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5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15、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着重介绍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在重点介绍埃及金字塔的特点以及建造方法时。可是,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好像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致。应该会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兴趣,也能较好地补充一些课文所没有涉及到的内容。
教学,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最大的事。每天都要走进课堂的我们,一定要存有一点创新的理念,让自己在自我突破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不断激发出自己最潜在的魅力元素。
第二篇:《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
【设计理念】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依据教材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一般写作方法及特点,并在古埃及文化背景的引领下,感受金字塔外形特点及埃及人民的智慧,体会金字塔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及其象征意义,学生就能“言”“意”兼得,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了解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以及建造过程,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学习课文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进行运用训练,体会这些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金字塔的外形特点及构造,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作者是怎样把金字塔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预设】
一、复习词语,引入文本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去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心灵震撼。先来看一组词语(出示: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这些词语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谁能把这些词语的意思和蕴含的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呢?
师:历尽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埃及的金字塔为什么会永远巍然屹立于茫茫的沙漠之上?它凭什么傲对碧空、俯视天下?它又靠什么举世闻名?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近古老而又神秘的金字塔。
【设计意图:文字塑造的形象就在人的精神世界里,要想深入文字、感悟形象,必须抓住能表现形象特点的关键词,才能从整体上鸟瞰文本,进而深入细致地品味细节,化文字为画面。学生诵读教师出示的三个词语,对金字塔有了整体的把握后,才会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行动。】
二、品析文本第3自然段,感悟“宏伟、精巧”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过渡句,把上下文巧妙地连接在了一起。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把它找出来。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点出了金字塔的特点。哪两个词语?(板书:宏伟、精巧)
师: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作者是怎样介绍金字塔宏伟的。清同学们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师:发现这段话有什么特点吗?这就是一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我们写作文时会经常用到,是非常重要的说明方法。你能借助老师提供的资料(出示资料略),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万里长城吗?
师:课文中的这些数字都是真实、鲜活的,只要我们仔细地读一读,一定会有所感受。(语文教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数字的旁边。
师:从这些数字当中,同学们读出了什么?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采用列数字的方法写出了金字塔的什么特点?
师:是呀,与其说金字塔是用巨石垒成的,还不如说金字塔是用古埃及人民的汗水凝结而成的。带着我们的理解,带着我们的感情一起读——
师:通过刚才对两段话的品读,我们领略了埃及金字塔工程的浩大和宏伟壮观的气势,难怪人们会赞美说——(生齐读)埃及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
师:埃及的金字塔是宏伟的,也是精巧的。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它的精巧?(引读:10年过去了……100年过去了……1000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这就是世界上最精巧的建筑了。)
师:金字塔如此精巧,难怪人们会赞美说——(生齐读)埃及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
师:同学们,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作者是通过哪座金字塔向我们介绍的呢?假如课文接着再把埃及的其他70多座金字塔的壮观和精巧介绍一遍,你愿意读下去吗?知道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举例子)我们以后写作文时也要这样,当对象较多时,要学会举典型的例子来写。
【设计意图:读是感受语言、培养语感的基本方式,以读为本是培养语感的前提。对第3自然段的教学以读为主,引领学生在读中品悟语言,认识文本的表现形式,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实现言意兼得,在说与写的训练中内化语言。】
三、品析文本第4、5自然段,感悟“智慧”
师:课文学到这里,有同学不禁要问,如此宏伟精巧的金字塔在几千年前又是怎样建造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劳动画面。
师:他们解决了建造金字塔过程中的哪些难题?我们看到了怎样的古埃及人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砌金字塔的过程。(动画演示)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练习用自己的话向老师介绍古埃及人是怎样运巨石、垒巨石的。
师:这么勤劳智慧的古埃及人民,怎能不令人由衷地敬佩呢!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震撼了世界,难怪人们都赞美说—一(生齐读)埃及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
【设计意图:语言是学生进入文本的媒介,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语言的意义,初识金字塔的建造方法。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借助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学生说的训练就是创生语言、提升言语表达能力的过程。多次诵读三个关键词,就像一首名曲的主旋律,在课堂回荡。】
四、拓展文本,激发探究兴趣
师:金字塔和中国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一样,是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奇迹,是全人类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它在茫茫的沙漠上历尽几千年的风雨而岿然不动,后来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索,但是它像一本永远也无法让人读懂的大书,始终蒙着那一层层神秘的面纱,永远散发着神奇的魅力……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奇观。(播放金字塔录像纪录片)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中有什么话要说呢?提到埃及,人们就会想到——(金字塔);提到金字塔,我们就会想到——(埃及)。让我们记住埃及,记住金字塔,记住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带着深深的赞美之情读——(生齐读)埃及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同学们,课文已经学完了,但是我们对金字塔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播放补充材料)埃及的金字塔有着太多的难以破解之谜,它在召唤着现在的科学家及未来的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设计意图: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课文只是学生认识世界,接触人类文化精髓的凭借。学生在纪录片和补充材料的激发下,定能带着问题从课内走向课外,探寻金字塔的奥秘,养成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第三篇:埃及金字塔反思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兰城中心小学
丁 梅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着重介绍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在重点介绍埃及金字塔的特点以及建造方法时,使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
课前经过对教材深入细致地解读,参考了许多资料,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2个:(1)、着重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的宏伟、精巧,并适时地灌输写作方法。(2)、通过具体的字、句体会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经过反复的修改和编排,我最终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几个环节:
1、导入。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举世闻名的世界地位,那么本节课的导入,首先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从埃及金字塔图片入手,设置疑问:埃及金字塔为什么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呢?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一起,去品味、感受这茫茫大漠中的奇迹。如此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1)、金字塔的宏伟;(2)、金字塔的精巧;(3)、金字塔的建造。
2、分组探究,自我感悟。老师出示合作提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题,合作探究。同学们读得投入,谈得热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汇报探究,深刻感悟。对于同一个探究专题,有不同感受与理解的,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第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数字来体会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并最终转向对写作方法的体会。首先,请学生分别找出能让他们感受到金字塔宏伟和精巧的句子,然后说一说,这些句子到底是哪些地方让他们有了这样的感受呢?在此引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接着,一起来体会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对于难以想像的数据,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呢?此处体会“作比较”的好处。最后,作者在这么多座金字塔中单选胡夫金字塔来体现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这就是应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整个过程环环相扣,通过数字体会写作方法,通过数学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语言教学中渗透着写作教学,用写作教学强化语言教学,并深化情感教学,彼此互为相长,学生也较容易理解与接受。另外,读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多读能熟记,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理解,因此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此处安排读的次数也比较多。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而朗读与感悟紧密结合,读是为了感悟,感悟是为了更好地朗读。
4、“这么宏伟精巧的建筑物,到底它是怎么建起来的?”对于金字塔的建造过程这一环节,我想,与其我滔滔不绝的讲述,不如让学生自己在书本中找答案更能加深印象。于是,我出示建造金字塔的场景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设置上述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寻答案并加以概括,那么寻找答案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再次体会古埃及人民智慧的过程。最后出示练习题,深刻体会金字塔的建造过程。
5、最后结合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人类永远都能创造奇迹,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也许就是奇迹的创造者。
整个教学过程结合得较为紧密,一张一弛,重点突出,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整节课下来,依然存在着不少有待改进的问题: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是一个另我颇为头痛的问题。在以往的课堂上,学生要么是过于活跃,一不小心就偏离了教材内容,浮想联翩,要么就像这堂课上,规规矩矩,生怕说错了一个字。经过反复琢磨,我想这是由于我对学生情绪的掌控不到位,有待加强;另外,问题设计得也不够严谨巧妙,导致我要么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这方面,我得不断的学习、实践、思考才能获得提高。
2、尽管备课时我已考虑到了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等因素,但对于金字塔的建造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还是忽略了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的。这么一放手,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与想象能达到什么程度就有待考量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全面充分地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水平,让我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第四篇:《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以及古埃及的人民科学的建造过程。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体悟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体悟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凭借词语,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金字塔图片,问:这是什么?(板题:埃及的金字塔)
2、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金字塔,去领略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美称的埃及金字塔的魅力。
3、根据词语,复习旧知(1)课件出示金字塔下方的词语:开罗
西南面
角锥形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坟墓
轮廓
“金”字
(2)谁能用上这些词语对通过上节课学习你所了解到的金字塔作一介绍。
4、师:现在这些金字塔仍然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
[设计意图:学生围绕重点词语回忆、巩固学过的内容,既复习了旧知,又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了学习新课的自信心。]
二、学习第六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生齐读
3、生质疑:(1)埃及的金字塔为什么能够矗立在黄沙中四五千年呢?
(2)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4、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围绕第六自然段质疑,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为新课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三、抓住过渡句,找出重点词
1、师: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抓住过渡句,我们便能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这课里就有这样一句。请大家浏览课文,找出本文的过渡句。
2、交流
(1)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过渡句: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2)生齐读
(3)交流其中的关键词。(课件随之点出重点词:宏伟、精巧、怎样建造)
[设计意图:凭借过渡句,抓住关键词,学生提纲挈领地抓住了文章内容。同时又习得了一种学习方法、表达方法。]
四、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请大家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反映金字塔“宏伟”的句子,用“„„”画出反映金字塔“精巧”的句子。并说说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生默读,按要求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全班交流。(1)师:古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十多座,作者不能一一介绍,选取了其中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为例向我们介绍,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生答,师板书)(2)交流关于体现“宏伟”的句子。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a、从“146米”、“40层”可以体会金字塔很高。b、师引导,“146米、40层”这种说明方法是——“列数字”(生答,师板书)c、课件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a)这两句话哪句表达效果好,好在哪里?
(b)引导学生联系学校的教学楼,去想象胡夫金字塔的高。(相机板书:作比较)d、美读,想象。
B、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a、从“1千米”可以看出金字塔占地面积大。b、引导: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生答)c、引导体会金字塔占地面积之大。
(a)师:我们的学校大院周长约150米,大家算算绕胡夫金字塔一周,相当于绕我们的院子几周?
(b)生算,交流。d、美读。
C、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a、从“230万块”、“2.5吨”、“一周”、“60万个”等词语可以看出金字塔很宏伟。b、师引导: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生答)c、课件出示:算一算:
(a)如果用有30节车皮的火车拉,需要拉多少趟?
(b)如果用载重量10吨的汽车拉,需多少趟? d、美读。
(3)体悟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A、课间出示在:70多座、146米、40层、1千米、230万块、2.5吨、一周、60万个车皮
温馨提示:那时候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等运输工具 B、师:同学们,看到这些数字以及“温馨提示”,大家有什么想说的?(4)交流关于“精巧”的句子。
A、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和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a、从“很平整、很紧密、几千年、锋利的刀片”等可以看出金字塔很“精巧”。b、课件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也插不进去。
(a)这两句话哪句的表达效果好?好在哪里?
c、上张幻灯片补充出示:温馨提示:整座金字塔没有用一根铁钉和木料。(a)师:看着这两句话和“温馨提示”,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有何感想?
(5)师小结:那么多的石头仅靠人和牲畜拉,可见埃及人民多么勤劳;那么重的石头,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埃及时代,是怎样层层垒砌,直到146米的高度呢!古埃及人民的智慧超群呀!(6)引读:
A、师:让我们怀着无限的崇敬之情再来瞻仰金字塔吧!(课件出示胡夫金字塔的图片)B、师引读
[设计意图: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联系生活实际能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学习更积极,更有实效;资料搜集、对比有利于学生切身感受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体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句子对比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文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便有了深刻的感悟。]
五、金字塔的“建造”
1、请大家默读四、五自然段,看文章介绍了建造金字塔时的那两个环节。
2、交流:运石、砌塔
3、交流:(1)怎么运的石头?
(2)怎样砌的塔?
4、师:老师不太理解大家刚才说的,能用演示或画画的方法说说古埃及人民是怎样运石、砌塔的吗?(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5、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口述过程,动手演示,学生不仅对金字塔的建造有了清晰得认识,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同时锻炼了学生理解、转化、表达文本内容的能力。]
六、强化中心
1、师:不论从金字塔宏伟、精巧,还是从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我们都深刻体会到了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2、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生齐读)
[设计意图: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既是与第二环节的照应,更在朗读中升华了对“古埃及人民勤劳和智慧”这一教学难点地理解。]
七、“凝望”金字塔
1、课件出示金字塔图片。
2、师:现在请大家凝望金字塔,随着我的描述想象,让它在你的面前变得可知可感。
3、师:一层楼那么高,二层楼那么高,三层楼那么高,五层、十层、二十层、四十层„„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四、五千年前的金字塔建造场„„(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时空)
4、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凝望金字塔,这一望,望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这一望,望出了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这一望,望出了学生们对古埃及人民的赞叹与崇敬。]
八、了解世界文化遗产
1、师生交流知道的世界文化遗产。(课件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的风采)
2、师:是啊,这样的建筑无不闪耀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之光。面对这些建筑,我们应该做的是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研究它们。
[设计意图: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放眼世界,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研究他们,是新时代小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板书设计:
宏伟
勤劳
埃及的金字塔
{
精巧
}
与
建造
智慧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第五篇:12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12、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度假区中心小学王红星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写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金字塔的资料。2.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的风采。这一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细细地观赏、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先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3、出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看图品味。
3、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过渡: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1、出示第六自然段。
2、指名读。读了这一段你可能会问什么问题?
3、“为什么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过渡:请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读2-5自然段。在课文中找答案?(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一写)
四、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五、我们来集体交流一下,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六、预案:
1、第二自然段预案。(1)、金字塔是法老的坟墓。请你读一读(2)、金字塔名字的由来。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2、第三自然段预案。(1)、“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金字塔之多。你读一读这些语句。(2)、金字塔工程宏伟。
你从哪儿体会到的?读读有关的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体会高大。
出示:胡夫金字塔、摩天大厦的图片,进行比较。
以教学大楼作补充。重点指导朗读。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思考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这样真切的感受?
小结:作者为了把金字塔的高体现出了,不光列举了具体的数字,还用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得遥远而又陌生的金字塔离我们近了,有一种触手可及得感觉。这些说明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副板书: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出示课件)句子练习:埃及金字塔很高。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很大,相当于。
我们学校的旗杆很高,相当于。
小结:我们以后写相关作文时也可以学习作者的方法,把自己的文章写好。
“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体会数量之多,工程之浩大。(3)、金字塔结构精巧。请你读一读有关语句。出示:
“这些石头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每一块石块都磨得那样平整,砌得那么严密。要知道那可是在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生产力是相当低下的,人们用的都是相当原始工具,要打磨平一块石头已是非常困难的,现在他们要把230万块石头都打磨得平整,要花费多少时间,付出多少心血啊。所以,修建金字塔是一件异常艰苦,异常浩繁的工程,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书上这样告诉我们—
引读第7、8两句,“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提问:你又从中读出了什么?
(4)小结: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无数血汗才筑起了一座座宏伟精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人民的骄傲。让我们一起来表达自己对埃及人民的崇敬之情。(5)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过渡: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3、学习4、5自然段。(1)、轻声自读课文4、5自然段,想想文中举了几个事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
(2)同桌讨论:他们想出的方法科学巧妙吗?(3)指名复述,相机理解埃及人民在“运石头”时,解决了摩擦力的问题;在“垒石头”时采用了斜坡的方法。
(4)引读。表现方法的巧妙,表达自己的佩服之情。
过渡:同学们,浩瀚的沙漠中,寸草不生,人连生存都不容易。但是在埃及却树立起了这一座座气势宏伟,结构精巧的金字塔。站在这巧夺天工的金字塔面前,不知你有什么话想说?
1、指名说。
2、它们不愧为埃及的象征,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的感情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板书:智慧的结晶)
七、总结课文
是啊,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构造精巧,它们不愧为埃及的象征,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八、课后练笔: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我国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长城的资料,学习本课写法,写一篇介绍长城的文章。
板书设计:
宏伟精巧举例子 埃及的金字塔列数字
智慧的结晶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