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县出台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投稿、挂网站)(定稿)

时间:2019-05-13 10:2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邑县出台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投稿、挂网站)(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邑县出台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投稿、挂网站)(定稿)》。

第一篇:临邑县出台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投稿、挂网站)(定稿)

临邑县出台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

责任追究办法

为建立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行为,近日,临邑县政府出台了《临邑县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从职责分工、组织实施、责任追究等几个方面对全县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

《办法》对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县国土资源局统一负责全县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乡镇、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本行政区域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的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和经办人为直接责任人;县城管执法局、规划局和住建局重点做好县城、乡镇规划区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工作;检察机关协助配合做好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工作;公安机关及时受理涉嫌犯罪的土地违法案件;发改、房管、工商、电力、金融、市政等部门协助做好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行为的查处工作;村(居)委会负责本辖区违法违规用地、非法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巡视上报工作。

《办法》对各部门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程序做出了具体要求。县国土资源局及各分局完善土地动态巡查责任制,对违法用地行为,在3个工作日内采取措施,核实查处。县城管执法局、规划局和住建局自发现违法行为之日起,或接到相关告知后,3个工作日内核实,符合立案标准的2个工作日立案 1

查处。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不得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监察机关会同县国土资源局联合督办重大典型土地违法案件,在接到有关案件材料后,依法及时对土地违法案件的责任人进行查处。公安机关对国土资源局移送的土地违法案件,自接受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依法进行审查。按照国办发[2007]71号文件规定,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发改部门不予审批核准,电力、供水、供气等部门不予通电、通水、通气,房管部门不予办理产权登记,金融机构不予放贷,工商部门不予注册登记。

《办法》规定了责任追究办法。建立三项制度。一是向县政府报告制度。国土资源局会同监察局定期向县人民政府报告辖区内耕地保护、落实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及责任情况,及时报告重大案件,并抄报市国土资源局。二是告知制度。国土部门、城建部门调查落实违法用地事实后,及时告知乡镇(街道)、部门落实相应责任。三是通报制度。每月对全县土地违法行为进行通报,通报情况作为实施问责的直接依据。实行土地违法案件联合督办。国土资源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在处理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过程中,相互配合及时沟通,有效、有力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建立土地动态巡查信息网络,配备村(居)委会执法监察信息员,强化基层土地动态巡回检查和基本农田保护,有效监督村干部和村民的用地行为。将落实《办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中,对落实效果不好的单位,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扣减年度考核分、取消评先树优资格、依法冻结

建设用地指标,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自《办法》公布实施以来,临邑县国土资源局联合各部门加大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和土地违法违规专项整治力度,先后查处违法违规用地案件15起,拆除2起。纪检监察部门先后给予党纪处分12人次,政纪处分5人次。

李庆祝5050885

二0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成都市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小编推荐]

成都市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2009年02月12日

成府法〔2009〕7号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建立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维护土地管理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 法》、《四川省土地监察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1号)和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工作应承担的责任及责任追究。

第三条(责任划分)

市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全市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工作,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权限具体组织实施。

区(市)县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本行政区域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

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承担相应的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其主要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和经办人员为直接责任人。

第四条(区[市]县人民政府责任)

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做好以下工作,确保本级政府及其部门无土地违法行为,并将本行政区域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

(一)定期听取相关部门报告,及时掌握本行政区域内违法用地、耕地保护形势及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的责任落实及责任追究情况。

(二)组织领导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对相关部门因受到阻力而难以查处的案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依法查处;其中属城市、镇规划区的违法用地行为且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在接到相关部门报告后,15个工作日内组织限期拆除。

(三)消除隐患,防止土地违法案件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四)检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查处乡、村庄规划区内违法用地行为。

第五条(乡镇[街办]责任)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以下工作,确保本级政府无土地违法行为,并将本区域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

(一)查处乡、村庄规划区内的违法用地建设行为。自发现行为之日起或接到相关告知后,2个工作日内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15个工作日内组织限期拆除。

(二)制止本条第(一)项规定以外的违法用地和违法用地建设行为。自发现违法行为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组织力量进行初步制止,同时上报区(市)县国土部门;其中属城市、镇规划区内的违法用地建设行为的,上报区(市)县规划部门。

(三)消除隐患,防止土地违法案件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四)配合国土部门开展土地动态巡查,建立土地监察信息网络。

第六条(国土部门责任)

市和区(市)县国土部门应做好以下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工作:

(一)建立向本级政府报告制度。会同同级监察机关定期向本级政府报告本辖区耕地保护、落实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的情况;及时报告重大案件和因受到阻力而难以查处的案件,并抄报上级国土部门。

(二)制止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自发现违法行为之日起或接到相关告知后,3个工作日内予以核实,确属违法的,责令立即改正;符合立案标准的,2个工作日内立案查处。

(三)建立告知制度。查实违法用地事实后,按本办法的职责划定,告知相关政府、部门落实相应责任;其中属城市、镇规划区内和乡、村庄规划区内的违法用地建设行为的,3个工作日内分别告知同级规划部门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查处。

(四)建立土地动态巡查责任制。市国土部门负责全市动态巡查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区(市)县国土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土地动态巡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对新发生的违法用地应在5个工作日内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根据需要可以邀请同级公安部门协助调查或参加案件讨论;对有证据证明涉嫌犯罪的,应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如果行为人可能逃匿或者销毁证据,应在移送时一并告知受理案件机关。

市国土部门对区(市)县人民政府及其国土部门落实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出纠正或整改意见,对纠正整改不力的,将情况上报市人民政府。

第七条(规划部门责任)

市和区(市)县规划部门应做好以下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工作:

(一)制止和查处城市、镇规划区内的违法用地建设行为。自发现违法行为之日起或接到相关告知后,3个工作日内予以核实,确属违法的,责令停止建设;符合立案标准的,2个工作日内立案查处。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15个工作日内责令行为人限期拆除;

(二)建立告知制度。查实违法用地建设事实后,按本办法的职责划定,告知相关政府、部门落实相应责任。其中属城市、镇规划区外或乡、村庄规划区内的违法用地建设行为,3个工作日内告知同级国土部门或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查处。

(三)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不得办理建设规划许可。

市规划部门对区(市)县人民政府及其规划部门履行规划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出纠正或整改意见,对纠正整改不力的,将情况上报市人民政府。

第八条(监察部门责任)

市和区(市)县监察部门应做好以下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工作:

(一)建立向本级政府报告制度。会同同级国土、人事部门,定期报告本辖区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情况。

(二)建立土地违法案件督办制度。会同同级国土部门,对重大典型土地违法案件,实行联合督办。

(三)对土地违法案件中的责任人进行查处。国土部门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依法应当给予处分,但本部门无权处理、应属监察机关处理的,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 决定或者其他处理决定后10日内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监察机关。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查处,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国土部门。

第九条(公安机关责任)

市和区(市)县公安机关应做好以下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工作:

(一)及时受理涉嫌犯罪的土地违法案件。对国土部门移送的土地违法案件应自接收案件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依法进行审查,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决定,并书 面告知国土部门。认为不予立案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同时退回案卷材料。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应在24小时内转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并书面告知国土部门。

(二)积极配合参与涉嫌犯罪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工作。

第十条(有关职能部门责任)

对没有合法土地用地手续或接到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需要查处的相关告知后,应当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规 定,发展改革部门不得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手续,规划部门不得办理建设规划许可,建设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房产部门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未依法 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占用农用地设立企业的,工商部门不得登记。对已实施行政许可的,予以清理撤销。

第十一条(金融机构及公用企业责任)

对没有合法土地用地手续或接到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需要查处的相关告知后,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规定,不得发放贷款,供电、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企业不得为违法用地及建设通电、通水、通气。

第十二条(责任追究的实施)

对未落实本办法确定的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的,由市和区(市)县国土、规划部门提请本级政府、监察部门或者人事任免机关对相关责任单位及其责任人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对责任人的诫勉谈话和责任单位的通报批评)

对未落实本办法确定的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的,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对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四条(对责任人的行政处分)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等相关责任追究的规定给予处理:

(一)区(市)县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被通报批评后,未在限定期限内组织改正的;一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 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虽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因土地违法严重,被国家、省定为重点整改地区或重点督办案件的;因 土地案件处理不当,严重损害群众利益,造成群众集体上访和社会不稳定的。

(二)同一单位或个人一内受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三次以上的。

第十五条(解释机关)

本办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实施时间)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

6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摘要)

一、受理和立案

1、土地管理部门对上级交办、其他部门移送和群众举报的土地违法案件,应当受理。第十四条 举报案件要用书面或者口头举报方式,土地管理部门受理口头举报案件,必须详细记录,经核对无误后,由举报人签名或盖章,举报人举报案件,应当尽量使用真实姓名;举报人不愿意使用真实姓名并要求保密的,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尊重举报人的意愿。

2、土地管理部门受理的举报案件,发现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向举报人说明,同时将举报信函或者笔录移送给有权处理的机关。

3、土地管理部门受理土地违法案件后,应当进行审查,凡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及时立案查处;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告知交办、移送案件的单位或者举报人。

4、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违法案件,土地管理部门应当立案:

(一)有明确的行为人;

(二)有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事实;

(三)依照土地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

(四)属本部门管辖和职责范围内处理。

5、土地管理部门对在巡回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对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违法行为,应当立案。、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应当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立案呈批表》,经土地管理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立案。

7、土地管理部门立案处理的重大案件,应当抄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二、调查和处理

8、经批准立案的案件,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指派承办人,承办人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承办人调查取证时,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土地执法证件。

9、承办人可以向当事人、证人或者关系人提出询问,并应当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由被调查人阅读或者向其宣读,并由调查人和被调查人签名或者盖章。

10、承办人在必要时,可以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勘验人员应当邀请有关组织或者人员参加,勘验人员勘验时,可以对物证或者现场进行拍照和测量。对勘验情况和结果应当制作笔录,由勘验人员、见证人和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参加的,不影响勘验的进行。

11、证据有下列几种:

(一)物证;(二)书证;(三)视听材料;(四)证人证言;(五)当事人陈述;(六)调查笔录和勘测笔录;(七)鉴定结论;(八)其他。

承办人必须认真鉴别上述证据,未经查证属实,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12、经立案调查认定有违法行为的,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发出《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13、承办人在案件调查结束后,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法规,提出《土地违法案件调查报告》。

14、土地违法案件应当由土地管理部门领导集体审议,但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审议应当制作笔录,由参加审议的成员签名。审议中的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入笔录,并将笔录归入案卷。

15、经审议的土地违法案件,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一)认定举报不实或者证据不足,未发现违法事实的,发出《撤销立案决定书》,立案予以撤销,重大案件的撤销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二)认定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发出《土地侵权案件行为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三)认定侵犯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发出《土地侵权行为处理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四)认定当事人拒绝、阻碍土地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应当提请公安机关处理;

(五)认定国家工作人员违法,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提出书面建议并调查报告有关证据,移送当事人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处理,处理结果应当抄送移送案件的机关;

(六)认定违法行业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及进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6、在土地违法案件调查处理过程中,承办人、主管领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与被调查人有近亲属关系的;

(二)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查处案件的。

承办人员的回避,由主管领导决定;主管领导的回避,由案件处理机关的领导集体决定或者报上一级机关决定。

第四篇: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1995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

2008-04-30 | 作者: | 来源: 国土资源部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土地管理部门正确、及时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依法追究土地违法者的法律责任,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国家的土地管理秩序,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违法案件,是指违反土地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应当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案件。

第三条 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职责权限。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 管 辖

第五条 土地违法案件由土地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管辖。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管辖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管辖的除外。

第七条 设区的市已实行土地监察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由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管辖所辖区内的土地违法案件,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管辖的除外。

第八条 政府非法批地的土地违法案件,由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管辖。第九条 国家土地管理局管辖下列案件:

(一)国务院交办的省级人民政府非法批地的案件或者其他案件;(二)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三)法律、法规规定由其管辖的案件。

第十条 有管辖权的土地管理部门因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指定管辖,管辖权有争议的土地违法案件,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指定管辖。

第十一条 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在必要时,可以查处下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管辖的土地违法案件,也可以将自己管辖的土地违法案件交下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查处,下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对其管辖的土地违法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管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决定。

第十二条 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对交由下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必要时可以督促办理,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发现下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对依法由其管辖的土地违法案件不查处或者不及时查处的,可以发出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督办通知书,必要时也可以自己依法查处。

第三章 受理和立案

第十三条 土地管理部门对上级交办、其他部门移送和群众举报的土地违法案件,应当受理。

第十四条 举报案件要用书面或者口头举报方式,土地管理部门受理口头举报案件,必须详细记录,经核对无误后,由举报人签名或盖章,举报人举报案件,应当尽量使用真实姓名;举报人不愿意使用真实姓名并要求保密的,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尊重举报人的意愿。

第十五条 土地管理部门受理的举报案件,发现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向举报人说明,同时将举报信函或者笔录移送给有权处理的机关。

第十六条 土地管理部门受理土地违法案件后,应当进行审查,凡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及时立案查处;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告知交办、移送案件的单位或者举报人。

第十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违法案件,土地管理部门应当立案:(一)有明确的行为人;

(二)有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事实;

(三)依照土地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四)属本部门管辖和职责范围内处理。

第十八条 土地管理部门对在巡回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对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违法行为,应当立案。

第十九条 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应当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立案呈批表》,经土地管理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立案。

第二十条 土地管理部门立案处理的重大案件,应当抄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章 调查和处理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立案的案件,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指派承办人,承办人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承办人调查取证时,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土地执法证件。

第二十二条 承办人可以向当事人、证人或者关系人提出询问,并应当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由被调查人阅读或者向其宣读,并由调查人和被调查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三条 承办人在必要时,可以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勘验人员应当邀请有关组织或者人员参加,勘验人员勘验时,可以对物证或者现场进行拍照和测量。对勘验情况和结果应当制作笔录,由勘验人员、见证人和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参加的,不影响勘验的进行。

第二十四条 证据有下列几种:(一)物证;(二)书证;(三)视听材料;(四)证人证言;(五)当事人陈述;(六)调查笔录和勘测笔录;(七)鉴定结论;(八)其他。

承办人必须认真鉴别上述证据,未经查证属实,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第二十五条 经立案调查认定有违法行为的,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发出《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第二十六条 承办人在案件调查结束后,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法规,提出《土地违法案件调查报告》。

第二十七条 土地违法案件应当由土地管理部门领导集体审议,但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审议应当制作笔录,由参加审议的成员签名。审议中的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入笔录,并将笔录归入案卷。

第二十八条 经审议的土地违法案件,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一)认定举报不实或者证据不足,未发现违法事实的,发出《撤销立案决定书》,立案予以撤销,重大案件的撤销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二)认定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发出《土地侵权案件行为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三)认定侵犯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发出《土地侵权行为处理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四)认定当事人拒绝、阻碍土地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应当提请公安机关处理;

(五)认定国家工作人员违法,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提出书面建议并调查报告有关证据,移送当事人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处理,处理结果应当抄送移送案件的机关;

(六)认定违法行业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及进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在土地违法案件调查处理过程中,承办人、主管领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与被调查人有近亲属关系的;(二)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查处案件的。承办人员的回避,由主管领导决定;主管领导的回避,由案件处理机关的领导集体决定或者报上一级机关决定。

第五章 送达和执行

第三十条 《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土地侵权行为处理决定书》等作出后,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在三日内送达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

第三十一条 送达有关法律文书,土地管理部门应当直接送交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签收。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的成年家属或者所在单位签收;本人已向土地管理部门指定代收人的,交代收人签收;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交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收,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拒绝签收时,土地管理部门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送达的人员,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送达的文书留在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住所或者收发部门,即视为送达。

第三十二条 《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土地侵权行为处理决定书》等送达当事人后,作出决定的机关应当督促当事人履行,并将履行情况记入《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处理)决定执行笔录》。

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对土地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或者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对土地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期满后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土地部门提出《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连同案卷副本送交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事人对土地管理部门作出的土地侵权处理决定,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又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期满后被侵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五条 土地管理部门发现下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未经行政诉讼或者行政复议程序,但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处罚决定确有错误的,可以责令下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机关重新处理,也可以自己依法处理。

第六章 查 封

第三十六条 依法受到限期拆除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行政处罚的单位和个人,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土地管理部门有权对继续施工的设备、建筑材料予以查封,并发出《查封决定书》,送达当事人,被查封的财物,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土地管理部门加封条,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

第三十七条 土地管理部门在对继续施工的设备、建筑材料进行查封时,被查封人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查封人或者成年家属到场;被查封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绝到场的,不影响查封程序的进行,对被查封的设备、建筑材料,查封时必须造具清单,被查封人、在场人签名或者盖章后,交被查封人一份。

第三十八条 被查封的设备、建筑材料,查封人可以要求被查封人负责保管。因被查封人的过错造成的损失,由被查封人承担,被查封人拒绝保管的,土地管理部门可以委托有关单位保管。保管费用由被查封人支付。

第三十九条 被查封人抗拒土地管理部门实施查封的,或者被查封人隐藏或者转移已被查封财产的,土地管理部门可以提请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七章 结 案

第四十条 承办人在案件处理完毕后,应当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结案报告》,经土地管理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结案。

第四十一条 承办人在案件结案后,应当将办案过程中写成的文书、图件、照片等,编日装订,立卷归档。

第四十二条 重大案件和上级交办的案件结案后,应当将下列文书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一)《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二)《土地侵权行为处理决定书》;(三)《土地违法案件结案报告》。

经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附人民法院判决书副本。

第四十三条 土地违法案件的罚没财物和追回的赃款和赃物,由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机关收缴。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期间,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停止为当事人办理用地和土地权属登记手续。

第四十五条 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文书格式由国家土地管理局统一规定。第四十六条 乡级人民政府查处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违法占用土地的案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1996年3月1日起施行。国家土管局1989年9月19日发布的《土地违法案件处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查处违法建筑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龙岗区查处违法建筑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2005年4月5日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坚决查处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的决定,坚决遏制新建和抢建违法建筑,及时有效查处各类违法建设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违法建筑,是指未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或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但未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也未取得其它批准建设的文件,而擅自新建、改建、扩建或者临时用地逾期不拆除的建筑物。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2004年10月28日之后,发生违法用地、新建和抢建违法建筑的责任追究。

第四条 党员干部、政府工作人员参与兴建违法建筑,参与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支持新建、抢建违法建筑,充当违法建筑的保护伞,收受非法利益的,依照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条 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违法建筑,对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依照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条 查处违法建筑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接受邀请参加违法建筑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宴请、娱

乐、旅游等活动,依照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条 街道办事处辖区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分管副主任的责任。

(一)新建5栋以上(含5栋)违法建筑,5个工作日内未拆除;

(二)10栋以上(含10栋)违法建筑抢建,5个工作日内未拆除或处理。

第八条 居委会辖区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街道挂点领导、居委会书记、主任的责任。

(一)新建2栋以上(含2栋)违法建筑,5个工作日内未拆除;

(二)3栋以上(含3栋)违法建筑抢建,5个工作日内未拆除或处理。

第九条 居民小组辖区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居委会挂点领导、居民小组负责人的责任。

(一)新建1栋以上(含1栋)违法建筑,未及时制止、上报;

(二)1栋以上(含1栋)违法建筑抢建,未及时制止、上报。

第十条 有关主管部门在查处违法建筑工作中存在行政不作为或查处不力的,追究部门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区地政监察大队在接到举报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立案、取证和处理结案的,或者监督检查失职致使连片出现新的违法建

筑没有得到有效制止的;

(二)国土主管部门未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对处于危险边坡的违法建筑未及时发现、处理,未积极配合查处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行为的;

(三)规划主管部门未依法加强规划管理,未积极配合查处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行为的;

(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相关批准文件的违法建筑的建设和施工等单位查处不力、对为违法建筑提供商品混凝土的搅拌站没有依法处罚的;

(五)供水、供电部门违规向无《施工许可证》或相关批准文件的施工单位供水、供电或配合查处违法建筑不力的;

(六)公安消防部门消防安全监管不力,未查处利用未经消防审查、验收的建筑物从事生产、经营及其它影响消防安全行为的。

(七)水务部门因管理失察致使水源保护区内出现兴建违法建筑的;

(八)环境保护部门对兴建违法建筑造成环境污染以及产生噪音扰民未按规定查处的;

(九)房屋租赁管理部门对违法建筑房屋租赁管理不力,致使违法建筑进入租赁市场的;

(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不能提供有效房地产权证明文件的违法建筑办理营业执照;对生产、经营者租用违法建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没有责令其立即停业并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的;

(十一)农林管理部门对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的行为没有及时报告、制止的。

第十一条 街道地政监察分队出现5栋以上(含5栋)新建、抢建违法建筑未发现、未及时发出法律文书、未拟定处理意见和拆除方案报街道办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二条 查处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的各类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如出现瞒报、漏报,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条之一的责任人,除进行通报批评、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外,并视情节轻重,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十四条 本办法规定的应予责任追究的行为,由区纪委、区监察部门依照有关权限和程序进行查处。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中共龙岗区委

二○○五年四月四日

下载临邑县出台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投稿、挂网站)(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邑县出台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投稿、挂网站)(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