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工作的通知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1:5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开展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工作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开展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工作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开展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2013年度危险源、环境因素

辨识与评价工作的通知

各领导、各部门:

为推进公司三标体系建设进度,同时加强对公司危险源、环境因素等工作的管控力度,现开展2013年度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工作,各部门具体工作由本部门体系联络员负责,具体工作如下:

1、各管理部门体系联络员对照本部门2012年度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对评价表格进行更新;

2、安全质量部配合生产运营部对生产现场危险源、环境因素进行重新辨识与评价。

3、评价完成后,由体系联络员组织本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于10月31日(星期四)下午五点前将纸质版交安全质量部常玖品处统一存档。

附件一:2012年度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清单 附件二:各部门体系联络员名单

安全质量部

2013年10月28日

第二篇:1如何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1、如何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1)危险源辨识的内容:从工作场地特点,工作环境的情况,操作程序以及工艺流程,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及其他不安全因素几个方面考虑

2)危险源辨识的依据: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物理性、化学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及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六类危险源。同时考虑可能导致的事故和职业病。

3)各部门根据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和依据,对所有作业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供方、分包方、参观、访问者)的活动,以及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进行识别、评价,并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4)组织员工采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LEC法)、专家判断法等对作业过程中的危害进行分析、评价,形成公司重要危险源清单.5)各部门依据自身的所涉及的控制措施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进行相应的控制。

6)单位对其下属各部门的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7)对于重要危险源由战略资源管理部结合实际组织制定运行控制程序,运行控制达不到要求的应制定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8)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各单位按照上述工作程序及时更新危险源:

a)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发生新的变化; b)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 c)相关方提出抱怨或合理化要求; d)内审和管理评审的要求; e)发现遗漏的危险源。

2、危险点或重大危险源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重要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是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的基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确定重要危险:

1)评价人员的经验判断(定性评价)

凡具备以下条件均应判定为重要危险:

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有强烈抱怨和要求的;

c)可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人员、财产伤亡和损失的状态;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重要危险后果的错误,且无控制措施的。

2)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的结果,具有不可承受风险的属重要危险源。

第三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班组长的职责

(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不许整改完毕,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5、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

(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对因本人在危险源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

(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1、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

(1)督促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负责综合治理。

(2)负责组织本单位对相应级别危险源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的控制管理。(3)分级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结果的验收与升级、降级及撤点、销号审查。

(4)按期深入现场检查(或抽查)本级危险源的控制情况。(5)负责危险源控制点的信息管理。

(6)按规定的期限及时填报危险源隐患汇总表。

(7)督促检查各级对查出或报来隐患的处理情况,及时向主管经理报告。

(8)对危险失控而引发的相应级别伤亡事故,组织认真调查分析,按本规定查清责任人并及时报告领导。

(9)负责按本规定的内容进行危险管理的考核。

(10)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或延误,造成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造成的相应级别工伤事故负责。

2、总公司职能部室职责

(1)参与A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组织实施对相应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2)负责本部门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对下属矿分公司无力整改的危险源缺陷或隐患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安排处理。

(4)对因本部门工作延误,导致危险源失控或由此引发的死亡以上事故负责。

3、分公司有关科室职责(1)了解本单位危险源分布情况,参加A、B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与控制管理。

(2)负责对科室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对车间无力整改的危险源隐患或缺陷,接到报告及时安排处理。

(4)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导致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重伤及以上事故负责。

第四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更新,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控制。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及所有的建筑施工活动、过程、服务和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

3.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

3.2项目管理部负责对施工活动、材料堆放、危险品存放及使用、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及风险控制过程实施监督检查。

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分别负责所属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与实施。

4工作程序

4.1危险源辨识

4.1.1辨识方法:危险源主要通过现场观察、调查表、安全检查表、专家判断法等方法辨识。

4.1.2危险源范围

辨识危险源时,要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三种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辨识范围应考虑以下主要方面:

a)建筑施工过程、服务和作业环境中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冬、雨季施工、临时性的运行、临时性抢修活动、夜间施工和外界提供的设施等)。

b)所有进入施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内部员工与外部分包商和访问者等的活动)。

c)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设备、材料堆放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组织内部的设施或由外部提供的设施)。

d)工程施工过程、工作场地特点、工作环境情况等存在的危险源。

e)有毒有害原材料、易燃易爆物品储存与使用可能对员工和相关方造成的危害。

f)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与自身素质(技术素质、作业熟练程度、安全素质)与所从事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带来的隐患。

g)安全措施不完善给作业人员或机械设备带来危害。

4.1.3辨识步骤

4.1.3.1公司各职能部门及项目部根据职责和业务范围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单位危险源进行辨识,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经部门领导或项目部负责人审核后,报安全生产监督处。

4.1.3.2安全生产监督处根据各单位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审核、登记、汇总,建立公司《危险源辨识清单》,并及时下发到职能部门、项目部。

4.1.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依据公司《危险源辨识清单》,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建立本单位危险源清单。

4.1.3.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对各职能部门、项目部的危险源辨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2危险源风险评价

4.2.1评价方法

采用直接判断法、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价。

4.2.1.1定量评价是指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D=L·E·C),通过对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分析危害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的程度。

D=L·E·C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D——

风险性分值

取值如下:

L值表

E值表

暴露于危险的频繁程度

频数值

非常罕见地暴露

0.5

每年几次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周一次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连续暴露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概率值

实际不可能

0.1

极不可能

0.2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5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可能,但不经常

相当可能

完全可能预料

C值表

D值表

风险性分值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风险分类

>320

极具危险,不可能继续作业

重大危险因素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因素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概率值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重大、致残

严重、重伤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灾难、2~9人死亡

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

当总分D>160分时,为重大危险因素;D≤160时,为一般危险因素。

4.2.1.2定性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当出现以下情况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因素:

a)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2.2评价步骤

4.2.2.1各职能部门、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对本部门、项目部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初始风险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

4.2.3.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因素清单。经主管领导批准,下发至各职能部门、项目部。

4.2.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根据公司重大危险因素清单结合实际,建立本单位《重大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4.3风险控制的策划和实施

4.3.1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对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策划,选择适合的控制策略。

4.3.2对一般危险源,可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程序文件或已形成的管理制度,通过培训教育、日常的运行检查实施控制。

4.3.3对重大危险源,可采用下列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控制。

a)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b)制定应急预案

c)制定运行程序

d)制定管理措施

4.3.4各职能部门、项目部依据危险源控制的策划结果、《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对本单位的危险源实施有效控制。

4.3.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检查监督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对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4.4危险因素的更新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应按上述步骤,重新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控制:

a)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运用;

b)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c)生产活动发生重大变化;

d)方针、目标发生重大调整;

e)与职业安全健康有关的其他情况发生变化。

5记录

5.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

5.2危险源辨识清单

5.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5.4重大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第五篇:铝厂危险源辨识及有害因素分析

引言

铝厂是以生产铝、镁、硅、钛为主导产品的综合性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该厂采用熔盐电解法工艺生产铝。生产铝的原材料为氧化铝和氟化盐,其生产设备为预焙阳极电解槽。原料在电解槽内,在强大的直流电,945℃~955℃温度作用下熔融并进行还原反应,阳极生成二氧化碳,阴极得到液态铝。在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可能受到毒物危害、粉尘危害、高温辐射伤害、机械设备、触电伤害、雷电伤害及火灾爆炸危险等。主要生产设备

电解车间主要设备有电解槽、双梁桥式天车、高压离心风机、液气分离器、除尘器;炭素车间主要有反击式破碎机、电磁振动给料机、振动筛、电动机;烟气净化车间主要有主排烟机、罗茨风机、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冷却塔、离心式通风机等。主要危险源辨识及有害因素分析

辨识预焙铝电解槽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有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详尽的分析,有利于指导安全生产和管理。

3.1 主要有害因素分析

3.1.1 粉尘危害

本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有氧化铝粉尘、石油焦粉尘、沥青烟尘。氧化铝粉尘主要存在于电解厂房内、氧化铝贮运系统;煅烧工段的上料系统、排料系统、煅后工段的混捏机、预热螺旋机以及磨粉系统有粉尘和沥青烟产生;成型工段有沥青烟产生;残极处理工段的粗碎、配料、筛分等过程均有粉尘产生。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19m3空气,如果粉尘量大,伴随呼吸进入肺部,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引起肺组织发生纤维化病变,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发生矽肺。天车司机,电解车间工人,炭素粉破碎、筛分等岗位工人受粉尘危害较大。根据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我国颁布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为,生产性粉尘中的氧化铝粉尘不得超过6mg/m3;其他粉尘,当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得超过10 mg/m3。

3.1.2 毒物危害

作业工人接触到毒物主要有氟化物、硫化物、沥青烟、一氧化碳等。毒物主要存在电解槽附近及烟气净化系统。

铝电解以冰晶石一氧化铝、氟化铝的熔体为电解质,以炭素材料为电极进行电解,电解时在阴极上析出液态的金属铝,在阳极上产生阳极气体。同时还散发出以氟化物、粉尘等污染物统称为电解烟气。在400℃~600℃温度下,氧化铝中仍可含有0.2%~0.5%的水分。原料中的水分与固态氟化盐在高温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同时,进入熔融态电解质中的水分也可与液态的氟化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害的氟化氢,反应式如下:

2Na3AlF6+3H2O=Al2O+6NaF+6HF

2AlF3+3H2O=Al2O3+6HF

人体吸入过量的氟,常常会引起骨硬化、骨质增生、斑状齿等氟骨病,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对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我国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氟化物(以氟计)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5 mg/m3,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性分级的原则,氟化物为Ⅱ级,属于高度危害。

沥青烟主要来源于该工程生阳极工段的混捏机、预热螺旋机、磨粉系统及成型工段。煤沥青的软化点为100℃~110℃,属高温沥青。沥青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沥青中所含的蒽等光感物质,长时间接触皮肤,并经阳光照射,可引起皮炎。二是沥青烟对皮肤及粘膜的刺激作用。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性分级的原则,沥青烟或按Ⅲ级,属中度危害。

一氧化碳产生于电解槽的阳极,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气体。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脉快、烦躁、浅至中度昏迷;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我国车间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性分级的原则,一氧化碳为Ⅱ级,属于高度危害。

在电解过程中有硫化物产生。二氧化硫为无色气体,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轻度中毒时,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我国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浓度为15mg/m3,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物分级的原则,二氧化硫可为Ⅵ级,属于轻度危害。

3.1.3 高温危害

现行国家标准《高温作业分级》中规定,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即为高温作业。铝电解槽电解温度高达940℃~960℃,是主要的生产性热源。炭素工段的煅烧、焙烧、连续混捏、预热螺旋、沥青溶化生产设备均为生产性热源。研究资料表明,环境温度达到28℃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感觉敏感性及感觉运动协调功能都明显下降。35℃时则仅为一般情况下的70%左右;极重体力劳动作业能力,30℃时只有一般情况下的50%~70%,35℃时则仅有30%左右。高温使劳动效率降低,增加操作失误率。主要体现在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等。高温还可以抑制中枢神系统,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内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工伤事故。

3.1.4 噪声危害

产生噪声的设备主要有净化系统风机、炭素系统破碎机、球磨机、成型机、给料机、振动筛、输送机及焙烧烟气净化系统风机和附尘风机等。在球磨车间,焦炭研磨产生的噪声水平高达100dB(A)。在电解车间电解槽附近,使用气动渣壳破碎机产生的噪声水平达到100dB(A)。噪声能引起人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防系统等疾病,噪声干扰影响信息交流,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

3.2 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3.2.1 起重机械伤害

起重机械属于危险设备,起重作业属于特殊作业。重物在空间的吊运、起重机的多机构组合运动,庞大金属结构整机移动性,以及大范围、多环节的群体运作,使起重作业的安全问题尤其突出。根据统计,在事故多发的特殊工种作业中,起重作业事故的起数高,事故后果严重、重伤、死亡人数比例大,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铝厂采用的高位电解多功能天车为桥式起重机,其功能包括:打电解质结壳、往电解槽内加氧化铝、更换阳极、吊运阳极母线柜架提升机、安装和检修电解槽的吊运工作、出铝及吊运抬包,此外,还可以吊运其它重物。

桥式起重机的常见事故有以下几种类型:①重物坠落: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电磁吸盘突然失电、起升机构的零件故障(特别是制动器失灵、钢丝绳断裂)等都会引发重物坠落。处于高位置的物体具有势能,当坠落时,势能迅速转化为动能,上吨重的吊载意外坠落,或起重机的金属结构件破坏、坠落,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②挤压:起重机轨道两侧缺乏良好的安全通道或与建筑结构之间缺少足够的安全距离,使运行或回转的金属结构机体对人员造成夹挤伤害;运行机构的操作失误或制动器失灵引起溜车,造成碾压伤害等。③高处跌落:人员在离地面大于2m的高度进行起重机的安装、拆卸、检查、维修或操作等作业时,从高处跌落造成的伤害。④触电:起重机在输电线附近作业时,其任何组成部分或吊物与高压带电体距离过近,感应带电或触碰带电物体,都可以引发触电伤害。⑤其他伤害:其他伤害是指人体与运动零部件接触引起的绞、碾、戳等伤害;液压起重机的液压元件破坏造成高压液体的喷射伤害;飞出物件的打击伤害;装卸高温液体金属、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品,由于坠落或包装捆绑不牢破损引起的伤害等。

起重机的不安全状态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环境因素和管理是事故发生的间接条件。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加强对相关人员、起重机、环境及安全制度整个系统的综合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2.2 机械伤害及高处坠落危险

机械伤害的实质,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非正常做功、流动或转化,导致对人员的接触性伤害。其形式因生产设备的差异有以下几种:①咬入和挤压;②碰撞或撞击;③接触:包括夹断、剪切、割伤和擦伤、卡住或缠住等。

电解工艺的主要设备有:高位电解多功能天车、拖盘清理机、振动筛、破碎机、提升机、残极压脱机、磷铁环压脱机、铝导杆矫直机等,炭素工艺主要设备有:球磨机、破碎机、筛分机、预热螺旋机、连续混捏机、振动成型机、阳极焙烧炉用多功能机组等。操作人员易于接近的各种可动零、部件都是机械的危险部位,机械加工设备的加工区也是危险部位。如果这些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件外露或防护措施和必要的安全装置不完善,很容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坠落伤害:电解车间厂房的残极处理部分建筑物为三层,在清理、筛分、破碎及定量等诸多工段过程中,因设备安装在不同平面上,有不同形式的操作平台、地沟、升降口、坑洞及护坎,如果没有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有缺陷,工人在操作时有坠落摔伤危险。

3.2.3 电气伤害

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险事故、雷电灾害事故和电气系统故境危险事故等几种。

1.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的伤害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触电事故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

电击: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引起的可感知的物理效应。电击对人体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强度、种类、持续、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电流破坏人的心脏、呼吸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而造成伤害,会使人出现痉挛、窒息、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跳骤停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死亡。触电事故绝大多数是由电击造成的。电解还原槽是以低电压高电流串联运转的,因此,电击事件通常并不严重。但是,在电力车间高压电源与电解车间联网络的连接点可能发生严重的电击事故,部分原因是交流高压电流。

电伤:在铝电解生产中,其能源主要是直流电能,约占整个能源消耗的97%左右。在电解槽系列上,系列电压达数百伏至上千伏。尽管人们把零电压设在系列中点,但系列两端对地电压仍高达500V左右,一旦短路,易出现人身和设备事故,而且,电解用直流电,槽上电气设备用交流电,若直流窜入交流系统,会引起设备事故,需进行交、直流隔离,因此,电解槽许多部位需要进行绝缘。电解车间内电缆若没有采取有效的阻燃和其他预防电缆层损坏的措施;电气设备接地接零措施不完善;临时性及移动设备(含手持电动工具及插座)的供电没有采用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性能不完善等都会造成生产设备及电动设备,厂房电器设备漏电而引发触电伤亡事故。

2. 静电危害事故

焙烧炉、煅烧炉的输气输油管路、炭素生产系统的除尘管路及燃油锅炉系统等存在着静电伤害。

3. 雷电伤害事故

电解车间厂房的残极破碎、筛分部分,高度超过10m;锻烧工段、生阳极及残极处理工段中的除尘排烟系统排气筒高度都在20m以上,在雷雨天存在着被雷击的危险。因此,雷电伤害应引起一定的重视,4. 电气系统故障危害事故

电气系统故障危害是由于电能在传递、分配、转换的过程中失去控制而产生的,系统中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故障可导致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其主要表现为:(1)线路、开关、熔断器、插座插头、明照器具、电动机、电热器具等均可能成为引起火灾的火源。(2)原本不带电的物体,因电气系统发生故障而异常带电,可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如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由于内部绝缘不良而带电;高压故障接地时,在接地处附近呈现出较高的跨步电压,均可造成触电事故。

3.2.4 火灾爆炸危险性

物料的火灾危险性

(1)沥青:工程生阳极工段的预热螺旋机和混捏机所用的原料之一是煤沥青,煤沥青的软化点为100℃~115℃,闪点大于200℃,煤沥青属于高分子有机物的混合物。根据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生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煤沥青属于丙类,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生猛烈的燃烧,具有火灾危险性。

(2)石油焦:石油焦是预焙烧阳极的主预焙阳极的主要物料之一,石油焦在制造阳极的过程中需要破碎二次,破碎后,形成粉尘。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生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石油焦属于丙类。

(3)重油:重油可燃,其蒸气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生产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重油属于丙类。

(4)煤气:工频炉所用煤气为发生炉煤气,发生炉煤气相对密度对0.4~0.6,爆炸浓度极限为20%~77%,自燃点700℃,发生炉煤气低发热值为5900(KJ/NM 3)。煤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根据《建规》对生产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煤气属于甲类。

(5)轻柴油:轻柴油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引起燃烧爆炸。根据《建规》对生产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闪点低于60℃的轻柴油属于乙类,闪点大于60℃的轻柴油属于丙类。

油罐库火灾危险性分析

油罐库主要是为满足焙烧生产过程中所用燃油的需要,主要用于储存重油和柴油,油罐库是主要的火灾爆炸危险源之一。油罐区火灾爆炸事故发生一般由以下情况引起:(1)油蒸气逸散积聚与空气形成爆炸气体,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即产生爆炸。(2)油品失控:跑、溢、滴、漏、洒等情况的发生。(3)火源失控:设备修焊、明火、电器、发动机、静电和雷电等。加强对油罐区的安全管理及监测,严格控制火源,严禁吸烟和动有明火,防止铁器撞击及电火花的产生,罐区内电气装置要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等,这些都是防止油罐库火灾爆炸的必要措施。

下载关于开展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工作的通知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开展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工作的通知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总结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总结 危险源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的核心工作,危险源辨识是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让每位职工能对自己每日各项生产作业活动能进行梳理,确定......

    危险源再辨识再评价总结报告

    铸管公司动力车间2016年危险源再辨识再评价工作 一、单位概况: 铸管公司动力车间现有职工130余人,主要为公司各车间提供水、电、风、气、汽的供应,同时还包括电气安装与维修、......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措施范文合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措施 一、危险源识别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实效性原则 3、有效范围内原则 4、方法的科学性原则 5、适宜性原则 6、预防性原则 7、输出型原则 8......

    危险源评价监控、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评价监控、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根据《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为全面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及其分布,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有效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五篇模版)

    厦门市轨xxxx标段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 编制: 复核: 审批: 厦门市xx项目经理部 2016年6月3日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辨识管理目的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

    危险源辨识工作阶段总结

    220千伏南环变电站新建工程 危险源辨识工作阶段总结 220千伏南环变电站新建工程项目部 220千伏南环变电站新建工程 危险源辨识工作阶段总结 根据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8......

    危险源辨识工作阶段总结

    220千伏南环变电站新建工程 危险源辨识工作阶段总结220千伏南环变电站新建工程项目部220千伏南环变电站新建工程 危险源辨识工作阶段总结根据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8号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