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路建设中节约土地方法
道路建设中节约用地方法
道路建设是一切其他工程建设的基础,道路建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为多数人认可。另一方面,道路建设是大型建设项目,占用土地面积多,是用地的大头。
2010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48.45万公顷,其中新增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约占四分之一(2010国土资源公告)。近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工程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对土地需求不断增多;为了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而公路建设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大,除公路设施永久性占地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很多临时性用地,如施工项目工作生活区、取土场、弃土场等等。道路建设与用地之间矛盾突出。
建设单位不能总想着多争取用地指标,而不思考如何在建设过程中减少土地使用量。多争取用地指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是对国家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做法。那么如何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合理使用每一寸土地,切实节约土地呢?结合所学知识(本专业为土地资源管理)和相关资料,有以下方法供参考:
一、降低路基
路基承受着本身的岩土自重和路面重力,以及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是整个公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设计中,尤其是高速公路设计,为了实现高速公路的全封闭,全立交,往往抬高设计路基高度。路基高度抬高,按既定路基边坡比,路基宽度就要加宽,实际占用土地面积势必会增多。而根据设计要求和实地地形条件适当降低路基高度将会节约大量土地。已建成的宁杭高速公路就采用了这样的设计理念,平均填土高度只有常规高速公路的一半,实际用地面积约为常规高速公路用地指标的80%,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
在某些特殊地区,为了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而经济条件又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用桥梁、隧道代替路基的做法。这是将道路向立体空间方向发展,也可大大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二、表层土壤移用
有些地方的土壤层非常肥沃,像东北地区的“黑土壤”是不可多得的耕地资源。如果道路建设不得不占用这样的土地时,可采取先铲去表层土壤,再动工建设的做法。移出的肥沃土壤层可用作其他贫瘠地的土壤改良。《土地管理法》也有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这虽然没有减少对土地的实际占有量,但减轻了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以差地换好地,从而切实节约了土地。
这方面做的有影响力的是吉林省。1998年修长春至扶余高速公路时,设计路线穿越松
嫩平原,除设计主线需占用土地外,沿线35个取土场还要占用3900多亩耕地。为此,设计单位专门设计了复垦方案,将表层土壤剥离,集中堆放,然后取土,最后再将表土回填。这为其他建设单位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三、租房不建房
建设单位不仅要在具体道路施工时做好节约土地的工作,在很多看似好像“不起眼”的地方还是大有文章可做。很多施工单位会选择在道路附近为工人搭建活动板房供工人生活工作用,这也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滥用,一种浪费。农民可能意识不到土地资源的珍贵性,又被短期经济利益所驱使,他们一般很愿意建设单位多占用他们的地,这样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补偿。而在工地上最不缺的就是水泥了,建设单位在建活动板房时,水泥的使用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工程建设好后,这些土地很难再恢复其生产能力。如果违反法规建永久性房屋,对土地的影响就更大了。
其实,建设单位可以直接租用当地村民的房屋作为工人生活用房,这是节约土地的很好方法。由中交一公局承建目前正在建的沪昆高铁湖南段民主隧道,工程项目部就租用了300㎡当地村民房屋作为工人生活区。工人的生活条件比住活动板房更好了,而且又节约了土地资源。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建设单位可发挥的空间很大。比如一般在农村建设的大型项目都会有自己的混凝土搅拌站,避免远距离运输增加成本;这样的综合混凝土搅拌站占地面积一般很大,建设单位应该尽可能将它设在附近类似废弃的打谷场上。
当然,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面对不同的问题,会有更复杂的情况,这些方法有的适用,有的可能根本无法实现。但只要我们心中有节约土地的理念,我们总会有创新,我们就一定能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新方法、好途径。道路是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经济发展,更要守护我们的家园!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中节约集约土地的调查及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节约集约土地的调查及思考
如何节约集约用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县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受到了一些启发。
一、我县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县农民的建房数量呈
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由于村庄规划滞后,多数农村的新房都修在交通便利的村庄外围,造成了诸多的“烂心村”、“空心村”。全县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45.0平方米,最多的××乡人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已高达276.4平方米。据调查,全县有300多个村存在空心村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建新不退旧。二是村镇建设缺少统一规划。三是超占现象严重。据调查,我县有近100多个村庄户均宅基地在2.5分地以上,部分村庄村民占地达到3分甚至5分。四是土地利用率低,有的自然村住上一两户,就占地十几亩。
二、我县建设新农村的一些好做法
由于乡村土地资源的严重低效利用,一方面是乡村闲置土地星罗棋布“晒太阳”,另一方面,急需建房农户又无用地指标。为此,我县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旧村改造形成以下三种模式。
(一)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整村改造模式
××村有××户,×××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亩,其中耕地××亩。1989年该村已拥有煤矿、铁厂、铸造厂等×个村办企业,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万元,人均纯收入×××元。有了钱就要建新房,截止1998年,全村共建新房×××间(眼),占地××亩。这样村庄占地达到了××亩,而许多村民仍无房住,要彻底解决,村委估计至少还得占地××亩,这样望川村占地将达到××亩,而且将形成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从1988年开始,该村决定进行旧村改造。在改造中该村通过大力宣传,并采用群众出小头,集体出大头的办法和村集体收回的旧房有偿使用、村集体资金投入等方式解决了旧村改造资金问题。在新楼房的安排上,该村坚持群众要住,优先群众,群众不住,优先党员,党员不住,干部带头住。通过旧村改造,望川村腾空了所有旧宅基地,建起了17栋新楼,村民全部住上了3至5层新楼房,并且节约了120亩建设用地,保证了村办企业用地,壮大了集体经济。2005年,××村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万元,是1989年的××倍,人均纯收入××××元,是1989年×倍,而村庄占地由原来的××亩变成了现在的××亩,实现了节约集约用地与发展经济双赢的理想效果。
(二)经济条件一般的××局部改造模式
××村集体经济较弱,全村××户,××口人,由××、××、××三个自然庄组成。该村村内建筑多为四合院,出入道路狭窄,仅容一个人进出,而且村内排水又不畅。九十年代后期,该村四合院基本已人去院空,一个四五分地大的四合院,仅仅住了一两口人,而且村民因这些房子的排水、占地、建筑等问题经常打架滋事。
××村1998年开始旧村改造。该村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旧房进行评估。评估组人员主要有以下人员组成:党员、村委干部、村民代表、一般群众、群众中有威信的人、对房屋修建有经验的工匠。评估中,该村将评估组分为三组,每组对每宗拆迁房屋进行逐户逐间评估,并将三组的评估价相加除以三,作为最终的评估价款。在拆旧中,从党员和村委干部居住较多的地方开始撤迁,坚持村委干部和党员先拆,一般群众后拆,无房户寻下住房再拆的办法。同时坚持量力而行的办法,采取今年拆一亩的面积,建四户居民住房的办法,使当年拆房的无房户,年终就能回迁。在分配住房问题上,采取无房户先挑,一般群众后挑,党员和干部最后轮的办法。
2005年,该村完成13.5亩30院的拆迁,修建了21套占地6.3亩的住宅楼房,用原来一半的土地使拆迁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住房。而且村内道路纵横有序,街面由原来的不足2米,变为8米多宽,长期困绕村内的小学校建设也在此次旧村改造中得到了解决。2005年,全村总收入××万元,人均收入××元。
(三)山庄窝铺拆迁××模式
××村位于××县城西北,××公路旁,××河北岸。全村共××户,××口人,共有耕地×××亩,人均××亩,分布在×个自然庄,其中××等六个自然庄居住着××余户村民,由于长期交通不便,就医难、上学难、吃水难、找对象难,使得多数自然庄人口外迁严重,有的庄甚至只剩下几位孤寡老人。向村委递申请到中心村建房的多达××余户,而该村由于村庄零星分布,村镇建设严重超标,到2010年已无农宅用地指标,面对这样的困难,该村制定了通过土地置换进行拆点并村,解决农户建房指标的方案,即复垦××等×个自然庄的农宅占地47亩,在中心村××规划用地××亩进行新村建设,通过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农宅用地问题,还规划出院敬老院、幼儿园、学校等
公益事业设施用地,而且扩大了有效耕地面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几点思考和启示
通过对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我认为××县上述村新农村建设的三种模式对我县乃至××省不同经济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深刻的启示,值得我们大力推荐。这些村之所以能完成旧村改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坚持自力更生进行旧村改造
。旧村改造利国利民,但是我县许多地方的村庄,总有一些依赖性,总想靠旧村改造向乡镇、县政府要钱、要物、寻求帮助,不敢放开手脚、自力更生进行旧村政造。
二是坚持群众路线进行旧村改造。进行旧村改造,涉及老百性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依靠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完成旧村改造。
三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旧村改造的成功所在,关键是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这对一些农村在旧村改造中出现的“计划没有变化快”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是进行旧村改造,必须有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在旧村改造中,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一大批没有自己私利,做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党员干部,才能顺利完成旧村改造。在旧村改造中,旧村改造的规划一经确立,各个村庄就要做到“换领导不变规划,变人不变规划”,从而不断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进而促进新农村和谐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第三篇: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提案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1594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央组织部办理
提 案 人:张震宇 主 题 词:土地,资源节约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当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对土地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利用的不可逆转性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区域性人地矛盾不断加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要求。如何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在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对城镇建设用地进行集约利用、合理规划及理性开发,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节约集约利用总体水平偏低
1990至2011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近2.5万平方公里。一些地方受利益驱动,热衷于多占地,建宽马路、建花园式工厂等。我国城市内工业用地面积占比一般在25%以上,有些甚至超过35%,远高于国外15%的水平。全国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仅为0.3-0.6,而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在1.0以上。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闲置土地95万亩,而用地紧张的东部地区占42.6%。其中,闲置2年以上的占57.3%。
(二)单位平均土地产出率不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土地产出率不高,工业用地平均产出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全国的经济百强县中,1万公顷耕地转化为第二三产业后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3亿美元,而美国则为137.8亿美元,两者差距超过10倍。
(三)农村建设用地占比大
2011年,农村居民点用地接近19万平方公里,是同期城镇建设用地2.4倍。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和农村人口净减少,农村“空心化”和住房闲置也较普遍。
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建议
(一)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建设
严格落实和完善鼓励节约集约用地的税收政策,开征不动产税试点,防范土地闲置;建立统一的土地市场,实行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同地、同权、同价”;实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党政绩效考核制度,把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纳入地方党政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完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确保土地调查数据权威性,为制定节约集约用地的科学规划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重点抓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要控制城市建设规划用地总规模、严格建设用地标准,提高土地容积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要修订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标准,督促国土资源部门与城乡建设规划部门认真研究出台文件,明确不同层级城乡用地控制标准;要高度重视土地立体空间开发利用,充分利用行政规制、经济激励和政策支持等手段,鼓励用地单位开发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
(三)构建责任和奖励机制
一是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共同责任机制。节约集约用地是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政府、社会、用地者要共同负起责任,切实防止、严肃处理“囤地”、“炒地”行为。二是实行耕地保护补贴制度。国家应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基金从中央调控的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提取。按照各地实际耕地保有量,向地方政府下拨耕地保护基金,由地方政府按面积发放到农民手中。
(四)提高土地取得成本和土地出让金上缴标准
一是提高农用地征地补偿标准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取标准;二是建设用地用于房地产等经营性的,要缴纳经营性用地出让业务费,建设用地用于工业的,还要缴纳工业发展基金;三是要对工业用地区域分类定级进行调整,对每一级别的地价要进行一定幅度的上调。四是国家要对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进行适度调控。土地出让收入除了按规定提取几项专项基金外,还要按一定比例缴入中央国库,以抑制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的过分的依赖。
(五)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按照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要求,通过大力整治旧村庄,开展规模化土地整理工作,促进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挖潜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对旧宅基地复垦就是集约节约用地的集中表现,也是集约节约用地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既可使大量资金投入到农村,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实现保增长;节约的新增耕地又可确保坚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节余的建设用地还可为产业留足发展空间、破解土地供需矛盾。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节约集约土地的调查及思考
如何节约集约用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县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受到了一些启发。
一、我县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县农民的建房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由于村庄规划滞后,多数农村的新房都修在交通便利的村庄外围,造成了诸多的“烂心村”、“空心村”。全县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45.0平方米,最多的××乡人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已高达276.4平方米。据调查,全县有300多个村存在空心村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农村居民建新不退旧。二是村镇建设缺少统一规划。三是超占现象严重。据调查,我县有近100多个村庄户均宅基地在2.5分地以上,部分村庄村民占地达到3分甚至5分。四是土地利用率低,有的自然村住上一两户,就占地十几亩。
二、我县建设新农村的一些好做法
由于乡村土地资源的严重低效利用,一方面是乡村闲置土地星罗棋布“晒太阳”,另一方面,急需建房农户又无用地指标。为此,我县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旧村改造形成以下三种模式。
(一)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整村改造模式
××村有××户,×××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亩,其中耕地××亩。1989年该村已拥有煤矿、铁厂、铸造厂等×个村办企业,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万元,人均纯收入×××元。有了钱就要建新房,截止1998年,全村共建新房×××间(眼),占地××亩。这样村庄占地达到了××亩,而许多村民仍无房住,要彻底解决,村委估计至少还得占地××亩,这样望川村占地将达到××亩,而且将形成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从1988年开始,该村决定进行旧村改造。在改造中该村通过大力宣传,并采用群众出小头,集体出大头的办法和村集体收回的旧房有偿使用、村集体资金投入等方式解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决了旧村改造资金问题。在新楼房的安排上,该村坚持群众要住,优先群众,群众不住,优先党员,党员不住,干部带头住。通过旧村改造,望川村腾空了所有旧宅基地,建起了17栋新楼,村民全部住上了3至5层新楼房,并且节约了120亩建设用地,保证了村办企业用地,壮大了集体经济。2005年,××村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万元,是1989年的××倍,人均纯收入××××元,是1989年×倍,而村庄占地由原来的××亩变成了现在的××亩,实现了节约集约用地与发展经济双赢的理想效果。
(二)经济条件一般的××局部改造模式
××村集体经济较弱,全村××户,××口人,由××、××、××三个自然庄组成。该村村内建筑多为四合院,出入道路狭窄,仅容一个人进出,而且村内排水又不畅。九十年代后期,该村四合院基本已人去院空,一个四五分地大的四合院,仅仅住了一两口人,而且村民因这些房子的排水、占地、建筑等问题经常打架滋事。
××村1998年开始旧村改造。该村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旧房进行评估。评估组人员主要有以下人员组成:党员、村委干部、村民代表、一般群众、群众中有威信的人、对房屋修建有经验的工匠。评估中,该村将评估组分为三组,每组对每宗拆迁房屋进行逐户逐间评估,并将三组的评估价相加除以三,作为最终的评估价款。在拆旧中,从党员和村委干部居住较多的地方开始撤迁,坚持村委干部和党员先拆,一般群众后拆,无房户寻下住房再拆的办法。同时坚持量力而行的办法,采取今年拆一亩的面积,建四户居民住房的办法,使当年拆房的无房户,年终就能回迁。在分配住房问题上,采取无房户先挑,一般群众后挑,党员和干部最后轮的办法。
2005年,该村完成13.5亩30院的拆迁,修建了21套占地6.3亩的住宅楼房,用原来一半的土地使拆迁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住房。而且村内道路纵横有序,街面由原来的不足2米,变为8米多宽,长期困绕村内的小学校建设也在此次旧村改造中得到了解决。2005年,全村总收入××万元,人均收入××元。
(三)山庄窝铺拆迁××模式
××村位于××县城西北,××公路旁,××河北岸。全村共××户,××口人,共有耕地×××亩,人均××亩,分布在×个自然庄,其中××等六个自然庄居住着××余户村民,由于长期交通不便,就医难、上学难、吃水难、找对象难,使得多数自然庄人口外迁严重,有的庄甚至只剩下几位孤寡老人。向村委递申请到中心村建房的多达××余户,而该村由于村庄零星分布,村镇建设严重超标,到2010年已无农宅用地指标,面对这样的困难,该村制定了通过土地置换进行拆点并村,解决农户建房指标的方案,即复垦××等×个自然庄的农宅占地47亩,在中心村××规划用地××亩进行新村建设,通过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农宅用地问题,还规划出院敬老院、幼儿园、学校等公益事业设施用地,而且扩大了有效耕地面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几点思考和启示
通过对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我认为××县上述村新农村建设的三种模式对我县乃至××省不同经济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深刻的启示,值得我们大力推荐。这些村之所以能完成旧村改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坚持自力更生进行旧村改造。旧村改造利国利民,但是我县许多地方的村庄,总有一些依赖性,总想靠旧村改造向乡镇、县政府要钱、要物、寻求帮助,不敢放开手脚、自力更生进行旧村政造。
二是坚持群众路线进行旧村改造。进行旧村改造,涉及老百性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依靠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完成旧村改造。
三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旧村改造的成功所在,关键是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这对一些农村在旧村改造中出现的“计划没有变化快”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是进行旧村改造,必须有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在旧村改造中,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一大批没有自己私利,做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党员干部,才能顺利完成旧村改造。在旧村改造中,旧村改造的规划一经确立,各个村庄就要做到“换领导不变规划,变人不变规划”,从而不断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进而促进新农村和谐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第五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土地政策落实情况的汇报
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项目顺利落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土地潜力,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园区管委会及国土资源分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认真执行国土资源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规定》的同时,针对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不断创新思路,深挖土地潜力,争取高效利用,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土地基本情况。工业园区下辖一个XXX,面积为12734.4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338.99公顷,园地面积229.02公顷,林地面积1602.39公顷,草地面积1752.77公顷,城镇村和工矿用地面积1604.0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439.2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83.11公顷,其他用地面积384.93公顷。
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情况。园区用地规划严格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注重行业集中布局和产业优化互补,最大限度的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着重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对园区范围内闲置土地进行调查摸底,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理办法》,结合园区实际制定《建设用地批前批后监管管理办法》,2市场化程度都达到了理想状态。但是,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规划不科学,土地利用粗放,深挖潜力不足,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瞻远瞩、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土地管理,加强执法力度,坚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约节约、高效利用”的工作思路,坚持“保重点、攻难点、提效率”的服务理念,采取计划用地、项目争地、依法供地、集约用地、拆迁增地等多条路径,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着力在土地精细化管理上求突破,努力提高资源保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