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黄:中学地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地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2013年1月20日
调查地点:江苏省桃州中学
调查对象:在校的高中地理教师
调查方法:个别地理老师访问、教学现场观察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
1、高中理科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学习方法
2、高中理科班地理教学的现状
3、当前理科班地理教学现状的成因和对策
三、调查概况
2013年1月20日,为了对中学教育进行调研,了解当下中学地理教育现状,本人选择了江苏省桃州中学作为调查对象,桃州中学创办于2003年,濒临风光秀丽的京杭大运河,位于泗阳城区的主干道众兴东路78号。是由知名高级教师王业科筹资兴建的一所民办完全中学。现为一所三星级学校。共有高中32个班,学生共计1714人。其中高一10个班,学生536人;高二10个班,学生534人;高三12个班,学生644人。近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由刚刚开始办学的三个班级到现在的几十个班级,生源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学校拥有一支“学历高、学科精、学者型”的师资队伍,全国名师2名,硕士学历以上教师15人,中高级教师140多人。
从地理教师的数量上看,由于近几年高中学生人数的扩大,各个学校的地理教师的人数都在增多(具体数量与班级规模有关),但与实际教学需求人数比,都处于紧张、短缺状态。使得地理教师的工作量偏大,如许多的高一年级的地理教师要上3-4个平行班的课,就意味着每周的工作量为16--18节课,压力大;许多教师一定要跨年级任教,备课的任务重。
从地理教师的学历结构上看,已经达到70%为本科学历,总体知识层次中等偏上,保证了教师的专业业务素质。
桃州中学是泗阳县一所民办中学,学校规模不大,本人对本校的高二一个普通理科班进行观察,全班共57人,成绩普遍较差,基础薄弱。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明显倾向于语、数、外、理、化、这五门高考科目,而对于地理这门小高考科目,学生顾及的是少之又少,除了上课听一下,平时几乎不预习课本,课后不复习,也不做练习。学习方法上,采取文科式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归纳分析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缺乏与其他科目的联系。
由于理科班的地理课时由原来的每周3个课时压缩到每周2个课时,就使得原本不充足的课堂时间更加捉襟见肘,只能以“我(教师)”为主的“大讲特说”式教学,无法顾及学生的感受,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而导致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大减。上地理课时,学生情绪普遍不高,精力不集中,打瞌睡,讲话,做其他科的作业,看他书籍等。只有极少数学生是在主动学习,认真听课,多数都是迫于老师的压力被动应付,把这一节课的时间打发过去,一节课下来,根本没有看清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也没听进几句话。这样下来,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学生地理知识上的严重缺陷,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地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严重偏科现象。
四、教学的具体情况
1、教学模式上:从调查情况看,90%的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以接受式教学为主。当问及为何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另外的教学模式时,汇总影响的教师行为的主要因素有:认为学生的情况很能控制;认为教师备课的难度太大;认为总的课时紧张,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认为地理学科的知识特点很难让学生参与等等。
2、教学手段上: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上课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很高,这与学校的设备提供情况有关,桃州中学每一个教室都安装有多媒体设备,老师使用多媒体上课的比重就非常高。使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PPT的比例最高,而技术含量高一些的Flash设计课件的比重就低的多。从课件来源看,大多数的教师是利用在网络上的课件,再进行修改使用,也有部分是自己制作的。
3、教学方法上:在教学中,由于教材的稳定性,备课所花的时间随教龄的增长而下降的情况很普遍,值得警惕。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地理教师达100%,但对教学各个环节(如:导入、过渡、板书、提问技巧、结尾等)精心设计的教师不多,除非是公开课。认为目前的公开课中,表演大于实质的占90%,值得深思。
4、教学目的趋向:在教学设计中,最侧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情感、思想品德的培养不够重视,认为那是班主任的事。对地理课堂上出现的学生行为、思想上的不良反映:30%的地理教师会对学生进行矫正和教育;60%的地理教师会将这一情况反馈给班主任,由班主任处理;10%的地理教师则不闻不问了。看来要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师德教育。
5、教学评价上:由于大多数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形式单一,以所任教班级的成绩在平行班中的排名情况来评价,使得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也以分数为最主要的方面,至于学生在地理识图、地理实践上的能力并不看重。往往用大考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地理能力的。
6、教研活动看:从调查知,大多数的学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也有每周或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但教研活动的内容集中在对教材中重、难点和考试范围的探讨上。对于教材长期变化较少的地理学科,内容当然陈旧、乏味。大多数的教研活动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状态,有文件、会议精神就传达一下,没有就聊天,教师觉得没效果,对地理教学几乎不起作用。对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的情况:几乎每位地理教师每学年会有参加的机会,但共同的感受是:形式单一,就是听课、说课、评课和听报告,在加上目前的公开课有太多的表演性质,对实际的教学几乎没有启发,还有评课的时候过分讲好话,使评课往往变成相互吹捧的场合,让人厌烦。
7、从自身教研看:从调查结果看,对于现在提倡的做“反思型”的教师的观点,大多数教师表示认同,但在实际工作中的反思时间很少,有时局限于上好课的简短的时间里。几乎没有老师有写教学反思录或教学后记的习惯,只有10%的地理教师写过相关的内容,但次数少、内容局限。
地理教师看理论书籍或杂志情况:调查结果表明,80%的教师会看《地理教学》、《地理教学参考》和《地理教育》等地理方面的权威杂志,会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思考、运用;但只有10%的地理教师看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
地理教师的论文情况,调查中有60%的地理教师对写论文有消极心理,认为中学教师的文章不过是七编八凑而已,没有价值,中学教师也没必要写论文,教好课即可。值得欣喜的是,在学校的要求或职称等外在的压力的作用下,100%的教师都有文章在各级评比中获奖,但公开发表的比例却相当低的,也就意味着论文的层次不高。
五、地理教师的态度情况
从调查看,由于教师的工作的烦琐性、复杂性;还有教师的待遇不高;教师的社会认可度的下降;学生对老师认知的偏差;教师岗位的事业性差;教师的重复性工作多;教师的精神压力大等等因素,使得大多数地理教师有工作的厌烦情绪,积极性不高,没有工作的热情。
大多数地理教师认为地理学科是小学科,在学校的整体课程中处于弱势,在教师考核、职称评定中都有弱势,再加之学生不重视,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六、地理教师对待新课改
从调查看,大多数教师都关注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寄予希望。对新课标中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等非常期待,也有信心从自己做起,努力地适应对地理教师的新要求。
但对地理的教材却有话要说:高一的教材属于自然地理的部分,与老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增加了图片,增加了与生活有关的地理材料,但知识的体系没有原来的教材完整,使得知识的连贯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头脑中整体知识框架的形成;高二的教材更是麻烦,整个知识设置的是相当好的,有利于高中学生整体地理信息、知识的猎取,但部分知识存在争议,如:关于“人口的再生产类型”知识点,在连续三年的教材中,有了明显的变化,图和文字同步变,甚至变化前后的知识明显矛盾,一会儿有四种人口再生产模式,一会儿又变成了五种模式,使得教师无所适从。这就表明,当某种知识还没有为学术界定论时,是不应该放入教材的。同样的还有“地租对城市布局的影响”一知识点。对于高三的选修本,却难得的众口统一的满意,认为该教材有利于学生对整体区域的感知。
对于课改,许多地理教师认为,初中的地理教学的安排要同步改,对于目前学生区域地理知识差的情况,地理教师的感受是一样的,到高三时,要对学生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知识进行重新的学习,这种属于精力的重复浪费。本来应该在初中打好的地理基础,要到高中再来补,真让人郁闷!
七、改变当前理科班地理教学现状的几点建议
1、教师应端正教育思想,不断改革教法
虽然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教师的主导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主体水平的发挥。因此,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搞好理科班地理教学的关键。
①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实现基础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我们应当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同时,教师要认识到“任何理论均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有意识地发挥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推动理科生地理教学的发展。
②及时调整知识结构,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教育的前进,不作及时更新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加强现代地理知识的学习,包括地理发展的动态;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等的学习和应用;加强人理科学知识,现代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2、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①地理学习兴趣是影响地理学习的变量。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种变量,注意培养、保护、激发学生乐于学习地理的心理,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成功激励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②要结合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端正学生学习地理的思想和态度,唤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注意。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创新。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
3、改进课堂教学,变单纯讲授知识为培养各项能力的前提下主动接受知识
分完科以后,学生就直面高考,对于非选定高考科目一概排斥,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在这样的心态下,若教师上课还是刻板地教学,学生肯定厌学、不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地理课中产生共鸣?我认为应该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使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指导、组织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为两个组,分别扮演南水北调“调出区”(或产业“迁出去”)居民与“调入区”(或产业“迁入区”)居民,开展一次模拟对话活动。在对话活动中的任何一方,要以自己“亲身”的感受(也就是要以所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看法),既要讲到对环境有利影响的一面,也要讲到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一面;并简要的分析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的原因,还要谈及对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应采取的对策(可以是一个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谈一个方面)。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因此改进课堂教学是搞好理科班地理教学的主要措施。根据科学素质的培养模式的要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把课堂教学过程作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过程,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4、加强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人文思想和实际应用能力
地理实验是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感性认识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等能力的有效方法,还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动机的途径。因此,我们不但不能因为是理科学生,实践要求较低而削弱地理实践,而且还要根据实际设计探索性实践、撰写小论文,通过这种形式来调动理科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理科生的科学方法、人文精神和正确的科学价值取向。
5、改革高中理科地理毕业评价方式
目前高中地理会考从二、三套试题中出80%左右的原题,而且只有笔试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方式。高中理科班地理毕业会考评价方式可以考虑分三部分:笔试成绩占40%、课外实践占40%、课堂表现占20%。笔试难度要低,只要学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即可,但不再是从二、三套试题中出原题;课外实践可每学期进行一次(各占20%),涉及的面尽量广:月相的观察、城市交通的调查、广告牌用语调查、河流水质分析、从垃圾看生活水平变化„„;课堂表现由任课老师把握(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答问、作业等)。这样学生上课会更认真,对地理会更有热情,而且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第二篇:地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地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课堂听课、评课、问卷调查、与老师学生座谈 调查时间: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地理教育的
地理是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人类对大自然无休止的索取与掠夺造成的环境、资源、能源、人口问题,使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更加明显。然而长期以来,一方面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考试和选拔按照同一个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另一方面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也是用一个标准衡量,那就是升学率。如此下来,地理的课堂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泥潭越陷越深,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越来越远。
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状况究竟如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新课程新课标的全面展开,中学地理教育的现实与要求又存在多大的差距?这是以后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我必须关注的。在农村中学,特别是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中学地理教育的情况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由于教学条件和教育环境的局限,对重视与不重视地理教育这个问题更为敏感。通过对我县农村中学地理教师的座谈、听课、学生问卷等方式,了解到了目前我县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真实现状。
一、调查的具体情况及分析
(一)珠街乡中学地理教师队伍现状及分析
1、师资力量极为薄弱。珠街乡有两所普通初级中学,地理教师4人,其中专业地理教师3人,在地理教师中,受过地理专业教育的仅占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2、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地理教师队伍中,专职3人,兼职1人,兼职老师大都是把地理课作为“搭头课”来任教。他们中有主教语文的、政治的、生物的、体育的等。兼职地理教师谈不上业务水平的高低,地理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加之有经验的老教师退休,而上岗的年轻教师只是凭借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有些经验之谈束缚了青年教师的手脚。
3、青年教师队伍增加。地理教师近年来一直短缺。2008年,珠街乡一中所聘任的地理教师比预期少了2名,再加之年几年来扩大招生,老教师相继退休,因此,青年教师队伍越来越庞大。现阶段,朱街乡一中有学生1200多人,只有四个地理老师,平均每人要负担300个左右,老师负担重,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堂教学水平不高,通过听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地理课距地理教学的一般要求还比较远。
(1)教学方法呆板。大多数教师上课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不能充分体现地理这门学科的特色,不会用地图,不会在黑板上绘图用图讲解。尤其是初级中学的地理教师,上课只是把课本内容
复述一遍或照抄一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气氛不活跃。
(2)钻研教材不深。大多数教师上课都只是就书本讲了教材上的一些内容,对与理解教材有意义的其他地理知识很少涉及,也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弄清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很难使学生牢固掌握地理知识,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知识传授错误。少数教师由于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课堂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错误。如:一位老师上的一堂地理课,就有四处地方讲授错了。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上课不会扣住重点,化解难点,把握不住教材的深度、广度,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2、教学设施配置差。珠街乡的两所中学,无一所学校地理教学设施配备完整,有的学校连教学常用的教学挂图都缺少,除了有两只地球仪外基本上再没有其他的地理教学演示仪器。
3、学校不重视地理教学的现象表现突出。学生学地理随便,教师教地理随便,学校对地理科的教与学的领导也随便。初中生升入高中后,地理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极少,高中地理教师普遍反映地理难教。本来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初中地理知识脱节势必加重高中地理教学的负担,影响了整个中学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研气氛不浓。教师对教研问题思考少。每次教研活动,基本是讨论公开课,而教师评议公开课时,一般都是无意义的空谈几句,吹捧一番散场。地理教师撰写地理教学论文的也极少。
5、校际之间缺少信息传递。学校很少组织地理教师出外学习、听优秀地理教师公开课、参加教研活动等。这种状况使之无法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造成校与校之间地理教学质量差异悬殊。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问卷仅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共收回30份。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绝大部分教师能用普通话讲课,但普通话不够标准,带有地方口音;学生基本能听懂老师的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有待提高;地理课的课堂练习量老师们都把握得比较好;年轻地理教师的黑板字学生普遍反映虽不美观但整齐,说明部分地理教师的基本功还是需要提高;学生反映地理课堂听老师讲课很轻松,感觉地理课是放松课。
三、未来地理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面对西部农村地理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现参考《国外地理教育发展》一文对未来地理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作简要概述,望借鉴之以促进我国地理教育改革和实践的目的。
1、地理教育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时代化。在国外,构成地理教育理论的主要依据大多源自同期的地理学理论,经历了环境决定论→二元论→或然论→人地关系“和谐论”的演变,学校地理教育也曾一度步入歧途。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9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有进一步充实了人地关系和谐论的地理教育思想。可持续发
展的人地和谐理论必将成为未来各国地理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这种趋势表明具有鲜明时代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现代地理教育理论的日臻完备。
2、地理教育目的的全面化、综合化趋势。地理教育目的在教育理论系统化、科学化基础上表现出全面、综合化趋势。一方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地理基础知识内容,了解人类生存环境,还要让学生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教育目的的全面综合化还表现在知识、能力与思想道德情操的全面发展上。
3、地理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和大纲(地理课程标准)教材结构新颖化趋势。在课程结构多样化下,地理教育将处于极其重要性地位,各国地理大纲和教材结构将表现出更加新颖的发展趋势。如大纲知识、能力要求目标具体,教材图文并茂增大图幅比重,教材编排富于启发性、思考性并重视学生智能培养。
4、教学内容不断更新。首先,随着现代地理学发展,许多现代地理学的新知识、新成果将及时反映到地理教学内容之中,而环境、资源、人口、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将成为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以此体现出教学内容的时代特征。其次,更加注重实践性知识,即那些涉及个人,公众及日后职业生活的内容将成为地理教材的取材范畴,以突出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第三、知识内容的人文化比重加强,这是世界各国地理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这种普遍重视人文地理,体
现出现代地理学以自然地理方法为研究手段,以人文地理为研究目的的发展方向,这种教学内容的权重更新也反映了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5、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智能化。随着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运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电化教学技术的大量推广应用,在教学方法上把诸多现代教学法和教育思想更加有针对性而又更广泛地运用于地理教学活动之中。注重师生双边活动甚至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发现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开展独立思考以提高学生智慧潜能。
四、建议及措施
1、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教研部门可以在每年的暑假组织各县市及各乡镇学校的地理任课教师进行轮训,培训内容应主要围绕地理新课程标准、地理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地理教育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及课程管理等主题展开,培训方式采取专题报告、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2、地理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学习相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促进观念的改变。教师要成为学习型、学者型教师,放眼国际,瞄准前沿,及时了解地理学科与教育发展的新进展,积极吸取新的理论与新的模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积极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学法指导。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选择最佳的学习策略。
4、各级教研部门及学校要切实高度重视学校地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靠科教研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将教学与科研熔为一炉,边实践边创新边总结,这样既推进了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
5、作为地理教师要积极学习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于地理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方法的转化。教师不能满足于“三板”(板书、板画、板图),而要努力学习与掌握新的教学立法、教学手段、教学动手术等。
6、加强学习过程设计,提高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使课堂“活”起来。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闷课的主要特征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思维呆滞,课堂无欢声笑语。闷课的结果是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思维的发展。在新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下,就是要让课堂“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
5、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多招有生气,教学方法新颖的年轻地理老师,提高上课效率,要求达到学生与老师的比例在100比1,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提高地理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教育问题历来一个沉重话题教育事业历朝历代兴国安邦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兴衰存亡
基础教育教育核心部分塑造一个人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构成基础教育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塑造。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改革从总体上已由实验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六项改革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调查发现本市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成就又有存在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中学教育投资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中学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状况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投资力度2004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23%其中有相当部分用来发展中学教育在学校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发展到2004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需求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二、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拉大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分配上教
育经费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长本市2005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30.7%总支出增长36.6%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增长额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经费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教学大楼花园式休闲校园完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黄泥地足球场一片荒田实验室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器材更十分陈旧如此环境乡村中学学生怎能得到良好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发展
三、中学教育收费逐年上升家长难承重担
建国初中国中学教育一种国家补贴式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学教育事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几乎成了一中自费教育以本市2004年城市普通中学收费标准为例初中学费75元/学期借读费500/元学期课本作业本费140元代办费95元高中学费350元/学期借读费800元/学期择校费8000元课本作业本费150元代办费80元此外还有个别地方和学校收什么所谓赞助费建校费等而补课费考试费资料费则每 一所中学必收一笔费用
教育收费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长负担特别农民家长负担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情况下农民家庭普遍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笔中学教育收费就成了农民家庭主要消费且力不从心如果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上中学就可以花去一个农民或工人家庭一年收入如果再多一个或几个这个家庭就难以再承受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辍学率居高不下状况教育收费高问题不仅影响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们对新知识接收及民主与法治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四、中学教育师资队伍壮大素质有待提高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本市中学教师队伍有了很大发展教师队伍数量不断提高全市有教职工近14000人仅榆阳区就有2203名其中初中中专任教率达79.5%高中达93%这些人中涌现出大量省市级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我市已形成同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包括培养新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两大类师范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
近年来师资水平虽然有了不断提高但整体素质上还有些偏低既表现在知识积累上有表现在师德修养上本市中学教师特别初中教师整体上存在和学历不高专业技能偏低问题而且各县区普遍缺少美术、音乐等方面专业教师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一支教师对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祖国几代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师资队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五、中学教育课改步伐缓慢教学考模式化
中国中学教育课程改革口号叫得很响但课程改革步伐总蹒跚不前中学教育其实一直遵循一种模式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被动性接受和强迫性记忆典型形式就老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课本内容学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书笔记“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现实工作中演变为一个万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要求就必定差生她不要求张扬个性更不赞成渡船过河因为独木桥教育公式唯一解所以老师用教鞭规范学生学生用分数应付老师这就所谓“传道受业解惑矣!”
随着高考试卷标准化不断加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考试越来越趋向标准化、模式化高考电脑阅卷使试卷变得机械化、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阅卷也走上了标准化评卷标准化体现在按某种模式来进行阅卷即开头、中间部分、结尾“三段论”模式有人戏称其为“三股文”其惨状可想而知高考“标准化、统一化”呆滞了中学教育改革南辕北辙形成僵化、模式化、程式化教育和学习磨灭了教师和学生们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十多天调查研究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新能力已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一个重大问题
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创新主体教育结果不仅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接受更重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创新个性倾向形成亦即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发展创新教育过程不学生消极被动地被改造而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展能动过程
在中学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保守教育观念
我们要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形成有利于创新教育环境特别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才观 在教育思想上来一次彻底革新使全民族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现行课程结构
课程改革要趋向教科书多样性多元化课程结构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还学生一片自由创造发挥才能天地教师要树立较强课程意识改变过去那种“重教学轻课程”现象从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陈旧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要真正构建“三主”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教风抛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培养学生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4、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一贯教育体制
改革教育体制首先完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特别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于选拔品学兼优有创新才能优秀学生方向转变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其次要形成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评价机制以形成有利于创新教育环境
5、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全社会提倡创新精神营造浓厚社会环境和氛围鼓励人人创新形成有利于创新家庭教育环境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敏捷性和思维独立性注意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鼓励其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形成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在中学里大力提倡和推行创新教育促进教育质量提高重要途径和条件时代发展要求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需求培养大批世界性一流创新型人才和科学家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及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需要
姓名:易琴琴
2012年11月2日
第四篇:中学地理教育现状分析
中学地理教育现状分析
地理学科是学校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资源教育、生态教育、人地关系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教育、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教育最现实、最顺达、最有科学基础和思想生命力的科目。所以,有些发达国家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把它列为“一门独立的核心科学”。现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教育功能性,如何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教育决策部门的充分肯定,就决定这一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但就长沙的中学地理教育现状来说,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初中地理教育堪忧现状
1、学生对初中地理不感兴趣
目前沈阳市初中地理被分为两个部分:自然地理和人类与社会两部分。没有会考考试,且不在初中升高中的升学考试的考试范围。这就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击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给初中地理教学设下了一道无形的不可逾越的门槛。上地理课时,学生情绪普遍不高,精力不集中,打瞌睡,讲话,做其他科的作业,看他书籍等。只有极少数学生是在主动学习,认真听课,多数都是迫于老师的压力被动应付,把这一节课的时间打发过去,一节课下来,根本没有看清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也没听进几句话。这样下来,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学生地理知识上的严重缺陷,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地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严重偏科现象。学习完全是被动地应付,也就难怪有不少学生学完初中地理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北京,在世界地图上找不到中国。2、学校、社会、家长都不重视初中地理教学
长期以来,初中地理在人们心目中一直被视为“副科”。家长们往往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升人重点高中,考入理想的大学。所以要求子女把时间、精力都花在所谓的“主科”上,“副科”及其他活动一概不管,这就是所谓“集中精力读书,全力以赴攻‘主科”’。久而久之,会上就形成了定势——初中地理是“副科”,学不学没关系,不碍大局。在学校方看来,学校的办学质量好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大小,主要就体现在升学指标上。所以只重视“主科”,忽视“副科”。有些乡镇中学,虽然课表上也是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安排,确实有地理课,但上课时却是语文、数学等老师兼上。
3、导致地理教师从事初中地理教学缺乏动力和激情
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不重视,只剩下地理老师在唱独角戏,而下面的观众却逐渐散场,或者干别的事,或者睡着了,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高中地理教育堪忧现状
1、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脱节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发现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有严重的脱节现象,脱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初中实行开卷考试或不考试而高中闭卷考试;另一方面,初三停学一年地理。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学习方法、知识等方面的不连贯。在新步入高一年级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地理知识上的“断档、脱节”现象。学生虽然学习了初中地理,但基本上是毫无基础可言,比如南北半球的划分、何为经纬线、全球海陆分布状况,甚至地图上的东西南北都分不清弄不明,更可笑的是还有同学认为重庆市是四川省的一部分、上海市属于江苏省、北京市属于河北省等等。他们的初中地理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学习高中地理就像初中生进大学,一问三不知,显得非常吃力。老师教学的难度也特别大。这样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高中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也有很大的限制。
2、高中地理的章节设置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脱节
高中地理的第一章是《宇宙中的地球》,在《地球的运动》一节中,关于地球的空间位置、地理的自转、公转以及日照图的分析和立体几何、物体中的线速度、角速度密切相关,但是
这些内容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对于学生学习地理产生了巨大的障碍,导致有很多学生,在第一章还没学完时就失去了信心,从而放弃了地理这一学科的学习。
3、学生难以完成从初中地理向高中地理学习的转变
在初中考试时,基本都是老师划一些题,然后就根据所划的内容进行考试,学生几乎没有形成地理学习方法,进入高中还是习惯将知识罗列成一串串文字去死记硬背;思想态度上,还存在被动应付学习,对地理学科仍麻木不仁,学不学无所谓,考试背背则万事大吉!
4、高中地理考试流于形式
目前沈阳市高中地理的评价机制比较好。不仅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更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对于不及格的学生仍然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因为不及格没有什么影响,只是暂时的,使理科学生对文科的学习极不重视,教师更是受着巨大的折磨。
三、几点思考
从以上初高中的地理教育堪忧现状可看出,即使学生高中毕业,也很难有较丰富的地理知识,更不用说知识体系、地理技能、地理分析观察能力。因此还要加强教育改革的广度和深度。1、初中地理实行半开卷
初中地理实行开卷考试的形式很好,可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等,但也不能忽视初中地理识记性知识点多,而且初中学生正处在记忆能力很强的年龄阶段,若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背记一些基本知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甚至终身的发展都是有所裨益的。因此我们可以将一些对学生今后作用较大的识记性知识点列为闭卷考试的内容(占50%左右),而将一些要求动脑、动手操作、调查和灵活变动的知识点列为开卷考试内容(占50%左右);这样学生头脑中有了一定的知识,可减少与高中地理的“脱节”,同时也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地理技能。2、把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
现在的学生、家长和学校都很现实,考试考什么就学习什么,把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的科目。这样就使学校、家长重视初中地理教学,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有了压力,在学习中才会有动力,才可能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生物、地理仍可放在初二考,只要在初三毕业时将成绩与其它科目一起算就可以了,目的在于引起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3、改革高中地理毕业评价方式
高中地理毕业会考评价方式可以考虑分三部分:笔试成绩占60%、平时表现占40%。笔试难度低,只要学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平时表现由任课老师把握(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答问、作业等)。这样学生上课会更认真,对地理会更有热情,而且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对学习态度极差、补考仍旧不及格的学生要有个说法。4、教师要不断改革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浓厚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往往来自于良好的教学方法。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了今天课堂教学的畸型发展,满堂灌,一言堂,题海战术经久不衰。学生处于学习上的被动地位,被支配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应该用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在轻松、活泼而又热烈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技能的方式。因此,必须优化教学模式,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转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探索去体会其中的乐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这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地理老师若能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良好兴趣,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我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完善,中学地理学科教育,必然会随着国家的振兴、社会的进步、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显示它无可争辩的育人活力。
第五篇:市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市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教育问题历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是构成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的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的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中学教育投资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的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投资力度,2004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用来发展中学教育的。在学校的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到2004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的需求。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的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的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的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二、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拉大中学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本市2005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30.7%,总支出增长36.6%,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的增长额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经费的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的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中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的教学大楼,花园式的休闲校园,完善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的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的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片荒田,实验室的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的器材更是十分陈旧。如此的环境,乡村中学的学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的发展。
三、中学教育收费逐年上升,家长难承重担建国初的中国中学教育是一种国家补贴式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学教育事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几乎成了一中自费教育。以本市2004年城市普通中学收费标准为例,初中学费75元/学期,借读费500/元学期,课本作业本费140元,代办费95元。高中学费350元/学期,借读费800元/学期,择校费8000元,课本作业本费150元,代办费80元。此外还有个别地方和学校收什么所谓的赞助费,建校费等。而补课费,考试费,资料费则是每 一所中学必收的一笔费用。教育收费的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长的负担,特别是农民家长的负担。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农民家庭普遍是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笔的中学教育收费就成了农民家庭的主要消费,且力不从心。如果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上中学,就可以花去一个农民或工人家庭一年的收入。如果再多一个或几个,这个家庭就难以再承受。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状况。教育收费高的问题,不仅影响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他们对新知识的接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四、中学教育师资队伍壮大,素质有待提高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本市的中学教师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提高。全市有教职工近14000人,仅榆阳区就有2203名,其中初中中专任教率达79.5%,高中达93%。这些人中涌现出大量的省市级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我市已形成同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包括培养新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两大类的师范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近年来师资水平虽然有了不断的提高,但整体素质上还是有些偏低,既表现在知识的积累上,有表现在师德的修养上。本市的中学教师特别是初中教师,整体上存在和学历不高,专业技能偏低的问题。而且各县区普遍缺少美术、音乐等方面的专业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支教师对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几代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师资队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五、中学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