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
**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重庆市建设1小时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围绕加快**融入重庆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的战略目标,围绕加快“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村现代化)进程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着
力抓好“六大统筹”(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政策),奋力先行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共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为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勇闯新路。
二、总体要求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渐进突破”的非均衡发展原则,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城乡社会政治稳定。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分三个时段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到2011年,全县人均gdp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8300元;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4万人,吸引外来城镇人口累计达1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农村居民基本养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2%、40%,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到2015年,全县人均gdp达到42600元;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吸引外来城镇人口累计达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城乡居民收入比从目前的2.9:1降到2.65: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农村居民基本养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8%、60%。
到2020年,全县人均gdp达到744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降到1.99:1,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80%,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具体指标见附表)。
三、工作重点
(一)统筹城乡建设规划,构建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体系
1、高度重视抓好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工作,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作为有机整体,统筹予以规划,切实解决区域分割、规划不同步、规划滞后、调规频繁等问题,着眼长远、适当超前地建立城乡一体规划的管理新体制。
2、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根据我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全县空间区域按一、二、三产业实施优化发展、重点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非均衡发展原则制定城乡产业发展区域规划,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紧紧围绕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和规划,抓紧修编**县区域发展总体规划。规划要突出统筹城乡发展主题、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制定合理的城乡产业区域布局和城镇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战略指引。2007年基本完成区域发展总体规划框架制定。
3、按照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着眼于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完善城镇空间体系。以建设中等城市和重庆主城重要功能区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城镇规划规模,努力形成璧城、青杠、大路等地多点向主城融入,与西永组团一起共同形成主城的副中心;以构建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格局为着眼点,调整小城镇建设方案,进一步突出中心镇、重点镇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修编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人口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各项分规划。2007年底前要重点开展全县新农村建设、交通建设等规划和璧城、青杠、丁家、大路等地规划的修编调整,2008年上半年前要开展对其他镇乡规划的修编调整。
4、高度重视全县城镇建设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相互衔接和有机统一。着眼城镇建设的发展态势,留足城镇发展空间。着眼长远慎重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新村建设等布局布点。
5、积极开展行政区划调整探索工作,对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行镇改街道、村改居、农村社区改城镇社区。积极推进丁家、大路镇改街道工作,大力推行璧城、青杠辖区内村改居工作,同时努力推行全县其他镇乡的村改居工作,力争五年内使全县城镇社区人口比重大于农村社区。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构建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体系
1、按照建设三大基地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以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机械工业园、新型建材工业园、深圳工业园、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等为载体,发展工业园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将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重庆深圳工业园建成为国务院西部办东西
第二篇: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重庆市建设1小时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围绕加快**融入重庆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的战略目标,围绕加快“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村现代化)进程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着力抓好“六大统筹”(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政策),奋力先行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共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为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勇闯新路,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
二、总体要求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渐进突破”的非均衡发展原则,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城乡社会政治稳定。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分三个时段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到2011年,全县人均GDp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8300元;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4万人,吸引外来城镇人口累计达1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农村居民基本养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2%、40%,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到2015年,全县人均GDp达到42600元;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吸引外来城镇人口累计达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城乡居民收入比从目前的2.9:1降到2.65: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农村居民基本养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8%、60%。
到2020年,全县人均GDp达到744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降到1.99:1,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80%,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具体指标见附表)。
三、工作重点
(一)统筹城乡建设规划,构建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体系
1、高度重视抓好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工作,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作为有机整体,统筹予以规划,切实解决区域分割、规划不同步、规划滞后、调规频繁等问题,着眼长远、适当超前地建立城乡一体规划的管理新体制。
2、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根据我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全县空间区域按一、二、三产业实施优化发展、重点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非均衡发展原则制定城乡产业发展区域规划,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紧紧围绕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和规划,抓紧修编**县区域发展总体规划。规划要突出统筹城乡发展主题、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制定合理的城乡产业区域布局和城镇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战略指引。2007年基本完成区域发展总体规划框架制定。
3、按照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着眼于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完善城镇空间体系,工作计划范文《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以建设中等城市和重庆主城重要功能区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城镇规划规模,努力形成璧城、青杠、大路等地多点向主城融入,与西永组团一起共同形成主城的副中心;以构建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格局为着眼点,调整小城镇建设方案,进一步突出中心镇、重点镇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修编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人口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各项分规划。2007年底前要重点开展全县新农村建设、交通建设等规划和璧城、青杠、丁家、大路等地规划的修编调整,2008年上半年前要开展对其他镇乡规划的修编调整。
4、高度重视全县城镇建设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相互衔接和有机统一。着眼城镇建设的发展态势,留足城镇发展空间。着眼长远慎重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新村建设等布局布点。
5、积极开展行政区划调整探索工作,对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行镇改街道、村改居、农村社区改城镇社区。积极推进丁家、大路镇改街道工作,大力推行璧城、青杠辖区内村改居工作,同时努力推行全县其他镇乡的村改居工作,力争五年内使全县城镇社区人口比重大于农村社区。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构建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体系
1、按照建设三大基地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以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机械工业园、新型建材工业园、深圳工业园、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等为载体,发展工业园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将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重庆深圳工业园建成为国务院西部办东西全作的示范园。以县内重要交通轴线为依托,建设产业集聚发展廊道,引导工业集约发展。围绕产业集聚促进区域内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协作配套,形成既有产业极核又有产业分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态势,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着力打造新兴工业基地;以温泉开发、休闲度假开发和农家乐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以蔬菜、禽兔、优质水果、花卉苗木四大产业为主导,着力打造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配送基地。同时,注重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行业。
下一页
下一页第三篇:延安市2011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方案
延安市2011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方案
为确保2011年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推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主要任务
按照产业支撑、城镇聚集、公共服务均等、政策措施配套的要求,全年城乡统筹发展工作主要任务是:
1、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千方百计完成既定的产业发展项目(详见附表),有力支撑全市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实现。
2、加快城镇体系建设,以“做美延安、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为推手,全面加强中心城市、12个县城、33个重点镇和10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详见附表)。
3、按照产业配套、公共服务均等要求,精心谋划启动一批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人口规模相匹配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流通和乡村旅游服务业等产业项目;精心建设一批功能设施齐全、公共服务到位、环境舒适优美的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
4、构建支持保障体系,制定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和配套改革办法(详见附表)。
二、进度要求
1、凡列入中心城市和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收尾项目必须在3月底前全部复工,年底建成或投用;列为续建的项目,必须在4月底前复工建设,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列为新开工的项目,必须在6月底前全部实现开工,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2、全市确定的33个重点镇和100个新型社区,必须在4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方案,5月底前开工建设实施项目;省、市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全年投资强度应分别达到5000万元、3000万元和500万元以上。
3、各类产业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产业规划和实施计划加快推进。重点镇和示范社区的新兴产业项目,要求上半年做好规划前期准备工作,下半年启动建设。
4、相关支持政策和配套改革措施必须在4月底以前以正式文件印发出台。
三、保障措施
1、建立统筹调度、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市城乡统筹发展领导小组是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决策指挥中心,负责研究确定重大产业项目、城镇体系布局、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资金筹措、目标考评等重大事项,并组织或责成各成员单位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统筹城乡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是统筹城乡工作的综合办事机构,围绕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履行综合协调、上呈下达、督促检查、组织考评、工作安排、研究审核各类配套政策等职责。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业务特点,组织实施本系统工作任务,及时向统筹办报送本行业、本系统工作进展情况和需要提交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的事项。为推进工作高效运转,所有关于统筹城乡的规范性文件、支持政策、情况通报等统一由统筹办汇总、提交和报送。
2、形成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落实市委常委包县工作制,指导县区在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产业体系培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领域进行创新和突破。市人大、市政协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开展视察调研,发挥监督促进作用。实行市政府领导包抓城乡统筹重点工作责任制。梁宏贤同志对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工作负总责;薛占海同志具体负责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综合协调和重大项目推进;冯继红、苏志锋同志负责社会事业项目的推进落实;师合林同志负责城镇体系规划建设工作和“做美延安”各项任务的落实;张西林同志负责旅游产业谋划实施和招商引资任务落实;杨军发同志负责老龄人口集中供养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并轨工作;郝宝仓、杨宵同志负责城乡产业发展项目的谋划和实施;彭祖佑同志负责“一带两区”移民搬迁工程和城镇建设融资平台搭建。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根
据工作任务和责任分解,统筹考虑,整合资源,制定政策,重点突破,既要加强领导、尽职尽责,又要顾全大局、密切配合,努力形成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合力,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
3、坚持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市、县、镇都要坚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典型引路、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首批确定的33个重点镇和100个新型社区,大体分别占到全市保留乡镇的三分之一和现有行政村的3%。各县区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兼顾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现实可能,科学合理地选择先行试点,设身处地的配置生产项目和生活设施,真正通过统筹城乡把广大居民带入一个全新而幸福的新境界。在工作部署安排上一定要注意收缩战线,区别轻重缓急,在财力、物力、人力等发展要素的配置调度上,一定要坚持做到集中倾斜,配套推进。力求在较短时间,先行打造一批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安居乐业、生活惬意的小城镇和示范社区,通过重点镇和示范社区的自身魅力,吸引更多农民自觉自愿地告别穷乡僻壤。
4、实行多措并举、多渠道捆绑的资金扶持政策。一是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捆绑使用”的原则,将各级安排的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支农、扶贫、环境保护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广电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资金,全部整合起来,集中用于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二是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每个市级重点镇给予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给每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安排100万元扶持资金,连续三年不变。三是积极探索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办法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盘活土地资产,增加资金注入。四是倡导和动员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进入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领域,通过垫资建设,分期还本付息办法,缓解政府投资压力。
5、建立切实可行、奖惩严明的绩效考评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从今年起,要把县区产业项目建设、重点镇和新型社区建设、学前教育机构建设和向上向外争取资金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加大权重,从严考核。市上将结合今年目标责任考核,就上述重点工作研究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县区政府要提前做好有关工作进展情况的过程管理和资料收集,变压力为动力,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计划如期完成。
第四篇:统筹龙山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构想
统筹龙山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构想
谭秀丽
龙山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构想是基于龙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在把握优势、顺应趋势的前提下所描绘的一个理想化状态。希望它不仅是龙山城乡人民的美好愿望,更是全县人民的行动指南。
一、总体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扎实有效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互补联动,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成一个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绿色旅游宜居城市。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编制和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统一指导全区的发展,全面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作程度。制定分实施方案,确定各重点任务,明确进度要求,确保城乡一体化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结合我县实际,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财政承受能力,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利用重点领域的突破和优势领域的扩散效应,带动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3、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龙山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4、惠民为本、城乡联动。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政策措施的科学性、连续性和普惠性,让城乡居民共创共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统筹起
来,逐步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城乡联动、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5、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导,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动力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开发资源、筹集资金、加快建设。
三、主要任务
1、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
1)优化空间布局。那就是在空间形态上,形成“城乡一体、一核、多中心”的新型城乡形态格局。
城乡一体:坚持把农村和城市做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分功能定位,统一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工业园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涵养区等,使山、水、田、林、城融为一体,生态良好,环境优美。
一 核:即以龙山县城为核心。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式,必须对县城“扩容提质”,改造老城区,建好新城区。基于09年龙山及湖北来凤两县领导对“龙凤双城一体化”调研成果形成共识的情况下,新城区的建设重点为“一河两岸”——酉水河两岸。建成后,长廊逶迤,小桥流水,花木成荫,两岸建筑古香古色,尽显土家风貌。生活工作于此,既可享受国际化、高品质的现代都市文明,又能领略古朴淳美、粗犷婉约的土家风情。
多中心:即以县城为主中心城市,街道办事处及各中心乡镇为卫星城,各乡镇偏远农村人口向各卫星城集聚,由交通干线与县城相连,构成网络状的城市群,以推动城乡均衡发展。这样可以把城市和农村两者的优点都高度地融合在一起。卫星城的建筑应依山就水,吸纳天地之灵气。设想在高低起伏的群山怀抱里,众多红白相间的低层别墅掩映于绿茵繁花之间,城中酉水碧波,为这个山水小城平添许多灵性,宛如凡间仙居。
2)明确分区功能定位。按照把龙山建设成为边贸物流集散地、土家文化集成区、生态旅游宜居城、中等规模地级市的目标,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主城区为全县的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信息、文化、旅游等产业,规划建设边区商贸城、边区物流中心、边区文化中心;城郊区和近郊区重点发展都市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远郊区为自然保护区,重点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
2、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按照基础设施先行的要求,统盘谋划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交通公路网、公交服务网、供水排污网、有线电视网、电信通讯网、信息传播网和环卫设施网,推进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共建共享,着力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
1)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市设施建设与农村设施建设并重、生产设施建设与生活设施建设并重、产业设施建设与生态设施建设并重,通盘谋划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强化城乡空间联系,优化城乡发展布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城乡对接延伸,做到布局统一规划、项目统筹安排、功能同步发展,实现城乡基础设施联合共建、联网共享。
2)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针对农村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快以农村公路通达、电力扩容、安全用水、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四大工程”建设,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具体项目、建立推进机制。同步推进公共交通等其他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县域供水、供电、供气以及通讯、信息网络一体化,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配套能力。
3)创新基础设施管理模式。创新基础设施的投入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效应专项研究,注重发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和带动引领效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理维护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建立长效的建设、运营和管护机制。
3、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以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经济支撑体系为目标,以辖区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为依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构筑产业联系紧密、空间布局合理、资源深度整合、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共享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1)着眼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按照农业特色化、标准化、组织化的要求,进一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步伐,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三大系列八大优势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百合、三薯、桔橙柚、药材、畜牧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实行农产品原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提高农产品卫生质量和安全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发展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以“两个园区”(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为载体,以工业四大产业(能源、冶金、陶瓷、建材)为基础,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产业集聚规模。
3)以旅游、物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增加就业岗位、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三产比重为目的,以旅游、物流业为龙头,按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向农村扩散、延伸,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
4、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1)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加快建立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加快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共同进步。
2)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以新农保、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并轨,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居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确保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5、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在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方面,关键是要完成好两个任务:
1)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统一市场、有序外出、就近转移、扶持返乡创业,都要通过市场来调节,通过政策来引导,一定要完善政策,健全市场。
2)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要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6、统筹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1)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也是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目前的户籍管理,就像一面高墙,把城乡分得很清,农民进了城,为城市服务了许多年,但身份还是农民,包括他们在城里出生的子女,也还是农民身份,入托、上学都是另类待遇。打破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就拆除了一道城乡阻隔的樊篱。
2)规范城乡经济社会管理。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方式,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以镇为单位组建市场运作主体,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各类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以供销合作社为骨干力量、主导力量和带动力量,重点发展土地合作社、社区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合作组织。规范城乡社区管理体制,推进城市近郊农村社区化改造,构建规范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加快社区服务向新村庄、集居点延伸,启动农村新社区试点工作。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构建城乡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3)统筹城乡党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调动和激发城乡居民推动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打破人才工作城乡二元分割、实现城乡人才事业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编制人才规划、制定人才政策、配置人才资源、实
施人才项目、提供人才服务和建立人才机制上切实做到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人才的一体化开发。
7、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1)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基本形成城乡生态环境融合互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以绿化规划、绿化产业、绿化共建为重点,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成生态区、生态轴和生态网相结合的城市绿化系统,提高县域全境以及城区内部的生态连通性,实现区域功能互补、生态容量提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以绿色产业和清洁生产为重点的循环经济、生态经济。
2)强化城乡生态环境管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步伐。以城乡环境整治工程为抓手,重点解决工业企业污染、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城乡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问题。大力开展水环境治理,改善城乡水体质量。切实抓紧大气污染治理,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严格建筑施工管理,重点整治渣土运输,降低城市扬尘污染。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和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防止危险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3)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影响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推进生态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的建设和保育。加强城乡环境质量监测监控,加大对各类环境违法和生态破坏行为的查处力度。研究制定对生态农业、生态工程、生态旅游项目的补偿机制和补偿标准。统筹推进城乡环卫设施建设与管理,逐步将城区环卫管理模式延伸到农村地区。
第五篇: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方案
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
范工作方案
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区委、区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全区选取五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五个示范村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为下一步把全区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样板和示范。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第八次全委扩大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解决农村“七难”问题(增收难、出行难、住房难、饮水难、读书难、看病难、养老难)为重点,以村级规划建设、“三建四改”(“三建”就是建特色优势产业、建信息平台、建公共设施;“四改”就是改路、改水、改房、改环境)为切入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新的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实现“六个提高”(“六个提高”就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的目标,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区全面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引导和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村级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以农民为主体,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规划建设出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
——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先易后难,切实抓好示范村建设,发挥出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做到有要求不强求、有目标不达标、有任务不摊派。
三、目标任务
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我区实际,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应统筹安排,明确定位,各具特色,规划先行,逐村推进;实行“12212”推进工程,即:按区委、区政府加强新农村建设意见的要求,今年重点实施1个示范村(即xx镇双溪村)建设,分别规划和启动4个示范村建设(即xx片区农民安置新村、xx生态区农民安置新村、xx镇xx村、xx镇xx村);2007年重点实施2个示范村建设、2008年重点实施2个示范村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五个示范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文化素质提高,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标准。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其余12个推进村的建设。
(一)围绕改善生活条件,着力打造新环境
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以解决困扰农民生活的增收难和行路难、住房、生活和饮水质量差等问题为切入点,加强农村生
产、生活环境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群众加快实现村社人行路面硬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化人居环境。
1、按照统一的标准做好示范村规划设计工作,尽快完成示范村总体规划编制,并按总体规划编制详细规划,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建设工作。
2、加强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1)道路设施。首先按照村级道路硬化的额度,投入村道硬化建设,畅通示范村与镇主干道的连接;二是加快建设好布局合理的社道;三是户与户之间加快建设好0.8-1.5米宽的中大路。
(2)住房建设。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一是鼓励和引导条件较好的农户,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划修建住房;二是鼓励和引导农民对现有住房进行房屋立面改造;三是重点改善农村低保户、困难户的住房及危房。
(3)饮水安全。改善示范村居民饮用水条件,实现示范村人畜饮水安全。
(4)沼气池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农户按统一标准进行修建。
(5)建立和完善示范村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调整教育、商贸网点,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以及供电、电视、电信等配套设施。
(二)围绕强化物质基础,着力发展新经济
以区内二、三产业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为模式,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标准农业、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物质基础。一是要实施优势发展战略,根据五个示范村的不同特点,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在示范村做大做强以奶牛养殖为主的白色产业、以苗木花卉种植为主的彩色产业和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的绿色产业,力争“一年打基础,两年具规模,三年见成效”。二是要发展壮大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立起覆盖农业产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群体。要充分利用盘溪农贸市场的优势,发展好订单农业。三要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在有条件的村鼓励、支持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四要大力推进农业新技术革命,大力推广“奶牛(猪)—沼—草果花木”
等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充分发挥示范村各自的优势,培育做强2-3个农业支柱产业,切实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扩大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三)围绕提高劳动者素质,着力塑造新农民
按照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要求,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通过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生产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塑造新时期“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建设力量。同时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逐步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我区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培养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四)围绕提高文明素养,着力展现新风貌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解决“七难”问题为突破口,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基础,以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为先导,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完善机制,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要求,扎实有效开展“四改”工作(改路、改水、改房、改环境),加快实现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同时,加强村级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一楼四室”(综合楼、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和治安调解室)的建设;加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行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免交学杂费;加强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让农民就医、让病残孤寡农民生产生活有保障;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反对封建迷信,革除传统陋习,形成遵章守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风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精神支撑。
(五)围绕强化政治保证,着力构建新机制
把以“三建四改六提高”、村级规划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
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要以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切入点,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加强执政能力和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建设,着力提高涉农街镇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把新农村建设摆上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区委、区政府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xxx任组长,区政府区长xxx任第一副组长,区人大主任xxx、区委副书记xx、区政府常务副区长xxx、区委组织部部长xxx、区委宣传部部长xxx、区委政法委书记xxx、区政府副区长xxx、区政协副主席xxx任副组长。
(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借鉴“六件大事”的运作模式,下设“一办五组”,“一办”即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副区长担任,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工作人员,搭建工作机构,负责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负责建立合理的目标责任制和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负责处理好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各项日常事务,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五个工作组分别是:
一、组织组,由组织部门牵头,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参加;
二、宣传组,由宣传部门牵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相关部门参加;
三、交通建设组,由交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四、房屋建设组,由建委牵头,规划分局、国土分局等相关部门配合;
五、产业结构调整组,由区农林水利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三)落实专项资金,加快推进新农村示范工作。一是各相关单位要积极争取市级及以上专项资金,捆绑农业综合开发、地质灾害整治、以工代赈、农业及水利、能源建设等专项资金用于“三建四改六提高”和社会事业建设。二是区财政要整合、筹集各项涉农资金,主要用于示范村的各项建设。三是各示范村要认真组织农民以投工投劳等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各示范村所在街镇也要安排适当的资金投入示范村建设。
(四)按区“六件大事”的成功做法,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以街镇为责任主体,以农民为主人,举全区之力抓好新农村建设,对实施的示范村建设实行部门包社、干部包户,对启动的示范村和推进村实行部门包村;由区委组织部会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包村包社部门及领导干部实行责任分解,并纳入年终考核给予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