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文化惠民育民作用 推进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管庄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
发挥文化惠民育民作用 推进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管庄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
http://nw.bjchy.gov.cn 2011-06-30 信息来源:朝阳区农委
引言
近年来,随着朝阳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管庄地区的整体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农民搬迁上楼入住新村,大量的新型商品房小区不断涌现,为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管庄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持“惠民育民”的工作理念和品牌带动、阵地凝聚、队伍示范的工作思路,宣传思想文化取得了良好成效。
事迹材料
镜头一
2011年5月31日下午,管庄地区第五届惠河文化节的大幕徐徐拉开。来自辖区各社区、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单位及驻区部队的1000余名观众到场观看了演出。舞台上,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诙谐幽默的相声、内涵丰富的才艺展示,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
2006年以来,随着朝阳区农村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管庄地区以往传统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搬迁进入新村,大量的现代化商品房小区建设使得外来人口不断增多。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进一步凝聚人心,共谋发展,是摆在地区工委、地区办事处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管庄地区提出了文化引领的整体思路,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服务地区发展、凝聚群众力量、展示管庄风采的有力抓手:通过文化工作,宣传地区的整体发展思路和各项工作;通过文化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丰富群众业余生活;通过文化工作,进一步提升地区的文化文明水平。在此基础上,惠河文化节作为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张名片,应运而生。
作为地区重要文化品牌之一,惠河文化节自2006年创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年参与人数逾4万余人次。通过举办专场演出、社区(村)分会场演出、诗书画摄影比赛、拔河比赛、健身舞大赛,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多场系列活动,服务发展、凝聚人心、展示管庄。如今的惠河文化节,已经成为了享誉朝阳的农村文化品牌,参与惠河文化节,已经成为管庄百姓业余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事。
在惠河文化节这一品牌的推动下,地区的各类文体活动蓬勃开展,不仅有地区统一的文体活动,还形成了如西会村乒乓球村、瑞祥里社区舞蹈队、惠河东里社区管乐队、小寺村民乐队这类具有本社区、本村特色的文化特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带动,地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地区和谐程度不断提高。
镜头二
2010年冬天,管庄地区咸宁侯村文化活动站在村民阵阵锣鼓声中揭牌。这座占地500余平方米的文化活动站刚刚投入使用,便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村民们通过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联欢会表达对了对于美好新生活的赞美。
文化活动站内,有棋牌室、乒乓球室、图书馆,还有个能够容纳几百人的活动室。棋牌室内,两位村民的精彩对弈引来众人围观,乒乓球室中几位村民激战正酣,图书馆内,三五位村民正在凝神读书。在文化站内,还有一个理疗室,一位精通按摩技术的村民正在为村名进行身体康复治疗。村民们纷纷表示,这座文化活动站给大家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平日
里文化娱乐有了好去处。在几位熟悉古典乐器的村民的发起下,村里还建了一支几十人的民乐队,精湛的技艺不仅受到了广大村民的欢迎,还经常参加全地区的文化活动。
像咸宁侯村这样的村级文化活动站,管庄地区共有3个,分别分布在郭家场、重兴寺等村。同时,地区在瑞祥里农民新村建立了地区文化服务中心,在馨岛苑农民新村建设了村民文体活动中心和地下文体活动站,坚持每日一课,通过开办百姓沙龙,红色讲堂等活动,为群众提供书法、绘画、合唱、舞蹈、摄影等多方面的艺术指导。同时还免费开放乒乓球、台球等文体活动场地,受到了地区群众的广泛欢迎。2011年初,管庄地区人防宣教指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心不仅是人防工程的指挥部,同时也是一个集安全教育、文化活动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活动中心。
近年来,在地区工委和办事处的大力推进下,群众性文体活动阵地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这些阵地不仅成了群众娱乐的好场所,也为顺畅邻里关系,推进地区和谐做出了贡献。
镜头三
在管庄地区京通苑社区,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艺术家——北京市民间艺术一级大师王燕。她的面塑作品有的被德国博物馆收藏,有的被台湾博物馆收藏,北京艺术馆也收藏有她的作品,还有大量的作品被有关部门及她的学生收藏。王老师的面塑作品还被中国驻新加坡大使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元首。出生于艺术世家的王燕老师,自幼学习面塑艺术,1987年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公司先后到法国、意大利等国参加艺术展,在欧洲引起了轰动。1992年应两位新加坡人的邀请前往新加坡华侨中学授课,使中国的民间手工艺在国外生根发芽。在新加坡短短的几年里,王老师便拿到了永久居住权,然而最终她放弃了新加坡给予她的优厚待遇,带着她在那里赚到的第一桶金毅然回到了中国。她说:“我要带着它回国做我喜欢做的事。中国越来越繁荣了,但中国的民间艺术在逐步消亡,面临失传的危险。面塑是一个寂寞的行业,现在的年轻人感兴趣的不多了,完全靠我们的手丝毫不能懈怠,也来不得半点虚伪,这么多年来,中国的面塑没有大的发展,挽救它刻不容缓。”
回国后的王燕老师定居在管庄地区京通苑社区,平日里她积极宣传民间艺术文化,展示面塑作品,每个星期都坚持到各大院校进行面塑授课,她从来不计较金钱上的回报,不但自己为学生准备所有上课用的工具和材料,而且对家庭有困难的孩子还采取免费教授。每周六王老师还利用休息时间在自己的家里举办培训班,虽说是培训班,因大多数来学习的孩子都是喜欢面塑艺术的,所以王老师基本上不收取学费,只希望孩子们能够喜欢,能够将面塑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像王燕老师这样的民间艺术家,管庄地区还有许多,在他们的带领下,地区的各项文体队伍建设蓬勃发展。现在管庄地区已经建立了一支500多人的文体志愿者队伍和59支文体队伍,在已有空竹协会、诗书画协会的基础上建立舞蹈、科普、摄影等协会,年开展活动250余次。在文体队伍和文化先锋人士的带动下,地区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和谐管庄建设不断推进。
启示思考
当前,思想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文化文明已不再是软指标,而是硬环境,不再是没效益,而是生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更是犹为重要,基层文化建设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作。管庄地区基层文化建设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为重点,以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基层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总结管庄地区的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可供大家参考:
第一,让文化建设成为考核各级领导绩效的重要内容。强化各级领导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识,高度重视并从方方面面关心支持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纳入地区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内容,以基层文化的优质化全面提升地区社会文化水平,实现社会风气和文明程度的飞跃。
第二,让文化场所成为群众喜爱的乐园。文化设施和场所是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加快建设各类文化设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宣传阵地和休闲娱乐场所,对活跃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广大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推进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统筹规划建设文化站、文化场馆,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基层文体设施,让人民群众时时刻刻感受到文化生活的存在,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质。
第三,让基层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常建常新。开拓创新,改变基层文化工作单纯搞文娱活动的做法,注意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广播影视宣传、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和卫生知识、开展体育活动等有机地融入基层文化工作中。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坚持为农民群众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文化知识。采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整合现有文化资源,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
第四,让文化成为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事业。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认真解决基层文化设施、场所、设备、网络、编制、经费等方面的问题,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同时,积极吸引社会投资,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基层文化建设新格局。
第五,让群众文体队伍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主导。将地区秧歌队、舞蹈队、健身操、腰鼓队、合唱队等群众自发形成的文体队伍进行整合,形成规模大、管理规范、常年活动的地区文化活动的主力,地区工委和办事处给予一定支持,聘请人员进行专业指导,提升演出水平,打造品牌,以此带动地区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地区文化活动中来,促进地区文化活动水平的提高。
第六,让文化部门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健全基层文化机构,要有编制和必要的干部;加强对基层文化干部的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区文化部门应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注意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指导基层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促进基层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篇:发挥企业党支部作用推动企业有好又快发展
发挥企业党支部作用推动企业有好又快发展
秦晋集团党支部书记杨景荣
秦晋集团党支部自2009年5月建立以来,在各级党委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坚持把企业党建与促进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从企业人才培养、企业精神提升、党员作用发挥、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着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总揽,抓班子、带队伍、建机制、促建设,为公司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2011年5月,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人民论坛》杂志社六位专家学者对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在《人民论坛》杂志上撰写《陕西合阳:抓非公党建 促县域经济发展》一文对我公司的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加强企业人才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公司党支部以杨百章董事长提出的32字用人方针“即: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为指导,在党员培养和发展上更加注重党员的德与才的培养,认为只有德才并重的员工才有资格成为党员,才能培养成为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才有可能锻炼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骨干力量。为此,企业党
支部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学习阵地作用,致力于全面提高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2011年共举办了各类操作技能、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培训11次,参训人数达到430余人次。通过培训,“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技能型员工”已在企业内部形成风气,员工素质极大提高,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公司品牌更加响亮。同时,公司党支部还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组织党员开展了党员职工与公司如何协调关系的讨论,使大家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到员工与公司双方在利益上是矛盾的统一体,大家应该风雨同舟,共同努力把公司做强做大。
二、深化企业精神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公司党支部紧紧围绕企业精神提升,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融合在一起,积极开展企业宣传、凝聚职工的活动,从而塑造以人为本、以德管理的企业精神。在企业党支部的推动下,公司创办专栏,让企业职工利用这一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同时,先后举办了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红歌演唱会、爱党奉献演讲赛、“七一”职工篮球友谊赛等各种文体活动,公司高管与员工、党员与群众同台表演、一起比赛,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示了职工风采,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使每个职工形成了“矿兴我荣、矿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推进了公司和谐发展的进程。另外,公司党
支部还积极开展关爱员工行动,建立了公司党员领导包联点制度,及时掌握困难职工动态,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组建了统战、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适时开展群团活动;每逢节假日,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为员工送温暖活动;购买了通勤车,专门接送员工上下班,真心实意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深受职工及家属的认同,使公司党支部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主心骨”和关心职工生活的“贴心人”。
三、突出党员作用发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示范效应
公司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为党员发挥作用构建平台,针对非公企业党员中普遍存在的“党员作用难发挥”等实际问题,在党员中开展了“六个一”和争当“十个表率”活动,并按照“因人制宜、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力归位”的原则,开展了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党员示范岗”的创建活动,设置业务“难题”,给党员骨干交任务、压担子,从而形成了“关键时刻有党员带头、关键岗位有党员把关、关键技术有党员攻关”的良好局面。去年十一月份,矿井副井提升绞车因电路故障停止工作,上班职工被困在井筒中部,情况万分危急,刚下班还没来得及更衣的共产党员吴西波、侯仁章等四名同志,又争分夺秒投身到抢险救援的第一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工
作,终于排除了机器故障,保证了井下职工的生命和人身安全。
四、真心实意服务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在科技创新上,公司党支部注重科学设计载体,合理搭建平台,在职工党员中开展“保持先进性、岗位争先锋、掌握新技术、攻关增效益”活动,充分发挥党员人才作用。在项目建设上,支部项目领导小组把煤炭资源整合作为组织创先、党员争优的首要工作,发挥带动作用积极协调争取使煤炭资源整合技改项目顺利批准并开工建设,这一项目的实施,使公司年产能力提高到45万吨,大大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和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能,对秦晋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树立典型上,在支部党小组的带动下,公司员工学技术、钻业务、比贡献,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先后在生产一线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名。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秦晋集团公司党支部带领党员职工发挥带头作用,砥砺奋进、克难攻坚,努力造就一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乐于奉献、高效精干的复合型企业员工队伍。同时,不断提高支部自身建设水平,练就党员过硬业务本领,使党员成为既懂业务又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双面手,由此确立了党支部在员工党员中的威信,把党支部建成宣传、教育、凝聚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党支部
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今年,我们将以省市县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进一步探索适应企业发展的党建工作体系,提升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指导作用,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 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 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川兴事发门业集团党委党建工作汇报
四川兴事发门业集团是由成立于1993年的原绵阳兴发门窗厂发展壮大而来的。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本着为“为社会创造效益,为员工创造机会”的企业宗旨,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组建成四川兴事发集团,下辖门窗、房产、科技、矿产、市场等10个全资子公司、7个参(控)股公司,形成了集门窗、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具、新型建材生产销售,房地产、矿产开发,建筑施工、装饰装修、物业管理、专业市场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企业总资产达6.5亿元,现有职工1500余人。
中共四川兴事发门业集团党委成立于2007年6月19日,其前身是2002年成立的中共四川兴发门窗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由于集团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党员人数不断增加,由原来一个公司12人,增加到现在10个公司88人。为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007年6月,经原门窗公司党支部全体党员一致通过并报中共游仙经济试验区党工委、中共游仙区委组织部批准,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四川兴事发门业集团委员会”。集团党委设委员7人,下设4个支部委员会,集团现有党员88人,其中公司级党员领导11人,占集团公司级领导(21人)的52%;中层党员干部28人,占集团中层干部(56人)的50%。集团党委成立后,积极按照星级党组织和星级党员标准,加强自身建设,促进企业发展,2007被中共游仙区委评为四星级党组织,连续三年被中共游仙区委评为先进党委。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找准政治定位,寻求企业支持
党委成立后,党委一班人清醒认识到,作为民营企业党组织,与国有企业党组织相比有着其特殊性,必须坚持找准党在企业中定位点,以此为依托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多年来,党委的党建-1-
工作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具体措施,紧紧围绕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任务要求,把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市场变化,紧贴公司生产经营工作实际,特别是在5.12大地震、金融危机、国家宏观调控、银行压缩信贷等困难因素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参谋助手作用,抓稳定、保大局、促发展,带领企业员工克服各种困难,使企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党组织的努力,使组织赢得了企业的认可和支持,在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上,公司给予了时间、人力和经费保障,建立了非公企业业余党校、流动党员俱乐部、党员活动室等,集团党委每年召开一次党员大会、举办4次积极分子培训,培养了125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了9名党员。
二、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组织生活
一是完善了党组织机构。为便于开展活动,集团党委根据各单位党员人数和行政组织结构,设置了4个支部13个党小组,配齐配强了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确保了各级党组织体系有效运转,确保了各级党组织开展工作对全体党员能够有效覆盖。
二是强化了党支部书记委员培训。针对基层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全部新配备,党建基础知识滞后的实际情况,汇编整理了《中国共产党四川兴事发集团党建设资料汇编》、《党支部工作问答》,并以“业余党校”的形式,每年组织支部书记、委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内容包括《党支部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党支部工作实务和长效机制建设》、《党支部书记的沟通艺术》等,通过学习,增强了把党的基本理论同企业发展以及各自岗位业务实际相结合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了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促进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不断壮大党组织。积极抓好企业党员发展工作,把好“入口关”,确保发展质量。严格按照党章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确保发展质量,结合“三培养”原则,加强了对生产一线、管理人员、青年知识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力度,把公司优秀的员工充实到党员队伍中来。组织安排集团业余党校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25名,全部合格通过,发展新党员9名,使集团共产党员人数达到了88名,占1200名员工总数的7.6%,党员队伍的不断充实和党组织的不断壮大,保证了党组织在公司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强化自身建设,提升党员素质
一是抓好党委、支部两级班子的理论学习。集团党委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加强理论学习为主导,本着工作学习两不误、相互促进的原则,制定了两级班子学习安排计划,在集团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系列学习活动。先后组织十七大精神专题学习3次、党课专题学习4次、党章专题学习2次,邀请市工商局做企业工商行政管理专题报告1次,邀请游仙区委党校讲师到公司作十七大精神报告会1次,把学习收获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党委、支部两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党性,起到了示范表率作用。
二是采取灵活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了保证学习收到实效,采取了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公司网络相互学习的办法,听报告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党委工作的深入开展,使两级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认清了公司在进行战略转移、企业转型、增长方式转变后,所面临的发展形势、工作目标和要求,与时俱进,提高了两级领导班子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了集团两级党组织的战斗力、执行力,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注重廉政教育,构筑干部员工思想道德防线。集团党委认真贯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年初结合实际,组织集团干部签订了《干部廉洁承诺书》,要求各单位将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与本单位的其它各项管理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层层落实。同时加强教育和监督,不断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加大对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的监督检查。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维护公司的效能、效率和效益。凡是涉及企业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大额度资金使用,特别是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都经过集体讨论,民主决策,避免决策上的失误,提高决策效能,规范决策程序,从制度上保证集团监察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较好地维护了集团的效能和效益。
四、丰富活动载体,发挥党员作用
一是组织开展了干部作风纪律整顿活动。组织动员全体党员干部结合各单位生产实际,提高认识,分析现状,查找问题,对照党性分析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坚决克服骄、软、懒、散、疲等问题,从增强责任感、强化执行力、落实岗位职责入手,通过照镜子、找差距提高认识,提出具体整改措施。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各级管理人员能够从深层次反省,使集团的重要决策、重要会议、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落实到人,使广大党员更加求真务实,精细化管理收到了明显效果。
二是积极开展了“双星创建”活动。为全面提高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充分调动基层党支部和党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结合企业党建工作实际,采取自下而上、全员参与、民主评议、组织审定等方法,对照星级党组织“五化”和星级党员“五优”标准,在集团党委所属各支部中开展了“双星创建”评选工作,通过互评和自评,共评选出四星级党委1个、四星级党支部2个、三星级党支部2个、四星级党员32人、三星级党员46人。
三是积极开展了创建“四强党组织”建设活动。集团两级党组织严
格按照“推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凝聚人心能力强、促进和谐能力强”的要求,努力争创 “四强党组织”,以班子建设带动员工队伍建设,集团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了实施计划,坚持和完善创建制度建设,严格检查考核,广泛征求各届意见和建议,对基层单位干部进行德、能、勤、绩、廉民主测评;选拔中层干部任人唯贤,全面考核、评议,“政以得贤为本、企以任贤为兴”在兴事发得到充分体现,通过活动的开展,全面加强了两级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全面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战略决策能力和市场开拓创新能力。
五、领导群团组织,凝聚企业员工
一是开展了新形势下的民主管理工作。集团党委组织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并每年组织召开会议,审议福利费、培训经费、业务招待费等费用使用情况,通过职工代表收集职工意见建议1354条,集团采纳了354条,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制订下发了车间“十公开”标准,进一步规范了企业民主管理程序和民主权力的行使。
二是加强凝聚力建设,开展了帮困送温暖工作。2007年以来,集团党委共组织慰问特困职工97名,发放慰问金15000元,各基层单位慰问了1110名困难职工,发放困难补助12多万元。集团先后13次组织为困难职工捐款活动,共有7291人次捐款43.89万元。为做好职工互助医疗保障,对生病住院职工提供一份帮助,集团每年为全体员工续保职工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同时为113名职工办理了理赔,金额共35万余元。
三是开展了劳动竞赛活动,树立先进典型。集团党委成立以来,先后14次在加工企业生产车间和售后服务部门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有70名员工在竞赛中力拨头筹,被评为技术尖子,2009年门窗公司职工王希华参加四川省第三届职工劳动技能比赛荣获第四名。集团还建立和完善了集团奖惩条例,把对员工的奖励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范围,充
分发挥奖励工作的民主性、公开性、公平性,经得起各方面的考验,三年来共有35个部门被评为先进单位、24人次被评为有突出贡献者、62人次被评为优秀管理干部、400多人次被评单项标兵和先进工作者。
四是领导和指导好工会建设。在集团党委的关心帮助下,集团组织召开了工会委员会选举大会,151名新当选的职工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四川兴事发集团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和新一届工会主席。制订下发了集团工会管理办法,完善了集团工会、各分公司工会、工会小组的工会组织网络建设,并明确了各级工会组织负责人。三年来,集团党委领导工会积极开展工作,不断完善组织,成为了党委和群众的纽带,干部职工的娘家,业主与员工的桥梁。
五是开展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针对企业青年员工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组织了青年员工座谈会,并形成了制度;组织开展了共青团工作与青年发展论坛活动,研究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共青团工作方法,为更好服务企业、服务青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开展了青年岗位创效活动。深入开展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岗位创建活动,在企业经济建设主战场中发挥了青年的生力军、主力军作用。
通过扎实的努力,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凸显,有力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集团被游仙区人民政府授予游仙区“纳税大户”称号。公司连续8年被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授予“AAA级信用企业”荣誉称号,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50余项专利技术,2007年被认定为绵阳市企业技术中心,“兴事发”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第四篇:欠发达地区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2010
欠发达地区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2010-10-13 05:07来源:中国网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涵盖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系统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接合部。欠发达地区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发展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
省委八届九次全委会在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时,强调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战略目标,坚持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四轮驱动,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统筹对内对外开放,更加注重特色产业发展,更加注重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我省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九次全委会精神,需要欠发达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牢牢把握跨越式发展这一主题,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
从本质上讲,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欠发达地区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化进程。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克服或避免把工业化等同于单纯做强做大工业的认识误区。工业化是指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变革以及工业文明、工业生产方式在农业和服务业中的渗透、拓展和应用,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收入(或生产总值)和劳动人口中的份额连续上升的、长期的、动态的过程。由此可看出,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地区工业化的先导力量,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工业化不等于单纯做强做大工业,工业化的实质是结构变动,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欠发达地区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不仅要发展工业,提高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而且要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克服或避免把新型工业化看作是发展水平的认识误区。新型工业化是与传统工业化相比而言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式,而不是发展水平,其特征突出体现在“三大跨越”:一是跨越传统工业化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时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做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紧密交融;二是跨越传统工业化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巨大破坏的时空,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优先,注重节约资源;三是跨越传统工业化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造成了劳动力大量失业的时空,注重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解决好就业问题。因此,欠发达地区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要克服传统思维,克服畏难情绪,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本地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突出工业主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等四条基本途径,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突出工业主导,做强做优工业。按照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要求,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情况,因地制宜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和关键,构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在强化原始创新的同时,重视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质量和标准建设,培育自主品牌,增强产业竞争优势。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加快发展旅游、文化、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实行区域化种养、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使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成“龙型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抓住以下四个着力点:
一是立足资源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特色就是生产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产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坚持“引外龙、育新龙、扶小龙、兴强龙”的方针,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加大支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三是构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这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保障。要引导龙头企业增强社会责任,与农民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同关系,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
四是以大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走“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区域突破”的道路。这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要围绕特色资源的开发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实现“芯”(核心产品)+“块”(经济规模)+“链”(产业延伸)+“群”(配套体系)的整体推进,发挥其提升县域竞争力的乘数效应。
推进城镇化
欠发达地区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以城镇化为保障。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要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失地农民问题。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
二是节约土地、保护耕地问题。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耕地红线的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三是农民工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推进市场化
欠发达地区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以市场化为动力,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抓住以下四个重点:
一是培育市场主体。构建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强化政府的扶持服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尤其要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的“玻璃门”问题和融资难问题。同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为农民提供多种有效服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作用。
二是加强市场建设。推进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建设,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农村流通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三是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提高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水平。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四是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
种资源,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构建新型开放格局。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指城乡虽然处于不同空间但总体上基于同一平等经济社会体制的发展。欠发达地区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为根本要求。要抓住以下六个着力点:
一是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改变城乡规划分离的状况,统筹城乡规划,通盘考虑和安排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
二是加快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破解城乡产业分割和农村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原则,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各产业有机联系、协调发展。
三是加快推进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改变农村生产要素与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优化配置。
四是加快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改变农村富余劳动力多但转移不充分的状况,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五是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差距大的状况,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着眼于强化城市与农村设施连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六是加快推进城乡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改变农村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不足,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将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五篇: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推动农村又好又快发展
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中共盱眙县淮河镇党委
沈在春
引
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快速推进,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农村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我们坚持“文化惠民育民”的工作理念和品牌带动、阵地凝聚、队伍示范的工作思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事迹材料
一、群策群力,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2011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淮河镇城根社区的露天广场,一阵锣鼓声,引来了吃饭后的群众。村民张霞的独唱“今天是个好日子”拉开序幕,张老汉的一段快板《夸夸咱村的多事佬》之后,演讲大王小李上台了,他和大家问好后,说:今晚俺要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心中的榜样”。舞台上,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诙谐幽默的相声、内涵丰富的才艺展示,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这是淮河镇城根社区居民利用茶余饭后时间,自发组织群众开展的文娱活动的场景。一位老教师观看后感慨地说:“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真实、感人呀。”
2006年以来,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淮河村镇建设使传统的农村居住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搬迁进入现代化商品房小区。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进一步凝聚人心,共谋发展,是
摆在我们淮河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提出了文化引领的整体思路,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服务地区发展、凝聚群众力量、展示水韵淮河的有力抓手:通过文化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丰富群众业余生活;通过文化工作,宣传地区的整体发展思路和各项工作;通过文化工作,进一步提升地区的文化文明水平。我们举办过诗书画摄影比赛、拔河比赛、健身舞大赛,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多场系列活动,服务发展、凝聚人心、展示淮河。如今的水韵淮河,已经成为了龙虾之都的一张名片。参与淮河文化、体育等活动,已经成为淮河百姓业余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事。
二、加大设施投入,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水平 2010年冬天,淮河镇城根村文化活动站在村民阵阵锣鼓声中揭牌。这座占地500余平方米的文化活动站刚刚投入使用,便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村民们通过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联欢会表达对了对于美好新生活的赞美。文化活动站内,有棋牌室、乒乓球室、图书馆,还有个能够容纳几百人的活动室。棋牌室内,两位村民的精彩对弈引来众人围观,乒乓球室中几位村民激战正酣,图书馆内,三五位村民正在凝神读书。在文化站内,还有一个理疗室,一位精通按摩技术的村民正在为村名进行身体康复治疗。村民们纷纷表示,这座文化活动站给大家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平日里文化娱乐有了好去处。在几位熟悉古典乐器的村民的发起下,村里还建了一支几十人的民乐队,精湛的技艺不仅受到了广大村民的欢迎,还经常参加全地区的文化活动。
像城根村这样的村级文化活动站,我们淮河还有2个,分别分布在黄岗和腰滩两村。同时,镇里在洪建村还建立了文化服务中心,在杨嘴新村建设了村民文体活动中心,通过开办百姓沙龙,红色讲堂等活动,为群众提供书法、绘画、合唱、舞蹈、摄影等多方面的艺术指导。同时还免费开放乒乓球、台球等文体活动场地,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近年来,在淮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群众性的文体活动阵地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这些阵地不仅成了群众娱乐的好场所,也为顺畅邻里关系,推进地区和谐做出了贡献。
三、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户评选活动 2011年秋的一天,刚准备下田的农民听见庄头传来阵阵的鞭炮声,都围拢过来看看发生什么喜事了,原来花园村村民刘伟家被评为“五好家庭”,村支书正在为刘伟家挂牌呢。户是社区的细胞。户的文明程度决定社区的文明程度。为把农村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辐射到户,我们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户评选活动。实践证明,我们开展的“五好家庭”、“党员示范户”、“好邻居”、“十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结合农村社区文明户等的评比,指导村委会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根据社会发展和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文明户评比活动,提高文明户评比的针对性;通过村民会议制定好文明户评比标准,增强文明户评比的有效性。村民道德评议会作为文明户的组织者和评定者,通过健全道德评议制度,做到公正、公开,使文明户评比评出正气,评出文明。对文明户进行大张
旗鼓的表彰和宣传,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推进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启示思考 思想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文化文明已不再是软指标,而是硬环境,不再是没效益,而是生产力。基层文化建设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作。我们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区为重点,以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基层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一,让群众文体队伍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主导。将社区秧歌队、舞蹈队、健身操、腰鼓队、合唱队等群众自发形成的文体队伍进行整合,形成管理规范、常年活动的文化活动的主力,加强对基层文化干部的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再通过他们对群众文艺人员进行指导,提升演出水平,打造品牌,以此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促进地方文化活动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二,让文化成为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事业。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认真解决基层文化设施、场所、设备、网络、编制、经费等方面的问题,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同时,积极吸引社会投资,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基层文化建设新
格局。
第三,让基层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常建常新。开拓创新,把思想建设和开展文娱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结合,把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和卫生知识、开展体育活动等有机地融入文化建设工作中。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坚持为农民群众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文化知识。采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整合现有文化资源,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
第四,把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列为考核领导干部绩效的重要内容。强化领导干部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识,高度重视并从方方面面关心支持文化建设,以基层文化的优质化全面提升社区社会文化水平,实现社会风气和文明程度的飞跃。
第五,让文化场所成为群众喜爱的乐园。文化设施和场所是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加快建设各类文化设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宣传阵地和休闲娱乐场所,对活跃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广大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推进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统筹规划建设文化站、文化场馆,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基层文体设施,让人民群众时时刻刻感受到文化生活的存在,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