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全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
全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2月3日,全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贯彻落实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全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部署2012年任务。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黄道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要求全区国资系统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强化国资监管,加快科学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黄道伟充分肯定了2011年全区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2011年全区国资系统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克服了重重困难,全面推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产业布局结构,强化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据统计,2011年,全区国资系统监管企业继续保持高位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首次突破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首次突破6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资产总额首次突破8000亿元,其中自治区国资委监管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02.69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营业收入2362.91亿元,同比增长37.6 %,实现利润总额94.01亿元,同比增长12.6%,上交税金100.75亿元,同比增长31.9%,有力地支撑了全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黄道伟强调,加快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全区国资系统要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克难攻坚,切实增强监管和国企改革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黄道伟提出,2012年全区国资监管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奋力克难攻坚,重点抓好几项工作:一要创新思路,强化国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不断提高国资监管的前瞻性、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要深化改革,做大做强做优,增强国有企业科学发展实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产权制度改
1革为核心、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及内部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大力推进优质国有企业上市发展,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扩大广西企业融资能力。要着力推进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进以规范董事会试点为核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强化集团控制能力,增强企业科学发展能力。三要转型升级,强化企业管理,推进国有经济提质增效。要进一步优化资本的布局结构,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要努力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水平,推动企业管理转型升级,促进国有企业实现规模、质量和效益协调平衡新发展。四要创先争优,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国资国企和谐可持续发展。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心任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升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企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动力。五要切实加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各级国资监管机构要切实加强与政府和各部门的协调、沟通与交流,努力形成各部门关心支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要注重探讨规律,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加快完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统一”和管资产和管人、管事 “三结合”新的国资监管体制。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履职能力、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依法监管、科学监管能力和水平。
自治区国资委党委书记尹建国在会上传达了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2012年的全区国资监管的工作重点和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全区发展大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中心任务,在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人才强企”四大战略上下更大功夫,努力实现产业结构有新升级,改革重组有新突破,自主创新有新进展,企业管理有新加强,国资监管有新举措,党建工作有新提高,进一步提升国资监管能力水平和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为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自治区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肖文荪在会上全面总结了2011年全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部署2012年全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要重点抓好的工作:
一是精心谋划,积极应对,着力促进企业平稳较快增长。切实抓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精心抓好日常生产经营,持续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二是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着力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深化开放合作,增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切实抓好监管企业“十二五”规划的落实;三是深化改革,推动创新,着力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继续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大力推动企业上市,提升企业市场价值。加快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步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企业“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增强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四是加强管理,严控风险,着力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强化战略管理,提高集团管控能力。完善内控机制,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抓好基础管理,促进管理能力整体提升。五是夯实基础,强化监管,着力提高国有资产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国资监管机构自身建设,努力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强化国资监管基础工作体系。六是加强党建,服务发展,着力把国有企业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全面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廉洁从业规定。
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胜杰、自治区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段伟庆分阶段主持会议。自治区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各地级市分管国资监管工作副市长、国资委主要负责人,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主要领导和自治区直属企业及中直、区直有关单位领导等230多人参加会议。
第二篇: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时间:2013-01-11文章来源:宣传工作局
1月10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2年工作,交流经验,研究2013年工作。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黄淑和主持会议,国资委领导邵宁、黄丹华、金阳、孟建民、强卫东、姜志刚、杜渊泉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2012年各级国资委和广大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保持了国有经济总体平稳运行。1-11月,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利润1.7万亿元,同比下降6.9%;累计上交税费2.5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高于同期全国税收收入增幅1.7个百分点。截至11月底,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69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各地国资系统和国有企业为地方经济稳增长和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会议指出,2012年各级国资委紧紧围绕“十二五”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两新目标”,按照年初确定的把握“一个基调”,抓好“两个提升”,发挥“三个作用”的工作思路,深化改革,加快调整,加强监管,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全力保障了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二是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三是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五是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六是国资监管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七是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取得新的进展。八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加强。
会议提出,2013年国资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落实国资监管“两新目标”,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会议要求,做好今年的国资监管工作,要突出稳中求进、突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国有经济稳定增长。要在加强对监管企业指导和服务上下功夫;在推动企业开拓市场降本增效上下功夫;在推动企业强化管理防控风险上下功夫。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要积极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加大建设规范董事会力度,继续深化企业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解决企业办社会、厂办大集体等历史遗留问题。三是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要加大调整力度,优化布局结构;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强化创新驱动,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四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监管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五是提高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会议强调,要大力加强国资监管系统的自身建设。一是坚定理想信念,鼓足发展国有经济的精气神、正能量。二是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要注重培养科学监管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和战略引领能力。三是强化机关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要大力提高管理制度化水平、职责配置科学化水平、工作规范化水平和机关信息化建设水平。四是切实转变作风,树立国资监管队伍良好形象。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
会议还对安全生产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负责同志,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国务院国资委巡视组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主要负责人,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各厅局以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2012年国资监管工作主要情况
(一)全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各地建立了定期经济运行分析制度,建立多种形式的服务协调机制,努力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企业把握形势、调整策略,超前做好各项应对措施和预案;加强市场调研,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接合作,提高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管理,降本增效,加大风险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各地进一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加快整体上市步伐,建设规范董事会。截至2012年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953家,占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38.5%,市值合计13.71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1.4%。
(三)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各地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引导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优势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中,培育了一批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2012年共有11家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各地积极利用产权市场推动监管企业结构调整和低效无效资产转让,2012年全国产权市场公开转让企业国有产权866亿元,平均增值率达到19%。
(四)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各地普遍加大了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力度。河北推动钢铁、煤炭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青岛积极引导企业发展数字多媒体、智能交通、智能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辽宁、新疆等地发挥大项目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升了相关产业的层次。许多省市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上海安排30%以上的国有资本收益支持企业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山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优秀人才实施重奖,广东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考核支持力度。天津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
(五)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各地进一步加大了国资监管组织和法规体系建设。各地组织开展了监管企业户数清理,初步建立了地方监管企业名录库,全国国有企业月报动态监测范围从地市扩大到县级,初步实现全覆盖。
(六)国资监管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各地结合监管企业特点,进一步探索规律,创新机制,整合监管资源,积极探索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监管方式。约有三分之二的省级国资委开展了经济增加值考核。各地进一步改进和深化外派监事会工作,许多地方建立了定期向同级政府专题汇报、向有关部门报送监督检查报告的制度,强化了监督成果的有效运用。
(七)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取得新的进展。积极开展国资委系统干部互派交流工作,各地普遍加大了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工作力度,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加大指导监督工作力度,普遍成立了指导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其中20个省级国资委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许多地方建立了指导监督工作重大问题协调机制,大部分地方都制定了指导监督实施办法,指导监督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大格局进一步完善。
(八)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各地按照中央和地方党委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努力解决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职工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
2013年国资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落实国资监管“两新目标”,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一)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国有经济稳定增长。
要在加强对监管企业指导和服务上下功夫。
要在推动企业开拓市场降本增效上下功夫。
要在推动企业强化管理防控风险上下功夫。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要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要加大建设规范董事会力度。
要继续深化企业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
要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三)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要加大调整重组,优化布局结构。
要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要强化创新驱动,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监管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机构和职能,规范各级国资监管机构作为政府直属特设机构的性质定位。
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法规规章,规范政府、国资监管机构和国家出资企业的关系。进一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充分发挥各级国资委专业化监管优势。增强国资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及时性。
(五)提高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围绕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努力构建科学严谨、有效管用的企业党建工作体系。要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同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新的进展。
加强国资监管系统的自身建设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A股市值过半
今年将探索分类推进国企改革
《 人民日报 》(2013年01月11日01 版)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记者白天亮)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到2012年底,全国共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953家,占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38.5%,市值合计13.71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1.4%。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国资委主任王勇认为,国有企业改革仍处于过程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体制、机制、结构和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很多。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还需要深化和完善;规范董事会建设还处于探索完善过程中,“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还在一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企业“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能高不能低”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今年国资委将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基层和企业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力争有所突破。
改革的重点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
有企业改革。二是建设规范的董事会。三是深化企业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所监管企业依法规范各类用工,特别是劳动派遣用工。四是在今年全面启动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
第三篇: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12年01月09日 13:16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9日讯 据国资委网站消息,1月5-6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总结2011年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研究2012年工作。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负责同志,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国务院国资委巡视组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主要负责人共130余人出席了会议。
王勇指出,2011年各级国资委和广大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战略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切实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国有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1-11月,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0.8万亿元,同比增长23.9%;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5%;上缴税金2.2万亿元,同比增长22.6%。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王勇指出,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了积极贡献。广大国有企业落实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区域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促进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保增长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广大国有企业特别是涉及国计民生的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克服经营困难,加强生产组织,保障市场供应,在维护市场秩序和物价总水平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大国有企业模范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投资和建设,加强“三农”服务,支持扶贫开发和社会公益事业,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了表率作用。
王勇指出,2011年各级国资委围绕国资监管“两新目标”,认真落实“十二五”时期重点实施的“五项措施”,深化改革调整,强化国资监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加快推进改革调整,国有企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扎实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步伐加快,企业重组力度不断
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新进展,一些重点难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
二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和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逐步推进,国资监管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指导监督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国资监管大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思
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
王勇指出,要全面深刻的认识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要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变化对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做好应对更大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一是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二是要密切关注全球产业调整的新情况。
三是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新动向。四是要密切关注国际政治形势的新变化。
王勇强调,2012年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两新目标”,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着力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着力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制度,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切实发挥国有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骨干作用,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按照这个总体要求,做好2012年的各项工作,要注重把握“一个基调”,抓好“两个提升”,发挥“三个作用”。把握“一个基调”,就是要牢牢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好“两个提升”,就是抓好国资监管能力水平提升和国有企业发展质量提升。发挥“三个作用”,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带头作用,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表率作用。
王勇要求,2012年各级国资委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应对复杂形势的风险和挑战,确保国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三是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提升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高科学监管水平。
五是努力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凝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合力。
六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第四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政策法规[范文]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政策法规汇编
目 录
综合类............................................................................................................................9
1.企业国有资产法...............................................................................................9 2.物权法.............................................................................................................20 3.公司法.............................................................................................................49 4.公司登记管理条例.........................................................................................85 5.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08 6.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115 7.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5号).............................................................................................................................123 8.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设立市(地)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84号)................................125
9.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有关问题的复函(法工委复字[2004]1号)......................................126 规划发展类................................................................................................................128 1.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0号).............................................................................................................................128 2.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的通知(国资厅发规划[2006]26号)....................................................................................130 投融资管理类............................................................................................................139 1.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6号).............139 2.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06]133号)..........................................................................................142 3.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投资管理的通知...............................................146 4.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8]70号)........................................................................................147
5.证监会、国资委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03]56号)....................................................164 企业改革改制改组类................................................................................................168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7号)....................................................................168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96号)................................................................................................173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60号)............................................................................177 4.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外汇管理局令第42号)...................................................................................184 5.国防科工委、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科工法[2007]546号)..........................................................................191 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29号)....................................................................................195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号)..........................................................................................199 8.证监会、国家经贸委关于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通知(证监发[2002]1号).....................................................................................................................203 9.证监会关于印发《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订)》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6]38号)................................................................................................215 10.证监会关于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证监发[2001]102号)..............................................................................252 11.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257 12.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国发[2005]34号).....................................................................................................................270 13.关于推动中央企业清理整合所属企业减少企业管理层次的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国资发改革[2004]232号)..............................................................277
1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0]64号)......................280 15.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292 16.国资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分配[2003]21号).............................................................................................................................298 17.国资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5]250号)..........................300 1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资委关于印发《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的通知(劳社部发[2003]21号)....................................................................................................304 兼并破产类................................................................................................................307 1.企业破产法...................................................................................................307 2.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法[1994]59号).....................................................................................................................329 3.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发[1997]10号)........................................................................333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号)......341 业绩考核类................................................................................................................345 1.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7号).345 2.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补充规定》的通知(国资发考核[2008]36号)........................................................................................354 收入分配与就业保障类............................................................................................359 1.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4]227号)..................................................................................................359 2.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的指导意见(国资发分配[2006]69号).............................................................................................................................363
3.国资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6]175号)..............................................366 4.国资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6]8号)..................................................375 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8号)........................................381 6.国资委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关于高新技术中央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资厅发分配[2004]23号)....................................................385 7.关于中央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意见(国资发分配[2005]135号).............................................................................................................................387 8.合同法...........................................................................................................392 9.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438 10.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447 产权管理类................................................................................................................448 1.关于印发《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法规[1993]68号)............................................................................................448 2.集体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局令第2号).......455 3.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国有产权纠纷调处工作规则》、《企业国有产权纠纷调处法律文书参考格式》的通知(财法[2002]1号)..............................460 4.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192号).......................468 5.财政部关于修订《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财管字[2000]116号)..........................................................................................471 6.关于印发《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业务办理规则》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315号)..................................................................................................482 7.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489 8.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令第19号)...............................................................................................497 9.关于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资发[2004]176号).............................................................................................................................506
10.关于做好贯彻落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195号)..........................................................................508 11.关于做好产权交易机构选择确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产权[2004]252号).....................................................................................................................510 12.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268号).............................................................................................................................513 13.国资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5]78号)........................................................................516 14.关于印发《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5]239号)..................................................................................................520 15.国资委、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工商总局、证监会关于做好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检查工作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5]294号)..........524 16.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6]306号).............................................................................................................................527 17.关于印发《国有单位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7]109号)..........................................................................................531 18.商务部、国资委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向外国投资者及外商投资企业转让申报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商资字[2004]1号)..........................................534 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1]28号)....................................................................................536 20.财政部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被人民法院冻结拍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1]651号)..................................................................................................539 21.财政部关于国有股持股单位产权变动涉及上市公司国有股性质变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2]395号)..................................................................541 22.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商务部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证监发[2005]80号)............................................................542 23.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05]32号)....................................................................................................548 24.证监会、国资委关于作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2005-5-30).............................................................................................................................550
25.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审核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产权[2005]39号)........................................................................553 26.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5]246号)..........................................................................................554 27.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5]111号)......................................................557 28.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1]325号)..................................................................................................559 29.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财企[2002]313号)..............................................................563 30.财政部关于《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企[2005]12号)....................................................571 31.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管字[1999]311号)..........................572 32.国资委、证监会关于印发《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标识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7]108号)......................................................................579 资产评估类................................................................................................................581 1.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581 2.关于印发《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资办发[1992]36号).....................................................................................................................586 3.关于转发《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的通知(国资办发[1996]23号).....................................................................................................................598 4.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令第14号).....................631 5.国有资产评估违法行为处罚办法(财政部令第15号).........................633 6.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2号).............639 7.关于加强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 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委产权[2006]274号)..................................................................................................645 8.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47号).........647 财务会计类................................................................................................................653 1.关于中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7]38
号).....................................................................................................................653 2.关于中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国资发评价[2007]60号)....................................................................................................660 3.中央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3号).............662 4.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8号).............670 清产核资类................................................................................................................678 1.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号)...............................678 2.关于印发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2号).............................................................................................................................685 3.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3号).............................................................................................................................695 4.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4号).....................................................................................................................708 5.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则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8号).....................................................................................................................712 6.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工作规则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5]13号)....................................................................................................719 统计评价类................................................................................................................726 1.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4号).......................726 2.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4号).....731 3.关于印发《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6]157号)..................................................................................................737 4.财政部关于印发《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企业效绩评价业务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统[2002]16号)............................................................................750 5.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9号).............................................................................................................................753 经营预算和收益收缴类............................................................................................760 1.国务院关于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国发[2007]26号)..........760 2.财政部、国资委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7]309号)..........................................................................763 监事会类....................................................................................................................767 1.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83号)...................................767 2.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资发监督[2006]174号)..................................................................................771 3.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若干意见》3个配套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监办发[2006]4号)..........................................................775 其 他..........................................................................................................................782 中央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1号)...782
综合类
1.企业国有资产法
(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第三章 国家出资企业
第四章 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与考核
第五章 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企业改制
第三节 与关联方的交易
第四节 资产评估
第五节 国有资产转让
第六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第七章 国有资产监督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以下称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第三条 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
第四条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
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
国务院确定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家出资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家出资企业,由国务院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的国家出资企业,由地方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第五条 本法所称国家出资企业,是指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
第六条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企分开、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不干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原则,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
第七条 国家采取措施,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
第八条 国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体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第九条 国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具体办法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制定。
第十条 国有资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害。
第二章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第十一条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授权其他部门、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部门,以下统称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第十二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国家出资企业的章程。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大事项,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三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召开的股东会会议、股东大会会议,应当按照委派机构的指示提出提案、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和结果及时报告委派机构。
第十四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履行出资人职责,保障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损失。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除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外,不得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第十五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情况,接受本级人民政府的监督和考核,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有关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收益等汇总分析的情况。
第三章 国家出资企业
第十六条 国家出资企业对其动产、不动产和其他财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的经营自主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十七条 国家出资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机构依法实施的管理和监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对出资人负责。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
第十八条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出资人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出资人分配利润。
第十九条 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和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监事会。国有独资企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委派监事组成监事会。
国家出资企业的监事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国家出资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第二十一条 国家出资企业对其所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
国家出资企业对其所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通过制定或者参与制定所出资企业的章程,建立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维护其出资人权益。
第四章 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与考核
第二十二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任免或者建议任免国家出资企业的下列人员:
(一)任免国有独资企业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二)任免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监事会主席和监事;
(三)向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的股东会、股东大会提出董事、监事人选。
国家出资企业中应当由职工代表出任的董事、监事,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第二十三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任命或者建议任命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良好的品行;
(二)有符合职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三)有能够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出现不符合前款规定情形或者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形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依法予以免职或者提出免职建议。
第二十四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拟任命或者建议任命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人选,应当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考察。考察合格的,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任命或者建议任命。
第二十五条 未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同意,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其他企业兼职。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经营同类业务的其他企业兼职。
未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同意,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不得兼任经理。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长不得兼任经理。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第二十六条 国家出资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对企业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取得其他非法收入和不当利益,不得侵占、挪用企业资产,不得超越职权或者违反程序决定企业重大事项,不得有其他侵害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国家建立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对其任命的企业管理者进行和任期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决定对企业管理者的奖惩。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其任命的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薪酬标准。
第二十八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接受依法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第二十九条 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企业管理者,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由本级人民政府任免的,依照其规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照本章规定对上述企业管理者进行考核、奖惩并确定其薪酬标准。
第五章 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三十条 国家出资企业合并、分立、改制、上市,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进行重大投资,为他人提供大额担保,转让重大财产,进行大额捐赠,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不得损害出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
第三十一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合并、分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
第三十二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有本法第三十条所列事项的,除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的以外,国有独资企业由企业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国有独资公司由董事会决定。
第三十三条 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有本法第三十条所列事项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由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行使权利。
第三十四条 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申请破产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应当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重大事项,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在作出决定或者向其委派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股东会会议、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代表作出指示前,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本法所称的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确定。
第三十五条 国家出资企业发行债券、投资等事项,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报经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机构批准、核准或者备案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 国家出资企业投资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可行性研究;与他人交易应当公平、有偿,取得合理对价。
第三十七条 国家出资企业的合并、分立、改制、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应当听取企业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八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对其所出资
企业的重大事项参照本章规定履行出资人职责。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节 企业改制
第三十九条 本法所称企业改制是指:
(一)国有独资企业改为国有独资公司;
(二)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改为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或者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三)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改为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第四十条 企业改制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或者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
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改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在作出决定或者向其委派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股东会会议、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代表作出指示前,应当将改制方案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一条 企业改制应当制定改制方案,载明改制后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方案、股权变动方案、改制的操作程序、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等中介机构的选聘等事项。
企业改制涉及重新安置企业职工的,还应当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并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审议通过。
第四十二条 企业改制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准确界定和核实资产,客观、公正地确定资产的价值。
企业改制涉及以企业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折算为国有资本出资或者股份的,应当按照规定对折价财产进行评估,以评估确认价格作为确定国有资本出资额或者股份数额的依据。不得将财产低价折股或者有其他损害出资人权益的行为。
第三节 与关联方的交易
第四十三条 国家出资企业的关联方不得利用与国家出资企业之间的交易,谋取不当利益,损害国家出资企业利益。
本法所称关联方,是指本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以及这些人员所有或者实际控制的企业。
第四十四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不得无偿向
关联方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不得以不公平的价格与关联方进行交易。
第四十五条 未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同意,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与关联方订立财产转让、借款的协议;
(二)为关联方提供担保;
(三)与关联方共同出资设立企业,或者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其近亲属所有或者实际控制的企业投资。
第四十六条 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与关联方的交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有关行政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行使权利。
公司董事会对公司与关联方的交易作出决议时,该交易涉及的董事不得行使表决权,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
第四节 资产评估
第四十七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合并、分立、改制,转让重大财产,以非货币财产对外投资,清算或者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规定应当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的,应当按照规定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
第四十八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应当委托依法设立的符合条件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涉及应当报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的事项的,应当将委托资产评估机构的情况向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报告。
第四十九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资产评估机构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与资产评估机构串通评估作价。
第五十条 资产评估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受托评估有关资产,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评估执业准则,独立、客观、公正地对受托评估的资产进行评估。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对其出具的评估报告负责。
第五节 国有资产转让
第五十一条 本法所称国有资产转让,是指依法将国家对企业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转移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按照国家规定无偿划转国有资产的除外。
第五十二条 国有资产转让应当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防止国有资产损失,不得损害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三条 国有资产转让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转让全部国有资产的,或者转让部分国有资产致使国家对该企业不再具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四条 国有资产转让应当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除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直接协议转让的以外,国有资产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公开进行。转让方应当如实披露有关信息,征集受让方;征集产生的受让方为两个以上的,转让应当采用公开竞价的交易方式。
转让上市交易的股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进行。
第五十五条 国有资产转让应当以依法评估的、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认可或者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核准的价格为依据,合理确定最低转让价格。
第五十六条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规定可以向本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其近亲属,或者这些人员所有或者实际控制的企业转让的国有资产,在转让时,上述人员或者企业参与受让的,应当与其他受让参与者平等竞买;转让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披露有关信息;相关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参与转让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的各项工作。
第五十七条 国有资产向境外投资者转让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第五十八条 国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取得的国有资本收入及其支出实行预算管理。
第五十九条 国家取得的下列国有资本收入,以及下列收入的支出,应当编
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一)从国家出资企业分得的利润;
(二)国有资产转让收入;
(三)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清算收入;
(四)其他国有资本收入。
第六十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单独编制,纳入本级人民政府预算,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不列赤字。
第六十一条 国务院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的编制工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向财政部门提出由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
第六十二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七章 国有资产监督
第六十三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情况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对本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等,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第六十四条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其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国家出资企业进行审计监督。
六十六条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布国有资产状况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六十七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根据需要,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或者通过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由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维护出资人权益。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八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不按照法定的任职条件,任命或者建议任命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
(二)侵占、截留、挪用国家出资企业的资金或者应当上缴的国有资本收入的;
(三)违反法定的权限、程序,决定国家出资企业重大事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
(四)有其他不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
第六十九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未按照委派机构的指示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一条 国家出资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
(一)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取得其他非法收入和不当利益的;
(二)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的;
(三)在企业改制、财产转让等过程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平交易规则,将企业财产低价转让、低价折股的;
(四)违反本法规定与本企业进行交易的;
(五)不如实向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串通出具虚假资产评估报告、审计报告的;
(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决策程序,决定企业重大事项的;
(七)有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章程执行职务行为的。
国家出资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因前款所列行为取得的收入,依法予以追缴或者归国家出资企业所有。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任命或者建议任命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条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法予以免职或者提出免职建议。
第七十二条 在涉及关联方交易、国有资产转让等交易活动中,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有资产权益的,该交易行为无效。
第七十三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被免职的,自免职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造成国有资产特别重大损失,或者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的,终身不得担任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第七十四条 接受委托对国家出资企业进行资产评估、财务审计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执业准则,出具虚假的资产评估报告或者审计报告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九章 附则
第七十六条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七十七条 本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2.物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六十二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7年3月16日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编 总
则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节 动产交付
第三节 其他规定
第三章 物权的保护
第二编 所有权
第四章 一般规定
第五章 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
第六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七章 相邻关系
第八章 共
有
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三编 用益物权
第十章 一般规定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权
第十四章 地役权
第四编 担保物权
第十五章 一般规定
第十六章 抵押权
第一节 一般抵押权
第二节 最高额抵押权
第十七章 质
权
第一节 动产质权
第二节 权利质权
第十八章 留置权
第五编 占
有
第十九章 占
有
附
则 第一编 总
则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第三条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第四条 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五条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第六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第七条 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八条 其他相关法律对物权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九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
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第十条 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
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第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登记事项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要材料。
第十二条 登记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二)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
(三)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的有关情况需要进一步证明的,登记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必要时可以实地查看。
第十三条 登记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要求对不动产进行评估;
(二)以年检等名义进行重复登记;
(三)超出登记职责范围的其他行为。
第十四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第十五条 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第十六条 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不动产登记簿由登记机构管理。
第十七条 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第十八条 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查询、复制登记资料,登记机构应
当提供。
第十九条 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十五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
第二十条 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赔偿后,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
第二十二条 不动产登记费按件收取,不得按照不动产的面积、体积或者价款的比例收取。具体收费标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第二节 动产交付
第二十三条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二十五条 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依法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
第二十六条 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第三人依法占有该动产的,负有交付义务的人可以通过转让请求第三人返还原物的权利代替交付。
第二十七条 动产物权转让时,双方又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
第三节 其他规定
第二十八条 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
第二十九条 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
第三十条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第三十一条 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规定享有不动产物权的,处分该物权时,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第三章 物权的保护
第三十二条 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第三十三条 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
第三十四条 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
第三十五条 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第三十六条 造成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的,权利人可以请求修理、重作、更换或者恢复原状。
第三十七条 侵害物权,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也可以请求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本章规定的物权保护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根据权利被侵害的情形合并适用。
侵害物权,除承担民事责任外,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依法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编 所有权 第四章 一般规定
第三十九条 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
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四十条 所有权人有权在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用益物权人、担保物权人行使权利,不得损害所有权人的权益。
第四十一条 法律规定专属于国家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取得所有权。
第四十二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
第四十三条 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
第四十四条 因抢险、救灾等紧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用单位、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使用后,应当返还被征用人。单位、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第五章 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
第四十五条 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国有财产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六条 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
第四十七条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第四十八条 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第四十九条 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第五十条 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第五十一条 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第五十二条 国防资产属于国家所有。
铁路、公路、电力设施、电信设施和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依照法律规定为国家所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第五十三条 国家机关对其直接支配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占有、使用以及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处分的权利。
第五十四条 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对其直接支配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占有、使用以及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收益、处分的权利。
第五十五条 国家出资的企业,由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
第五十六条 国家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
第五十七条 履行国有财产管理、监督职责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加强对国有财产的管理、监督,促进国有财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财产损失;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违反国有财产管理规定,在企业改制、合并分立、关联交易等过程中,低价转让、合谋私分、擅自担保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 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包括:
(一)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
(二)集体所有的建筑物、生产设施、农田水利设施;
(三)集体所有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
(四)集体所有的其他不动产和动产。
第五十九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
下列事项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经本集体成员决定:
(一)土地承包方案以及将土地发包给本集体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
(二)个别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之间承包地的调整;
(三)土地补偿费等费用的使用、分配办法;
(四)集体出资的企业的所有权变动等事项;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六十条 对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依照下列规定行使所有权:
(一)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二)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三)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第六十一条 城镇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本集体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六十二条 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章程、村规民约向本集体成员公布集体财产的状况。
第六十三条 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
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的决定侵害集体成员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集体成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第六十四条 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
第六十五条 私人合法的储蓄、投资及其收益受法律保护。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私人的继承权及其他合法权益。
第六十六条 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
第六十七条 国家、集体和私人依法可以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其他企业。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投到企业的,由出资人按照约定或者出资比例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以及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并履行义务。
第六十八条 企业法人对其不动产和动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企业法人以外的法人,对其不动产和动产的权利,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以及章程的规定。
第六十九条 社会团体依法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受法律保护。第六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七十条 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第七十一条 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
第七十二条 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以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
业主转让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其对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一并转让。
第七十三条 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
第七十四条 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
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第七十五条 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
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
第七十六条 下列事项由业主共同决定:
(一)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二)制定和修改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管理规约;
(三)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
(四)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
(五)筹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
(六)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七)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
决定前款第五项和第六项规定的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前款其他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第七十七条 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
第七十八条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对业主具有约束力。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第七十九条 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属于业主共有。经业主共同决定,可以用于电梯、水箱等共有部分的维修。维修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应当公布。
第八十条 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费用分摊、收益分配等事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业主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确定。
第八十一条 业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
对建设单位聘请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业主有权依法更换。
第八十二条 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根据业主的委托管理建筑区划内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并接受业主的监督。
第八十三条 业主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对任意弃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噪声、违反规定饲养动物、违章搭建、侵占通道、拒付物业费等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排除妨害、赔偿损失。业主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七章 相邻关系
第八十四条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第八十五条 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第八十六条 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
对自然流水的利用,应当在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之间合理分配。对自然流水的排放,应当尊重自然流向。
第八十七条 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八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建造、修缮建筑物以及铺设电线、电缆、水管、暖气和燃气管线等必须利用相邻土地、建筑物的,该土地、建筑物的权利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九条 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第九十条 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物质。
第九十一条 不动产权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以及安装设备等,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
第九十二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第八章 共
有
第九十三条 不动产或者动产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个人共有。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第九十四条 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按照其份额享有所有权。
第九十五条 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
第九十六条 共有人按照约定管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各共有人都有管理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十七条 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九十八条 对共有物的管理费用以及其他负担,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份共有人按照其份额负担,共同共有人共同负担。
第九十九条 共有人约定不得分割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维持共有关系的,应当按照约定,但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请求分割;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随时请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因分割对其他共有人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第一百条 共有人可以协商确定分割方式。达不成协议,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可以分割并且不会因分割减损价值的,应当对实物予以分割;难以分割或者因分割会减损价值的,应当对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取得的价款予以分割。
共有人分割所得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有瑕疵的,其他共有人应当分担损失。
第一百零一条 按份共有人可以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第一百零二条 因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产生的债权债务,在对外关系上,共有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连带债权债务关系的除外;在共有人内部关系上,除共有人另有约定外,按份共有人按照份额享有债权、承担债务,共同共有人共同享有债权、承担债务。偿还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份额的按份共有人,有权向其他共有人追偿。
第一百零三条 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
第一百零四条 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的份额,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出资额确定;不能确定出资额的,视为等额享有。
第一百零五条 两个以上单位、个人共同享有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的,参照本章规定。
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一百零六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
第一百零七条 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第一百零八条 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
第一百零九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第一百一十条 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
第一百一十一条 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二条 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第一百一十三条 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第一百一十四条 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文物保护法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一十五条 主物转让的,从物随主物转让,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一百一十六条 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第三编 用益物权 第十章 一般规定
第一百一十七条 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第一百一十八条 国家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以及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单位、个人依法可以占有、使用和收益。
第一百一十九条 国家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条 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应当遵守法律有关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规定。所有权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
第一百二十一条 因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收、征用致使用益物权消灭或者影响用益物权行使的,用益物权人有权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
第一百二十二条 依法取得的海域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第一百二十三条 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一百二十四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依法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第一百二十五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
第一百二十六条 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
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前款规定的承包期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第一百二十七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原使用权证,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一百二十八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第一百二十九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一百三十条 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调整承包地。
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需要适当调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的,应当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规定办理。
第一百三十一条 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收回承包地。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三十二条 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
第一百三十三条 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农村土地,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转。
第一百三十四条 国家所有的农用地实行承包经营的,参照本法的有关规定。
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一百三十五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第一百三十六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
第一百三十七条 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采取出让或者划拨等方式。
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
严格限制以划拨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采取划拨方式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土地用途的规定。
第一百三十八条 采取招标、拍卖、协议等出让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
(二)土地界址、面积等;
(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的空间;
(四)土地用途;
(五)使用期限;
(六)出让金等费用及其支付方式;
(七)解决争议的方法。
第一百三十九条 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登记时设立。登记机构应当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发放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
第一百四十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合理利用土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需要改变土地用途的,应当依法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一百四十一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以及合同约定支付出让金等费用。
第一百四十二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权属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但有相反证据证明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三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有权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四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的,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相应的合同。使用期限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剩余期限。
第一百四十五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变更登记。
第一百四十六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附着于该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一并处分。
第一百四十七条 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
第一百四十八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该土地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给予补偿,并退还相应的出让金。
第一百四十九条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
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一百五十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的,出让人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登记机构应当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
第一百五十一条 集体所有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的,应当依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办理。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权
第一百五十二条 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第一百五十三条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
第一百五十四条 宅基地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的,宅基地使用权消灭。对失去宅基地的村民,应当重新分配宅基地。
第一百五十五条 已经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第十四章 地役权
第一百五十六条 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
前款所称他人的不动产为供役地,自己的不动产为需役地。
第一百五十七条 设立地役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地役权合同。
地役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供役地和需役地的位置;
(三)利用目的和方法;
(四)利用期限;
(五)费用及其支付方式;
(六)解决争议的方法。
第一百五十八条 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地役权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一百五十九条 供役地权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允许地役权人利用其土地,不得妨害地役权人行使权利。
第一百六十条 地役权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利用目的和方法利用供役地,尽量减少对供役地权利人物权的限制。
第一百六十一条 地役权的期限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剩余期限。
第一百六十二条 土地所有权人享有地役权或者负担地役权的,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时,该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宅基地使用权人继续享有或者负担已设立的地役权。
第一百六十三条 土地上已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利的,未经用益物权人同意,土地所有权人不得设立地役权。
第一百六十四条 地役权不得单独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转让的,地役权一并转让,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一百六十五条 地役权不得单独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的,在实现抵押权时,地役权一并转让。
第一百六十六条 需役地以及需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受让人同时享有地役权。
第一百六十七条 供役地以及供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
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地役权对受让人具有约束力。
第一百六十八条 地役权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供役地权利人有权解除地役权合同,地役权消灭:
(一)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滥用地役权;
(二)有偿利用供役地,约定的付款期间届满后在合理期限内经两次催告未支付费用。
第一百六十九条 已经登记的地役权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第四编 担保物权 第十五章 一般规定
第一百七十条 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七十一条 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
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反担保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
第一百七十二条 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一百七十三条 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第一百七十四条 担保期间,担保财产毁损、灭失或者被征收等,担保物权人可以就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被担保债权的履行期未届满的,也可以提存该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
第一百七十五条 第三人提供担保,未经其书面同意,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移全部或者部分债务的,担保人不再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
第一百七十六条 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第一百七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担保物权消灭:
(一)主债权消灭;
(二)担保物权实现;
(三)债权人放弃担保物权;
(四)法律规定担保物权消灭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七十八条 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第十六章 抵押权 第一节 一般抵押权
第一百七十九条 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
第一百八十条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
(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六)交通运输工具;
(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
第一百八十一条 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
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
第一百八十二条 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
抵押人未依照前款规定一并抵押的,未抵押的财产视为一并抵押。
第一百八十三条 乡镇、村企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
第一百八十四条 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权;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第一百八十五条 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抵押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
(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三)抵押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归属或者使用权归属;
(四)担保的范围。
第一百八十六条 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第一百八十七条 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第一百八十八条 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四项、第六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一百八十九条 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以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的动产抵押的,应当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抵押的,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
第一百九十条 订立抵押合同前抵押财产已出租的,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抵押权设立后抵押财产出租的,该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登记的抵押权。
第一百九十一条 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
第一百九十二条 抵押权不得与债权分离而单独转让或者作为其他债权的担保。债权转让的,担保该债权的抵押权一并转让,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一百九十三条 抵押人的行为足以使抵押财产价值减少的,抵押权人有权要求抵押人停止其行为。抵押财产价值减少的,抵押权人有权要求恢复抵押财产的价值,或者提供与减少的价值相应的担保。抵押人不恢复抵押财产的价值也不提供担保的,抵押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提前清偿债务。
第一百九十四条 抵押权人可以放弃抵押权或者抵押权的顺位。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协议变更抵押权顺位以及被担保的债权数额等内容,但抵押权的变更,未经其他抵押权人书面同意,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
债务人以自己的财产设定抵押,抵押权人放弃该抵押权、抵押权顺位或者变更抵押权的,其他担保人在抵押权人丧失优先受偿权益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但其他担保人承诺仍然提供担保的除外。
第一百九十五条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
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协议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其他债权人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协议。
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抵押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第一百九十六条 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设定抵押的,抵押财产自下列情形之一发生时确定:
(一)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未实现;
(二)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者被撤销;
(三)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
(四)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九十七条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致使抵押财产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有权收取该抵押财产的天然孳息或者法定孳息,但抵押权人未通知应当清偿法定孳息的义务人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
第一百九十八条 抵押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第一百九十九条 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依照下列规定清偿:
(一)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二)抵押权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
(三)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第二百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后,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不属于抵押财产。该建设用地使用权实现抵押权时,应当将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但新增建筑物所得的价款,抵押权人无权优先受偿。
第二百零一条 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土地承包经营
权抵押的,或者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的,实现抵押权后,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用途。
第二百零二条 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第二节 最高额抵押权
第二百零三条 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担保财产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有权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该担保财产优先受偿。
最高额抵押权设立前已经存在的债权,经当事人同意,可以转入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
第二百零四条 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确定前,部分债权转让的,最高额抵押权不得转让,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百零五条 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确定前,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通过协议变更债权确定的期间、债权范围以及最高债权额,但变更的内容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百零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抵押权人的债权确定:
(一)约定的债权确定期间届满;
(二)没有约定债权确定期间或者约定不明确,抵押权人或者抵押人自最高额抵押权设立之日起满二年后请求确定债权;
(三)新的债权不可能发生;
(四)抵押财产被查封、扣押;
(五)债务人、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者被撤销;
(六)法律规定债权确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百零七条 最高额抵押权除适用本节规定外,适用本章第一节一般抵押权的规定。
第十七章 质
权 第一节 动产质权
第二百零八条 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出质给债权
人占有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交付的动产为质押财产。
第二百零九条 法律、行政法规禁止转让的动产不得出质。
第二百一十条 设立质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质权合同。
质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
(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三)质押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
(四)担保的范围;
(五)质押财产交付的时间。
第二百一十一条 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出质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质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第二百一十二条 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
第二百一十三条 质权人有权收取质押财产的孳息,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
第二百一十四条 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擅自使用、处分质押财产,给出质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百一十五条 质权人负有妥善保管质押财产的义务;因保管不善致使质押财产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质权人的行为可能使质押财产毁损、灭失的,出质人可以要求质权人将质押财产提存,或者要求提前清偿债务并返还质押财产。
第二百一十六条 因不能归责于质权人的事由可能使质押财产毁损或者价值明显减少,足以危害质权人权利的,质权人有权要求出质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出质人不提供的,质权人可以拍卖、变卖质押财产,并与出质人通过协议将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第二百一十七条 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转质,造成质押
财产毁损、灭失的,应当向出质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百一十八条 质权人可以放弃质权。债务人以自己的财产出质,质权人放弃该质权的,其他担保人在质权人丧失优先受偿权益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但其他担保人承诺仍然提供担保的除外。
第二百一十九条 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出质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的,质权人应当返还质押财产。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质权人可以与出质人协议以质押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质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质押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第二百二十条 出质人可以请求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及时行使质权;质权人不行使的,出质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质押财产。
出质人请求质权人及时行使质权,因质权人怠于行使权利造成损害的,由质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百二十一条 质押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出质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第二百二十二条 出质人与质权人可以协议设立最高额质权。
最高额质权除适用本节有关规定外,参照本法第十六章第二节最高额抵押权的规定。第二节 权利质权
第二百二十三条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权利可以出质:
(一)汇票、支票、本票;
(二)债券、存款单;
(三)仓单、提单;
(四)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
(五)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六)应收账款;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第二百二十四条 以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时设立;没有权利凭证的,质权自有关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第二百二十五条 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的兑现日期或者提货日期先于主债权到期的,质权人可以兑现或者提货,并与出质人协议将兑现的价款或者提取的货物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第二百二十六条 以基金份额、股权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以基金份额、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出质的,质权自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以其他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基金份额、股权出质后,不得转让,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出质人转让基金份额、股权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第二百二十七条 以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有关主管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出质后,出质人不得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出质人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出质的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第二百二十八条 以应收账款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应收账款出质后,不得转让,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出质人转让应收账款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第二百二十九条 权利质权除适用本节规定外,适用本章第一节动产质权的规定。
第十八章 留置权
第二百三十条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权人为留置权人,占有的动产为留置财产。
第二百三十一条 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
第二百三十二条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
第二百三十三条 留置财产为可分物的,留置财产的价值应当相当于债务的金额。
第二百三十四条 留置权人负有妥善保管留置财产的义务;因保管不善致使留置财产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百三十五条 留置权人有权收取留置财产的孳息。
前款规定的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
第二百三十六条 留置权人与债务人应当约定留置财产后的债务履行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留置权人应当给债务人两个月以上履行债务的期间,但鲜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动产除外。债务人逾期未履行的,留置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留置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留置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第二百三十七条 债务人可以请求留置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行使留置权;留置权人不行使的,债务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留置财产。
第二百三十八条 留置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债务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第二百三十九条 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留置权人优先受偿。
第二百四十条 留置权人对留置财产丧失占有或者留置权人接受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的,留置权消灭。第五编 占
有 第十九章 占
有
第二百四十一条 基于合同关系等产生的占有,有关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使用、收益、违约责任等,按照合同约定;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
第二百四十二条 占有人因使用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致使该不动产或者动产受到损害的,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百四十三条 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占有人占有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及其孳息,但应当支付善意占有人因维护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支出的必要费用。
第二百四十四条 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灭失,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请求赔偿的,占有人应当将因毁损、灭失取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返还给权利人;权利人的损害未得到足够弥补的,恶意占有人还应当赔偿损失。
第二百四十五条 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对妨害占有的行为,占有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占有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占有人返还原物的请求权,自侵占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的,该请求权消灭。附
则
第二百四十六条 法律、行政法规对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作出规定前,地方性法规可以依照本法有关规定作出规定。
第二百四十七条 本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3.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5年10月27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5年10月27日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目录
第一章 总则 3 第二章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第一节 设立 6 第二节 组织机构 8 第三节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 13 第四节 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 13 第三章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 15 第四章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第一节 设立 16 第二节 股东大会 20 第三节 董事会、经理 22 第四节 监事会 23 第五节 上市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 24 第五章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第一节 股份发行 24 第二节 股份转让 26 第六章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 27 第七章 公司债券 29 第八章 公司财务、会计
第九章 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 33 第十章 公司解散和清算
第十一章 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39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第五篇:在全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全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是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县国资办组建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县性工作会议。县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周遐光县长在百忙之中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这是对全县从事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关心、鼓舞和鞭策,我们要深刻领会领导的讲话精神,全面做好今后的国资监管工作。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精神,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快推进我县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和发展,促进我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努力开创我县国资监管工作新局面。下面我先发个言,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近年来国资监管工作回顾
近年来,我县国资监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规范国资经营管理,构建国资创新平台”这个目标,按照“建机构,摸家底,抓改革,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县委、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年全市国资监管工作会议上,我县国资监管工作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作为会议四个典型材料之一,在会上进行交流,也得到市国资委的表扬。新余市国资委和市工业区及上饶11个兄弟县(市、区)负责国资工作有关领导先后到广丰参观学习。中国财经报、江西财经网、省、市国资简讯从不同角度报道我县国资监管工作的一些好的做法。国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县从事国资工作的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财政局、县国资办对关心、支持、帮助国资工作的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综观我县国资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五抓,构建了五个平台。
1、抓难点,构建国资规范管理平台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难点在于规范管理。为了规范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制定规范性文件。近年来,县委、政府先后下发了《广丰县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广丰县关于规范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资产处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关于印发广丰县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公开拍租工作方案》等8个文件,规范了国有资产登记、评估、处置、营运、收益收缴、考核、奖惩等管理工作,促进了全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规范运行。
二是全面清产核资。2005年初,我县对233个国资占有使用单位,其中县直行政单位(含群众团体)50个,事业单位(含医院、学校)140个,县属企业20个,乡镇机关23个的国有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登记。至2004年12月31日止,全县国有资产27.6亿元,其中行政单位国有资产1.29亿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8.22亿元,企业国有资产16.9亿元,乡(镇)国有资产1.19亿元。
去冬今春,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我们对广丰卷烟厂进行了清产核资工作,清产核资的结果,得到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的认可,有效地促进广丰卷烟厂顺利上划为中央预算内企业。
三是健全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县建立和健全国有、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报告制度、处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较好地规范了国有、集体资产经营管理。
2、抓重点,构建国资保值增值平台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资监管的重点。近年来,我县紧紧抓住这个重点,实行四个统一。
一是统一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制。县政府授权国资管理部门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对正常运作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签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书,确定资产保值增值目标,明确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及奖惩考核。并在年终进行兑现。
二是统一经营管理改制企业的剩余国有资产。对已改制且停止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的剩余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去年12月底,我县对23个县属改制企业(含撤销单位)剩余国有资产进行了清查,资产存量总额6475万元,县政府将此资产授权县国资办统一管理。目前,正在办理移接交手续。
三是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实行统一拍租。2005年我县18个行政单位有店面13.5直和市场管理局137个摊位进行了公开拍租。“非转经”收入达400多万元,比上年递增21%,其中县农机局6直店面的年租金由上年的6.7万元上升为18万元,增长169%。
四是国资收益收缴实行统一管理。凡行政、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让收入、国家股红利、占有费用等国有资产收益统一使用由财政(国资)部门制定的缴款书,及时足额上缴县财政。对挪用、截留和私分国有资产收益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抓焦点,构建国有产权交易平台
国有资产流失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要避免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须规范国有产权交易行为。为此,我县专门成立了“广丰县产权交易管理办公室”。其目的:一是加快培育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国有、集体产权交易行为;二是严格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处置国有资产;三是杜绝场外交易,避免暗箱操作,防止国有集体资产流失。去年,我县国有、集体产权交易达56宗,交易额达1.58亿元。凡国有资产出让都按国资类别分别进入产权、土地、房产交易市场。
4、抓热点,构建国资投融资平台
近年来,我县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深挖国有资产潜力,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充分发挥了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
——利用高效低险信贷盘活国有资产。2003年初,县委、政府针对县属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不善,效益不高的问题,果断采取措施,整顿土地市场,按照“一级垄断,二级归口,三级搞活”的办法,向银行融资9000万元,依法收回国有土地200多亩,面向社会推向市场,通过竞拍达1.5亿元。县蚕种场1996年停产,多年来,退休职工拿不到退休工资。2003年,根据多数职工的要求,县政府借款700多万元用于场改制,改制后,县里将蚕种场的国有资产进行盘活,仅147亩蚕桑地拍卖收入达4580万元。
——利用招商引资激活国有资产。县丝绸厂、县出口花炮厂分别在1998年、2000年停产,人走厂空,固定资产曾一段时间闲置。县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的手段,激活两厂国有资产,2004年初,浙江温岭客商在原县出口花炮厂落户办起信和宇制衣厂;去年下半年,宁波客商在县丝绸厂投资2000多万元生产文具用品。政府不但收回国有资本300多万元,而且增加税收,还解决当地剩余劳力。
——利用民营经济搞活国有资产。近年来,我县从国有企业产权入手,引导优势企业、民营企业、外商和个私与国有资本合股、收购、兼并。如广丰宾馆以1469万元出让给民营企业主后改造成为三星级宾馆;物华大厦主体工程完工后,三年无资金启动经营,浙江永利集团以1810万元摘牌后,改建为四星级国际大酒店;县五交化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的房地产竞拍到610万元。这低效资产流向高效资产,劣势资本流向优势企业,为广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利用政府信用壮大国有资产。我县组建县国资经营管理公司,注册资金1.6亿元,近两年,先后为城建和工业园区建设融资近亿元。去年年底,县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进行开发性金融合作,政府授权县国资公司和县芦林工业园区组建广丰县广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8000万元,以广发投资公司为借款人,申报国家开行融资规模1.5亿元,既壮大国有资本,又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5、抓突破点,构建国资创新发展平台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有资产中闲置生产能力、闲置固定资产、闲置无形资产由暗转明而暴露出来。合理开发“三闲”资产,完全可以变“包袱”为财富。近年来,我县开发“三闲”资产从三个方面突破。
一是在大力推动“三闲”资产同高效运转的资产优化组合上突破。县商业总公司充分利用老商场的资产与上海华联协作办大型超市,年获利上百万元;县职业技术学校利用校园的闲置固定资产与外商合办广丰县计算机学校,现有在校师生2000多人。
二是在大力推动“三闲”资产在产业之间顺畅转移中突破。近年来,我县把县城企业闲置厂房、闲置
装置改建成流通、金融、信息等三产网点。如:县广物公司将原来的物资仓库改建用于公交客车站;县商业总公司把原商业仓库改造成东门菜市场。
三是在大力推动“三闲”无形资产转化成规模经济上突破。近年来,我县通过招、拍、挂,有偿转让国有无形资产,以700万元转让县域内的民爆经营权;以136万元/年拍卖电视广告经营权;此外,永丰大道、芦林大道,新鸟林街等街道广告经营权也进行了拍卖。
回顾近年来国资监管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二是少数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不够规范;三是个别单位国有资产收益上缴不够及时;四是一些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制度执行不够到位,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工作进一步认真研究和解决。
二、当前国资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
当前,我们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国资监管工作会议、县十一次党代会和县政府全体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资监管工作,紧紧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突出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加快推进改革,努力促进发展,一步一步推进,一项一项落实,不断开创国资监管工作新局面。今后一段时间,主要是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清产核资,全面摸清家底
去年年初,我县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对全县国有资产进行了清查登记,但也快两年了,而这两年又逢改制的集中期,又是国家投入的高峰期,国有资产变动很大。全面掌握国有资产总量、分布、结构已成为县国资办成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各单位要按国务院国资委1号令《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财政部最近颁布的第35令《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第36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饶府发[2006]3号文《关于印发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意见的通知》及广办发[2006]号《关于印发广丰县国有资产清查登记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从现在开始至今年年底集中开展国有资产清查登记工作。县国资办是监管全县全口径的国有资产,纵向可延伸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级学校,横向可到县直单位的最基层组织,如县直各单位派驻乡(镇、街道)“七所八站”,凡属国有资产都要认真如实清查登记,摸清家底,核实资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项工作年底前务必完成,并向县委、政府和市主管部门报告结果。请各乡(镇、街道)各单位、各企业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此项工作。
第二,制定政策,做到有章可循
近年来,国家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出台了法规,省、市、县制定了很多政策,这对于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为了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县国资办已着手起草《广丰县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意见》,待征求各方意见,呈报县委、政府研究后下发。请各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县属各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
第三,分类指导,规范国资管理
县政府授权县国资办代表县人民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主要监管范围是:县属企业(含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县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要监管好国有资产,我们必须分类指导,规范操作。
1、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方面。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378号令)明确规定,地方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国有监管机构根据同级政府授权,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依法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政府其他机构部门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根据这个规定,近段时间我们要抓紧理顺国资监管单位关系。二是建立业绩考核机制。从2007年开始,所有的监管企业都要建立业绩考核机制。年初确立经营目标,中途进行检查,年终进行考核。三是实行主要事项报告制度。重要事项报告共分二大项,一项是审核批准,即县国资办核准和县国资办审核后呈报县政府批准;另一项是备案,分事前备案和事后备案,望各单位严格按制度办理。四是认真研究企业的发展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和发展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企业领导人,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路子到底怎么走,各企业特别是企业法人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清晰的思路。首先要科学定位;其次要有一个合适的规划;再次要寻找解决历史包袱的办法,拓宽创新渠道。尽快使企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方面。根据财政部颁布的第35号令和第36号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督,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按照广府办发[2006]21号《关于印发广丰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财政局承担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全部划入县国资办。各占有、使用国有资产单位要自觉接受县国资办的指导和监督,积极主动报告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各单位要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国有资产责任人,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物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特别要注意是:行政事业单位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必须按照广府办发
[2004]12号文件规范操作,任何单位不得有瞒报或变相行为,否则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的责任。第四,深挖潜力,搞活国资经营
搞活国资经营,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充分利用这个规律,把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搞活,把闲置国有资产盘活。
1、继续搞好“非转经”的工作。我县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含店面)公开拍租工作,早在1999年进行试点,2001年2003年由于多方原因而停滞。2004年,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非转经”领导小组,并开展此项工作,县委办、政府办、财政局、中小企业局、水利局、农机局、文化馆等单位严格按照县委、政府有关规定执行。但少数单位店面未公开拍租,个别单位负责人大笔一挥,租金未增,反而减少几千元、上万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造成干部职工意见很大。从这次会议以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转经”(含店面)国有资产必须由县“非转经”办公室实行统一开拍租,否则,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2、继续做好改制企业剩余国有资产盘活工作。上半年县政府组织财政、监察、土管、房管、国资公司等有关部门对23个已改制企业剩余国有资产进行清查。下步,县国资办将此项工作认真梳理,并呈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后进行逐步盘活,力争盘活资金5000万元。
第五,牢记职责,创新工作特色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探索性的全新事业。县国资办刚刚组建,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这些矛盾和困难需要我们寻找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1、要切实增强做好国资监管工作信心和决心。中央、省、市、县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高度重视,逐级设立了国资监管机构,其目的让我们真正把国有资产有效监管起来,让其保值增值,这就是我们国资监管干部的“天职”。为此,我们一定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政府授权我们监管国有资产的职责担当起来。县国资办成立后,要尽快进入角色,要保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拿得出主意、理得顺关系、顶得住压力、受得起委屈”的良好精神状态,切实增强做好国资监管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在工作中敢于负责,敢于监管。
2、不断提高做好国资监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做好国资监管工作的前提,就是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国资系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要着重提高五种能力,即提高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能力;依法监管国有资产的能力;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的能力;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的能力和加强改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能力。围绕加强五种能力建设,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全县国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学习和业务培训,使从事国资工作的同志掌握政策,熟悉业务,增强服务意识,在国资监管中,严谨高效多办事,求真务实办实事。
3、努力营造推进国资监管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国资、国企改革是一项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环境,政策环境,体制环境,信用环境,舆论环境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妥善处理与各方面的关系。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和配合。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依法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多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靠工作赢得信任,靠业绩获得认可,靠发展开拓空间。同时,要大力宣传国资、国
企改革的形势与任务,宣传国资、国企改革的方针和政策,宣传国资、国企改革的前景和希望,努力营造有利于使人大胆改革、干事的氛围和环境。
同志们,国资监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党和政府把国资监管的重任交付给我们,这是对我们的信任,也对我们寄予了厚望。我们一定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做国有资产的捍卫者,当国有资产的“守护神”,切实担负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精诚团结,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县国资监管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