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室蔬菜五种虫害防治技术
温室蔬菜五种虫害防治技术
一、茶黄螨
(一)发生与危害:茶黄螨虫体很小,肉眼看不见,但繁殖很快,在28~32℃时,4~5天繁殖1代,在18~20℃时,7~10天1代,1年可发生25代左右。主要在大棚温室内繁殖危害,其危害部位为植株顶部嫩叶,当嫩叶变老时,即由老叶转向新的嫩叶,因此又称为“嫩叶螨”。叶片被害后,背面变褐色带油光,扭曲畸形,严重的顶部干枯。花果受害后,不开花,不坐果,果皮黄褐色,木栓化,龟裂。
(二)防治方法:可用73%的克螨特1000倍液,或25%灭螨锰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螨死净3000倍液防治,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此外,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清除残枝落叶,集中烧毁,并全棚喷药,杀死残虫。
二、红蜘蛛
(一)发生与危害:冬春大棚蔬菜发生的红蜘蛛主要是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1年发生20代左右。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发生严重(发育适温为21~30℃),温度超过30℃、湿度大于70%的条件下不利发生。其危害方式是在叶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并结成丝网,受害叶片褪绿,出现白色小点,然后叶片干枯。一般先危害下部叶片,继而自下而上蔓延。
(二)防治方法:及时摘除下部老叶,并带出棚外烧毁。调节棚内温、湿度,创造高温、高湿的环境,及时浇水,以抑制其蔓延。药剂防治可用1.8%的农克螨乳油2000倍液,或20%螨克乳油20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油2000倍液,加等量新高脂膜增效,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三、蚜虫
(一)发生与危害:温室蚜虫主要有3种,即瓜蚜、豆蚜和桃蚜。1年可发生20~30代,终年危害。蚜虫群集在叶片背面和嫩茎上,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变黄、卷曲,甚至枯死。此外,蚜虫还传播病毒病,危害极大。
(二)防治办法:可用25%的爱卡士1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50%辟蚜雾2000倍液进行防治,每3~5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灭蚜烟剂防治,每次每亩用350克。
四、蓟马
(一)发生与危害:蓟马主要危害瓜类、茄子、豆科等蔬菜。若虫呈黄色,成虫棕黄色,故又叫棕黄蓟马。1年发生15代左右,终年繁殖,世代重叠。多在叶片背面或钻到花瓣内危害,吸取嫩叶、嫩梢、花和幼瓜的汁液。被害梢、花及幼瓜等呈黑褐色,变硬缩小,严重影响生长。
(二)防治方法:可用25%爱卡士10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再加入等量的新高脂膜增效剂。每3~5天喷1次,连喷2~3次。
五、潜叶蝇
(一)发生与危害:潜叶蝇主要危害豆类、茄果类、十字花科蔬菜以及大葱、韭菜等。1年发生4~5代。在叶肉内产卵,幼虫蛀食叶肉,叶片受害后失绿变白。
(二)防治方法: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枝余叶,集中烧毁,减少虫害。此外,可用25%爱卡士10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20%菊马乳液2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3000倍液,再加入等量的增效剂,如新高脂膜等防治,每3~5天喷1次,连喷2~3次。
第二篇:蔬菜虫害生态防治技术
蔬菜虫害生态防治技术
蔬菜虫害生态防治技术是利用物理的方式对蔬菜害虫进行诱杀,阻隔或利用天敌进行灭杀、杜绝病虫害传播发生的综合技术。生态防治技术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蔬菜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一、防虫网应用
主要用于设施蔬菜生产,通过对温室和大棚通风口、门口进行封闭覆盖,阻隔外界害虫进入棚室危害,以减少病虫害发生。防虫网也可用于露地蔬菜进行搭架全覆盖的网棚生产。
防虫网使用中注意:
1.根据防治对象选择适宜的防虫网目数如20~32目可阻隔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等体型较大的鳞翅目害虫。对烟粉虱、斑潜蝇、蚜虫等体型较小的害虫,可选用40—60目的防虫网,可控制由于害虫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发生。
2.根据季节选用适宜的防虫网夏季育苗应选择透光率低、通风透气性好的防虫网,如可选用银灰色(避蚜效果好)或灰色及黑色防虫网。
3.必须全生育期覆盖一般覆盖生育期短的蔬菜,下足基肥后即须覆网,有机肥要腐熟后才可使用。小拱棚覆盖育苗,多将防虫网覆盖于拱架顶面,四周盖严,并用压膜线扣紧压牢。浇水时直接浇在网上,整个生产过程实行全程覆盖。
4.覆盖前进行土壤消毒和除草这是重要的配套措施,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切断传播途径。
5.选用抗热品种防虫网一般用于夏菜延迟栽培、伏菜栽培和秋菜栽培和秋菜提前栽培,这期间温度高,加之覆盖防虫网后会提高地温和气温,所以宜选用抗热品种。
6.注意防雨涝渍害防虫网栽培一般在雨季,所以应采用深沟高畦,沟渠配套,能拍能灌,防止雨涝渍害。
二、诱杀虫板应用
粘虫板一般用黄色或蓝色PC塑料板在两面涂高强度粘胶制作而成,黄蓝板质量要求;胶高温不流淌,抗日晒雨淋,特久耐用。也可涂机油。
注意:一定要根据诱杀的害虫种类选择适宜颜色的粘虫板。
1.黄色粘虫板:主要诱杀温室白粉虱、烟粉虱、有翅蚜虫、美洲斑潜蝇、番茄潜叶蝇等。黄色也有深浅之分,并非任何一种黄色都有很好的诱集效果,研究表明,蚜虫对色彩鲜艳的橙黄、橘黄等比较感兴趣,趋黄性强烈;斑潜蝇却对较淡的浅黄、米黄和土黄等有较强的趋性。因此,大棚使用黄板诱杀害虫,应根据主要防治对象设计黄板。
2.蓝色粘虫板蓝板诱杀蓟马、种蝇。
3.使用说明:
(1)挂板时间:从苗期到收获,保持不间断使用可有效控制害虫发展。
(2)悬挂方法:用铁丝或者绳子拴好,垂直悬挂在温室内。
(1)悬挂位置:对低矮植物,应将粘虫板悬挂于距离作物上部15--20厘米处,并随着植物生长高度不断调整悬挂高度。对于搭架植物,应顺行,使虫板挂于两行植物中间中上部。
(3)悬挂密度:如果为防治蚜虫、粉虱、叶蝉、斑潜蝇,开始可以悬挂3到5片黄色粘虫板来监测虫口密度,当诱虫板上诱虫量增加时,每亩地悬挂规格为25厘米X30厘米的黄色粘虫板30片或者25厘米X20厘米的黄色粘虫板40片,或视情况增加诱虫板数量。如果防治种蝇和蓟马,开始可以悬挂3--5片蓝色虫板来监测虫口密度,当诱虫板上诱虫量增加时,每亩地悬挂规格为20厘米X30厘米的蓝色诱虫板50片或者20厘米X15厘米的蓝色诱杀虫板80片即可。
案例:蓝色诱集板诱杀辣椒植株上的害虫主要是蓟马,其次是螨类,粉虱最少。放置高度以距辣椒顶部15cm的诱杀能力最强,诱杀害虫数量最多。蓝色诱集板的规格以20cm×25cm的诱杀效果最佳。
(4)后期处理:当诱虫板上粘的害虫数量多时,用竹片或其他硬物及时将死虫刮掉。涂机油的每7天用洗衣粉冲洗干净板面,重新刷机油以便重复使用。
第三篇:大棚蔬菜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棚蔬菜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棚蔬菜栽培发展很快,大棚害虫的种类、数量也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危害逐渐加重,迫使菜农用药次数增加,药量加大,造成蔬菜中农药污染加重,给人民健康带来威胁.因此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减轻污染,降低残留,发展无公害蔬菜,已成为城乡人民的迫切要求.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拟定厂大棚主要蔬菜品种: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供生产中应用。
大棚主要虫害有白粉虱、蚜虫、红蜘蛛、蓟马、潜叶蝇等。
一、白粉虱的防治
为了降低污染要本着以农业防治为主的原则,尽量不采取化防办法,如果白粉虱发生重,为控制危害可用低毒农药防治。措施:(1)认真清理棚内及周围杂草;(2)培育无虫害苗,育苗畦通风门增设尼龙纱;(3)栽培白粉虱不喜食作物,如芹菜、白菜、萝卜、韭菜、蒜黄等,大棚附近尽量栽培这些作物以减少虫源。棚内应尽量避免黄瓜、番茄、青椒、茄子、豆角混栽;(4)利用其趋黄性诱杀成虫。方法是用硬纸板做lm*O.1m黄色板条,上涂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挂入棚内,每667m2棚要挂30块以上,机油每7~10天涂1次;(5)在成虫发生期喷 1000倍洗衣粉溶液,每5~6天喷1次,连喷3~5次;
(6)化防措施: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灭蜗猛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高效低毒菊酯类药2000倍喷雾;每周1次,连续3—4次。
二、蚜虫的防治
大棚蚜虫主要两种,桃蚜和瓜蚜,桃蚜以危害甘蓝、花椰菜、萝卜等卜字花科蔬菜为主,而瓜蚜主要危害黄瓜、菜瓜、西葫芦等瓜果类蔬装干与露地蚜虫相比繁殖周期短,代数多,速
度快,每年可发生几十代,进行孤雌生殖。露地蚜虫以卵在木本寄主上越冬,而大棚内蚜虫周年发生、蚜虫的危害是刺吸植物汁液,使其发黄卷缩造成迟发慢长及传播病毒病。因棚内温湿度条件极易蚜虫的繁殖,蔓延速度极快,必须采取以化防为主的综合措施:(1)蔬菜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枝枯叶,铲除杂草;(2)苗期发现有虫苗加以拔除;(3)利用蚜虫的趋黄性进行诱杀;(4)化学防治,使用高效低毒的药剂如:20%速灭杀丁、2.5%敌杀死、2.5%功夫、40%菊马乳油及新型抗蚜灵、快杀灵、辟蚜雾、扑虱蚜等,重点喷治叶背面,嫩茎等部位。
三、红蜘蛛的防治
冬春大棚蔬菜发生的红蜘蛛主要是朱砂叶螨和二斑叶
螨,一年发生10~20代左右,由北向南逐增,高温(2l~30℃)干燥发生严重,温度超过30℃,湿度大于70%不利发生。氮肥多、老叶片发生重,红蜘蛛在叶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并结成丝网,受害叶片褪绿出现白色小点,后叶片干枯,一般从下而上蔓延。
防治方法:(1)及时摘除下部老叶,并带出棚外深埋或烧
毁;(2)调节棚内温湿度,创造不利其发生的环境条件,如灌溉
增加湿度抑制蔓延;(3)药剂防治,用1,8%农克螨乳油或20%螨克乳油或40%水胺硫磷乳油2000倍液喷治,每7~10天1次,连喷2—3次、四、蓟马的防治
蓟马主要为害瓜类、茄子、万科等蔬裹,又叫瓜蓟马,若虫黄色,成虫棕黄色,也叫棕黄蓟马。一年发牛15代左右,终年繁殖,世代重叠,蓟马多在叶片背面或钻到花瓣内为害,吸取嫩叶、嫩梢、花和幼瓜的汁液,被害叶片呈灰白色,逐渐变黄白、干枯,被害嫩梢和花及幼瓜等变黑褐色,变硬缩小,严重影响生长。
防治方法:用高效低毒菊酯类农药如速灭杀丁、高效氯氰菊酯等1000~2000倍液喷治,每3~5天1次,连续2~3次。
五、潜叶蝇的防治
潜叶蝇为害豆类二茄果类、十字花科蔬菜、大葱、韭菜等,1年发生多代,产卵在嫩叶叶背边缘叶肉内,幼虫蛀食叶肉成曲折隧道,叶片受害后失绿变白,影响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1)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枝余叶,发现被害叶及时摘除,集中烧毁,减少虫量;(2)药剂防治:用25%爱卡士10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20%菊马乳油2000倍液喷治,每3~5天喷1次,连喷2~3次,加等量增效剂效果更佳。
第四篇:水稻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水稻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作者:张晶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1期
一、稻飞虱
稻飞虱是远距离迁飞、具有暴发性和突发性的害虫。
1.为害状
这两种飞虱均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刺吸汁液,造成叶片枯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出现“落窝”现象,导致减产。
2.发生特点
稻飞虱一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成虫具有趋光性强,卵多产于叶鞘里;短翅型成虫产卵量大,如数量多为大发生预兆。早稻一般5月上旬始见,以第三、四代为主害代,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5月底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白背飞虱以分蘖期、大胎期最为适宜取食,褐飞虱穗期最为适宜取食,因此,第三、六代以白背飞虱为主,第四、七代以褐飞虱为主。温暖高湿的气候有利于稻飞虱繁殖为害。一般初夏多雨、盛夏干旱的年份,易导致白背飞虱大发生;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有利于褐飞虱发生。水稻后期贪青徒长、田间荫蔽、高湿,对褐飞虱的发生与繁殖非常有利。
3.主要防治方法
3.1农业防治
做到科学用水,浅水勤灌,适时露晒田,合理施肥,避免禾苗徒长贪青,抑制稻飞虱的生长繁殖。
3.2保护利用天敌
如减少甲胺磷等剧毒并对天敌有杀伤作用的农药,采用选择性药剂,调整用药时间,减少用药次数,以避免大量杀伤天敌,发挥天敌控制作用。
3.3药剂防治
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集速效、长效、残效三段效应于一体,防治稻飞虱效果达95%,药效可维持30天以上。在防治上发挥大功臣长效的特点,早稻主治第三代即可基本控制整个
季节稻飞虱的为害。使用方法:每亩用大功臣10克,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克,加水60公斤喷雾。
二、稻瘿蚊
稻瘿蚊,俗称标葱虫,是晚稻大害虫。
1.为害状
稻瘿蚊主要为害水稻生长点以及附近的腋芽。幼虫侵害水稻生长点,被害叶鞘愈合,形成淡绿色而中空的葱管状,俗称“标葱”。葱管分为甲、乙、丙型三种标葱。禾苗受害后,只长葱,不长苗,不结实。稻瘿蚊以第二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为主。
2.发生特点
一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成虫春末羽化,有趋光性,卵多散产在叶片上,初孵幼虫借露水在叶上爬行,由叶鞘间隙侵入生长点为害,老熟后在葱管内化蛹。羽化时,成虫从管顶穿孔而出。7—9月份多雨高湿年份有利于发生;凡“倒春寒”年份都有大发生的趋势。秧苗起针至现青期,本田分蘖期是最易侵害的危险期,如发生条件吻合,禾苗就会受害严重。
3.主要防治方法
3.1加强农业防治和健身控制栽培
稻田收割后,及时犁田耙沤并铲除田基、沟边杂草,消灭杂草及稻根腋芽、再生稻上的虫源。施足基施,施分蘖肥,促进禾苗早生快发,及早分蘖够苗,减少为害。
3.2科学用药
重抓秧田防治关,可减少本田受害和防治难度。秧田防治采用毒土畦面撤施方法,效果好。每亩秧田用3%呋喃丹5~7公斤,拌细沙15公斤均匀撤施。施药时秧田要保持水层,并让其自然落干。旱育秧田使用喷雾法。每亩用三唑磷250克,或杀虫双200克加乐果150克加水50公斤,隔5天喷一次,连喷3次。水育秧也可用此法。
三、三化螟(钻心虫)
1.为害状
为害苗期、分蘖期,造成枯心苗,为害孕穗期,造成枯孕穗,为害破口抽穗期,造成白穗。
2.发生特点
以幼虫在稻桩中越冬,春季化蛹羽化,成虫具趋光性,喜在多肥、嫩绿的水稻上产卵,一块卵有卵粒几十至一—百多粒。水稻分蘖期、孕穗后期至抽穗期,蚁螟侵入率高。一个卵块孵化的蚊螟在附近稻株侵入为害,造成“枯心窝”或“白穗团”。冬春干旱暖和,有利幼虫越冬和化蛹,当年发生将较重。
3.主要防治方法
3.1消灭越冬虫源
晚稻收割后进行冬耕冬种,不留板田过冬,并在开春化蛹盛期即一般在3月中旬前,适当提早灌水耙田沤田,浸死幼虫和蛹。
3.2药剂防治
发生较重年份,要重抓秧田防治,包括摘除卵块。注意预防白穗,在破口期或卵块孵化高峰前1~2天施药。
第五篇:水稻中后期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田园水稻中后期主要虫害防治技术随着种植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我国部分地区单季稻面积大量上升。由于单季稻生长季节长,条件适合多种病虫为害,因此,单季稻的病虫比双季稻要严重。目前对水稻生产构成威胁的中后期主要病虫,仍以水稻螟虫(以二化螟为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稻曲病,以及杂交稻后期综合症等。根据近年各地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经验,要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保证水稻丰收和生产出安全稻米,对水稻中后期主要害虫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水稻螟虫(主要是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
近年来在部分省份发生较重。由于多年来连续使用单一药剂防治,使二化螟对杀虫双、杀虫单产生高度抗药性,部分地区二化螟对三唑磷也产生高度抗药性。因此,在这些地区已不宜使用杀虫单或杀虫双防治二化螟,或单独使用三唑磷防治二化螟。对于二化螟的防治应根据当地病虫测报站发布的病虫情报,对稻田进行虫情调查,当分蘖期孵化高峰后5-7天,每亩有枯鞘团100个或枯鞘率1%-15%;或当破口期,株害率达0.1%时,应进行药剂防治防治。
稻纵卷叶螟近年来在部分地区发生较重,因田间发蛾峰多、发生量大、地区间和田块间差异大,以及低龄幼虫为害不易被人们发现等原因,经常出现大面积稻叶被纵卷叶螟刮白现象。由于目前使用的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农药对于防治适期要求较严,若错过最佳防治适期,则会影响防治效果,增加防治成本。因此广大农户应在6月下旬至9月底,稻纵卷叶螟的主要为害期,密切注意当地测报站的病虫情报,根据预报在纵卷叶螟的卵孵高峰期、在卵孵高峰后1-2天(即1龄幼虫高峰期)和稻田中水稻第一叶叶尖大量出现卷叶施药。当虫量发生较大,或世代重叠严重,一次尚不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为害时,过5-7天再用药一次。稻飞虱 在部分地区造成大面积为害的水稻害虫主要是褐稻虱和白背稻虱,如失治可造成大面积毁杆倒伏。化学防治是目前控制稻飞虱的主要方法。可根据当地病虫情报预报的适期,结合田间调查,当每百丛有稻飞虱1000-1500只,且以低龄若虫为主时进行施药。在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地区,宜采用吡虫啉防治稻飞虱。一般年份早、连作晚稻只需用上述药剂防治1-2次,单季稻防治2-3次。在大发生年份可根据当地农业部门提供的病虫情报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