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部教育
关于实施全县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的通知
关于实施全县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
培训行动计划”的通知
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各乡镇(场)党委,县人武部党委,县委各部委,县级国家机关各办局党委、党组、党(总)支部,各人民团体党组: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实施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的通知》(鄂组通[2011]46号)、市委组织部《关于实施全市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的通知》(十组通[2011]30号)精神,进一步扩大我县干部教育培训覆盖面,增强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我县广大干部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能力,现就我县实施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努力培养守信念、重品行、有本领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促进我县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思想、能力和知识保证。
实施这次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十二五”规划和郧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确立的目标任务确定培训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按需培训,准确把握基层干部特点和培训需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和部门行业特点开展培训;坚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着力破解基层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二、培训对象范围
这次行动计划的对象包括: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科级及以下干部2215人;学校、医院、科研等事业单位和县属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骨干3500人;各村(社区)负责人、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600人;规模以上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150人。
三、培训内容及目标
根据新时期基层干部的特点和行动计划的要求,培训工作在普遍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训的基础上,主要围绕“十二五”主题主线,突出抓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的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培训,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的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训,以党史党风为重点为的党性教育,以为民爱民为重点的宗旨教育,以职业操守为重点的道德品行教育,并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需求,研究确定具体培训内容,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实行目标量化考核,2011年培训40%左右、2012年培训剩余的60%左右,确保两年实现全覆盖;培训对象每人参与行动计划所获学时达到160个以上,进一步突出科学发展培训主题。
四、培训方式方法
主要采取集中轮训的方式。充分利用武当数字化选学城平台,采用远程教育、在线学习、专题讲座、交流研讨、流动课堂、挂职学习、现场考察等方式。在方法上,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现场观摩、情景模拟等,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具体培训安排
县委党校和各部门行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是实施此次培训行动计划的主体。在具体培训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本单位本系统纵向培训与职能部门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实施,具体安排如下:
1、县直各单位、各乡镇科级及以下干部的培训
一是充分发挥县委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大力开展集中培训。其中,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培训,由县委组织部负责,重点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领导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党风党纪等内容举办各类主体班和专题培训班,每期培训主体班时间为30天,专题班时间为5-7天,每年培训350人左右。县直各单位、各乡镇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和一般干部的培训,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重点围绕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公务员道德规范与修养、依法行政、基层群众工作方法等内容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每期培训班时间为3-5天,每年培训750人左右。
二是充分利用武当数字化选学城的资源优势,开展干部网上自主选学。对参加数字化选
学的1600余名干部,要求每人每年最少完成100个学分的学习任务。
三是以县直各单位、各乡镇为单位,抓好本单位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机关干部集中学习日学习。
2、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的培训
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组织、分类实施”的原则,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教育、文化、卫生、农业等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重点围绕创新能力建设、公共服务能力、职业道德建设、专业技术知识等,对本部门本系统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骨干分级分批开展大规模轮训工作,每期培训班时间不少于5天。同时,各部门根据系统、行业专业技术要求,采取到高校进修、参观考察、网络自学、集中研讨等形式,为专业技术骨干更新业务知识、提高能力素质提供灵活便捷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年每人参加集中学习培训不少于100个学时。
3、村(社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培训
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县民政局,重点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组织建设与民主管理、实用新技能新技术等内容,对村(社区)负责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开展专题培训。其中,县委组织部每年在县委党校举办4-5期村(社区)主职干部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培训250人,每期培训班时间不少于5天。在办好专题培训班的同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作用,由各乡镇党委负责定期组织村(社区)负责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进行学习培训,确保每年每人不少于50个学时。此外,由县委党校负责组建专家服务团、讲师团,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进一步扩宽培训渠道。
4、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
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县委统战部、县经信局,重点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法律法规、企业发展战略、金融知识、市场营销、企业党建等,每年在县委党校举办1期规模以上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专题培训班,培训100人,培训时间为5—7天。
六、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6月至7月,开展调查摸底,制订下发《郧县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县宣传、统战、财政、人社、教育、卫生、民政、经信、文体、农业等相关责任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干部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具体的培训工作方案,将培训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进一步明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年度培训计划等,于7月31日前报县委组织部审核。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做好本单位参训对象摸底登记工作,建立干部培训信息台帐。
(二)实施阶段:2011年8月至2012年11月,根据全县总体实施方案和各相关责任单位具体培训方案安排,有计划地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培训。县委组织部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认真做好阶段性检查、考评、总结和经验推广工作,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三)总结阶段:2012年12月,对全县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报市委组织部。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郧县实施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县宣传、统战、财政、人社、教育、卫生、民政、经信、文体、农业等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行动计划进行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
2、加强基础保障。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对党校现有教师的培养,采取业务进修、实地调研、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积极选聘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完善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加强干部培训信息库建设。各培训主管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要认真做好干部培训信息登记工作,完善干部培训档案资料,建立健全干部培训信息库。县委组织部将严格执行《郧县干部教育培训学分考核实施办法(试行)》,把干部参加行动计划所得学分纳入干部培训教育培训档案,与干部评先表优、年度考核、提拔任用挂钩,确保行动计划实施效果。县财政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落实干部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各部门各单位要将干部参与行动计划的经费列入部门预算,确保各项培训任务的落实。
3、加强检查督办。领导小组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对培训行动计划组织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动态性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宣传、统战、人社、教育、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培训,加强分类指导,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全县行动计划有序推进。
第二篇:教育干部培训
干部在线培训心得体会
自2012年4月起我有幸参加了甘肃省干部在线培训活动,在历时两个多月的远程培训中,通过听专家专题讲座、和专家交流研讨、自主发表见解等形式,对学校规范化管理、教育理念及教育教学等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上,更是感受颇深,我深刻认识到这次培训学习,不仅是一次理论性学习,更重要是如何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来更有效指导教学工作,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好的适应新形式下教育发展的新需求。
教育是人类寻求进步,自完善的手段。基础教育更是势在必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这种影响不仅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在学习动机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学习最好的营养剂和动力源,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学生对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对象高度注意、认真观察、积极探究,并且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乐此不疲。否则,将可能产生厌学情绪。我深刻认识到这次培训学习,不仅是一次理论性学习,更重要是如何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来更有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努力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适应新形式下学教育展的新需求。下面就本次学习培训,结合教育 1
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坚持以人为本
记得一位留美任教的教授所介绍的美国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帽子日、不搭配日、疯狂发型日、睡衣日、蜜蜂日,这些活动,目的是让孩子宣泄自己的情感,热爱自己的学校。这些活动,符合儿童个性,学生乐意参加,校长和教师都积极带头,和学生一起玩耍,的确做到了以人为本;主题周的设立和类似总统选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丰富了知识,潜移默化地学到了知识;就连倡导学生为四川灾区募捐,学生也要通过把柠檬汁卖给家长、小朋友和路人,靠自己的劳动和小集体的协作挣钱捐款,这和我们的捐款有天壤之别!我们倡导学生捐款,学生就向家长要钱,“劳动”这个概念在我们教育者和家长的头脑里被轻易的忽略了,而我们还要抽出专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教育是慢的艺术,关键时刻也是精细的艺术。就连开学之初美国学校设计的填写教师调查卡,也是那么的富有人情味,管理智慧被诠释的淋漓尽致,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二、从根本入手,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要做好必须勤于业。按照
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在“任务”上从“输出型”向“培养型”转变,在“观念”上从“一人发言”向“师生合作”转变,在“内容”上从“理论型”向“实际型”、“实践型”转变,在“要求”上从“权威型”向“学习型”转变,在“方法”上从“满堂灌型”向“指导型”转变,在“评价”上从“终结型”向“过程——结果型”转变;深入开展 “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教育服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师德教育,开展政治学习、主题演讲和师德先进教师评选等活动,使每位老师自觉精敬于业,乐融于群,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逐渐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学科学、学理论、学教育、学政治、学业务、学法律、爱教育、爱学校、爱事业、爱学生、有爱心“六学五爱”的学爱型教师。
三、培养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意志情感
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情感培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接受挑五战、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让他们自己去反复尝试成功与失败的滋味,来面对将来更多更新的挑战。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堂教学既有知识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教学的全过程就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信息线路上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加强教师情感的培养,更有助于教学中师生情感的交流。在基础教育改革下,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教师为学生创造的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健康的素质的培养。
在基础教育改革下,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教师为学生创造的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健康的素质的培养。教学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对话。只有当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学生多亲近,勤观察,多调查,善分析,学生才会感到教师可爱、可亲、可信。学生才能对我们敞开心扉,说真话,吐真情,才能用心灵赢得心灵,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我认为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学生充满爱。因为爱学生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教师把自己对学生热爱的感情,准确、及时地传递给他们,他们就会将教师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不断内化,从而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内驱力,自己更加努力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
进生。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如我教的一位学生张帅,由于他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比较拖拉,导致他与教师及同学之间相处不太融洽。针对这种现象,我经常和他谈心,在发现他的点滴进步后就在班上鼓励表扬他。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不仅在学习习惯上有所改善,而且与任课教师及其他学生的相处关系也有所好转。教学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对话。只有当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学生多亲近,勤观察,多调查,善分析,学生才会感到教师可爱、可亲、可信。学生才能对我们敞开心扉,说真话,吐真情,才能用心灵赢得心灵,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爱为前提,师生关系将会融洽,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以爱为前提,师生关系将会融洽,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
总之,经过这次培训,我深刻地感到:要把教育教学工作干好,把学生教育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要有前卫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有高超灵活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有高尚的灵魂……教师要有不断学习进取的习惯,有渊博的知识,独到的教育方法。为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会”以人为本",转换观念,辛勤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竞争
能力,力争是自己成为一个家长信赖、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临夏市永红小学:郭英
第三篇:党性干部教育评析材料
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党的执政建设的基础工程。在这次活动中,全市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紧密联系我市实际,尤其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实践,认真进行党性分析,不断激发党员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为我市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
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按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认真总结自己近年来的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是要有针对性地搞好“六查六看”。一查理想信念,看是否牢牢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二查思想观念,看是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起与时代发展和全面振兴葫芦岛老工业基地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三查精神状态,看是否做到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四查素质能力,看是否具备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葫芦岛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五查服务于群众,看是否做到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六查工作作风,看是否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各级领导干部还要从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方面进行剖析,在撰写好自己党性分析材料的同时,还要帮助和指导党员撰写好党性分析材料。
这次学习教育活动是正面教育,主要是自我认识,自我解决问题,查找不足要以自查为主。各级党组织要注意不断激发党员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对照中央精神,对照省、市委要求,对照身边典型,认真查找差距和不足。要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查找差距的基础上,引导党员对照《党章》规定和中央《意见》提出的基本要求,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广泛开展明确保持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的讨论,从理想、信念、宗旨和作风等方面,提出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不同群体特征、符合岗位实际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与此同时,各级党组织要通过明确具体要求,使广大党员在分析评议时有标尺,在整顿提高时有方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规范行为的准则,在面临考验时有是非标准,从而使党员思想受触动,觉悟有提高,素质得到增强,努力把广大党员锻炼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践者。
第四篇:干部教育4
领导者公信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第二届中国—新加坡领导人才选拔与培养论坛,今天在美丽的新加坡隆重开幕。刚才,张志贤副总理的致辞和吴作栋资政的发言对我们很有启发。下面,我就提高和谐社会领导者的公信力作个发言。
一、中华文化之魂在“人和”
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人和”是中华文化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孔子主张“和为贵”、“和而不同”。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政通人和”是中国历朝历代对社会治理状况的最高评价。
“人和”包括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中人与人和睦相处,以及个人精神与现实的协调。
在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绵延千载的丝绸之路,连结亚欧大陆,是一条和平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带去的是货物和贸易,传播的是友谊和文化。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中华儿女漂洋过海,同住在国人民友好相处、和谐相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切都表明了中华文化“人和”思想的厚重价值和独特魅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实现社会和谐作为执政的重要纲领,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转型带来的利益多元复杂、矛盾易发多发等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倡导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是在新时代对中华民族和谐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二、国家“人和”的基础在社会公信
社会要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基础。社会公信度越高,社会和谐的基础就越牢固。政府的公信力是社会公信的支柱。政府公信力强,就能引领和支撑社会公信,保障和促进“人
和”;政府失去公信力,就会产生治理危机,导致社会无序混乱、国家祸患丛生。中国历史上失信亡国、立信强国的例子并不鲜见。
政府的公信力,一方面来源于政府管理国家和公共事务的绩效,一方面来源于对公众的尊重、诚信和廉洁行政。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一贯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人民有灾有难、有险有乱的时候,党员和干部始终冲在第一线,做人民的主心骨。比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面对空前惨烈的灾难,中国党和政府视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紧急动员一切力量抗震救灾。许多灾区党员干部在自己丧失亲人的情况下以救别人为先,带领群众抢险救灾。4500多万共产党员自愿交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97亿元。2008年底中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出台应对危机“一揽子计划”,党领导了全国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国有企业带头不解雇员工,使全国人民的生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党和政府紧急部署抗震救灾,不惜一切代价搜救生命、全力保障灾民生活。正在国外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提前回国,和人民一起抗震救灾。获救的藏族群众说,有党、有政府、有各族兄弟,我们一定能度过这最艰难的时候。去年3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24个国家就国家经济和国家前进方向进行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6%的中国人肯定国家前进方向,82%的中国人对国民经济感到满意。
中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存在着流失和受损的危险。比如,有的地方领导科学发展、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能力不强,有的地方政策透明度不够;少数公务员不严格依法办事,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问题,都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我们对这些问题高度重视,中共十七大明确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党和政府建设的重要目标,并将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
三、社会公信的保障在法治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社会公信需要法治来塑造和强化。法制健全并得到严格执行,才能有效规范政府和社会成员的行为,增强人们相互交往与合作的信任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
中国历史上法治传统相对薄弱。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艰辛探索。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明确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国家的原则。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1999年将此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0多年来,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依法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社会在快速变革发展中,能够长期稳定、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法治建设起了有力的保障作用。中国现在还是一个成长中的法治国家。公务人员的法治意识亟需提高,法制的执行力亟待增强。我们将坚持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国外包括新加坡的有益经验,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等方面扎实推进法治建设,以法治清明保障社会和谐。
四、社会公信关键在领导者的公信力
领导者是社会的中坚,领导者的公信力示范和引领社会公信。中国有句古话,“变民风易,变士风难;变士风易,变仕风难;仕风变,天下治矣”。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把培养选拔人民信得过的执政骨干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我们党的干部路线是任人唯贤,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在党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干部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的考验越来越多。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出在“德”上,而不是“才”上;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德”上。党的十七大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了“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我们所说的“德”,首先是领导者的政治道德,包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执政为民、坚守清正廉洁,同时还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才”主要指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我们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贯穿到考察、识别、选用领导者的全过程。
二是建立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领导者选拔制度。领导者的公信力与领导者的产生方式密切相关。中国历史上有科举制度,但更多的是“伯乐相马”。中国共产党过去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主要依靠领导人和组织部门选人。这套办法有它的优势,但也有弊病,如选
人视野不够宽、竞争性不强、透明度不高,从而公信力不强。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我们党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共十七大提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干部选任机制。按照这一要求,去年我们制定出台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力求通过十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
——民主选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已成为我们选拔任用领导者的必经程序,民意调查得到广泛运用。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考察人选的确定,都运用了民主推荐的办法。在十七届中央领导机构产生过程中,第一次采取民主推荐产生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的预备人选。下一步,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同时,我们将着重提高民主质量,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防止唯票取人。
——公开选人。就是适应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要求,不断增加领导者选拔工作的透明度。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开始于江苏沭阳等地的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很快在全国各地推开,考察预告、空缺职位预告等做法也普遍实行。这些年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许多地方建立了党委组织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信息向社会公开制度,到2012年基本实现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
——竞争选人。就是用“马场赛马”、公平竞争的办法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探索,现已成为我国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2003—2008年,全国各级机关共公开选拔干部近3万名,其中县处级以上7000多名;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28万名,其中县处级以上4.5万名。一些地方还探索了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选拔方式。中共十七大前,全国有17个省区市300多个乡镇探索试行了党员或党代表直接选举产生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我们将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提高选拔质量。
——择优选人。择优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差额选拔是实现择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已在各地各部门广泛运用,不少地方和单位还试行了差额票决。我们中组部带头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十七大以来通过“四差额”选拔局长9名,面向部外公开选拔局长4名、副局长6名。我们正按照十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部署,制定差额选拔干部办法,下一步将在中央机关和地方普遍推行。
三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满意度民意调查制度,形成提高领导者公信力的有力杠杆。公众满意度是衡量领导者公信力的重要指标。提高领导者的公信力,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调查评估机制,把公众分散的、零碎的意见集中上来,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处理,形成对民意准确的整体判断。200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开始建立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制度,已经连续两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意调查由第三方(国家统计局)独立进行,组织部门不能以任何方式施加影响。调查通过抽样问卷方式开展,8万个样本涵盖各类社会群体。我们把民意调查结果向各地区各部门进行反馈,并将4项主要指标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这样做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压力和动力,传递到了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2009年民意调查显示,对干部选拔任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分别比上年提高4.25分和3.51分。我们认识到,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个“易碎品”,上去不容易,下来很容易,要增强高度的责任感和一贯的危机感,持之以恒地做好工作,促进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
新加坡在领导者公信力建设方面有许多好经验好做法。中共中央组织部已先后选派1200多名地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到新加坡学习培训,中国各地有数以万计的干部到新加坡考察学习。“中新论坛”的举办对加深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是有力的推动。我们将学习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加强和谐社会领导力建设,同时促进中新友谊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系作者今年4月16日在中国---新加坡“和谐社会与领导力建设”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第五篇:干部教育总结
干部教育工作2011年工作总结与
2012年工作打算
一、2011年工作总结
1、精心组织,按时完成省市调训任务。一是组织完成省级调训任务14次,先后有9名县级领导干部参加了第四期名家讲座、县(市、区)委领导干部进修班,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文化产业、民族宗教、残疾人事业发展及权利保护、农业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土地综合整治专题、防汛抗旱、社会保险法等专题培训班。二是组织完成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调训任务12次,其中,有3名科级干部参加了第二十二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5名县级领导干部、9名科级干部参加了第一、二、三期县、科级干部进修班,先后有18名科级干部参加了第一、二期科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配合市委党校组织了第二十二期中青班全体学员参观考察岱岳区重点项目建设活动。安排我区8个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举办的两期“泰安市赴浙江大学企业总裁研修班”。
2、突出特色,抓好全区主体班次培训。一是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为目标,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两期局级干部培训班。二是以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精神、推动“工业兴区、服务业立区”战略实施为目标,先后举办了全区发展服务业专题研讨班、“十二五”规划专题研讨班、全区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专题研讨班。
3、创新模式,提高干部培训质量。牢固树立按需培训的理念,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培训前的需求调研和岗位职责分析,总结梳理学员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学员的岗位职责、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设置培训课程,实施分班教学、分类学习,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成人学习规律,强化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力度,引导学员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严格管理措施,强化学风建设,实行学员承诺制度,要求学员自觉遵守培训纪律,例如,不随意请假,不随意离校,无故旷课,培训期间禁酒,不相互宴请,不请人代写学习笔记或论文,不违反考试纪律,不找人代训等,将学员学习期间遵守纪律情况作为结业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教学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学员日常监督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三、2012年工作打算
结合全区组织工作部署安排,明年工作总得想法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和“工业兴区、服务业强区”战略确立任务目标,以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把干部监督贯穿于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监督预警工作机制;以实施“领导干部素能提升工程”为抓手,改革创新,主动作为,真抓实干,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任务,努力构建干部教育培训大格局,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
1、加强干部培训资源整合与利用力度。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大统筹的理念,充分挖掘本地培训资源,积极利用外部培训资源,不断培训渠道,奠定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基础。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学习实践基地、区党员教育服务中心、廉政教育中心、领导干部素能测评中心作用,与区委党校相互补充,延伸课堂空间,丰富教学手段,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结合。二是继续加大聘请专家授课的力度,将部分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区直部门领导干部纳入党校师资库,同时在各班次推行“学员上讲台”制度,让学员走上讲台,交流经验,现身说法。三是组织力量编写《党政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参考书目》和《领导干部素能测试大纲》,为领导干部开展在职自学提供依据;以“岱岳党建网”和区“远程教育先锋视频网”为依托,挖掘干部在线学习资源,适时推广自主选学、在线学习、网络培训等新模式。
2、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增强干部培训活力。全面贯彻落实《改革纲要》精神,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培训内容,健全管理制度。一是推行研究式教学,实施1.5小时讲授+1小时讨论教学模式;推行模拟教学,模拟“公开竞选”、“新闻发布”、“突发安全事故”、“突发公共事件”等现场,提高学员的组织协调力、逻辑思维能力、应急反应力;继续办好学员论坛,采取师生自由发言和指定发言等方式进行讨论交流。二是结合本地实际和干部个人需求,按照“三分之一公共课、三分之一专业课、三分之一选学课”的比例安排教学布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严格落实“三贴近”要求,即教学贴近时代特点、贴近学员自身需求、贴近泰安市和岱岳区实际。三是加强对学员的日常监督管理,继续实行学员承诺制度,严肃培训纪律;建立培训记实制度,对学员的日常考勤、学习态度、作业完成、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全程记实,并作出定量和定性评价,与结业考试成绩共同构成学员评价的指标体系。
3、创新载体,实施“梯次培训、以考促学”,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充分利用“一基地两中心”干部培训平台,根据干部成长不同阶段的特点,对中青年后备干部、新任科级干部、其他科级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分类培训。一是坚持党政领导干部选任资格考试制度,加强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每年组织推荐60名左右中青年后备干部到区委党校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集中培训和党性锻炼;年底,组织一次党政领导干部选任资格考试,成绩合格,颁发《党政领导干部选任资格证书》。二是实行素能跟踪测试制度,加强新任科级干部培训。组织新任科级干部到区委党校参加任职培训,并进行一次素能跟踪测试,考试成绩作为试用期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素能抽考制度,引导干部在职在自学。将每月最后1个周五确定为“领导干部素能测评日”,每单位随机抽取1—2名领导干部,点名到素能测评中心进行在线考试;其他干部,通过“岱岳党建网”或组织专网下载试题,由各单位自行组织考试,组织党校教师统一阅卷,统计成绩;区委组织部组织力量编写《党政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参考书目》和《领导干部素能测试大纲》,印发各单位,供干部自学参考。
4、围绕“十二五”规划突出办好主体班次培训,实施“领导干部素能提升工程”。着眼于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服务建设经济文化强区,根据不同层次、类别干部的培训需求,积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完善激励措施,建立系统化、规模化、个性化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格局。一是加强和改进脱产培训。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工业经济、旅游与服务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民主法治、危机处理等方面的培训;办好“岱岳讲坛”,采取报告会、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抓好主要领导干部、新任科级干部、中青年干部、基层干部培训;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组织领导干部到经济发达省市进行培训和考察。二是加大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力度。组织广大中青年干部(后备干部)、选调生及公开招考的公务员开展经常性的读书调研活动;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设读书课程,整合区党员教育服务中心丰富教学资源,每周安排1—2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的读书活动;各级各单位也要高度重视中青年干部培养,积极开展“一把手”推荐书目、读书成果交流会等活动。
干监办
2011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