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文化建设论文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1世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城市之间的竞赛。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居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取得了长足进步;一座又一座城市以其崭新的面貌不断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之强大”的语言„„然而当与国外那些经过历史岁月洗礼却光彩不减的魅力城市相比时,我们看到了中国城市的差距:城市建设质量有待提高,城市发展缺少长期规划„„城市是一个国家中观层面的组成要素,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国家建设的中心单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载体和表现,是人类文明和一国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城市文化理应传承国家历史文化、创新国家现代文化。城市文化是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城市文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建设;现状;思考
正文:
1、对城市文化及城市文化建设的理解
理解城市文化,必先理解城市。“美国城市社会学家R·E帕克曾说过,城市决不 仅仅是许多个人的集合体,也不单单是各种社会设施,诸如街道、建筑物、电灯、电车、电话等的聚合体;城市也不只是各种服务部门和管理机构,如法庭、医院、学校、警察和各种民政机构人员的简单聚集。城市还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 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换言之,“城市决非简单的物质现象,绝非简单的人工构筑物。城市己同其居民各种重要活动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它是自然的产物,尤其是人类属 性的产物。”城市是城市文化的容器,城市文化附着在城市这个在载体中,渗透于 城市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着城市的兴衰历程,指引着城市的发展方向,是 城市的“精气神”。城市文化一经形成,即使是城市的经济、物质、制度环境发生改 变,城市文化在短时间内都很难发生变化。城市文化的隐匿性决定了其坚固性,我 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摧毁城市的高楼大厦,却无法轻易的摧毁城市的灵魂。同样,城 市文化的塑造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这是个在各种有形的城市活动中一点一滴、逐 渐形成的过程,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强制性。狭义的城市文化主要指意识 形态、知识形态等城市的精神财富,是广义城市文化结构中的深层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广义城市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广义的城市文化是城市在发展中由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广义城市文化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 精神文化。
因此,可以说城市文化是城市社会成员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美国建筑大师沙里文曾说过:根据你的房子就能知道你这个人, 那么根据城市的面貌也就能知道居民的文化追求。文化是需要传承和发展的,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了不同的城市文化。所以任何一个城市在进行城市文化建设时, 都需要立足于原有城市文化基础, 使城市文化环境独具特色。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欣欣向荣, 但在城市发展的前期, 走的是 重经济、轻文化 的道路, 城市经济的发展往往是以城市文化的破坏为代价的, 城市个性赖以存在的基础 文化底蕴被忽略了。近年来, 人们开始认识到了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政治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 城市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各地城市文化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2、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对于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提高城市社
会成员整体素质, 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建设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力量。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 如何进行城市文化的建设, 作为一个高标准、高层次的课题, 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和主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位和作用越来与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凸显了文化对于发展的战略意义。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曾经引领过先进文化的文名古国。城市文化理应传承国家历史文化、创新国家现代文化,并且是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提升综合国力,增强城市竞争力需要城市文化。城市化水平折射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区域和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包括经济竞争力又包括文化竞争力。地域文化的异质程度决定了其吸引力和辐射力。当前,文化竞争力作为一个可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城市文化有利于强化城市居民意识,增强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其次,城市文化决定了城市的定位,丰富了城市的内涵。同时,城市文化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内存力量,增强了城市的底蕴。
城市文化建设推动中国新形象和新价值体系的形成。当代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并且正在经历着新一轮更新层次的改革开放。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开花,在国际舞台的地位日益提升。中国的形象也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先进的文化价值体系正在形成。中国的形象需要城市形象的阐释,中国的先进价值观需要先进城市文化的巩固和深化。建设文明城市、提高市民素质需要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涉及到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文化设施组织。随着物质产品的丰富,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进步使文化产品的供给日益转变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话题,将使对文化产品的获得日益转变为人的一种基本权利。这种文化权利应该包括文化创造的权力、参与文化建设的权力、消费文化产品的权力、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力。通过这些权利的实施提高市民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建设文明城市。总之,城市文化建设是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实现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全面的根本途径。
3、我国城市文化建设
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尚不成熟,与飞速发展的经济科学相比还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如:
(1)城市形象趋同现象。城市形象是城市的皮肤,是城市文化的外在物质表现,是外界了解城市的直接窗口,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如法国巴黎的香榭利舍大街、几何形图案的凡尔赛花园、纽约曼哈顿岛的摩天楼群、阿拉伯世界如开罗城市市容等等;我国的水乡苏州和它的园林、西安古城的格局、拉萨的布达拉宫。这些建筑都是其文化在形象上的投影。而我国的城市建筑破坏现象却很是严重。旧城改造本身并没有错,符合中国城市化的需求。但是,中国的旧城改造后的城市建筑丧失了城市的特色、丢掉了城市的象征,割断了城市生命的脉络。被建筑大师吴良铺称之为“好的拆了,滥的更滥,古城毁损,新建凌乱”的“建设性的破坏”并且,一个国家的城市之间是应该有互补性和协调型的,千篇一律的城市形象设计却丧失了互补性中共性文化魅力。西式建筑风盛行对西式建筑的盲目崇拜,对国际化大都市的盲目追求,使城市形象处于“四不像”的尴尬境地,不中不西,不土不洋,或者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应该安慰自己:“四不像”也是一种特色。中国人在感叹“进步”的同时,却丧失了原有的那份惬意和亲切,外国人在.惊叹“发展”的同时,却找不到了中国特色。或许他们应该感觉到闻到乡土的气息,在中国泛“西式化”“东方日内瓦”、“小巴黎”„„这种“特色”的建筑中寻找乡情,完全是为特色而特色,陷入特色误区。城市之间简单模仿复制现象严重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追风热此起彼伏,也成为制约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问题之一。大城市的建设效仿国际大都市的,中小城市学习大城市的模仿经验。南方和北方的城市一个样。城
里城外一个样。高楼大厦、立交桥、休闲广场、娱乐城„„城市建设千篇一律,形象低俗,缺乏历史厚重感。犹如一个漂亮的美人儿却没有血色。更有甚者,美貌与血色尽失,惨不忍睹。“英国《卫报》对中国朝向现代化的高歌猛进,提出了直言不讳地批评,称中国是一个由一千个雷同城市构成的国家。”
正如《城市文化北京宣言》指出,城市化、全球化在带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生活改善的同时,也给当代人带来巨大的挑战。城市发展正面临着传统消失、面貌趋同、形象低俗、环境恶化的等问题,建设行破坏和破坏性建设的威胁依然存在,城市文化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城市建设如果缺乏突出特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厚重感,就像是没有灵魂和血肉的躯壳,丧失活力和发展潜力。纵使表面看似再辉煌的繁荣,也注定是徒有其表。
(2)城市文化定位单一,脱离城市自身特质。城市文化的重点在于特色,在于与众不同,在于能通过城市文化进行身份识别。拥有这样城市文化的城市才能散发出持久的魅力,才能带来持久而广泛的效益。当前,我国的现状是:提到城市文化定位,几乎每个城市都是“海纳百川、包容兼蓄、开拓进取、和而不同、与世界文化接轨、打造国际性文化都市、打造文化强市”。这样的文化定位泛泛而谈,无法实现差异性;这样的城市文化对城市的发展只能起到一个基础性的建设指导,不能够使城市富有强劲的发展动力。这样的城市文化定位不是城市独有的,而是每个城市共有的,共有的城市文化是无法打造与众不同的气质。不顾城市定位和自身的特质,盲目打造“音乐之都”“艺术之城”“创意之都”“电影之城”“绘画之都” „„使本已科学的城市文化定位让位于时尚的名词。城市文化定位不是追赶流行,而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于理解城市历史,审视城市现在,预见城市的未来,是对城市内各种历史的与现在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要素的整合和提炼。
(3)城市形态特征的丧失.中国地域辽阔, 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城市类型各不相同, 城市形态也应该多种多样。但是当今我国城市形态正出现 千城一面 的现象, 城市设计中模仿、抄袭、复制等现象十分普遍, 诸多城市正在失去自己所独有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城市形态的趋同性成为各个城市文化建设的瓶颈。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各级城市的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在实施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热衷于城市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一味追求城市形象建设的 国际化大都市 , 而对于本该显现城市历史积淀、城市个性和品味特色的功能建设却忽略不计, 使城市面貌的趋同性愈发严重。
总而言之,中国的城市文化建设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快速城市化、对文化产业的片面理解和过分热衷以及中国制度本身政绩评价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发展中还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来解决,从而是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4、面对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展望当前中国的城市建设, 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 即创新的追求和保护的呼吁。为使中国的城市建设健康发展,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重视和强调政府部门在城市文化发展和建设中的主导和保障作用;准确把握城市特质, 科学规划城市的文化形象;加强区域合作, 走区域城市、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 关注城市文化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和谐发展。城市文化若想扩大其影响力,需要把文化建设的成果反映到城市的经济形态、文化形态、建筑形态等多种城市形态中去。因此,城市特色文化一经确定,应该进行全方位的推广和普及,根据不同的特色文化类型采取不同的运作手段。
5、结语
特殊国情和城市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决定了我国城市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城市文化依托于城市载体, 由政治系统、经济系统以及文化系统共同维系其生存和发展, 是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现, 对区域性经济文明建设, 政治民主文明建设、文化多样性文明建设, 以及社会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重新界定城市文化的重要地位, 提
高城市本身的品质, 使城市文化朝着良性的高级化发展, 是一个城市对社会对未来对人类负责的过程。因此加强城市文化建设, 实现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共同繁荣, 应该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新战略。
参考文献:
百度文库
[美」R·E,帕克等,宋俊岭等译.《城市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宫天文.《我国城市文化建设问顾与对策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李颂华,陈波.《城市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俞思念.《当代中国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学习论坛, 2010,(9)
李先逵.《城市文化的创新与保护》.南方建筑, 2008,(1)
薛晴, 霍有光.《城市文化发展趋势及经验分析》.前沿, 2010,(9)
任致远.《城市文化: 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的亮点》.城市, 2010,(3)
刘 雯,杨爱荣.《论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第二篇:城市文化建设论文
城市文化建设论文
文化建设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力量。但从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整体情况看,普遍存在着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一些城市在现代化的名义下,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城市形象变得千篇一律,直接影响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质量。要正确引导城市发展,科学提高城市品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以形成和强化自己城市的特色。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它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判断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人们已不再单纯看发展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还要看城市环境和文化品位,以此来判断城市的综合实力,是否可持续发展。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品位的城市,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城市。
目前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呈现出文化生活化、生活文化化的趋势。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看电影、电视,而是通过参与、体会、利用文化来陶冶情操,提高生活情趣,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促进了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使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有些大城市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节吸引客商,如上海的国际电影节、北京的国际电视周、南宁的民歌节、潍坊的风筝节等,以文会友、共谋发展。
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对其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
文化产业。一些发达国家把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作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由于文化产业在解决就业,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正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并与城市基础建设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城市文化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同步发展”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要把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到城市建设的总体风格,小到文化设施建设,如城雕、广场、旅游景点、城区绿化以及广告、街名、店名等,都要搞好文化策划,体现人文内涵,使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即使暂时无力建设的,也要预留出来,条件成熟后再行建设,避免因城市拆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文化事业是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其性质决定政府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促其更快更好地发展。但就目前我国的国情看,单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多渠道投入的机制。一方面各级政府要适当加大文化事业的财政预算,尽可能满足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要制定符合地方情况的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办文化经营项目,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特色,城市的特色是民族文化特性的反映。人为地改变一个城市的传统风格和特点,牵强附会地注入一些格格不入的东西,是对城市特色的扭曲。在城市文化的保留、保护和创新上必须意识到:“改造并不是搬迁,模仿并不等于保护,楼高并不等于现代化”。在发展城市文化时,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搞好论证,结合实际,把握和弘扬本地及民族、人文、历史、地理、经济方面的个
性和优势,把文化特色纳入城市化建设之中,使自己城市硬件建设中浸透特色文化的内容,营造特色文化的氛围,塑造特色文化的精神。文化兴,经济兴。在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给予了文化更多的关注和厚爱,文化也必将带给人们更多的回报。文化改变着我们的城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将使城市内涵不断丰富,品位不断提高,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
论文关键字:城市文化建设论文
第三篇:城市文化建设
试述昆明城市单中心转向三中心过程中的城市文化建设
——以呈贡新区为例
【摘要】文化是一个潜在的社会力量,它在社会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超越政治、超越经济。对于现代城市管理者来说,文化也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可以牵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应当从充分认识文化的软实力,看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加快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新城区的建设意味着重塑文化,所以新区文化建设的方向是新区建设阶段尤为重要的关键。
关键词:新区文化文化建设新区特色
2008年8月,最新一版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出炉向市民征求意见,如何让昆明恢复健康发展,成为整个总规的核心内容。新总规提出,昆明目前的主城单中心,将演变成为了主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为核心的开放式网络城市空间结构。呈贡新区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是从一个发展较为滞后的昆明城郊的县城崛起的,从呈贡到现代新昆明呈贡新城,呈贡的容颜和城市功能,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
一、新城文化建设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的缩影,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目前全国各地的大部分大中城市都面临着城市的转型,由于主城区功能退化,资源利用紧张,人口密度过大,环境不断恶化等原因,为了减轻主城区的压力和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各地纷纷开始建设新城、卫星城等,建设新的城市就意味着必须重建新的文化,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城市文化是城市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文化,说明城市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控性,但是城市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可控的。城市在形成之初就在塑造他的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城市赖以存在的基础。“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也可以说,根本就不是城市”。
在文化塑造方面,新城区建设与城区改造有着共同的地方,尽管新城是一个全新的城市,最具代表的文化就是一个“新”,但是这里的新城并不是在完全无人区新建一个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可能是农村、县城等小城镇)从新规划和建设形成的,所以现在的新城区、卫星城等的文化建设不仅面临文化的塑造也面临着原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所以新形成的城市往往会带有他之前的文化气息,所以新城区的城市文化建设无疑需要确定城市文
化的定位、和文化的内涵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呈贡新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呈贡新区的文化建设就是城市形象塑造的过程,城市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
(一)城市文化的一般结构。包括:
物质文化:建筑、道路、通讯设施、住宅、水源、各色商品、绿化环境等。制度文化:家庭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
精神文化: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所习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二)城市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即为衣、食、住、行、语言、休闲娱乐
(三)城市文化特征:
1、城市文化具有集聚性
2、城市文化具有辐射性
3、城市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4、城市文化具有世俗化特征
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及吸收外界的思想、准则、艺术等思想价值的观念及其表现形式。呈贡新区的文化也囊括了以上的内容:
1、全新的城市设施,规划较为前卫,道路宽畅,绿化面积大;原有的农村还未进行改造许多没有规划的村子和凌乱的共管设施与新建筑并存。
2、道路虽然比较宽畅但是新城区的相关城市职能还不健全,距离主城区较远,公共交通不便,人们的生活不便等,让在新区的居民感觉自己身在农村,人们的意识里还没有形成城市观念。
3、目前为止新区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居住人口较少,但是人员不断流入,带入了大量的不同的文化,尤其是大学城的建成在新区居住着十余万人数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在新区里不仅带动经济的发展也开始代表着新区的文化,呈贡新区的大学生由于现实条件的影响与处在市区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特征,远离繁华的都市,在公园式的新校园里学习生活,已经被烙上了呈贡的印记。
4、原有居民的任然是新城区的主要居住人口,原来的彝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在保有自身特色的同时不断吸收新的外来文化,大学的进入改变了原有居民的生活,改变了他们的习惯,当然大学与这些民族村寨为邻,他们具有着失地农民、和新城市居民的独特身份,吸引着许多专家学者对他们的研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
三、呈贡新区文化建设的特点
(一)规划建设较为前卫,文化正在逐步形成呈贡新区的建设本身就是为了减轻主城区的负担,加快昆明的整体发展,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强调对利润的过度追求,过分追求城市的功利性是城市建设严重不协调,城市文化建设等由于需要巨大投资、对市场反应不敏感等导致了被忽视,现阶段我国文化滞后现象主要表现在:(1)城市环境严重污染,城市
生态面临失调的危险,人居环境条件差。(2)城市交通、治安混乱,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3)群众性、公众性的文娱活动开展的较少,城市生活压抑。文化气息缺乏。(4)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严重。“拜金主义”普遍存在,社会道德观念败坏。呈贡新区的文化建设时,在物质条件上做了统一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合理,生活环境优美,对于文娱活动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呈贡新区有一个非常有利的优势就是十多万大学生的存在,大学生自然是道德修养形成的一个推动作用,绝大部分大学学生在道德修养上是比较高的,而且大学生每天都在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娱活动,现在就经常可以看到大学附近的居民每当得知校园中有什么活动时都会踊跃的观看或者参与其中,这些只要利用好了都是良好文化形成的关键。
(二)原有文化与新文化开始交融
呈贡新区的文化还未真正形成,现在是文化的孵化期,原有的文化与新进入的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具有许多不稳定的形态,现在的定居人口还不是很稳定,人群可以分为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群体:呈贡县的原有居民;居住在呈贡的上班人员(大学教师、政府工作人员等);居住在市区工作在新区的人员;大学城的大学生;在新区经商的人员等几类,这些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这是新区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不仅会给新区带来不同的文化观念,生活习惯等,也意味着新区的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好人员流动带来的种种问题,现在的文化发展方向直接影响到新区真正发展完成后的文化形态。
(三)呈贡新区的文化发展必须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稳定问题,这两大群体有其独特性,会限制新区的发展。新区文化必然会在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和失地农民这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过程中形成新区特色,政府部门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三、如何构建呈贡新区的文化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继生产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之后迎来的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1]
呈贡新区文化是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也就是新区城市形象的树立过程,如何形成独具新区特色的文化是对新区的重要考验,也会影响到新区今后的发展。
(一)新区文化建设要挖掘自身特色,突出个性。
我们需要调查研究呈贡县之前的优势特征,找到与其它城形象不同的优势特征,定位、形象系统构建避免雷同,突出城市个性,有效强化认知,提升城市品
牌知名度。曾经的呈贡县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建设绿色经济强县为目标,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求实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墓础,以基地为保障”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先后被列为全国“科技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示范县”、“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示范县,、“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花木之乡”,全省“双拥模范县”等,这些都是呈贡的文化形成的基础,优秀的方面是必须保留的。这是呈贡县在作为县级政府时探索出来的道路,就算现在被划分为新的城市中心之一,由县上升为区也脱离不了原有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属性,要保留其特色并把握好新区的职能将优点利用好。
(二)依靠市场导向,依托资源,树立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形象系统构成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凸显差异化优势,提升城市知名度,实现经济效益;发挥凝聚功能,降低整体宣传成本,提升城市营销效益;确保城市形象的一致性和持续性;增强危机应对能力;产生正面外部效应,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城市品牌构建要能够体现城市战略发展方向和城市建设目标,从而引导内部公众与外部目标公关注、感知本城市形象个性与优势,在心目中形成良好心理预期,并对个体行为起到规范引导作用,推动城市健康发展;自然现在呈贡的定位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县城的定位,但是在新区形成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区的经济结构不可能脱离原有的产业和特色,现在呈贡新区发展的目标是“亚洲花都”、“新兴工业园区”、“科研教育基地”、“国际物流中心”可谓充满了商机。但这是在其城市职能上升之后必须做的战略调整,其基础来源还是原有的经济基础,所以这将会成为影响呈贡新区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新区的品牌形象。
(三)获得公众认同
新区文化是全新的文化,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构建要充分反映城市内部公众与外部目标公众心理需求与价值取向,现居人口和未来可能进入的人口之间的目标都是必须予以考虑的,使公众在感知城市各方面要素和传播信息的接触中,逐渐形成对新区品牌形象的认知与支持。这里面包括:长期形成的城市观念、行为和表达方式,新区品牌的构建即是要在追求发展推动作用最大化的同时,从观念、行为和表现方式上寻求和公众的共鸣;在新区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得顺其自然保存其自身的特色。保持原有优秀文化部分,有利于获得原有居民的认同,不同文化兼容发展有利于吸纳更多的人群加入到新区的建设中来。
(四)定位现实可行,符合新区实际
城市形象定位要从实际出发,符合贴近城市显示,确立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它包括:价值观念的可认同:历史文化、地域特征、经济环境;行为规范的可接受:城市经济环境、产业特征、市民素质特征;视觉表现的可执行:地域文化、地理环境、发展状态、投入成本;品牌管理的可操作:系统有序、原则鲜明、细节可调。
四、城市文化建设可以利用的资源
(一)人群特色
大学城、科技文化中心必将成为新区的重要特色之一,目前新区人口四十多万,其中有十多万是在校大学生,这不仅为带动了新区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的针对学生的商家到新区进行投资,是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不仅是利用好大学生整体的数量,十余万的大学生起个体的力量分散开了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文化的发展需要方向,但是其中最基本的一些原则是不会变的,我们要一个文明和谐的新区,当然就要提高新区人民的素质,这些大学生可以为新区的所有人提供一种道德模范作用,比如在公交车上就可以体现出来,170路公交车必然是路程较长,最为拥挤的公交线路之一,但有了大学生其为老弱病残让座的比例也是最高的,而且大学里经常有学生组织倡导大家文明乘车,排队上车等,只要比较一下大学城和周边城镇的公交线路的文明程度就可知,所以利用好大学生人群这个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二)重新规划整合的土地空间
现在的新区道路宽敞,各种公共设施都是从新规划过的,在目前为止是规划最合理的,所以要利用好各种公共设施,引导市区人民转变生活方式,提高市民素质。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林资源
新区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和公共设施的完善,新区文化建设正处于成形阶段,现在的一切问题都值得关注,所有的资源都值得利用,不仅要关注我们现在的新区文化也要关注新区文化发展的方向。新区的文化建设不能与全国的新区一样变得无特殊,如何增强新区的魅力和吸引力已经成为新区建设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刘合林.城市文化空间解读与利用——构建文化城市的新路径.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杨章贤.城市文化与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人文地理2002.8,第四期.朱铁臻.城市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70-75.
第四篇:城市文化建设
怎样加强阜新市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文化建设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如何使外界能够迅速、直接的了解一个城市,则要从该城市的城市文化建设入手。我们阜新市地处辽西北,是一座历史悠久,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进入了2010年,如何加强我市城市文化建设,如何让打造属于我们阜新市特色的城市文化标志,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2001-2007年,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阜新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8年初,阜新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突破阜新”战略的实施对阜新是极大挑战,同时更给阜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突破阜新”战略的实施,使阜新历史地站在一个更新、更高的起点上。阜新这座城市在思考、在实践,阜新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超乎寻常的闯劲、干劲、拼劲书写着这座城市更加辉煌、灿烂的今天和未来。2009年我市取得了一系列可喜可贺成绩,在巩固“突破阜新”的基础上,各行各业不断取得和创造新的成绩。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是“突破阜新”的关键之年,在2010年,我们阜新市不仅要继续突破,更要再燃激情,创造新的成绩。
“突破阜新”一直是近年来我们城市的工作重心和发展方向,而“激情阜新”则是需要我们各行各业的精英们,要在不断突破与打破常规中,再创辉煌,不断燃烧我们的激情,一个没有激情的城市只是死水一潭,我们需要激情,发展的激情、思维的激情、行为的激情。作为一名人大常委,接下来我针对我市的城市文化建设做一下简单的报告。
“突破阜新”在转型振兴的第一阶段中取得了成功,而在转型振兴的第二阶段中也在不断的创造着惊人的成绩,但是我们阜新人不满足现状,所以又提出了“激情阜新”的口号。我认为,激情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在转型振兴的现阶段不仅要燃烧激情,更需要责任,对任何事情都要有一种负责人的态度,我们要有主人翁意识,各行各业都需要在“突破阜新”基础上,在“激情阜新”的同时,更好的做到“负责阜新”。如何做到“负责阜新”,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
建议我们阜新市的各行各业都打造属于我们本行业的品牌建设。让这些企业不断的做强做大,让我们阜新市的品牌行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打出名声,喊响口号,然后让这些品牌企业反哺阜新,拉动我们阜新市其他行业的建设,提高我们阜新市的全面建设,响应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号召,用实际行动“突破阜新”
第五篇:浅谈城市文化建设内涵
浅谈城市文化建设内涵
赵力平
要加快城市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城市文化的内涵。确定了内涵,就能对症下药,有效实施建设。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文化建 设的实践,城市文化建设大致有以下一些共性:
一是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 这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市民 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城市文化的 载体。城市市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没有现代 素质的市民,现代化城市由谁来规划?由谁来建设?由谁来巩固和发 展?一个充满小农意识和市井习气、封闭保守的城市,是无法成为一 个现代化城市的。广大市民只有不断增强城市意识、开放意识、法制 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 风貌,有浓郁的崇文意识、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城 市才能现代化。
二是建筑具有个性的城市形象文化 城市形象文化主要指城市的外观形象,它包括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时尚的外观形象。诸如,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广告等等,都不能凌乱无章、残缺不 全、千人一面。要讲究城市的整体和谐和审美情趣,有文化个性和艺 术感。形象文化就像一个人的脸,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像巴黎、伦敦、莫斯科、法兰克福、威尼斯等世界一些文化名城,都具有独特 的城市文化形象。在形象文化中,标志性的文化、体育设施必不可少,往往一两个标志性文化设施就能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如悉尼,一个著名的海上歌剧院,就大大提高了它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三是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
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特别是中国城市)成为文化名城的一种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像世界 文化名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曾经产生过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一大批世界名人,它是一个完全靠历史文化 资源而名扬世界的城市。又如比萨、威尼斯也是如此。在国内,像曲 阜,也是完全靠历史文化资源而蜚声国内外的。
四是形成若干个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艺术团体 教育是 文化的基础,科技是文化的精华,艺术团体是文化的结晶。世界上所
有的国家都将这三者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指标。特别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由移民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国家,更加重视教育和科技。像美国的波士顿,之所以能成为文化名城,靠 的就是这三者。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美国培养了不少总统,还有数不清的专家学者,其中不少人获得诺贝尔奖。波士顿的交响乐 团、芭蕾舞团不仅在美国,甚至在世界都是一流的。
五是有繁荣发达的文化产业 所谓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 产业、影视及音像制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一些与文化 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休闲、美术品产业等等。文化产业作为 “朝阳产业”,既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 城市的文化品位。美国文化名城洛杉矶,靠“迪斯尼乐园”和“好莱 坞城”,形成了惊人的影视及音像制品业和文化旅游业。现在,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许多城市,都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 重要支柱产业。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也已将文化产业列入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重点。
六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所谓群众文化,既指城市市民之间 自娱自乐的文化形式,比如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等,也 指一些节庆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 设文化名城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节庆文化活动,对提高 城市的文化品位,养成群众的文化意识,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如西班牙的巴塞罗纳,一届奥运会,就名扬世界。山东潍坊,本是个 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因年年举办一届风筝节而传遍海内外。去年一届 世界博览会,大大提升了云南昆明市的文化品位。可见,通过举办大 型节庆文化活动也是创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载体。
(萧山日报2000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