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校学生犯罪调查与分析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在校学生犯罪调查与分析
赖兴平廖炯龙
一个人的校园时光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在校学生社会阅历简单,处事没经验,防范能力差,极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稍不留意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院2006年以来办理了11宗15人在校学生犯罪案件。在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违法犯罪问题不容忽视。笔者结合这些案件分析我县在校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对检察机关如何遏制及预防在校学生犯罪作进一步探讨。
一、在校学生犯罪案件的特点
一是犯罪主体多为初中生。我院办理的11件15人在校学生案件中,初中生就有14人,占案件总数的95%。初中时期是青少年叛逆心理最强的一个时期,对家长、学校老师的教导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对于同龄人或者比自己稍大的“哥们”的话却言听计从,极易受一些不务正业的社会青年的鼓动而走上犯罪道路。如胡某鹏和陈某洋抢劫案,两人是某镇初中在读学生,在外结交社会无业青年,后被他人唆使采用语言恐吓、砍刀威胁、搜身等手段抢劫本校学生。
二是作案形式多以团伙为主。由于学生能力所限,个人往往难以实施犯罪,于是他们转向社会寻找“兄弟伙”、“铁哥们”,进而形成团伙犯罪。这些团伙成员有的来自同校,有的来自同村、镇,有的是朋友的朋友,有的属于校
内外勾结。如甘想某、甘柳某、魏志某盗窃案,三人都是在校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而无心向学,向家里要钱不遂,于是共谋盗窃他人财物,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是农村学生犯罪情况出现增多趋势。在农村,父母为生计而忙于奔波,无暇照顾子女生活和平时的活动情况特别多,我院办理的案件中来自农村地区、困难家庭的学生就有8件9人。如钟某文抢劫一案,其面对同学间生活水平的强烈反差,心理上很受刺激,伙同他人去到初一年级学生宿舍,对六间宿舍的十多名学生实施抢劫,抢得现金70多元以及收音机、风衣、手电筒等物品。
四是对犯罪行为认识不足。在校学生犯罪动机一般比较单纯,大部分是由于不学法、不懂法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在盗窃、抢劫过程中被人教唆帮人“看风”,认为自己并没有实施犯罪行为,不够成犯罪。在强奸未成年犯罪案件中,误以为对方同意就不构成犯罪,如我院办理的曾某文强奸案,由于对行为的违法性认识不足,认为经幼女同意发生性关系不为犯罪,当知道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时后悔已晚。
五是经教育大部分都能投案自首。由于在校学生犯罪突发性、无明确动机犯罪占大多数,很多是一念之差而铸成大错的。案发后,更多的是找家长商量如何解决,家长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后,大都会劝导孩子主动投案自首,并积极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我院办理的11件案件中,8件10人在案发后能够自动投案或者在未采取强制措施前能如实交代犯罪事实。
二、在校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作为在校学生生理和心理未发育健全,不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复杂生理机制,缺乏抑制外界不良影响的能力,而且逆反心理强,喜欢争强好胜,很容易在盲目模仿或偏激冲动中走向犯罪的泥潭,这些是在校学生犯罪的内因,然而从我院办理的案件来看,外在因素对在校学生犯罪的影响更值得我们关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是社会的不良诱因。首先是享乐主义的滋生。很多在校学生把穿名牌服装,买高档商品(如手机等)看成一种时髦,享乐欲望的膨胀促使自控能力欠缺的青少年追求畸形消费,特别是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学生面对同学间生活水平的强烈反差,心理上很受刺激,一旦自我调适不当,就不惜采取违法犯罪的行为来满足物质欲望。其次是“黄赌毒”的入侵。当前许多学生为考试而拼搏,生活单调枯燥,厌学情绪骤增,而社会上的“黄、赌、毒”乘虚而入,一些在校学生为了追求一时刺激,盲目地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手段和情节。再次是网吧、游戏厅的无序管理。各种迎合青少年好奇娱乐心理的游戏厅、网吧比比皆是,很多在校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无心上学,而由于对上网费以及部分游戏开支的需要,学生往往通过违法手段获得金钱,以至触犯刑律。
二是家庭的不良影响。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纵,当孩子犯了小错误的时候,不但不指责其改正,反而宠爱袒护,使孩子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知错不改,一错再错,最后酿成大祸才后悔莫及。加上现在有些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或生意,无暇顾及孩子,对其在学校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情况疏于了解和掌握,对于孩子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困扰没有给予及时疏导。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孩”,父母外出打工,他们有困难、困惑不知向谁倾诉,身边无人提醒约束、正确引导,久而久之形成了自暴自弃不良性格,往往是“糊里糊涂”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学校教育的失误。一是教育偏位。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较大比重,多数农村中学生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初中辍学)后回家务农,而学校缺乏职业技能教育,回乡就业的学生一般都缺少一技之长,智力劳动的价值又体现不出来,难有作为,导致毕业回村后容易无所事事,而滑向歧途。二是管理不力。学校对一些学生的喝酒、抽烟、赌博、报复等行为校方没有给予及时制止等,对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不够也未能入心、入脑,一旦有偶然性因素诱发,极容易导致违法犯罪。如我院办理的张某源过失致人死亡一案,与同学因一个乒乓球引起打架,双方相互殴打推拉,致使张某威倒地,造成胃内容物返流气管、支气管,导致气管、支气管管腔填塞、机械性窒息死亡。
三、遏制和预防在校生犯罪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院在办理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对在校学生犯罪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并初步取得了成效。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检察机关要做好四个“着力”:
一是着力办理好在校学生犯罪案件。在校学生罪犯是一个尤其脆弱和敏感的特殊群体,这一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会回归社会,逐渐成长为社会中正常的一员,一旦办案方法失当则很有可能导致不良效果。因此在办案过程中,要针对在校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注意寓教于捕、寓教于诉,将挽救方针贯穿于办案的全过程,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及时准确的办理在校学生案件,做到实体与程序并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保护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由于在校学生身心不成熟、不稳定,对自己的行为性质没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其
犯罪较成年人具有特殊性。若简单地对其判处刑罚,一方面影响其学业,另一方面可能使其在监管场所被交叉感染,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对一些主观恶性小、社会影响小、性质轻微的在校学生案件采取适度从轻处理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刑事和解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对在校学生犯罪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其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有无帮教条件等情况,除主观恶性大、社会危害严重的以外,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对确需提起公诉的,根据情况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理、适用缓刑等量刑方面的意见。
二是着力建立帮教体系。司法机关不仅要建立帮教体系,而且要多方位、多层面地开展社会帮教工作,一是以“帮”为突破口。凡属在学的缓刑犯,要坚持与所在学校联系、磋商,请教育局出面协调,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争取让其复学。二是以“教”为本。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对缓刑犯进行跟踪帮教,及时建立以公安、检察、学校班主任、监护人为成员的帮教小组,建立帮教联系制度和帮教网络,定期让他们向小组汇报思想工作状况,促进其思想转变。即使投入少管所服刑后,帮教工作仍继续向劳改场所延伸,通过联合监狱管教干部与他们召开座谈会,送去家乡人民的关爱,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认真改造,早日回归社会。
三是着力构建预防网络。要加强对开展校园治安调研工作,分析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在校学生犯罪及侵害中小学生权益案件的治理和预防建议,在全社会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减少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对少年的毒害。一是要协同公安、文化、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严格清理各种毒害青少年的文化市场(特别是校园周边违规设立的舞厅、录像厅、电子游艺室等娱乐场所),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是要协同公安、法院严厉打击教唆、胁迫、引诱青少年犯罪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屡教不改、扰乱、破坏校园教学环境、危害学生人身、财产权益的违法犯罪人员加大惩处力度,未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送工读学校,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责的从严从快批捕、起诉。
四是着力搞好法制宣传。法制宣传不仅包括在校学生,更主要的应该加强对家长、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的法制宣传。要通过新闻媒体、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面向全社会,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通过举办法制知识讲座、法制图片巡回展、开辟固定的法制宣传阵地等形式,让全社会都来重视和关心在校学生。其次要委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警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掌握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和平时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成长过程和社会交往等情况。再次,要通过现身说法、案例评释、图片展览等形式向在校学生宣传有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第二篇:xx市学生犯罪的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犯罪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当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据统计,2000年至2002年,xx全市法院共判处学生犯罪429人,其中2000年114人,2001年160人,2002年155人。
一、学生犯罪的主要特点1、侵财型犯罪十分突出,处于各类犯罪首位。2000年全市法院共判处盗窃、抢劫等侵犯财产型犯罪的88人,2001年122人,2002年120人,分别占学生犯罪总数的77.2%、76.3%和77.4%。2、故意伤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暴力性犯罪亦占一定比例。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分别占学生犯罪总数的18.4%、18.8%和10.3%。3、性犯罪所占比例较小,但在总体上呈现略有上升势头。4、犯罪低龄化,手段成人化、智能化现象突出5、共同犯罪、团伙作案现象突出。
二、诱发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1、社会因素。当前,一些消极思想的冲击,不良文化现象的感染,不法分子的利诱,都直接或潜在地成为学生犯罪的促进剂。社会环境的影响又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党政之风不正,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现象严重,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并导致社会道德不平的下降。这些社会不正之风诱发和助长犯罪思想,尤其对涉世未深的学生影响更大;二是社会文化市场的不良发展,或潜移默化或直接刺激学生违法犯罪。消极文化对在校学生犯罪起着直接的刺激与诱发作用。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也使一些在校学生逐渐滋长了极端享乐主义思想,使他们为了享乐而不择手段。三是一些社会渣滓对学生的腐蚀拉拢。这些人利用涉世不深的学生的弱点,向学生宣扬吃喝玩乐的腐朽生活方式,引诱学生走上犯罪道路。2、学校因素。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水平提高很快,学生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学校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大部分学校在执行教育方针方面有偏差,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法制教育、性教育、心理教育滞后,是导致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受传统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影响,在教育转化“差生”方面意识不强,方法简单,更没有预防学生犯罪的责任意识。3、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父母的言谈举止都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家庭的父母忽略了以身作则,没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良好品德熏陶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如何做,以“家长”自居。
三、预防和减少学生犯罪的建议和对策1、政府各部分应加强合作,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消除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2、学校教育应把教育与育人结合起来,狠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纠正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方式。4、加强司法预防,遏制学生犯罪。
第三篇:xx市学生犯罪的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犯罪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当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xx市学生犯罪的调查与分析。据统计,2000年至2002年,xx全市法院共判处学生犯罪429人,其中2000年114人,2001年160人,2002年155人。
一、学生犯罪的主要特点1、侵财型犯罪十分突出,处于各类犯罪首位。2000年全市法院共判处盗窃、抢劫等侵犯财产型犯罪的88人,2001年122人,2002年120人,分别占学生犯罪总数的77.2%、76.3%和77.4%。2、故意伤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暴力性犯罪亦占一定比例。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分别占学生犯罪总数的18.4%、18.8%和10.3%。3、性犯罪所占比例较小,但在总体上呈现略有上升势头。4、犯罪低龄化,手段成人化、智能化现象突出5、共同犯罪、团伙作案现象突出。
二、诱发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1、社会因素。当前,一些消极思想的冲击,不良文化现象的感染,不法分子的利诱,都直接或潜在地成为学生犯罪的促进剂。社会环境的影响又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党政之风不正,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现象严重,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并导致社会道德不平的下降。这些社会不正之风诱发和助长犯罪思想,尤其对涉世未深的学生影响更大;二是社会文化市场的不良发展,或潜移默化或直接刺激学生违法犯罪。消极文化对在校学生犯罪起着直接的刺激与诱发作用。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也使一些在校学生逐渐滋长了极端享乐主义思想,使他们为了享乐而不择手段。三是一些社会渣滓对学生的腐蚀拉拢。这些人利用涉世不深的学生的弱点,向学生宣扬吃喝玩乐的腐朽生活方式,引诱学生走上犯罪道路,调查报告《xx市学生犯罪的调查与分析》。2、学校因素。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水平提高很快,学生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学校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大部分学校在执行教育方针方面有偏差,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法制教育、性教育、心理教育滞后,是导致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受传统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影响,在教育转化“差生”方面意识不强,方法简单,更没有预防学生犯罪的责任意识。3、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父母的言谈举止都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家庭的父母忽略了以身作则,没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良好品德熏陶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如何做,以“家长”自居。
三、预防和减少学生犯罪的建议和对策1、政府各部分应加强合作,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消除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2、学校教育应把教育与育人结合起来,狠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纠正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方式。4、加强司法预防,遏制学生犯罪。
第四篇: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与浅谈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与浅谈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主人,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动力。因此未成年人的品格的优劣,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民族未来的兴衰!我国未来的存亡!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
首先了解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
(一)从犯罪主体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
(二)从犯罪手段来说未成年人罪犯作案的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
(三)从犯罪类型来说,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四)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说,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更重要的一点是,本地乃至全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犯罪事件起数时起时伏。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中,犯罪人通常具有文化水平低,法制意识薄弱,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是非不分。一部分犯罪人还表现出在校违纪、冲撞老师、不服管教叛逆性强等。这些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因素。
提到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更多一部分原因来自客观原因,列举如;(1)家庭不健全,(2)家庭管教不当(3)学校教书与育人脱节(4)社会原因
对于上述种种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司法机关在不遗余力的治理,保护未成年人。近几年来我们所见的措施有:一)提高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坚持社会综合治理,减少诱发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因素。(三)充分发挥家庭预防的特殊作用。(四)重视心理品质的培养,增强自控能力。
谈了这么多点,我想最后发表一下我的看法以及做个结束语。对于司法机关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以及保护未成年人所做的工作,我想提出一点建议:一是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文化教育,不能只抓表面,更应该从家庭、从社会入手,深入地探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二是要政府加大投入,必须加强教育范围,否则就变成了治标不治本。
最后,我想说,保护未成年人是所有社会人的责任和义务。但同时,我们作为未成年人,也要加强自控能力,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否则岂不是辜负了国家对我们的保护,对我们的教育/
第五篇:调查与分析
消费者行为学 第一章 绪论
1.消费者行为 2.消费者 3.经济人理论 4.信息的搜寻 5.购买 险 25.物理风险
1.2.简述感觉义和意义。简述决定知觉选择性的机制。1.消费者需要 2.消费者动机 3.动机冲突 4.消费者卷入
1.消费者需要是如何划分的? 4.5.者是如何利用这些学习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试述态度改变难易的影响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来说,购买行为与态度是一致的,也存在许多情况,购买行为与态度不一致,导 1.简述个人消费者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2.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消费者决策过程?
4.简述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一般内容和学科特点? 5.简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1.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企业应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2.消费者购买行为理性观点和非理性观点? 3.消费者行为研究在我国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4.消费者行为具有显著跨学科的特点,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哪些,这些学科从哪些方面研究消费者行为以及对消费者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何影响?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开放式问卷 2.投射法 3.等距量表 4.实验法
1.观察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2.设计和制作调查问卷时应注意什么? 3.实验室实验场实验的特点各是什么? 4.心理量表有哪三种?
访谈法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方法?(2)分析这种方法的含义、运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第三章 消费者的感受和知觉
1.感觉 2.感受性 3.感觉阈限 4.绝对感觉阈限 5.绝对感受性 6.差别感觉阈限 7.差别感受性 8.感觉到适应性 9.联觉 10.知觉 11.时间知觉 12.空间知觉 13.运动知觉 14.错觉 15.知觉的选择性 16.知觉的超负荷 17.选择的感受性 18.知觉防御 19.知觉的组织 20.风险 21.功能风险 22.经济风险 23.社会风险 24.心理风
3.简述知觉组织的主要原则。
1.论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2.论述知觉组织中的图形-背景原则。
3.消费者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哪几种类型,请分别说明。4.产生知觉风险的原因有哪些? 5.试述减少知觉风险的方法。
1.消费者产生知觉风险的原因。2.消费者减少知觉风险的方法。
3.企业应如何降低消费者知觉到的风险水平。
第四章 消费者的学习和记忆
1.学习2.机械学习3.意义学习4.加强型学习5.消弱型学习6.重复型学习7.动机 8.强化 9.泛化 10.分化 11.记忆 12.识记 13.保持 14.再认 15.感觉记忆 16.短时记忆 17.长时记忆 18.遗忘
1.简述学习的基本要素。2.简述引起动机的条件。3.简述刺激化和分化的联系。4.记忆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 5.简述对遗忘的原因的解释。
1.试述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试述认知学习过程。3.试述社会学习理论。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5.如何利用学习和记忆原理有针对地开展营销活动?
松下启动单一品牌战略„„
第五章 消费者的需要与动机
2.简述消费者动机系统的特性。3.消费者卷入有哪些特性。
4.动机冲突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每种类型。5.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试述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2.试述两种不同强度的消费者卷入及针对不同的卷入所采取的营销策略。
1.卡迪拉克 2.营销者往往会制定 3.有一则舒肤佳香皂
第六章 消费者态度
1.态度 2.消费者态度 3.态度的差异性 4.态度的调整性 5.态度学习的经典条件化作用 6.态度学习的工具条化作用 7.态度的改变 8.直接说服、间接说服 9.知识功能 10.认知功能 11.价值表现功能 12.自我防卫的功能
1.什么是态度的效用性?商品对消费者效用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2.什么是消费者态度的相对稳定性?消费者态度的稳定性会给消费者购买行为带来什么影响? 3.什么是态度的知识性?它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哪些影响? 4.简述传递者对消费者态度改变的影响。5.简述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6.态度先于行为倾向,并对消费者最终所作的选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而营销者非常注重消费者态度,简述营销者态度的市场策略。
1.试述态度有哪些结构,态度结构各构成因素对购买行为有哪些影响? 2.消费者态度一般通过什么方式形成的?
3.消费者一般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习得态度,营销致购买行为与态度不一致的因素有哪些?
1.企业在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宣传的时候 2.国外企业非常注重售后服务
3.在当代营销中 许多企业在新产品刚上市 4.我国现在出现了一批爱车族
第七章 消费者个性
1.个性 2.个性倾向性 3.个性心理特征 4.本我 5.自我6.超我 7.特质 8.意识自我 9.个人无意识 10.集体无意识 11.传统指向性 12.内在指向性 13.他人指向性14.自我观念 15.实际自我 16.理想自我 17.社会自我18.理想社会自我 19.情境自我 20.期望自我1.简述消费者个性的基本特征。2.简述个性的构成。
3.简述测定消费者个性的两种主要方法。4.简述革新消费者的个性特征。5.简述广义的自我观念的构成。
1.试述精神分析个性理论及它对营销活动的影响。2.试述特质理论的主要内容。
3.试述荣格的个性理论对营销活动的影响。4.试述社会比较理论对市场营销战略的作用。5.试述革新消费者的个性特点对市场策略的影响。6.试述自我观念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
1.瑞士钟表 2.雀巢公司
第八章 消费者决策
1.消费者决策 2.认知问题 3.信息的内部来源 4.补偿性决策规则 5.非补偿性规则 6.重复购买 7.冲动购买8.单纯性冲动购买 9.提醒性冲动购买 10.暗示性冲动购买 11.计划性冲动购买 12.总效用 13.边际效用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5.消费者偏好 16.无差异曲线
1.2.3.4.5.6.7.简述决策活动在消费者行为中重要的作用。简述消费者决策的特点。简述常规的问题解决模型。简述有限的问题解决模型。简述扩展的问题解决模型。简述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来源。
简述消费者在实际的购买决策中如何运用决策规则。8.述消费者为了摆脱购买后失调所引起的不满意状第十章 社会阶层
1.社会阶层 2.社会阶层的声望测量法 2.霍林舍的两因素指数分层法
1.2.3.1.2.试述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
试述社会阶层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什么影响。社会阶层的特征有哪些? 社会阶层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社会阶层方面一般存在哪几种消费心理?
3.4.5.6.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高与低的判断有哪些途径?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选择的倾向性有哪几种? 简述消费者价格阈限的变动对企业的影响。非整数定价主要适应哪些心理?它具有哪些优点?
4.5.6.7.8.9.简述连锁商店的主要特点。简述货仓式商店的主要特点。简述常见的商店品牌命名的具体做法。简述商店标志设计应体现的基本要求。简述方便面、选购物和特殊牌陈列各自的要求。简述商品陈列的一般要求。
1.2.3.试述商品价格四个心理功能的主要特点。论述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心理行为的影响。商品价格调整的心理策略有哪些?
1.2.3.试述零售业态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试述开放式陈列与封闭式陈列的差异。
试述购买冲突产生的原因。作为销售人员,如何才态,通常会采取哪些办法减少失调。9.简述补偿性决策规则的两种决策规则。
10.简述非补偿性规则的具体决策规则。
1.试述消费者决策的内容。
2.试述消费者决策的模型。企业针对决策过程中的各阶段,可采取什么措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3.试述引起消费问题或者购买愿望形成的原因。4.试述消费者在作出购买决策时,如何对商店和品牌进行选择。
5.试述影响消费者决定是否投诉的因素。
1.某消费者想购买一台数码摄像机
2.中国消费者协会信息网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 3.XX公司的老王是市场营销部的职员
第九章 社会文化
1.文化 2.文化的发展性 3.亚文化 4.职业亚文化 5.年龄亚文化
1.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2.我国传统文化特征有哪些?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亚文化因素有哪些?
1.试述我国传统文化对居民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影响。
2.试述我国亚文化群的类及其消费特征。
我国出口的白象牌电池
欧米茄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战略
第十一章 社会群体与消费者行为
1.社会群体 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3.主要群体和次要群体 4.隶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5.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6.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7.消费者群体 8.群体规范 9.群体内聚力 10.从众 11.参照群体 12.接触群体、渴望群体、拒绝群体、回避群体
1.在消费者行为学中,为什么要研究消费者群体? 2.在消费者行为学中,如何利用心理因素对消费者群体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有什么实际意义?
1.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群体有哪些,这些群体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 2.参照群体为什么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以及它是如何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 3.为什么选择名人专家作为参照群体,名人专家作为参照群体,一般通过什么方式对消费者施加影响?
在某商场里,一家企业为收回部分资金
第十三章 家庭与消费者行为
1.均衡价格 2.价格阈限 3.价格倾向性心理 4.价格弹性 5.撇脂定价法 6.渗透定价法
1.商品价格具有哪些心理功能?
2.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伟大公司是隶属北京市某局的一个中型企业
第十四章 产品与消费者行为
1.新产品 2.革新消费者 3.商品名称 4.品牌 5.商标 6.品牌定位
1.影响消费者新产品购买意向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2.简述消费者购买新产品过程的三个方面。3.简述商品命名心理策略。4.简述商标与品牌的联系与区别。5.简述商品包装过程的三个方面。6.影响品牌形象的因素有哪些。
1.试述新产品设计的心理策略。2.试述品牌的心理功能。
3.论述消费者对品牌的心理接受过程。4.如何进行品牌形象的教育和提升?
有一种报纸,版面少,发行量小,市场占有率低
第十五章 营销方式与消费者行为
1.零售业态 2.专卖店 3.超级市场 4.连锁商店 5.货仓式商店 6.商店内部环境 7.开放式陈列 8.封闭式柜台 9.岛屿式柜台 10.直线式柜台 11.功能特点陈列法 12.重点陈列法 13.裸露陈列法 14.季节陈列法 15.艺术陈列法 16.商品量感
1.简述大型百货公司的特点。2.简述消费者选择专卖店购物的原因。3.简述超级市场的主要特点。能有效地避免和消除购买冲突?
1.在美国一些大型城市里 2.1936年„„
抽样技术
(二)名词解释 第一章 预备知识
测量法则:即进行测量时用数字和符号与客体各种属性或特征内容之间的对应规则,是用来区分客体不同属性或特征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直接测量:把测量对象与作为测量标准的量直接进行比对,或用预先按标准校准的测量仪器预先确定的对应法便利抽样:是调查人员根据自己的方便,自行确定入样的单元。
滚雪球抽样:使利用样本点(构成样本的单元)寻找样本点,即由目前的受访者去寻找新的具有某一特征的受访者。
第四章 分层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如果每层中的抽样都是独立地按照简单随机抽样进行的,那么这样的分层抽样称为分层随机抽直线等距抽样:假设总体单元数为N,样本容量为n,N=nk,且总体中的N个单元已按某种确定顺序编号为1,2,„,N。如抽样程序时先从头k个单元编号中随机抽出一个单元编号,然后每隔k个单元编号抽出一个单元编号,直到抽出n个单元编号为止,则这种等距抽样称为直线等距抽样。
圆形等距抽样:假设总体单元数为N,样本容量为n,N≠nk,且总体中的N个单元已按某种确定顺序编号为1,2,„,N。如将这些编号看成首尾相接的一个环,并答:抽样的实施步骤:(1)调查目标确定。(2)抽样框选择。(3)抽样设计。(4)问卷设计。(5)数据收集。(6)数据编号和录入。(7)审核与插补。(8)参数估计。(9)数据分析和调查结果的表述。(10)数据发布。(11)文档。
2.试说明绝对误差限、置信区间与置信水平(置信度)之间的关系。见书p26
3.请列举出四种基本的概率抽样方法,并简要说明各种则对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并能直接得到测量对象数量大小的测量结果。
测量客体:是调查主体要用数字或符号来进行表达、解释和说明的属性或特征的载体。
测量对象:又称测量内容,即测量客体的某种或某些特征或属性。
间接测量:受测量不能通过直接测量的方法得到,必须通过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直接测量值,利用一定的函数关系运算才能得到,此种测量称为间接测量。
调查:调查活动就是调查主体针对调查对象,依据调查法则使用调查工具向调查客体发送信号,获得数字或符号表达的信息的过程。
信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所得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效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所得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第二章 基本概念
抽样调查:从构成主体的所有单元中按一定程序选择一部分单元,并根据这部分单元的特征估计或推断总体特征的调查。
抽样误差:由于用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估计所引起的代表性误差。
非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的来源比较复杂,主要有抽样框未能不重不漏地包含所有抽样单元导致的抽样框误差,调查测量不准确引致的测量误差,此外还有无回答误差、粗大误差等。
判断抽样,也称为立意抽样,指的是由抽样者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抽取样本。
自愿“抽样”:是指样本由自愿参加的受访者所构成的抽样。
样。
自加权:若总体总量(或总体均值)的一个无偏估计量可以表示成样本基本单元的变量值总量(或均值)的一个常数倍,则称这种估计量为自加权的或等加权。最优分配:在分层随机抽样中,对于给定的费用,使估计量的方差达到最小,或者对于给定的估计量方差,使得总费用达到最小的各层样本量的分配称为最优分配。
第五章 不等概率抽样
不等概率抽样:如果总体中每个单元进入样本的可能性是不想等的,则这种随机抽样方式就成为不等概率随机抽样,简称不等概率抽样。
多项抽样、PPS抽样、∏PS抽样见书P98
第七章 整群抽样
群内相关系数:表示同一群内不同次级或基本单元的变量值对总体均值的离差乘积的期望值与总体中所有次级或基本单元变量值对总体均值离差平方的的期望值之比。
第八章 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设总体中的N个单元按某种顺序(通常是按某种规律排列,但也可以是随机排列的)编号为1,2,„,N。如抽样程序是首先抽取一个或一组起始单元的编号,然后按某种确定的规则选取其他单元的编号,直到满n个为止,则这种抽样称为系统随机抽样,简称系统抽样。等距抽样:设总体中的N个单元按某种顺序(通常是按某种规律排列,但也可以是随机排列的)编号为1,2,„,N。如抽样程序是首先抽取一个或一组起始单元的编号,然后按照固定的间隔k选取其它单元的编号,直到满n个为止,则这种抽样称为等距系统抽样,简称等距抽样。
从1到N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一个单元编号为随机起点r,然后每隔k抽取一个单元编号,直到抽满n个单元为止。则这种等距抽样称为圆形等距抽样。
第九章 非概率抽样
便利抽样:又称就近抽样、偶遇抽样、自然抽样、方便抽样。具体来说,它是根据调查者的方便与否来抽取样本的一种非概率抽样。
判断抽样:又称目的抽样、主观抽样、立意抽样、专家抽样。它是一种凭研究人员的主观意愿、经验和知识,从总体中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样本点构成样本作为调查客体的一种非概率抽样方法。
配额抽样:又称定额抽样。它是按照总体的特征予以配置样本的一种非概率抽样方法,首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元按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类(组),然后在每个类(组)中按照事先规定的比例或数量(即配额)用便利抽样或判断抽样方法选取样本点。
雪球抽样:又称链式抽样、网络抽样、辐射抽样、连带抽样。它是以“滚雪球”的方式抽取样本,即通过一些“种子”样本点以获取更多样本点的信息,样本逐渐庞大。
第十章 其他专题
敏感性问题:是指所调查的内容涉及私人机密,受访者不愿或不便于公开表态或陈述的问题。
简答题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简述调查的主要步骤,并思考抽样设计在其中的作用。
抽样方法的思想。
答:基本的概率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的思想:从一个单元数为N的总体中逐个抽取单元且无放回,每次都在所有尚未进入样本的单元中等概率的抽取,直到n个单元抽完。
(2)分层抽样的思想:先按照某种规则把总体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在层内再进行抽样,各层的抽样之间独立进行。
(3)整群抽样思想:抽样仅对初级抽样单元进行,对于抽样中的初级单元调查其全部的次级抽样单元,对于没有抽中的初级单元则不进行调查。
(4)系统抽样思想:先将总体中的抽样单元按照某种次序排列,在规定范围内随机抽取一个初始单元,然后按事先规定的规则抽取其他样本单元。
4.误差主要包括哪两类?引起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抽样调查中的误差有两类,一类称为抽样误差,另一类称为非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由于用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估计所引起的代表性误差。由于每次只是抽取一个样本,而这个样本中包含哪些单元是随机的。不同的样本由于包含的但愿不同,得到的估计值自然不同。各个估计值与总体特征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差距,由此产生了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的来源比较复杂,主要由抽样框未能不重不漏地包含所有抽样单元导致的抽样框误差,调查测量不准确引致的测量误差,此外还有无回答误差、粗大误差等。非抽样误差不仅在抽样调查中,在全面调查中也是存在的。减小非抽样误差的方法主要是严格调查程序、规范调查步骤、加强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合理地设计问题和答卷,改进测量方法和工具。第三章 简单随机抽样
1.请简述样本容量n的确定步骤。
(1)确定估计的精度水平。(2)按照保守(即让样本容量宁大勿小)原则,对总体方差S进行预估。(3)计算简单随机抽样在回答率为100%的条件下所需的初始样本量n0。(4)确定抽样方式,并根据不同抽样方式的设计效应deff对样本容量进行调整。(5)判定回答有效率,并根据有效回答率对样本容量进行再调整。(6)在需要得到分组数据并对这些分组数据的精度有事先约定或要求时,应分别计算各组所需样本量,然后经各组累计加
2见书p99
第六章 多阶段抽样
什么是多阶段抽样?多阶段抽样有哪些特点? 答:假设总体由N个初级单元组成,每个初级单元又由若干个二级(次级)单元组成,若在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取n个初级单元,对每个被抽中的初级单元再抽取若干耳机单元进行调查,这种抽样被称为二阶段抽样。如果每个二级单元又由更小的三级单元组成,那么在第二阶段抽样后,若对每个被抽中的二级单元中的三级单类型区域或地段中的所有地块进行取样。一般来说,如总体主要变异来源明显来自类型区间,则采用分层抽样;倘若主要变异来源来自地段内各单元之间,或来自各地段间,则采用整群抽样。
第八章 系统抽样
对线性趋势总体的系统抽样的改进方法有哪些? 对线性趋势总体的系统抽样的改进沿两个方向进行:一是改进抽样方法,如采用中心位置抽样法,对称系统抽样法等;二是改进估计方法,如使用首尾校正法等。理,通过几个“种子”单元牵一发而动全身,逐步获取所需的各个样本点,最终实现抽取研究样本的目的。这一抽取的过程与逆抽样方法很是类似。二者的区别在于问题研究目的设定。一般来讲,逆抽样方法多用于估计具有稀有时间特征的单元稀少无法快速获得样本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获得足够的样本进行相关特征的研究。3.在确定样本容量方面,非概率抽样和概率抽样考虑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答:概率抽样中,我们可以在总体规模、允许误差的要求、总体方差和置信水平以及费用限制等条件下计算样总得到总体所需样本量。(7)仔细权衡费用、时间、调查机构拥有或可动用的各种资源方面的限制,进而确定最终的样本量。
2.请简述预估S2的几种方法。
(1)利用先前的调查结果和经验。(2)利用预调查或是调查的结果。(3)利用同类或相似或有关的二手数据的结果。(4)利用某些理论上的结论。(5)利用富有经验的专家之判断。
第四章 分层随机抽样
1.简述分层随机抽样相对于简单随机抽样的优点。答:(1)可同时对子总体进行参数估计。(2)便于依托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组织和实施,同时还可以根据各层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抽样方式。(3)可使样本在总体中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具有更好的代表性。这样就避免了样本分布不平衡现象。(4)可以提高参数估计的精度。事实上分层抽样的精度一般要高于其他抽样方式。2.请列举出样本量在各层的三种分配方法,并说明各种方法的主要思想。
比例分配、一般最优分配、奈曼分配。
比例分配的思想:每层的样本量nh都与层的大小Nh成比例。特点是估计量具有简单的形式。
一般最优分配的思想:对于给定的费用,使估计量的方差达到最小,或者对于给定的估计量方差,使得总费用达到最小。
奈曼分配的思想:各层的单位抽样费用相等时的最优分配。
第五章 不等概率抽样
请分别说明代码法和拉希里法的实施过程。
元再进行抽样,则是三阶段抽样。如此类推,则可定义更高阶的多阶段抽样。
优点:保持了一阶整群抽样样本单元相对集中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抽样的效率,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抽样框可以分级混呗;各个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比较灵活。
第七章 整群抽样
1.什么是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有哪几个步骤? 答:单纯随机抽样法是把调查单位当作抽取单位。整群抽样法,乃是把若干调查单位集合在一起的整群作为抽取单位的抽取方法。整群抽样时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元,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群,对选群中的所有基本单元进行调查。2.整群抽样有哪些优点?
整群抽样法,可以说是为解决单纯随机抽样法中编制调查表和实地调查的困难而产生的方法,构造群的抽样框要比构造包括所有总体基本单元的抽样框容易一些。所以整群抽样能够简化抽样框的编制,使实施调查变得顺利,故而节省费用。但不足之处是抽样误差较大。3.整群抽样与多阶段抽样及分层抽样的区别? 答:(1)多阶段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差别在于:多阶段抽样是在第一阶段从所有群众抽取若干群,在每个抽取的群中,再抽取若干单元进行调查。它与分层抽样的区别在于第一层是抽取部分,与整群抽样的区别在于第二阶段是抽取部分。这在实际实施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抽样方式。同时它的抽样精度比整群抽样高,操作性更强。(2)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区别在于:分层抽样是先分层,然后对每个层内的单元进行随机抽样。而整群抽样是先随机抽取整群(类型区或地段),然后对每一个被抽取的第九章 非概率抽样
1.模型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关系。
答:模型抽样是基于对调查总体中变量分布的广泛假设而采取的一种抽样方法。对变量分布的这种广泛假设与概率抽样的严格假定形成鲜明对照,通常称为超总体假设。非概率抽样的各种具体方法就是基于这种广泛假设的,所以非概率抽样应归入模型抽样的范畴。2.非概率抽样的具体抽样方法与概率抽样方法是怎样对应的,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答:(1)便利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便利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都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纯粹依靠客观机遇来抽取对象。但便利抽样中各总体单元的入样概率是未知的,也很可能是不相等的,有的还有可能为零。但多数情况下,尽管未知总体单元入样概率,但与随机选取的结果同样有效。
(2)判断抽样与不等概率抽样。判断抽样中总体单元的入样可能性与专家的主观判断有关,不同的专家会对不同类型的单位赋予不同的重要性,如果这个权重能够由专家自己给出,并且是慎重的,那么不考虑专家犯错概率,就可以用加权的方式对调查目标量进行估计。这里的权就是专家对不同类型总体单元的重要性的考虑。这种处理方式与不等概率抽样是非常类似的。
(3)配额抽样与分层抽样。在实践中,常有相当多的有关总体的信息存在,可以用于分层的目的,这就为如何分层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一项配额样本的前面个阶段抽样,通常是按照分层抽样完全相同的概率方法实施,这两种类型的样本仅在抽选个人进行访谈的最终阶段出现差别。
(4)雪球抽样与逆抽样。雪球抽样体现“物以类聚”的原
本容量,对于非概率抽样,通常仅依靠可能的预算、抽选规则来确定样本量。
4.确定配额抽样设计的样本容量有哪些步骤? 答:(1)控制特性的选取:通常研究的背景与目的、总体内部差异的程度以及与研究变量的相关程度,是选择控制特征时要考虑的因素。
(2)确定总体中各控制特征所占的比例,列出独立控制分配比例表。
(3)设计交叉控制的配额计算模型。
(4)修正和调整总的样本量。对样本容量及配额的非整数进行调整和处理,处理原则不能是简单的四舍五入,而应考虑各控制特征的重要性、样本代表性、以及调查可能性等因素。
第十章 其它专题
1.敏感性问题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应注意哪些问题? 见书p208
2.调查中的无回答是怎样产生的,你认为各种类型的无回答对古籍会产生什么影响,有没有比较好的预防及补救措施。P210
3.直接抽样与逆抽样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4.什么情形下要考虑样本轮换问题?样本轮换应注意哪些问题? P210
调查数据分析目录 第一章 调查数据分析的基本问题
1.调查数据分析 2.定性分析方法 3.定量分析方法 4.描述统计分析方法 5.推断分析方法
1.调查数据分析有何特点? 2.调查数据分析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3.简述调查数据分析的方法体系。
4.在调查数据法纳西中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5.简述调查数据分析的程序。
试述调查数据分析的要求。
第二章 调查数据的整理 1.数据整理 2.组距分组 3.直方图 4.频数分布 5.数据编码 6.统计表
1.整理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2.简述组距分组的主要步骤。
3.什么是组距分组?等距组距分组与异距组距分组的频数分布有什么特点? 4.试比较茎叶图与直方图。5.编制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试述数据编码基本环节与操作方法
第三章 调查数据的描述分析 1.相对指标 2.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3.算术平均值 4.中位数 5.标准差 6.变异指标 7.众数 8.离散系数
1.运用相对指标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什么是权数?
3.评价均值代表时,什么情况下必须要用离散系数?
1.如何评价均值的代表性?
2.试述调查数据分析中常用的相对指标。
第四章 调查数据的推断分析 1.统计量 2.抽样分布 3.小概率原理 4.第一类错误 5.x^2检验法 6.自由度
1.试述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区别。2.试述方差分析的统计思想。
第五章
调查数据的相关分析
1.相关关系 2.相关分析 3.交互列表分析法 4.品质相关系数 5.等级相关系数 6.简单相关系数 7.负相关系数 8.偏相关系数
1.简述相关关系的种类。2.简述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3.如何选择相关分析的方法。4.如何选择交互列表分析的变量。5.简述三变量交互列表分析法的主要作用。
第六章
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 1.回归分析 2.判定系数 3.回归标准差 4.异方差 5.多重共线性 6.自相关
1.在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参数a和b的几何意义和经济意义是什么? 2.因变量y的总变差、回归变差和剩余变差分别反映什么问题? 3.简述回归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4.在回归分析过程中,对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有哪些假设?
第七章
调查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
1.聚类分析 2.判别分析 3.主成分分析 4.因子分析
1.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的区别? 2.简述聚类分析的步骤。
3.简述两总体情况下攀比分析的基本步骤。4.简述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试述因子分析在市场调查中的作用
第八章
调查数据的预测分析
1.经济预测 2.德尔菲预测法 3.惯性原理 4.主观概率
预测法 5.长期趋势 6.长期趋势 7.时间序列预测法 8.移动平均预测法 9.一次指数平滑预测法 10.最小二乘 法 11.趋势线模型预测法 12.数量特征法
1.为什么说经济预测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2.简述经济预测的基本步骤。
3.简述PERT预测法的主要过程。
4.简述德尔菲预测法的概念、主要过程和特点。
5.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的基本假定有哪些?
6.简述指数平滑预测法的优点有哪些?
7.简述平滑系数α的作用及其确定的方法。
8.简述二次指数平滑法的特点。
1.如何根据时间序列资料选择恰当的趋势线模型进 行预测?
2.论述经济预测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对预测误差的的 利用。
第九章
调查数据的理论分析
1.理论分析 2.比较法 3.分类法 4.归纳法 5.演绎法 6.综合法 7.逻辑论证法 8.因果分析法 9.结构与功能分 析法
1.简述理论分析的主要作用
2.简述理论分析的要求
3.简述比较法的应用原则
4.简述分类法的应用原则
5.简述结构功能分析的作用
试述理论分析的意义。
第十章
调查分析报告
1.调查报告 2.摘要 3.口头报告 4.附录
1.调查报告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调查报告标题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3.简述学术研究报告的写作步骤。
4.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什么事项。
试述调查报告的结构内容
调查报告写作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记叙文 2.议论文 3.应用文 4.说明文 5.调查报告
1.什么是文章?它有何作用? 2.调查报告有哪些主要特点? 3.调查报告有哪些主要作用? 4.写作调查报告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第二章 选择课题
1.调查对象 2.调查单位 3.报告单位 4.调查项目 5.调查表
1.什么是调查方案?
2.设计方案是为什么必须首先确定调查目的? 3.选择调查课题应遵循哪些原则? 4.选择调查课题应防止哪些倾向?
第三章 搜集资料 1.普查 2.随机抽样 3.纯随机抽样 4.等距抽样 5.类型抽样 6.整群抽样 7.非随机抽样 8.重点抽样 9.典型抽样 10.任意抽样
1.随机抽样在社会经济调查中有何用? 2.随意(任意)抽样与随机抽样有何不同? 3.直接观察法与采访法有何不同? 4.报告法与通讯法有何不同? 5.网上调查法有何优缺点? 6.怎样审核调查资料的正确性?
第四章 分析研究
1.流量指标 2.平均指标 3.倒数平均数 4.众数 5.中位数 6.长期趋势 7.季节变动 8.循环变动 9.最小平方法10.回归预测分析法
1.什么叫统计分组?它有何作用?
2.什么叫分组标志?选择分组标志应遵循什么原则? 3.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哪些问题? 4.平均指标有何作用?
5.计算和运用平均数应注意哪些问题? 6.回归分析预测应注意哪些问题?
7.什么是广布(扩散)指数?它有何作用?应注意什么问题?
第五章
写作报告
1.主题 2.标题 3.层次 4.段落 5.过渡 6.照应
1.标题与主题有何联系与区别? 2.文章层次安排的一半原则是什么? 3.文章在哪些情况下不需要过渡? 4.文章中常用的照应有几种? 5.过渡和照应有什么不同?
第六章
统计新闻
1.新闻 2.典型消息 3.述评性消息 4.特写 5.新闻采访 6.倒金字塔式 7.金字塔式 8.统计新闻
1.新闻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记者写作消息为什么多用倒金字塔式? 3.统计新闻写作要注意哪些问题? 4.写好消息的主体要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