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明园的毁灭》课后题解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答:我体会到了: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作者直抒胸臆,写出了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是说损失巨大,无法计算。圆明园无论在布局上和建筑上,还是它所收藏的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数量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所以说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答:我体会到了:这句话出现在英法联军侵入
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凡是”“统统”说明他们已经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任意”则写出了他们的疯狂、野蛮。这段话生动地表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激起了读者的强烈愤慨,增强了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答:文章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
第二篇: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和观看历史图片来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就成为我们这节课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的文物这三个方面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在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生动的语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篇: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一开始,我采用这样的激情导入“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又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他们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被化成一片灰烬。”采用这样激情的导入,是为了创设情境,铺设好情感场,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迅速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
二、借助多媒体课件,结合书面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有两大点,一是“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二是“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而144年前的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即使在当时也没有多少人亲眼见过。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辉煌,光靠书上优美的语言文字描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多媒体课件,生动再现当年的样子,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辉煌到毁灭,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圆明园真的太美了,它美到极点,学生情至极点,为下文“被毁”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场,这时我设计了火烧圆明园被毁后废墟的场面,前后一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万园之园顷刻间化为一片灰烬的无奈,让学生在一种至恶至丑的情境中产生强烈震动,迅速投入到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体会强盗们的贪婪、疯狂,真正了解到“国弱被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到极点。
学生思想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心理上产生极大的不平衡,怒火中生,愤言不止。让我感动的是学生的发言,他们虽小,但他们已清醒地认识到“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认识到了他们这一代肩挑重担,必须发奋学习,保卫祖国,决不让列强再踏进国土一步,要让庄严的五星红旗永远高高地飘扬。在同学们积极的发言中,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在这次教学中,我加强朗读,读中感悟。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朗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我重视了学生的朗读训练,特别是加强重点段落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另外,我深刻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如果不借助多媒体课件,只凭书上再优美的语言描写,恐怕学生也难以想象得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也就体会不到火烧圆明园给国人带来的耻辱,也就激发不起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第四篇:《圆明园的毁灭》课后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huījìnsǔnshīxiāohuǐɡuībǎo
()()()()hónɡwěiqīnluèyáotáihuánɡɡōnɡ
()()()()
二、辨字组词。
幻()征()凡()艺()幼()证()几()芝()值()稍()统()般()置()梢()流()股()
三、查字典填表。
举世闻名A往上托;B举动;C推选;D提出;E全
奇珍异宝A有分别,不同的;B奇异;C惊奇;D另外;E分开
风景名胜A胜利;B打败别人;C优美的;D比另一个优越;E能够承担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天南地()众星()月金()辉煌玲珑()透亭台楼()田()风光诗情画()不可()量
五、将下列词语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1.元清唐明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皇家园林长春园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词填空。
统一统治
1.两岸人民隔海相望,盼望着祖国早日()。
2.秦始皇()六国之后,实行暴力(),焚书坑儒,民不聊生。测量估量
3.毛泽东主席的逝世,是中国人民不可()的损失。
4.詹天佑带领工人仔细地()了隧道的地形。
不但……而且……因为……所以……
5.()许多小园是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像众星拱月一样。
6.圆明园()建筑宏伟,()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七、把有关联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杭州双龙洞买卖街
金华趵突泉苏堤春晓
济南圆明园石钟乳
北京西子湖小泉
【拓展运用】
这篇课文中我喜欢的四字词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圆明园的毁灭》课后评议记录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评议记录
时 间:2012年11月16日
主持人:张树堂
参加人员: 张永凤、张树堂、杨敬波、张月芹、赵永红、王淑英、王宇、周静、陈志娟、崔金风、袁树霞、胡令波、李纳
记录员:胡令波
具体内容:
主持人张树堂:今天再次听王宇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又有了新的感受,《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语言生动,描写景物具体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林老师做的不错,大家觉得呢?
周静:通过观察、统计师生活动时间,从各个教学环节用时来看,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这堂课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时间安排恰当,环环相扣。从六个教学环节的用时可以看出这一课的教学老师并没有平均用力,而是将主要时间分配在学习“建筑宏伟”和“历史文物”这二方面上。让学生对重点的内容学得比较充分,理解也比较透彻。在这堂课中,基本上以学生各种形式的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王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抓住了圆明园毁灭前的辉煌和毁灭后的落没进行对比,将爱与恨,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放手让学生默读,师生引读、全班齐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使用来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这节课的环节用时合理,突出了本次研修的重点,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语文课!
陈志娟:王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抓住了圆明园毁灭前的辉煌和毁灭后的落没进行对比,将爱与恨,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放手让学生默读,师生引读、全班齐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使用来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这节课的环节用时合理,突出了本次研修的重点,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语文课!
王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抓住了圆明园毁灭前的辉煌和毁灭后的落没进行对比,将爱与恨,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放手让学生默读,师生引读、全班齐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使用来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这节课的环节用时合理,突出了本次研修的重点,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语文课!
杨敬波: 王老师的这节课环环相扣,实效性强,每个环节的设计都结合文本特点体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从一开始深入挖掘文本的知识点、训练点,到一遍遍、一次次的修改备课,删繁就简,筛选出最有价值的语文因素,才凝练出这堂饱满心血的精彩课堂呈现。再次证明好课都是磨出来的,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王淑英:这堂课有以下六个环节: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从雨果的话导入本课。
二、整体感知,交流感受。检查预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现景观,增强自豪感。
四、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五、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六、作业。在教学中,王老师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学习,尤其体现了“如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核心研究问题。
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详略。王老师先让学生浏览课文,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比较三位学生的概括,让学生在对比评价的过程中领悟概括的全面性。
新课标中提出:“每个学段都要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在这节课中,王老师强调学生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再现景观,增强自豪感。”着一环节中,王老师带着学生走进了文本,也带着学生一起观赏了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等,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在“直击毁灭,激发情感” 这一环节中,王老师通过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告诫学生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定义:“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在领悟表达上,王老师一直在教学中实践这一思想,所以,王老师不断让学生有感情的读,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奠定基础。
王老师亲切端庄的教态,循序善诱的语言,秀美整齐的板书,都让人感受到期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王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体现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在此次磨课中,我们不断的领悟新课标精神,并在其引领下喂语文教学注入新的血液。
胡令波:本节课王老师问题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在问题质量和数量上都较合理。具体分析一下:
本节课共设问题19个,其中目标明确的问题17个,占问题总量的89.5%;有效问题18个,占问题总量的94.7%,从这两组数据上看目标比较明确,基本上没有随意性无用问题。体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的问题13个,占问题总量的68.4%,冲这个数据来看,在问题设计上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方面有待提高。
袁树霞:五二班共有学生77人,其中提问一共65人次,共有40人被提问,占全班总数的52%,并且有两位同学被提问次数都达到6次以上,因此本节课堂照顾面还欠广,优秀学生被过多关注,有将近一半学生没被提问,这既与学生过多有关也与支教教师教学问题设计有关,不过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些共
同参与的问题如齐读字词齐读课文这都能关注学生,但与被提问的效果绝对不一样,我想一节课也许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也不能很全面的反映教师平时对每一位学生的重视,在这里我只是希望我们的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多家关注哪些在后面、边角以及不举手的同学,他们也需要老师的关注。
总之,王老师这节课在问题预设和提问上基本把握住了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节不错的课。
李纳:根据课堂上的观察我们发现在本节课的学习当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掌握度很好,都有信心回答,学生的行为参与度高,表现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堂中多次出现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的环节,符合教师设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大胆发言,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从孩子们听课的神态和表情来看不举手发言的存在如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不会,另一方面是胆小怕出错,此外我们还发现有的时候是由于老师刚刚提出问题当学生还处于思考的状态时老师就开始提问,这个时候学生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不知如何回答,这也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赵永红: 简单的问题举手的人很多,这时候,老师把这样的机会给那些普通的孩子或者是不举手没有自信的孩子,稍微有些难度的让那些智慧型的来回答,这样全班都可以参与进来。
崔金风:个别学生精力不集中多集中在小组讨论阶段。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有效组织小组讨论,才能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从观察数据看,精力不集中的学生布局有集中点,这说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偏离教师的讲课思路现象是会相互影响的。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他们容易精力不集中;二是个别小组讨论时组织不利,致使小组个别人员精力不集中。
李纳:课堂上老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有理清思路的时间,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和同学交流。这样效果会更好。
张永凤:初读课文,达成字词教学目标。
通过大面积指读,及时纠正,使全体同学正确掌握生字新词,很好地达成字词教学目标。
二、概括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概括全文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能力,使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张月芹:运用多种方法,解读文本,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抓住主要段落、重点词句,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欣赏图片,在感受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基础上,让学生读书、观看影像资料,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的切齿痛恨,引发学生进行深思,从而水到渠成地培养了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很好地达成了字词及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
王宇: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给我这节课提出了宝贵意见,会后我一定好好研究,消化吸收,集大家智慧,提高自己,谢谢老师们真诚的指点。
张树堂:刚才。给位老师们按照分组从不同维度科学的点评了王老师的课,可以说意见是很中肯的,希望王老师会后好好总结,也希望以此为契机,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这次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认真总结认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