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籍测量 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1.进一步了解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的基本方法
2.掌握地籍权属调查的过程和内容
3.熟悉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4.掌握地籍要素调查的方法与技巧
5.学会地籍管理系统软件的使用
6.了解常规地籍测量与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不同点
7.能够使用CASS测绘软件绘制地籍图
8.学会数字化地籍图的分幅、标注等内业工作
9.了解地籍图和地形图、房产图的不同点和相同处。
二、实习时间
2011年6月28号——2011年7月7号
三、实习器材
外业:全站仪一台,三脚架两个,花杆一个,反光镜两个,皮尺一个 内业:计算机一台,南方CASS7.0软件
四、实习过程
(一)外业控制测量
1.领取仪器后,对仪器进行检校。经检校仪器均正常。
2.对中整平,在选定的测站点和后视点上分别架设全站仪和反光镜,并对其进行对中整平。
3.新建文件及已知数据录入
打开仪器进入初始界面,点击键盘上的“ESC”进入初始界面,界面下方包括“测量”“内存”“配置”点击“内存”,进入内存菜单界面,该界面含“文件操作”“已知坐标”“代码操作”选择“文件操作”
进入“文件操作”菜单界面。选择“文件选取”,在“列表”中选择一个数据量,输入控制点数据,点“ESC”返回到“内存”菜单界面,选择其中的“已知坐标”,进入后选择“键盘输入”,将控制点的X,Y坐标输入,注意记清各控制点名。
4.测站定向
(1)回到初始界面,选择“坐标”,进入坐标菜单界面,选择“测站定向”,随后选择“测站坐标”,可以手动输入,也可以通过“调取”该控制点的数据,随后点击“OK”即可。
(2)后视定向
点“ESC”返回至测站定向界面,选择“后视定向”。将仪器对准下一个控制点,选择“坐标定向”,可以手动添加控制点坐标,最好利用界面下方的“调取”来调取所需的控制点,选择好点之后确定。
(3)选择另一控制点,将其按照碎部点进行测量坐标:ESC到初始界面,选择“坐标”,在坐标菜单界面中选择“测量”,则进行碎部点的测量,且仪器自动算出所测点的坐标,测得的坐标与该控制点求得的理论值对比,误差在厘米级的才符合精度要求,才可进行碎部测量
注:每在一个新的控制点上碎部站点之前都需要进行测站定向工作。
(4)碎部点测量
ESC到初始界面,选择“坐标”,在坐标菜单中选择“测量”,则进行碎部点的测量,且仪器自动算出所测点的坐标,需要按照草纸数据该点的名称,并且“OK”之后才能完成碎部点的记录。
(5)数据导出
将全站仪与计算机相连,然后通过仪器的内存找到文件,查看其参数,然后打开数据通讯软件中的coord,在“通讯”中选择“参数设置”,修改其波特率,使其一致,然后点击“通讯”的“数据下载”,再操作全站仪,选好文件,回车,此时文件后出现“out”,点击“OK”即可,最后将导出的数据“另存为”即可。
(二)内业成图
1.启动南方CASS7.0,在出现的窗口中,依次点击“绘图处理”→“展野外测点点号” 在命令行出现比例尺,选择相应的比例尺(本次无需改动),回车后弹出加载对话框,选定tg-8.dat文件。确定即可。
2.在“地籍”下拉菜单中,点击“地籍参数设置”,弹出“地籍参数设置”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可设置街道位数、街坊位数、地号字高等参数。
3.在“工具”下拉菜单下,点击“多功能复合线”根据草图连接相应点号,完成输入C封闭该区域。在“地籍”下拉菜单中,点击“复合线转为权属线”弹出宗地基本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街道”、“街坊”、“宗地号”、“权利人”、“地类”(在本次实习中权利人为建筑物的名称、地类为教育用地)。也可在“地籍”下拉菜单中,直接点击“绘制权属线”绘完一个权属线后将自动弹出“宗地基本属性”对话框,设置相关参数。
4.用相同的方法,绘完所有的权属线,并按照“从左至右,自上而下,由1开始顺序编码“的原则为宗地编码。
5.修饰图,使图更加美观。
6.在“地籍”下拉菜单中,点击“绘制宗地图框”,根据宗地形状选择相应的图框尺寸,本组选用“A4横”单块宗地,将弹出“宗地图参数设置”,设置比例尺分母倍数,将保持到文件前的对号打上,设置保存路径和文件名。
五、实习心得
为期两周的实习结束了,虽然我们完成了任务,但是我们也遇到不少问题,走了不少弯路。我们实习的地点就在校园里面,参照老师给定的点号图,我们选择了测绘学院作为测量宗地,从学校西门到资环学院前面小路边长约为250M的地块为实习地块。
动员大会结束后我们小组商量决定先选好控制点,确定测站数。下午2:00,我们开始测量。架设仪器的时候我们就出现了问题,由于挑选仪器的时候没有仔细检查,有一个三脚架不能固定,给我们对中整平带来了很大麻
烦,但是临时换仪器已经不可能了,我们只好找了一个布条衬在架腿固定处。接下来就是全站仪的操作问题,由于平时只是理论学习,真正操作仪器的机会不多,刚接到仪器,我们感觉有点生疏,好多操作都是模糊不清的,经过好长时间的调试我们才开始测量。
测量过程中,我们尽可能的做到精确,在测第二站的时候,我们明明已经对中整平,然而仪器仍然提示说水平方向没有整平,最后很无奈的跟臧老师打电话,请老师过来帮忙,最后老师告诉我们只是做了粗略地整平,必须把仪器旋转90度后再次正平。看来没有实践是根本不行的。之后的外业测量工作都很顺利,拷过数据之后,我们开始内业作图。周三晚上臧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集中指导,针对利用南方cass来绘制宗地图。我们展点的时候忽然发现,好多点数据出现误差,致使建筑图形发生扭曲。一切都是我们测量不够认真,不知道在哪一步出现了错误。
虽然说这次实习很短暂,但它使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好了铺垫,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们一种精神,吃苦耐劳,独立自主,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它。这些东西都是在平时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但他又是那么基础,重要,由此我又不得不想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我们实习的同时,臧老师很负责任的在校园里巡视,及时为我们解答疑问,帮助我们顺利完成实习。
第二篇: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地籍测量技术综合实习报告。
地籍测量和一般测量工作的施测一样,也必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首先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对地籍测量来说,通常只对测区建立平面控制,仅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才实施高程控制测量。1.实习目的;1)使用经纬仪进行测角、测边;初步掌握了图根、地籍控制测量、地形图、地籍图的测绘工作。2)掌握了土地调查、地籍测量、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3)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研究土地利用,编制及实施土地规划的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土地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动态。2)实习地点与人员组织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第八组:组长林双明组员:蓝静、杨长运、廖嘉文。3)仪器设备:南方全站仪、圆菱镜、脚架、皮尺等。4)实习步骤:首先在实习范围内,踏勘选点,布置好控制点和导线;然后导线内业计算;最后是地籍碎步测量,图件处理 5)实习成果 导线成果表,6)注意事项;完全按照地籍测量的要求精确观测,注意仪器的使用规范,组员要密切配合等等。7)实习心得 林双明: 本次生产实习收获颇多,感受颇深。收获是学到了许多课堂以外的东西,许多时候现实工作与课堂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时我们就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准。蓝静:要加强仪器的学习,熟悉仪器的操作。廖嘉文:理论知识不过关,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杨长运:要有团队精神,一起努力完成工作。09土管01班第八组 组长 林双明 组员 蓝静 杨长运 廖嘉文
第三篇: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地籍测量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1、理解和消化《地籍测量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2、使学生熟练掌握地籍测量的流程及相关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进一步熟悉地籍测量的全过程;
4、熟练掌握地籍调查的程序,地籍草图的绘制,宗地图的绘制。
5、培养学生进行测量的组织能力,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严格按测量规范进行测量作业的职业道德;
7、通过地籍实习,使学生提高技术能力、法律意识、政策意识、社会意识。
二、实习要求
1、对测区的控制点、界址点以及相关的地籍要素进行施测和数据处理,对相关的地形要素做到合理取舍。
2、理解界址点的概念,掌握面积量算的方法。
3、熟悉地籍图的测绘方法,并由地籍图编制宗地图。
4、小组内分工明确合理,组员轮流进行施测,以达到全面训练的目的。
5、每个作业小组提交一套测绘成果,每人提交一份计算资料和实习报告;
6、实习期间注意个人安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得无故缺勤。
三、实习任务
1、地籍权属调查
2、地籍控制测量和界址点的测量
3、地籍图的测绘
4、宗地图的编绘
5、面积量算和平差
四、实习时间、地点
2013年12月1日——12月12日
石家庄铁道大学
五、实习具体内容
1、技术规范
(1)使用规范
国家测绘局制定的《1:500、1:1000地形图图式》、《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地籍测量规范》。
(2)图幅编号
整个测区按正方形分幅分为四幅图,其图分别为:水校-
1、水校-
2、水校-
3、水校-4,编号为该图廓西南角点的坐标,以公里为单位,四幅图在接边处有较大的重叠。
(3)支导线测设
如果测站点密度不够,不能满足测图需要,则可采用支导线增设测站点。支导线测设时水平角观测用测回法,一个测回方向值读至1〞,边长用钢尺或皮尺往返丈量,量距时边长量至0.05米,其相对误差应≦1/500,满足要求后,可取中数。
(4)界址点的测定
可用支导线法或方向交汇法观测,水平角分别观测左右角,各测一测回,圆周角闭合差≦±40〞,角度观测值、计算值均取至1〞,坐标取至毫米。
(5)房屋测量
房屋只测墙基角以上墙围起来的范围,室外楼梯要测。测绘时,每栋建筑物至少要测三个碎部点。
(6)碎部测量要求
① 1:500测图中,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最大距离为50米
② 水平方向用盘左位置测半测回,读至1〞,读一次。
③ 备注栏内注记碎部点的性质。
④ 地物点对于临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0.5毫米
⑤ 在测站上观测完全碎部点之前,一定要定向,并用其他方向检核。其偏差应≦±0.3毫米
⑥ 在测站上观测完全需要迁站或中途休息仪器没搬动时,一定要进行归零检查,其归零差要≦±4ˊ,如果超出要求,应查明原因,进行返工。
⑦ 在图上确定碎部点的位置时,一定要用卡规刺点,其刺空的直径应≦±0.1毫米。
⑧ 每幅图均应测出图廓线5毫米。
⑨ 地物点接边时,其平面位移应≦±1.4毫米
2、测图方法和内容
本次实习采用经纬仪配合小平板和半圆仪法测图。测图比例尺为1:500.只测平面位置,不测高程。界址点、运动场、围墙、建筑物、内部道路、以及必要的注记、花园、植被、车子棚。
3、面积量算
宗地面积:根据界址点的坐标求出整个学校的宗地面积和各宗地的面积汇总面积比较平差。
每栋建筑面积:均用皮尺实地丈量每栋建筑物的长度和宽度,量至厘米,分别计算出每栋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4、地籍调查:
我们对学校家属院进行了调查,分别填写了地籍调查表、房产调查表和房产用地调查表
六、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为期两周的课外实习,我更加熟练的掌握的如何使用经纬仪进行测角、测边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关于测量的一些基本要求
和注意事项,并且初步掌握了图根控制、地籍控制测量、地形图、地籍图的测绘方法,而且更进一步的掌握了地籍测量学这门学科在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同时我不但掌握了地籍调查、地籍测量等的实地调查工作,还加深了我对地籍测量这门学科的理解和认识,最重要的是使我进一步的掌握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去做好这项工作。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多,感受颇深。这两周的实习,不仅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意志,还学到了许多课堂以外的东西,许多时候现实工作与课堂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实习中遇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遇不到的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切身体会到实践的好处,能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加深我们的印象,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地 籍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测绘 班级:土1103-2 学号:20110615 姓名:丁清景 测 量 实习报 告
第四篇: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地籍测量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1、理解和消化《地籍测量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2、使学生熟练掌握地籍测量的流程及相关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进一步熟悉地籍测量的全过程;
4、熟练掌握地籍调查的程序,地籍草图的绘制,宗地图的绘制。
5、培养学生进行测量的组织能力,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严格按测量规范进行测量作业的职业道德;
7、通过地籍实习,使学生提高技术能力、法律意识、政策意识、社会意识。
二、实习要求
1、对测区的控制点、界址点以及相关的地籍要素进行施测和数据处理,对相关的地形要素做到合理取舍。
2、理解界址点的概念,掌握面积量算的方法。
3、熟悉地籍图的测绘方法,并由地籍图编制宗地图。
4、小组内分工明确合理,组员轮流进行施测,以达到全面训练的目的。
5、每个作业小组提交一套测绘成果,每人提交一份计算资料和实习报告;
6、实习期间注意个人安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得无故缺勤。
三、实习任务
1、地籍权属调查
2、地籍控制测量和界址点的测量
3、地籍图的测绘
4、宗地图的编绘
5、面积量算和平差
四、实习时间、地点
2008年12月1日——12月12日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职业学院及家属院
五、实习具体内容
1、测区概况:
本次实习的测区位于坐落在花园路和东风路交汇处的西北侧,其四至是东临花园路,南至鑫苑路,西临徐北路,北临理工学校。总的形状为矩形,其面积约11万平方米,约165亩。
该单位的院墙主要是砖围墙,其总体布局为南边为教学楼,北边的铁栅栏以北为教师生活区,西边为操场,其跑道长度400米,运动场东侧为篮球场、网球场和排球场。院内道路连线成网,通向每座
建筑物。院内花香扑鼻,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场所。
院墙内外围有若干界址点,并有相应的标志。
2、技术规范
(1)使用规范
国家测绘局制定的《1:500、1:1000地形图图式》、《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地籍测量规范》。
(2)图幅编号
整个测区按正方形分幅分为四幅图,其图分别为:水校-
1、水校-
2、水校-
3、水校-4,编号为该图廓西南角点的坐标,以公里为单位,四幅图在接边处有较大的重叠。
(3)支导线测设
如果测站点密度不够,不能满足测图需要,则可采用支导线增设测站点。支导线测设时水平角观测用测回法,一个测回方向值读至1〞,边长用钢尺或皮尺往返丈量,量距时边长量至0.05米,其相对误差应≦1/500,满足要求后,可取中数。
(4)界址点的测定
可用支导线法或方向交汇法观测,水平角分别观测左右角,各测一测回,圆周角闭合差≦±40〞,角度观测值、计算值均取至1〞,坐标取至毫米。
(5)房屋测量
房屋只测墙基角以上墙围起来的范围,室外楼梯要测。测绘时,每栋建筑物至少要测三个碎部点。
(6)碎部测量要求
① 1:500测图中,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最大距离为50米
② 水平方向用盘左位置测半测回,读至1〞,读一次。
③ 备注栏内注记碎部点的性质。
④ 地物点对于临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0.5毫米
⑤ 在测站上观测完全碎部点之前,一定要定向,并用其他方向检核。其偏差应≦±0.3毫米
⑥ 在测站上观测完全需要迁站或中途休息仪器没搬动时,一定要进行归零检查,其归零差要≦±4ˊ,如果超出要求,应查明原因,进行返工。
⑦ 在图上确定碎部点的位置时,一定要用卡规刺点,其刺空的直径应≦±0.1毫米。
⑧ 每幅图均应测出图廓线5毫米。
⑨ 地物点接边时,其平面位移应≦±1.4毫米
3、测图方法和内容
本次实习采用经纬仪配合小平板和半圆仪法测图。测图比例尺为1:500.只测平面位置,不测高程。界址点、运动场、围墙、建筑物、内部道路、以及必要的注记、花园、植被、车子棚。
4、面积量算
宗地面积:根据界址点的坐标求出整个学校的宗地面积和各宗地的面积汇总面积比较平差。
每栋建筑面积:均用皮尺实地丈量每栋建筑物的长度和宽度,量至厘米,分别计算出每栋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5、地籍调查:
我们对学校家属院进行了调查,分别填写了地籍调查表、房产调查表和房产用地调查表
六、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为期两周的课外实习,我更加熟练的掌握的如何使用经纬仪进行测角、测边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关于测量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并且初步掌握了图根控制、地籍控制测量、地形图、地籍图的测绘方法,而且更进一步的掌握了地籍测量学这门学科在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同时我不但掌握了地籍调查、地籍测量等的实地调查工作,还加深了我对地籍测量这门学科的理解和认识,最重要的是使我进一步的掌握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去做好这项工作。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多,感受颇深。这两周的实习,不仅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意志,还学到了许多课堂以外的东西,许多时候现实工作与课堂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实习中遇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遇不到的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切身体会到实践的好处,能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加深我们的印象,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地 籍
系别: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班级: 学号: 姓名: 测 量 实习报 告
第五篇:地籍测量实习报告【精品】
地籍测量实习作为土地资源管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实习达到以下目的:
一、实习目的1.了解当前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
2.熟练掌握地籍测量仪器(经纬仪)的操作方法。
3.掌握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方法和界址点坐标的计算。
4.熟练掌握地籍调查的程序,地籍草图的绘制,宗地图的绘制。
地籍调查形成的资料成果主要有:
(1)地籍调查表、宗地草图和界址点、界址边勘丈原始记录。
(2)地籍控制测量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和平差计算成果。
(3)解析界址点成果表。
(4)地籍铅笔原图和着墨底图、地籍图分幅接合表及宗地图。
(5)面积量算成果及土地分类汇总统计表。
(6)地籍调查报告。
二、实习时间、地点
一)野外实习
时间:XX年6月19日--6月26日
二)校内资料整理
时间:6月27日--7月6日
三、实习具体内容
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工作中为确定土地权属、明析产权的实质性调查,其成果资料是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解决土地产权纠纷的重要凭据。同时,通过地籍调查还可全面掌握一个地区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分配情况,从而为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系,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及有关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调控土地供需、规范土地市场等提供信息保障。
一)地籍调查:
我们对上团城三街1000余户宅基地进行了调查,分别填写了地籍调查表。在调查过程中,老宅基地是调查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为有关宅基地纠纷就源于此。老宅基地特点是多数是一院多户。在宅基地分摊上存在着很大分歧。另外,由于本地经济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许多老宅都已经倒塌。出现了大面积的空心村,这是本次调查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和一般测量工作的施测一样,也必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首先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对地籍测量来说,通常只对测区建立平面控制,仅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才实施高程控制测量。
本次地籍控制测量主要利用导线控制,依据当地已经给出的控制点来控制主要街道的位置以及一些房角点位置。以便最后准确绘制地籍利用现状图。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是测定每宗地的权属界址点位置、形状、面积等基本情况。地籍细部测量工作的内容是:
(1)土地权属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测定。
(2)绘制基本地籍图。
(3)面积量算。
三)宗地草图绘制及调查表填写
宗地草图是在权属调查时实地绘制的,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界址边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内容包括:本宗地号、门牌号和土地使用者名称;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编号;相邻宗地号、门牌号和土地使用者名称;界址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相关距离和条件距离;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方位所必须的或其他需要的建筑物、构筑物等。
宗地草图必须在实地边勘丈边绘制,不得涂改,不得复制,其内容有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的各种丈量记录和描述,因此宗地草图是解决土地权属纠纷、恢复宗地界址的重要凭据。
我们依据以上要求 绘制宗地草图,明确了每家每户的宗地四至,界址点,界址边长度,接着填写地籍调查表。对于老宅基地的调查表内容共用情况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并且准确计算了共用面积。
四)实习地的宅基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
野外工作完成后,我们把调查和测量的数据汇总整理,进行地籍原图(宅基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
地籍原图是通过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数据资料绘制而成的,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地籍要素:包括行政界线、街坊界线、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地籍号、用途、面积、坐标、土地使用者或所有名称及土地等级等。
(2)图廓线、坐标格网、控制点等数学要素。
(3)河流、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地物要素。
四、实习总结
通过实习学会了以下内容:
1)使用经纬仪进行测角、测边;初步掌握了图根、地籍控制测量、地形图、地籍图的测绘工作
2)掌握了土地调查、地籍测量、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
3)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研究土地利用,编制及实施土地规划的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土地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动态。
5)收获与心得
专业上的收获
实习虽然很辛苦,任务虽然很艰巨,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最后收获了什么。测量是一门技术性学科,即使你懂的很多理论知识,不练是没有效果的。课堂上我们学了很多,但真实情况往往比你学到的要难。这是我在这次实习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所以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地籍测量这门学科。从当前来看,实习加固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增长了专业素养。上课时觉得知识都掌握了,地籍调查的概念、流程都记住了,可是在实习中发现对这些概念并没有真正理解,才会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如填地籍调查表时四至、土地权属性质会填错。实习真是一个很好的检验你到底有没有掌握知识的途径。从长远角度来看,实习增长了我们的技能,为我们将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作为大四学生,未来充满着可能,而学好一门技能就能为你今后的人生道路填一片砖瓦。通过实习,学会了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与流程,还掌握了相关软件、仪器的操作使用。一开始接触全站仪的时候觉得挺难的,对中整平要花好久才能弄好,可是实习之后发现速度明显快了不少,觉得好有成就感。
思想上的收获
听师兄师姐说地籍测量的实习很辛苦,所以很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深入其中确实如他们所言,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太阳下山才回实习基地,晚上还得接着画图、整理数据。虽然幸苦,但只要能获得便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