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5篇)

时间:2019-05-13 10:5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第一篇:浅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浅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中国地域辽阔,经度和纬度跨度大,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运动强烈,极易诱发各类地质灾害,这些条件使得中国自然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灾情严重。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开发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以及对地质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人为地诱发了很多地质灾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国土资源报报道,1995年以来,中国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就造成10499人死亡、失踪和65356人受伤,造成经济损失达575亿元;2010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0670起,造成人员伤亡的382起,致使2246人死亡、669人失踪、534人受伤。据介绍,2010年是最近10年来我国地质灾害灾情最重、重大灾害事件最多、死亡失踪人数最多的一年。但是,随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不断推广,防灾避险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群测群防建设和乡镇国土所的评估、巡查、宣传、预案等建设,广大干部群众防灾避险意识逐步提高。2010年,全国成功避让各类地质灾害1166起,避免人员伤亡95776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9.3亿元,也为历年来最多。

一、地质灾害

(一)地质灾害的定义

地质灾害是指以地质作用为主要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即在地质营力作用,因地壳物质运动或地质自然环境变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导致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现象或过程。由此定义可知,地质灾害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即致灾的动力条件和灾害事件的后果。

(二)地质灾害的类型

地质灾害的种类繁多,除地震、火山外,还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瓦斯突出、矿井及地下工程热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特殊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海水入侵、冰融等。根据地质灾害特征,从不同角度把地质灾害划分为多种类型;根据地质灾害形成的动力性质分为内动力地质灾害、外动力地质灾害、人为动力地质灾害;根据地质灾害的活动过程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缓发性地质灾害等。

(三)中国地质灾害形成条件

中国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及其危害除了受地形地貌、地质、气候等多种自然条件控制外,还受人类活动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活动规律及其危害程度。

(1)地形地貌

多种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有密切的依存关系,甚至受地貌类型和地形形态的严格控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这一特点尤为突出。中国的许多山地和丘陵地区,沟谷发育,地形起伏大,沟深坡陡,岩体破碎、松散,在持续降雨和结构松散的沟谷区,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

(2)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岩土结构、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地下水活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这些因素不仅是各种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条件,而且是一些地质灾害活动的直接诱发因素。同时,强烈的地下水活动不仅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 1

害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常常是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及海水入侵等多种地质灾害的直接原因。

(3)气候条件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濒临太平洋,季风气候显著,具有较明显的纬度和经度分带特征,加上疆域辽阔,地形复杂,具有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因此暴雨、干旱、冰雹等许多不良气候因素常常成为多种多样的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降水,特别是暴雨,是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因素。其中降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占地质灾害总数的65%。

(4)人类活动

地质灾害虽然属于自然灾害,但与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密切的相互影响。当前,人类活动越来越成为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根据近几年的统计,全国范围内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占总数的50%以上。诱发地质灾害的人类活动包括盲目兴修公路和水利工程、掠夺性资源开发、乱砍滥伐森林、矿山开采、不合理抽取地下水等一系列活动。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概念

防治工程是为预防、控制、治理地质灾害,减轻地质灾害损失所采取的各项工作措施的总称。对此又称为地质灾害减灾工程。因为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具有十分复杂的背景和条件,所以多数情况下单纯的依靠工程措施难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需要多方面工作的相互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损失;而这些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广义的减灾工程。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特点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有其独特的科学理论、技术要求和管理体制,是与一般的土木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具有本质不同的,这在以往的工程实践中被诸多实例所证明。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防治灾害的地质工程,是对危害人类的地质体(如山崩体、滑坡体等)等进行人为加固改造工程,加固山体而不产生人们可以居住使用的建筑物,是保护人类的工程,由于地质演化和地表复杂因素的影响,这类工程比人为建筑复杂的多。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工程主体是山体,是崩塌体、滑坡体、泥石流堆积体,这是在哪里发生,在哪里危害人类,就在哪里实施防治的工程,不随人的意志而决定工程性质、工程场址、工程环境和工程关系的。是人类改造自然,以及适于人类生存工程含义与人为工程显然有本质的不同。

(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对象是崩塌滑坡等灾害地质体,主要查明其分布、规模、结构、构造、成生环境、成生机制变形破坏特征和发生的地质环境、研究降雨、削坡、加载、地震等各种工矿条件下单独作用和综合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评价其防治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其学科属于防灾减灾范畴。

(三)工程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地质灾害防治以“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展开、重点突破”为基本目标,因此,应建立既非基于几何,也非基于工程,而是基于成因机制分析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原则。

地质灾害勘查与评价的中心理论环节是灾害体形成与发展的机制分析,力求

实现全过程分析。防治工程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概念设计,它对于完善整体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设计、施工的过程——它要求设计人员跟着项目实施过程走,开工后,继续听取建设、监理、施工等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对原设计不断优化,不断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或避免追加工程投资。

(1)勘查

勘查工作量的确定和布置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础,也是工程地质研究的基础。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勘查工作量布置多少是合适的,布置在什么位置才能得到最多的地质信息。工程地质勘查、科研与相关工程(结构)设计之间存在的不协调或脱节问题,虽然早就引起学术界与工程界有识之士的注意,但从理论上加以明确仍是必要的。

(2)破坏机制分析

地质灾害体破坏机制分析的目的在于建立正确的概念,避免防治工程的失误。力学机制分析正确,才能保证建立的力学模型正确,也才能保证计算方案和整体设计的正确。

正确地进行机制分析需要两大技能,一是对地质学有较深的造诣,能正确观察地质现象,且能正确提取主要的地质信息或数据,形成地质概念模型、地质力学模型,这是最根本的;二是在数学、力学和计算技术方面有较好的技能,这样才能逐步逼真地再现地质实体。

(3)工程设计

理论上存在广义设计与狭义设计的观念问题,前者解决工程总体布局,避免原则性错误;后者解决具体结构设计及其进一步优化的问题。

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是广义设计,初步设计是狭义设计,施工图设计则解决工艺设计问题,它是初步设计的细化,往往具有一定的可变更性,而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一旦确定,不能轻易变更,除非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是地质工程设计的组成部分,它是创造一个工程结构系统并将其形成原有地质体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它包括地质研究确定目标与规范、分析、综合、反复论证、作图、试验、评估与实施、监测与反馈修改等多个阶段或环节,其中心环节是分析与综合。

(4)监测预警

监测判据是地质灾害体发展状态的评价标准,是确定预警、预报乃至人员撤离的依据。目前,国内外已提出了位移速度、位移加速度、位移矢量角和形变速率等多种判定指标,也建立了各种数学解析模型或统计分析模型。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地质灾害监测判据的研究仍是该领域的一大难题。

(5)反馈性设计与施工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反馈性施工,一般不能根据设计图纸一步施工到位,而需要在设计方的配合或指导下进行。施工方要进行施工地质编录,要积极地改进、提高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设计方要根据施工编录的新情况,随时进行相应的设计调整或变更,并通过建设方—— 监理方下达给施工方。据统计,工程出现破坏性事故大多在施工阶段,其原因是工程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过于集中在正常运营使用阶段,而忽视了对平均风险率高的施工阶段的研究,更很少涉及施工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新认识。在美国,大约57%的工程破坏事故出现在施工过程中。

(6)监理与管理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多是隐蔽性工程,它要求监理方选派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并富有责任心的监理工程师主持勘查、设计和施工质量的监理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建设方,以便于及时决策。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管理一般是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或委托某个机构负责的。管理部门一般不研究具体的技术问题,但要对地质灾害项目的立项、技术要求、经费预算、项目进展与质量等进行控制性审查或管理,对一系列非确定性的、风险性的或多目标性的问题进行决策。另外,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规范化和灾害数据的信息化也应是管理部门操作的重要方面,并要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三、总结

地质灾害是地球大系统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在地球表面系统发生的灾难性事件。其形成必须具备灾害体和受灾体,这两方面决定了成灾程度。因此,防治地质灾害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方面:第一,限制灾害源,消除或减弱灾害体活动能量,解除或缓解灾害活动威胁;第二,对受灾体采取防避保护措施,使其免受灾害破坏,或增强受灾体对灾害的防御能力。地质灾害具体防治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地质灾害勘查,弄清地质灾害的分布状况和形成条件

(二)保护和治理区域地质自然环境,减少灾害活动发生率

(三)建立完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和灾情检测预警系统

(四)健全减灾法规,完善灾害管理体制,推进社会化减灾系统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地质过程始终存在于地球的历史中,各种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资源环境。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增多、城市化和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中西部开发的力度增大,大规模地开发资源和工程建设的逐步展开,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承灾能力趋于脆弱,地质灾害的规模增大、频次升高、破坏损失日趋严重。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地质灾害将呈现持续发展趋势。预防地质灾害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规范化也应是管理部门操作的重要方面,要因地制宜,实施减灾措施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综合减灾与主攻大灾相结合,把可避免的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国土资发〔2000〕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矿厅(局),重庆市土地房屋管理局,海南省国土海洋环境资源厅: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国办发〔1999〕16号)精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队伍的建设,现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印发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二○○○年一月二十七日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确保防治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进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按本办法规定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并持有资质等级证书。

第三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是指通过有效地质工程手段,改变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是指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具备的资历、技术力量、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等条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第四条 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部门,负责甲级、乙级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批和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部门,负责丙级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 施工单位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

第五条 甲级施工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近10年以来独立承担过一项(含)以上大型或二项(含)以上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主体工程的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二)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的总工程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总会计师和总经济师;单位技术业务主管人或经理具有10年以上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经历;

(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0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工程技术人员占单位职工人数的8%以上;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和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培训或有施工实践经验的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人员所占比例均不低于二分之一。技术人员中短期(一年内)外聘人员不得超过15%;

(四)具有与所承担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质量检测、试验设备;

(五)单位注册资金1200万元以上,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00万元以上。

第六条 乙级施工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近10年以来独立承担一项(含)以上中型或二项(含)以上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主体工程的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二)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的总工程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总会计师和总经济师;技术业务主管人或经理具有8年以上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经历;

(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60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工程技术人员占单位职工人数的6%以上;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和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培训或有施工实践经验的从事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人员所占比例均不低于二分之一。技术人员中短期(一年内)外聘人员不得超过15%;

(四)具有与承担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质量检测、试验设备;

(五)单位注册资金600万元以上,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300万元以上。

第七条 丙级施工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主要工程技术骨干接受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培训;

(二)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负责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会计师和经济师;技术业务主管人或经理具有3年以上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经历;

(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30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工程技术人员占单位职工人数的4%以上;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和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培训或有施工实践经验的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人员所占比例均在二分之一左右。技术人员中短期(一年内)外聘人员不得超过15%;

(四)具有与承担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质量检测、试验设备;

(五)单位注册资金300万元以上,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150万元以上。

第八条 甲级、乙级、丙级施工单位按照下列规定承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一)甲级施工单位可以承担各种等级(规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

(二)乙级施工单位可以承担中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

(三)丙级施工单位可以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分级(规模)参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表。见附表。

第九条 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在限定的承接工程范围内从事业务活动,不得越级承接工程项目。

第三章 资质审批

第十条 申请人申请领取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应向资质管理部门提交下列审批材料: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申请表;

(二)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文件、单位所有制性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法定代表人与技术负责人的有关证明;

(四)单位管理水平及质量监控体系说明及证明文件;

(五)主要技术人员及技术装备情况(中、高级技术人员应附职称复印件);

(六)单位资历和主要业绩(主要工作成果和获奖证明);

(七)近三年内无重大质量事故的证明;

(八)注册资金证明;

(九)单位开立帐户的银行及帐号;

(十)施工工程有关的证明文件(施工合同文本、施工工程成果鉴定证明和工程建设单位的工程质量反馈意见);

(十一)申请甲级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的,还应提交申请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定资质等级的书面推荐意见。

第十一条 资质管理部门收到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后,应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批准的,申请人自下发通知之日起30日内到资质管理部门领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不批准的,应说明理由;需要补充有关材料的,资质管理部门应限期要求申报单位补交。逾期不补交,视为放弃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把丙级施工单位的审批结果报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资质管理部门分批在全国性报刊上公布获得资质的单位名单和资质级别。公告

费由申报单位负担。

第十二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含正本和副本,以下简称资质等级证书)由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副本和正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让、冒用,擅自印制或伪造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在申请承担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时,应向工程项目发包单位出示资质等级证书,取得工程项目后须到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施工项目登记。

第十四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实行年检制度。

检查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种,并作为地质灾害防治施工单位资质等级定级的依据。年检时间和年检内容由资质审批管理机关决定。

第十五条 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建立《施工业务手册》。《施工业务手册》是核定单位资质等级的重要依据。《施工业务手册》由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

第十六条 施工单位资质定级满3年,完成两项以上本等级规定的地质灾害施工项目,其它资质条件均达到上一资质等级标准,可申请升级。对符合升级标准的升级申请,经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发给相应级别的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同时收回原资质等级证书。

第十七条 申请资质升级的单位,除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提交的材料外,还应提交《施工业务手册》复印件。

第十八条 施工单位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向资质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资质变更、注销手续:

(一)分立或者合并的,应向资质管理部门交回原资质等级证书;经重新审查或者核定等级后,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

(二)歇业、宣告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业务的,应报资质管理部门备案,并交回其资质等级证书;

(三)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变更的,应向资质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九条 施工单位遗失资质等级证书,必须先向资质管理部门报告,并在全国性报纸上声明作废后,方可申请补领。

第二十条 申请人采取欺骗手段领取的地质灾害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无效,一经发现由原颁发资质等级证书的部门予以撤销。

第二十一条 施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资质予以降级:

(一)施工单位连续两年资质检查不合格的;

(二)造成一起三级或两起(含)以上四级工程质量事故的。

第二十二条 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资质管理部门可以取消其资质等级证书:

(一)转让、冒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资质等级证书的;

(二)施工单位在资质等级证书检查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虚报资质条件或有关资料的;

(三)不按时报送年检表和核定资质材料的,又未及时报告理由的;

(四)违反第十八条规定,不及时办理手续的;

(五)施工单位承担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不进行登记或超越核定的施工业务范围从事施工活动的。

第二十三条 未经批准擅自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活动造成损失的,以及擅自印制、伪造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资质等级证书的,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表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表

工程等级划分条件(符合一个条件即可)

受保护的人数(人)

受直接保护的财产(万元)工程总投资(万元)

受保护的对象

大型>1000>20000>2000

大城市、国家级厂、矿、工程建筑、水陆交通枢纽和干线、地质遗迹和旅游区,以及国家级国土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项目等。

中型100-10001000-2000100-2000

中等城市、省级厂、矿、工程建筑、水陆交通枢纽和干线、地质遗迹和旅游区,以及省级国土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项目等。

小型<100<1000<100

小城镇和居民点,县级厂、矿、工程建筑、水陆交通枢纽和干线等。

第三篇:四川省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管理办法(最终)

《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的相关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四川省范围内,由中央、省财政全额拨款或部分补助经费,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

第三条 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勘查、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项目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

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政策和相关技术要求;建立、更新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库;组织实施和审批纳入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库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含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下同)工作;根据审查后的初步设计方案和概算,确定并下达治理项目任务;负责组织工程竣工最终验收。

市(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作为项目监管单位,负责入库项目的申报;组织编制和审批施工图设计;组织开展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向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最终验收申请;终验合格后报送最终验收报告。

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作为项目组织实施单位,依法确 定施工、监理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施工、组织施工单位开展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后的治理效果监测;负责项目档案资料的归档等工作。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各地应充分依靠当地人民政府,以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部门为主建立强有力的工程指挥机构。

第五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行资质认证制度。承担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勘查、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监理等工作的单位,必须持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相应甲级资格证书。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承担单位分别须持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相应乙级以上(含乙级)、丙级以上(含丙级)资格证书。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类型划分严格遵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0号)执行。

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个人的两个及两个以上法人,不得承担同一项目的勘查、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等两个及两个以上阶段的工作。

第六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技术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技术规程、规范。

第七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实行专家审查制,审查专家必须在“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技术专家库”中抽取。专家应对评审结果负责。

第八条 地质灾害防治经费,除中央、省财政安排资金外,各级政府应多渠道、多方面筹资,以满足项目实施的需要。

第二章 项目申报和入库

第九条 项目的申报和入库

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地市(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立项申报书和相关文件,内容包括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 情况、危害状况、危险程度、已开展的防灾措施、工程投资初步概算等。

根据立项申请书,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经初步论证、审核,将符合地质灾害治理要求且属国土资源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库,并结合资金落实情况,逐一安排开展勘查工作。

第十条 对突发性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点,可直接纳入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库。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十一条 项目的实施分为勘查、施工图设计、施工三个阶段。第十二条 地质灾害勘查工作应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提出工程治理方案建议。勘查成果报告应完成项目设计书提出的任务。勘查工作程度应满足开展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第十三条 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地质灾害勘查工作成果、项目概算进行审查。

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负责组织勘查工作成果审查;省国土资源厅财务处负责组织项目概算审查。

第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将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的勘查工作成果上报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专家审查结论以及治理工程实施的紧迫程度,结合防治工作需要和治理资金落实情况,分轻重缓急,下达治理工程项目任务书。

第十五条 由市(州)、县(市、区)自行组织实施的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符合有关要求的,可纳入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库,并 依照相关程序,直接转入下一阶段工作。

第十六条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任务书下达后,市(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按本办法的规定确定施工图设计单位,并组织专家对施工图设计书(送审稿)进行审查。对按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的施工图设计书进行批复,并上报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施工图设计作为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的依据。

第十七条 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行项目监理制。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应确定具有相应监理资质的单位,具体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监理业务。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承包单位之间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的,不得承担该项目的监理业务。

第十八条 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定期向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交工作进展报告,接受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监督及检查。

第十九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已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和预算。确需对施工图设计进行变更的,应由原设计单位编制变更设计方案并经监理单位认可,由市(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施工图设计有较大变更的,还应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

第四章 项目招投标及比选

第二十条 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由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据相关规定采取招投标或比选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第二十一条 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和《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及相关规定,采取招投标或比选的方式确定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续作项目除外)。总投资额不小于30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其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须通过招投标确定。

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项目达到下列标准的,须采取招投标或比选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1、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下(不含,下同)2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下同)的治理施工;

2、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下5万元以上的施工图设计服务;

3、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下5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监理服务。

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项目,不小于上述标准上限值的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确定,必须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

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个人的两个及两个以上法人,不得在同一项目中同时参加招投标或比选。

本办法所称招投标是指公开招投标,确需邀请招标的,必须报经省国土资源厅核准后,方能予以实施。

第二十二条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程勘查、施工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确定方式参照应急抢险救灾工程确定项目承担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施工单位招投标或比选方案的核准。市(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施工图设计、监理单位招投标或比选方案的核准。招投标或比选方案未经核准,不得进入招投标或比选程序。已经核准的内容,招标人或比选人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须报原核准单位批准。

第二十四条 施工单位招标或比选信息在指定媒介发布的同时,必须在四川省土地矿权交易信息网上发布,内容必须一致;招标人或比选人根据项目的性质和需要,也可以同时在其他媒介发布招标或比选公告,其公告内容应当与在指定媒介和省土地矿权交易信息网上发布的公告内容一致。

第二十五条 招标或比选过程中,应有县(市、区)级以上纪检监察、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指导。在完成项目实施准备后,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将施工单位招投标(比选)结果、施工合同及相关批复文件等报市(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定后转报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并申请项目开工。市(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施工图设计、监理单位招投标(比选)结果的备案工作。

第五章

竣工验收

第二十六条 治理工程完成后,市(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初验,下同),并出具工程初验意见书;初验合格后的15日内,向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工程初验总结报告;经不少于一个汛期的治理效果监测后,由市(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工程竣工最终验收(终验,下同),出具工程终验意见书。终验合格后的30日内,市(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含工程终验意见书在内的工程终验报告。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的技术专家必须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专家库”中抽取。

第二十七条 验收依据

1、经批准或备案的勘查与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预算及其设计、预算变更等有关文件;

2、现行国家、省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及其它相关规定。第二十八条 验收内容

项目完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工程建设质量、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以及工程管护措施等。

在工程终验前,治理工程施工单位须根据监测资料,编制工程运行效果评估报告。

第二十九条 竣工验收资料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竣工验收申请; 2.竣工报告; 3.监理报告;

4.工程结算书(项目财务决算)及相应的审核报告; 5.终验资料还应包括工程运行效果评估报告。

第三十条 终验合格后,工程结余资金必须用于同一项目的工程及配套设施的管护或当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禁私占挪用。

第三十一条 终验合格后,市(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指定工程后期管护单位并组织工程移交;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按《地质资料管理条理》的规定进行有关档案资料的汇交。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变更规划设计和预算的,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实施项目弄虚作假的,无故不按工期完工的,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的,视问题严重程度分别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年终目标考核降低档次、暂停申报项目资格。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关项目承担单位、中介机构、施工企业、监理机构等在项目勘查、可行性研究、施工设计、项目预算、施工、监理等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省、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5年内不得受理其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申请。情节特 别严重的,建议有关部门取消相关资质。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贪污挪用专项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和违反本管理办法的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因项目勘查、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过失造成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程质量或者人身、财产损害事故的,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

国土资源部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2000年1月27日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发〔2000〕45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确保防治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进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按本办法规定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并持有资质等级证书。

第三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是指通过有效地质工程手段,改变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是指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具备的资历、技术力量、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等条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第四条 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部门,负责甲级、乙级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批和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部门,负责丙级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 施工单位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

第五条 甲级施工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近10年以来独立承担过一项(含)以上大型或二项(含)以上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主体工程的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二)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的总工程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总会计师和总经济师;单位技术业务主管人或经理具有10年以上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经历;

(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0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工程技术人员占单位职工人数的8%以上;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和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培训或有施工实践经验的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人员所占比例均不低于二分之一。技术人员中短期(一年内)外聘人员不得超过15%。

(四)具有与所承担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质量检测、试验设备;

(五)单位注册资金1200万元以上,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00万元以上。

第六条 乙级施工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近10年以来独立承担一项(含)以上中型或二项(含)以上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主体工程的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二)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的总工程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总会计师和总经济师;技术业务主管人或经理具有8年以上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经历;

(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60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工程技术人员占单位职工人数的6%以上;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和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培训或有施工实践经验的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人员所占比例均不低于二分之一。技术人员中短期(一年内)外聘人员不得超过15%;

(四)具有与承担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质量检测、试验设备;

(五)单位注册资金600万元以上,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300万元以上。

第七条 丙级施工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主要工程技术骨干接受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培训;

(二)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负责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会计师和经济师;技术业务主管人或经理具有3年以上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经历;

(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30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工程技术人员占单位职工人数的4%以上;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和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培训或有施工实践经验的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人员所占比例均在二分之一左右。技术人员中短期(一年内)外聘人员不得超过15%;

(四)具有与承担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质量检测、试验设备;

(五)单位注册资金300万元以上,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150万元以上。

第八条 甲级、乙级、丙级施工单位按照下列规定承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一)甲级施工单位可以承担各种等级(规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

(二)乙级施工单位可以承担中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

(三)丙级施工单位可以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分级(规模)参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表。见附表。

第九条 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在限定的承接工程范围内从事业务活动,不得越级承接工程项目。

第三章 资质审批

第十条 申请人申请领取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应向资质管理部门提交下列审批材料: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申请表;

(二)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文件、单位所有制性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法定代表人与技术负责人的有关证明;

(四)单位管理水平及质量监控体系说明及证明文件;

(五)主要技术人员及技术装备情况(中、高级技术人员应附职称复印件);

(六)单位资历和主要业绩(主要工作成果和获奖证明);

(七)近三年内无重大质量事故的证明;

(八)注册资金证明;

(九)单位开立帐户的银行及帐号;

(十)施工工程有关的证明文件(施工合同文本、施工工程成果鉴定证明和工程建设单位的工程质量反馈意见)。

(十一)申请甲级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的,还应提交申请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定资质等级的书面推荐意见。

第十一条 资质管理部门收到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后,应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批准的,申请人自下发通知之日起30日内到资质管理部门领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不批准的,应说明理由;需要补充有关材料的,资质管理部门应限期要求申报单位补交。逾期不补交,视为放弃申请。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把丙级施工单位的审批结果报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资质管理部门分批在全国性报刊上公布获得资质的单位名单和资质级别。公告费由申报单位负担。

第十二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含正本和副本,以下简称资质等级证书)由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副本和正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让、冒用,擅自印制或伪造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在申请承担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时,应向工程项目发包单位出示资质等级证书,取得工程项目后须到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施工项目登记。

第十四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实行年检制度。

检查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种,并作为地质灾害防治施工单位资质等级定级的依据。

年检时间和年检内容由资质审批管理机关决定。

第十五条 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建立《施工业务手册》。《施工业务手册》是核定单位资质等级的重要依据。《施工业务手册》由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

第十六条 施工单位资质定级满3年,完成两项以上本等级规定的地质灾害施工项目,其它资质条件均达到上一资质等级标准,可申请升级。

对符合升级标准的升级申请,经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发给相应级别的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同时收回原资质等级证书。

第十七条 申请资质升级的单位,除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提交的材料外,还应提交《施工业务手册》复印件。

第十八条 施工单位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向资质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资质变更、注销手续:

(一)分立或者合并的,应向资质管理部门交回原资质等级证书;经重新审查或者核定等级后,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

(二)歇业、宣告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业务的,应报资质管理部门备案,并交回其资质等级证书。

(三)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变更的,应向资质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九条 施工单位遗失资质等级证书,必须先向资质管理部门报告,并在全国性报纸上声明作废后,方可申请补领。

第二十条 申请人采取欺骗手段领取的地质灾害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无效,一经发现由原颁发资质等级证书的部门予以撤销。

第二十一条 施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资质予以降级:

(一)施工单位连续两年资质检查不合格的;

(二)造成一起三级或两起(含)以上四级工程质量事故的。

第二十二条 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资质管理部门可以取消其资质等级证书:

(一)转让、冒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资质等级证书的;

(二)施工单位在资质等级证书检查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虚报资质条件或有关资料的;

(三)不按时报送年检表和核定资质材料的,又未及时报告理由的;

(四)违反第十八条规定,不及时办理手续的;

(五)施工单位承担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不进行登记或超越核定的施工业务范围从事施工活动的。

第二十三条 未经批准擅自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活动造成损失的,以及擅自印制、伪造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资质等级证书的,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表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表

工程等级

划分条件(符合一个条件即可)

受保护的人数

(人)

受直接保护的财产

(万元)工程总投资

(万元)

受保护的对象

大型 >1000 >20000 >2000 大城市、国家级厂、矿、工程建筑、水陆交通枢纽和干线、地质遗迹和旅游区,以及国家级国土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项目等

中型

100---1000 1000-20000 100---2000

中等城市、省级厂、矿、工程建筑、水利枢纽和干线、地质遗迹和旅游区,以及省级国土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项目等

小型 <100 <1000 <100 小城镇和居民点、县级厂矿、工程建筑、水利交通枢纽和干线等

第五篇: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哪些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汛期强降雨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采矿、兴建水利工程、架桥、修路引发的地质灾害(滑坡、塌陷等)。

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往往会诱发地质灾害。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开挖坡脚:修建公路、铁路、依山建房等。

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

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大量堆填土石、矿渣等。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山坡上乱砍乱伐等,也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3、地质灾害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灾情依据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含)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的;

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中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含)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4、地质灾害险情分级 地质灾害险情依据威胁人员、财产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含)以上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含)以上的;

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0万元(含)以上1亿元以下的;

中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含)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5、地质灾害发生前有哪些前兆?

凡较大型山体崩塌、滑坡等要完成自身的变形破坏,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必然过程,在强烈破坏之前,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特征。

(一)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

(1)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2)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二)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2)滑坡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弛,小型坍塌现象。

(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响声,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气。(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5)滑坡体上有裂缝、房屋倾斜,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

(6)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等。(7)滑坡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三)地面塌陷发生的前兆特征(1)井、泉水位骤升或骤降,突然浑浊或翻沙、冒气;(2)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局部产生地鼓或下沉;(3)地下有响声。

(四)泥石流发生的前兆特征

(1)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2)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3)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6、发生地质灾害前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一)临时避灾场地的选定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外,事先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场所。避灾场所的选定,一定要选取绝对安全的地方,绝不能选在滑坡的主滑方向、陡坡有危岩体的坡脚下或泥石流沟沟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灾场地距原居住地越近越好,地势越开阔越好,交通和用电、用水越方便越好。

(二)撤离路线的选定

撤离危险区应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应尽可能避开滑坡的滑移方向、崩塌的倾崩方向或泥石流可能经过地段。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

(三)预警信号的规定

撤离地质灾害危险区,应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叫笛等)。制定的信号必须是唯一的,不能乱用,以免误发

7、发生地质灾害时怎么办?

(一)发生崩塌时怎么办

崩塌发生时,如果身处崩塌影响范围外,一定要绕行;如果处于崩塌体下方,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越快越好;如果感觉地面震动,也应立即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二)发生滑坡时怎么办

滑坡发生时,应向滑坡边界两侧之外撤离,绝不能沿滑移方向逃生。如果滑坡滑动速度很快,最好原地不动或抱紧一颗大树不松手。

(三)发生泥石流时怎么办 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应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暂停观察,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地段停留避险。另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断树木卷入泥石流,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体冲毁。

8、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的主要任务

(一)第一时间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灾现场指挥机构,启动防灾预案,根据防灾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工作内容;

(二)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转移安置人群到临时避灾点,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组织的救援受伤和被围困的人员;

(三)对灾情和险情进行初步评估并上报,调查地质灾害成因和发展趋势;

(四)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建立警示标志;

(五)加强地质灾害发展变化监测,并对周边可能出现的隐患进行排查;

(六)排危及实施应急抢险工程;

(七)信息、通讯、交通、医疗、救灾物资、治安、技术等应急保障措施到位;

(八)根据权限做好灾害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对灾情和险情进行初步评估并上报,调查地质灾害成因和发展趋势;

9、灾后如何应急自救?

地质灾害发生后,专业救灾队伍未到之前,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避灾措施。

(一)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崩塌。当滑坡、崩塌发生后,后山斜坡并未立即稳定下来,仍不时发生崩石、滑坍,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因此,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

(二)立即派人将灾情报告政府。偏远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后,道路、通信毁坏,无法与外界沟通。应该尽快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以便尽快开展救援。

(三)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发生的危险。灾害发生后,在专业队伍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禁止人员进入。

(四)查看天气,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根据多年的经验,并注意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近期是否还会有发生暴雨的可能。如果将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建立防灾应急预案,指定专门的人员时刻监视斜坡和沟谷情况,避免新的灾害发生。

(五)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的人员。撤离灾害地段后,要迅速清点人员,了解伤亡情况。对于失踪人员要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查找搜寻。特别指出的是对泥石流中受伤人员的救治主要是避免窒息。为此,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应立即清除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的污水。对昏迷的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送急救站。

10、农村建房选址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一)严格按照新农村规划进行建房;

(二)不要在滑坡体上、陡坡上建房;

(三)不要紧挨着陡坡坡脚、有危岩的石山坡脚建房;

(四)在缓坡上或其坡脚切坡建房,房屋与后面的陡坡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距离;

(五)不要在山区的冲沟底部及冲沟口附近建房;

(六)地下岩溶发育区,先查明浅层溶洞并处理之,基础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条形结构。

下载浅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六盘水市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2‟11号)精神,切实做好2015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发布单位】国务院 【发布文号】国务院令第394号 【发布日期】2003-11-24 【生效日期】2004-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地质灾......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相关业务股室的指导和永安乡各部门、各村、单位的支持下,我所在xx年度中,切实按照xxxx号文件精神及要求,层......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2008-08-21 | 作者: | 来源: 中国地质调查局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是一项专门的技术,它主要依据工程地质调查和勘察的结论,根据地......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 合 同 书 工程名称: 工程建设地点: 合 同编 号: (由设计人填写) 设计证书等级:甲级(国土资地灾设资字第2009273001号) 发包人: 设计人: 签 订 日 期:发包人: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 1、什么是地质灾害?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地质变化。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

    地质灾害防治办公会议

    我区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 8月18日上午,区政府召开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会议由副区长任佩光同志主持,区政府办、区国土资源分局、区综合执法局、区安监局、区建设局、......

    地质灾害排查防治[大全]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情况总结 一、排查内容 1、学校的围墙、厕所。 2、校园内校舍。 3、学校围墙外地段。 二、排查的情况 接通知后,我校立即安排部署地质安全排查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