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博士生教育急需整顿
博士生教育急需整顿
同博士生教育的成本与荣誉相适应的是,它的质量不仅关涉国家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与之相关的学术声誉与民族形象,非同小可。在西方,博士生的质量属于高等教育的金字招牌,层层把关,在我国却越来越随便,每况愈下。就基础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的博士生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
方面:
1、片面追求“研究型大学”的卡耐基指数,拼命扩招,因而滥招,只图数量,不讲质量,搞博士生教育的“大跃进”。
2、学生的入学动机不纯,为求真求创新而来的博士生只占少数,以拿学位当谋职跳板者居多,争相兼课、打工甚至编书,拼命挣钱,来去匆匆,还不乏官员与富翁的“镀金”,专心向学的博士生反而屈指可数。
3、不知道怎样写论文,文句不通,词不达意,通篇错字、造字也不少,显得很不干净,尤其是人文学科的博士生,有的国文基础还不如一个像样的中学毕业生,匪夷所思。文章的结构也残缺不全,既没有导论,也没有结论。
4、从选题到资料,再到论证过程,都缺乏创新的价值与学术贡献,常见炒剩饭的多,无病呻吟,无的放矢,不是站在当代学术论坛的平台上参与学术对话,问题意识普遍欠缺,既不重视也不敢对与本专题有关的学术史作出认真的清理与交代,往往三言两语打发了事。如果一篇博士论文的选题、资料,论证过程这三大要素都了无新意,撰写的必要性就应当受到置疑。
5、小偷小摸比较盛行,转引他人论著中的历史资料、论证过程、论证方法与论点都不注明出处,或注得不准确、不全面;大段小段地抄录他人论著的资料、数据、乃至论证过程与论点时,不作任何说明,旁若无人。更为常见的是尽量不看甚至完全不看原始资料,从别人的论著中把资料抄来,把转引当作直引。还有的将他人提交学术研讨会公开交流却未曾在报刊发表的论文据为己有,鹊巢鸠占,顶多在标题与段落上做点文章。
6、为了应付论文发表的数量竞赛,或刊物“级别”过关,博士生一边拼命炮制,一边不惜代价到处求人发表;有的不仅一稿两发,还一稿三发甚至更多,闹得乌烟瘴气。
可以说,凡是在我国学术界存在的违规现象,无论是低级错误,还是“高级”错误,在我国的博士生教育中都存在,而且师生“互动”。学风之浮躁固然自古皆有,而今日浮躁之广度与深度,堪称中华历史之最,实在应该好好管管了。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的基于生源的缺陷(如人文学科)与拼命扩招之后的雪上加霜,有的属于党风、政风的不正,有的源自不懂学术规矩,有的来自导师的德、能不足;有的则与管理的不良与体制压力的“逼良"密切相关。总之,单方面的整顿不能解决问题,需要综合治理。
一个好的导师可以带出一个或几个好的学生,一个好的体制却能造就一批或若干批好的学生。我建议:
1、控制招生数量,坚持录取标准,把好招生质量关,清除歪风邪气,不要让权力因素与金钱因素染指招生环节;
2、整顿与优化导师队伍,强化为师为学的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导师责任,确定每个导师授徒的最高限额,指导在校博士生一般不要超过10人,杜绝批发式与放羊式。大学毕竟是求真的职业练场,学术乃社会的良心。吾等既为人师,自当拘谨行事,面对学术,谁都无权去豪放、潇洒,让学术陪着高等学府去蒙污。
3、倡导学术规范,培育对学术的敬畏之心,参照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Turnitin网站的做法,建立类似的中文网站,从技术上加大打击剽窃的力度。
4、把好开题报告关、匿名评审关与答辩关,既不允许因“窝里斗”而刁难优秀的博士生获取相关学位之类现象存在,也不因人际关系复杂而放松导师组的质量把关。尽管我们还无法像欧美国家的许多高校(不仅仅是名校)那样对博士生的录取、课程门类的数量与质量、综合考试与论文要求的层层把关,但为了中华人才培养质量与学术的昌盛,应当逐步从严。
5、改善管理,明确责权,放宽博士生修课与准备论文的年限,取消对博士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苛刻要求,把培养经费下足到每个博士生,减少层层提成,让他们有一定的经费外出查阅资料,参与学术交流。
6、尽管笔者并不赞成量化管理模式与“高校排行榜”之类竞争工具,但为了加强学术批评的力度与成效,建议高校排行榜的评价体系针对高校中的剽窃等学术丑闻现象,在研究生教育与学术成果的权重中增设负分,以为警示和约束。(好范文整理)
第二篇:急需救助
急需救助
相片是一个八岁小孩在外地经常让在一起玩的小朋友打得身上
青一块、紫一块,满脸都是血,前不久孩子的病被济宁人民医院的周凌主任两次骨穿确诊为再障性贫血。周主任再三叮嘱一定要抓紧治疗。现在血小板低时只有六千,病情再发展就是白血病。这个不幸孩子遭遇从三岁就开始了,父母忙于事业把不到三岁的孩子放在姚庄姥姥家,不到五个月就因药物中毒血小板低入住了济宁市人民医院,出院后,在姚庄住在别人家旧院子给孩子调病时,村长姚同居和黄利勾结在一起,对随时有生命危险孩子的父母大打出手,大骂出口,姚同居当着驻村干部对孩子的父亲大骂不止,数万斤正准备加工苫子的稻草一夜之间以六十元给强行处理掉。孩子的父亲请客送礼,找人说情给他们再多的钱都不行,孩子急需要大批的资金调病,在父亲家发展生意是济宁的最南边不利于孩子看病离市医院太远如血流不止或内部出血再来到市医院就晚了。数年来他们不是恶言攻击,就是残酷破坏在姚庄不但没有稳定的收入而且还会不断给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孩子的父亲只有一人带着这个天天喝药的孩子到处去借钱,挣钱给孩子调病。孩子的母亲把他们两人一直治孩子死地的事实向济宁市各级政府和电视台去信没有回音,给唐口政府打电话说不管不问,所以呼吁社会制止犯罪,关爱一下这个危险的生命,使这一个不幸的孩子尽快走向安全的治疗轨道。
第三篇:教育整顿
教育整顿,自我剖析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责任区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社区群众安全感逐渐增强,治安形式逐步好转,呈现出群众团结互助、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作为一名社区民警,我始终坚持以身作则,迎难而上,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现将近期的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辖区的治安状况、特点,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我责任区治安状况良好,未发生恶性群体性事件和治安案事件,也没有发生影响较大的刑事案件。总的来说,我们社区是平安稳定的,为了保持责任区的和谐、稳定和安全。作为一名社区民警,联合村干部组织义务巡逻队,不间断的开展巡逻。并不定期的开展安全防范知识讲座,在入户调查中,给群众讲解安全防范知识。并在辖区的学校开展法制教育,这些措施也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辖区治安状况持续好转。
二、结合服务,为辖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过去的一年是企业服务年,我辖区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村内的企业进行走访。在了解企业内部发展情况的同时,积极摸排辖区企业内部存在的治安隐患。
三、在辖区内组织义务巡逻队,由我带队组织治安巡逻,加强对警务区重点地段、重点部位巡逻控制,指导辖区单位建立健全治保组织,落实群防群治力量,发现打击现行犯罪,对辖区内的人员、场所、行业、物品实施严格治安管理
四、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大力加强巡逻队等社会面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清理整治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房屋出租、暂住人口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在责任区将实有人口的管理作为社区警务工作的重点来抓,以“三种模式”来强化人口管理。一是对实有人口信息实行计算机管理,将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监管对象、纳入视线人员的相关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并做到随时录入、随时更新,确保各类信息的准确鲜活。二是推行“以房找人、以房控人、以房定人”的实有人口管理方法,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分层次、分类型确定管理措施。严格落实消防制度,防消结合,努力做到了平时防范与严格检查相结合,发现隐患与限期整改相结合。
五、认识不足,深刻剖析明确方向
不足之处:一是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缺乏长期钻研、仔细推敲的精神,存在钻得不深、研究不透、不全面的现象。二是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各种知识的积累还很浅薄,工作技能还很薄弱。
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努力做到:一是加强学习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要注意总结、积累学习和工作经验,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二是加强工作主动性。要自觉消除思想顾虑,提高工作责任心,树立“大胆、创新”的工作意识,坚持在实践中提高自我,坚持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练自我。三是加强团结协作配合,扎实工作,不断进取,再创佳绩。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辜负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
第四篇:内蒙古食品网:蜂蜜市场混乱 急需追溯监管整顿
蜂蜜市场混乱 急需监管整顿
内蒙古食品网讯蜂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最近关于蜂蜜的负面新闻却层出不穷。如《业内人士爆料蜂蜜内幕 假蜂蜜横行真蜂蜜出口》《进口蜂蜜比国产贵3至10倍 存炒作概念占据市场现象》。
小编认为目前的蜂蜜市场存在的问题众多。一是价格高低起伏很大,进口蜂蜜的价格是国产的好几倍。甚至国产蜂蜜的不同品牌,不同蜂蜜类型的价格也相差很多。蜂蜜市场缺乏规范监管。二是蜂蜜造假情况比较严重。据中国香港消委会的一项蜂蜜检测发现:55款蜂蜜样本中有14款掺杂了糖分,被检出掺杂糖分的产品中有12款竟然还声称是天然或纯正蜂蜜,当中7款甚至声称100%天然或100%纯正。更有蜂蜜行业从业人员曾公开表示,“中国内地市场上的蜂蜜六七成是假货”。
小编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蜂蜜的真假很难辨认。一般消费者并不容易将假蜂胶与真的蜂胶区别开来,假蜂胶大有将真蜂胶取而代之之势。市场销售好,暴利又高,制假分子有了不断制假售假的动机和可趁之处。而且关于蜂蜜造假牟利的处罚太轻,违法成本过低,一些不良商家利益熏心,就铤而走险以糖精提高甜度,并用色素调颜色制作假蜂蜜。由此造成了蜂制品市场一片混乱,也因此使消费者对蜂制品退避三舍,导致了蜂制品和整个食品行业一样,陷入了信任危机。
那么针对这种现状,那些真正在做蜂蜜的企业应该怎么办呢?消费者在购买蜂蜜时有什么方法避免买到不良品么?对此,小编认为有几点尝试。
一是蜂制品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制度,对于那么不法企业应该给予严惩。食品安全不仅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市场的混乱与监管的松懈有必然关系。
二是蜜蜂的养殖和蜂蜜的收购要尽量做到集约化规模化。因为如果收购的散户的蜂蜜有任何一家出现了问题都很难召回。
三是对于那些用心生产蜂蜜的企业,可以加入第三方食品追溯平台,它能实时在线生成生产流程的信息,生产流程的透明化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信赖感。
四是消费者在挑选蜂蜜时既不能盲目选择那些进口的价格昂贵的,也不能贪图便宜选择那些价格低的。要学会以下诀窍:
看颜色。一般来说,深色蜂蜜所含的矿物质比浅色蜂蜜丰富。如果你想补充微量元素,可以适当选择深色蜂蜜,如枣花蜜。质量好的蜂蜜,质地细腻,颜色光亮;质量差的蜂蜜通常混浊,且光泽度差。
闻气味。不纯的蜂蜜闻起来会有水果糖或人工香精味,掺有香料的蜜有异常香味,纯蜂蜜气味天然,有淡淡的花香。
尝味道。纯蜂蜜口味醇厚,芳香甜润,入口后回味长,易结晶;不纯蜂蜜口感甜味单一,没有芳香味,有白糖水味,结晶体入口即化,有涩味,略有黏性,倒入水中很快融解。看浓度。摇动看流速,流动慢证明浓度高。浓度高的质量要好。
选购瓶装蜜。消费者最好到正规的商店购买经过检验合格的蜂蜜。购买时要注意标签上有无厂名、厂址、卫生许可证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代号等相关内容。最后,要保障消费者买到安全可靠的蜂蜜,需要监管部门的监督,企业的良心生产
第五篇:博士生自我鉴定
岁月流转,年华瞬逝。曾有的美好是今朝追寻的梦。怀想不是因为遥远,是因为离别的钟声已经敲响。大学,我以拼搏的汗水洗净了知识的尘埃,以不断的勤劳奋进擦尽了尘世浮华,却忘记到了作别的长亭,离去的码头。暮然回首,得失之间。惆怅与欢悦羁绊着前行的心。惟有追忆,方觉拥有的永恒!收获是对奋斗的馈赠,七年硕博生涯的点点汇集,七个春秋的孜孜以求,日以夜继的孤身书海,心领神会的倾听慧语,兢兢业业的投身事业,我学会了珍惜,懂得了追求。失去,是因时间的无情与付出的匮乏而酸楚,那是深深的烙印,这耐人寻味的烙印必将陪伴我,必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刻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七年,受益匪浅的七年。
在博士阶段,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此,我倍感欣慰和责任,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面对即将离校,踏入社会,既喜悦又彷徨,对于社会,即使我是博士,也是初来乍到,要学习的还有很多,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毕竟终究还是面向社会的人而非一直留在象牙塔的人。
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博士研究生阶段,收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七年。试想人的一生又有几个七年?经历了许多,磨砺了许多,积累了许多。结识了好友,明辨了是非,认清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待老来回忆时,仍然会会心一笑的。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和
学习中,本人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