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宜宾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时间:2019-05-13 11:2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推进宜宾城镇化建设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推进宜宾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宜宾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宜宾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 农工党宜宾市委副主委何山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是中央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

一。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城镇化的推进工作放到了空前的高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城镇化更是促进农民就业的有效渠道。

目前,宜宾市城镇化水平滞后,已经明显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宜宾经济持久稳定增长的重要课题。

一、宜宾市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是我市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与川南其他四市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宜宾中心城市的规模仍然偏小,其城镇功能也欠完善,吸引产业聚集的能力不强,承载和集聚辐射能力弱.在县城及以下城镇更为明显。

三是城镇发展的软环境和综合功能的配套建设没有跟上,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还不能高效地为企业提供长期生存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平台,不能全方位的提供满足企业员工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环境。

四是县域城镇化进程乏力,产业结构不甚合理而且其支撑力度不够,市场发育程度低,县级财力不足,县域经济薄弱。因而带来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不足,县城及县城以下的城镇经济的辐射范围较小,吸收资金的能力差。

五是城镇规划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强调了中心城区的建设,对县域城镇的规划相对较粗略,有些城镇的规划推进相当缓慢,甚至还停留在图纸上。

二、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加快推进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加快城镇化的进程,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观念,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把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点,建议成立高规格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按照中心城区-县城-乡镇中心-村四位一体全面推进的思路,统筹城乡道路、市场、医疗、教育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使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逐步建立“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体制机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2、加快工业发展,强化产业集聚人员

加快城镇化发展,必须实施以“产业为支撑”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提高城市集聚工业的功能。建议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全力提升工业经济的规模和质量;坚持把城市扩容提质与工业整合提高结合起来,拓展工业发展空间,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把县城作为县域经济的龙头,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县城的生机和活力,形成市域次区域中心,成为全市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支点;在经济上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业,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区域特色经济,每个县着力培育一至两个主导产业、一至两个工业集中区,让县级中小企业与优势龙头企业有机对接。

同时要以产业发展为依托,有选择地着重发展一批辐射力强的重点镇;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和发展小城镇优势特色产业,梯次推进城镇化发展,充分发挥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载体。实现城区带动、重点城镇辐射、其它城镇拉动的良性发展态势。

3、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扩张和提升城市经济,促进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和就业 宜宾作为长江上游的一级中心城市、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能源基地的依托城市,要充分发挥川滇黔综合交通枢纽作用,担负起区域中心城市的职能,不断扩大区域服务中心、流通中心和信息中心等多种功能,要面向社会化的大生产和广大市场,大力发展交通、金融、服

务、商业、贸易、房地产等第三产业,把城镇建设为产业集中地,人口聚集地。

4、扩大城区面积,增大城市容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满足和接纳城市人口增加的需要

建议重视公共建设,大力发展建设高效的教育、体育、文化等公益性建筑,既满足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也为接纳100万城市人口创造了条件。

建议通过城镇建设规划,合理引导城镇化发展的规模、速度、节奏,优化结构和布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支撑的规划协调,促进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使经济运行效率更高。通过科学规划,构建起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县城和重点小城镇为重点,以一批中心村为基础,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梯次发展的城镇体系。

建议提高经营城市的水平,对城镇具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土地、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资源要素要实施资本化运作。积极创造条件、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和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为提高城镇产业聚集度,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宜宾市建成区面积小,这与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的定位是不相符合,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阻碍。要积极争推进中心城市的行政区划扩大和调整,有条件的县改设区和将附近的建制镇划归城区,逐步合理归并乡镇。发展有地方特色、有产业支撑的中心镇,促进小城镇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5、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向城市转移的农业人口吃下“定心丸”

建议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壮大县域经济,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为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需要有力的政策支持,户籍制度改革降低了农民进城和劳动力转移的硬门槛,但还要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使其基本的住房、失业、养老、子女教育等等问题得到保障,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使进城农民吃“定心丸”,实现农业人口的转移。当前要抓住允许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机遇,与建立农民进城的社保基金挂起钩来,使农民进城有保障,从而加快农村人口的转移。还要构建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支持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进入平等竞争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第二篇:加快推进宜宾城镇化进程的实践与探索

加快推进宜宾城镇化进程的实践与探索

市委副书记、市长 吴光镭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近年来,宜宾抓住省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川南城市群和在川南培育一至两个大城市的机遇,把握规律,开拓创新,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使全市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化率两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科学系统规划。“七分规划,三分建设”。首先,通过规划定位城市的特色和品位。宜宾最凸现的元素是“酒都”和“长江第一城”,因此通过规划突出彰显“江城”风格和弘扬酒文化、长江文化。中心城区充分利用“三江六岸”得天独厚的特色景观,积极打造山城相融、城水相交,显山露水、青山绿水,特色鲜明、宜人宜宾,立体发展、产业集聚的生态型山水园林沿江大城市。高度重视对城市总体设计的把握,大力挖掘本土文化,积极融入历史文化,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味。县城和小城镇也分别立足优势、找准定位、突出特色,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做好规划和建设。其次,注重规划的超前性和系统性。城镇规划充分考虑城镇未来发展的需要,与成渝经济圈和川南城市群发展规划,与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工业、园区、交通、商业网点等专项规划相结合,统筹规划城市产业、道路、绿化、亮化、市政管网、市场、物流、教育、医疗、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立起相互衔接、系统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第三,严格加强规划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实行多级评审、一支笔审批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审批把关,建立监督机制,强化规划管理与执法监督,坚决维护规划的法定权威,防止规划在实施中走样变形。加大查处和执法力度,坚决遏制城乡结合部违规建筑蔓延趋势。

完善城镇体系。按照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百万人口大城市的目标,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全面立体推进,逐步完善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县城为骨干、小城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的多层次城镇体系。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坚持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以中心城区带动县城发展,以县城发展辐射小城镇建设,努力实现城镇规模的快速扩张。中心城区按照“东进、西拓”城市空间发展策略,继续推进旧州、天柏、白沙组团建设,逐步开发李庄、菜坝组团,近期以打造东区、完善西区、开发天柏、绿化六岸为重点。同时加快规划建设联接组团

内及组团间的城市路网、环线和桥梁。推动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县域经济相结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主导支撑产业,不断增强区域中心城镇的集聚力、辐射力和综合承载力。其中重点选育一批基础较好的大镇或中心镇, 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催生型、城市辐射型、旅游开发型、矿产资源型、流通带动型、农产品加工型、工贸综合型等多种模式的特色城镇,形成了强力拉动农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推动中心村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引导集中规划建设住宅小区和公用设施,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农民科技运用、就业创业的能力,不断提高全民人口素质和养成城镇文明生活习惯。在条件具备的中心村探索实行“社区化管理”,就地变农村为城镇,变农民为市民。

突出产业支撑。推进城镇化必须把工业化和城镇化统筹起来,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产业支撑是城镇化的核心,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就是“空壳”。城镇是发展现代工业的最佳载体,把城市群发展规划与经济区规划结合起来,以城市群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更需要产业聚集,产业兴则城镇兴,产业强则城镇强,产业活动强度与产业聚集程度决定区域经济竞争力。把城镇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协调好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区域性基础设施布局等重大问题。同时调整和优化工业布局,加快园区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引擎,努力把宜宾打造成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区域的物流、商贸、金融中心和旅游目的地。切实抓好生产型服务业和民生型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和流通方式,大力发展金融、信息、咨询、中介等服务业。

强化城镇功能。始终把优化城镇功能放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第一位,坚持形象必须以功能为前提,形象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功能,不搞只要面子、不讲质量、不讲功能、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首先把安居放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建筑质量安全,切实解决违规建筑隐患问题。通过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打通宜宾与其他城市的快速通道,加快构建半小时、一小时城镇圈,加快畅通各城镇节点之间的快速联接。强调中心城区、县城和小城镇都要重视教育医疗、商贸物流、公共交通、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

配套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地下管网、供排水、停车场、路灯、绿化等公用设施,抓好城区道路尤其是新区道路和小街小巷建设整治,完善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不断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凝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深入开展城乡综合整治工程,加强中心城区和县城的日常管理,提高小城镇和中心村的整洁度。按照“适度超前、持续发展、保障有力”的要求,大力发展公用事业,切实抓好城镇公交、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设施建设,保障水、电、气、运等生产生活必需品供应。

加大城镇管理。城镇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市区事权调整,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创新城镇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城镇管理网络体系,积极推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模式,全面加强中心城区、县城和场镇的管理,建设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强化主管部门对基层的检查、指导和考核,把城镇管理纳入市对区县、区县对乡镇(街道)的党政综合目标考核,加大奖惩力度,充分调动区县、部门和乡镇(街道)工作积极性。同时,注重加强宣传教育,抓好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把加强城镇管理与提升市民素质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城镇人居质量,培养市民文明习惯。

坚持市场运作。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整体推进,其中最重要的是用市场的理念、思维和手段来经营城镇,把经营意识贯穿于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发展的全过程。按照“以城建城、以城兴城、以城养城”的思路,本着“市场融资为主,政府投入为辅”和“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我们结合宜宾实际积极运用市场手段包装、拍卖、经营和盘活城市资源。通过加快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镇建设。通过实行市场化、产业化、多元化、规模化和一体化开发,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多层次满足住房需求,多手段调控合理房价,全方位推进城市建设,切实扭转了城乡建设中财政投入多、推进速度慢、建设水平差、群众意见大的被动局面。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各级政府尽量转变角色,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规划、加强监督、运作市场、搞好服务上,除投入建设必要的公益设施外,严格控制政府直接投资的规模。树立打造城市名片的精品意识,精心经营中心城区和县城新区,积极推行规模拍卖土地的办法,严格按规划统一开发建设,保证成片新区的风格一致,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镇品质,提升城镇品味,不断增强城镇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城镇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征地拆迁,我们在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新办法,灵活务实和谐地抓好征地拆迁,保障了城镇化进程的顺利和快速推进。

建立推进机制。西部丘陵山区城镇化的路径不同于平原或沿海地区城镇化的路径,需要探索一套切合本地实际的机制来有效推进。一是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协调配合,自觉找准自身在推进城镇化中的职能和定位,切实负责、积极履职。二是建立全民发动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我创业、自我发展、进城入镇的积极性,发动全民参与、支持和投身推进城镇化进程。三是建立返乡回流机制。通过建立回流机制形成“洼地效应”,鼓励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领办创办企业、投资城镇建设、转为新增市民。四是建立要素集聚机制。顺应企业和城镇发展要求,做好规划、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企业、资本、就业人口向城镇集中。五是建立学习培训机制。通过岗位学习和职业训练提高转移劳动力的素质,增强进城人员的就业能力。六是建立平等保障机制。认真解决进城农民工平等享有就业、医疗、子女上学、住房、维权、社会保障等权益的问题。七是建立身份转化机制。加速城乡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让进城农民摆脱进城无着落和土地被撂荒的后顾之忧。

第三篇:关于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这一要求预示今后一段时期,城镇化将在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中扮演重要角色。城市是经济和人口集聚的载体,带动区域发展的龙头,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从城市化规律来看,一个城市的规模越大,产业集聚越容易,产出效益也越高,从而辐射带动能力也越强。但开平城镇化水平却一直在低位徘徊,2008年底仅为35.74%,不仅远低于珠三角,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新飞跃,开平就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第一,要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从全省发展大局出发,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等条件提出不均衡发展的发展战略,开平应该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不均衡发展战略强调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条件,明确发展的重点,采取不同的手段,实现殊途同归的发展目标。要求打破平均配置资源的传统模式,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发展。在城区通过提高人口和特色产业聚集度,实现集约发展;在广大农村通过服务扶持、减少农业人口、增加非农收入、保护生态屏障,实现生态发展。广东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相当突出,而开平就像是广东的缩影。大沙、马冈等与城区及水口相比,差距很大。面对基础条件悬殊的地区,不可能也不应该提

1出“一视同仁”的发展要求。从主体功能区划角度看,也不适合要求大沙等镇达到水口那样的发展。因此,不能再走以小城镇为主,土地资源占用多、产业水平低、集聚效应若、产出效益差的老路,而必须合理扩大城市规模,向城市输入本地的农村人,通过加强经济和人口集聚,做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质量,增强城市实力,增强整体辐射带动能力。

第二,要切实做好“双转移”工作。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形成城镇产业聚集,是城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城镇化的进程。因此,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务必紧紧抓住“人口转移"和“产业聚集”这两个关键环节,把推进“双转移”作为重要抓手。一方面要主动推进和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要把城区的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或向外地转移。产业的转移还要注重集聚和配套。一个地方的产业集聚度高,就有利于形成发展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人才的积聚,有利于产品的配套和形成上下游企业的完整产业链条。因此,要把提高产业的集聚度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以产业转移园区为载体,引进有本地优势和竞争力强的产业,促进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发展的集聚度和资源利用的集约度。要集中力量重点建设翠山湖新区,使之成为规模大、基础设施配套完备、生活设施完善、综合服务质量好、投资吸引力强的高水平园区。与此同时,要大力推进劳动力转移,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积极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努力办好各类教育,尤其是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人口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为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要实施好优秀农民工在珠三角安家落户的政策,通过

一个人就业把一家人从山区带出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这些人户籍转出后,如本人要求保留在农村的承包地,可以先不退。探索把山区偏远地方的农民通过“移民”转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比如有计划地把一些生存条件恶劣、不适合发展的村落整体搬迁到小城镇,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第三,合理扩展城区面积,积极吸纳农村人口。通过城区扩展的办法吸纳和转移农村人口,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里可能是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城镇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特别是周边村的改造,变郊区为城区、变农民为市民,把城市文明引入农村。农民进城需要有生活来源,只有有事可做、有钱可赚,才会乐于离开土地,向城镇转移。因此,应尽快改变招商引资只知道吸引制造业的狭隘思维定势,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业,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吸纳更多人口就业。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开对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切实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对因城区扩展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要及时办理城镇落户手续,取得城镇居民待遇。对在市内民营企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及其他应聘人员,亦应放宽限制,准予落户。要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解决进程人员失业、生病、养老等后顾之忧。

(陈 畅,联系电话:3276592)

第四篇: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政协平舆县委员会

(一)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一是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规划不科学、管理不到位,违章违规建设较多等突出问题,政府部门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文件,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做出严格规定,对相关职能部门明确权利和责任,杜绝建设的随意性,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管理的规范性。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加快城镇扩容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打破城乡二元户籍管理模式,降低户口准入门槛。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就可以入籍落户。广泛吸纳外来人口和本地农民来城镇投资创业,让他们在子女入学、参军、就医、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使他们“住得下、留得住、富得起”,为城镇发展聚集财气、增添人气。

(二)坚持科学规划,严格规范管理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准确定位、规范管理。一是城镇总体规划要高起点。要站在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构建总体框架,提高县城人口总量和综合承载能力。二是建设规划要高标准。在商业布局、建筑群体、生态景观、灯光夜景,道路交通等立体规划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将悠久的 1

县域文化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做到美化、亮化、宣传于一体。三是城镇管理要高效能。要严格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的模式审批管理,切实增强规划的执行力,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对城区内违章违规建筑,要加大查处力度,能拆除的坚决拆除,无法拆除的从重处罚,“叫停”自然建房,制止违规建房。对职能部门权责不清、配合不力等现象责令整改。对城镇执法难、管理难问题,要充分发挥城市综合执法部门的作用,变集中整治为规划管理执法工作的常态化,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三)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城镇化水平

城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因此,要树立抓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的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目前,我们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城镇化水平。一是依托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带动城镇化。要逐步调整工业结构,注重发展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低能耗产业,为农村人口进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二是依托城区扩容建设。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开发建设一些与现代文化相匹配的多功能住宅小区,彰显地方特色,增强城市吸引力。三是降低土地价格,吸引具备条件的农民进城购房,增加城镇人口,提高城镇化率水平。

(四)注重发展质量,提升城市品位

创新发展思路,多方筹措资金,加快项目建设,优化发展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城西修

建文化体育场馆、大型会场、档次高规模大的宾馆,提高举办大型会议、承办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的能力。二是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在城区建设好客运站点、农贸市场,城区主要路段配齐环卫设施和公厕,搞好道路、供排水、绿化和环境卫生,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三是加强文化休闲设施建设。建设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搞好生态公园的保护开发和延伸,展示广场文化的主题,提升城市休闲文化品位。

第五篇:加快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建议

加快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建议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变化时期,有许多家庭已从农村走进城镇,还有很多家庭正从农村走向城镇。农村人口城镇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股强大力量,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快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过程,是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过程,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走向了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向中级阶段的过程,是实现社会各项事业跨时代进步,实现物质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实现全体国民安居乐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

一、农村人口城镇化是跨时代的进步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优越性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目前,全国农村人口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状况代表着国民总体水平,通过农村人口城镇化,能够提高国民整体的生产生活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解决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村经济文化落后和农民生活困难等问题一直是国家的头等大事。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我国的农业生产已由传统的以自给自足为主转变成了现在以商品生产为主,农村人口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对城镇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提高,农民想到城镇居住的愿望也在逐年增强。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农业、工业、商业和教育、卫生、法制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因势利导,抓主抓重。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如此。我们不能老是停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应当努力向中级阶段奋斗。目前,我国城镇人口总体已进入工业文明状态,而农村人口多数仍停留在农业文明阶段。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农”问题,实现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国民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共同进步。城镇是城市的缩影,是农村人口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起点。我们要顺应民心民意,顺应社会发展进步的大趋势,因势利导地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建设步伐,努力使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大规模城镇经济适用住房、道路、学校、医院、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使分散居住的农户移居到设施齐全的城镇居住,使广大农民在吃、穿、住、行等物质生活方面得到彻底改善。同时,要改变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逐步使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使二元社会变为一元社会,使全体国民最大限度地得到平等、自由、快乐和幸福。

2、强基固本,惠给大众。国以民为本,民以房为基。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广大民众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对我国广大民众来说,安居乐业尤为重要,许多家庭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辛勤劳作,就是为了能住上一套安乐的房。究其原因有三个:一是大多数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安乐的住房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加油站,是快乐幸福人生的物质基础。二是对多数家庭来说,最主要的财产就是

住房,为了获得住房或房产不受侵害,有许多人愿意付出巨大代价,甚至包括牺牲生命。三是如果把家庭比喻为社会的细胞,那么住房就是细胞壁,房内设施和家庭成员分别是细胞质和细胞核,我们要让整个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就应当给每个细胞提供尽可能好的生长环境,使每个细胞都充满生机与活力。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吃饭和穿衣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住房条件的改善才刚刚开始,由于广大农村人口进城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热情,推生出了全国各地连创新高的房价,大小城镇房价一涨再涨,已经使广大购房者不堪重负,使想进入城镇居住的农民望而怯步,成为阻碍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引发社会各种矛盾的主要根源。今后十年,我们要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根本,按照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原则,打破条件限制,进行撤乡建镇,将五千人以上的村庄都设为建制镇,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同时,要科学制定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在不断完善新旧城镇的教育、卫生、商业、服务、交通、能源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城镇经济适用住宅楼建设,努力使国民整体生产生活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

3、利国利民,功在千秋。一千二百多年前,我国伟大诗人杜甫曾高声急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一呼喊之所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就是因为他呼出了无数仁人志士的期盼,喊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心愿。目前,我国农村住户约有一亿八千万户,城镇无房户约有两千万户,解决农村人口城镇化和城镇无房户住房问题,共需新建经济适用住房两亿套。若在十年时间内,每年在新旧城镇修建六至八层经济适用住宅楼房百万栋,约两千万套成本价在十万元左右,建筑面积在六十平米以上,套内供水供电等设施齐全,结构为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经济适用住房,来解决农村人口城镇化和城镇无房户住房问题。同时,配套建设和完善城镇教育、卫生、交通、商业等基础设施。则十年后的中国大地上,我们会看到千万栋屹立于新旧城镇的广厦,亿万户搬进新居的民众,看到走上兴旺之路的国家和走进幸福时代的民众。因为,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十分有利,能够达到兴一业带百业,举一事成百事的效果;从民众的角度来说:广大农村人口和城镇无房户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不仅会实现家庭财产的成倍增长,更重要的是将拥有较高水平的生活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会让中华民族获得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让广大民众获得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是一项促进国民安居乐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工程,一项利在当代和功在千秋的伟业。

二、农村人口城镇化是全方位的发展

在人类发展进步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先进社会的主要目标,物的高效利用是所有科学方法的根本目的。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过程,既是农村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过程,又是农村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过程。通过农村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可以使千千万万的农村劳动力,变成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劳动者。通过农村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可以使土地、农机、水利等农业生产资料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1、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根本,关注民生就是注重广大民众的吃穿住行和欢乐幸福。近年来,我国为使广大农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启动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广播电视等工程,实施了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普九教育、低保医保和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由于这些工程的工作量很大,政策的涉及面很宽,所以推进的速度很慢。与此同时,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使乡村公路、校舍和住房等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在逐年下降,而城镇公路、校舍和住房等资源却日趋紧张。因势利导地进行大规模城镇化建设,已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就是用十年时间,国家在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新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每年拿出1万亿元,用于城镇2千万套经济适用住房每套5万元补助,其余的建房资金由住户自筹或贷款解决,来推进城镇经济适用住宅楼建设。预计这1万亿元投资每年能够拉动内需1万亿元以上,实现社会财富增长2万多亿元。应当看到,目前我国进行大规模城镇化建设,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能够迅速变外需拉动为内需拉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能够全面变过剩产能为急需产能,有效减缓企业结构调整压力;能够实现变就业压力为劳力需求,有效解决劳动力就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会为我国赢得十年以上经济高增长和物价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时期,会使我国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很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我们在生产生活中要特别注重节约,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人和土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最根本的资源。如果没有人,世间的万事万物将无从谈起;如果没有土地,我们将无立足之地。社会要发展进步,就必须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做到人尽其才;就必须充分挖掘每块地的潜力,尽可能地做到物尽其用。从人的方面来看:今天我们看到的所有非自然存在的事物,都是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的前人已经创造出了许多辉煌,只要我们努力挖掘出每个人的潜能,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农村人口城镇化,能够有效利用城镇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聚集的优势,让千千万万农村劳动力通过生活环境改变和思想观念转变,找到有利于发挥自己潜能的事情做,获得适合自己干或者想干的工作,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从物的方面来看:土地的高效利用,应当是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中之重。据调查,目前我国农村住户平均宅基地面积约为350平方米,在城镇用相同面积土地修建的经济适用住宅楼,可居住十几户人。也就是说,土地的实际利用效率会提高十几倍。此外,目前全国约有4万个乡镇、69万个行政村,行政村总数是乡镇总数的十七倍。将公路修到村与修到镇相比,不仅占用的耕地要多十几倍,投入的资金也要多十几倍。同样,如果要建设和完善村一级教育、卫生、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也一定会比只建设和完善乡镇一级所用的资源多十几倍。还有,通过农村人口城镇化,将原来的村庄逐步变为农场、林场、养殖场和农副产品加工厂等生产用地,会有利于促进土地、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通过租赁、承包和入股等方式,逐步向种植能手、养殖大户和经营实体流转,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

3、攻坚克难,全面发展。在当今中国,“三农”问题是涉及面最广、工作量最大、关注度最高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乡村的农业生产,由于受家庭经营规模小和机械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生产效率很低,发展速度很慢。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能够有效促进农业资源的整合,提高农业技术应用效率,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推进农业向产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经济,由于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和文化、教育、卫生落后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城镇相比差距较大,这些差距并非开展几项村村通工程就能解决。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能够有效改善农村人口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彻底改变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落后现状,并能迅速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社会公平;我国大部分地方的农民观念,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和传统思想束缚,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都比较低,因而成了最大的弱势群体。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能够全面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民迅速溶入现代社会。总而言之,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能够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能够使我国发展进步水平大幅度提升,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使中华民族实

现伟大复兴。

下载关于加快推进宜宾城镇化建设的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推进宜宾城镇化建设的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推进乡镇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想法

    加快推进乡镇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想法隋勇 我镇位于嫩江县西南部,有13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总人口33,496口人,是一个交通便利,经济活跃的农村集镇。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迅速完善镇村......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111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而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文化......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范文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内容提要]在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 度加大,整体功能逐步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

    关于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前言 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城镇化都是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并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永兴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代表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

    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

    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为46%,与工业化国家70%的城镇化水平还差20多个百分点。如何利用这个空间,是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所在。农村城镇介于......

    政协人大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情况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政协人大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情况对策建议调研报告加快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而小城镇和农村新社......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农村城镇化建设分析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基本问题,从 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历史选择上分析,“三农”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重点、排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