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长治里小学温国意
一、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
本组教材极富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但是离学生生活较远,含有复杂的背景知识。
认真研读整组教材后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这一学习重点在“导语”中明确提出;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要求学生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后“选做题”中鼓励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以及今日祖国的强大”;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引导学生在写读后感和进行演讲时用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单元后面的“回顾.拓展”中,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收获,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体现对相关资料的灵活运用。这样,结合“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专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在搜集、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把整组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注意单元中各学习内容之间的铺垫和照应。
二、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第七单元的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28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中的“玲珑剔透”等词语,理解“不可估量”“众星拱月”“居高临下”“屹立”等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字词)
2、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读、背、积累)
3、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理解)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写作)
5、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搜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感情朗读、品词析句,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匆忘国耻;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建议:
(一)借助资料,丰富文本体验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历史,其中建筑的多样性风格,饱含历史文化的奇珍异宝。《狼牙山五壮士》了解相关抗日战争的历史,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难忘的一课》台湾的历史。
《最后一分钟》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
2、课中教师紧扣语言文字,利用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搜集资料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但我们认为搜集资料决不能和阅读感悟分裂开,语文课终究还得姓“语”。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本文语言简洁,学生并不难读懂。但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读文要学生在脑海里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利用课前搜集到美妙图片,让孩子们直观了解它“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景观,并配合课文进行朗读: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看着展示的图片,听着老师的解说、配上轻柔的音乐,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万园之园”的辉煌。相信此时此刻的学生已完全置于人间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了„„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老师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掠、毁、烧”等词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就是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通过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无限憎恨之情。
此时此刻再补充两个小材料:一个是当时清政府在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时在做什么?他无计可施,只能仓皇而逃;二是更有甚者,军阀联军内战时,竟再一次洗劫圆明园!经过交流讨论,同学们也以感受到:圆明园给我们的,是一种痛,但痛定思痛,我们更重视它的警示作用,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更激起我们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课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或进行拓展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园地中的习作以及口语交际都与本课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图片,便于学生在习作及口语交际时有话可说。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课后要搜集有关英雄人物的成语,其实成语的使用既是一种学生语言风格的形成,又是一种概括能力的训练。本项练习建议和后面的日积月累同时训练
《难忘的一课》 台湾的阿里山,台湾的日月潭,台湾的自然资源。
《最后一分钟》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建议带领学生诵读《少年中国说》相关段落。
(二)揣摩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揣摩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
1、着眼于遣词造句
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提出问题,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并结合资料体会。
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中,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的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同时出示相关图片展示。
《圆明园的毁灭》中“毁灭”这一自然段的学习,可结合课后思考题2。“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教学时,引导学生将带点词删去后,通过朗读、比较等手段,体会这些词.
语的表达效果。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课文中运用了这一组词,描述了侵略者肆意践踏的野蛮行径。
体会这段文字的同时,可联系上文连用的两个“不可估量”。教师引读“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学生跟读“是我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进一步询问学生:“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此时学生自然义愤填膺,我们再让学生随着配乐朗读,建议配乐《英雄的黎明》“勿忘国耻”的教学目标自然达成。
再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三次出现,开始是偶然听到,中间是交融一体,后来是喷涌而出,它犹如一根红线贯串全文,织进了“我”和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织进了深厚的爱国情思,这一课所以“难忘”,正是难忘在这里。因此,抓住“难忘”,紧扣三次出现的同一句话,就提纲挈领,可以水到渠成地加深理解了。
2、着眼于篇章结构
文章的布局谋篇是需要读者用心体会琢磨的,如果课内阅读的关注点只在文章内容上,势必影响阅读的质量。“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注意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去领悟文章的布局谋篇。让学生在自己思考,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明白作者布局谋篇的用意,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自己习作时有意识的运用。关于这一点,教材在课后思考题中也提示了重点。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之后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学时可在读文后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角度感悟写作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又如《狼牙山五壮士》课后4:“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教学时可以先找出课文描写两次胜利完成任务的部分,然后加以比较,明确第二次是重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五位壮士虽然第一次已经完成了任务,但是他们如果当时就去追赶部队,敌人有可能尾随而来,使群众和主力部队重新陷入危险境地。为了更好地保证群众的安全,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并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思想准备。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五位壮士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白,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像这样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到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的例子,这篇课文中还有很多,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等。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全面总结与讲解本文的表达特点,学生能领悟多少就算多少,能对学生平时的写作有所启示即可。
(三)习作与口语交际
1、习作
第一步:让学生阅读提示,了解什么是读后感及写读后感的作用。特别是要使学生明确其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验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可以提示学生,平时在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也可随时积累下来,从而为写好读后感做好阅读等方面的准备。
第二步:赏析范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读后感的写法。结合教材中范文,教师也可补充范文,让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在自主发现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共同归纳出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及要注意之处。如: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叙议结合,以“感”为主。读后感属议论文范围,但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教育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或人物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另外,恰当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和谚语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一般来说,读后感的题目是“读《×××》有感”或“《×××》读后感”,当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最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正标题,下面再写上副标题。如: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选略高于本班学生现有水平的优秀习作做范文,让学生由仿到创;不要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学生,更不能用范文来束缚学生。
第三步:明确要求,开启思路。本次习作主要是围绕本单元课文或同主题文章写读后感,把习作与单元主题思想结合起来,把写读后感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当然,学生就读过的其他文章写读后感也可以。动笔之前让学生互相说说,以开启思路,跃跃思维,然后按要求写出来。
第四步:引导学生自改互评,教师及时批阅反馈。讲评习作时,可以相互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对学生真实的、有个性的、有创造性见解的习作,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表扬。
板书参考:
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
根据文意想开去,结合实际是重点;
表达形式多样化,勿忘真情与实感;
若想写得不一般,感受真实独特点。
2、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公开演说能力,是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要从小培养。但小学生演讲,主要是一项口语交际的练习,因此要求不要过高,能围绕一个主要意思,语言比较流畅,态度比较大方,感情比较真挚即可。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可在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列一个简单的提纲适当准备,上课时先交流一下所列的提纲,相互启发,开启思路;再完善提纲并在小组里试讲,听听同学的建议;然后自荐、推荐与按一定顺序上台当众演讲相结合,让更多的学生受到锻炼;最后评议上台演讲的情况,总结交流怎样演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可以先请两、三名口语交际能力强的同学当众演讲作示范,然后分组试讲与在全班当众演讲。
指导演讲时,可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来配合演说,表情达意,增强演讲效果。对演讲者和听众要提出应注意的事项,比如,有礼貌,听时注意力集中,听完以后要热情鼓掌等。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引用的资料不符合历史事实或不准确,教师要及时纠正;教师要通过点评与小结,使学生初步明白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而应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中华民族能屹立在世界民族强林之列。板书设计
⑴ 围绕一个主题。
⑵ 抓准几个方面。
⑶ 列举有力事例。
⑷ 组织通顺语言。
⑸ 表达有声有色。
一家之言,难登大雅,望以我们一些粗“砖”,引得大家精彩之“玉”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英雄品质”为主题安排了精读课文《倔强的小红军》、《小兵张嘎夺枪记》、《虎门销烟》和略读课文《“0”的突破》以及一个把语文百花园。
25课《倔强的小红军》
本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本文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难点一是为什么小红军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意接受陈赓的帮助,二是最后陈赓明白了什么。目标:
1、认识“惫、稞”等6个生字;会写“倔、顾”等7个生字;掌握“回顾、倔强、忍饥挨饿”等重点词语。
2、掌握多音字
挨:ái(挨打、挨饿)āi(挨着、挨近)
3、掌握:
倔强—固执 疲惫—疲劳 浮现—呈现 等近义词、倔强—温顺平静—激动 等反义词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描写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并能够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6、通过描写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通过描写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的方法就是描写人物时善于抓住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来刻画人物。
人的外在形态是人物经历的烙印,是透视内心世界的窗口。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能显示出人物的身份,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的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由于生活、劳动、工作等关系所形成的特征。
26课《小兵张嘎夺枪记》
课文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小兵张嘎不畏强敌,从鬼子手中夺下手枪的故事,赞扬了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课文以“枪”为主线,按小兵张嘎“发现枪——勇夺枪——比试枪”的顺序讲述,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人物形象鲜明,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熏陶。目标:
1、认识“灶、嚎”等6个生字;会写“势、汹”等4个生字;掌握“气势汹汹、报仇”等词语。
2、掌握多音字:
挑:tiǎo(挑弄)tiāo(挑食)降:jiàng(降低)xiáng(归降)
3、掌握:
猛然—忽然 故意—有意 神情—神色 等近义词 故意—无意 气势汹汹—心平气和 等反义词
4、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嘎子是怎样夺下鬼子的枪的;感受嘎子机智勇敢的崇高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5、学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
6、了解怎样运用典型词句揭示人物的思想本质。
一要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去写人。人物描写,一般要写外貌、衣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等,这些特点的描写一定要符合人物本身的实际。要恰当地选择词语描述人物的真实特点。
二要运用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本质。一个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犹如绽放的绚丽花朵,吸引宗人的目光。
27课《虎门销烟》
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旨在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目标:
1、认识“遵、销”等8个生字;会写“锣、呵”等10 个生字;掌握“遵照、震耳欲聋”等词语。
2、掌握多音字:
钻:zuān(钻木取火)zuàn(钻石、钻戒)
3、掌握:
遵照—遵守 兴奋—激动 监督—监察 等近义词 兴奋—哀愁 震耳欲聋—鸦雀无声 等反义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5、了解“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练习写一个节日的有趣场面。
6、了解“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某种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内人物活动总面貌进行描写的方法,这种场面是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场景。
场面描写首先要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如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其次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再次要写出气氛。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最后,写场面要有顺序。场面是 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同时几笔就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顺序。
28课《“0”的突破》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了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不畏强手,勇夺中国人在奥运会上第一枚金牌的事,表现了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国争光的精神。目标:
1、认识“辱、憋”等6个生字。
2、掌握多音字:
圈:quān(铁圈、圈地)juàn(猪圈、羊圈)
3、掌握:
神色—神情 庄严—庄重 颁发—颁布 等近义词 徐徐—迅速 镇定—惊慌 等反义词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体会许海峰沉着冷静,不畏强手,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
5、体会许海峰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6、运用衬托的写法写好人物。
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
运用衬托的写法写好人物首先要选好陪衬的对象,其次运用衬托的写法要爱憎分明,主次分明。
语文百花园七 主要内容:
一、语海畅游: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目的:引导学生感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再说话写文章时,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
二、认识修改符号,并练习正确使用。目的: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修改符号。
三、积少成多,读读背背:目的:积累有关理想的格言,树立远大理想,勇敢地去实现理想。
四、阅读平台: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感情,并鼓励学生能为此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童话单元,四篇课文都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幽默,巧妙启迪学生悦纳自我,热爱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大象的耳朵》写了小动物们都说大象的耳朵耷拉着有问题,大象便想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了起来,结果给他带来了烦恼,最后大象明白了耷拉耳朵的好处。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要人云亦云,要有主见。
《蜘蛛开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蜘蛛当成一个没有经验、不会经营的小商人,写他开口罩店、围巾店、袜子店都没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复杂,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青蛙卖泥塘》讲述一只不愿住在烂泥塘里的青蛙,在卖泥塘的过程中,听从小动物们的建议,逐步改善了泥塘的环境,最后舍不得卖掉泥塘的故事。告诉我们美好的环境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小毛虫》写了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只有做好自己的事,不怕困难,才会取得成功。
“语文园地七”让学生认读11个生字,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体会比喻修辞的运用,培养写字能力。朗读、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以及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培养学生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另外,重点进行写话的练习,启发学生积极表达内心想法,培养写作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生字,学会多音字;朗读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所讲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启发学生从童话中悟得成长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读准多音字。
2.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3.体会比喻手法表达的妙处,学会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句。
4.朗读、背诵“日积月累”中的《二十四节气歌》。
5.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明白只要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中许多奇妙的现象。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启发学生从童话中悟得成长的道理。
2.通过写话,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措施
1.低年级的童话教学适合让孩子讲一讲、演一演,可结合课后练习中安排的复述课文、续写故事等语言实践形式,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落实有针对性的读说、读写指导,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2.识字教学可侧重于随文识字,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找出特点,自主识记。
3.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成长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这几篇课文从不 单元内 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 容分析 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 何与人相处。教学目标:
1. 认识 28 个生字,会写 25 个,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 分。
3.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深刻含义的语句。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4.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5.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借助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使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3.对文中的人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独特的看法。
4.书信的正确格式及写法。
5.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难点 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难点 的道理。
教学方法与措施:
教学本组课文,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 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 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突破重难 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的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 点预案 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 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单元教学准备:
课件 字词卡片 预习资料 教学时间:
本单元教学可用12---13课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课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课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 《乌塔》
1课时
《语文园地七》
4课时
单元机动(作业指导)
1课时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解析
本单元有4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七。《我能行》《再来一次》《我是最弱小的吗》《掌声》,从自立、自尊、自信、关爱等不同角度反映了“成长”这个主题。课文中的故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每一课都配有生动、活泼的插图,有利于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语文百花园七安排了绕口令、辨析形近字、写词写句、读一读、写留言条、能说会道《夸夸自己》等语文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
1、会认49字,会写32字,掌握要求会写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懂得在现代生活中要学会沟通和理解,学会合作和共处。在合作中茁壮成长,自我认识。
学习重点
1、认识49字、会写32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学习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在生活中要善于沟通和理解,相信自己,关爱他人。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录音带、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学习策略
写字方面、主要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指导学生写字的笔顺、笔画、结构。
朗读时,老师对重点词句做针对性的指导。理解感悟,通过仔细观察图画、理解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进行感悟。阅读教学,仍要坚持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要进一步加强朗读教学,要注意教学的层次性,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流利;再指导读出语气,读出适当的停顿,读出对句子的初步理解;最后才要求读出感情。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教学要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继承我国识字教学的优秀传统,吸收各种识字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能力和良好习惯。
写话教学要尊重学生主体,因势利导。重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写话的兴趣,并乐于运用自己学到的词语。不刻意追求篇幅和形式。
课时安排:
我能行……………………………………………………2课时
再来一次…………………………………………………2课时
我是最弱小的吗…………………………………………2课时
掌声………………………………………………………2课时
语文百花园七……………………………………………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