。而教育的天职则在于使人认识到生命的神圣,灵魂的崇高,以及尊严的可贵,当然,还要让人认识的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所在,并培育这种才能,以成就建立在这种才能基础上的事业,达到生命的完满。所以当兰彻以自己的行为尽力来影响院长以促成其反思和改变的时候,其最大的价值即在于此。影片中数次出现神圣智者兰彻达斯的说法,不无深意。

惟上知与下愚不移。影片中兰彻的影响力虽然大,但查图尔是个例外,没有接受改变,当然,影片结尾查图尔的示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望杜的强势,有求于人,不得不尔。查图尔的形象在我们国家也不陌生,他们是老师眼中的乖宝宝,好学生,品学兼优,又红又专。对于填鸭式教育的忠诚使查图尔在演讲时吃了个大苦头,丢尽了面子,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促成了影片开始时查图尔与兰彻的赌约。对于查图尔和兰彻两人各自的成功的对比,也许是件有意思的是。一个是美国大公司的经理人,一个是蜚声印度、有400项发明专利的大科学家,两个人都挺成功的。按照我们通常世俗的理解的话,似乎成功的大公司经理人更牛气一些,因为人家是管理层嘛;我们视野里的科学家,很少有牛到这个程度的,当然院士阶层是例外,因为他们也都是有级别的!而事实上,在我们国家,真正让人留下如此深刻印象的科学家似乎并不多。我只记得我小时候,那大概是二十几年之前的事了,科学家还是很流行的词汇,当时,在作文里和各种媒介的宣

传中经常可以听到“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之类的豪言壮语,其为人熟知的程度可以同现在小学生留言薄里“长大了要傍大款”的宣言相提并论了。

所以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的文明古国的差别来。同为飞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印度人对于技术的推崇似乎比我们中国人要更热烈更真诚一些,或者说白了,是搞技术的人的地位更高一点。当然,这个结论的前提是影片客观地反映了印度的现实。在影片中有个值得人回味的细节,莱俱和法涵的家庭所强调的是要成为工程师,拿到学位证,才能够改变他们的家庭地位和生活水平;并非如我们国家之前一样,只要考上大学,拿到学位证,就可以吃上皇粮,端上铁饭碗了。当然,进入新世纪,几乎没有大学和专业能够产生如此大的魔力了,那种一旦考上大学就如鱼跃龙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所以不清楚影片中对技术、对工程师的强调到底是一个特例还是普遍现象。如果是普遍现象,那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印度的IT业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而我国只在盗版领域震惊了全世界。盖对技术、对工程师的推崇和重视足以引发人们对技术的推崇和尊重;而如果反之,那么就算有再多天才的技术人员,他们的聪明才智也只能用在其他方面而非真正的创新。因为真正的智慧之花只能开放在肥沃的科学土壤上,这个土壤于氛围需要全社会的营造,而且需要长时期的营造。没有全社会范围内的这种营造和推崇,那么科学的土壤恐怕会变得逐渐贫瘠起来。看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看人们在推崇什么,梦想什么,往往比当时社会的表面现状更能够看出一些深层的东西出来,也更能够推测一个国家的未来空间。

以上诸人的改变都是因着兰彻,而兰彻本人,我们后来知道,本来也是最需要获得改变的人,他是自己改变了自己。他并不如院长所了解的那样出身富裕之家,而只是富裕之家的园丁之子。他的本名,既是影片开头查图尔所欲尽力巴结的大科学家望杜。这样说来,他是凭着自己的乐观、机智、勇气和毅力获得了成功。但他又不是我们通常所熟悉的那种出自底层的奋斗者,如红与黑中的于连,望杜所不同的是他不但能够使自己超拔于人群之中,获得自己所欲过的生活,而且也在用爱来改变他人,让他人也达及这种理想的状态。他的爱是没有等差的,无论是有好出身的瑟亚,还是底层的毫米,他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援手,这种援手不但是精神上的,还有现实生活中的。徒有善心者和拯救者的差别在于,拯救者不仅有行善的动机,还有把这种动机化为现实的手段和能力。这也是托斯妥耶夫笔下的白痴和本片中的白痴的区别。只有无条件的爱才具有改变一切的可能,但无疑托斯妥耶夫笔下的那个白痴在现实中的低能证明了这种无条件的爱对现实的无能为力。而望杜的爱虽然相识但不等同于基督教色彩的那种逆来顺受的无条件的爱,但亦不同于我国儒家所主张的等差之爱。成全自己所欲成全者,这是我们能够从望杜身上所观察出来的。他有爱心,有手段,这些禀赋使他能够超拔自身而无损于人。不像查图尔,他欲超拔自身,一方面是尽量在体制中提高自己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这是尽力贬低他人,所以每次考试之前他要往其他同学宿舍里放成人杂志。所幸他并非有大手段者,虽然他有大欲望。另外一种情况下,无爱心而有大欲望大手段着为枭雄,这类人物是典型的一将成名万骨枯者,为成就荣名、功业、野心,不惜造就骨山血海,千里赤地。我国所不乏的是枭雄,西方所不乏的是基督(当然也不乏枭雄),而本部影片中我们看到另一种人,这种拯救者以精神,以爱心,以智慧来感化人,让他人得以正视自己的人生、兴趣和才干,追求自己所欲得的。不知道这是否和印度的古天竺佛教遗风有关系,尽管佛教在印度绝传已久。但智者传统以及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关注,对于自由和超脱的追求,似乎是印度智者骨子里的神韵,看本部影片的背景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犹可以看到泰戈尔散文诗的遗响。

片名三个白痴,片中院长也数次以白痴来形容望杜三人组,白痴一词,殊堪玩味。白痴无疑是一个充满歧视和羞辱的字眼,白痴的本义,大概是指有智能低下者。而片中三人,智能均在中人以上,显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白痴。院长所以要称其为白痴,是因其冒犯了院长的权威和尊严,所以名之以白痴。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看到白痴这个字眼的出现,多为位高者用以羞辱位低者,自然是充满歧视的。因为位高者若才德相称,自不会如此待人;若虽位高而才德不相称,则也自无资格称他人为白痴。所以以白痴命人者,于己无增,于人似亦无损。看古今异人,多有痴病,所以除非真正的智商有问题者,天下被称为白痴的,多有特异处。即真正的智商低下的人们所目之为白痴者,情商未必低。以前爬山见有一智障人,对他人乃至小动物都很是关心,让人感动。所以不要轻视更不要歧视我们所不能理解的,相反,我们所不能理解的人,更有超乎意料之处。耶稣不安心做木匠,却以孜孜于上帝的恩名从事拯救世人的事业;佛祖不做王子却要苦身苦行,做度化世人的事业。成永恒不朽大事业的人,应该都不是当时人所能理解的,相反,他们的思想我们理解了几千年依然在争论不休呢。

最后望杜的学校的风景,混不似喧闹杂乱的人间,直是我们想象中的天堂,或者说世外桃源。认真想来这种世外桃源,我们又不觉得是绝不可能的,相反,我们倒觉得如果有人有此大智慧、大爱心和大手段,这世外桃源的实现还是靠谱的。同时我们也允许自己想象,未来也许有人能够达成这种功业,给人类以福祉。这种拯救的希望,正能够抚慰我们对现实的无奈:贫穷,腐败,战乱,污染,核武器„„拯救远非考科技发展可得,即便能去外太空,能去几人?即便去了外太空,也只是循环而已。真正的拯救只是无功利的爱心、智慧、热情和行动,正如本片中的望杜所为。虽然他只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营造了一个乌托邦似的乐园,我们有理由希望这样的乐园将来可以多一点。而为了这样的乐园在今后多一点,我们要留意我们的教育,宽容身边那些常被称作白痴的人

第五篇:《三个白痴》观后感

班级:2013级物理学学号:201304014111姓名:胡伟

《三个白痴》的观后感

这部电影是我在高中时看的,也是我看的第一部印度电影,一看就被里面的背景音乐震撼了,也被里面唯美的爱情和纯洁的友情所感动。后来又看了一部名曰《功夫小蝇》的印度大片,又被里面的剧情深深震撼。先来谈谈对本部电影的感触吧。

知人论世,高中老师经常这样教育我们,那我们看看这部电影的资料吧。

《三个傻瓜》,还有个译名《三傻大闹宝莱坞》,《三傻大闹宝莱坞》(3 idiots)是一部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编而成的印度宝莱坞电影,由拉库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执导。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兰(Farlan)(马德哈万 R Madhavan饰),拉祖(Raju)(沙尔曼·乔什 Sharman Joshi饰)与兰乔(Rancho)(阿米尔·汗 Aamir Khan饰)间的故事。该片一上映就打破了印度电影的票房纪录,创下了宝莱坞电影上映首日、上映首周和全球票房的最高纪录。2011年12月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一经上映后红遍全亚洲,其紧凑曲折的剧情、幽默搞笑的风格,直面当下教育之痛的深层思想引起了很多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共鸣,一个具有教育,诙谐搞笑,发人深思的励志成才故事,同时也将人物关系刻画的惟妙惟肖。对人生当中的友情,爱情,亲情的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完美的倒叙,引人入胜。本电影是以两个帅哥拉朱和法涵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第一!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凭借着自己聪慧的大脑,发明了400多项发明,也收获了爱情和友情,简直帅呆了。

记得在影片的高潮部分有这样几句:“你明明爱摄影,却跟机械结婚”,这是兰彻对法涵的拷问。人生苦短,只有做自己感兴趣、喜欢的事,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不然,一味地追求财富与名利,一味地墨守成规,生命将从此暗淡无光。兰彻对拉朱的拷问:“你这么害怕明天,又怎么能过好今天”。很多人追悔昨天、惶恐明天,却往往忽视了眼前最重要的今天。人生能有几回搏,绝不能让害怕战胜自己。当兰彻的两个好朋友都圆了自己人生梦想的时候,兰彻功成身退,他转身去寻求自己的梦想,以自己真实的身份——法撒克·旺度,开始自己的旅程。其次,影片用嬉笑怒骂的方式触及到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印度的高自杀率及现代人的个人兴趣与就业关系等问题。其实印度所面对的这些社会问题,在中国也并不罕见。作为刚刚才体验过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且还在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大学生,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其实很感慨。我们长久以来接受“标准答案”的毒害,认真理、认死理,而缺乏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中国的学生会考试,听闻不少托福满分的学生被外国一流大学拒绝的新闻,外国大学也怕,怕那些只会填标答,而没有自己思维能力的学生。也许是讽刺这一现象,于是影片开头就出现了特别有意思的一个场景:教授让兰彻定义什么是机器,兰彻解释:“机器就是帮我们减少人力的东西”教授不满意,另一个同学用冗长、复杂、死记硬背的标准答案定义完机器,教授非常满意;兰彻于是戏弄教授,他要拿书,他是这么描述的:“一种记录、分析、总结、组织、讨论及解释信息的有

插图或无插图„„提升并教育人类大脑的装置”弄得教授一愣一愣的,让人觉得十分畅快,大呼过瘾。影片将近结尾还有一处让我很感动的场景:一直对兰彻深恶痛绝的校长“病毒”在暴雨积水中泪流满面地对他说“你不可能总是对的”同时又把他最珍爱的太空笔送给兰彻(他曾说过要把这支笔送给他认为最优秀的学生),校长在说这话时应该是一种相当矛盾的心理,客观上承认了兰彻、但主观上又不愿意承认这么一个异类。而这恰恰说明兰彻成功了。

我在看完影片的时候,略感失落,尽管结局很完美。因为在这时我才意识到这只是一部电影,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都是填鸭式的学生。所以我们在电影的理想主义画上句号之后,我们也许只能向网友评论的那样“带着意犹未尽、感同身受,继续默默无闻和压抑的生存下去。”

这部片子表面是讲三个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但在故事的最深处,它既批判了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弊端,也表示了学生的不满。透过喜剧的情节,看到的是“三个白痴”的捣乱,片中的主人公一直在强调,学习不能照本宣科,要活学活用,学自己想学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不要做一个只会考试的机器人!留给校长考虑的问题,也是留给我们大家问题: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体制,老师们该如何去培养出更多的人?等等。

最后,我也用这部电影最后那一句话来结尾吧:“追求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下载电影《三个白痴》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影《三个白痴》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个白痴观后感(大全五篇)

    《三个白痴》观后感第一次听到这个影名时,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很滑稽的感觉。好像是个好莱坞惯用手法的喜剧片,没有想去看它,直到我今天看到了一个朋友在她的博客极力推荐。我才总......

    《三个白痴》感想范文合集

    这是一部我看了五遍以上仍被其中某些片段感动的电影 首先问大家一个贯穿始终的问题:为什么病毒要把那支象征杰出的钢笔给兰彻,你能说出兰彻的优秀之处吗?(可以请大家发言) 是因......

    《三个白痴》消声器演讲稿

    《三个白痴》消声器演讲稿 三个白痴》消声器演讲稿 杰出的主席先生,贵宾们,尊敬的教育部长 敬爱的老师 朋友们 帝国理工现已嗖嗖超过了最高水平, 这只归功于一人 他是一个伟人......

    观影片《三个白痴》有感

    AllIsWell 今天看了电影《三个白痴》,印度宝莱坞拍摄,历时近三个小时,是部经典之作。 剧情以三个同宿舍大学生的故事为主线,借助一个活学活用的天才“兰彻”的所作所为,主要抨击......

    电影《三个白痴(三傻大闹宝莱坞》赏析

    美国的“好莱坞”应该算是世界电影王国的首都。当时一位英国房地产商为了安慰妻子怀念家乡的心情,就把洛杉矶一块120亩的土地买下并取名为“冬青树林”(hollywood),因为他的妻子......

    三个白痴里所描绘的印度教育

    三个白痴里所描绘的印度教育 电影有一个充满自嘲意味的题目——《3 Idiots》,网友直译为《三个白痴》或《三个傻瓜》。《三个白痴》是一部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

    2012电影观后感

    篇一:2012电影观后感2012这部电影是一部很典型的美国大片,反映空前灾难的电影,让人们看过以后,有很多感触。这部电影我非常喜欢,不仅让我了解到海啸的疯狂,地震的危险,灾难的残酷,灾......

    电影观后感

    《派饭》观后感 看我这个电影后第一感觉就是没有现代电影的炫丽和视觉冲击,但是后来细细品味却有另一番感触。它真实的反映了另一种感情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朴素感情,虽然全篇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