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难忘的背影新建
难忘的背影
河北省任丘市孔亚茹
很久没有给孩子们写些什么了,因为奔波忙碌。但那个背影,我一直记在心里,总想写出来,直到今天才动笔。
我不能让它在我的记忆里泯灭,我不能让那折射出美好心灵的瞬间从我的眼前消失,所以,无论我多么忙,都要腾出时间记录下来,传播开去。虽然这仅仅是一个瞬间,仅仅是我的一次注目,但却长久地定格在了我的心里。
课间,我刚进教室,只见后黑板处的垃圾箱前,有一个同学正在俯身从垃圾箱里捡着什么,在他起身的瞬间,我看到了他右手拿着几页废弃的白纸,这是其他同学扔进去的。因为不是碎纸,所以他捡了出来。他拿着那几页纸,挪动着步子。因为他的两只脚捞下些毛病,走路总是用力地挪动,走快了,就像小企鹅似的有些蹒跚了。有时我走在他的后面,为孩子的脚非常惋惜。有时因为体育活动他不能参加,也为孩子感到心痛,总是在他不能参加时,用温和的语言安慰他,他很懂事,虽然他的神情我能看出掠过了一丝丝伤感,但他转瞬便会很快融入同学们,和他们共同欢呼雀跃了,非常乐观,他为败者加油,替胜者高兴!
此时,他拿着那几页纸,挪到了北边角落的垃圾袋子处,低下头把它们放了进去,才又挪到着脚步向前走来,当他抬起头时,我们四目相对,我满含赞赏,他却低下头有些不好
意思地走向座位。我被感动包围着整颗心。仅仅是俯身、挪动、又低头的三个动作,仅仅是一个背影,让我看到了这个孩子灵魂的闪光——默默地为班集体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悄悄地为班集体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
我不知道我曾经向全体同学说过没有,或许我说过,但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就是:垃圾箱不要扔整页的纸,这样的纸最好直接扔在垃圾袋子里,这样攒起来卖了钱做班费。仔细回忆起来,我好像说过这样的话,但过后我便忘记了,时间长了,一些同学也忘记了,便有了垃圾箱里整页的纸,也便有了这个同学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这一举动,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足以震撼着我的心灵,足以让我为之感动,为之记挂,记挂着写出来,让他的背影投在其他同学的心湖里——荡起反思的涟漪,荡出热爱集体的美丽浪花……
第二篇:难忘,父亲的背影
难忘,父亲的背影
父亲离开我们40多年了,这么多年来我时常思念他。想他的音容笑貌,想他对我的教诲,想他对我的关怀。但最使我难忘的还是他的背影„„
记得那是“文革”的初期,我们家里仍是非常的贫穷。那一年快到春节的时候,我的新嫂子“过门”了。家里那么穷,没钱置办年货,可饺子总得吃的吧?由于娶儿媳妇,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借遍了,再上哪里借钱呢?没有钱买面粉,那怎么包饺子呀?于是在腊月二十九的晚上,父亲决定推着小推车去寿光贩卖大葱了(白天不敢走,要是让民兵逮着那可是“投机倒把”的罪名啊!)。
记得那一天特别冷,天阴沉沉的,怕是要变天了。母亲发着高烧没有起床。父亲自己蒸的窝头,是用地瓜干面做的那种,我给父亲烧火。他出门的给养就是窝头就咸菜。收拾好东西,父亲推起小车出门,我自己去院门口送他。天那么黑,又起风了,父亲独自推着小推车要整整走一个黑夜啊。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就流下来了。
父亲要先去寿光买上大葱,然后再去赶牛庄集卖。也就是说在这整个黑夜里,他要走完这近200里的路程!真让人不敢想象。但父亲还是义无返顾地走了,在那么黑的夜里,那么冷的风中,为我们这个家庭。那一刻父亲推车远去的背影深深地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之中,是那么的深刻......第二天下午开始变天了,天空下起了小雪。一直到傍晚7点多父亲还没有来。我母亲着急了,这是在大年除夕啊,他怎么还没有回来呢,按说早该回来了呀。于是母亲打发我和三哥冒着风雪步行到北辛村东边的湾边接父亲(那湾里虽无水,但经常出事),竟发现父亲在那近五米深的湾里躺着,小车倒在一边,而他怎么也爬不上来了——竟在那雪地里睡着了!啊,我那可怜的,劳累至极的父亲啊„„
我们急忙把父亲搀扶回家。三哥搀着父亲在前边走,我在后边推着小车跟着。看着父亲那劳累的身躯、蹒跚前行的背影,我的眼泪又簌簌地落了下来.......这是在我不足8岁的除夕之夜发生的事情,它永远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我那慈祥的、特别能吃苦的父亲,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啊!
第二天,大年初一,我们终于吃上了水饺。那是父亲用一天一宿地挣扎换来的啊,那水饺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别有一番滋味......四十多年了,我时刻想起那年的除夕之夜,印象太深刻了。父亲给我很深印象的另一个背影是去油田推原油的情景。那是“文革”的后期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那时老百姓不仅吃不饱也没有烧火做饭的东西。于是政府允许老百姓到胜利油田去推废原油烧。那当然是用小推车了。父亲推着满满的一小推车油,艰难地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他那努力把稳小车躬身曲背奋力往前推车的背影同样令我难忘。啊,我那能吃苦、令我敬佩的父亲啊......父亲是正直的,善良的,非常能吃苦。他曾告诉我:他11岁时我的爷爷去世了,是我奶奶拉扯他成人。他要拼命干活,把日子过得好一点,以报答他母亲的养育之恩。
我也时刻想着报答我父亲的养育之恩。可是,由于积劳成疾,在我13岁那年,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我有能力报答他的时候却没法报答了„„
我只能祈祷,我只能默念:永远让人怀念的父亲啊,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养育之恩的。
愿我能吃苦的、仁慈善良的父亲在天堂里安息吧......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中心初中 田曙光
第三篇:难忘那个背影(作文)
难忘那个背影
过去的,是记忆中熟悉的背影;不变的,是相片中会心的微笑;留下的,是那段刻骨铭心的亲情。多少次在梦中无声哭泣,多少次翻开相册的指尖不愿离去。
——题记 夜晚,楼房被月亮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银色光辉轻轻笼罩。斜斜的影子好似一帷巨大的黑色屏障,方正的轮廓不再令人觉得肃杀乏味。那些尖尖的棱角,彼时,让正朦胧的月光衬托出少有的一抹温柔。独自穿过树影婆娑,笃定地站在这片阴影里,享受这无人的静谧。总傻傻的以为,只要伸出手便能抓住流逝的曾经,却发现只剩下流光逆影。打开记忆,让思绪纷飞„„
记得,一年前的那个星期天,我正拎着大包小包,准备到马路乘公车去上学。从家到马路的距离只有几十米,可他却执意要跟出来,还抢着拿我那沉重的书包。他在前,我在后。看得出他很吃力,走得有些蹒跚。也不知是不是风吹的缘故,我的视线开始变得模糊。我赶紧擦干眼泪,生怕他看见。
“爷爷,还是把书包给我吧。”我淡淡地说。
他回过头来,笑着说:“不重,快到马路了。”面对他语气中的坚定与执着,我也只能无奈了。
到了马路,我把大包小包放在马路上。风很大,如同到处乱飞的冰渣,刺痛着每一寸肌肤。转过头,发现他还站在我的身旁。
“爷爷,回去吧,天冷。”
他张望着马路的尽头,说:“不会,等你上了车,我再回去。” “不行!你快点回去,天这么冷,万一感冒了怎么办?”
最终,在我的百般劝阻下,他走向了回家的路。他躬着身子,蹒跚地走着。大概走了十几步,又转过身来看我,对着我微笑,又接着走„„看着他那饱经风霜的背影,我不禁泪如泉涌。
恍如一夜梦醒,朦胧的视线中若隐若现地出现他的背影。静静的,聆听心碎的声音。那条熟悉的马路上。再也不可能出现他的背影,他的微笑,他说话的气息了„„只能抱着脑海中残存的星星点点的记忆,思念那个背影,思念那个一直默默的鼓励我,爱护我的人。心中,是明灭不定的几段愁肠„„
第四篇:五月有奖征文:难忘妈妈的背影
五月有奖征文:难忘妈妈的背影
背影——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词语。在字典里可以查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妈妈的背影却让我久久难忘。
记得那天乌云密布,窗外的树叶沙沙地作响,透过窗子,我向外面望去,树上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珍珠”闪闪发亮。
中午,我在食堂吃完午饭后,回到班级感觉肚子很痛,觉得身体很不舒服。细心的周老师发现了,了解了情况,立刻打电话给我的妈妈。几分钟后,妈妈急冲冲地跑到学校,关切地问我:“章章,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妈妈现在就带你去看医生。”妈妈背着我一步一步蹒跚地走出了几十步后,我感到妈妈的身体在微微发抖。我赶忙问妈妈:“妈妈,您累了嘛,我们休息一下吧?”可妈妈关切地对我说:“妈妈哪会累呀,你瞧瞧!我这样健壮的身体,还能背75斤大米呢?”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妈妈微弱的背影,被妈妈这种爱深深的感动了。此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大滴大滴的泪珠像雨点一样从天而降。大约走了几百米后,我趴在妈妈的背上感到妈妈背上湿润润的,像刚刚洗完澡似的。
“妈妈,我的肚子不怎么痛了,还是不去医院了吧?”可妈妈坚决地说,她一定要把我背到医院。到了医院,妈妈跑着去帮我排队挂号。这时,我不轻意的抬起头,再一次看到妈妈那急冲冲的背影。过了一会儿,到了医生那就诊,医生查看后对我妈说:“这小子,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饭后剧烈运动引起的,下次注意就行了。”医生回过头来又对我说:“你知不知道饭后一小时内剧烈运动,会产生这种后果啊!现在知道了也不晚,以后一定要注意,知道
吗?”“嘘!好险呀!”妈妈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说完后她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那一刻,妈妈的背影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那一刻,妈妈的笑容是多么的灿烂啊!那一刻,妈妈的爱是多么的难忘啊!
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五年级:南天章
第五篇:《背影》
黄石
河口中学李忆(813143053)22:58:33 上中学的时候曾经学过《背影》,知道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没觉得多么感人。老师也试图告诉我们这篇文章是一篇写父爱的名作,如何如何感人,感觉也还是言不由衷苍白无力。河口中学李忆(813143053)22:59:22 后来当上了语文老师也教这篇课文,也开始人云亦云说这篇文章多么有名多么感人,并试图找到这篇文章的感动点,但似乎学生从未被感动过。于是告诉学生,也许你今天不会被这篇文章感动,只是因为你的人生阅历不够,情感体验还还不够丰富。河口中学李忆(813143053)23:00:12 如今人到四十,也经历过一些生离死别,也体验到世态炎凉,终于对这篇文章有了新的体会。当一个儿子年轻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长大了翅膀硬了,不再需要父亲的庇护。也会有叛逆的时期,以此显示自己是个男人,不再是个男孩,对父亲不那么敬佩。还会觉得自己的父亲没有本事,没有给自己创造好的条件,比不上谁谁的爸爸。而做父亲也会对儿子诸事看不顺眼,总觉得儿子不懂事不成器,离自己的期望值很远。由此,父子的关系就会变得紧张紧绷。《背影》中儿子对父亲的不理解就是由此造成的。桑梓梨(2603070817)23:00:34
何为父亲:恩重如山。何为儿子:孝感天地。有这个体验,才能懂透,教准,学到。河口中学李忆(813143053)23:01:02
当一个儿子成家立业,也为人父亲的时候,他才明白父亲的这份责任和重担,才能体会做父亲的不容易。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渐渐老去,开始依赖儿子的时候。父亲不再对儿子挑三拣四,甚至开始顺从儿子。做儿子也终于体会到了一个父亲的不易和艰辛,开始原谅父亲的一些臭毛病。如能彼此体谅,还可以一起喝一杯谈谈心,没准还可以“多年父子成兄弟”了。《背影》的最后一段就体现了这样的一种转变。河口中学李忆(813143053)23:01:47
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个人的亲身体验,有很多我们所不了解的背景和情感积累在其中,他是怀着多年积攒的父子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今天我们读《背影》的时候,同样要加上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积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深体会那份流淌在血管中的父子之情。河口中学李忆(813143053)23:02:54
这是本学期上完背影后,我写给学生看的心得体会。正道
初二 广东 李开(515335791)2015-11-16 14:32:25 今晚研讨预习„湖南桃园县教研室丁大永老师作品: 指向明确是华平教授这节课最明显的地方。开始的三种学法选择,表面上是要学生自主选择,实际上体现了学习的三个层面,同时也告诉学生,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一课一得,把一种学习方法用好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本节课中,学生选择了“指向一般阅读方法的阅读学习”:
一、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二、筛选信息,了解背景;
三、提炼信息,把握内容;
四、细读文本,体会情感。这四步,既表明了方法,又兼显了流程,这就是真正的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解读精致是华平教授本节课让我为之惊叹的地方。
精致之一是用文本解读文本。我们解读文本特别粗糙,仅从表面自以为是。譬如写作背景,大部分老师的做法就是从教参上寻找,或者自己多方补充,何曾想过一切答案就在文本呀。
精致之二,创设情景仅一行文字。同样是本文,某些老师为了突出朱自清家里的惨状,或者是着力渲染描述,或者是用图片,或者是用视频,华平教授的做法是在课件上用“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引领,当我看到这一行字时,心里的悲凉自然腾起,我想学生一样。像这样的引领,课堂上还有很多处,我认为这就是华平教授的精致,运用文字的力量,“无声胜有声”。精致之三:借话引话,开启学生新的思维。很多时候,学生的答案往往不中要害,华平教授不加否定,也不进行点拨,仅是借话引话,让学生反复思考,然后让其自然达到豁然开朗。譬如老师问:为什么父亲的信能让朱自清就写了本文呢?学生说:大去之期不远矣。师借话引话:大去之期不远矣,就来了感情,要写文章了吗?学生猛然想起:信上还说了“惟膀子疼痛厉害”„„师借话引话:膀子疼痛厉害是能让人大去之期不远的病吗?他父亲心里到底想说啥?学生马上明白:我想见你一面,因为恐怕以后就见不到了„„这借话引话的精致,为什么我们平常就不能使用到位呢?我们最多就停留在借话问话上,就是不会引话。
初二 广东 李开(515335791)14:34:53
我为什么这样教《背影》? 李华平
为什么设计三套学习方案,让学生选择?
这堂课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提供了三套学习方案,让他们选择:(1)指向文体阅读能力的阅读学习;(2)指向一般阅读方法的阅读学习;(3)指向写作能力提升的阅读学习。要求学生选择时要说明理由。这样做的原因是:
第一,课堂是学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把学习方案交给学生让他们选择,是对学生学习权的尊重。当然,也不一定非得要设计三套方案才能体现这一点,但对学生需要学什么的关注,而不是仅仅关注我想灌输什么,是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
第二,由于从没有接触过这个班的学生,对学情就不了解,因此在学生选择方案说明选择理由的过程中,我也可以探知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就是说,这一步也有投石问路的作用。
第三,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要充分考虑三套方案的分别实施,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对难度的设计,对突破困难的办法的思考,实际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其实,这样的做法,我在2002年就运用过。当时,是一个全国性的语文教学研讨会,与会者达1000多人,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作讲座,我执教高中篇目柳永的《雨霖铃》。我也是给学生提供三套方案供其选择。当时上课的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的一个学生,课后要了我的电子邮箱,与我保持了长达十年的电邮联系。2 为什么不重点教父亲买橘子的那一段?
这一段,是作者用墨最多的一段,也是不少老师喜欢教的一段。不过,这一段并不是作者表意的重心所在。散文,尤其是回忆性散文,重在表现“我之心”;解读散文,就要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在特定时候、特定地点、特定情境表现出来的这一点、这一种、这一个方面的特殊的思想感情。《背影》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集中在首尾,这种情感的“特定性”体现在情感迸发的特定情境(写作背景)、父亲买橘子事件的特定情境(故事背景)。因此,我的这一课教学,就重在理解这三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背景”是具体的背景,而不是到文本外部去找一大堆大而无当的材料——正所谓“米不够,水来凑”。我的教学中,是让学生在文中寻找“背景”、理解“背景”,并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提炼信息的语文能力。
而父亲买橘子一事,只不过是作者情感抒发的载体。如果这件事情本身就真的那么感人,作者为什么不当时就写下来,而要等到八年后?这就是问题所在,八年前的故事只有等到某一个特殊的情感触发点才能变成文字。读散文,就要找到这个情感触发点,理解这种特殊的情感。遗憾的是,不少教师老是抓住父亲买橘子一段大做文章,希望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可见对散文体式特点的把握多么荒疏!(当然,利用这一段从写作的角度教精准的语言表达则又是很好的课。不同的目标指向,教学内容与方法都是不同的。)我的课,就是要循着散文体式特点教学生学散文,循着学生语文能力成长的规律教语文,循着学生语文思维成长的规律教语文。3 为什么要那么清晰地给学生呈现思维流程? 这堂课,根据学生选择的方案,我较完整地给学生呈现了“指向一般阅读方法的阅读学习”的思维流程:
(1)初步感知,了解大意;(2)筛选信息,了解背景;(3)提炼信息,把握内容;(4)细读文本,体会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非常注意让学生讲出思考的过程和理由。
我这样做,就是要将思维过程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包括:阅读文本的一般流程,得出结论的基本依据,整合信息的思维方式。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有人喜欢追求课堂教学的“行云流水”,反对思维“痕迹”。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这是把教学单纯看作了看电影式的欣赏。须知,“教学”不等于“欣赏”。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意味着要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呈现给学生,也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包括思维的误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只有建立在学生暴露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否则就是“无的放矢”。最严重而让人容易忽略的问题是,有些教师上课往往省略掉思维过程,而无意中犯了“代替学生学”的错误。比如,挑出文本中的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赏读。这里有一个问题,教师所认为的关键句子是怎样找出来的?什么样的句子是关键句子?其实,辨析、找出关键句子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而我们的老师却是“为了他伟大的事业,没心没肝地把孩子撞倒了”(卢森堡语)。
我们观课议课一定要有专业的眼光,不能停留在消遣式的欣赏层面,而要进入学理审视的批评(赏析)层面。当然,此批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批评,而与“文学批评”中的“批评”有相通之处。看课议课的学问,就是教学批评学。
欢迎老师们继续展开讨论。我非常欢迎大家的批评(否定式、建议式的评论),正如不拒绝大家的表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