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终稿)

时间:2019-05-13 11:1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终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遗产保护(终稿)》。

第一篇:文化遗产保护(终稿)

1城市文化遗产面临的危机:盲目的开发建设割断历史文脉;以单体保护取代整体环境保护;不合理定位改变历史地段环境 “拆毁真文物,制造假古董”盛行;商业化开发造成持久负面影响;“保护性破坏”案件逐年增多;超负荷旅游破坏历史文化空间;文化遗产本体屡遭损毁与亵渎

2.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包括国有馆藏文物和民间收藏文物;国有馆藏文物包括珍贵文物(一级、二级、三级文物和一般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3.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1)信息化加快现代信息传播:信息传播网方便人们之间的互动,面对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处于弱势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如果缺乏内在的活力,缺乏明确发展方向和自强意识,不自觉地保护与发展,就可能丧失自我的创造力与竞争力(2)城市化引发城市建设高峰:片面的城市化率决定论,以致出现“城市化急躁症”,追求城市规模的高速增长,忽视文化生态和人文精神,忽视文化城市的培育,导致城市中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和源远流长的历史街区逐渐消失(3)全球化伴随文化霸权主义: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侵蚀加剧,大部分人受霸权主义影响,对自身民族特色文化缺乏文化认同,失去自身文化价值观

4.城市文化环境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筑文化的粗鄙化倾向(2)城市景观设计的浅薄化倾向(3)城市历史传统的虚拟化倾向(4)城市消费观念的奢华化影响(5)城市休闲方式的低俗化倾向(6)城市娱乐活动的商品化倾向

5.简述城市文化(1)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2)城市文化从文化的定义推理演绎,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3)城市文化从城市本身的特征进行定义,它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具有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

1论述:城市要关注“文化生态保护”

(1)由于发达国家占有的金融市场、信息科技和军事资源的份额不断增多,文明的交融与交流难以平衡,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在全球文化传播的版图上日趋边缘、模糊。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城市文化发展必然出现趋同的趋势。反而,在日益变小的世界里,人们更加渴望体会自己城市文化的差异性,维护自己城市独有的精神文化领域,关注文化生态保护,旨在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促进相互间的交流(2)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使城市经济发展富有文化内涵,城市社会环境形成文化生态,城市生活质量突出文化个性,城市民众发展追求文化品位,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给予自身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以更多关注,给予先进文化、有益文化以更好的生态环境,给予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以更加有效地抵御(3)一些城市规模发展较快,但是同时却忽略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文化能源的供给相对于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言,已经形成战略性短缺。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社会以及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等复杂原因,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客观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市场。文化需要坚守,更需要传承和传播,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恢复文化生态的色泽,使民众在文化权益上各得其所,在文化享有上各获其利,在文化创造上各显其能,使文化生态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2.旧城改造到历史城区整体保护

(1)历史城区保护的反思与探索:回顾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和教训时,国际社会特别强调大规模改造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作用。在社会经济不发达时,传统建筑遭受的主要是大自然的破坏。而在今天,对传统建筑的人为破坏大大超过了对大自然的破坏。可持续发展思想和人居环境观念的兴起,也促进了“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演变。人类对城市现代化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可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功能性为特征。第二阶段以有机性为特征。第三阶段以可持续性为特征。归纳起来,城市现代化概念有四方而含义: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以人为木,三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四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整体保护”突出历史城区特色:“整体保护”就要对历史城区的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在认真分析特色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整体保护方案。我国历史城区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保存状况各不相同,整体保护规划要摆脱以形体规划为核心的西方现代主义规划思想的深刻影响,重视城市的历史与现状,杜绝因强调功能区与用途纯化,而追求统一设计、统一建设、避免一次性大规模推到重建的再次发生。合理控制发展规模是历史城区整体保护的必要前提,特别是在确定人口规模方面要有前瞻意识。(3)增强历史城区可持续发展活力。历史城区是城市之根、文脉之木和风貌之基,要保护好历史城区的整体空间格局,道路网骨架和街巷布局等传统空间形态,强化城市传统轴线、天际轮廓线、重要景观线和传统街道对景观走廊等历史空间记忆的标志特征。

3.论述城市文化的结构要素:城市文化有其特定的文化系统或体系,它由众多的子系统构成,由其表现出的不同层次就是文化结构(1)空间要素: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合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城市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城市密度、城市布局和城市形态三种形式。城市文化结构的空间要素体现出城市密度、布局、形态的不断发展演变(2)时间要素:人类的历史是延续不断的,城市随着时间的前进,进行着不断的更新与发展(3)制度要素:城市的制度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中层结构,是城市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表现形式(4)生态环境意识:它是城市文化结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成为发展主流。生态环境意识的强弱对城市文化优化发展影响深远(5)城市特色文化:城市走特色文化培养创新之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因此,要合理定位城市特色,挖掘城市特色文化精神的内核,并努力保持和维护城市特色文化(6)经济发展状况: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着城市文化结构的发展构成,因此要合理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分布(7)城市人口要素:城市人口是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又是城市的服务对象,城市人口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城市文化的推进和发展,使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和谐共生

1.思考:三亚城市文化

地理环境:三亚是中国最南端的城市,三亚地理环境极为独特,三面环山,形成怀抱之势,山、海、河三种美景自然融合。三亚市区有东、西两条河流穿过而过。三亚地处南中国海交通要道,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

民族风情:三亚市是汉、黎、苗、回等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以黎、苗、回为主,其中黎、苗族的文化尤为突出,黎、苗族的居民保持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风土人情。

城市定位:三亚应当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热带风光特色、现代化的国际性滨海旅游城市,将三亚城市建设定位为“热带滨海国际旅游城市”。三亚城市的性质、功能是“旅游”,特色是“热带滨海”,建设档次与发展目标是“国际水平”。

城市结构:“一心”:旅游服务中心。“两轴”:沿滨海形成的旅游产业发展轴,沿迎宾大道的城市生活发展轴。“两节点”:月川行政服务节点,荔枝沟交通服务节点。“五片”:指旧城片、月川片、鹿回头片、临春片、海坡片。“多组团”:指田独、红沙、榆林、六道等相对独立地区。

2.三亚落笔洞遗址保护

(1)相关部分应该制定关于落笔洞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并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2)做好宣传工作,使保护意识深入人心(3)建立和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实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鼓励保护,严打破坏(4)当地居民应主动增强自身保护意识,并积极投入到监督的行列之中

第二篇: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中国的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众多的破坏。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等都造成了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影响意义。而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却对其不加以保护和维护,造成了众多文化遗产濒临危险,即将失去其拥有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切都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文化遗产也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对于文化遗产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针对我国当前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破坏或损毁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措施。各级地方政府应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其次.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进一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将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使其在思想上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保护组织的作用,推广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发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文化遗产承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国共同的文化遗产。

第三篇:保护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名族精神

我们中国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能体现我们中国博大精深文化。有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传统的手工工艺技能等等。而今,又有几个人能表现出中国最纯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先说说这表演艺术把,最让人称赞的就是京剧把,可现在又有多少是正真为此去用尽一生去研究呢,现在许许多多的选秀节目。唱的都是京剧么?不是。那唱的多的是什么呢?是英文歌曲。现在只我们的爷爷奶奶那老一辈才对戏曲情有独钟。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会去看看么,就算有,那也是百里挑一了。

再来说说这社会风俗把,中秋节是我国为了祭奠屈原而由来的节日。现在过中秋有很多很多家人没能团聚在一起,这个理由那个理由。我们也渐渐不重视起来。可是在韩国中秋节是被韩国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日子。中秋节不仅是韩国人一家团聚的节日,也是人们对祖先尽孝的重要节日,因此韩国人无论多忙,也要尽量在中秋节赶回家里。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这传统的手工工艺技能把。剪纸——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可现在有有多少人还回去学习它,能领悟到这想工艺的精华。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多少多少的伟人。留下了多少多少文化遗产。可又只有多人吸取到了精髓。请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领略京剧的独特韵味,让我们一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过每个中秋,让我们除了学习之外空余的学习学习剪纸,好好的珍惜那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一起去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名族神!!

第四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汇报材料

界首市历史悠久,民风古朴,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非遗”保护中心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要求,认真贯彻“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的工作目标,坚持“全面性、代表性”的指导原则,结合本市实际积极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保护现状

(一)成立机构,建立机制。

2011年初,界首市成立了“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实行领导责任制,抽调专人办公,确定了办公场所,制定了保护实施方案,完善了保护措施,全面负责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副市长秦煦,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俊杰等有关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对“非遗”保护工作进行调研,指导。长期以来,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调,主管单位负总责的原则,建立了相关的机制,做到了保护有规划,措施有保证,资金有保障。

(二)收集资料,整理入库。

XX年初,界首市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全面收集文字、数字、音像、影像、图片、书籍资料,通过认真整理,仔细筛选,建立了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同时,对相关实物、工具、器皿进行了采集,做到妥善保存。现这一工作仍在进行。

(三)项目集成,汇编出版。

随着界首市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成功,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继开展了“非遗”项目集成,汇编出版工作。XX年7月,出版了《界首陶瓷》一书,其余集成汇编工作正在进行。

(四)明确目标,确保传承。

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根据制定的“非遗”保护五年实施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成立了“非遗”项目工作研究室,定期举办“非遗”项目研讨会、交流会,促进“非遗”项目的发展;长期开办“非遗”项目技艺培训班,确保“非遗”项目技艺得到很好的传承。

二、普查成果

(一)项目成果

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界首人民代代相传岁岁积淀的劳动和生活的文化轨迹,包涵门类极广,有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俗文化、地方戏曲、曲艺、手工技艺等等。依据目前收集到的资料分析,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分10类,其中主要门类分布比例如下:民间音乐9.6%,民间舞蹈6.4%,民间美术9.6%,民俗文化6.4%,戏曲12.8%,曲艺3.2%,民间手工技艺12.8%,民间杂技3.2%,生产商贸习俗12.8%,民间文学22%。

从区域分布来看,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全市范围分布较为均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俗文化、地方戏曲、曲艺、手工技艺传承广泛,只有部分项目受到地理环境、土质要求、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制约,传承区域范围相对固定。如界首彩陶、扁担戏、彩塑等。

(二)传承情况

目前,界首市已经普查登记的传承人有62人,24个团体,基本情况是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彩陶、剪纸等)传承人多,大部分艺人年富力强,有的正在授徒。经济效益不突出的项目传承人年龄老化,缺乏新一代传承接班人,特别是扁担戏、版画、面塑、刺绣、香荷包等项目,民歌、民舞、曲艺等项目和具有宗教信仰色彩的民俗活动项目更是缺乏年轻一代的传承人。需要及时进行抢救保护,建立一整套的传承保护体系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已成立了“界首彩陶”研究会、建立了卢氏刻花彩陶工作室和培训基地,在市文化馆成立了“界首书会”和“界首渔鼓”曲艺管理委员会、研究会。

三、“非遗”成果

(一)项目成果

界首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个,即“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界首书会”,XX年,界首市田营镇被安徽省文化厅命名为安徽省民间艺术(彩陶)之乡,2011年,界首市田营镇被文化部命名中国民间艺术彩陶之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个,即“扁担戏”、“界首渔鼓”、“大黄庙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个,即“界首剪纸”、“木版年画”、“界首刺绣”。1999年3月,界首市被安徽省文化厅命名为“安徽省民间艺术(剪纸)之乡”,XX年3月,界首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个,“斗鸡会”、“高跷”、“豫剧沙河调”、“大鼓书”、“坠子书”等。另有界首面塑、吕长明牛肉、宏兴果店等项目正在筹备申报。

在传承人方面,卢群山、王京胜被评为安徽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苗清臣、卢莉华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二)研究成果

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究成果方面有专著《界首剪纸》(1986年3月),《界首戏曲志》(1986年10月),《界首谚语与民间传说集》(1987年4月),《界首曲艺志》(1995年8月),《界首群众文化志》(1997年10月),《界首陶瓷》(XX年7月),《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界首卷)》(2011年6月)。

第五篇:浅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浅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奚宇,1110758 自19世纪以来的多场战争和猖獗的文物盗卖行为,已使得人类文化遗产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虽自1972年世界遗产巴黎公约以来,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了加强并日益引发人们强烈的关注,但前者尚未得到解决,新问题却接踵而至。

相应的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也遭受了巨大的搓折,文化大革命中的对传统文化不公正的批判导致了大量文物惨遭破坏;而改革开放以后,以GDP为第一的主义的盛行和城市化进程更是使得一大批文化遗产蒙难;自近十年以来,文化产业的提出,使得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现象更是屡屡见诸报端,大部分文化遗产遭到了掠夺性的开发。

目前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1)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法律法规欠缺或者是与现实差距较大,标准模糊。由于我国对文物保护起步较晚,相应的法律不健全;而一些法律没跟上时代的变化,逐渐失去效用。因此,应当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2)盲目挖掘和破坏性的修复。随着改革开发以来的经济发展,考古挖掘也越来越热。各地纷纷着手,但一些挖掘计划不严密,评审不科学,使得文物在历经千年的沧桑后毁于一旦。受限于当今的科学条件的限制,一些原本应该留待后人的项目早早上马,很多文物一出土便消失了,造成了难

以估量的损失。而与之相应的则是破坏性的修复,现在一些文物景点尤其是古建筑群,为了吸引游客,将旧物毁去,依原样建了一个新的,这样“以新换旧”。

3)过度开发和管理混乱。现如今,国家提出了文化产业论,各地纷纷将自己的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景点来打造。这原本无可厚非,用市场化来为文物保护提供资金,可以减轻国民负担。但目前由于职能划分不明确,监管的缺乏使得大多数著名文化遗产遭到了掠夺式的开发导致了许多问题。如每日游客量过载;景区内三废过多;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差等等。著名的国家景区嵩山遭遇摘牌危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三皇寨禅院毁树建房招致争议,到十方禅院收钱算命游客大呼上当;从港中旅入主嵩山景区引发“上市”揣测,再到世界小姐在少林景区大秀身材……少林寺的一系列行为使得少林寺作为文化遗产的名誉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接下来,则是国外的文物保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法国文化部遗产司戈万先生认为,要说法国在遗产保护政策上的特点,那就是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现代遗产保护法的国家。1913年12月31日通过的“保护历史古迹法”。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保护文化遗产的现代法律。“1913年法”至今规定了法律的保护范围、申请保护的行政程序、享受的税收优惠等,这部法律内容全面细致,使有关的行政人员、专

业保护人员都有章可循。

印度文保部门对文物的抢救和修复工作一贯秉承他们在1932年的原则,即“对古建筑残迹的修复,不论多么简单,第一责任不是修旧如新,而是保护残迹”,要尽一切努力保护原物。

印度在文物保护,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的保护和维修上相当成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一、多方参与筹措经费。

首先,建立国家文化基金会。国内外团体和公众在免税的情况下,通过基金会对特定或普遍的项目提供资金或捐赠。其次,鼓励本国私人企业参与保护和修复工作。最后,寻求国际合作。自1977年以来,印度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积极支持者,并与一些国际机构紧密合作。

二、先进的专业技术人才。

印度有着一支技术比较先进的文物保存和修复队伍。早在1917年,“印度考古研究所”就设有一个化学处理处,负责博物馆展品和其他文物的化学处理和保存工作,分析研究古迹的材料来源和和古迹损坏的原因,从而发现改善和保存它们的方法。经过他们的努力,印度考古界成功地应对了不同情况下不同原因造成的问题。

三、广大民众的支持。

“人民的参与是最好的保障”。这是印度文物界对外宣传的一句口号。印度决定每年的11月19至25日为“世界遗产周”,每到此时,印度文物考古界就大力进行文保宣传,提高民众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近年来,民众文物保护意识在逐渐提高。在印度各地参观时发现,这里基本上没有在古迹上乱涂乱刻的现象。印度的古迹一般面积都比较大,但除了少量经允许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和食品店之外,没有店铺泛滥的情况。

在墨西哥,古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认同、主权和凝聚全体国民的基本要素之一,保护和传播古文化遗产是国家的责任。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局和属下的文物保护单位,所需经费由国家出资,不靠门票收入。一些古迹区和博物馆一个特点,就是门票便宜和各种优惠措施。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局文物保护工作中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保护文物与扶贫结合。大多数文物古迹都位处偏僻贫困的农村地区。把文物保护工程同扶贫项目结合起来,吸收文物古迹所在地居民参加文物古遗保护工作,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二是保护文物与合理利用结合。以保护文物为前提,开发以古文物遗址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古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同时促进旅游业发展。三是国家为主与公众结合。搞好文物保护,公众参与是一个重要方面。保护文物的观念在墨西哥公众中有比较广泛和深厚的基础。墨西哥有很多公众自发成立的保护文物古迹的组织和文物保护志愿者。

我们可以从上述国家中借鉴很多,下面则是我的一些想法。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来的,它是全民所有的,人们都应该有平等的权利去享受,它不应在市场化过程变成少数人的赢利工具。文化遗产市场化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作贡献,减少财政上的压力。

我认为有两种模式可以作为参考:

一. 西湖模式:西湖身处繁华的杭州城中,每日游客络绎不绝,也是杭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西湖作为世界著名的文化景点,却是没有门票的,但景区赢利很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西湖景区转变思路,从收取门票费向以周边服务业为赢利来源,从而做到景区与游客共赢的局面。这种模式适用于位于大城市繁华地段的景点,以服务业来赢利。

二. 门票模式:由于不少景点所处位置偏僻,平时游客少,而节假日景区超载运行,不得不以门票作为收入来源。这些景点应公布财务详情,确保景区的收入是用来使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应公布门票收费的详情,使游客的每一分钱都花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一点是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和服务水

平,确保游客看的舒心。

中国的文物保护全民意识淡薄,民众的欣赏能力也较差。由于一些文物需要一定的知识来欣赏,很多民众参观时难以深入了解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沉淀;另外一面国人保护意识淡薄,常有些人任意涂鸦刻画,使文物遭受损害。应此,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和相应活动的开展,提升国民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做到文化遗产保护全民参与。

下载文化遗产保护(终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遗产保护(终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

    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 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1 经过本报组织的“邀你当记者寻访古遗迹游”活动,已经深深爱上西安古遗迹的特邀嘉宾记者于亚男、崔庚年、宋朝环、王建华等人,昨日联......

    保护文化遗产”公益广告

    1、完美真实地将祖先留下的杰作传给子孙后代,是华夏儿女的责任。2、穿越时空的魔法武器——文化遗产。3、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4、尊重历史,憧憬未来。5、宇宙好汉,......

    保护徐州文化遗产

    徐州,古称彭城,自古为华夏九州之一,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文明史已延续5000多年,文化遗存丰厚。几千年来,中原文化、三秦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在这里碰撞、揉......

    保护文化遗产倡议书

    保护文化遗产倡议书1 晋城市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数千年的社会演变在太行山南端这段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文物遗存,形成了深厚的物质文化积淀。我市现有全国重......

    手抄报保护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看看下面的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手抄报哦!手抄报保护文化遗产1手抄报保护文化遗产2手抄报保护文化遗产3手抄报......

    西安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

    关于古城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调查 社会调查时间:2013年7月14日——2013年8月30日 社会调查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调查对象及范围:全市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古迹 调查......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报告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安阳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调查研究 班级:12届工程管理 组长:张建华 201204020087 电话:*** 组员:翟帅克 201204020090 陈翠萍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1国考申论范文点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华图 2010-11-24 18:26:09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本文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