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鸡养殖技术要点
土鸡养殖技术要点
农村饲养的土鸡肉质好、味道鲜,深受消费者喜欢。但由于它生长速度慢(5个月才长大出栏),农户零星散养量不多,因而养殖者的总体经济效益不高,难增收致富。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开发农村土鸡产业,使土鸡长得快,肉质又好,户养量多呢?采用“优质高效养殖土鸡新技术”养殖土鸡,既能达到保持土鸡肉味特色,又有较快的增重速度(90~100天达1.5~2.0公斤)。现将技术要点介绍于下。
品种选择
土鸡,即本地鸡,有的叫草鸡。由于品种间相互杂交,因而鸡的羽毛色泽有 “黑、红、黄、白、麻”等,脚的皮肤也有黄色、黑色、灰白色等,市场消费也不一样。故要选养适宜当地消费市场的品种,就广东而言,三黄鸡、杏花鸡、麻鸡均是较好的品种。
温室育雏
修建“立体式网床”育雏温室,进行专业化规模育雏,农户养育成鸡成活率高、风险小、容易成功(能育雏的则可从育雏开始)。育雏中主要注意几点:
1.室温:0~1周龄时为35~32℃,2~3周龄时为31~24℃,4周龄为23~20℃,也可在1周龄之后以每天降0.5℃。
2.相对湿度: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55%~65%,即10天之前为60%~65%,10天之后为55%~60%;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无刺鼻、熏眼的感觉。
3.补充光照:头5天可保持每天23小时的光照,以后为17小时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在内)。
4.适时饮水和开食。小鸡应尽早开食和饮水,而且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在初次的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连用两天;第三天在饮水中加入0.02%~0.03%的高锰酸钾。
5.高密度育雏。在15天之前为60~70只/平方米,一般每批育雏在5000只(视养殖户对雏鸡的需求量来定育雏规模)。
“网、床、散”结合养殖户应根据自己饲养的数量来适当改造鸡舍,要求室内地面为水泥地面,有窗户和地窗,使空气流通和采光充足,并做好网床或鸡笼,且以立体式三层为宜。网床的多少以养鸡的数量来定,一般按45~20只/平方米来计算(前期密度大一点)。
网床第一层离地面高40厘米,网床高30厘米,上下层之间的距离20厘米,一二层网床顶部应搁置承粪板(可用三层板)。网床的骨架部位用木材或白夹竹,网床四周和底部用1厘米×1厘米网目的塑料网固定好。料桶和饮水器均置于网床内。将庭院林地用尼龙网围起来,每隔2~3米远打一根桩柱,将尼龙网捆在桩柱上,靠地面的网边用泥土压实。所圈围场地的面积,一般以每只鸡不少于1.5平方米计算,越宽越好。
买回的脱温小鸡(已经过育雏的小鸡)至1公斤体重的阶段在网床内饲养,1公斤后至出栏期间在所圈围的院林地内放养(雨天和霜雪天不放入)。饲喂中,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网床内饲养,鸡活动范围小、鸡体能量消耗少,增重加快;鸡在圈围的院林地散养,能捕食野生杂草和生物
昆虫,改变食物结构,肉质品味高(保持土鸡肉质的品味)。日粮搭配
选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于消耗的肉鸡全价颗粒料,再适当搭配其他的饲料养鸡,才能保证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加快增重速度和使鸡肉风味不变,因此要科学地搭配日粮。
育雏期,应选用肉鸡全价颗粒料,最初开食时要将饲料稍浸泡转化一下,并用手搓碎一点。脱温鸡至1公斤体重期间,则选用中鸡料,更换时应逐步替换,不能一次性全部更换,以免造成应激反应。同时,应添加5%~10%的完整谷粒(或小麦),并给予10%~15%的青绿饲料。
在庭院散养期间,选用大鸡全价颗粒料,日粮中还要加入10%~15%的完整谷粒(或小麦),添加15%~20%的青绿饲料。若光喂全价饲料,一来饲养成本高,效益不核算;二来鸡肉的肌间脂肪多,吃起来不爽口;三是无土鸡肉的独特风味,消费者不喜欢。添加适量的青绿饲料,一来可增加维生素的含量,二是可降低养殖成本,三可减少鸡肉的肌间脂肪含量。消毒免疫
做好鸡的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这是规模养鸡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搞好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减少鸡的死亡,提高成活率和商品率。
对土鸡的免疫程序,应结合生产的性质(商品肉仔鸡)而定,最好是按肉鸡的免疫程序来参照进行,即1日龄的雏鸡免疫接种马立克氏疫苗(无条件时也可不搞,这主要是在孵化场搞);6~7日龄的鸡用鸡新城疫Ⅳ系苗(或Ⅴ4苗)、法氏囊B87苗、传支H120苗等混合饮水免疫;24~28日龄用鸡新城疫Ⅱ系苗饮水免疫一次;60日龄再用鸡新城疫Ⅰ系苗注射接种一次,以后不再免疫接种。
在饲料饮水中添加一些药物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在2~7日龄添加0.02% 的痢特灵和0.01%的土霉素或青霉素、庆大霉素等,13~17日龄又重复用上述药物。19~90日龄在饲料中添加氯苯、抗球王等抗球虫的药进行驱虫、鸡舍每天要清扫干净,并用生石灰对地面和承粪板上进行消毒。每半月用复合酚兑水将舍外进行喷雾消毒,用百毒杀对鸡舍内带鸡消毒。出栏后对场地要彻底清扫、冲洗和消毒;鸡舍门口处的消毒池要经常有石灰或消毒液,并注意常换。
仅供参考。
土鸡生态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拟建试验性年出栏商品土鸡10万羽的林下放养鸡场一个,重点研究解决土鸡林下放养技术、提高土鸡养殖产出率和土鸡常见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等,需项目可行性报告一份。其中的地点、人员名称均可假定。内容包括:
一、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二、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
四、项目攻关预期目标,具体的考核指标(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五、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工艺路线、关键技术
六、项目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可能取得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和取得国外专利)及知识产权分析
七、项目实施年限及年度计划安排
八、项目总投资预算,资金筹措及来源渠道
九、预期成果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竞争力分析,成果应用和产业前景分析。
十、项目的风险分析(含技术、市场的风险分析等)
十一、项目的基础条件(与课题相关的现有技术,设备基础和工作基础)
十二、项目的关联行动,相关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对外合作等落实情况,与其它相关巴东县科技计划(工作)项目的衔接和分工。
十三、项目的组织管理及相关保障措施
第二篇:浅析土鸡生态养殖技术论文
在土鸡生态养殖中,需要科学选择场地,全面开展消毒工作,做好鸡苗的选择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科学应用疾病防治方式,以此发挥生态化养殖技术的应用作用。
一、土鸡生态化养殖技术特点分析
土鸡生态化养殖技术的应用具有明显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鸡产品的食用价值。首先,可以减少饲料的应用。主要因为土鸡可以自主采食野草或是昆虫,减少对于饲料的食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次,可以减少药物残留问题。在生态化养殖中,养殖户所食用的药物残留性较低,一些养殖户不会使用药物,可以有效提高鸡产品的安全性。
二、土鸡生态化养殖技术的应用措施
(一)科学选择场地与规模
土鸡生态化养殖的场地,需要选择在远离交通干线与村庄的区域,且空气较为新鲜,例如:僻静的林地。场地面积要在0.6hm2以上。场地周围需要具备充足的水源,且清洁性较为良好,例如:清洁的小溪。在建设鸡舍期间,可以对旧房子进行改造处理,也可以新建鸡舍。鸡舍的设计应该背风向阳,在对旧房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采光窗的建设质量,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在1.6m以上,U对于地窗而言,需要将其与地面距离控制在22cm以上。需要在雏鸡鸡舍中安装弹性塑料网,网眼直径在1cm以下。对于饲养场地的距离而言,需要控制在200m以上。
(二)消毒措施
在选址与建舍之后,需要积极开展消毒工作,针对旧鸡舍与新建鸡舍进行消毒。对于新建鸡舍而言,可以利用喷雾消毒方式对其进行处理,选择120%的消毒威,将其与6%的石灰水融合在一起,全面开展喷洒工作。对于旧鸡舍而言,可以选择高锰酸钾开展消毒工作,将其加入甲醛中,高锰酸钾的密度为15g/m2左右,甲醛密度控制在28ml/m2左右,对旧鸡舍进行密封熏蒸处理,在熏蒸的时候,需要将土鸡饮水器等放入室内,以便于对各类物品进行消毒。需要将熏蒸与通风的时间控制在两天左右,保证可以消除各类疾病隐患问题,促进土鸡养殖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科学选择鸡苗
在选择鸡苗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鸡苗体制的健壮性,要选择眼睛凹凸有神且灵活的土鸡苗,保证身体清洁性与均匀性。例如:三黄鸡。此类品种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适合在农村对其进行养殖。
(四)雏鸡管理措施
对于1周龄的雏鸡而言,需要开展口哨训练活动,以便于日后对其进行管理。首先,在引进雏鸡之前五天,要保证鸡舍光照时间在12小时左右,然后将光照时间控制在17小时左右。其次,要对雏鸡鸡舍温度进行全面的调节,对于1周龄的雏鸡而言,需要将温度控制在32℃~34℃左右,之后的每周降低2℃左右。在雏鸡4周龄之后,需要停止施温工作,做好观察工作,一旦发现雏鸡尖叫或是寻找热源的现象,就证明鸡舍的温度较低,需要对其进行施温处理。如果雏鸡的分布较为均匀,活动灵活,很安静,就证明鸡舍的温度适中。如果雏鸡远离热源,大口呼吸,就证明鸡舍温度较高,需要对其进行温控处理。
(五)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需要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方案,根据相关规定等对其进行管控,减少土鸡病虫害问题。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对于1日龄的雏鸡而言,需要对其进行马立克氏药物的注射,保证接种工作合理性。对于8日龄的雏鸡而言,需要注射新肾支药物,然后开展滴鼻工作。对于13日龄的雏鸡而言,需要注射法氏囊病的疫苗,科学防控法氏囊病。对于21日龄的雏鸡而言,需要科学注射禽流感疫苗,选择皮下注射或是肌肉注射方式。对于26日龄的雏鸡而言,需要注射新城疫疫苗,科学防控新城疫。对于31日龄的雏鸡而言,需要科学注射法氏囊病的疫苗。对于48日龄的雏鸡而言,需要对其进行喉气管炎疫苗的注射,同时,需要利用鸡痘冻干苗对其进行接种。对于61日龄的雏鸡而言,需要科学注射新城疫疫苗,按照相关要求对其进行管理,保证不会感染病害。第二,鸡瘟属于常发疾病,死亡率与传染率较高,需要做好相关防控工作,避免受到鸡瘟的影响出现严重的损失。在土鸡生态化养殖期间,不可以使用含有化学成分或是激素成分的药物,保证可以发挥生态化养殖技术的应用作用。例如:利用大蒜法与绿豆法开展防控工作。对于大蒜法而言,可以选取紫皮大蒜作为原料,对其进行去皮处理,然后捣碎成泥,利用开水对其进行浸泡,在浸泡一个小时之后过滤,放置在土鸡饮水器中。对于绿豆法而言,主要就是将绿豆与白矾融合在一起,碾压成为粉末状,然后加入适当的水,对其进行调和,对土鸡进行喂食,此类方式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成本,还能避免药物在土鸡身体中残留,提高土鸡产品的安全性。
结语:
在土鸡生态养殖技术实际应用中,需要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做好选址、消毒、雏鸡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各类管控工作,科学应用生态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第三篇:土鸡养殖计划书
土鸡养殖创业计划书
一.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产生了不断变化,特别是吃食方面,普遍追求无公害和土味、野味,生态土鸡养殖场正是迎合人们对“土”字的要求,利用优质鸡苗,在环境优美,无污染的大自然放养,在林地间可食天然虫草,蚱蜢、蚯蚓等,又以补饲玉米、稻谷、地瓜、糠麸等杂粮为主要饲料,运动充足,山地放养时间为4个月以上。所以,其鸡体紧凑,羽毛光亮,眼大有神,皮簿骨细,肌肉丰满结实,脂肪沉积适度,酮体漂亮,肌肉中氨基酸含量高,而且品质细嫩、口感好,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由于土鸡和土鸡蛋营养丰富,是少年儿童发育和老年病后恢复的进补品,有着与圈套养鸡所不能具备的特点,因此,该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林地生态养鸡
经营范围:土鸡、土鸡蛋
项目负责人:孙香橙
项目投资:1000万元
场地选择:朱备镇
三、市场分析
1、市场竞争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年饲养12000只土鸡,需鸡苗、饲料、防疫费等生产成本7万元,其产出土鸡、土鸡蛋收入为14万元,除去成本,获利7万元。因此,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分析:林地无公害食品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吃食方面所想往的,林地放养土鸡正是迎合了社会的需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对增强全社会体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果园间放养土鸡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害虫防疫,因此,建规模土鸡放养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分析:林地放养土鸡有利肥沃林地,吃食害虫,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2、养殖与环境的互利
在林地放养土鸡不但可以节省饲料,而且达到无公害使鸡肉味道鲜美,具有丰富营养价值.据调查一只鸡一到两个月可排粪4.09公斤,而鸡粪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其含氮、磷、钾各种元素,将鸡粪发酵后施肥农作物可直接吸收,促进肥料和养分的分解,让作物根系尽快吸收到养分。
四、项目计划
1、近期计划
在一年之内,将养鸡场办成养鸡企业。以每月进1000只优质鸡苗饲养,采用滚动式发展做到月月批量销售,在已有销售渠道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特色的绿色食品品牌。
2、远期计划
在三年之内,建立土鸡,林地以及其他家禽多样化综合发展模式。养殖企业将利用荒山、林地,用土鸡粪以便发展和绿化林木。另外,本企业将进行土鸡产品深加工,如速冻土鸡,土鸡等,增大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最终成为立体的生态的多样化的综合养殖企业。
五、成本预算
1、薪资预算
饲养员2名,技术员1名,月薪1000元。
2、投资预算
说明:投资预算按一年的时间计算。
(1)场地建设费:5000元
(2)值班室、饲料间:6000元
(3)运输车一辆:20000元
(4)按月饲养土鸡1000只计算:鸡苗3000元,玉米,糠麸等饲料1万,水电费2000元
(5)网子,料罐,油费等其他杂费3000元
综所上述,一年的投入资金需要10.1万。因为土鸡在一年内分为几批饲养,所以前期投入资金不需要10.1万。按鸡苗,疫苗药品,饲料三种大宗耗费计算,第一批土鸡需要3.1万元,前期投入资金约为5万,鸡场总投入为3.55万,另有2万流动资金。(注:在市场分析中的成本不包含农用车费,固定场所费用是折合计算的。)
3、经营成本预算
年饲养土鸡12000只,总成本为10.1万元。
六、风险预测
1、经营风险
(1)选择经营场地的地理位置是否合理;
(2)蛇鼠等害物的侵袭;
(3)鸡苗是否高数量存活;
(4)疾病的防治是否到位;
(5)销路是否畅通;
(6)饲料等物品的价格是否低廉,实际投资是否超出预算;
(7)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2、控制办法
(1)选择经营场所必须进行实地考察,多选几个点,多提几个方案,请专家评价选最佳方案。
(2)鸡舍设置合理,场地进行蛇鼠防御工作。
(3)采取优质鸡苗,提高工作人员育雏技术,建立科学、高质量的育雏室。
(4)聘请专业土鸡疾病防治技术人员,将疾病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6)囤积饲料,多家比较,合理购买,对每次投资要进行经济核算,在预算时要宽松或上下互补。
(7)采取先进的管理制度,合作社—农户—雇员相结合的模式。
七、市场营销
1、营销策略
大户与散户相结合,组建专业合作社,增加商品产量,逐步扩大市场,最终打造品牌。
2、营销方式
(1)熟人推荐:利用熟人介绍。
(2)公关营销:利用鸡贩子关系,由鸡贩推广营销。
(3)宣传推广:到各乡镇、城市综合市场进行宣传推广工作,特别是城市里主要的综合市场的宣传。
(4)酒店宣传:到酒店、餐馆、农家乐等地方宣传。
(5)人员推销:直接推销。
(6)街道设点:在主要综合市场设立销售点,进行直接销售。
3、经营计划
(1)将养殖林地发展成2个,形成轮换放养模式。
(2)联系小贩和大的收购户,稳定销路。
(3)成立养鸡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
(4)设立街道销售点,提高经济效益和知名度。
(5)联系酒店、餐馆等,建立固定的买家。
(6)近期计划完成,将实施远期计划,最终建立多样化综合养殖企业。
第四篇: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一、养殖虹鳟所需要的基础条件
1、养鳟用水的条件
虹鳟鱼是冷水鱼类,自然条件下,栖息于水质清新、无污染沙砾底质的河川、溪流中。湖沼型虹鳟多生活在比较深的冷水或沿岸地带的水域中;降海形虹鳟通常分为冬季入海和夏季入海两个群体,虹鳟对水温、溶解氧、水流、ph值、硬度、盐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1)水温:虹鳟鱼生存的水温可以在1—25℃范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水温在7—22℃之间,孵化适宜水温在8—11℃、苗种培育适宜水温9—15℃、成鱼饲养适宜水温14—18℃。在适宜水温下,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机体能够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当水温低于或高于适宜水温时,食欲减少,生长受阻。当水温达到24℃时停止摄食,达到25℃时,活动异常,甚至死亡,一般将此时称为临界值。
在饲养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当水温在12—14℃时,当年鱼可长到100—250克,满两年可长到500—1000克,三年鱼可长到1000—2000克,当水温在8—10℃时,当年鱼长到30—50克,两年鱼长到300—600克,三年鱼长到800—1000克。当水温14—18℃时,放养50—100克鱼种,经6个月的饲养鱼既能达到600—900克。
(2)溶解氧:虹鳟鱼喜欢逆流而上,群栖在溶氧充足的地方,虹鳟的耗氧量较高,所以充足的溶氧对虹鳟来讲较其他淡水鱼类更为重要.养鳟水中的溶氧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溶氧在9毫克/升以上是 1
生长最快,低于5毫克/升时鱼的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当溶氧在4毫克/升时,鱼便在注水口处集聚,长时间持续,鱼的头顶部呈现黄色,腮盖外张。这些既可认定浮头现象,与此同时,鱼会出现死亡。当溶解氧为3毫克/升时,鱼会大批死亡。所以该点作为虹鳟鱼生长期的致死点。虹鳟鱼卵的胚胎发育也和水中溶氧密切相关,溶氧量高,其胚胎发育和卵黄素吸收速度加快,而在低氧环境下发育速度减缓,且孵出的仔鱼畸形率增高。
(3)水流:虹鳟的人工养殖方式有别于其他的淡水养殖鱼类,除大水面和网箱养殖外,均采用流水的养殖方式。养鳟池水的适宜流速为12—18米/分,放养鱼的大小有区别。由于水流的刺激,引起虹鳟的正常运动,从而加速鱼体内的物质代谢,增进食欲。水流还可延长饵料在水中的漂浮时间,有利于鳟鱼捕食。同时水流还可将水中的废物冲走。而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水的流动,交换,不断输送清新的富含氧的水,以满足鱼对氧的需求。水流对于亲鱼有刺激性腺发育的作用。
(4)ph值:虹鳟可以在ph5.5—9.2的水域中生存。在人工养殖环境下,比较适宜的范围是6.5—6.8期间的中性或略偏酸性的水域。
(5)盐度:虹鳟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即能在淡水中生存又能在海水中生活,我们目前饲养的虹鳟为陆封型,终生生存在淡水中,如要进行海水养殖需要有个从淡水到海水的过渡(驯化)期。由低浓度逐渐向高浓度过渡,如25克以上的鱼种,经过20天左右的半咸水生活后,即可适应海水的环境。虹鳟对盐度的适应能力随个体的生长而增强,正常情况下的稚鱼可适应5—8‰的浓度,当年鱼12—14‰的浓度,一龄鱼20—25‰的浓度,成鱼能适应30‰的浓度。
(6)水源:养鳟用水源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a.涌泉水作为目前养鳟首选的水源。由于涌泉水清澈洁净、无污染、冬暖夏凉,每年温差变化小。这种水即可以搞成鱼,苗种的养殖,又能搞人工繁殖和孵化,是养鳟最理想的水源。
b.地下水:地下水也是养鳟的好水源,水温恒定,悬浮物少,水质较稳定,但水中溶解氧量低,使用地下水时要经过曝气。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量,散发出氮气等有害气体。使用地下水养鱼需通过机械设备提水,增加了生产成本。
c.利用水库或湖泊进行网箱养鳟,或利用水库底排水开展流水池养鳟。一般水库底排水的水温均适合鳟鱼的生存。尤其是冷凉性的贫营养型水库都可以考虑开发养殖。
d.利用河水养鳟:较寒冷地区的河水通常水温比较低。利用河水养鳟仅限于成鱼的养殖,效果较好,由于水温有三个月左右在12—25℃之间。鱼的生长速度快。但应注意:一是水温不均衡,防备高温期的危险;二是水质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农药、污物等流入容易引发鱼病;三是冬季结冰期河水无法养鱼。
2、饲养池的条件
鳟鱼饲养池分有孵化池、稚鱼培育池、成鱼池、亲鱼培育池。鱼池的形状有矩形、圆形、不规则型等,建池可根据养鱼的规格
和地形地势而定。不管建造哪种鱼池,都必须做到保证水流畅通,便于交换,排污方便,无死角,易管理,易捕捞,提高水体的利用率。目前普遍使用的养鳟池多为矩形池。鱼池结构有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和土池。标准养鳟池最好以砖,石或混凝土结构,可根据建筑材料来源的难易而确定。
(1)饲养池规格
a.孵化池:指发眼卵孵出的仔鱼到开食后一段时间的鱼池。此时的鱼池规格较小,一般每个池在1—3平方米,池宽0.4—1米,池长2—3米,池深30—50厘米,水深10—30厘米。
b.稚鱼池:面积30—90平方米,池宽1.2—1.5米,池长8—20米,池深40—60厘米,水深20—40厘米,池底比降0.2%。c.成鱼池:面积100—200平方米,池宽4—6米,池长20—40米,池深40—60厘米,水深60—80厘米,池底比降0.8%。d.成鱼池:面积150—350平方米,池深1—1.2米,水深0.8—1米,池宽4—6米,池长30—60米,池底比降1.0%。
(2)饲养池的排列及流水方式
饲养池的建造应根据水流量,地形地势和生产计划考虑总体布局。由于稚鱼比较幼嫩,抗病能力差,所以稚鱼池应设置在靠近水源处。鱼池排列有串联式和平行式两种,采取哪种方式要根据水量的周年变化和地形而定。如果水量充沛,选择平行式效果最好,但由于供水量及地形等原因,各养鳟场鱼池排列均采用串联和平行相结合的布局,一般串联池最多不应超过三个。鱼池串联过多,后部池水质污
染变坏,影响养鱼效果。
流水方式大体分为四种:一种是水经由第一排水池逐池流过。第二种是在二排水池或第三排水池连接处没一水渠,新鲜水和前池排水混合进入下一排水池中。第三种是每排水池首部有一进水渠,该渠既是上一排的排水渠,又是下一排的注水渠。第四种是单排单灌的方式,既亩池都是单独进水,排出的水不再利用,废水通过地下暗渠排出。这种方式养鱼效果最好,但需要充足的水量。
(3)饲养池的排注水系统
凡作为养鳟的鱼池都必须同时具备注水口,排水口,闸门,防逃栏,排污池等条件,注水口需高出鱼池水面一定的距离,使水能顺利注入鱼池,且有一定的落差让水跌入鱼池,注水口宽度视鱼池的宽度而定,一般为鱼池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为好。一般注水口前应放置一道防逃网,即挡住污物和野杂鱼等流入鱼池,防止鱼逃逸。排水口分上排水和底排水两种,并兼有排污的功能。有条件的养殖场还设有专门的排污闸。排水口的大小应和进水口的大小相符。即能保证池水的交换,又便于残饵、粪便等污物的排出。通常设计为三道,第一层是拦鱼栅(铁筛网、塑料板、带孔、鱼网)。第二层为挡水闸,使池水从下部流出。第三层为水位控制闸板。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容易普及。效果也不错。如果条件允许,各池单排单灌,排水部设一拦鱼栅,下部设一排水闸,水和污物均由地下暗渠排出,这种方法排污效果最好。但需要建设时即留好排水渠,水量要充足。
(4)防逃
养鳟池必需设有防逃设施,通常使用的防逃网有金属制作,聚乙烯网或由钢筋焊制的拦鱼栅,其孔径大小应视鱼的规格而定,在不跑鱼的前提下,孔眼应尽可能的大,以利于水流畅通。成鱼池可用8—12毫米的钢筋焊制。应当注意的是拦鱼栅安置必须严实。特别是稚鱼池拦逃,闸口底部和两侧要用泡沫或软布等挤严,以防稚鱼苗从缝隙逃逸。
3.其他条件
虹鳟养殖场除了水和饲养池条件外,还应具有饲料库房,需要自行加工饲料的还应配有饲料加工机械等。外界条件应考虑交通方便,有无电源,建场场地是否充足,建设成本等。
为把握起见,新建厂要进行科学论证,一要掌握水的周年变化,年最小和最大流量,水质状况,是否具备养鳟条件。二是调察上游是否有污染源。对养鳟是否有影响。在河边建厂要考虑洪水期的威胁。是否有必要建拦洪设施。通过调查、论证确定生产能力。然后进行建场。
第五篇: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虹鳟鱼的养殖技术
(一)形态特征
体型侧扁,口较大,斜裂,端位。吻圆钝,上颌有细齿。背鳍基部短,在背鳍之后还有一个小脂鳍。胸鳍中等,末端稍尖。腹鳍较小,远离臀鳍。鳞小而圆。背部和头顶部蓝绿色、黄绿色和棕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白色和灰白色。头部、体侧、体背和鳍部不规则的分布这黑色小斑点。性成熟个体沿侧线有1条呈紫红色和桃红色、宽而鲜红的彩虹带,直沿到尾鳍基部,在繁殖期尤为艳丽。
(二)养殖技术
1.水源:一般以地下水、水库坝下水、山涧溪流水、冷泉水等为好。水量要求充沛,清洁无污染。水温可以在4~20℃,最好在10~18℃。水体的溶氧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pH值6.5~8。
2.鱼池的面积:稚鱼池面积一般30~50平方米,水深0.2~0.4米,仔鱼面积可小些,水深0.2米;成鱼池面积100~200平方米,水深0.6~0.8米;亲鱼池面积150~300平方米,水深0.7~0.8米。
3.鱼池的布局:一般将仔鱼池、稚鱼池、鱼种池放在前面,成鱼池和亲鱼池放在后面。每个鱼池都要进水口、排水口和排污口,设在鱼池相对的两个边上。进水和排水系统分设,以防止疾病传播。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外要设置拦鱼栅,防止鱼逃逸。
4.亲鱼培育:适宜水温上限为12~13℃,下限为4~5℃。产卵前6个月的水温不宜超过12℃。亲鱼放养密度为1~3尾/平方米。
为了促进性腺成熟,一般前期注水稍小些,后期注水大些。在产卵前每天大换水1次,换水率为池水的1/4~1/3。在培育期间,控制光照时间每天控制在12小时之内。亲鱼的配合饲料一般粗蛋白不低于30%,每千克饲料中的的维生素A不低于20000国际单位,维生素E不低于75国际单位。投饵率按鱼体重的1%计算出每日给饵量基数,产卵期每日投喂基数的30%,产卵前1个月和产卵后1月为基数的50%,其余时间为基数的70%。
5.人工授精:当雌雄鱼互相追逐时,说明产卵在即,可立即准备人工采卵和授精。成熟的雌鱼体色变暗,泄殖孔红肿而外突,腹部膨大而柔软,尾柄上提,两侧卵巢下垂,用手摸有游离卵粒感,轻压腹部会有卵粒外流;成熟的雄鱼体色变黑,体表粗糙,黏液减少,泄殖孔周围较柔软,用手轻压腹部会有精液流出。在采精或采卵之前食2~3天,防止采出的精或卵受粪便污染。对大个体亲鱼可先行麻醉,麻醉剂可使用苯氧乙醇(每10升水中加3毫升)、乙二醇丙醚(每10升水中加3毫升)、MS222(每10升水中加10克)。注意麻醉过度会导致死亡。采精、采卵使用挤压法,直接把精液挤于卵上。每5~7尾雌鱼的卵,用2~3尾雄鱼的精液即可。采精时,鱼体要擦干,防止水和尿液混入。
6.孵化:水环境条件为PH值6.5~7.4,水温7~13℃,要求水质澄清、无杂质和悬浮物,溶氧充足。一般采用流动水孵化。
7.发眼卵的管理和运输:发眼卵稳定,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以进行长途运输。
8.苗种培育:(1)上浮稚鱼的饲养。上浮稚鱼卵黄囊吸收约2/3后开始上浮水面摄食,体长18~28毫米,体重70~250毫克。稚鱼池应设置在水源的上水流处,宽2米或2.5米,长15米或20米。以并联排列,使注入的清新水一次性使用。池水深度20厘米左右。饲养密度在槽内为10000尾/平方米,在水泥池5000尾/平方米。注水量为每万尾1升/秒。当上浮稚鱼占仔鱼数的一半时,开始给饵。刚开食的稚鱼要多次给饵,除要促进生长外,可使上浮稚鱼学会捕食和摄食。(2)稚鱼和当年鱼的饲养:通常在水温略低的条件下饲养,不易生病,成活率高。一般是将水的流量控制在每小时交换3~5次为宜。当年鱼培育过程中的饲养管理技术与稚鱼大体相同,只是换水量要大些,以每小时交换4~5次为宜。在体重20~100克时,放养密度一般控制在200~100尾/平方米,在体重100~180克时,放养密度应在100~50尾/平方米。
9.成鱼饲养:在适宜范围内,水温越高生长越快。饲养管理技术与稚鱼大体相同,换水量要大些。
10.饲料:虹鳟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应在40%~50%。在适宜蛋白质范围内,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越高,饵料效率越高,鱼的生长越好。
(三)日常管理
1、投喂:成鱼每日投喂2次,上午9时和下午15时,苗种每天可增喂1-2次。日投饵量以鱼体重计,幼鱼约占3%-4%,成鱼1%-2%。
2、筛鱼:虹鳟经一段时间饲养,个体大小会出现差异,要定期筛选,保持每个鱼池中的鱼大小基本一致。
3、加强鱼病防治工作,发现病鱼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死鱼要及时剔出。
4、当出现缺氧时要采取增氧措施,以免鱼类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