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地理学野外教学实习实习报告提纲
南京地理学野外教学实习实习报告提纲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实习区概况
第二章 气象气候
一、南京地区的气候类型
二、南京地区的气候特征
第三章 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的地质特征
二、南京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三、南京地区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四、南京地区不同地貌类型上的土地利用
五、南京地区典型地貌与生产生活(选取一种地貌类型,分析其形成过程、特点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四章 植被
一、从气候、植被概况角度分析老山、紫金山和第一山植被的异同,举例说明各自的代表植物(配图)
二、以老山和紫金山为例,图文并茂的分析说明各自的植物种群的自然演替情况
三、以第一山为例,分析该地区的植被特点,以及园林植物的配置形式
第五章 土壤
一、南京地区土壤资源概况
二、不同土壤类型的发生过程与特征
三、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对比分析
四、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改良设想
第六章 水文水资源
一、淮河基本概况及历史变迁
二、黄河夺淮入海对淮河流域的影响
三、洪泽湖现状及形成过程
四、洪泽湖大堤的现状、功能和特点
五、淮河及洪泽湖水质分析
第七章 南京人文地理
一、南京老山自然与人文景观特征分析
二、狮子岭兜率寺佛教建筑特征
三、钟山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四、钟山风景区游客市场特征分析
五、钟山风景区山、水、城、林资源组合优势分析
六、盱眙第一山旅游资源单体分类以及评价
结束语
前言
本次实习时间为2011年10月17日至2011年10月21日以及10月29日和10月30日,历时7天。实习地点主要为南京地区,包括南京滨江地区、紫金山一带以及淮河附近等。参加的人员包括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城市与资源学院09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以及带队老师等共210人左右。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1.熟悉并掌握野外地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认识南京地区的地理概况,并对地理学有一个综合的认识;
3.掌握南京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水文状况、气候状况、人文状况和生态状况;
4.了解与熟悉依据地理现象进行地理思考和编写实习报告的基本方法、内容和过程;
5.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本次实习,获得对主要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地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生态、人文等,运用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本次实习是一次广泛系统的地理学教学实习。
要求:
1、2011年12月24日之前提交实习报告;
2、字数要求5000字左右,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
3、引用文献的必须在报告最后按正规的参考文献标注方式标注。
第二篇:地理学专业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学专业
野外实习报告
单位名称
包头市野外实习报告
学院:
X XX 学院
学号:
20XX666888
姓名:
彭 彭 XX
指导教师:那 XX、朱 XX
实习目的与主导思想
(一)实习目的
验证和巩固所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等理论与知识,掌握一定的野外实习方法,提高野外实习的能力。
(二)实习的主导思想
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认识和阐述包头市四大自然区域(平原、山地、盆地与丘陵、高原)人地关系的形成、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和调控措施。
人员分工
(一)领导成员1、队长 ——那 那 XX2、副队长 ——李 李 XX、朱 XX、张 XX
(二)指导教师分工(共 3 3 人)1、那 XX
负责实习队的全面管理工作,指导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相关实习工作。2、李 XX
负责实习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指导土壤、生物、地貌和旅游地理等实习工作。3、朱 XX
负责实习队的学生管理工作,指导聚落、宗教地理等实习工作。
(三)本组成员
组长:张 XX
组员:苏 XX
张 张 XX
彭 彭 XX
郑 郑 XX
刘 刘 XX
王 王 XX
石 石 XX
高 高 XX1 包头市地理概况:
包头市位于我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介于东经 109º15¹12″~111º26¹25″之间和北纬 40º14¹56″~42º43¹49″之间。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接蒙古国,东与呼和浩特市为邻,西与巴彦淖尔盟接壤,总面积 22691平方千米。自南向北分别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原。气候属于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321mm,且集中在 7-9 月份,易发生洪涝灾害。降水量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大体上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变化于 180~400 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分别为干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范围最大的地带性植被为干草原。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和棕钙土。矿产资源丰富,主为稀土和铁矿资源,稀土资源在中国和世界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景观类型自东南向西北由高原、丘陵、盆地、台地干草原景观——高原荒漠化草原景观——高原草原化荒漠景观,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过渡性。2 包头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空间单元:
包头市位于华北地台区的北部边缘,跨越了性质不同的两大构造单元,以乌拉特后旗—化德—赤峰深大断裂为界,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以北为天山—兴安蒙古地槽系。次一级的大地构造单元为南部的蒙古地轴(市境内以大青山、乌拉山为主体)及北部的内蒙古地槽(市境内以乌兰察布高原为主体)。在构造基础上,包头出现了四个地形区即:南部平原区、中南部山地区、中北部盆地区、北部高原区。
南部平原区介于大青山、乌拉山与黄河之间,属于河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的南北边缘存在着两条正断层,在陷落盆地的基础上,形成洪积、冲积、湖积平原。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在本市表现明显,系由一系列洪积扇组成。大体以亦包铁路为界,铁路以南是冲积平原,向南微倾,海拔 1040 米左右,宽度不等。
中南部山地属于阴山山脉的一部分,由大青山、乌拉山部分地段组成,横亘于中北部丘陵盆地区与南部平原之间,构成了本市地形的“脊梁”,是我市海拔最高的地区。阴山山地最突的特点是南北坡不对称,北坡缓,南坡以 1000 多米的落差陡落到河套平原上。地形的屏障作用相当显著。
中北部丘陵盆地区位于阴山山脉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盆地是本地形区的主要地形景观,分布着两大中生代坳陷盆地,即:固阳盆地和百灵淖盆地。两大
盆地由山地、丘陵、高原包围,固阳盆地西南有缺口,昆都仑河由此经过。北部高原区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开阔,低缓的丘陵与宽浅的盆地相间分布,层状地形显著,地表风力吹蚀,形成不少碟形洼地。2.1 南部平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南部平原区介于大青山、乌拉山与黄河之间,属于河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的南北边缘存在着两条正断层,在陷落盆地的基础上,形成洪积、冲积、湖积平原。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在本市表现明显,系由一系列洪积扇组成。大体以亦包铁路为界,铁路以南是冲积平原,向南微倾,海拔 1040 米左右,宽度不等。
包头市气候基本遵循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化的地带性规律。南部在包头范围内属于比较湿润的地区。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里农业比较发达,人口稠密。由于近年来土地利用不合理,存在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问题,人地关系比较尖锐,急需要处理。要注意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灌溉水的技术,保护土壤肥力。保护现有草原,要合理放牧。
2.2 中南部山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中南部山地属于阴山山脉的一部分,由大青山、乌拉山部分地段组成,横亘于中北部丘陵盆地区与南部平原之间,构成了本市地形的“脊梁”,是我市海拔最高的地区。阴山山地最突的特点是南北坡不对称,北坡缓,南坡以 1000 多米的落差陡落到河套平原上。地形的屏障作用相当显著。是黄河的流经地著名的河套平原就位于这里。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
自清代以来,后套平原上修渠引黄河灌溉,为内蒙古主要农业区。但灌溉水大量渗入,使地下水位升高,盐碱地面积增加。现已注意合理灌排,营造防护林防止土地沙漠化。人地关系较和谐。要合理的使用黄河水,也要防范黄河水患,保护黄河水。2.3 中南部丘陵盆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中北部丘陵盆地区位于阴山山脉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盆地是本地形区的主要地形景观,分布着两大中生代坳陷盆地,即:固阳盆地和百灵淖盆地。两大盆地由山地、丘陵、高原包围,固阳盆地西南有缺口,昆都仑河由此经过。由于这里气候比较干旱,降水量少,昆都仑河也早已断流,且土壤大多为栗,肥力小,农行业生产落后。地广人稀,人地关系较和谐。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利用先进
科技,进行现代化种植,科学合理的使用地下水灌溉,节约水资源。要合理化放牧,保护现有草原。2.4 北部高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北部高原区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开阔,低缓的丘陵与宽浅的盆地相间分布,层状地形显著,地表风力吹蚀,形成不少碟形洼地。国际著名的稀土之都白云鄂博区就位于这里,这里矿产资源丰富,生产铁,稀土等名贵矿物,由于生产数量大,环境污染严重。且这里是包头最干旱的地区,农业,畜牧业都很落后,人地关系不和谐。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要大力发展本区的农业,牧业。是农业,工业,商业一起发展。
第三篇:庐山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庐山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概述(400字左右,位置、气候、实习涉及的哪几部分,时间等)
一、实习目的(400字左右,每门课分开写)
(1)总体锻炼目的等等
(2)其他实践能力
(3)地貌
(4)植物
(5)土壤
(6)气候
(7)人文
二、实习内容
(1)地貌
(2)植物
(3)土壤
(4)气候
(5)人文
三、实习路线
2010年9月3日
上午:
下午:。
。
依此类推
四、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综述
(一)实习目的(二)具体要求
(三)实习内容:按时间,按路线来写,写明具体的地貌学问题
五、庐山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综述
(一)庐山植物地理实习要求
(二)庐山植物地理调查使用的仪器工具
(三)庐山植物地理实习路线调查
(四)庐山植被垂直带的基本特征
六、庐山土壤地理实习报告
综述
(一)主要土壤的形成和特性
(二)庐山土壤实习的剖面及其分析
七、庐山气象实习报告
综述
(一)气象总体特征
(二)特殊区域小气候问题研究
八、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综述
(一)别墅群的特征和风格论述
(二)宗教综述
(三)大天池等的山水地理位置研究
第四篇: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基本提纲
自然地理学(南京地区)
姓名
时间 野外教学实习指导
报告要求
第一章 南京市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
地质地貌实习
野外调查是地貌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地貌学理论应用的实际资料,绝大部分是由野外获得的。地貌野外实习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和研究各种地貌形态。地表组成物质及其分布规律,了解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及现代地貌过程,确定地貌成因类型和区域地貌的发育历史。通过地貌野外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印证学过的地貌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第一节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的准备
一、实习地区和路线选择
1、选择地质地貌实习地区的主要原则是在较小的范围内,能观察到多种成因的地貌和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应选择地质、地貌类型及其组成物质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使学生既能看到丰富的地貌现象又容易掌握各种地貌现象的典型特征。
2、选择观测路线的主要原则是较短的距离内,既观察到较多和较全的地质、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的现象。
二、资料的搜集
1.搜集实习地区和相邻地区的地貌,地质和第四纪的研究文献和有关图件。
2.搜集有关实习地区的航空相片,卫星相片和大比例尺(如1:100000或1:500000)地形图。以便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貌特征。
3.搜集实习地区的地质图和自然地理方面的文献图表。
三、地质地貌的野外观察和分析
地质地貌的野外实习大多是通过路线观察和观测点上的观测来完成的。在观测点上要对观测的内容记录下来。地貌观测的内容一般包括地貌形态的量测与描述,地貌物质结构的量测和描述,地貌成因类型的确定等。
(一)地貌形态的测量与描述
确定地貌形态特征包括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既包括形态的测量,又包括形态的描述。定性描述由大到小,先叙述大的地貌形态特征,如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再 叙述低一级地貌形态特征,如山岭、河谷、洪积扇等。接着描述阶地、倒石堆、沙丘、沟谷等更小的形态类型。最后还要描述组成地貌的各个形态要素的形态特征,如山峰、山脊、山坡、坡折线、阶地面、阶地陡坎等。定量描述包括其几何轮廓特征,如扇形、锥形、阶梯形、三角形等;分布位置,如平面相对位置;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等;形体或面积的大小,如长度、宽度、高度;表面起伏的变化,如坡形、坡度、坡长、切割深度、切割密度等内容,其中许多数据可根据地形图测出。
(二)地貌物质结构的观测与描述
地貌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物质结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在地表露头较好的地点必须进行地表物质的详细观测和记录,其内容主要包括岩石的名称、性质、结构、风化物的特征,岩层或岩体的产状。与相邻层位的接触关系,各种构造现象等。其步骤一般是由表及里。由上往下逐层记录,尽可能搞清地层的年代、成因、层序和分布规律,更重要的是要弄清它们对地貌形成和发育的影响。
(三)地貌成因类型的确定
地貌是内外营力相互作用于地表的结果,确定地貌的成因是揭示地貌发育规律和预测地貌发展趋势的前提。分析地貌成因的途径主要有:①对地貌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的分析;②对地貌形态与岩性构成及其厚度、结构、构造等关系的分析;③对地貌类型及其相关沉积物的分析;④对地貌动力过程与自然地理(或古地理)环境的分析;⑤对地貌发育地质条件、地壳运动等因素关系的分析等。
(四)地貌相对年龄的确定
地貌的年龄也就是地貌形成的时代,有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之分,地貌发育的年龄对认识地貌的发展历史和解决有关生产实际问题有很重要的意义。
地貌相对年龄是指地貌形成的先后次序,即哪些地貌是先形成的,哪些地貌是后形成的。哪些是较老的,哪些是较新的,而不指准确的时间或年代。地貌的相对年龄,主要是通过查清各种地貌类型形成的先后次序,通过与地貌发育有关的地层顺序来确定的。其主要方法有下列几种。
1、根据组成正向地貌所含地层的相对时代确定相对年龄,如在一个横断面上有几级河流阶地都是同一条河流形成的,那么分布的位置愈高,其形成的相对时代就愈老。
2、根据充填在负向地貌中地层的相对时代确定相对年龄,如埋藏盆地或谷地的基岩面上最老的沉积地层的相对时代。可认为是盆地或谷地开始的形成的时代。
3、根据有关沉积物的相对时代确定,由基岩所组成的侵蚀或剥蚀地貌类型,它们的形成时代,可以根据其剥蚀或侵蚀的岩屑堆积而成的地层的相对时代来确定。如在一个剖面出现多极夷平面或剥蚀面时,当然愈高的时代愈老。
4、根据同时异相的沉积物的相对时代确定相对年龄。在一个地区的同一时期 内,常有不同类型的沉积相和沉积亚相。若能确定某一沉积下或沉积亚相的时代,就可以推定与它相关的同时异相的其它沉积物时代,从而推定与它们有关的地貌的相对年龄。
5、根据与地貌发育有关的上、下地层的时代确定相对年龄。如果某个夷平面被夷平的最新地层属上白垩统,而覆盖在该剥蚀夷平面上的最老地层属始新统,这样就可以推定该夷平面形成的时代是在白垩纪末到始新世的时间范围内。
第二节
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类型
一、地质类型
二、地貌类型
第三节
南京地区地质地貌实习路线
1、路线
2、目的
3.教学安排与教学内容 4.观察与思考
第三章 水文野外实习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自然环境中十分活跃的因素。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必须了解区域的水文状况。水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一方面水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水也对人类带来了无穷的优患。水文野外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对一定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观测、调查、计算和分析,使学生掌握水文测验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从事水文野外调查和水文资料统计分析的能力。
第一节 水文野外实习的准备
一、实习区及实习地点的选择
水文实习要求选择典型的地区、流域或河段,进行水文调查与观测。地表水实习和地下水实习。对新选择的地区的要求是不同的。
进行水文测验实习,要选择河流的理想河段,选择适宜水文测验的河段,最好能利用天然河道中具有断面控制或河槽控制作用的地点,河床应尽量稳定,应避开分流、斜流等水流不规则现象及变动回水的影响。新选择的河段附近不应有大的支流汇入。
在进行洪水调查实习时,应选择易于泛滥的河流,而且应选择历史洪水痕迹 明显的流域水系或河段。
在进行地下水实习时,应选择地下水类型比较齐全的地区。同时,新选择的地区应便于进行含水层岩性和构造的观察。地下水应有较好的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
二、资料准备
水文实习主要应准备下列资料:
调查地区的自然地理资料,包括地质、地貌、气象、气候、土壤、生物等方面的资料。
调查地区的水文资料,包括水系状况、水位、流速、流量、泥沙、水温、冰情、水化学、降水、蒸发、地下水的埋深和水量,以及地下水的类型、水化学等资料。
河流的洪水和枯水调查资料,水、旱田灌溉及水土保持资料、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资料、区域内水文年鉴、水文手册等资料。
区域水文图集。综合水文地质图、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地下水埋藏深度图、水化学类型图等,以及调查区的1:10000、1:50000、和1:100000地形图等。
三、实习用品
水文野外实习应准备的仪器和备品有:流速仪、水尺、水温表、钢卷尺、测绳、经纬仪、塔尺、罗盘仪、气压表、计算器、求积仪、两脚规、计算纸、笔记本、铅笔、小刀、橡皮等。
第二节 南京地区水文类型
一、河流
二、地下水
地下水如按空隙条件分类可分为基岩裂隙和岩溶水。如按埋藏条件则大部分为潜水,局部地区为承压水及上层滞水。
1、地下水特点
与平原地区松散沉积物中孔隙水相比较,在山区基岩地下水不论在其埋藏分布方面,还是水动力性质方面,都是非常不均一的。这种不均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下水主要储存于岩石的裂隙或溶洞之中,而裂隙溶洞在岩石中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有些地方岩石裂隙或溶洞很发育,即裂隙或溶洞又大又多,这些地方含水就多,岩石透水性也强;另有些地方岩石裂隙,溶洞不发育。这些地方岩石含水就少,透水性也弱。如在石门寨可看到较大的溶洞。这些部位溶洞连通性强,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就丰富。而一些地方岩石致密,基本不含水,地下水就贫乏。(2)由于岩石中空隙分布的不均匀,含水层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与地层层位一致的层状似层状的含水层,也有不受层位限制的带状的、脉状的、暗河状的含水带。尤其在岩溶地区,更呈现出含水层(带)的多样性。
(3)地下水动力性质较特殊。埋藏在同一地层中的地下水,不一定具有一个统一的地下水位。有时承压水与无压水交替出现,运动状态复杂。有层流也有紊流。在地下溶洞中还常驻有管道流和明渠流等运动形式。这是由岩石裂隙和溶洞特殊形态所决定的。
2、地下水的补给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及补给形式有:
(1)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这种补给就其局部来说其补给量并不大,但因接受补给的面积往往很大,所以总的来说其补给量还是很大的。这种补给形式在地下水形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补给量的大小决定于降水量的大小、岩性、地形及透水岩层出露面积(补给面积)等条件。
(2)地表水体渗漏补给。大石河、汤河及石门寨地区水库,当该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地表水即通过其下部的透水岩层渗漏于地下,补给地下水。河流或渠道的渗漏补给段特点是其流量沿途逐渐减小甚至断流。这种形式的补给虽然常常发生在有限的范围内,补给面积不大,但因其补给时间长,所以补给量也往往很大。
3、地下水的排泄
排泄区是水文地质单元内排泄地下水的地区。它通常位于地形较低的地方。例如河谷、洼地、山前地带等。
地下水的排泄途径和方式:
(1)形成泉水集中排泄。这种排泄方式及排泄范围,在石门寨地区山前地带可见到。排泄较集中,易于寻找和利用。
(2)河流排泄。排泄区沿沟谷河流呈线状分布。河流排泄地下水的现象,我们从地表上可观察到。河流自上游往下游沿途在没有支流汇入的情况下,流量自行增加。在封冻期河床中出现局部河段不冻或晚冻、早融等现象。丰水期在混浊的河水中出现局部清流现象。这些都说明河流排泄地下水。
(3)蒸发排泄。排泄区呈面状分布。主要发生在地下水位浅的地方。(4)地下排泄。地下水并不都排出地表,而是在地下排泄到与基岩含水层直接接触的第四系松散岩层,转变为孔隙水。
(5)人工排泄。即人工取水或人工排水。如供水井及排水井。
在一个水文地质单元内,补给区好比地下水的入口,排泄区则相当于地下水的出口。水文地质单元或蓄水构造好象一个大的蓄水池。我们在山区寻找地下水时,有的从补给区抓住一些迹象往下游追溯。寻找地下水集中富集的部位。有时也从排泄区抓 住一些迹象往上游追溯,寻找地下水的集中富集部位,排泄区往往是地下水富集的地方。
第三节 水文实习路线1、2、3、4、路线: 目的: 教学内容: 观察与思考
第四章 土壤地理野外实习
第一节 实习目的要求
1.了解实习地区土壤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2.了解实习地区成土因素和土壤发育特点及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3.学习、掌握土壤地理野外调查的一般方法。
第二节
野外调查主要用具
土铲、土刀、罗盘、蒸馏水桶(1公斤左右)、白瓷盘(小型)、卷尺(或布尺)、PH试纸、布袋(1公斤左右)、纸盒、10%稀盐酸、土壤调查表格等。
第三节
观察内容
1、观察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根据对分布在山间平原、河流阶地、河漫滩、山坡、山顶等不同地形部位的土壤剖面的观察,总结分析地形,母质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
2、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挖掘并观察土壤剖面,进行描述、填写有关表格,采集土样并填定好标签,观察埋藏土壤剖面的特征,并作记录,采集纸盒标本。
3、观察点及主要内容:
第四节 南京市土壤的分布概况
1、土类及其分布
2、土壤分布规律
第五篇:四川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提纲
参考题纲 各位同学:
现将本次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提纲提供于下,仅供撰写时参考,请根据有关资料和野外实习记录尽快编写,实习报告纸若不够,请到实验办公室陈老师处领取,实习报告务必在两周之内以班级为单位由学习委员上交,不得有缺。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提纲 序言
一、实习区地理位置
由大—小—具体(四川省、四川盆地、盆西平原、峨嵋平原、峨眉山、乐山、都江堰)
二、实习的时间、任务、性质、目的及要完成的工作量等
三、队伍组成:指导教师及实习班级 第一节
峨眉山地质
一、实习区地质概况
1、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参考地质学308-
312、325—322,属于扬子地台西南部)
2、地层、构造、矿产发肓概况
二、地层
自新至老简要描述区内所出露的地层(可附路线观察剖面,如龙门洞剖面、金顶——龙门洞路线地质剖面;像典型的沉积构造(波痕、虫迹、重荷模、交错层)附素描图
三、岩浆岩 概述
1、侵入岩
分布范围、围岩、侵入接触关系(素描图)、岩性描述、年龄、产状等
2、喷出岩
分布范围、围岩、侵入接触关系(素描图)、岩性描述、年龄、产状等
四、构造
概述(总体构造情况、即主次构造及其空间位置)
1、褶皱构造
1)峨眉山大背斜
轴向、核部及两翼物质组成和产状变化(附图)、说明褶皱性质 2)挖断山背斜
轴向、核部及两翼物质组成和产状变化(附实测地质剖面图)、说明褶皱性质
2、断裂构造
1)峨眉山大断裂
分布、走向、倾向、性质、规模 2)观心坡断层
分布、走向、倾向、性质、规模 3)挖断山断层
分布、走向、倾向、性质、规模 第二节 峨眉山地貌 概况——主要类型(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包括洪积地貌)、岩溶地貌、重力地貌)和发育概况
一、构造地貌
1、盆地、断块山(丘陵、低山、中山)的分面范围、形态及其变化
2、地质构造地貌(断层崖、单面山)
二、流水地貌
1、河流上、中、下游形态特征。
2、河谷形态与岩性关系;(V字型河谷、峡谷—一线天,U型谷、河流裂点,浅滩,深槽,岩槛)
3、河漫滩的特征(结构、物质组成、素描图)
4、河流阶地地组成、性质、级序确定并附河谷剖面示意图,5、探讨峨眉山地区新构造 运动和峨眉山多级夷平面、河流阶地形成过程及其关系(如阶地上的物质组成与新构造运动、河流下切深度关系)。
6、背斜成谷(张洪一带为大背斜面的核)
7、洪积地貌(位置、形态组成物质及变化、形成过程)
三、岩溶地貌
1、位置及所处地层位、岩性和分布规律
2、各种岩溶地貌的特点
3、岩溶地貌与峨眉山地区新构造 运动和峨眉山多级夷平面、河流阶地关系及其形成过程
四、重力地貌
位置、类型、特点及形成过程
五、综述
1、上下峨眉山地形(陡坡、缓坡、平路及穿沟翻岭)和地层岩性变化、新构造运动影响(即夷平面变化)、河流侵蚀、分水岭关系讨论
2、峨眉山地区地质地貌发展演化史 第三节
峨眉山水文
一、降水特征
降水(暴雨、大、小雨、雪)与气候、地形(附图)、植被、土壤关系;降水的日、年分配规律
二、蒸发与温度、湿度、风力关系及在峨眉山各区地带发育和年内变化状况
三、地表径流特征(如洪、枯、平水)、类型,补给来源(与下垫面风化残积物、植被有关)年内变化、空间分布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四、河流推移质的分布规律(艾里定律),河流的泥沙含量、来源、泥沙砾大小、磨圆度空间分布规律。河流湾流对河床形态的影响
五、地下水的特征、类型、分布及与地表径流的关系
六、实习区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山区小型水库,附素描图)峨眉山地区水循环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七、都江堰水利工程
1、都江堰概况
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状况、修建历史及其伟大功绩
2、都江堰水利工程如何进行水资源的调配及其经久不衰的原因
(即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组成及各部分组成工程的水文学原理、附素描图)
3、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综合利用效益 第四节
峨眉山的气候
峨眉山的基带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由于山体高大,垂直分异明显,所以,气候要素及气候类型具有鲜明的垂直分异规律。
一、气候要素的垂直分异特点
1、气温
气温的垂直递减率0.55℃/100M;
金顶气象站:1月平均气温-6℃,7月平均气温11.8℃,全年0℃以上温度仅5个月。峨嵋平原:年均温17.2℃,1月7℃,7月26℃。
2、降水
位居青藏高原东缘,秦岭、大巴山之南,夏季易受东南季风影响,潮湿气流沿山体抬升,易于成云致雨,加之西南季风的影响和复杂的山地地形,因而是我国内陆地区井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降水递增率:14.4mm/100M,其中海拔1200M一下,降水递增率最大,可达到49.6mm/100M。降水规律:从山上开始,逐渐向山下推进,山上降水历时长,雨量大。山上水汽多,相对湿度大,多雾 山上易形成雨凇、雾凇。
二、气候类型
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400~1000M,年均温15~18,年降水1500~2000mm。云雾多,日照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不明显。
山地常绿阔叶与落叶林气候:1000~1500,年均温8~15,年降水2000mm。阴凉、潮湿,多雨雾,湿度大。
山地落叶阔叶林气候:东南坡:1500~2100M,东北坡:1500~1900M,年均温5~11,年降水2000~2500mm,气温更凉爽,雨量充沛。
山地针叶林气候:2100~2900M,年均温4~8,降水量2500mm以上,气温冷凉,多云雾,降水丰富,夏季短促。
山地草甸气候:2900M以上,年均温3,降水量1900mm左右,热量不足,冬季寒长,风力强劲,辐射较大。
第五节
峨眉山的土壤
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本区,地形因素是所有成土因素中的主导因素。
一、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山地草甸土
二、峨眉山的非地带性土壤: 紫色土、冲积土(草甸土)、及水稻土三种类型。
分别说明以上各类土壤在峨眉山的地理分布、成土母质、气候特点、植被类型、最主要的成土过程及目前的利用特点。第六节
峨眉山的植物及植被
一、峨眉山植物区系特点
1、区系组成丰富:区系组成丰富的原因(悠久的地质历史,优越的气候条件,复杂的山地特殊小生境)种子植物的种类数量
2、起源古老:大量的第三纪以前孑遗植物,如珙桐、水青树、连香树、冷杉、杉木、云杉、柳杉、桫椤等
3、垂直分异明显:低山地段分布有大量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楠木、桢楠、樟等)及马尾松、杉木、柳杉等亚热带树种;中山地段集中了大量的落叶阔叶树种(如天师栗、珙桐、领春木、大椴树等);中高山地段主要以耐寒的种类为主,如冷杉、大箭竹、金顶杜鹃、美丽杜鹃、峨嵋蔷薇、金露梅等。
二、峨眉山的主要植被
1、自然植被
本区的地带性植被应为常绿阔叶林。
对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及高山灌丛草甸等类型,各种植被的主要建群种或优势种、分布高度及基本特点进行简单描述。
2、人工植被
主要包括农田、菜园、果园(枇杷、柑桔、樱桃等)、经济林或风景林(如杉木林、竹林、柳杉林、棕榈、茶园、桂花园等)
3、峨眉山的植物及植被的利用现状评价以及旅游学价值简析
4、绘制龙门洞河谷生态序列图,说明植物或植被的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在龙门洞河谷西南交大镜泊山到刘坪的剖面示意图上,表示出不同地形部位的土壤、母质、地形、主要植物及植被,反映植物、植被的分布与生态环境条件的关系。第七节
实习区的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
1、自然旅游资源:山岳风光、水体水景、地质遗迹、植物景观、动物景观、气象风光等
2、人文旅游资源:以佛教为代表的佛文化,宗教寺庙、石刻、碑、亭、传说、神话等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1、雄、奇、险、秀。雄:雄伟、高大,从峨嵋平原拔地而起,雄踞四川盆地边缘;险峻、庄重:险体现在峨眉山景区有一系列陡峻的景点(金刚嘴、舍身崖、卧云庵、钻天破、罗汉坡、九十九道拐、长寿坡、七里坡、连望坡等),庄重在于峨眉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宗教气氛浓厚;秀丽、奇艳:茂密的植被、珍惜的植物、清澈的小溪、多变的景色、顽皮的猕猴等;
2、类型多样、分布集中,有较强的吸引力
3、自然景观垂直分异明显,异彩纷呈
4、人文旅游资源积淀深厚
5、区位条件优越,开发利用程度高
三、景区的评价
为一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度假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型风景名胜区;景区旅游设施齐全,旅游环境质量好,交通便捷,可进入性高,空气清新,污染少,景区规划合理,游览标识准确,通信条件好;景区服务工作质量高。
实习结语:
本次实习的主要收获、感想;对实习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平的认识;对本次实习效果的客观评价;实习内容与有关专业课程继续学习提高的关系;实习对地理技能培养的评价;实习对从事地理研究和中学地理教学的作用;对实习进程安排的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