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市地方税务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市地方税务研究会今天正式成立了!在此谨让我代表市政协、市财政…对我市地方税务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在我市地税进一步深化基层建设,启动新一轮征管改革,圆满完成全年税收计划任务和各项工作任务,喜迎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召开九江市地方税务研究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标志着我市地方税务研究工作向前迈开了坚实的步伐,成立地方税务研究会是我市地方税收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是构建规范、完善的地方税体系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又一次迎来了历史性的新机遇,要实现江西在我国中部地区的崛起,实现九江在江西的率先崛起,地方税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重要支柱,在平衡财政收支、调控地方经济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从1994年机构分设至今,我市地方税收入从1994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7.02亿元,今年将达到7.9亿元,为我市财政收支平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组织收入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地方经济与税源不同步,造成税源与收入任务的矛盾十分突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另一方面由于地方税制改革和征管手段滞后、税制结构不合理等因素,造成征管漏洞较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地加以调查研究,需要我们加快对地方税体系建设的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市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今年年初,市委提出了“一二三四朝前奔”的战略决策,确定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303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28亿元,增长20;地方预算收入15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不低于160元。围绕这一目标,全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保持昂扬向上、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锁定九江在江西率先崛起的目标,呈现出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可喜局面,使国民经济保持快车道运行的强劲态势,全市经济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在全市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市地税收入工作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今年,全市完成地方税收和教育费附加8亿余元,同比增收万元,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是全市地税系统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勇于改革的成果。这一切无不与加强调查研究息息相关,只有加强调查研究,才能提出好的办法,取得好的成效。当前,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加管理”的要求,如何做好这三篇文章,更需要大家进一步加强地方税务研究,健全和完善地方税收管理体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因此,无论从我国地方税收体制建设,还是从我市地方税收发展要求来看,加快地方税体系建设的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
九江市地方税务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市繁荣群众性税收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我希望,新成立的税务研究会要紧跟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围绕经济建设和税收中心工作,团结广大税务干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税收工作的人士,发扬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深入开展税收学术研究,为改革开放和领导决策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只要我们认真落实这次大会精神,并贯彻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扎扎实实工作,我们相信,我市的地方税务研究工作一定会得到迅速、健康发展,并对推进全市地税事业的大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九江市地方税务研究会已经成立,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紧紧抓住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与时俱进,进一步创新、拓宽财税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多出成果、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把九江市地方税务研究会办成富有特色的研究会,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再创财税科研新辉煌。
第二篇:在市地方税务研究会成立大会的贺词(范文)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我市地方税务研究会的成立,受到了我省各地市税部门广大同仁的广泛关注和热切期盼,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从税务研究会筹备至今,我们已陆续收到了南昌市、上饶市、赣州市、吉安市等11个地方税务研究会发来的贺信、贺电。发来贺信贺电的还有…..各友好单位在贺信、贺电中对我市地方税务研究会的成立
给予了热情扬溢地赞誉和诚挚的祝贺,他们在贺信中说:“九江市地方税务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九江市地方税务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相信在九江市地方税务研究会广大同仁的不懈努力下,九江市的地方税务研究工作一定会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让我们携起手来,进一步加强团结与合作,为提高我省地税理论研究水平而共同奋斗。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在此,我谨代表九江市地方税务研究会全体同仁,向发来贺信贺电的单位、向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一定不负众望,不辱使命,迅速开展税务研究会的各项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家的税收政策、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祝各位代表、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吉祥如意!
第三篇:在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文化立市”,是审时度势、把握大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而作出的战略选择,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将文化的力量熔铸到蓬莱发展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深入推进这项工作,要求由市政协牵头成立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专门力量,分专题对蓬莱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经过精心筹备,今天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了。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蓬莱有2100多年的建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是一笔珍贵的财富,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位。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挖掘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使我市的优秀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不仅功在当代,更是利在千秋。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们围绕打造“人间仙境、和平圣城”的城市品牌,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做好城市的功能开发,不断拓展城市空间,打造发展平台,实现城市发展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城市居住、旅游、教育科技、生态、产业承载等功能不断增强,为实现赶超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发展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文化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现代化不仅意味着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求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应该看到,在全球“文化制胜”的大趋势下,现代城市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维系现代城市生存发展、挑战国际竞争的生命力所在。因此,今后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否具有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的独特性,也就是是否具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总的来说,文化对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经济价值看,文化及文化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当经济发展到更少地依赖于制造业而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时候,文化的经济价值就开始凸现,这集中反映在两点:一是文化在旅游业上的关键性作用。通常吸引游客首次到一个城市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个地方的独特文化。可以说,旅游是依靠文化而活的,这就是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二是文化作为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其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在欧美国家,从事文化活动的就业者占全部就业人数的1.5--3.5%。在文化中心如英国的伦敦和美国的纽约,超过20万人在文化部门工作,占城市就业人口的5%。
第二,从社会价值看,文化是促进市民提高自身素质、建设文明城市的内部原动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没有文化的积累,人类社会是不可能上升到文明社会的。今后人类社会要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仍然要靠文化力的推动,这是普遍规律。譬如深圳,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短短20多年,由一个偏远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了一个社会繁荣、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都市,其成功就得益于独特的城市文化的构建。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有利于广大市民文明习惯的形成,有利于社会文明风气的巩固,有利于文明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塑造美好的城市形象,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从生态效益看,文化对城市生态环境有深刻的影响。生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城市生态环境是高度人文化的生态环境。现代人在“自然之主”意识的驱使下,错误地把城市化进程独立于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之外去加以考虑、规划和设计,结果导致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病: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蓝天、绿地、碧水逐渐被蚕食,城市和大自然日渐背离,城市人长期承受着心理压迫和精神桎梏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文化观念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人们对城市和生态环境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而对文化观念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忽视城市文化建设。蓬莱作为人间仙境,既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有独特的文化氛围。而且我们的生态建设要围绕城市文化来进行。只有树立这种意识和观念,我们的生态建设才能上档次。
二、明确任务,立足特色,全力打造文化强市
历史文化研究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文化是灵魂,是一个城市生存的基础和人民生活的精神支柱。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其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来衡量。我们提出“文化立市”战略,目的就是要把蓬莱建成文化硬件设施一流、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文化产业比较发达、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品牌远近闻名、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经济发展壮大、文化品位不断提升的城市。
(一)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展现城市魅力。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成为文化名城的一种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像世界文化名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曾经产生过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一大批世界名人,它是一个完全靠历史文化资源而名扬世界的城市。一个城市,要提高影响力,凝聚人气,打响几个文化品牌是突破口,有了知名文化品牌,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一下就提升了。当前,蓬莱要打响自己的文化品牌,最重要是深入、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我市有21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渔家文化等为主体的文化体系,这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是值得我们为之自豪的。如古代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古代道教最兴盛的地区和全真派的发源地、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方神仙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古代海上海防军事要塞、中国北方妈祖文化传播中心、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等。要充分挖掘这些能够体现蓬莱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文化资源,把它们打造成集旅游、经贸、文化于一体的、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经济。文化产业,主要包括
第四篇:2010市地方税务研究工作总结
一、XX年年全市地方税务研究工作的简要回顾
XX年年,是实施新余地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市地方税务研究会在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和市社科联的指导下,在各设县、区地税局重视关心和各地研究会配合支持下,在全市地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会员的积极参与下,全市地方税务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各项得到了省局和省地方税务研究会领导的肯定。XX年,全市调研文章质量与数量都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经省市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定,有7篇文章被评为全省地税系统XX年优秀科(调)研文章,有2篇在全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同时,市地方税务研究会被评为全省民间社会团体先进集体,新余市社会科学XX-XX年先进集体。尤其可喜的是,我们通过了省社联的“十五”规划项目《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税有机统一研究》的课题鉴定,这是我市地税组建以来第一次通过省级规划立项鉴定。可以说,我市XX年年地方税务研究工作无论是在全省地税系统还是在全市社会科学理论系统均已经步入了先进行列。
(一)加强地方税务研究会自身建设
研究会是地税部门联系社会各界热心地方税收学术研究的非营利性群众社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好研究会的职能作用,重在加强自身建设,关键是加强组织和管理。我们进一步加强了领导,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人、财、物上给予保障,为研究会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工作环境,极大激发和鼓励了广大地税调研工作者和会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做好地方税务研究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市局党组书记、局长罗伟华同志经常过问地方税务研究会的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题,从经费和人员上对地方税务研究会予以保障。目前地方税务研究会按照省地方税务研究会的要求,真正实现了有机构、有固定场所、有专职人员。应该说,地方税务研究会各项工作已经逐步走向规范化道路。
(二)成功举办全省地税系统第三片区研讨会
我们紧紧围绕XX年年全省地税总体工作思路,结合新余地税工作实际,突出地税调研重点。我们按照赣地税发{XX年}29号文件关于做好XX年年全省重点调研课题的要求,认真牵头做好第三片区重点调研课题的各项工作。市局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课题的安排工作,要求各地必须按照省局工作部署,认真抓好全省第三片区的课题的研究工作。一方面,我们在全市抽调了调研骨干人员,集中精力,重点抓好《发挥地税职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研究》、《创新地税系统工作管理机机制,提高行政效率研究》、《提高地税系统三个服务水平研究》、《加强地税文化的研究》四个课题具体调研工作,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认真讨论提纲,确定调研方向。同时积极主动与课题成员单位省局直属分局、南昌市地税局沟通,认真把课题落实到每个成员单位。为增加全市重点课题的领导力和科室参与的广泛度,推进全市调研工作深入开展,我们把省局重点调研课题拟实行市局领导挂点制和机关科室参与制:每个重点课题将由市局领导亲自挂点;每个重点课题实施牵头单位领导负责制,每个牵头单位指定一名局领导具体负责;相关业务科室全程参与相关重点调研课题调,切实做到人员、经费、时间三到位。同时,把全省重点课题的调研情况列入今年绩效管理考核。在第三片区论文推荐会上,与会人员对我局提交的论文高度评价,我局有四篇文章在第三片区荐会上予以推荐。另一方面,精心组织了两次全省第三片区地方税收课题研讨会议,对第三片区地方税收课题进行编印成册。整个组织协调工作得到了省地方税务研究会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积极推进调研成果转化
我们十分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特别是各级地税局领导重视提高地税调研质量,在多出精品上下功夫,花力气,从突出地税收入中心和地税实践急待解决的问题入手,潜心研究事关经济与地方税收宏观协调发展的关系与政策理论问题,力求调研成果能为领导决策参谋服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遵循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充分考虑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对未来地方税收的影响程度,经实事求是预测分析和判断,完成了《全市XX年年-2010年地税收入预测分析》专题调研,针对全市地税收入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地税收入增长已经大大高于全市经济增长速度的现状,明确了提出了今后几年全市地税收入增长会稍慢于我市经济增长速度,地税收入应该建立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从而为我市科学制定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建议。
(四)不断提高调研文章质量
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市地税系统税收科(调)研成果评选工作,鼓励全系统干部职工积极投身税收科(调)研活动,繁荣学术研究,大力推进地税科(调)研精品战略,使科(调)研成果更好地围绕地税中心,指导地税实践,促进全市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制定了《新余省地方税收优秀科(调)研成果评选办法》。同时,我们在11月组织了全市地税系统优秀论文评比工作,共有38篇文章参加了此次评比。在评比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客观公正、择优公开、逐级负责、严格筛选”的原则,为体现评选工作的独立、公正,规定评审人员原则由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级(含)以上地方税务研究会常务理事中产生,必要时可以邀请地税系统外有关财税理论专家作为评审组成员。本单位评审人员人数不得超过评审人员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同时论文作者不得作为评审人员。通过评审,真正把一些反映地方税收工作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指导意义的论文及其他调研性成果推荐上来进行奖励。由于工作机制的创新,全市调研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XX年年,全市地方税务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对地方税务研究工作重视与支持的结果,特别是凝聚了广大地税系统科研人员的辛勤汗水。在成绩面前,我们要高兴,但不能陶醉,跳出新余看新余,在全省地税系统,我市的地方税务研究与赣州等一些起步比较早的地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外省一些税务部门的差距更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员调研的氛围不行。少数部门对地方税务研究工作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地方税务研究是务虚的,甚至认为地方税务研究就是地方税务研究会的事。二是税收理论调研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素质上都比较薄弱。目前,全市地税干部热爱税收科研工作几乎寥寥无几,一些从事地方税务研究工作理论素质较差,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地方税务研究工作的需要。三是经费保障经费严重不足。一些地方对省市局下达的重点调研课题在财力难以得到保障,我们有的课题组成员为了确保课题质量,自行出钱购书,一些地方对课题组所开展的必要的费用不予支持,在地方税收科研经费上舍不得投入,直接影响了地方税务研究工作的开展。四是对地方税务研究工作配合不力。对地方税务研究下达的课题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一些科室对地方税务研究工作存在抵触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对策,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研究,争取市局党组对地方税务研究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地方税务研究工作能力。
二、2010年全市地方税务研究工作要点
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地方税务研究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全市地方税务研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办会政治方向,围绕地税中心,相对前瞻研究,贴近地税实际,立足应用对策调研,促进地税事业发展”的工作宗旨,不断加强研究会组织、思想、作风和制度建设,努力把我市地方税务研究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为促进新余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围绕“两个中心”,力求在调研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强化地方税务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地税事业发展“两个中心”,使地方税务研究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地税事业发展。今年省局提出的全省地税主要工作是深入推进“两项建设”(规范化建设、地税文化建设)着力提升“三个水平”(依法治税水平、税源管理水平、队伍建设水平),推动全省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促进江西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更大作为。全市各级地税部门要围绕地税中心开展工作。按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机关与基层相结合;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相结合;群众性调研与专项调查相结合”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基层群众性地税学术调研活动。着力抓好专项调研活动,积极谋划开展以实现新余“两个率先,一个努力发展规划目标题的专项地方税收调研活动,为实现全市地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持。
(二)狠抓成果转化,力求在应用上见成效。调研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要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的实际效果,强调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充分体现调研成果的价值和生命力,不断提高地税调研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根据我市地税工作实际,立足微观政策层面,结合地税基层实际,注重政策操作实务,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争解决全市地税工作中几个实际问题,切实体现科(调)研工作对地税收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抓住重点课题攻关,多撰写具有理论深度,指导地税实践有价值的调研论文,为全市地税事业新发展多献计献策。
(三)加大奖励力度,力求在激励上添动力。要认真落实《新余省地方税收优秀科(调)研成果评选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全市地税系统税收科(调)研成果评选工作,加大奖励制度,特别是对调研成果转化工作实行重奖,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理论调研稿酬制度,为大力推进地税科(调)研精品战略增添了动力,把全市地税干部职工凝聚到集中精力谋发展上来,汇集到一心一意抓工作上来。市地方税务研究会将尽最大努力争取市局支持,建立重点调研课题配套专项经费制度,确保重点调研课题和专项调研课题的经费保障。课题
第五篇:副省长在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副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上午,我们在此隆重举行省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这是我省茶界茶人的一大喜事,也是我省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振兴茶业经济,发展茶文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对对省茶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杨汝岱副主席百忙中莅临视察
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社会各界人士多年来对茶文化事业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经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在新阶段,茶叶成为加快陕南区域突破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区域性特色产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围绕“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的思路,加快优质茶叶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茶文化研究,全面提升了茶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107.6万亩,其中可采茶园面积69.8万亩,总产量17604.4吨,茶叶农业产值13.5亿元,茶农种茶年人均纯收入987.5元,茶产业已成为陕南的一个重要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随着茶产业的日益发展,茶文化的氛围逐渐浓厚,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崇尚茶文化,追求茶品味,逐步成为社会时尚。特别是去年以来,省茶叶流通协会保护性恢复研究具有6历史的“泾阳茯茶”,已于今年成功恢复明代茯茶加工工艺,重塑了“茯茶始祖”的这一历史名牌;汉唐皇家宫廷文化、佛教茶文化、道教茶文化、贡茶文化以及民间文人雅士茶文化的研究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是我省推进实施《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省政府已经明确今年我省茶产业发展要围绕围绕“扩面积、增总产,推良种、抓示范,树品牌、增效益”的工作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力抓好优质高产茶叶种植、茶园及茶厂技术改造和品牌打造三个重点,搞好市场营销体系、科技人才体系、管理服务体系三项建设,增强茶产业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促进茶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省茶产业发展的目标确定:种植总面积达到120万亩。低产茶园改造完成18.25万亩,培育丰产茶园完11万亩;新建茶园12.4万亩。新发展无公害、绿色认证茶园18万亩,新认证有机茶园1.1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1.96万吨;总产值达到10亿元;茶农种茶年纯收入达到6亿元。为了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省政府要求,各级重点抓好茶叶产业规划、新建园、培育龙头、整合品牌和发展茶文化等工作,通过努力,全面提升茶产业、振兴茶经济。为了推动和扶持茶业产业的发展,省政府决定继续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茶树良种的繁育和推广、品种的保护和标准制定、茶农的技术培训、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做好公益性、社会性的服务工作,实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今年省级财政的茶叶发展专用基金由200万元增加到1500万元。在省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对茶叶产业扶持的力度和增加幅度前所未有。市县政府也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快茶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我省茶叶产业的不断升级。
当前,加强对茶文化的研究,是今年《规划》实施的一项重点工作,需要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发展发掘、传承和弘扬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推陈出新,宣传造势,培育我省茶叶品牌,提升我省茶叶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全省茶产业、茶经济发展。因此,全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盛产茶叶的陕南地区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虚心学习兄弟省的宝贵经验,把弘扬我省悠久厚重的茶文化同延伸拓展茶产业链、促进茶经济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做大做强我省茶产业同实施陕南突破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把扩大优质茶园规模、提升陕茶质量同创建陕茶优质品牌,增加茶农收入紧密结合起来,把倡导“茶为国饮”,普及科学饮茶知识同开展群众性茶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制定科学规划,创新发展思路,落实有力措施,务求取得显著成效。要开展茶文化研究工作,组织专门人力,深挖当地茶文化资源,并为他们开展科研和调研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建言献策,鼓励他们多出科研成果。
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市、各部门的支持下,新成立的省茶文化研究会一定能充分发挥地方性、学术性、科研性民间组织的作用,在弘扬茶文化、繁荣茶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建设西部强省,造福三秦百姓做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