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县地税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常务理事、理事、各位会员:
××县地方税务研究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召开了,会议审议了研究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通过了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研究会理事会、研究会组织机构和领导集体。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这次会议,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同志在百忙之中亲临大会,为我县地方税务研究会成立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县地方税务研究会今后的工作寄予了厚望;××市地方税务局和××市地方税务研究会为我县地方税务研究会的成立发来贺信,县民政局等部门也非常关心和支持我们地方税务研究会的工作;特别是×县长的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好、落实好。这次大会开得很成功,很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现在我代表新当选的研究会领导集体,对各位领导亲临会议指导和全体代表的信任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县地方税务研究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县地方税务研究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繁荣群众性税收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只要我们认真落实这次大会精神,我县地方税务研究工作就一定会得到迅速、健康发展,对于推进全县地税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大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就如何开展地方税务研究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地方税务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构建规范、完善的地方税务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自1994年9月实行分税制以来,我县初步建立了地方税收体系的基本框架,地方税收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为平衡财政收支,调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分税制建立的地方税体系雏形,并没有得到发展和壮大。从国际上的税制来看,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运用分税制来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与之相对应地都建立了较为规范完整的地方税体系。而中国现行的分税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税制。现行地方税运行机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地方税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地方税收入规模小,不仅造成地方财政困难,而且诱发各种各样的地方收费,扰乱正常的国民收入分配秩序。二是所得税立法权和大多数地方税种的征收管理权集中于中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地方税权与事权不相适应。三是地方税制改革滞后,地方税制结构不合理。现行地方税种中缺乏规模较大、税源稳定、后续力较强的主体税种。因此,在建立中央税体系的同时,必须构建规范完整的地方税体系。就地税工作的现状来看,地方税收征管手段也跟不上形势发展,征管力度不强,征管漏洞仍然存在。为此,我们必须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加快地方税收的研究,尤其要加快对地税体系建设的研究。
二、要结合地税实际,广泛开展地方税务调研活动
研究会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地方××发展的实际,进行地方税务的专业调研。当前,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这次会上我们初拟了地方税务研究今后一段时期的十一项课题,并发给各位会员,希望大家要积极主动,认真选题开展调研,要全力以赴,高标准、严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出一批有水平、有质量、有份量的课题研究成果来。研究会的全体会员都要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加强学习和研究,特别是有关的税收业务部门,应组织骨干力量,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专题调研,要注意加强与税务研究协调配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求精务实,使调研成果紧密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真正起到指导和推动工作的作用。
此外,我们要积极开展税收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各县(区)兄弟税务研究会的联系与沟通,开展学术交流,每年召开学术研讨会,评选优秀论文,组织会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吸收新经验,增长新见识,不断提高研究会的学术水平,使研究会的工作成果为地税发展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三、要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不断加强研究会自身建设
加强研究会自身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研究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我想,今后研究会自身建设的重点:一是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不要偏离学术研究这个主题;二是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精干务实的、团结奋进的办事班子;三是建立一支热心地方税务专业研究的骨干队伍,形成群体调研力量;四是健全研究会各项制度,如理事会制度、秘书长会议制度、学术交流活动联系制度、课题计划责任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逐步使学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各位代表,××县地方税务研究会已经成立,目标、任务已确定,让我们携起手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紧紧围绕当前的地税实际,把××地方税务研究会办成富有特色、富有成效的研究会,为促进依法治税,推进地税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文化立市”,是审时度势、把握大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而作出的战略选择,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将文化的力量熔铸到蓬莱发展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深入推进这项工作,要求由市政协牵头成立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专门力量,分专题对蓬莱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经过精心筹备,今天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了。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蓬莱有2100多年的建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是一笔珍贵的财富,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位。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挖掘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使我市的优秀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不仅功在当代,更是利在千秋。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们围绕打造“人间仙境、和平圣城”的城市品牌,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做好城市的功能开发,不断拓展城市空间,打造发展平台,实现城市发展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城市居住、旅游、教育科技、生态、产业承载等功能不断增强,为实现赶超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发展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文化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现代化不仅意味着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求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应该看到,在全球“文化制胜”的大趋势下,现代城市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维系现代城市生存发展、挑战国际竞争的生命力所在。因此,今后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否具有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的独特性,也就是是否具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总的来说,文化对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经济价值看,文化及文化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当经济发展到更少地依赖于制造业而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时候,文化的经济价值就开始凸现,这集中反映在两点:一是文化在旅游业上的关键性作用。通常吸引游客首次到一个城市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个地方的独特文化。可以说,旅游是依靠文化而活的,这就是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二是文化作为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其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在欧美国家,从事文化活动的就业者占全部就业人数的1.5--3.5%。在文化中心如英国的伦敦和美国的纽约,超过20万人在文化部门工作,占城市就业人口的5%。
第二,从社会价值看,文化是促进市民提高自身素质、建设文明城市的内部原动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没有文化的积累,人类社会是不可能上升到文明社会的。今后人类社会要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仍然要靠文化力的推动,这是普遍规律。譬如深圳,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短短20多年,由一个偏远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了一个社会繁荣、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都市,其成功就得益于独特的城市文化的构建。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有利于广大市民文明习惯的形成,有利于社会文明风气的巩固,有利于文明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塑造美好的城市形象,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从生态效益看,文化对城市生态环境有深刻的影响。生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城市生态环境是高度人文化的生态环境。现代人在“自然之主”意识的驱使下,错误地把城市化进程独立于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之外去加以考虑、规划和设计,结果导致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病: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蓝天、绿地、碧水逐渐被蚕食,城市和大自然日渐背离,城市人长期承受着心理压迫和精神桎梏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文化观念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人们对城市和生态环境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而对文化观念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忽视城市文化建设。蓬莱作为人间仙境,既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有独特的文化氛围。而且我们的生态建设要围绕城市文化来进行。只有树立这种意识和观念,我们的生态建设才能上档次。
二、明确任务,立足特色,全力打造文化强市
历史文化研究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文化是灵魂,是一个城市生存的基础和人民生活的精神支柱。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其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来衡量。我们提出“文化立市”战略,目的就是要把蓬莱建成文化硬件设施一流、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文化产业比较发达、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品牌远近闻名、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经济发展壮大、文化品位不断提升的城市。
(一)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展现城市魅力。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成为文化名城的一种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像世界文化名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曾经产生过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一大批世界名人,它是一个完全靠历史文化资源而名扬世界的城市。一个城市,要提高影响力,凝聚人气,打响几个文化品牌是突破口,有了知名文化品牌,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一下就提升了。当前,蓬莱要打响自己的文化品牌,最重要是深入、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我市有21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渔家文化等为主体的文化体系,这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是值得我们为之自豪的。如古代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古代道教最兴盛的地区和全真派的发源地、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方神仙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古代海上海防军事要塞、中国北方妈祖文化传播中心、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等。要充分挖掘这些能够体现蓬莱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文化资源,把它们打造成集旅游、经贸、文化于一体的、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经济。文化产业,主要包括
第三篇:在地税成立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马鞍山市地税局局长刘鲁舟在市地税局组建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7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聚会,热烈庆祝马鞍山市地税局组建十周年。值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地税局党组和全体地税干部,向光临今天庆典活动的省局、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领导以及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所有关心支持地税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依法诚信纳税的广大纳税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地税事业发展倾注心血、做出贡献的历届领导,以及同心努力、竭诚奉献的全体地税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抚今追昔,我们感慨万千。从1994年到2004年,短短十年时间,我们走出了一条知难而进、改革创新的创业之路,我们走出了一条持续快速大步向前的发展之路,我们有理由为十年来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忘记,省局以及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领导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各有关部门给了我们大力支持,历届省局、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领导多次到我局视察指导,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发展中的问题,为我们的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不能忘记,市地税局历任领导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带领全局税务干部开拓前进,共同创造了今天的收获;我们不能忘记,广大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与地税部门共同造就了今天的辉煌。
经过全体地税干部的不懈努力,我们没有辜负省局以及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厚望,我们没有辜负社会各界、广大纳税人对我们的理解支持。翻阅十年的历史画卷,这十年是马鞍山地税事业迅速发展的十年,是各个方面工作都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十年。
一、组织收入水平不断提升
至2003年底,全局累计组织各项收入83.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61.4亿元、各项基金21.8亿元。税收收入从1994年的3.5亿元递增到2003年的9.9亿元,增长了近3倍,年平均递增17.3%。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入库地方税9.78亿元,同比增收3.6亿元,增长59%,增幅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在大力组织税收收入的同时,实行税费并重,积极征集社会保险费等各项基金,1994年征集各项基金只有100多万,2003年征集各项基金7.3亿元。今年上半年征收各项基金4.5亿元,同比增长35.3%。我们可以自豪地预言,2004年我们组织各项收入将突破20亿元,十年累计组织各项收入将突破100亿元。
二、依法治税环境不断改善
十年来,我们坚持深入持久、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广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政策。连续十年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每月在办税服务厅发送《税务公报》和税收宣传资料,通过媒体宣传报道,拍摄公益广告、电视短剧,发放宣传材料,举办税收讲座,举办税法竞赛,表彰诚信纳税户,开展送税法“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税收氛围。
我们坚持以内促外、重在治内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制定和完善《减免税管理办法》等30多项内部规范性文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制体系;推行税收法制员制度,开展执法检查,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纠正的执法运行机制。同时,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及时向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汇报工作,适时召集地方税执法保障联席会,密切与工商、国税、公检法司、金融、劳动、卫生、教育、交通等部门的协作,形成与有关部门“信息共享、舆论共鸣、手段互补、形成合力”的良性协作关系。
三、征管改革不断深化
十年来,我们围绕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改革目标,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改进手段,夯实征管基础,构建了既符合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又适合我市征管实际、既满足于目前的征管需要又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征管格局。在全市建立起15个办税服务厅,实现了属地管理,集中征收,目前全市纳税人主动申报率达到99%,申报税款占应纳税款的98%以上。多年来,我们以办税服务厅为窗口,以服务纳税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全面实行办税“八公开”,建立局长接待日、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在全省率先开通“12366”税收服务热线;积极推行纳税信用等级管理和“阳光稽查”、“约谈式稽查”。在今年开展的“纳税服务年”活动中,推出30项服务措施,并逐一落实。积极落实支持企业改组改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下岗再就业”、减轻农民负担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免地方税超过3亿元。推行一级稽查制度,实现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分离,充实稽查力量,加大专项检查、专案检查和举报案件查处力度,充分发挥稽查外堵偷逃、内促征管的作用,十年共查补税款1.2亿元。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依靠科技规范管理,改进服务手段。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税收征管和行政管理之中,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广域骨干网、马鞍山市税收城域网和内部公共信息网,“马鞍山地税网站”也即将建成;实现了税银一体化、办公自动化;全面应用全省统一征管软件,实现了全市的信息集中处理和业务规范。
四、基础建设不断夯实
1994年,市地税局成立伊始,基础差,底子薄,人手紧。仅有一座5层楼的办公搂,2辆工作用车,人员编制及经费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一线租用在拥挤、简陋的底层房,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职责不明,管理失范,业务不熟,人心不稳,难以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的要求。面对重重困难,全局上下将税收工作重心向基层转移、向征管转移,大力加强一线单位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切实改善一线工作、生活、学习条件,对一线单位在资金投入、人员配置上进行倾斜,使所属各单位基础面貌全面改观。十年来,用于基层建设的投资累计达6000多万元,建成了市局21层办公楼,所有基层单位都有自己的办公楼、小食堂、小阅览室;投入专项建设经费1000多万元,建成了税收城域网,配备计算机从成立时的2台增加到近300台,人均拥有计算机0.8台,全面提高了基层办公和办税条件。
十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税务登记、发票、税源管理等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夯实、巩固和完善。实现了在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证,推行有奖发票和税控收款机,规范和精简征管资料,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对年纳税在3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实行重点监控。1999年以来,以开展创建标准化分局(所)为抓手,狠抓基层和基础工作,实现了基层管理和基础管理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推动了征收管理工作及其它各项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至2003年底,全局15个基层单位(含当涂县局)全部达到省标准化分局标准,其中一级单位5个,占33%,比全省平均达标率高出17.7%。
五、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建一流班子,创一流业绩”为总体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地税干部队伍。十年来,我们每年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和学术报告,举办各类业务知识培训班,先后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和业务骨干赴扬州、长沙、南京税务培训中心脱产学习,每年举办全员业务考试,实行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奖励办法,鼓励在职人员提高学历水平。市局大专以上学历209人,占全局公务员总数的89%;获得全国计算机一级以上证书的有180人,占干部总数的76%,45岁以下人员全部通过公务员英语培训,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实施稽查人员等级制,实行干部离岗学习制度和末位人员待岗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行了机构改革,初步建立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涌现出了全国税务系统先进个人刘丽霞、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雨山区分局、全省十佳征收单位原直属分局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和单位。
六、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
十年来,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狠抓“文明治税、优质服务”,树立了“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地税形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市地税系统15个基层单位,全部获得2002、2003“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称号、“文明行业”窗口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单位,原直属分局、金家庄分局慈湖所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标兵单位,征管分局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花山区分局获得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市局相继获得第六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马鞍山市“文明行业”。
十年光阴短暂,十年奋斗不息,十年启示永恒。所有这一切,得益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所有这一切,凝聚着全体税务干部的心血与汗水。肩负历史的重托,为了明天的希望,我们应当坚定十年来所追逐的信念,应当铭记十年来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实践告诉我们:
——始终坚持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前提。地税部门组建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没有这种创业精神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现在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是,我们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坚决不能丢、不能忘。
——经济的发展是做好税收工作的源泉。如果没有马鞍山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政治经济环境,特别是近两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工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服务经济建设、支持企业发展的理念,我们坚决不能丢、不能忘。
——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关心支持是做好税收工作的支撑。税收工作涉及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处于利益分配矛盾的焦点,正是由于各级党政机关、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才得以解决一个又一个矛盾、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坚定依靠党政的正确领导,积极主动汇报工作的方法,我们坚决不能丢、不能忘。
——依法治税是做好税收工作的灵魂。依法治税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的法宝,只有坚持依法治税,才能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只有坚持依法治税,才能有效地规范各项税收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和质量,推动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坚持依法治税、优化税收环境的意识,我们坚决不能丢、不能忘。
——科学管理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基础。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效率。十年来,我们始终不放松对纳税人和税务人员的管理,努力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各项管理方式由粗放到集约、管理思想由传统到科学,发展节奏由慢到快,地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坚持科学管理、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我们坚决不能丢、不能忘。
——改革创新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动力。十年来,我们不断深化和完善征管、干部人事等改革,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变革、在变革中发展。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信念,我们坚决不能丢、不能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过去的业绩已载入史册,新的辉煌寄望于明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是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税收工作要进一步发挥保障财政收入、宏观调控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新的形势和任务,不仅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也对税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五至十年,我们将迎来马鞍山市地税局实现第二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马鞍山市地税局将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创建高效率的工作机制,真正履行好历史赋予的重任,为支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马鞍山市加速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副省长在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副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上午,我们在此隆重举行省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这是我省茶界茶人的一大喜事,也是我省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振兴茶业经济,发展茶文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对对省茶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杨汝岱副主席百忙中莅临视察
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社会各界人士多年来对茶文化事业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经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在新阶段,茶叶成为加快陕南区域突破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区域性特色产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围绕“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的思路,加快优质茶叶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茶文化研究,全面提升了茶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107.6万亩,其中可采茶园面积69.8万亩,总产量17604.4吨,茶叶农业产值13.5亿元,茶农种茶年人均纯收入987.5元,茶产业已成为陕南的一个重要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随着茶产业的日益发展,茶文化的氛围逐渐浓厚,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崇尚茶文化,追求茶品味,逐步成为社会时尚。特别是去年以来,省茶叶流通协会保护性恢复研究具有6历史的“泾阳茯茶”,已于今年成功恢复明代茯茶加工工艺,重塑了“茯茶始祖”的这一历史名牌;汉唐皇家宫廷文化、佛教茶文化、道教茶文化、贡茶文化以及民间文人雅士茶文化的研究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是我省推进实施《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省政府已经明确今年我省茶产业发展要围绕围绕“扩面积、增总产,推良种、抓示范,树品牌、增效益”的工作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力抓好优质高产茶叶种植、茶园及茶厂技术改造和品牌打造三个重点,搞好市场营销体系、科技人才体系、管理服务体系三项建设,增强茶产业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促进茶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省茶产业发展的目标确定:种植总面积达到120万亩。低产茶园改造完成18.25万亩,培育丰产茶园完11万亩;新建茶园12.4万亩。新发展无公害、绿色认证茶园18万亩,新认证有机茶园1.1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1.96万吨;总产值达到10亿元;茶农种茶年纯收入达到6亿元。为了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省政府要求,各级重点抓好茶叶产业规划、新建园、培育龙头、整合品牌和发展茶文化等工作,通过努力,全面提升茶产业、振兴茶经济。为了推动和扶持茶业产业的发展,省政府决定继续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茶树良种的繁育和推广、品种的保护和标准制定、茶农的技术培训、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做好公益性、社会性的服务工作,实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今年省级财政的茶叶发展专用基金由200万元增加到1500万元。在省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对茶叶产业扶持的力度和增加幅度前所未有。市县政府也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快茶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我省茶叶产业的不断升级。
当前,加强对茶文化的研究,是今年《规划》实施的一项重点工作,需要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发展发掘、传承和弘扬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推陈出新,宣传造势,培育我省茶叶品牌,提升我省茶叶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全省茶产业、茶经济发展。因此,全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盛产茶叶的陕南地区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虚心学习兄弟省的宝贵经验,把弘扬我省悠久厚重的茶文化同延伸拓展茶产业链、促进茶经济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做大做强我省茶产业同实施陕南突破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把扩大优质茶园规模、提升陕茶质量同创建陕茶优质品牌,增加茶农收入紧密结合起来,把倡导“茶为国饮”,普及科学饮茶知识同开展群众性茶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制定科学规划,创新发展思路,落实有力措施,务求取得显著成效。要开展茶文化研究工作,组织专门人力,深挖当地茶文化资源,并为他们开展科研和调研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建言献策,鼓励他们多出科研成果。
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市、各部门的支持下,新成立的省茶文化研究会一定能充分发挥地方性、学术性、科研性民间组织的作用,在弘扬茶文化、繁荣茶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建设西部强省,造福三秦百姓做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贺兰山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在贺兰山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了贺兰山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此,我代表市委、政府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我市贺兰山精神研究会全体会员、特别是诸位老同志、老战士表示崇高的敬意!这次会议,明确了今后我市贺兰山精神研究会的目标和任务,选举产生了理事会成员和负责人。我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必将对我们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弘扬贺兰山精神,建设开放、和谐、富裕、美丽的石嘴山市,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面对战争阴云,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做出了加强三线和战略要点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并调整我国工业布局,进行备战备荒。贺兰山当之成为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方向和战略要点,196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2师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0师进驻到贺兰山,战士们经受住了苦与乐、得与失、生与死的考验,实现了“活着干在贺兰山,死了埋在贺兰山”的誓言,付出了青春年华,形成了“艰苦创业、自觉奉献”为内涵的贺兰山精神,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军队领导人的褒奖和赞扬。这个时期也是全国各地进行三线建设的干部群众汇集大武口的时期,形成了“五湖四海、群策群力”的石嘴山精神时期。近年来,全市一直致力于贺兰山精神的 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在继承和弘扬贺兰山精神方面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座各位是贺兰山精神宣传的骨干,能够结合社会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开展专题座谈会,结合重大节日、联系当前形势开展宣传研究活动,积极探索贺兰山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的路子,得到了群众和部队官兵的充分肯定,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把研究会办成宣传弘扬贺兰山精神的坚强阵地
守备贺兰山的部队,主要集中在我市境内的贺兰山北段,我市在学习、宣传、弘扬贺兰山精神责无旁贷。首先,守备部队旧址、烈士陵园等成为我们缅怀革命先烈、启迪教育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次,我市有一大批曾守备贺兰山部队的老战士,贺兰山精神研究会也聚集了一批老干部、老同志,这些同志有的当年亲身参与了贺兰山精神的培育,现在又积极热情地为研究、宣传、弘扬贺兰山精神无私奉献,有很强的说服力、感召力,是搞好研究工作不可多得的宝贵力量。第三,有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支持,我市有继承和发扬贺兰山精神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群众基础。因此,研究会要十分珍惜这些宝贵人文资源和精神遗产,明确肩负的历史责任,振奋精神,努力把贺兰山精神研究会的工作搞得更好。
二、把握当时主旋律,不断加强对贺兰山精神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贺兰山精神如何与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如何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如何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如何与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如何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仍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继承和弘扬贺兰山精神,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深入思考。一是贺兰山精神的当代价值是什么?为什么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加凸现出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在新时期,怎样不断赋予贺兰山精神以新的时代内容,使其发扬光大?弘扬贺兰山精神的时代要求,一是党和人民面对的宏伟历史任务和承担的庄严历史使命的需要。二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三是从容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直面激烈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的需要。四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怎样才能不断赋予贺兰山精神以新的时代内容呢?那就是要抓住贺兰山精神内涵,根据形势的新发展,实际的新变化,工作的新进展,对贺兰山精神的具体内容做出新的调整,提出新的要求,拓展新的思路。要立足南华发展实际,围绕如何以贺兰山精神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保持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精神状态,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积极主动地与市民政局、市史志办、教育局等部门以及各中、小学校密切配合,精心 选好切入点,为我市发扬光大贺兰山精神做出应有的新贡献。
三、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始终把握好学习、研究、宣传、弘扬贺兰山精神的正确政治方向
贺兰山精神研究会是一个社团组织,但又有别于其他社团,是我市宣传思想战线上的重要一员。因此,贺兰山精神研究会要始终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学习、研究、宣传、弘扬贺兰山精神,作为办会的主旨,努力为贺兰山精神的发扬光大,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而努力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以构建和谐石嘴山为主旋律,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使贺兰山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要用务实的精神办好研究会,在开展宣传研究活动中,坚持和树立实事求是,不尚空谈;面向社会,追求真理;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会风。研究会内部,既要发扬民主,广开言路,营造良好的理论研究氛围,又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既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又要形成生动活泼,心情舒畅那样一种活动局面;既要充分发挥老同志传帮带的骨干作用,又要尽可能 地多吸收和团结潜心研究宣传贺兰山精神的年轻同志,共同为贺兰山精神的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出谋献策。
四、积极组织宣教活动,加大贺兰山精神的宣传教育力度
继承和发扬贺兰山精神,不仅需要理论研究和实际践行,更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一要紧紧抓住三个重点人群:首先是党员。要加强对各级党员的宣传教育,让贺兰山精神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使党员干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其次是舆论队伍。他们能不能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和鼓舞人,对人们的思想作风、道德情操,对全社会的精神风貌,影响都很大。第三是青年学生。他们是党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贺兰山精神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使未成年人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知荣耻、树正气。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首先,要采取举办读书班、专题学习讨论、撰写心得体会、交流发言等形式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其次,要积极收集、整理、抢救有关守备部队的历史资料和历史文物。第三、要根据现实需要,密切联系实际,开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理论研讨,为市委、政府决策和中心工作服务。第四、结合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召开形式多样的座谈会、纪念会,重温历史,开展教育活动。同志们,我市贺兰山精神研究会是学习、宣传、研究、弘扬贺兰山精神的一支重要力量,将在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研究会,进一步加强贺兰山精神研究会的领导力量,一批受党多年培养、对党感情很深的离退休老领导,一批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有一些社会贤达和知名人士自愿加盟,构成了贺兰山精神研究会的骨干和精英。再加上研究会有不少极富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完全有条件把今后的工作搞得更好。全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为贺兰山精神研究会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给予重视,主动协助,积极支持。希望贺兰山精神研究会能够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优势,再接再厉,为继承和发扬贺兰山精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让贺兰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最后,祝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老领导、老战士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