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园林城市标准
《河南省园林城市标准》
新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0-12-03 21:10:54 作者:风景园林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河南省园林城市标准
一、组织领导(10分)
(一)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和《河南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
(二)城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织保障、政策措施有力;
(三)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突出经验,对全省有示范、推动作用;
(四)按照国务院职能分工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机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
(五)近3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逐年增加,园林绿化养护经费有保障,并随绿地增加逐年增长;
(六)管理法规和制度配套、齐全,执法严格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七)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落实,科研成效显著。
二、管理制度(10分)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编)完成,通过河南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二)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城市绿线向社会公布;
(三)城市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
(四)三年内新建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符合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五)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区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常用的园林植物以乡土物种为主,园林绿化应用的物种数量不低于150种;
(六)制定具体措施,认真开展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并全面推广实施。
三、景观保护(8分)
(一)注重保护城市原有自然风貌;
(二)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
(三)城市布局合理,建筑和谐,容貌整洁;
(四)户外广告设置规范,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
(五)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健全,建立保护档案,保护责任落实,措施的力;古树名木有标牌、重点保护标志和相应的保护设施。
四、绿化建设(30分)
(一)指标管理
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近三年逐年增长(以河南
省城市建设统计年报公布数据为准);
2.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
3.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以内,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以内;
4.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平方米以上。
(二)道路绿化
1.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0%和75%以上,市区干道绿化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
2.主次干道绿化管理到位,行道树规格一致,树池整齐划一;分车带绿化植物配置合理,形成立体植物景观;道路绿地中没有黄土裸露和缺株断带现象;
3.全市道路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具有本地区特点。
(三)居住区绿化
1.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在30%以上,并建有游憩活动场地和设施。旧居住区改造,绿地率不小于25%;
2.市内各居住区绿化美化工作普遍开展,涌现出一批 “园林小区”,其中获得河南省授予称号的占全市单位总数的20%以上,获得市级授予称号的占全市单位总数达50%以上;
3.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有保障,措施得当,绿化养护到位,设施保持完好;
4.沿街居民住宅积极进行阳台、窗台绿化,效果明显。
(四)单位绿化
1.市内各单位绿化美化工作普遍开展,涌现出一批 “园林单位”,其中,获得河南省园林单位的占全市单位总数的15%以上,获得市级园林单位的占全市单位总数达35%以上;绿化达标单位达到50%以上;
2.城市新建主干道沿街单位8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或无围墙绿化。老城区,与主次干道相连的单位因地制宜拆墙透绿,效果明显。
(五)苗圃建设
1.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左右;
2.园林植物引种、育种工作成绩显著,培育和应用一批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优良品种。
(六)城市全民义务植树
1.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有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认可的证明材料);
2.组织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活动,成效显著。
(七)立体绿化
积极推广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取得良好的效果。屋顶绿化、墙体绿化面积可按其30%的面积,计入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五、园林建设(12分)
(一)城市公共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只计算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
(二)公园设计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体现植物造景的原则,突出植物景观,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维护良好;公园绿化养护和卫生保洁管理水平较高,社会评价良好;省辖市至少要有两个省级达标公园(三星级以上省级星级公园),省辖市城区、县级市或县城至少要有一个省级达标公园(三星级
以上省级星级公园)。
(三)制定古典园林、历史名园的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使其得到有效保护;
(四)城市广场建设,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植物配置要乔灌草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凡城市有二处广场者,必须有一处绿化达标,三处以上者,必须有二处绿化达标;
(五)近三年,大城市新建公共绿地(50000平方米以上)不少于2处,中小城市不少于1处。
六、生态环境(15分)
(一)城市大环境绿化扎实开展,效果明显,形成城郊一体的优良环境;
(二)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功能分区交界处建有绿化隔离带,维护管理措施落实,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环境效益良好;
(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效果明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50%以上;
(四)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4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有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证明材料);
(五)城市水体岸线绿化良好,注重自然生态保护,驳岸和河床处理符合生态学原则,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形成城市特有的绿色风光带;
(六)城市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有条件的城市建设湿地公园;
(七)城市新建建筑普遍采用节能措施和节能材料,节能建筑达标率符合本省要求。
七、市政设施(15分)
(一)燃气普及率80%以上;
(二)万人拥有公共交运车辆达8辆(标台)以上;
(三)公共汽电车站点按500米服务半径计算,建成区覆盖率大于50%,中心城区大于70%;
(四)实施城市景观照明工程,景观照明科学合理。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98%以上,城市道路亮灯率98%以上,并积极推广使用绿色节能灯具;
(五)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平方米以上;
(六)自来水普及率90%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七)道路保洁率达到85%以上,每万人拥有公厕不少于4座。
第二篇:河南省园林城市标准
河南省建设厅文件
豫建规园〔2006〕90号
河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园林城市申报和评选办法》《河南省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
各市建委、园林局(处)、市政公用局、城管局: “十五”期间,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建设和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显著加大,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到2005年底,全省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已达7.85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26.44%,绿化覆盖率32.33%,位居中部六省之首。1998年我厅出台的《河南省园林城市评选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河南省园林城市评选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引导和促进全省园林城市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当前全省城市绿化工作的发展形势相比,原《标准》规定的园林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等主要考核指标已经落后于当前全省城市园林绿化的平均水平,不能适应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要求。为进一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省 1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标准和内容,我厅组织专家对《办法》和《标准》进行了修订。新《办法》将省级园林县城纳入省级园林城市一并进行评选,并适用同一标准。
现将修订后的《河南省园林城市申报与评选办法》和《河南省园林城市标准》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加快创建园林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全省园林绿化建设水平。
新《标准》实施前已批准的河南省省级园林城市,都要在2008年1月1日前,达到新《标准》的各项要求。对逾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城市,省建设厅将取消其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附件:1.河南省园林城市申报和评选办法 2.河南省园林城市标准
二〇〇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附件1
河南省园林城市申报和评选办法
为了更加深入地开展好全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塑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全省城镇化进程健康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总结全省园林城市创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标准和我省实际,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申报对象
全省设市城市、县城均可申报河南省园林城市。省辖市的行政区可申报河南省园林城区(参照河南省园林城市标准)。
二、申报条件
(一)制定创建河南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并实施2年以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已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经同级政府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实施;
(三)近3年内未发生重大破坏绿化成果的事件。
(四)对照《河南省园林城市标准》组织自检,达到了《河南省园林城市标准》的各项主要条件。
三、申报与评选时间
河南省园林城市的评选每年进行一次,受理时间为每年的3月1日前,逾期申报的将列入下一进行评选。每年的 3 九至十一月份,省建设厅组织进行评选验收。
四、申报程序
(一)申报城市的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对照《河南省园林城市标准》进行自查,并填写自查报告,各项主要考核内容和指标符合条件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向省建设厅提出书面申请。
(二)收到申报城市的申请后,省建设厅对申报城市进行资格评定,评定结果合格后,进入评选程序。
(三)申报河南省园林城区的,应先报经所在省辖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再提出上报申请。
五、申报材料
(一)城市(县)人民政府关于申报河南省园林城市的申请。
(二)城市(县)人民政府创建河南省园林城市工作情况的书面汇报材料,介绍园林城市创建情况的图片和多媒体影像资料。具体文字内容依照《河南省园林城市标准》一至七项的四十三条内容,逐项说明。其中,政府关于园林城市创建的工作部署、组织建设、园林绿化机构职能及人员编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规章制度等材料,应提供政府或有关部门的正式文件。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和图件、政府批准实施的文件。
以上所报文字与图片资料全部按A4规格装订成册,电子文本 4 和多媒体影像资料要刻印成光盘,一式三套。
六、评选验收程序
(一)省建设厅对符合评选验收条件的城市,将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并以书面形式向申报城市反馈指导意见;
(二)省建设厅统一组织申报城市(城区)进行卫星遥感影像测试与分析;
(三)经卫星遥感测试合格的城市,在当年九至十一月份,由省建设厅组织园林、市政等方面专家构成的专家组进行实地考核,并提出书面考察意见;
(四)省建设厅组织相关专家组成河南省园林城市评审委员会,审查申报资料,听取专家组考察评估意见,对申报城市进行综合评定,提出最后评定意见;
(五)对综合评定得分在90分以上的城市进行公示;
(六)公示7天后,对无重大异议的城市,由省建设厅授予河南省园林城市称号,并授牌表彰。
七、动态管理
省建设厅对已命名的“河南省园林城市”实行动态管理。复查工作每三年组织一次,复查合格的,保留“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对复查验收不合格的,给予警告,限期一年整改;一年整改期后经检查仍不合格的,省建设厅将撤销其“河南省园林城市”称号。
八、本办法由河南省建设厅负责解释,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2
河南省园林城市标准
一、组织领导(10分)
(一)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和《河南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
(二)城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织保障、政策措施有力;
(三)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突出经验,对全省有示范、推动作用;
(四)按照国务院职能分工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机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
(五)近3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逐年增加,园林绿化养护经费有保障,并随绿地增加逐年增长;
(六)管理法规和制度配套、齐全,执法严格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环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七)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落实,科研成效显著。
二、管理制度(10分)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编)完成,通过河南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二)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城市绿线向社会公布;
(三)城市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
(四)三年内新建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符合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五)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区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常用的园林植物以乡土物种为主,园林绿化应用的物种数量不低于150种;
(六)制定具体措施,认真开展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并全面推广实施。
三、景观保护(8分)
(一)注重保护城市原有自然风貌;
(二)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
(三)城市布局合理,建筑和谐,容貌整洁;
(四)户外广告设臵规范,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
(五)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健全,建立保护档案,保护责任落实,措施的力;古树名木有标牌、重点保护标志和相应的保护设施。
四、绿化建设(30分)
(一)指标管理
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近三年逐年增长(以河南省城市建设统计年报公布数据为 7 准);
2.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
3.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以内,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以内;
4.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平方米以上。
(二)道路绿化
1.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0%和75%以上,市区干道绿化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
2.主次干道绿化管理到位,行道树规格一致,树池整齐划一;分车带绿化植物配臵合理,形成立体植物景观;道路绿地中没有黄土裸露和缺株断带现象;
3.全市道路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具有本地区特点。
(三)居住区绿化
1.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在30%以上,并建有游憩活动场地和设施。旧居住区改造,绿地率不小于25%;
2.市内各居住区绿化美化工作普遍开展,涌现出一批 “园林小区”,其中获得河南省授予称号的占全市单位总数的20%以上,获得市级授予称号的占全市单位总数达50%以上;
3.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有保障,措施得当,绿化养护到位,设施保持完好;
4.沿街居民住宅积极进行阳台、窗台绿化,效果明显。
(四)单位绿化
1.市内各单位绿化美化工作普遍开展,涌现出一批 “园林单位”,其中,获得河南省园林单位的占全市单位总数的15%以上,获得市级园林单位的占全市单位总数达35%以上;绿化达标单位达到50%以上;
2.城市新建主干道沿街单位8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或无围墙绿化。老城区,与主次干道相连的单位因地制宜拆墙透绿,效果明显。
(五)苗圃建设
1.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左右;
2.园林植物引种、育种工作成绩显著,培育和应用一批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优良品种。
(六)城市全民义务植树
1.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有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认可的证明材料);
2.组织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活动,成效显著。
(七)立体绿化
积极推广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取得良 9 好的效果。屋顶绿化、墙体绿化面积可按其30%的面积,计入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五、园林建设(12分)
(一)城市公共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只计算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
(二)公园设计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体现植物造景的原则,突出植物景观,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维护良好;公园绿化养护和卫生保洁管理水平较高,社会评价良好;省辖市至少要有两个省级达标公园(三星级以上省级星级公园),省辖市城区、县级市或县城至少要有一个省级达标公园(三星级以上省级星级公园)。
(三)制定古典园林、历史名园的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使其得到有效保护;
(四)城市广场建设,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植物配臵要乔灌草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凡城市有二处广场者,必须有一处绿化达标,三处以上者,必须有二处绿化达标;
(五)近三年,大城市新建公共绿地(50000平方米以上)不少于2处,中小城市不少于1处。
六、生态环境(15分)
(一)城市大环境绿化扎实开展,效果明显,形成城郊一 10 体的优良环境;
(二)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功能分区交界处建有绿化隔离带,维护管理措施落实,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环境效益良好;
(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效果明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50%以上;
(四)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4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有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证明材料);
(五)城市水体岸线绿化良好,注重自然生态保护,驳岸和河床处理符合生态学原则,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形成城市特有的绿色风光带;
(六)城市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有条件的城市建设湿地公园;
(七)城市新建建筑普遍采用节能措施和节能材料,节能建筑达标率符合本省要求。
七、市政设施(15分)
(一)燃气普及率80%以上;
(二)万人拥有公共交运车辆达8辆(标台)以上;
(三)公共汽电车站点按500米服务半径计算,建成区覆盖率大于50%,中心城区大于70%;
(四)实施城市景观照明工程,景观照明科学合理。城市道路照明装臵率98%以上,城市道路亮灯率98%以上,并积 11 极推广使用绿色节能灯具;
(五)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平方米以上;
(六)自来水普及率90%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七)道路保洁率达到85%以上,每万人拥有公厕不少于4座。
主题词:城乡建设
城市 河南省建设厅办公室
二○○六年十月十六日
园林
标准
通知
2006年10月25日印发 12
第三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建城[2000]106号
一、组织管理(10分)
1、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2、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创建活动动员有力,组织保障、政策资金落实;
3、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实施措施有力;
4、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丰富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
5、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完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
6、管理法规和制度健全、配套;
7、执法管理落实、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环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8、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落实,科研成效显著。
二、规划设计(10分)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成,获批准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规划,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2、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有机的完善系统;
3、编制完成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
4、认真执行《公园设计规范》,城市园林的设计、建设、养护管理达到先进水平,景观效果好。
三、景观保护(8分)
1、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
2、城市布局合理,建筑和谐,容貌美观;
3、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实,措施有力;
4、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
四、绿化建设(30分)
(一)指标管理
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最近五年逐年增长;
2、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达到基本指标;
3、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内。
(二)道路绿化
1、城市街道绿化按道路长度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
2、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
3、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美化具有本地区特点。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绿化良好,具有特色,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
(三)居住区绿化
1、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改造旧居住绿化面积也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
2、全市园林式居住区占60%以上;
3、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落实,措施得当,绿化种植维护落实,设施保护完整。
(四)单位绿化
1、市内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开展“园林式单位”评选活动,标准科学合理,制度严格,成效显著;
2、达标单位占70%以上,先进单位占20%以上;
3、各单位和居民个人积极开展庭院、阳台、屋顶、墙面、室内绿化及认养绿地等绿化美化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苗圃建设
1、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
2、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并且规格、质量符合城市绿化栽植工程需要;
3、园林植物引种、育种工作成绩显著,培育出一批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优良品种。
(六)城市全民义务植树
城市全民义务植树每年完成,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
(七)立体绿化
垂直绿化普遍开展,积极推广屋顶绿化,景观效果好。
五、园林建设(12分)
1、城市建设精品多,标志性设施有特色,水平高;
2、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设施齐全,维护良好,特色鲜明;
3、公园设计突出植物景观,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为的70%以上,绿化种植植物群落富有特色,维护管理良好;
4、推行按绿地生物量考核绿地质量,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绿地维护管理良好;
5、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本配置要乔灌草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
六、生态建设(15分)
1、城市大环境绿化扎实开展,效果明显,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环境,形成城市独有的独特自然、文化风貌;
2、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维护管理措施落实,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环境效益良好;
3、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效果明显;
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以上;
5、污水处理率35%以上;
6、城市大气污染指数达到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7、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湖、渠全面整治改造,形成城市园林景观,效果显著;
七、市政建设(15分)
1、燃气普及率80%以上;
2、万人拥有公共交运车辆达10辆(标台)以上;
3、实施城市亮化工程,效果明显,城市主次干道灯光亮灯率97%以上;
4、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平方米以上;
5、用水普及率98%以上;
6、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八、特别条款
1、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达不到基本指标,不予验收;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未编制,或未按规定获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暂缓验收;
3、连续发生重大破坏绿化成果的行为,暂缓验收;
4、城市园林绿化单项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加1分;
5、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
绿地率每高出2个百分点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每高于1平方米,加1分;最高加5分;
6、城市园林绿化基本指标最近五年逐年增加低于0.5%或0.5平方米,倒扣1分;
7、城市生产绿地总面积低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1.5%的,倒扣1分;
8、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不完善,行业管理职能不到位以及管理体制未理顺的,倒扣2分;
9、有严重破坏绿化成果的行为,视情况倒扣分。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 直辖市园林城区验收
基本指标按中等城市执行。以下项目不列入验收范围: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成,获批准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得到实施和严格管理,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2、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有机的完整的系统;
3、编制完成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植物物种多样性规划;
4、城市大环境绿化扎实开展,效果明显,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环境,形成城市独有的独特自然、文化风貌;
5、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维护管理措施落实,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环境效益良
第四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写,旨在评选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国家园林城市。
中文名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组织领导 政府机关
管理制度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景观保护 注重城市原有自然风貌的保护
目录 1 组织领导 2 管理制度 3 景观保护 4 绿化建设 5 园林建设 6 生态环境 7 市政设施
组织领导
(一)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的要求;
(二)城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织保障,政策措施实施有力;
(三)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丰富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
(四)按照国务院职能分工的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机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
(五)近3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逐年增加,园林绿化养护经费有保障,并随绿地增加逐年增长;
(六)管理法规和制度配套、齐全,执法严格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环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七)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落实,科研成效显著。
管理制度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编)完成,并获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二)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并向社会公布;
(三)城市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
(四)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符合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五)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区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常用的园林植物以乡土物种为主,物种数量不低于150种(西北、东北地区80种)。
景观保护
(一)注重城市原有自然风貌的保护;
(二)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
(三)城市布局合理,建筑和谐,容貌美观;
(四)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买,措施有力;
(五)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
绿化建设
(一)指标管理
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近三年逐年增长;
2、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达到基本指标要求(见附页);
3、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以内、人均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以内;
4、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
(二)道路绿化
1、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
2、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具有本地区特点。
(三)居住区绿化
1、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旧居住区改造,绿化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 %;
2、全市“园林小区”占60%以上;
3、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落实,措施得当,绿化种植维护落实,设施保持完好。
(四)单位绿化
1、市内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全市“园林单位” 占60%以上;
2、城市主干道沿街单位9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
(五)苗圃建设
1、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
2、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出圃苗木规格、质量符合城市绿化工程需要;
3、园林植物引种、育种工作成绩显著,培育和应用一批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优良品种。
(六)城市全民义务植树
1、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
2、组织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活动,成效显著。
(七)立体绿化
1、积极推广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2、立体绿化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水平的城市,其立体绿化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城市绿化面积。
园林建设
(一)城市公共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服务半径达到500米(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要求;
(二)公园设计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突出植物景观,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水平;
(三)制定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古典园林、历史名园得到有效保护;
(四)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植物配置要乔灌草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
(五)近三年,大城市新建综合性公园或植物园不少于3处,中小城市不少于1处。
生态环境
(一)城市大环境绿化扎实开展,效果明显,形成城郊一体的优良环境;
(二)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功能分区交界处建有绿化隔离带,维护管理措施落实,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环境效益良好;
(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效果明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55%以上;
(四)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4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五)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绿化效果较好,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
(六)城市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有条件的城市建有湿地公园。
(七)城市新建建筑按照国家标准普遍采用节能措施和节能材料,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
市政设施
(一)燃气普及率80%以上。
(二)万人拥有公共交运车辆达10辆(标台)以上;
(三)公交出行比率大城市不低于20%,中等城市不低于15%;
(四)实施城市照明工程,景观照明科学合理。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98%以上,城市道路亮灯率98%以上;
(五)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平方米以上;
(六)用水普及率90%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七)道路机械清扫率20%;每万人拥有公厕4座。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指标
区域
100万以上人口城市
50—100万人口城市
50万以下人口城市
人均公共绿地
秦岭淮河以南
7.5 8 9
秦岭淮河以北 7.5 8.5
绿地率(%)秦岭淮河以南
33 35
秦岭淮河以北 31 34
绿化覆盖率(%)
秦岭淮河以南 36 38 40
秦岭淮河以北
36 38
第五篇:陕西省园林城市标准
陕西省园林城市标准
一、组织领导(5分)
(一)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陕西省城镇绿化条例》等国家和我省的有关法规政策,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二)城市政府重视园林绿化工作,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织机构保障、政策措施具体;
(三)城市园林绿化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行业管理到位;
(四)近3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包括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逐年增加,园林绿化养护经费有保障。
二、综合管理(5分)
(五)已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按程序批准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到期或过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时进行修编,并按程序批准实施;
(六)管理制度完善,执法严格,无非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七)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理制度,划定城市绿线,并向社会公布;
(八)严格执行《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措施得力,建档立卡挂牌,责任落实,无发生破坏古树名木事件;
(九)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绿化指标符合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陕西省城镇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
三、景观保护(5分)
(十)注重城市原有自然风貌的保护,突出城市文化风貌特色,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措施得力,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
(十一)城市规划布局合理,建筑和谐,管理规范有序,无占道经营、乱设摊点,停车管理规范,建筑工地安全围挡作业,市容市貌整洁美观;
(十二)户外广告、门头牌匾管理规范,制度健全。
四、绿化建设(40分)
(十三)城市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3分);
(十四)绿化以乡土植物为主,坚持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因地制宜,以节地、节水、节能、节约管护资金和保护原有地貌为主要手段,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3分);
(十五)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符合以下指标要求(以下数据以统计年报为准):设市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以下简称“三绿”指标)分别达到33%、38%、8.5平方米;县城“三绿”指标分别达到31%、36%、8平方米(10分);
(十六)道路绿化(6分)
1、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绿化建设达到美化的效果;
2、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0%和75%以上,主干道行道树整齐、无缺株断行,绿化带修剪整齐、无黄土裸露;
3、道路绿化形成林荫路系统,体现本地特点;
4、城区主干道沿街单位8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
(十七)居住区绿化(5分)
1、新建居住区(2002年(含)以后建设的)绿地率不低于30%,旧城改造绿地率不低于25%,开辟有室外公共活动绿地;
2、城区内各居住区重视绿化美化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园林式居住区”活动,城市有50%以上小区达到“园林式居住区”标准;
3、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责任落实,设施完好,按照国家和我省相关养护规范进行养护。
(十八)单位绿化(5分)
1、新区建设绿地率不低于30%,旧城区改造绿地率不低于25%;
2、城区内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园林式单位”活动,城市有50%以上单位达到“园林式单位”标准;
3、单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责任落实、设施完好,按照国家和我省相关养护规范进行养护。
(十九)苗圃建设(2分)
1、有一定规模的园林绿化生产绿地,出圃苗木规格、质量符合城市绿化工程要求;
2、园林植物引种、育种工作成绩显著,培育和应用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县城不做指标要求)。
(二十)全民参与绿化(2分)
1、认真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
2、城市居民积极参与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活动,成效显著。
(二十一)立体绿化(2分)
积极推广建筑物阳台、屋顶、墙(崖)面和立交桥等立体绿化美化活动,绿量逐年增长,水平不断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十二)居民满意率(2分)
群众对城市园林绿化满意率达90%以上(大城市随机抽查100人,中等城市随机抽查50人,小城市随机抽查30人)。
五、园林建设(15分)
(二十三)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维护良好,特色鲜明。在城市内达到800米有一处5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的要求,城市至少有一座面积达8公顷(县级市及县城为3公顷)以上的城市综合性公园;
(二十四)公园设计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突出植物造景,绿化用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规划建设具有较高水平;
(二十五)公园建设管理要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禁止违规设立为少数人服务的餐馆、会所、茶楼等服务设施。绿地养护管理较好,能够满足居民休息、观赏及文化活动的需要,社会评价良好;
(二十六)城市绿地广场建设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植物配置注重乔灌草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突出地域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充分展示地方历史文化风貌;
(二十七)制定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古典园林、历史名园得到有效保护。
六、环境建设与管理(10分)
(二十八)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山体、水系及周边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过境铁路、公路、城市出入口基本绿化,形成城郊一体的优良环境,规划建设城市绿色通道,热岛效应缓解、环境效益良好;
(二十九)城市大气、水环境良好,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2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三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运行和管理规范,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三十一)山、塬、沟、谷、江、河等绿化建设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风光带;
(三十二)城市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有条件的建有城市湿地公园;
七、市政设施(20分)
(三十三)道路维护良好,路面平整,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5平方米以上;
(三十四)自来水用水普及率90%以上,管网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城市98%以上、县城95%以上;
(三十五)城市绿色照明亮化实施效果明显,主次干道路灯亮灯率98%以上。
(三十六)燃气普及率城市80%以上、县城75%以上;
(三十七)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城市8辆(标台)以上、县城6辆(标台)以上;
(三十八)环卫设施布局合理,设市城市每平方公里至少拥有公厕4.2座以上,县城每平方公里至少拥有公厕4座以上;垃圾日产日清,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大城市达到70%以上,中等城市达到60%以上,县城达到40%以上。
八、特别条款
(三十九)“三绿”指标经验收组核实,达不到基本指标,不予验收;
(四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经验收组核实不达标,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污水处理厂运行不规范的不予验收;
(四十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未按程序批准并纳入城市(县城)总体规划的,暂缓验收;
(四十二)有严重破坏绿化成果的行为,暂缓验收;
(四十三)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每高出2个百分点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每高出1平方米,加1分,最高加5分;
(四十四)城市园林绿化基本指标近五年逐年增加幅度低于0.5%或0.36平方米,倒扣1分;
(四十五)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不完善,行业管理职能不到位以及管理体制未理顺的,倒扣2分。
(四十六)城市生产绿地总面积低于城市建成区面积1.5%的,倒扣0.5分;
陕西省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
为加快我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参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及《国家园林县城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申报范围
(一)陕西省园林城市实行申报制;
(二)全省县城以上城市均可申报陕西省园林城市。
二、申报时间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受理申报时间为每年五月底前。
三、申报条件
(一)已制定创建陕西省园林城市实施规划,并开展创建活动2年以上;
(二)按照《陕西省园林城市标准》,经自检达到陕西省园林城市标准;
(三)已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按程序批准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实施;
(四)近3年内未发生较大的破坏绿化成果的事件。
四、申报材料
(一)申报材料包括申报省级园林城市纸质材料和创建工作技术报告音像资料。
(二)纸质材料包括申报文本和基础资料汇编两部分。
1、申报文本单独装订成册,包括以下内容:
(1)设区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县人民政府申请省级园林城市的报告,县级市、县城须有设区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
(2)城市概况、基础设施情况以及环境状况等有关情况的说明;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实施,建立绿线管理制度和实施情况的说明;
(4)城市绿化情况的说明(公园、游园等公园绿地建设与管理情况、居住区、单位绿化情况,城市道路和街道绿化情况,大环境绿化建设。附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单位绿地)及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其他绿地统计一览表);
(5)城市绿化管理情况的说明(法规建设、养护管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以及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等群众性绿化情况的说明);
(6)城市建成区范围及主要绿地现状图(附建成区人口统计说明)。
2、基础资料汇编,即按照《陕西省园林城市标准》的逐项说明及附件材料。
(三)音像资料要全面客观地反映申报城市的特色风貌、园林绿化建设现状及创建成果,时长不超过12分钟。
五、申报程序
(一)申报城市人民政府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申请。县级市和县人民政府申报的,一并抄送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二)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的县级市和县城组织资格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初评意见。
六、评审与命名
(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组进行实地考核。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群众评议、现场随机检查等方式进行,最后提出综合评价意见,通报考核评审结果。
(二)对综合评审达标的城市在陕西省政府信息网或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天,听取社会各方意见。
(三)公示结束后,根据考核评审结果,按程序报请省人民政府命名授牌。
七、复查管理
(一)对获得“陕西省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代表省政府每三年复查一次,不合格的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的,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其“陕西省园林城市”称号。
(二)获得陕西省园林城市命名1年以上的,可申报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县城),获得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县城)满1年以上,且符合国家园林城市(县城)评选标准的,由当地政府申请,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优先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荐,参加国家园林城市(县城)的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