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土资源部关于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通知
(2001年6月21日 国土资发[2001]1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国发〔2001〕11号)(以下简称11号文件)和《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以下简称15号文件)精神,现就以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重要意义的认识
国务院继下发11号文件之后,又专门就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下发了15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国土资源管理方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方面;是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根本措施;是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防治土地批租领域腐败的重要保证。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以加强土地资产管理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作为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突出重点,采取切实措施,全面贯彻落实15号文件提出的各项要求。
二、土地市场整顿清理的重点
在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中,要重点整顿清理以下违法违纪行为:
(一)超出法定范围划拨供地,特别是经营性项目仍划拨用地的;
(二)原划拨土地已转为经营性用地,但未按法律规定向政府上缴土地收益的;
(三)出让国有土地已按国家规定确定了最低价后,擅自减免地价的;
(四)改变用地条件需补交地价而不补交地价款,以及非法批准减免补交地价款的;
(五)未达到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的投资开发条件,擅自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六)挤占挪用土地出让金、租金等土地收益的。
三、建立健全土地市场规范运行的基本制度
制度建设是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根本保证。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中,当前要着重建立健全以下几项基本制度:
(一)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当地各项建设的实际需要,对建设用地总供应量实行严格控制。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作为土地供应的重要来源,切实负起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职责。有条件的城市可试编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指导性计划,一并纳入当地供地总量管理。
(二)城市建设用地集中供应制度。城市政府要统一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供应,同一城市范围内的新增建设用地应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征用、统一提供,市辖区及各类“园、区”的新增建设用地也必须纳入市政府统一的供应渠道。对原有存量建设用地,城市政府要积极试行土地收购储备,统一收购和回收土地,掌握调控土地市场的主动权。收回的土地由
政府统一储备、统一开发,按市场需求统一供应。
(三)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制度。计划出让的土地必须在指定场所或通过有关媒体向社会公布。按规定应招标拍卖的,必须公开招标拍卖。协议出让的,必须公布协议结果。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有形土地市场,土地交易要在有形市场中公开挂牌进行。土地交易管理的程序要向社会公开,要减少审批环节,降低交易费用,保障交易安全,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
(四)基准地价定期更新和公布制度。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依照法律规定,建立和及时更新基准地价。基准地价原则上每三年更新一次,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基准地价的基本内容要以适当形式在指定场所或媒体上公布,并接受查询。
(五)土地登记可查询制度。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土地登记覆盖面,充分发挥土地登记在市场监管和产权保障中的作用。除涉及国家保密要求外,土地登记结果要接受社会公开查询,做到查询资料全面、查证及时、鉴证准确。
(六)集体决策制度。要按照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权力制衡的要求,建立健全集体决策制度。各地对涉及建设用地审批、土地资产处置、地价确定等土地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一律经过内部会审,实行集体决策。
四、限期完成基准地价更新工作
开展基准地价更新是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一项基础性工作,各地要限期完成。凡现有基准地价已三年以上未及时更新或当地地价水平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必须立即着手部署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尚未确定基准地价的城镇,今年必须完成基准地价评估工作。基准地价评估所用的技术方法或地价内涵与国家规定不一致的,必须严格按照《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城镇土地估价规程》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更新。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其他城镇的有关工作力争在2002年内完成。要根据国家统一划定的城市土地等级和规定的地价幅度,确定基准地价,不得超过规定标准压低地价。要加强基准地价的审核工作。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非农人口在100万以上城市的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经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土资源部审核;其他城市的基准地价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建制镇的基准地价由所在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要加大基准地价应用力度。要依据基准地价,评定标定地价,确定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价。确定的宗地最低价,要作为考核协议出让土地时土地资产是否流失的标准。对市场交易中的土地申报价格,要依据标定地价进行审核,凡土地转让申报价格比标定地价低20%以上的,市、县人民政府可行使优先购买权。
五、加强领导和督促检查,务求取得实效
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工作的领导,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全面落实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整顿土地市场的各项措施,务求实现土地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制度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要加强依法行政教育工作。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11号和15号文件贯彻落实,以机关工作人员为重点,开展一次法制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系统广大干部依法行政、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要进一步加大对土地市场监管力度,坚决纠正土地资产管理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严肃查处土地交易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本通知后,要迅速部署各地开展土地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各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确定的整顿清理重点,对土地市场存在的问题开展自查自纠。通过自查自纠,建立健全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采取抽查和组织互查的形式,以城市为重点,对土地市场秩序整顿清理情况、相关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开展一次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在今年10月底前上报我部。
我部将于今年9月起,对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市场整顿清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及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第二篇:5、关于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通知
关于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 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国发„2001‟11号)(以下简称11号文件)和《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以下简称15号文件)精神,现就以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重要意义的认识
国务院继下发11号文件之后,又专门就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下发了15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国土资源管理方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方面;是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根本措施;是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防治土地批租领域腐败的重要保证。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 以加强土地资产管理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作为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突出重点,采取切实措施,全面贯彻落实15号文件提出的各项要求。
二、土地市场整顿清理的重点
在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中,要重点整顿清理以下违法违纪行为:
(一)超出法定范围划拨供地,特别是经营性项目仍划拨用地的;
(二)原划拨土地已转为经营性用地,但未按法律规定向政府上缴土地收益的;
(三)出让国有土地已按国家规定确定了最低价后,擅自减免地价的;
(四)改变用地条件需补交地价而不补交地价款,以及非法批准减免补交地价款的;
(五)未达到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的投资开发条件,擅自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六)挤占挪用土地出让金、租金等土地收益的。
三、建立健全土地市场规范运行的基本制度
制度建设是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根本保证。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中,当前要着重建立健全以下几项基本制度:
(一)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当地各项建设的实际需要,对建设用地总供应量实行严格控制。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作为土地供应的重要来源,切实负起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职责。有条件的城市可试编盘活存量建设 用地的指导性计划,一并纳入当地供地总量管理。
(二)城市建设用地集中供应制度。城市政府要统一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供应,同一城市范围内的新增建设用地应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征用、统一提供,市辖区及各类“园、区” 的新增建设用地也必须纳入市政府统一的供应渠道。对原有存量建设用地,城市政府要积极 试行土地收购储备,统一收购和回收土地,掌握调控土地市场的主动权。收回的土地由政府 统一储备、统一开发,按市场需求统一供应。
(三)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制度。计划出让的土地必须在指定场所或通过有关媒体向社会公 布。按规定应招标拍卖的,必须公开招标拍卖。协议出让的,必须公布协议结果。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有形土地市场,土地交易要在有形市场中公开挂牌进行。土地交易管理的程序要 向社会公开,要减少审批环节,降低交易费用,保障交易安全,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
(四)基准地价定期更新和公布制度。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依照法律规定,建立和及时更新基准地价。基准地价原则上每三年更新一次,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基准地 价的基本内容要以适当形式在指定场所或媒体上公布,并接受查询。
(五)土地登记可查询制度。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土地登记覆盖面,充分发挥土地登记在市场监管和产权保障中的作用。除涉及国家保密要求外,土地登记结果要接受社会公开查询,做到查询资料全面、查证及时、鉴证准确。
(六)集体决策制度。要按照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权力制衡的要求,建立健全集体决策制度。各地对涉及建设用地审批、土地资产处置、地价确定等土地资产管理 的重大事项,一律经过内部会审,实行集体决策。
四、限期完成基准地价更新工作
开展基准地价更新是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一项基础性工作,各地要限期完成。凡现有基准地价已三年以上未及时更新或当地地价水平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必须立即着手部署基准地 价更新工作。尚未确定基准地价的城镇,今年必须完成基准地价评估工作。基准地价评估所用的技术方法或地价内涵与国家规定不一致的,必须严格按照《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城镇土地估价规程》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更新。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基准地 价更新工作
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其他城镇的有关工作力争在2002年内完成。
要根据国家统一划定的城市土地等级和规定的地价幅度,确定基准地价,不得超过规定标准压低地价。要加强基准地价的审核工作。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非农人口在100 万以上城市的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经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土资源部审核;其 他城市的基准地价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建制镇的基准地价由所在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要加大基准地价应用力度。要依据基准地价,评定标定地价,确定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最低价。确定的宗地最低价,要作为考核协议出让土地时土地资产是否流失的标准。对市场交易中的土地申报价格,要依据标定地价进行审核,凡土地转让申报价格比标定地价低20% 以上的,市县人民政府可行使优先购买权。
五、加强领导和督促检查,务求取得实效
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工作的领导,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全面落实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整顿土地市场的各项措施,务求实现土地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制度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要加强依法行政教育工作。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11号和15号文件贯彻落实,以机关工作人员为重点,开展一次法制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系统广大干部依法行政、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要进一步加大对土地市场监管力度,坚决纠正土地资产管理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 法不究的行为,严肃查处土地交易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本通知后,要迅速部署各地开展土地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各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确定的整顿清理重点,对土地市场存在的问题开展自查自纠。通过自查自纠,建立健全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采取抽查和组织互查的形式,以城市为重点,对土地市场秩序整顿清理情况、相关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开展一次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在今年10月底前上报我部。
我部将于今年9月起,对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市场整顿清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及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二○○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关于开展土地清理整顿 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正)
关于开展土地清理整顿 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
决 议(草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县土地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非法转让(买卖)、占用、租赁、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闲置土地等违法行为不断发生。为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特作出如下决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城区土地市场清理整顿,是加快城市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对于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深入开展宣传。县、乡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县内各宣传媒体要开设土地管理宣传专栏,定期发布土地清理整顿信息。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群众的国土资源管理法制观念,营造依法管地、依法用地、严格执法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规划管理。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好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动态管理。要按照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确定用地要求。土地使用必须符合规划,不符合用地规划要求的应及时进行纠正。对严重违反县城总体规划的违法违规建筑,要坚决地依法采取强制拆除措施。
四、严格土地执法。县人民政府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规范高效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制度。严格审批程序,坚决执行土地出让转让的招标、拍卖、挂牌的规定。严格查处、打击非法转让、私下倒卖、闲置抛荒、乱占滥建等行为,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参与非法买卖、非法占用土地的,一经查实,从严从重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五、加强协作配合。在县政府统一领导协调下,严格落实土地清理责任制。各乡镇(特别是塔峰镇)及国土资源、规划建设、房产、公安、用水用电、广电等部门要通力协作。严禁对未取得国土使用证和规划建设许可证的建设业主提供有关职能服务的开户手续;严禁乡镇、村、组收取非法转让土地的管理费;严禁为外来非法购地户办理本村户口的入户手续。县乡人民政府要做好社会动员、矛盾排查和纠纷调处工作,注重政策宣传和引导、指导、疏导,使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和规范土地使用行为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各项工作稳定、健康、全面展开。
六、建立长效机制。要着眼于标本兼治,建立完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巩固完善土地清理整顿成果。要坚持清理和监管并重,从制度创新、制度设计的层面,杜绝和破除利益驱动机制。以今年以来开展的土地清理整顿集中行动所取得的成果为起点,进一步加大清理力度和打击力度,排除一切阻力,一清到底,扩大成果,进一步加强我县的土地管理和用地规划管理,使“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得到更好的落实。
第四篇:关于开展土地清理整顿 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正)
关于开展土地清理整顿 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决议(草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县土地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非法转让(买卖)、占用、租赁、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闲置土地等违法行为不断发生。为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特作出如下决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城区土地市场清理整顿,是加快城市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对于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深入开展宣传。县、乡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县内各宣传媒体要开设土地管理宣传专栏,定期发布土地清理整顿信息。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群众的国土资源管理法制观念,营造依法管地、依法用地、严格执法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规划管理。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好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动态管理。要按照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确定用地要求。土地使用必须符合规划,不符合用地规划要求的应及时进行纠正。对严重违反县城总体规划的违法违规建筑,要坚决地依法采取强制拆除措施。
四、严格土地执法。县人民政府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规范高效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制度。严格审批程序,坚决执行土地出让转让的招标、拍卖、挂牌的规定。严格查处、打击非法转让、私下倒卖、闲置抛荒、乱占滥建等行为,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参与非法买卖、非法占用土地的,一经查实,从严从重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五、加强协作配合。在县政府统一领导协调下,严格落实土地清理责任制。各乡镇(特别是塔峰镇)及国土资源、规划建设、房产、公安、用水用电、广电等部门要通力协作。严禁对未取得国土使用证和规划建设许可证的建设业主提供有关职能服务的开户手续;严禁乡镇、村、组收取非法转让土地的管理费;严禁为外来非法购地户办理本村户口的入户手续。县乡人民政府要做好社会动员、矛盾排查和纠纷调处工作,注重政策宣传和引导、指导、疏导,使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和规范土地使用行为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各项工作稳定、健康、全面展开。
六、建立长效机制。要着眼于标本兼治,建立完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巩固完善土地清理整顿成果。要坚持清理和监管并重,从制度创新、制度设计的层面,杜绝和破除利益驱动机制。以今年以来开展的土地清理整顿集中行动所取得的成果为起点,进一步加大清理力度和打击力度,排除一切阻力,一清到底,扩大成果,进一步加强我县的土地管理和用地规划管理,使“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得到更好的落实。
第五篇:永城市关于整顿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秩序的通知
关于整顿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秩序的通知
各小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
我市物业服务已有十年的发展历史,总的看来,物业服务对于改善我市广大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近段时间以来,通过对物业管理市场的调查摸底发现物业服务矛盾比较突出,业主投诉比较多;物业管理市场秩序较乱。为进一步促进我市物业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物业服务水平,经局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从2013年7月1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全面检查和清理整顿,以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秩序。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执行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及建设部等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深入查找物业服务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及时、有效措施,纠正和查处无证经营行为,以及物业服务不到位、服务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物业服务行为,提高物业服务企业队伍素质,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秩序,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检查和清理整顿,切实加大对我县物业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力度,增强物业服务企业的法律意识、合同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推行等价有偿、按质论价的物业服务与收费原则,坚决查处和纠正各种物业服务违规违法行为,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秩序。
三、工作内容
严格按照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建设部《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及《达县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实施细则》(达府令第14号)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严格市场准入。严格执行建设部《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加强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严格按照资质审批程序核发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坚决查处出租、出借、转让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证书或超越资质等级承接物业服务业务的行为,坚决杜绝未取得或以欺骗手段取得物业服务企业资质从事物业服务的现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物业服务企业不予备案:
1、聘用未取得物业服务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物业服务活动的;
2、将一个物业服务区域内的全部物业服务业务一并委托给他人的;
3、挪用专项维修资金的;
4、擅自改变物业服务用房用途的;
5、擅自改变物业服务区域内按照规划建设的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用途的;
6、擅自占用、挖掘物业服务区域内道路、场地,损害业主共同利益的;
7、擅自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
8、物业服务合同终止,物业服务企业撤出物业服务时,不按规定移交物业
服务用房和有关资料的;
9、与物业管理招标人或者其他物业管理投标人相互串通,以不正当手段谋
取中标的。
10、不履行物业服务合同,业主投诉较多,经查证属实的;
11、超越资质等级承接物业服务业务的;
12、出租、出借、转让资质证书的;
13、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
(二)强化物业服务合同意识,依法查处合同欺诈行为。《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和《物业服务合同》对于规范物业合同的内容、避免物业服务纠纷、保护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的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局在办理合同备案时,严格审查其合同文本是否包含了法律法规规定的必备内容,对于内容严重不全的合同可不予备案。
同时,检查本辖区内物业服务项目的物业服务合同签订情况,对于未签合同实施服务的项目,要求其补签合同,同时,加强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依法查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欺诈行为,切实保护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
四、工作方法和步骤
此次物业管理市场秩序清理整顿工作,采用物业服务企业自查自纠、各物业小区业主委员会督导检查、房管局抽查验收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整顿和规范工作共分三个阶段:
(一)自查自纠阶段(7月至8月)。要求凡在我市执业的各物业服务企业在自查自纠过程中,对照清理整顿内容,着重清理物业服务合同签订情况、合同履约情况以及物业服务行为是否规范等,并形成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填报物业服务企业数据备案表,于7月31日前一并上报市房管局,市房管局将根据执业情况进行重新备案。
(二)督导检查阶段(8月至9月)。我局根据企业上报情况逐个进行检查,并对群众反应的无证经营行为、违反物业服务合同行为、乱收费行为、收费不透明行为及清理整顿工作中涉及的几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于9月底前将检查情况及本辖区物业服务企业一览表上报上级物业管理资质主管部门。
(三)抽查验收阶段(9月至10月)。在自查自纠和督导检查的基础上,我局将分区域进行抽查,并将此次清理整顿物业管理市场秩序情况向社会公告。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物业管理与广大市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各小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专人负责,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认真整顿、从严查处。在企业自查自纠的基础上,要严格按照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建设部《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规定,认真开展督导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切实规范我市的物业管理市场秩序。
永城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2014年7月1日
二○一○年六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