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生产标准化及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培训文件[精选]
中国安全生产培训中心文件
中安培办字2010[35]号
关于举办《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宣贯及
企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培训班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为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国家有关政策,有效提高工作能力,加强安全监督管理,中国安全生产培训中心决定举办《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宣贯及企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培训班。请各有关单位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学习,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各企事业单位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评价人员,企业工会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
二、培训内容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内容讲解;
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要求及实施要点;
3、危险源辨识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4、事故预警与应急管理;
5、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
6、职业危害因素的方类与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
7、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及隐患整改治理措施的建立;
8、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例方析及系统演示。
三、培训时间、地点
2010年12月25日—12月29日(25日报到)北京(详细培训地点及乘车路线另文通知)
四、有关费用
培训费1180元/人(含资料费),食宿、会务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五、报名方法
1、请登录www.xiexiebang.com网站查阅相关培训信息,并填好报名回执表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传真至会务组,会务组收到报名表后于开班前一周传真报到通知(详细培训地点及乘车路线)。
2、报到时交近期1寸免冠照片1张,培训后颁发中国安全生产培训中心培训合格证书。
3、联系人:王娟:*** 电话:010-82986613-2006 传真:010-8298683
3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报 名 回 执 表
注:
1、此表复印有效,请填好后在右下角加盖公章确认。
2、联系人:王娟:***
第二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调研
一、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在思想认识上尚存在着重罚款轻培训的倾向。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中罚款成为重要手段,以罚代管、以罚代培现象很普遍。有些项目部以务工人员是临时的为由,不进行
培训或仅简单地宣布罚款事由代替安全培训。
2.在培训的目标规划方面,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尽管大多数企业每年都要制订培训计划.且提交有关机构审议通过,看起来对安全培训工作十分重视,但是,这种“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培训计划,往往随着审批的结束而“沉睡”在档案袋里,对全年培训工作没有多大的实际指导意义。尤其是不能根据施工进度的安排、施工人员上场情况随时对培训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3.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比较单一,尚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搞“大一统”式培训的弊端。一次集中脱产培训,往往将几个专业工种集中在一起上课,尽管培训数量很可观,但其效果甚微。尤其是对农民工的培训存在着数量多效果差、人数多质量低等问题。
4.培训方法上缺乏灵活性和生动性。目前,集中脱产培训,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理论灌输为主.缺少必要的案例剖析和讨论活动,学员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必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尚不完善,即便是有了电化教学设施,多数情况下也只是一种摆设,有的设施只是为了达标需要.达标过后即物归原处或闲置不用。对农民工的培训流于形式,或者干脆将其培训由其带班的工头进行,而工头在施工中重工作效率轻安全技能培训的现象比较突出。
5.对培训的考核及发证把关不严。培训如由培训部门自编教材、自己组织培训、自己出题考试、自己组织批卷、然后上报领证,不管培训效果如何,只要参加培训,人人都可以过关。至于上岗后效果如何,很少进行回访或跟踪调查。由于对培训质量缺乏严格的考核认证.
对培训机构和受训人员缺乏有效的双向制约机制,“宽进宽出”、“高分低能”、甚至“只要交了钱就能拿到证”等现象难以杜绝.这是造成培训流于形式的症结所在。
二、系统化的培训体系的建立
培训、考核、使用、奖惩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是安全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培训是企业在用工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等方面改革的基础.而培训质量是保证企业各项改革的关键之一。建立一个满足建筑施工需要.适应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特点、开放的、良性循环的培训体系,使培训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确保安全培训质量。系统化的培训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即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评价培训结果。从而形成完善的PDCA循环。
第一阶段,确定培训需求阶段。建筑施工企业首先应确定培训的方针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改进等诸多环节,只有确定了与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相一致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指导思想才能实现企业安全教育系统的PDCA循环,才能确保安全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行。
第二阶段,设计和策划培训。建筑施工企业在设计和策划培训时,要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不同的培训层次和不同的培训对象,考虑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要求、专业技术能力、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曾经接受过的培训以及可承受风险等的因素.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学计划与大纲,选用实践性和实效性强的教材,并在培训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既要考虑学员的知识结构,又要考虑学员的技能提高,以便有效地保证培训质量。
第三阶段,提供培训。在安全培训中应认真贯彻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安全培训工作的成绩不仅是看办了多少班,培训了多少人,重要的是看所办的班是否满足企业需要、是否真有实效。实施培训阶段,要从师资队伍、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保证安全培训的质量。
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开展安全培训的基本条件,是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取得效果的根本保证
。根据目前的现状,继续采用“专兼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并注意取长补短。并加强教师能力训练,以适应新形势对安全培训的要求。
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在安全培训中要重视培训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开发。以能力培训为主线.传授知识与培训能力最大限度地相结合,使学员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培训效率,使学员在有限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效的知识量,把以应用安全技术管理为主体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实践能力培训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紧密联系起来。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音像、网络等技术手段.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要加强培训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使他们在培训中充分利用资源,精心组织,以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第四阶段,评价培训结果。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培训质量的高低.最有说服力的是上岗后的表现和产生的效果,是用人单位的口碑。因此,安全技术培训,不仅要注重理论上应知应会的考核,更要注重现场操作中应知应会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并作为对培训部门工作业绩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以此增强其责任心和压力感。要把安全技术培训质量作为职工竞争上岗、优化组合的基本条件,并与技师评聘和个人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即便是相同工种.也要视技术素质的差异和劳动贡献的不同,适当拉开分配档次,向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职工学习运用安全技术知识的积极性。
三、坚持五个结合。促进安全培训质量提高
建立安全培训体系时,要注意五个结合,更好地保证培训质量,即:
l.培训计划的制订和培训内容的安排,要与现场条件和队伍素质状况的实际相结合。安全培训目标和计划,必须根据企业对职工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而确定.突出重点和关键环节。以岗位应知应会为根本,以提高现场操作技能为核心,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受训人员掌握现场岗位操作的基本要领和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
2.知识教育与安全意识教育、专业性培训与综合性培训相结合。以专题业务培训为主线.将企业现状、战略决策、奋斗目标、主要业绩、重点工作、突出问题等内容作为培训的公共课程讲授到位,将法律法规常识、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穿插其中。通过短期培训,使职工思想观念明显转变,效忠企业意识明显增强,业务技能明显提高。
3.安全理论培训要与事故案例教育相结合。从以往发生的各类事故教训来看,职工安全技术素质低、自保意识差和违章作业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只有初中或小学文凭,对于枯燥的理论教学,既不感兴趣,也缺乏理解能力。但他们有在施工现场的实践经验和亲身感受。因此,搞好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方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讨论分析,变灌输式为启发式教学.使学员能够记得牢,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起到强化培训效果的作用。
4.安全技术知识培训要与法律常识培训相结合。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等 的不断推广应用.安全生产知识陈旧的周期大大缩短,只有不断地培训,不断地提高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才能适应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同时.随着《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施工规范等的颁布实施,从业人员法律意识的增强,安全培训既要注重技术业务知识的“充电”,又要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法律法规意识。
5.阶段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安全培训是提高安全素质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渐进、循环不断的过程。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去,改善行为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培训部门要建立健全学员学籍管理档案,对学员培训、考核及上岗后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等予以全过程的“写实”;要经常深入基层,搞好跟踪调查.主动征求基层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对培训工作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与分析,在遵循教学计划和培训大纲的前提下,不断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培训工作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备课、授课质量,力求教学方式和内容贴近实际。
综上所述,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贯彻“以人为本”,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是该项工作的重要核心,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素质.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三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
2011年10月16日,我有幸的参加了由股份公司生产调度中心培训计划安排,委托中国建筑材料验证中心在浙江区域举办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班”,使我收获颇多,自己的感受体会如下:
企业安全标准化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具有战略性系统整合能力的动态管理过程,它要求企业各个工作部门、生产岗位、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种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等要求,是一项系统、全面、基础和长期的工作。
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立足企业的生产特点,合理评定企业的安全状况,突出抓住制约本单位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集中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问题,合理确立考评目标。要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企业首先要做好与之相关的策划和准备工作。安全标准化是涉及到企业所有部门、所有生产的流程、所有人员的一项系统工程,如果做不好有效地策划,那么所建立的安全标准化肯定严重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差,两张皮现象不可避免。策划和准备包括管理层的真正重视、人员的配备。有关标准化标准的选择。资金的支持等。
要进行创建初期的培训。其中包括:对创建工作领导小
组成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推进工作组成员的培训,让其知道企业安全生产标
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相关
法律法规、创建步奏、考评办法等;对其他人员的培训,是
培训的重中之重,必须让其知道如何做好自身与标准化创建
工作有关的事。
要对企业现状进行评审。推进工作组成员认真搜索现有
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制度、程序、操作规程,充分分析企业
安全管理现状,确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把握标准
化创建的正确方向。
策划和设计。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安全管理目
标设计;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及治理
方案;按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要求对需要建立的安全管理制
度,进行制定或修改。
编写文件。根据有关制度、程序、操作规程、应急预案
制订的需要,由相关部门为主起草或修订相关文件,经相关
人员评审后再做进一步修改,形成待发布稿。
运行及调整。文件在管理者签字发布后,在运行过程中,要对文件中的一些规定、程序、规程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试验,若发现缺陷,则应充分酝酿,经更改、调整后形成新的规定
颁布实施。
企业进行自评。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企业依
据相关标准化标准,全面的综合分析,得出量化的、反映整
体安全生产工作状态,总结安全生产工作现状,查找需要改
进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个动态管理,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只编写一些文件,通过持续改进,加强
对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的治理,对危险源做到可防可控,提高
企业安全水平,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现象,全面降低事
故风险,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
2010年10月20日
第四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材料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材料
一、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生产目标、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
二、企业按照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公司下达文件)
三、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四、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经费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帐
五、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的工作岗位,规范从
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职责
安全生产投入
文件和档案管理
隐患排查和治理
安全教育培训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设备、设施管理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
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
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
施工检验维修管理
危险物品和重大危险源管理
作业安全管理
相关方面及外用工管理
职业健康管理
防护用品管理
应急管理
事故管理
六、企业应定期对全厂范围内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现场
或限期整改,并登记台帐
七、企业根据生产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
八、企业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设置
台帐
九、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获取上级部门发放的安全生产
资格证书
十、企业对特种行业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之持证上岗
十一、企业对在岗人员实行三级教育培训,并设置台帐
十二、企业对生产设备和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有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各种安全
设备、设施,并建立台帐,定期检验维修,制定维修计划
十三、企业按照法律、法规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的环境和条件,配备
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和工具
十四、企业应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检测,对可能发生的急性职业危害的有
毒、有害工种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十五、企业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
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如实告诉从业人员,并在合同中写明
十六、企业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
因素,并依法接受监督
十七、企业应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
制定专兼职救援人员,并组织训练
十八、企业应按照规定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演练,并对演练
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第五篇: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文件修订格式
山西黎城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文件修订格式
为规范山西黎城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文件的修订工作,使体系文件格式进一步规范化,特要求按照下列格式进行修订:
1.目的
编制目的时要简明扼要,不得存在拖拉现象
2.适用范围
例如:本制度适用于山西黎城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分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和管理。
3.术语和定义
存在单一术语和定义时不加数字码,存在多项术语和定义按照1、2的顺序进行排列
4.职
责
在编制职责时按照小序号编写的顺序进行如: 3.1 3.2
...............5.工作内容及要求
在编制工作内容及要求时按照小序号编写的顺序进行如: 4.1(此项做为内容的小分项标题)4.1.1 4.2 4.2.1
6.相关文件
指的是与该制度所涉及的其他相关制度
7.相关记录
指的是与该制度所涉及的相关性记录
修订事项及要求:
1、修订时将原体系文件中公司没有的部门进行归口,如安全技术部等部门;
2、修订时将能够做到的进行编制,不能够做到的不要编写,要实事求是;
3、对于不涉及的内容不要进行编写;
4、将各部门进行明确,不要存含糊不清的现象;如验收部门,要具体说明是那几个部门;
5、带有图表不能只说见图表,却见不到图表;
6、按评分办法中进行编写,不涉及的制度不要进行编写;
7、职责分工修订时,是哪个部门就是哪个部门,不能含糊其词;如检查部门、检查频率不能发生冲突;
8、对所涉及各数据要仔细考虑,不要随心所欲; 范
例:
1、目的
为了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范
围
本制度适用于山西黎城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与人员的任命。
3、术
语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通过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目标的机构。
4、职
责
4.1矿山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公司经理负责各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的审批及其他人员的任命。
4.2安全生产管理者代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的拟定、及拟任命人员的审核。4.3分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决策本公司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审查安全工作进展和确定方案,协调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
4.4安全科具体负责本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及对拟任命人员的审查。4.5相关部门负责拟任命人员的推荐。
4.6综合办、安全科负责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和任命人员的培训。
5、工作内容及要求
5.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5.1.1矿山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5.1.1.1原则如下:
1)符合性原则:是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规章的要求。2)充分性原则:是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覆盖每一个部门(单位)、每一级组织和每一项业务。
3)可行性原则:是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符合矿山自身特点,并结合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实际,做到切实可行。
4)从严性原则:是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依据矿山生产特点,属高危行业。5.1.1.2矿山设立安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为全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矿山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经理任主任,副经理为副主任,各部门(单位)第一责任人及员工代表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为安全生产委员会委员。安全科为分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常设办公机构。
5.1.2经理对拟定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进行审批,并以文件形式下文到各部门(单位)。5.1.3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决策矿山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具体职责如下: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在本公司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
2)统一领导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决策本公司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如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安全生产经费、考核方案和重大隐患问题等,积极改善员工劳动条件,搞好安全生产系统管理。
3)确定、季度安全生产工作重点,组织安全标准化系统的贯彻实施,及开展安全检查和各种安全活动。
4)指导本公司的安全工作。
5)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总结,评选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个人,总结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表彰和奖励安全生产先进典型。
6)负责对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事故结案后,研究决定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7)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总结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分析和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查找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布置安全生产工作。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5.1.4经理或委托安全科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会议。5.1.4.1安全生产会议人员要求如下:
1)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原则上都应准时参加,如有特殊情况,向经理请假。
2)负责向部门(单位)传达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会议决定。5.1.4.1安全生产会议频率要求如下:
1)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总结本月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分析和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查找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布置下月的安全生产工作。
2)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季度末召开一次季度安全生产会议,总结本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分析和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查找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
3)安全生产委员会年终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总结全年的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分析和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查找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次年的安全生产计划。
4)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应及时召开安全生产会议。5.1.4.2安全生产会议记录要求如下:
1)每次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必须有记录,并由专人负责记录,记录要有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的签字、会议内容等。
2)对安全生产会议中研究决策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等重要内容不准漏记或错记。3)安全生产会议形成的纪要经经理签发,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部门(单位)。4)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存安全科,年终结束时,进行汇总,并装订成册,长期保存。5.1.5各部门(单位)在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发挥本部门(单位)的职能,履行其安全职责,共同完成本部门(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形成安全生产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5.1.6安全科作为安全生产委员会常设办公机构,具体实施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5.1.6.1矿山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生产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熟悉矿山生产工艺、设备及人员情况,具备相应的能力,并接受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取得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
5.1.6.2安全管理人员的稳定措施:
1)矿山应加强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确保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2)矿山每年应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流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了解安全管理人员流动原因,应采取措施避免因责、权、利不对等导致安全管理人员流失。
3)矿山的安全主要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流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要保持机构和人员相对稳定。
4)矿山安全管理人员的待遇,原则上不得低于同级别、同职务其他岗位管理人员的待遇。
5.1.7综合办对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能力。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也可进行外部培训。
5.1.8安全科通过下发文件、宣传栏、培训等方式,确保全体员工了解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机构、成员构成及其主要职责。
5.2人员任命
5.2.1安全管理者代表任命
5.2.1.1经理指定矿山分管生产、安全的副经理为矿山的安全管理者代表,代表经理专门负责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以确保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建立、实施、保持及持续改进。
5.2.2员工代表
员工代表由工会组织选举产生,报矿山,由分公司经理签发任命书。5.2.3特殊人员任命
5.2.3.1相关部门(单位)推荐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消防负责人、安全检查人员、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事故调查员、外部联系负责人、内部沟通负责人、风险评价人员、内部评价人员(自评员)等的拟任命人员,报安全科。
5.2.3.2安全科对相关部门(单位)上报拟任命人员进行汇总、审查、调整,初步形成拟任命人员名单,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者代表。
5.2.3.3安全生产管理者代表对拟任命人员名单进行审核,并提交矿山行政办公会讨论。5.2.3.4经理组织矿山安全生产委员会评审;评审通过后,经理批准,并签发书面任命书;接受任命的人员同时签字。
5.2.3.4.1应依据风险任命员工代表,并且其比率不少于1:50。5.2.3.4.2员工代表的职责应明确,并在工作场所展示。
5.2.3.5综合办对任命人员进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标准化系统评价、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安全生产岗位职责,事故、事件调查技能培训。
5.3记录
本制度产生的记录由安全科保存;保存期三年。
6、相关文件
《XXXX安全教育培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