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时间:2019-05-13 10:5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第一篇: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

师:4月22日是什么日子?

师:能谈谈关于世界地球日的知识吗?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师:广泛阅读课外书是学习语文的好办法,大家应向他学习。世界地球日的提出目的是让我们自觉地保护地球,因为茫茫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

板书:只有一个地球

二、初读感知,自行解疑。

师:地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那些知识,请大家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能从中了解到什么?

生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地球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师:迅速浏览全文,看文中那句话能概括这个问题。

板书:可爱 /易碎

三、细读悟理,落实目标。

师: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地球的可爱?

课件出示以上两句话。

师:读读这两句话,从中体会出什么?

师:试着把地球的美丽可爱以及我们与地球的亲近之情读出来。生读。

师:谁能用一句发自内心的话赞美我们的地球。

师:地球是美丽可爱的,茫茫宇宙中,自从有了人类,祖祖辈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如文中所说:地球是人类的——(学生接)母亲,是生命的——(生接)摇篮。

师:请同学们看着画面,听读下面的课文,看又能从中体会出什么?

课件出示:配音画面。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同茫茫宇宙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这样,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

师:抓住哪些重点词语体会的。

师小结:是啊,同茫茫宇宙比,我们的地球是很小的,然而,它却无私地为60多亿人口提供着一切自然资源,请大家分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看能从中读懂什么?

学生自学。

师:小组内交流,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不懂得问题互相帮一帮。学生小组内交流。

师:各小组进行交流。

课件出示:

自然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大气资源

师:(指课件画面)大家看,这四类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的,可为什么又变得不可再生了?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好吗?

生?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资源,滥用化学品造成了很多灾难。师:归纳起来就是两条原因,即——

生齐说:随意毁坏,滥用化学品。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生活实际中这样的例子。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看画面。

课件显示滥砍树木,汽车、工厂排放污气,洪水暴发、泥土流失等镜头组合。

师:看了画面,再回头读这段话,相信更有更深的感受。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读。

师:当你理解到自然资源这么容易遭到破坏,此时,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师:看,他想到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有远见。

师:多深刻啊!

四、探究辩论,拓展创新。

师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人们的随意毁坏中必将迅速减少,同学们试想,假如有一天,地球上的一切自然资源都枯竭了,人类要生存,该怎么办?

师:大家先别争论,同意移居的有谁,请举手。(两名)

师(鼓励):请你们俩不要担心,真理往往就在少数人手中。罗老师和你们俩想法一样,如果地球上没有了任何资源,我可不在这里等死,我和你们一起移居,打算和我们一起移居的请大胆举手。(又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请你们迅速整理搜集到的资料,说出自己充分的理由,准备三分钟后当场辩论。

生:(重新组合成两个对立的小组,开始准备材料)

师:探究辩论开始,正方先说。(同意移居方)

师:是呀,我们的前提条件是地球上的一切自然资源都枯竭了。通过刚才的辩论,我发现你们的知识面非常宽,说明你们课外读书很多,这是个很好的习惯。咱们就先辩论到这里。回过头来看看科学家怎么说?请自由朗读课文6—7自然段后回答。

生读后回答: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师:根据科学家的判断,目前我们能不能移居?

生齐:不能。

五、明理导行,深化认识。

师:但,我相信,随着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移居别的星球一定能成为现实。只是目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不能实现。因此,宇航员在遨游太空目睹了地球之后,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师:看清楚后面的标点符号再读一遍!

生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师:说得多好啊!孩子们,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

师:课文最后一段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齐读。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既然我们别无去处,就应该精心地保护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呢?

师:可以从身边的小事说起。

师:想得可真周到啊。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咱们要把这些想法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怎么办?我提议:组成环保宣传小组,立即行动,我们这次行动的口号是(课件画面显示:保护地球,爱我家园)齐呼我们的口号。(学生齐呼)

师:大家可以画宣传画,可以写标语,可以写读后感,还可以朗读优美的段落。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分钟创作时间)

师:下面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小结:同学们个个都是优秀宣传员,希望你们从今天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相信有了你们的努力,地球母亲明天的环境会更加美好。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师: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资料,做一份“绿色环保”专题手抄报。

第二篇: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执教:李虹(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优质课)记录:项红梅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 生齐读:13,只有一个地球

师:短短的六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作家的话。(出示)“经验丰富的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谁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吗?请你来,好吧?

生:读书时要了解字面上的意思,还要了解这句话隐含的意思。

师:太棒了,非常简单的就把歌德的话给解释得非常明白。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手势再来读读课题。看我的手势(学生读课题)再来一遍,三遍读完后,你对于课题背后的涵义有没有感悟?请你

生:在这广阔的天空只有我们这一个地球,而我们要珍惜这个独一无二的资源。师: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一个”背后的含义。还有谁想说的吗?请你

生;我从“只有”这个词体会到地球的可贵。要珍惜它,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师;你不但人长得高,见识也高,太佩服你了。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师:好的,今天我们一块带上两只眼睛走进课文。首先,请同学们轻声的读课文,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尤其是生字的读音。2. 理一理,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方面内容?

3. 想一想,透过课文“纸面上的话”你想到了什么?好了可以自由读文了。(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读书的习惯好极了,书拿得正,坐得正,还在课文上做批注。有一位同学还给课文中的多音字注了音,非常好,这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把掌声送给他。热烈点吧,会鼓掌的手是高尚的手。

师:好,咱们来疏通下字词吧(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谁愿来试试,请你 生:晶莹,璀璨,慷慨

师:非常好“莹”字的后鼻音还能读得更准确些吗? 生:莹

师:对不起,老师的强调让你读过了,跟我读好不好? 生:

师:发现了吗?这组词当中它们要吗韵相同,要吗声母相同,这样的词叫双声叠韵连绵词。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就会感到银铃般的脆响,它能增加咱们汉语中的音乐性,想不想读出这种音乐美感来?能不能? 生:好齐读

师:这次掌声送给自己,第二组(出示)请哪一位? 生:枯竭,和蔼 师:火眼金睛的你们可以一下就发现了,有两个字长得特别像,是哪两个呀?说吧(竭和蔼)是的,今天把蔼写好了,先看老师写一个(师边榜演边解释)它是上下结构,草头要写得扁而长,而下边要注意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好的,请工工整整的写一个蔼字。

师:写字姿势非常漂亮,写完了吗?看看第二个任务,咱们完成了吗?请理清了课文写了有关地球哪方面的内容呢? 生:第一个方面,它写了地球的这个景色 师:用一个形容词来说地球怎么样? 生:课文写了这个美丽壮观的地球。师:好,请接着说(板书:美丽壮观)

生:第二个方面,这个地球在这个宇宙系中是特别渺小的 师:对,找得非常准确(板书非常渺小)生:第三个方面,写了地球的自然资源 师:自然资源怎么样昵? 生;非常有限

师:太棒了,你的概括能力很强(板书资源有限)

生:第四方面,人类因为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为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下面就是写了科学家找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师:我想问重点是科学家是怎样找第二个星球的吗?是想要向我们说明。。。生:科学家是看了地球为中心的4000米。。。师:实际上是要告诉我们无法移居(板书)

生:最后一个方面是讲了要好好的保护好地球,不能让资源枯竭

师:太棒了,这么短短的时间就能快速的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的脉络理清楚确确实实高人一等,把掌声送给他,我看到一位鼓掌特别用劲的孩子,你真的特别的可爱。好,同学们,老师有点难为大家了,实际上课文中一个关键的句子就能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火眼金睛的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它。师:好,请你

生:我认为是“我们要特别的保护地球。。。”

师:这句话是作者的呼吁,实际上只讲了最后一个内容,我觉得有些偏颇,谁能找着,继续搜索。好的请你。

生:我觉得是最后一段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师:还有吗?它是这样的可爱,这样有美丽,资源还是这缮的有限,你觉得哪句话能把这些概括出来?

生:我觉得是宇航员的感叹“这个地球是太可爱了,同时太。。” 师:同意她意见的请举手。好,请把手放下。老师也同意,那么咱们一块来读一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三、品读课文,体会地球的特征。

师:是啊,简简单单的两种方法我们就理清楚了课文的脉络。再看第三个问题,老师抛砖引玉,我先抛砖,我也是用两只眼睛读了课文。我在读这句话时有了这样的思考:出示“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了。”我读时想到课文的前面的内容说了。。。同时我读时想到了课文的后面。。。我还边读边想,地球如此的渺小,如此的容易破碎。。“ 好了,我的砖头抛了,你们的玉呢?

师:谁愿意第一个献玉的,好的那位同学。

生:我觉得‘地球这个人类的母亲,这个人类的摇篮’这句话中我们看地球就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既然是摇篮就应节约资源。

师;不着急,我听到了他直接找到了地球美丽的这个自然段,我想和你聊聊,这个人类的母亲,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地球和我们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就像是我们的家人。师;太好了,他用了一个词“家人”同学们“母亲”“摇篮”在这里把什么比作“母亲”?(生齐地球)把谁比作摇篮?(生齐地球)是呀,它就是孕育我们的母亲、摇篮。读一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师;我看到了最后一位同学特别的有感触,请你来说一说,你还能在这个自然段中看到一球的美丽可爱?

生:我从前面它从介绍地球的美丽,这个宇航员对地球的喜爱,对地球的高度评价及地球对我们的重要性。

师:你从哪个词语看出对他的高度评价? 生:“有幸”能看到地球是他的幸运,能感受到他对地球的热爱及他对地球的高度评价。师:太好了!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生:我认为它把海洋比作纱衣也可以看出他对地球评价很高

师:一个比喻句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了,你能把它的美丽读出来吗?生读 师:哦,这层纱衣还不够轻柔,要读出浣纱女自然、温婉。你能推荐一位女生来做你的榜样。女生读

师:太美了!老师也想读一读,眼中有文字,心中有文字,才能读得美。老师试一试(配乐读)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与其说这个掌声是送给我的,倒不如说是送给这个美丽可爱的地球,所以宇航员看到这个美丽的地球忍不住说“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出太容易破碎了!”为什么太容易破碎?在3-7自然哪些句子让你鼻子酸、心头疼,透过那些纸上的字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我从4自然段中“但是人们随意。。。”看到这个句子,我非常伤心。因为我们的自然资源被随意破坏,我们的地球就要被破坏了。师;这叫边读边想,很好,还有想说的吗?请你 生“。。。‘第一节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接触的资料太少了,我准备籽一个视频,看这个视频,我相信同学们对太容易破碎会更加了解。(自然灾害视频)好看完了视频有话说吗?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感受。

生:地球上出现的这些灾难是人类造成的。如果继续破坏,最后受到伤害只会是人类自己。

四、课堂小结

师:是的联系实际就能感受到地球的毁坏,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实际上,读懂课文不算厉害,记得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在这样一句话“课文写了什么,读一读就明白了,但是课文是怎样写的,这可是个秘密。“因为时间关系,老师不能和大家一起探索秘密了,下节课,我们一起再看看这篇优美的科学小品文,它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写作密码。谢谢同学们。

第三篇: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 生:齐读课题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有这样的一组词语,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出示词语:

晶莹透亮、生命的摇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一叶扁舟 生:指读这些词语,想一想这一组词语都是描写谁的? 师:出声都读一读此时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怎样的地球? 生:(美丽而又渺小的地球)板书:美丽渺小、出示地球图 男、女生配乐朗读1、2自然段

师:打开书,请一名女同学再来读一读地球美丽的部分,一名男生读一读地球渺小的部分。让我们跟随宇航员再一次看看我们的家园——地球。

过渡:我们再次同宇航员一起欣赏了地球的美丽与壮观。然而,宇航员在目睹地球时,却发出这样的感慨: 师:出示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生:指读

生:评读

师: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都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完这句话,你有什么新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这样说?地球还能生存多久?破碎了人类怎么办?

生:这些问题有些可以到下文中找到,有些问题需要下课后查找资料才能回答。但大家善于思考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地球,深入理解宇航员为什么说它容易破碎?

师:默读课文3-4自然段,从哪儿让你感受到地球是容易破碎的?把你的理解简单批注在旁边。(资源有限)

师:板书——资源有限 生汇报(1)、不可再生资源

①、形成时间久远,不可再生

出示原句:……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出示标红:……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说明方法:它用具体数字说明矿物资源的形成是很漫长的。板书:列数字 补充资料:煤的形成过程

今约两亿七千万年到三亿五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有几次大的造煤时期,如晚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及新生代的古近纪。巨大的羊齿和草木类 被潮湿的树林所覆盖 植物枯死后倒入沼泽中

逐渐腐烂的植物被烂泥和黏土所覆盖

且又有许多植物继续生长、枯死、腐烂。如此不断地循环且层层相叠,经过长时间和地壳变动,在高温和高压下,这些沉淀物散失了大部分的水份,其成份也逐渐改变成煤,往往在含有煤矿的岩层上经常可发现古代植物的痕迹。出示煤的生成过程图 师:(引读)通过煤如此漫长的形成过程,让我们知道所有像煤这样的矿产资源形成都需要很长时间。谁能把如此漫长的几百万年、几亿年读出来? 师:出示句子:读出漫长:自由读、指读

……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②、人们不节制的开采,不可再生

师:这段话中还有运用列数字来说明的句子,找一找。指读体会“有限” 师:把两句运用列数字的句子放在一起比一比【男生、女生】,你比出了什么? 生:(说明方法:作比较)师:板书——作比较

师:出示句子:……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们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但这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少,最多再开采二三百年就没有了。(两句两种颜色)

一层:从这两句话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什么?(资源形成不容易,很漫长。人类使用起来太快。)师:(引读)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它们形成很漫长……

地球是无私地,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对于这些资源人类使用太快了…… 带着理解回读第3段 师读省略号的部分

男生第一句、女生第二句

师:这段内容中除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还有运用了一种说明方法,你发现了吗?板书:举实例 师:(过渡)正是因为自然资源形成这样不容易,可是人们却又不加节制地开采,所以宇航员这样感叹道: 师:出示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生:指读

师:刚才我们谈到的是自然资源中的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怎么样了?(它们的再生速度和数量赶不上使用的速度和数量生态平衡已经失去。)(2)、可再生资源 ①、“本来可以长期作贡献”

可是它们本来应该是什么样的?指读

师:能结合所学习过的科学知识说明水资源是怎么再生的吗? 生:带着理解指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标红“本来、不断、长期”: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的,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②、无节制滥用、随意毁坏 为什么不能再生? 师出示句子:

但是因为人类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它们再生的速度和数量赶不上使用的速度和数量,生态平衡已经失去。…… 这段话中从哪看出地球很容易破碎?(无节制地滥用、随意毁坏)语言训练点:

出示对比句:体会滥用和毁坏;体会无节制和随意

……人类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滥用动画变成用(动态对比)……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换词体会毁坏与破坏

滥用是怎么用?(胡乱的地或过度地使用;不加选择,无节制)对比“毁坏”和“破坏”的区别:不可复制,无法修复。不但滥用还“无节制地”滥用,不但毁坏还“随意”毁坏。回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句子: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可再生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它们再生的速度和数量赶不上使用的速度和数量,生态平衡已经失去。……(两句两种颜色)师引读:自然资源中的可再生资源本来是这样的……指读第一句 但是因为……齐读第二句 学生补充资料:结合你搜集到的有关人类滥用和毁坏自然资源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进一步说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试一试!教师补充资料:

出示图片配乐:生态灾难带给人类的威胁让我们记住这几个字“生态灾难”!出示书中句子:

……但是因为人类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它们再生的速度和数量赶不上使用的速度和数量,生态平衡已经失去。…… 引读:

地球母亲花费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才形成的自然资源,但是——指读 地球母亲慷慨、无私地为我们人类提供着自然资源,但是——指读

地球母亲本来可以不断再生,长期为人类提供可再生资源,但是——齐读 人类正在为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战胜自然而自得其乐的时候 ③、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恩格斯这样告诉我们:【男生读】 出示格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当中,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 *预设回扣“资源有限”:通过大家的学习,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地球容易破碎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有限

板书:资源有限 ④、对比读词组,理解宇航员的话

还记得刚上课时的词语吗?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找到了这些词语,生:对比着读一读。师: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生:亲切对话

出示词语对比:晶莹透亮

无节制 生命的摇篮

滥用 美丽壮观

随意 和蔼可亲

毁坏 无私慷慨

生态灾难 难怪宇航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出示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学习第三部分:移居可能性很小

1、有人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等地球资源枯竭时,搬到别的星球。这样的想法在现在能实现吗?板书:不能移居

2、小组自学5-7自然段,讨论为什么不能移居?找出不能移居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总结出来。⑴、“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一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距离遥远)

补充资料:的确是这样,以现在的航天飞机的速度2000千米/每小时,四十万亿范围内的星球,需要飞20万年!

⑵、科学家还告诉我们什么?(实现遥远)

3、学生个性读课题:茫茫宇宙,星河灿烂,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现在让你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样读?

师评读:地球的珍爱;地球的重要 第三环节:感悟主题,读写结合。只有一个地球,不难想象地球对我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我们怎样做?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齐读)板书:精心保护 出示地球图

第四环节:课内提升,课外延伸

1、“只有一个地球” 这响亮口号是在37年前(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2、10年前,1998年《时代周刊》新闻人物评选“地球”被选为新闻人物。

3、每年世界自然基金会都会确立一个有关地球的主题活动。今年3月28日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就在倡导人们节约能源,以减缓地球的压力。出示网页

人们开始关注地球,开始觉醒。我相信人类会承担起责任,有能力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4、推荐资料及文章:只有多了解地球,才能更好的保护地球。资料:

1、地球生物圈二号实验

2、纪录影片《在地球上的一天 》 文章:

1、郭沫若《地球,我的母亲》

2、纪伯伦《田野里的哭声》

3、《地球就诊记》

板书设计:

美丽渺小

列数字

只有一个地球

资源有限

精心保护

作比较

不能移居

举实例

第四篇:《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执教深圳市福田区岗厦小学特级教师陈金才

学生深圳市罗湖区凤光小学五(4)班[课前引导]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陈,是深圳市福田区岗厦小学的语文老师。你们叫我什么? 生:陈老师。

师:听说你们都很聪明,我想考你们一个问题,回答时思路要尽量开阔一点:我们现在在哪里?

生:学校的礼堂里。师:(摇头)思路不够开阔。生:在深圳。生:在中国。生:在地球上。

师:是呀,我们在深圳、在中国、也在地球上。请全体起立,跺一跺脚:我们的脚下是什么? 生:地球。师:(板书:地球)我们一起叫一声:地球。生;(齐)地球——

师:地球听到了没有呀,怎么没有反应?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呼唤:地球,你好!假如地球听到了,她会热烈地鼓掌的。开始!生(一起,深情地)地球——你好——(学生身后响起听课教师们的热烈掌声)

师:地球听到了我们的呼唤。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号”宇宙飞船到太空去旅行。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升空了。好,飞船已经升到了太空,请睁开眼,观看太空美丽的景色。

(播放太空行星运行的录象,地球逐渐清晰,最后定格)

师:同学们这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喜欢吗?请用一句话,夸一夸我们的地球。生:地球,你真美呀!

生:地球,你好伟大!我喜欢你!

师: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课文的第一段,看看课文里是怎样赞美地球的。生:“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师:请充满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为什么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放手让学生把课文读透)师:现在我们请几个同学读给大家听,第一个请谁读? 生:(纷纷举手)

师:这么多的同学愿意读。好,我请班长推荐一个。(班长推荐学生甲)师:(对班长)请你说说为什么推荐她?

班长:她读书水平高,胆子大,声音特别响亮。

师:请你读1、2两段,要把班长夸奖你的那些特点读出来。(学生甲读课文)师:确实如班长所说的那样,读书的水平高。下面请谁读?现在请你(对学生甲)推荐一位。(学生甲推荐学生乙)师:(对学生甲)你为什么要推荐他? 学生甲:他读书流利,而且很有感情。师:(对学生乙)请你读3、4两段,要把流利、有感情的特点读出来。(学生乙读课文)

师:很有感情。好,下面请谁读?有毛遂自荐的吗?(学生纷纷举手,对学生丙)请你读5、6、7三段。你先说说你读书有什么特点。

生:我虽然读书没他们好,但我进步很大。我的特点也是有感情。(学生丙读课文,且发挥很好)

师:掌声鼓励。谁读最后两段?(举手的学生特别多)好,全班一起读。(全班齐读课文)

师:下面我还要检查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情况。看屏幕。先理解带点的字,再解释词语: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生:渺,是细小。渺小,就是小的意思。

师:再用同样的方法解释下列词语。居住遨游扁舟枯竭师:请同学们相互说说。(学生相互说词语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理解这些词语时,有没有规律可寻?

生:这些词语前后两个字的意思相近,我们在解释这些词时,可以用其中的一个字的意思来解释它。

师:再看下一个词。举例解释词语: 自然资源

师:请迅速地读课文,举例说说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生: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师:现在将这些自然资源分两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分吗?矿物资源(不可再生)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可以再生)---------------------------

生:前一类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后一类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师:再看下面的一组词。朗读理解词语:

„„不是„„而是„„甚至„„师:请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要把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读出来。(学生练习后,教师请一学生读,表达得不是太好)师:“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怎么才能把“几百万年”和“几亿年”读得区别开来?(学生再读,理解得比较好)

师:课文中还有几组关联词,请找出有关的句子,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读读。(学生读有关的句子)

师:对词语的理解就到这。这篇课文是科学知识说明文,下面请同学们迅速的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哪些关于地球的科学知识?

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地球很美,但是也很小;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师:还有补充吗?

生:课文还告诉我们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师:我们看课题,为什么用“只有一个地球”做题目?请把下面的一句话补充完整:因为“只有一个地球”,所以„„

生:因为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

师:请大家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并以最快的速度背熟。(学生读书,背书)

师:请同学们一起背最后一段。(学生集体背诵后,下课)[第二课时] 师:我们一起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全班集体背诵最后一段)师

第五篇:《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执教:王崧舟

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美国有一家世界著名的杂志叫《时代周刊》,听说过吗? 学生有的听说过,有的没有

师:没听说过没关系,这家杂志每年要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一位新闻人物,评出来的这个人往往在这一年当中在全世界影响最大。我举两个例子,比如说,2001年周刊评选出来的新闻人物是美国纽约市的市长朱莉.安妮,知道为什么评她? 生:不知道

师:因为那一年在美国纽约发生了震惊全球的9.11恐怖事件,知道吗? 生:知道

师:那个事件发生以后,整个纽约几乎成了人间地狱啊,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朱莉.安妮领导纽约市的市民,全力救灾,重建家园,短短的三个月内,就让纽约的市民过上了正常安定的生活,厉害吗? 生:厉害

师:所以那一年她成了时代周刊的新闻人物。再比如说,1992年,周刊评选的新闻人物是咱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我们喜欢叫他小平同志,因为那一年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那个讲话把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又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潮,而且,这个影响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厉害吧,自豪吧?但是,1998年时代周刊却评选了一位非常特殊的新闻人物,当结果一公布,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有人问,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师:来!我们一起来看看,1998年时代周刊评选的新闻人物是——(视频演示地球)谁?谁?谁? 生:地球

师:当你从王老师口中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你吃惊吗? 生:吃惊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地球同是我们人类中的一员。

师:说得多好啊!(问另一学生)你吃惊吗? 生:吃惊,因为地球默默地为我们奉献。

师:地球默默地为我们奉献,毕竟它不会说话,它怎么可以成为新闻人物呢?想知道答案吗? 生:想 师:真想? 生:想!

师:别说话,用眼睛告诉王老师想不想? 生睁大眼睛,不住地点头(笑)

师:答案在这。(拿出课文)每人一份,拿到的大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问一问自己你的心情怎么样?来吧!咱们开始,拿到以后大声地读出来。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读书的声音越来越觉得轻。王老师在看每一个同学的表情,我发现你们的脸色也开始变得凝重起来。因为我看到你们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自己的心情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呀!是吗?那么大家来说一说你读完这篇课文以后你的心情是什么,好吗?来,请你先说。生:沉重的。

师:你为什么而感到沉重?

生:因为人类随意破坏地球,造成地球也许会发生悲惨,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但是又非常容易破碎,这是人类随意破坏地球才造成地球容易破碎。

师:说得多好啊!她为我们这个地球太容易破碎才感到心情沉重,她更为人类对地球的随意毁坏而感到心情沉重。女孩子读书的感情就是细腻这是她读完以后的感情。我问一个男孩子。你读完书以后的心情怎么样? 生:沉重

师:也是沉重,你读完书除了心情沉重以外,你还体会出其他心情吗? 生:担心

师:你说得对!你为什么担心?

生:担心人类再这样破坏地球,地球会在不久的将来破碎。

师:(深沉而有力地说)他担心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地球总有一天要——破碎。王老师相信,到那个时候破碎的不仅仅是地球,破碎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我知道你也想说自己的心情。请你说说,除了沉重,除了担心,你还读出了什么心情? 生:悲哀

师:你说。

生:悲哀人类破坏地球会使地球破碎。

师:你看看,同样的现象,他体会到的是担心,他体会到的是悲哀。一个是悲观主义者,一个是理性主义者。你看两个人的反思就是不一样。再问那个女孩子,除了沉重,除了担心,除了悲哀,你还体会出其他什么心情? 生沉默

师:我知道你此时的心情已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生笑)来,你说。生:不仅仅感到悲哀,除了担心,我还感到非常地难受。师:你是真难受吗?你说说你是怎么个真难受?

生:因为人类无节制地破坏地球,看伐树木,才导致地球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而且有一天它会破碎,所以我感到非常难受。

师:你在为自己的命运,在为人类的命运而难受啊!她看得多远哪。同学们,我知道,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心情,但是王老师相信,读完这篇课文没有一个人能高兴得起来的,也没有一个人轻松得起来。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复杂的,又是沉重的。那么,你再到课文当中去找一找,仔细找一找,你想想看,到底课文当中的哪些文字,哪些叙述,还有哪些描写让你的心情变得如此糟糕又如此沉重?请在这些地方画下让你颤抖的线条。生仔细阅读课文,师巡视。

师:我转了一圈,发现有的同学画了一处,有的同学画了两处,有的同学画了三处、四处、甚至五处。我想在你画的波浪线的地方,其中肯定有一处能让你怦然心动的,是吧?把那一处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来,谁来?请你。生齐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严重的威胁” 师:你在画这个地方时的心情是什么? 生:担心

师:你最担心的是你刚才读这段话中的哪个词? 生:威胁

师:威胁是吧?这威胁都来自于生态灾害。(板书:生态灾难)咱们一起来读读刚才那个同学读过的几句话。你们要一边读一边在脑袋里搜索,要知道在咱们这个地球上有哪些生态灾难?(师引读)

生齐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严重的威胁” 师:你知道在咱们这个历史上有哪些生态灾害吗? 生:龙卷风

师:龙卷风它怎么就成为生态灾害呢? 生答不出来

师:龙卷风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生沉没)那叫自然灾害。当然,你知道龙卷风说明你的课外知识还是比较多的,你请坐下,谢谢你。问另一学生,你知道什么生态灾害吗?

生: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师:水资源怎么变成了生态灾害呢?

生:因为人类把污水排除到长江、黄河。

师:人类把含有各种化学品的有毒的污水排入了河流 生:使河流里是干净的水变成了污水

师:干净明净的水变成了污水,继续,你将会在水面上看到什么? 生:看到许多我们水里堆积的垃圾,师:你会看到许多本来活泼自由地在河水里边游来游去的快活地鱼儿们一条条地变成了什么?

生:变成了死鱼。

师:死鱼,当你经过这条河的旁边的时候你将会问到什么? 生:一股臭味。

师:一股臭味,如果这条河水继续这样下去你将会看到河两边还有人居住吗? 生:没有。

师:她说的这一切的一切,四个字,什么? 生:生态灾难

师:大声地读,什么? 生:生态灾难

师:真好!这是一种生态灾难,请坐。好,继续,谁还知道别的什么? 生:沙尘暴。

师:说,沙尘暴是什么?

生:这是因为那些人们为了谋取暴利而乱砍乱伐树,原来的那些森林,那些大树都被砍掉了,所以那空气,因为植树吸进去的是二氧化碳,而呼出来的是氧气,故而有时候有些地方的氧气也变得污浊。

师:你说的沙尘暴,你说得非常好!大片的森林被砍伐代尽,大量的植被被破坏,于是,本来是绿油油的草原变成了—— 生:只剩下一片沙地

师:变成了一片荒凉的沙漠,狂风四面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这些沙子怎么样? 生:飞扬。

师:飞扬啊,吹得很远很远,于是,你会看到城市本是晴朗干净的天空 生:变得一片黄色。

师:变成一片黄色,于是人们出行的时候不得不戴上,戴上什么? 生:戴上口罩

师:戴上口罩,不光是口罩,甚至除了留出一双眼睛以外整个人的头部都得把他裹起,于是你会从电视上、从广播上听到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突然就? 生:升高了

师:升高了,那都是谁作的孽啊? 生:都是我们人类所作的孽

师:都是沙尘暴的孽,沙尘暴的背后就是你所讲的那些无知的人们,他所讲的这一切一切„„你们大声地读!生:生态灾难 师:再读 生:生态灾难

师:真好,王老师有一个建议,建议你们在这四个字的下面打上重重的三角符号,来,咱们再一起回顾刚才的话。用你们那敏锐细腻的心灵你再细细地去感受那段文字,读着读着你会发现“生态灾难”这四个字,它已经不是四个字了,在你们眼前,你仿佛看到的是什么?(师引读)

生齐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严重的威胁”

师:威胁,读着读着,看着生态灾难这四个字,看重重的三角符号,这个时候,在你的眼前,你看到的仅仅是这四个字吗? 生:不是。

师:不是,你看到的是什么?

生:看到了许多受到危害的地方人类所受到的伤害,像大洪水啊、沙尘暴啊什么的。师:是,在她面前生态灾难这四个字成了大洪水,成了沙尘暴。生:在你的眼前,这四个字成了什么了?

师:在我的眼前,这四个字让我仿佛看到了地球上的资源正在渐渐地消失 生:他看到了地球的资源正在慢慢地消失啊。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四个字在你们的眼前仿佛变成了什么?你说 生:仿佛变成了

师:我相信它已经不再是四个字了,是吗?你仿佛把它看成了什么? 生:给人类带来严重威胁的灾难。

师:“给人类带来严重威胁的灾难”,好,这是你看到的,好,你来说,这四个字仿佛变成了什么?

生:这四个字仿佛变成了人类的杀手。

师:“杀手”,那是一个个黑面杀手啊!它们的威力是如此的巨大。多好啊!他把这四个字读活了。在他们眼前这四个字不是死的四个字,而是活的杀手、恐怖的杀手,给人们带来灾难的杀手。当我们看到这四个字,我们再来读这段话,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新的感受,新的体会。(师范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生有感情齐读

师:好,我们继续。你还画了别的什么地方?请读给大家听。

生:“科学家已经证明„„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师:是。感觉越读越真诚,越读越强烈。你怎么会这样读?

生:因为等到地球的资源枯竭后,人类不能指望到别的星球去居住。

师:是的,为此你感到非常地着急,非常地担忧,是吧?所以有这样的体验,才会有这样的朗读。来,继续。你还画了别的什么地方?

生:“地球是无私的„„地球上的资源必将越来越少。”

师:王老师想问你一下,你在读刚才那段话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到(板书:不加节制)这个词? 生:有

师:当你读到这个词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人类如果再这样不加节制的话,地球将会破碎。

师:是啊,你不想带来这样严重的后果,是吧?你也来读读,当你读到这四个字的时候,你的脑海里边首先跳出的是别的哪个词语?开始。生齐读

师:当你读到不加节制这四个字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个词? 生:灭亡

师:他想到的是灭亡。你想到的又是哪个词? 生:贪婪

师:她想到的是贪婪。你又想到哪个词? 生:破碎 生:破碎

生:没人性的行为 生:资源越来越少

师:用不加节制这个词我们想到的是贪婪、自私„„你们可以在这个词语下面画上重重的三角符号。生拿出笔画上记号

师:(将板书画上一个圆圈)我什么都不用说,你一定能发现这两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多么可怕,多么恐怖的关系。(师生沉没)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的作者他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呀!”我们一起读一读作者的感叹,请——开始!生齐读,感情越来越强烈。

师:所以1998年新闻周刊才会把我们的地球评为新闻人物。同学们,我们要爱护地球,因为我们——(生读课题)

师:善待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整理:林丽蓉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我的《只有一个地球》成长纪实 王崧舟

在我的眼里,自己创作的教案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这正如画家之于他的画、音乐家之于他的谱子、作家之于他的小说、设计师之于他的时装„„很多时候,自己创作的教案往往是以溪流、璞玉、小白杨、丑小鸭等意象呈现的。因为是溪流、是璞玉、是小白杨、是丑小鸭,所以它们就有了属于它们自己的成长诗篇和流转旋律。

我的《只有一个地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像一条小溪,从我生命的心泉中汩汩地溢出。它无法知道去路是坎坷还是平坦,明天是风雨还是响晴?是痛苦的降临,还是其乐也融融?但它的天性却是一直地向前流淌。不管是曲曲折折,还是平平庸庸,它终归摆脱不了流入大海的宿命。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成长轨迹和生命节律: 起——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创作《只有一个地球》动念于 2003年3月30日。那时,我正在西安讲课,遇到了江苏海门实验小学的周益民老师。周老师是一位质朴真诚、才情四溢的青年教师,他在西安上了《只有一个地球》,可惜我无缘聆听。晚上,周老师拿了整理好的课堂实录请我指点。我看完这一课的实录,不禁惊诧于他对文本独特而细腻的对话。在旁人眼中,地球本是一个纯粹的星球,没有生命,没有感情。但是,在周老师的课上,地球已经不仅仅是地球,地球是母亲,是人类的母亲,是可爱、可亲、无私、美丽的母亲。正如周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文字后面是地球母亲的心跳,是地球母亲的呼吸。”于是,与文本的对话成了与母亲的对话,与地球的沟通成了与母亲的沟通。周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如一片来自日边的孤帆。它给我带来的,是生命的灿烂之光,是人性的海阔天空,是浪漫而多情的海市蜃楼。

就在那一刻,我产生了创作《只有一个地球》的冲动在003年4月4日,是我祖母的百年诞辰。回到老家做完祭祀,我就一个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开始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创作。身边除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没有其他任何资料。但我的创作状态却出奇得好,冥冥之中如有神助。到子夜时分,在一片如潮的蛙声中,《只有一个地球》在我的笔下诞生了。也许,这是我献给祖母的最好的一炷心香吧!这个版本的《只有一个地球》,大体思路如下: 第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讲述《时代周刊》评选“新闻人物”的故事,然后导入本课教学。

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畅谈自己的心情。

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初步读悟写地球资源的两段话和写人类别无去处的两段话,然后借助课文的最后一段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回归课文整体

引导学生将课文的最后一段跟课文的内容、课文的结构、《时代周刊》评选地球为新闻人物等联系起来,说说自己的发现。第二课时

一、创设想像情境

(课件呈现“地球”图片。)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地球,这就是人类的母亲。是她,无私地养育着我们;是她,精心地保护着我们。曾经,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美丽壮观;曾经,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但是今天,就在今天,就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就在人类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我们的地球母亲却止不住发出了悲惨的哭声。这哭声,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传来的呢?

二、品读重点语段

1.从倾听地球母亲哭诉的角度切入,补充《地球上的一天》,引导学生品读第4自然段。

2.从倾听地球母亲哭诉的角度切入,补充《生物圈2号》,引导学生品读第8自然段。

三、倾诉读后感

从向母亲诉说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写话并朗读。(播放满文军的《懂你》)地球!我亲爱的母亲:_______________ 你的孩子:

四、点题结课

2003年4月10日,温州苍南,我的《只有一个地球》首次登台亮相。课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将与地球的对话转换成与母亲的对话,这个对话角度是新颖的、独特的。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基础在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倘若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能够“见人所之未见,发人所之未发”,那课的成功就有了一半的根基。2.以感情为主线构筑对话的流程,避免了常识课的嫌疑。文本中有关地球环保的知识点成了培植、激荡、融化学生感情的支撑点,课有了活的气韵和美的意境。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不错的平台。许多课文,知识是浸润着感情的知识,过程是流淌着感情的过程,能力因了感情才有动力,方法因了感情才有灵性。如此一来,感情就成了一个场,融入其中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过程、有方法,当然更有态度和价值观。

3.补充的两个课外资料典型而具有震撼力,它们既是一种对文本的拓展,又反哺了对文本的感悟。这在拓展阅读的理论上,是一种具有原创意义的概括。从某种角度看,拓展阅读是基于文本、服务文本的,拓的是文本深藏着的意蕴,展的是文本包裹着的内涵。

4.遗憾的是,这个版本对课文的感悟缺乏层层剥笋式的深入,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因为缺乏点的开掘而显得浮华、浅薄。语文意识、语文味道反而被知性的拓展和感性的激荡给稀释了。承——桃花潭水深千尺

第二版的《只有一个地球》是在经过灵魂的涅槃之后悄然再生的。我在想,语文味是怎样烹调出来的呢?烹调语文味的油盐酱醋又是些怎样的作料呢?通读应该是的,品词应该是的,写话也应该是的。第一版的《只有一个地球》,诵读占了它足够的分量,写话也有了它恰当的位置,缺的恐怕就是品词了。

品哪些词?为什么要品这些词?品词的什么?怎么引导学生去品好这些词?品词与感情这条主线怎样融合?品词与知性的拓展怎样结合?品词如何使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层层深入?

思考是痛苦的,否定自我是痛苦的。此时的我,面对着《只有一个地球》,“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而心里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品词”的问题一直索绕着我,像一群嗡嗡闹转的蜜蜂,又像一个个深不见底的漩涡。这样煎熬着达数月之久。直到2003年的9月18日,在我完成了户外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相约拱宸桥》的电视直播之后,思考的触角才真正钻入了词的沙滩,并终于挖出了一个个五光十色、形态各异的词的贝壳。

第二版的《只有一个地球》,大体思路如下: 第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讲述《时代周刊》评选“新闻人物”的故事,然后导入本课教学。

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畅谈自己的心情。

三、品读1-4自然段

1.用反诘法引导学生品读“很小很小”。(跟茫茫宇宙比、跟浩浩大海比、跟芸芸众生比)

2.品读“生态灾难”。说说你知道的生态灾难,想像你看到的画面,补充《地球上的一天》。

3.品读“不加节制”。由这个词你联想到了哪些词?

四、读悟课文最后一段

1.面对生态灾难,作者是怎样呼吁的? 2.面对生态灾难,《时代周刊》是怎样呼吁的? 3.面对生态灾难,我们又该做怎样的呼吁呢?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想像情境

(课件呈现“地球”图片。)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地球,这就是人类的母亲。是她,无私地养育着我们;是她,精心地保护着我们。曾经,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美丽壮观;曾经,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但是今天,就在今天,就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就在人类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我们的地球母亲却止不住发出了悲惨的哭声。这哭声,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传来的呢?

二、品读5-8自然段

1.品读“四十万亿公里”。猜想:时速为一万公里的宇宙飞船要飞多久? 2.品读“移民基地”。补充《生物圈2号》(播放课件)

三、再次读悟课文最后一段

1.面对生态灾难,作者是怎样呼吁的? 2.面对生态灾难,《时代周刊》是怎样呼吁的? 3.面对生态灾难,我们又该做怎样的呼吁呢?

四、倾诉读后感

从向母亲诉说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写话并朗读。(播放满文军的《懂你》)地球!我亲爱的母亲: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 2003年9月21日,台州临海,第二版的《只有一个地球》粉墨登场。课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咬文嚼字、浓墨重彩的处理,终于烹制出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课。单就“生态灾难”这一貌不惊人的词语,就大有点石成金的味道。“生态灾难”,实在是一汪深及千尺的桃花潭水,平平淡淡的四个字,却写尽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全部忧患和震撼。但如果不加品味,其中的信息、形象、情感、意蕴是难以生成的。怎么品?一是调取积累以丰厚信息,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某种生态灾难;二是展开想像以彰显形象,让学生说说随着生态灾难的降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三是拓展背景以激荡感情,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每天发生在地球上的污染数据,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四是奇特联想以敏化语感,让学生说说现在读着“生态灾难”四个字,它们仿佛变成了什么。正是字词句篇,将语文和人文牢牢地粘在了一起。

2.对地球、对人类的忧患和珍爱之情依然让人荡气回肠。感情依然是那样鲜明、那样执著地成为第二版《只有一个地球》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有所不同的是,这一版的感情更深地根植于语文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原野上。学生的感情是在品味和咀嚼文本的重点词句后油然而生的,不架空、不做作、不浅薄、不浮华。而教师充满着强烈的抒情色彩的话语风格,也为课堂上诗化情感场的营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架。

3.相比第一版的《只有一个地球》,第二版对课文1-8自然段的处理,采用了相对集中、层层深入的板块策略,避免了第一版由于分散感悟、螺旋递进带来的不必要的重复和烦琐。而对课文最后一段的感悟,则采用了一唱三叹、螺旋上升的复沓回环结构,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课堂韵致。

4.问题呢?我茫然四顾,却只见“竹影扫地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等着瞧吧!转——惊风乱 芙蓉水

转的机缘终于来了!2003年10月11日,我在广东番禹讲课,遇到了上海师大的吴立岗教授。在上午的学术报告中,吴教授谈到了“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和感悟积累的关系” 问题。他的基本观点是:1.要辩证地理解感悟和质疑的关系。2.要在阅读教学中腾出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3.感悟和质疑的安排,要因文而异、灵活处理。4.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悟则有余、疑却不足,正是第二版《只有一个地球》的问题所在。两个课时,纯而又纯的感悟,看似通达、实则平庸。我猛然想起了清人唐彪的话:“凡理不疑必不过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乃疑之难也。”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质疑,不正是一种“惊风乱 芙蓉水”的课堂审美意象吗?它们溅起的是一圈圈思考的涟漪、是一叠叠好奇的波纹、是一朵朵才情的浪花。说来惭愧,我自1998年出道以来,大大小小上过500多节公开课却从未上过质疑型的语文课。对感悟型的语文课可谓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但也大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感喟了。我突然产生了试一试质疑型语文课的冲动。说不上为什么,也许是静极思动、物极必反吧?第三版的《只有一个地球》,就这样被催生了: 第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讲述《时代周刊》评选“新闻人物”的故事,然后导入本课教学。

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畅谈自己的心情。

三、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带给你这种心情的文字。

2.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抓住下列几点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①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

②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少。③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四、读悟课文最后一段

1.面对生态灾难,作者是怎样呼吁的?

2.下面对生态灾难,《时代周刊》是怎样呼吁的? 3.面对生态灾难,我们又该做怎样的呼吁呢? 第二课时

一、激发质疑兴趣 古人说过:读书,一定要学会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但是,也不是随便什么问题都有意义。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点:

一、一定要提真实的问题;

二、一定要提自己确实难以一下子解决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自主质疑

学生默读课文,发现并提出问题。(限6次提问)估计学生的问题有:

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为什么说地球像一叶扁舟?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为什么要用很小很小来形容人类的活动范围?前面说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后面又说这些资源可以长期给人类做贡献。这样不是矛盾了吗?到底是怎样的威胁呢?40万亿公里之外有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呢?为什么说建造移民基地是遥远的事情?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了?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做随机点拨:哪些问题书上没有答案、哪些问题之间有联系、哪些问题需要重点思考„„

三、引导学生自主释疑

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读书并寻求答案,组织学生汇报,在随机汇报中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以下几点: ▲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为什么人们要随意毁坏地球资源?

以上问题可以通过引导点拨,集中到对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感悟上去: 1.读第四自然段,想像自已看到的画面。2.补充《地球上的一天》。

四、倾诉读后感

从向母亲诉说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写话并朗读。(播放班德瑞的《夜曲》)地球!我亲爱的母亲:________________ 你的孩子:____________ 2003年10月24日,上虞市城东小学,第三版的《只有一个地球》闪亮登场。以后又分别在江苏镇江、广东江门、杭州、上海、济南、苏州、汕头、温州、北京等地试讲,并有一些细节上的改动。我的反思如下:

1.第三版的《只有一个地球》,将当前阅读教学最典型的两种模式即感悟型和质疑型融为一体,这对自己是一种巨大的超越。从一定意义上说,所有阅读教学模式都可以放在感悟型和质疑型的坐标系中加以考察。感悟型的阅读教学是一种以感性、感受、感情为基本取向的教学,质疑型的阅读教学则是一种以理性、理解、理智为基本取向的教学。这两者在阅读教学中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两者是互补的,需要求得平衡。抓住了感悟和质疑这两个维度,我们就可以变换出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阅读教学模式。

2.过去我为什么不敢上质疑型的课,是因为存有这样几个担心:

一、学生的质疑是无限的、无底的,课堂却是一个常量,两者的矛盾如何调节?

二、学生一旦放开来质疑,教师很容易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如何保证?

三、带有强烈的理性色彩的质疑教学,很容易导致语文感性和感情的失落,滑向情节分析的泥坑,如何保证语文感性和感情的洋溢呢?

四、一旦教师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课堂教学节奏必将走向松散拖沓,课堂效率怎样提高呢?第三版的教学,我自以为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几大问题,我的应对之策是:

一、限制学生提问的数量,一堂课由一开始的15个调整到后来的6个。

二、课堂上引导学生梳理问题,告诉他们哪些问题书上并无答案、哪些问题研究意义不大、哪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同时,教师要敏于发现学生的质疑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内在的、隐含的联系。

三、问题的解决不能就事论事,不能满足于答案的呈现。要把问题当做诱饵,引导学生去深人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种种形象、感情、意境、气韵,还语言以画面、声音、旋律,赋予语言以呼吸、心跳、体温。

四、教师要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根据学生五花八门的问题,动态生成新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节奏,确保科学适度的教学效率。

3.在文和意的转换过程中,需要“象”这一中介。像《只有一个地球》这样的课文,因其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其话语风格是准确、凝练、理智、沉静的。学生要解读这样的话语风格,困难是很大的。理解这样的“文”,难在文的深层意蕴而非表层意思,尽管“意思”和“意蕴”都属于“意”的范畴。我这里谈到的“象”,有形象、表象和想像的多重含义。“文”若不经过“象”的转化,其内含的意蕴是很难为学生所感悟和理解的。第三版的《只有一个地球》,其中有较多的“被文以显象,显象以悟道”的环节,引导学生将语文文字还原、再现、想像成各种情节之象、场面之象、情绪之象、细节之象、环境之象、物体之象„„从而去感悟文中的意蕴。然后再走一个来回,由意通过象回到文上来,从而更真切、更敏锐、更深刻地把握文。这一回,我尝到了脱胎换骨的感觉。合——欸乃一声山水绿 磨了那么多遍的《只有一个地球》,是否什么都被磨去了呢?总有一些被积淀下来了吧?

磨了那么多遍的《只有一个地球》,我究竟是凭着什么去磨的呢?磨的背后,潜藏着一种怎样的意识呢?

磨了之后而磨不掉的,且让山东济南的特级教师同学来说说吧:

听他的课是不需要记录的。因为当你置身于一个满目繁花的境界里,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迷醉,你的目光里充满了惊奇与渴望,你不愿错过玫瑰,也不愿错过牡丹!一处一景,一步一叹。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精彩。沉醉在这样的境界里,你惊喜不已,扼腕叹息。你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跟着他游走,你和学生一起,心甘情愿地哭了,笑了,愤怒了,又欣慰了。制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王崧舟。

王崧舟用他的《只有一个地球》把我们带入了这样一种境界。透过那些进出不穷的精彩环节,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写的字——“人”!不论是初读课文后的感悟,还是交流中的随机点拨,王老师始终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并且始终以赞赏的态度理解学生的情感,他是那么坚定地与学生站在一起,惭愧着学生的惭愧,伤心着学生的伤心。在王老师的心中,学生是一个个充满情感的人,不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机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在竭力为学生创设质疑问难、表达情感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表达情感的自由。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给学生这些我们本该给予的一切,我们始终关注的是自己,或者始终关注的是教材,仅仅是教材!而拥有王老师这样的学生意识,也就是“人”的意识,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

王老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生发想像,那些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被化成了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激荡着人的心灵,引发着人的思考。在这些环节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课文本身的叙述是理智而平静的,这正是一般科学小品文的典型风格,但王老师却敏锐地触摸到了这些平静的叙述后面那颗滚烫的心,并且他还在引导学生也去触摸那颗滚烫的心,并最终与之碰撞、交融。对那些无知地、贪婪地破坏环境的人们,他和学生一起去谴责,去声讨!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人”,学生、作者乃至那些破坏地球的愚蠢的人们。即使是那只被人类残忍宰割的可怜的青蛙,王老师也把它赋予了人的情感,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感到震惊,感到羞愧!

聆听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不能不深深地感受到,语文中的人性从来没有这样被理直气壮地张扬,人性的语文从来没有这样被演绎得震撼人心。我们的课堂呼唤人性,我们的语文更需要人性!

想起了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我一直在追寻语文教学中“欸乃一声山水绿”的境界。语文、语文课堂、语文教育,是我心中永远的山水。

1.这是一片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山水。《只有一个地球》本是一篇纯粹的科学小品文,地球本是一个纯粹的星球,尽管它美丽壮观。但是,在我的课上,《只有一个地球》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理性的文本,我力图和学生一起,借着文本的指引和召唤,去触摸作者的那颗滚烫而焦灼的心;地球已经不再是地球,地球是母亲,是人类的母亲,是可爱、可亲、无私、慷慨的母亲。于是,与文本的对话成了与作者的对话、与母亲的对话。于是,我和学生一起惭愧着作者的惭愧、担忧着作者的担忧、愤慨着作者的愤慨、呐喊着作者的呐喊;于是,在学生的眼里,地球是一位穿着蓝白两色纱裙、身材苗条、步履轻盈的母亲。随着对话的深入,母亲变了,变得面容憔悴了,变得愁眉不展了,变得伤痕累累了。随着沟通的拓展,后悔的心情产生了,心痛的感觉找到了,幡然醒悟的滋味尝到了。这不是人性又是什么?

2.这是一片洋溢着感性气息的山水。

在我的语文课上,没有琐碎的要点分析,没有干瘪的内容概括,没有无情的逻辑演绎。课堂上听到的是洋溢着感性气息的话语:“轻声读书,用心体会,看看哪儿打动了自己,碰响了心底的那根弦儿?”“大家边听边看,用自己的心去看,要看得真切、看得仔细。”“受伤的母亲,苍老的母亲,青春不再的母亲!此刻,我们重温她昔日的美丽,心情还会像当初那样轻松吗?”“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用说了。面对地球母亲哀伤的眼神,我们,作为她的孩子,又该如何应答呢?这是每个地球的孩子都必须直面的问题啊!”我的课上,以形象为径、用感情作舟,在语言和意蕴之间架设起对话的通道。老师的话语激起的是学生无限的想像、无尽的心痛。豁然开朗的顿悟。情思勃发的智慧,课堂上始终洋溢着浓浓的感性气息。3.这是一片彰显着个性色彩的山水。

都说语文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载体,是人的精神家园。在我的课上,这种自由个性的抒写力图让其浓烈起来、真切起来。语文教育要重视精神的熏陶感染。但熏陶感染不是强行灌输,而是要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去自信地学、自主地学、自觉地学。情要自己在读中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法要自己在读中明。作者的语言以及语言要传递的内涵,自会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学生通过读书,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等,或认同,或发问,或共鸣,或陶醉,这都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交流月是学生用心在说,用情在说,用自己对地球母亲全部的爱在说。没有做作,没有矫情,天真烂漫、浑然天成。人性、感性、个性,撑起一片青翠、氤氲、空灵、浪漫的语文新山水。她是我的精神家园,更是学生的精导家园。

下载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松舟《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美国有家世界著名的杂志《时代周刊》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哦?它是在美国发行的,是英文写的(众笑)它每年都评出一位新闻人物,评出来的肯定是这一年最优秀的人物。评......

    13、《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小编整理)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13课《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领悟文......

    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

    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依靠,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与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正在有意无意的破坏着自然环境,从而导......

    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多媒体课件播放地球美景,配以优美舒缓的音乐,将学生带入一个清新美丽的境界,感悟地球的美,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为本课学习......

    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下面,我简要地说一说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

    只有一个地球

    第十一中学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讲学稿 一年班学生姓名家长签字 主备教师王微组长签字授课时间2012年9月日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默读课文......

    只有一个地球

    13、《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案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艺性的笔调介绍了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的渺小,地球自然资源的有限,人类不断造成生态灾难,除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