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国务院批准的《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四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辖各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是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本辖区内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
乌鲁木齐县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规划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发展计划、建设、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市政市容等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本市城市建设、发展和规划管理必须符合《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六条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实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验收认可书制度。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重要建设更程设计方案实行竞选、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制度。
第七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审批事项的内容、条件、办理程序和时限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和维护城市规划的义务,有对城市规划编制提出建议和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对维护城市规划和在城市规划管理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制定
第九条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
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专业规划。编制的规划应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十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城市规划编制的技术规定,并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勘察、测量以及其他必要的基础资料。
从事城市规划编制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相应等级的城市规划设计资质。
第十—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做出统—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艺术水平。
第十二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根据城市发展战略,确定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对城市发展体系、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发展形态、功能分区、城市建设用地布局、交通运输系统及全市性基础设施的布局、环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保护以及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进行总体部署,并确定各项专业规划的基本框架。
第十三条编制分区规划,应当明确土地使用性质、人口分布、环境功能、建筑及用地容量控制指标;确定城市道路、绿地、空间形态保护要求;合理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第十四条编制详细规划,应当明确做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的空间布局及竖向规划和景观设计;明确功能分区、配套设施建设位置、经济定额指标、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以及满足特殊要求的有关规划设计。
第十五条经批准的城市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须按法定程序报批。
批准的城市规划应当公布,公众可以对其查询。
第三章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
第十六条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应体现地方特色和现代风貌,按照批准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实施。
第十七条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应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第十八条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应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纪念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遗址、遗迹及风景名胜。
旧区改造,对有污染的工业企业进行迁建和限期治理,未进行治理的,不得扩大规模和进行与治理无关的改建、扩建。城市规划中已确定迁建的单位,不得在原地扩建。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实施
第十九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使用土地的,应当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有关规定办理。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规划的申请,应在规定的时限内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经审核不符合规划的,给予书面答复。
第二十条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及各类地上、地下管线的建设,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定建设用地界限时,应按规划将相邻的道路广场用地和公共绿地同时划人征迁范围。
第二十二条城市规划区内已建成的各类绿地和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应划定绿线,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发展农业需要开垦城市规划区内暂时不安排建设的国有土地,须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二十四条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的制定。
第二十五条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必须有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提供的出让地块的位置、范围、规划用地性质、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场地等各项规划要求及附图。
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在开发和经营土地的活动中,未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不得变更各项规划要求。
第二十六条城市规划区内的砂、石、土和其它矿产资源的采掘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七条在城市规划区内,确需临时使用土地的,必须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八条城市规划区内临时用地使用期为一年,期满后确需再用的,须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办理延期使用手续。其延长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二十九条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建设需要,按照规划和法定程序作出调整用地的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
第三十条城市道路、广场、桥梁、涵洞、隧道、公共绿地、高压线走廊、泄洪通道、水利工程设施、地下管线、人防设施等公共用地和规划的公益事业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或改变用途。
第三十一条各项建设工程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设单位或个人应按规定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三十二条建设工程必须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和核准的规划设计条件实施。规划设计条件确需调整的,须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三十三条建设用地征迁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翻建。经鉴定为危房确需翻建的,须经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三十四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当按规定配置绿地和停车场(库),按规划配建公共厕所,并与建设工程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同时交付使用,不得改作他用。
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和城市道路,应当设置无障碍设施。
第三十五条在历史文化建筑物保护区范围内或在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应符合有关规定,不得破坏原有风貌和环境。
第三十六条城市规划区内应控制超高层建筑。划定控高区,控高区内禁止建设超过规定高度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三十七条在城市规划区内开设微波通道、通讯讯道等,应符合城市规划;须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八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城市道路时,沿路的架空线应当埋人地下。
第三十九条城市规划区内翻建住房的,应持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权属证,按规定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十条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各类地下管线和文物古迹、坟墓时,应报请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处理。
第四十一条城市沿街单位修建围墙、栅栏,应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沿街单位不得修建实体围墙,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二条在城市规划区内建设临时建筑物、构筑物的,应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临时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改变用途和买卖转让;使用期满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拆除。
第四十三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项目放线、验线和规划验收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建设单位应按规划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坐标放线、验线和竣工测量,并采用规定的统—坐标平面和高程系统编制测绘成果报告。
第四十五条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规划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发放建设工程
规划验收认可书。
建设工程项屑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在六个月内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资料。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占用土地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退回。对擅自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准的用地位置、范围、性质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用地活动或吊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四十七条对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的单位或个人,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强行拆除,拆除费用由违法建设者承担;
(二)违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违法建设工程总造价2%至5%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申请建设用地的单位或个人,自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之日起半年内不办理建设用地批准手续或在规定期限内未实施征迁的,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法吊销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四十九条对未取得合法批准手续的建设项目进行设计、施工的单位,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设计单位违法所得,并处以5000元至一万元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以违法建设工程总造价2%至5%的罚款。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从事建设、设计、施工的,对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处以5000元至一万元的罚款,并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对责令停止建设的违法建设工程仍继续施工的,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强行拆除。
第五十二条单位或个人临时用地上的建筑物逾期拒不拆除或擅自转让、交换、买卖、租赁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强行拆除,并处以5000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单位或个人伪造、变造规划管理证件或采取其他非法手段取得的规划管理证件,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其非法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拒绝、阻碍城市规划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条件的各类申请,故意拖延、刁难,不予办理的;
(二)擅自变更城市规划或违反有关规定批准各类申请的;
(三)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滥施处罚的;
(五)其他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行为。
第五十六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七条本条例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
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及泸州市城市规划和有关法规、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是在泸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编制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各类建设项目均按本规定执行。第三条: 泸县、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可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二章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第四条: 我市建设用地按国家标准GBJ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
第五条: 部分具有兼容性的建设用地,其兼容的内容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编制的区域,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执行。
凡是《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范围的,应先按规定对原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执行,涉及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的用地调整须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第三章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
第六条: 凡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片区用地,必须编制详细规划,详细规划的覆盖范围由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经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对各种类型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必须低于《表二》中所列的指标。
第九条: 对混合类型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和综合类基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及其相应的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
第十条: 对未列入《表二》的学校、科研机构、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有关专业规定执行,但不应超过《表二》中相应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
第十一条: 商住综合楼商业用房应至少占两层以上(含两层),仅设底层商店的,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均不应超过居住建筑的规定执行。凡在详细规划中已明确为居住建筑用地的,不论公建用房所占比例多大,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均不应超过居住建筑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建筑基地用地面积的计算,以红线确定的用地范围进行计算,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不纳入计算,代征地或代拆迁的小区道路(12米以下不含12米的道路)算至道路中心线。
各建设项目不论分期建设与否,均以红线范围进行统一指标计算,不能分割成若干块单独计算,已有建筑在红线范围内的仍要参与指标计算。第十三条: 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也不得再插建任何建筑物。第十四条: 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
(一)旧城用地面积0.5公顷。
(二)新区用地面积1公顷。
建筑基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邻接土地已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无法调整合并,且确实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第十五条: 各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既要满足详细规划的指标要求,又要满足附表
(二)的规定,取二者中的要求严格者作为规划管理的控制指标。第十六条: 在计算容积率时,全地下室不参与控制指标的计算,半地下室折半计算。
第十七条: 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前提下,为了在规划实施中更多地为城市提供广场、公共停车场、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的(不含城市道路),在满足规划要求及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容积率,但批准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原建筑面积20%,已作为开放空间的不得改作它用。容积率控制指标(F)提供1M2开放空间,允许增加的建筑面积(M2)F<2 1 2≤F<4 2 4≤F<6 3所提供的公共绿地或公共活动场所须符合以下要求:任意方向净宽大于10米,实际使用面积大于150平方米。附表
(二)建筑密度、容积率控制表 控制范围控制指标建筑类别 旧城 新区 建筑密度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容积率
低层、多层住宅(1-6层)33% 2.0 30% 1.8 中高层住宅(7-9层)31% 2.4 28% 2.2 高层住宅(10层以上)23% 3.5 20% 3.5 多层办公建筑、旅馆 40% 2.5 35% 2.5 高层办公建筑、旅馆 40% 6.5 35% 6.5 多层商业用房 45% 2.5 40% 2.5 厂房及库房 45% 1.8 40% 1.6 市场 55% 2.2 55% 2.2 注:旧城是指以拆迁改造为主的区域,新区是指以征地建设为主的区域。
建筑密度是指建筑基底占地面积除以基地总面积,建筑容积率是指建筑总面积除以基地总面积。第四章 建筑间距
第十八条: 建筑间距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绿化、安全、工程管线、建筑设计规范和文物古迹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第十九条: 低层、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的规定如下:(1)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
两幢建筑采光面相对时,在旧城区内,建筑采光间距应大于0.8H;新区内建筑采光间距应大于1.0H(H为建筑物高度)。(2)相互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
山墙面对正面,山墙按山墙距退让山墙距一半,正面按平行布置采光间距一半退让,建筑间距二者相加计算。山墙开窗时按正面计算。(3)既非垂直又非平行的居住建筑
1、当夹角为00-30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时的居住建筑控制。
2、当夹角为300-600时,其最窄处间距在旧城应大于0.7H;新区应大于0.9H。
3、当夹角为大于60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第二十条: 中高层及中高层以下建筑山墙间距不得小于8米,对32米及32米以上街道的临街建筑山墙间距不得小于10米。高层与各种层数的山墙间距则不得小于13米。
第二十一条: 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要求。
(一)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30米以下高度的建筑,其最小值为24米,超过30米高度的建筑,每增加3米高度,建筑间距增加0.5米
(二)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各自规定间距的一半相加计算。第二十二条: 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按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进行控制。第二十三条: 非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的间距要求。
(一)高层与高层平行布置时的间距:其最小值为18米。
(二)高层与多层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13米。
(三)多层与多层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10米。
(四)低层与高、多、低层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最小值为8米。
第二十四条: 特殊地段、地形的建筑间距在符合交通、消防、采光、通风、城市设计的要求下,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确定。第五章 建筑退让距离
第二十五条: 建筑物沿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河道、排水干线,人防设施、文物古迹、电力保护区及用地边界建设时,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退让。第二十六条: 建筑物沿用地边界修建时,应按本规定第四章建筑间距规定的自身相应间距的一半作为建筑离界距离。第二十七条: 当相邻已有建筑未退让间距时,新建建筑应退足相对应的本规定第四章建筑间距。
道路宽度不满足间距要求时,按道路中线各退够相应间距。地下建筑物的离界距离,不小于地下建筑物的深度的0.7倍,且最小值为3米。第二十八条: 沿城市道路新建建筑物时,建筑退让距离的最小值按下表执行。
道路等级建筑退让建筑性质 40米以上 大于30米、小于或等于40米 大于20米、小于或等于30米 小于或等于20米 退让道路红线 退让道路红线 退让道路红线 退让道路红线 高度24米以下的建筑 5 3 3 2 高度24米以上的建筑 10 8 5 3 第二十九条: 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等人流、车流大量集散的建筑应满足集散场地的要求,且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10米。第三十条: 高层建筑主楼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应按下列规定控制:
(一)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米时,不得小于10米。
(二)建筑高度大于50米时,不得小于18米。
第三十一条: 道路交叉口四周道路规划红线应满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第三十二条: 沿江道路靠江一侧不应新建建筑物。第六章 建筑物的高度控制
第三十三条: 建筑物的高度必须符合日照、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规定。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6层,如利用地形高差分层入口时,建筑物总层数不得超过7层。第三十四条: 在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电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净空保护区域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要求。第三十五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建筑和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并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第三十六条: 建筑高度除应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城市景观规划,城市节点规划需要控制的高度外,还应按下列计算公式控制建筑高度。H≤1.5(W+S)公式中:H-沿街建筑物高度; W-规划道路红线宽;
S-建筑物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距离。第七章 城市绿化
第三十七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居住建筑,其基地内的绿地率新区不低于30%,旧城不低于25%;除居住建筑以外的其它建筑,其基地内的绿地率新区不低于20%,旧城不低于15%。
第三十八条: 居住组团内必须设置集中绿地,且至少应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作为集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400平方米。
第三十九条: 一个街区内的集中绿地可按规定指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综合平衡。在符合整个街区绿地指标的前提下,可不在每块建筑基地内平均分布。
第四十条: 在计算绿地率时,屋顶绿化不纳入计算,对全地下室上部绿化折半计算。
第四十一条: 当临城市30米宽以上道路建设时,除满足规划管理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外,绿化用地宜临道路设置。第四十二条: 在确定保护的古城墙地段,古城墙两侧各20米范围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任何建筑物,宜作为绿化用地。第四十三条: 规划确定的绿地,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用地性质,不得非法占用。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凡已编制了详细规划的地区,应同时满足批准的详细规划和本技术规定。第四十五条: 当对建设项目有多项条款同时规定时,按条款严格者执行。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的解释权在泸州市建设委员会。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从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三篇:浅论城市规划管理实践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实践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城市房地产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在此过程中,规划管理方面的新问题随着市场制度的逐步建立而不断涌现,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个方面阐述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城市规划 ; 规划管理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受着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即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也受着建立在这种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影响。这一个基本的规律,贯穿在居民点的形成及城市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因此说城市是人类发展的历史见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
一、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公众监督
在我国,许多时候的城市规划决策,往往是只有领导者才是“决策者”,规划决策权集中在书记、市(县)长、四套班子及几个规划专家手上,是少数人闭门造车式的决策。规划师和公众只是决策的执行人和贯彻人。地方政府和部门规划自由裁量权过大,对行政审批缺乏约束制度和监督机制。这种决策主体的错位使得规划领域的决策呈现封闭型、政治家型的特点,缺乏公众监督,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从而使城市规划决策背离城市规划目标,公共利益的最优化被某些群体、个体利益所替代,最终使城市偏离良性的发展轨道。
2.管理机构不统一
规划主管部门的名称更是五花八门,有规划局、城乡规划管理局、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局、规划国土局、规划国土房产局、规划建设局等等,以致有些城市出现外商找不到规划主管部门的现象。之所以如此,关键是城市的规划、国土、建设三者难以协调所致,其中既有体制不顺的原因,也有利益界定不清的原因。
3.影响规划部门正当行使“规划审批权”
当前,我国城市市区政府之间的协调并不充分,区规划局在“规划审批权”的行使上必然会因区政府的要求而放弃从全市整体利益出发的规划原则,即城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影响到区规划局正当行使“规划审批权”。尽管在权力监督机
第 1 页
制上,备案制度可以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存在着及时性的问题而造成监督乏力。而县级规划管理部门在“人、财、物”上均由县政府管理,而业务上相对独立(市规划局主要其指导作用),这样县规划局的行政权力受到县政府的制约就更大了。
二、城市规划管理的对策分析
城市规划管理是社会文明进步、经济繁荣、城市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城市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为原则,以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发的各项政策和城市管理法规为依据,对城市的经济、文化、交通、环境、公用事业等各项建设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审批和管理,它是规划科学和政府权利的结合与统一。尤其是在科学高度发展,人们的一切活动逐步由小生产的方式向完全社会化过渡的现代,任何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规划和管理,人们就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城市也不会有机地健康发展。
城市规划审批管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的特点,既有战略的宏观控制、又有战役的协调安排,还有更加繁多的建设项目审查的战术性微观事物,以及批后的依法检查监督管理。审批一个工程项目,要考虑纵横多方面的因素,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好长远规划与现实的矛盾、需要与可能的矛盾、整体与局部的矛盾,还要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各种矛盾交叉、处境复杂的前提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调节、方案反复比较,最后下笔审定,以此指导城市按秩序地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繁荣、进步和发达。
规划管理本身就是规划,而且是更具体、更实际、更深入的规划,是城市规划进一步深入的过程,是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规划管理,城市规划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规划管理并没有被人们充分理解和给予应有的重视。正确处理解决好这些问题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开创规划管理的新局面,将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依据,它还必须根据下列的有关因素,实行同意直辖市审批管理,才能有效地促进城市有秩序的发展。
总之,规划管理与规划设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管理依靠规划,规划靠管理实施,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为制约,缺一不可。只有密切地有机
结合,才能完成规划和管理的光辉使命。
建筑工程与建设用地、市政管线规划审批以及规划检查监督、违章处理等,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职责,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管城市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它是通过对城市各项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用地核拨、建筑工程设计审查,确定管网走向和道桥修建方案,颁发建设用地许可证、建筑工程许可证、管线工程许可证等手续来实行对城市建设活动的控制和管理。
规划管理必须协调好三个关系,处理好三个矛盾,即协调好工程项目计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协调好工程项目性质、规模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关系;协调好单项工程项目与周围建筑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相邻单位的用地矛盾;处理好工程项目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处理好工程项目与周围住户的间距(日照、通风、防火、卫生)矛盾。
1.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和管理是实施城市规划的关键
选址定点是建设用地的重要内容,以城市总体和分区规划为依据,根据工程项目的规划、性质进行实地勘察,查清地形、地物、水文、地质和周围环境。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审查总平面图布置,核定用地面积,确定用地范围。按法规的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拟定土地选址定点通知书,办理征拨土地手续,发放用地许可证,检查监督建设用地执行情况,处理违章占地和非法转让、出租、买卖土地,做到合理布局、节约用地。
2.建筑工程管理业务
建筑工程的审批管理是实施详细规划的关键,是城市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历史体现。其具体业务是以城市法规为原则,以详细规划和修建计划为依据,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进行现勘察,查清地形、地物,周围环境和历史状况,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审查使用功能、建筑密度、空间布局、外部装修、朝向间距、环境容量、净空高度等。协调好与周围建筑的群体关系,处理好日照、通风、防灾、卫生间距的邻里矛盾,确定拆迁范围。按当地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做好批后管理,检查监督建筑工程修建情况。处理违章建筑,把好规划验收关,做到建筑定位等当,造型美观大方,功能使用合理,城市环境美化,创造和谐、丰富、优美的城市“乐章”。
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把它纳入法制轨道还有许多细节要完
善,许多关系要理顺,许多方式要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在改革中加强规划管理工作,使城市规划管理适应于城市建设的需要。
城市规划管理要靠法制,不能靠人治,规划没有法制管理,再好的规划也不能实施。法制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根本手段。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的过程,就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实际性很强的工作,它关系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涉及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没有一个章程,没有一个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不行的。靠拍脑袋、个人意志、行政干预,不仅难于奏效,而且会把事情弄糟,因此,一个城市除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外,还必须有一套保证规划实施的法律和一个合理的体制。规划管理人员不但要强调执法,而更重要的是要立法。任何真理都来源于实践,规划立法也不例外,真正有知识的是天天实践的人们,实践出真知是真理,规划管理人员接触实际多,遇到矛盾多,知道的信息多,要善于分析总结这些材料,集中起来,经过去粗取精,把它科学化、条理化、规范化、履行审批和法律手续,形成地方法规,在工作中执行。
加大查处违法建设及宣传力度规划能否严格执行,关键在执法监察,要勤于执法,定期对城市规划控制区内的违法违章建设进行全面清查,做到脚勤、眼勤、手勤、嘴勤;要善于执法,坚持法律的原则性与执法方法的灵活性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进行处理,做到查处违法建设快速到位、工作到位、程序到位;要对已审批的报建项目进行带图巡查,跟踪监察,及时制止违法“苗头”,依法拆除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设。
因此说规划管理人员应该具有“立法”和“执法”的两种职能。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内容日趋复杂,现在城市规划队伍的状况还很不适应,这是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总之,要想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规划和管理是关键。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和城市性质、规划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存在着很大差异。为此,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全国各地各有特点,不能强求统一,要走自己的路,制定本地的管理法规。要一靠科学、二靠政策、三靠深入实践,不断在工作中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把规划管理工作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方火毅.信息化测绘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
【2】杨信义.环境影响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年
【3】李丽亚.对城市水资源规划及其对策的再思考.科技风,2009年
【4】刘书林, 杨秋生.城市规划行为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宏观作用与意义[J].现代装饰(理论), 2011年
第四篇:城市规划与管理
上《城市规划与管理》有感
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班级:09动画1姓名:杨其楚学号:0921020037 在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化进程日益显著的情况下,城市的规划与管理更加显得重要了。通过这门课,我对城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局限于表明,转而发现它的内在。了解每个城市的由来、构造与发展。城市的每一条道路、每一栋房屋、每一座桥梁……都是从千千万万名设计者的脑袋里迸发出来的,都是靠劳动人民的双手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都是由人类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一步步完成的。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的复杂巨系统特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发展与运行状况长期调整、不断修订,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复杂的连续决策过程。
广州城乡规划中的交通运输业布局对广州现代商业网点的影响
原来在珠江轮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业点:19世纪50年代,那时广州作为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世界第四口岸,十三行作为外交和外贸的单位,很长一段时间是广州的商业重点,直到现在也是商业的重点区域之一,特别是各种批发市场集群。
解放后继续珠江轮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业点:在老市区的沿江路一代,例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等。
现在由于现代交通公路、铁路、地铁等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新市级商业中心,往往出现在人流和货流量大的城市中心、城市重要交通干线的十字路口处、车站和港口附近,例如天河城、正佳广场、万菱汇、摩登百货、顶级写字楼林立的天河北等商圈。
城市管理包括前期规划管理、中期建设管理与后期运行管理三个部分。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呈现出多元模式并存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三种态势: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合一的大建委或大管委模式;建设与管理合一的模式;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各自分离的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必须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将城市管理的重点不仅仅放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方面,而且放在城市科技文化教育与社会公用事业及社会治安、卫生保健、劳动社会保障、社区建设、郊区发展等方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城市的出观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
第五篇:城市规划管理论文
黑龙江省 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浅谈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和公需课程的继续教育学习,感触颇深。结合本人从事专业,现浅谈一下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城市的有效规划管理是是一个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所以,要建设好一个城市,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统一适宜的布局管理,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管理还存在诸多较严重的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
1、目前城市规划的大体概况。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城市规划建设的热潮,与之并存的是规划建设中的盲目、无序。具体表现在:城市规划时间大大缩短,部分城市20年的规划指标在5年内即已完成,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失去了应有的调控作用;城乡规划体制分割脱节,城郊结合部建设管理混乱;部分城市打着改造旧城、消除危房等幌子,严重破坏历史建筑、城市风貌;部分城市规划建设不善,导致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部分城市规划管理监督约束机构不健全,导致违法建筑现象严重;部分城市建设时序混乱,存在先建房后修路等错误建设时序,导致建设绿地被大量占用,建筑垃圾大量遗弃,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多数城市建筑风格雷同,出现大马路、大广场、人工湖、豪华办公楼等千城一面的现象。
2、规划管理的实施手段相对缺乏。一是城市规划依法审批管理不到位。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应由政府审批,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法定的审批,城市规划管理的权威性将受到严重挑战。规划实施管理依据的不充分,容易造成决策失误。所以,出现了个别房地产企业随意改变规划等违法超建现象。二是城市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健全不到位。当前,很多城市的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被肢解,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模式尚未形城市的有效规划管理是是一个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所以,要建设好一个城市,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统一适宜的布局管理,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管理还存在诸多较严重的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详细阐述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城市规划管理的有效措施。划工作经费匮乏,每年的规划编制、新技术应用、城市勘察上的资金投入不足。四是城市规划人员素质不到位。当前,部分城市存在规划
管理执法力量不足,处罚标准偏轻,规划执法水平与繁重的城市规划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城市规划专业人才亟待引进,城市规划人员素质函待提高。
3、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匮乏。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规划管理还主要是政府一方的事务,并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聪明才智。对规划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评价,并没有形成一个顺畅的、有序的表达机制。这也导致我们的城市管理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突出的表现在部分政府部门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城市规划管理在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推进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该说,城市规划管理是社会多元主体追求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形成的共识,是一种在矛盾交织的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公共性、协商性的机制,是一种利用人类的理性对城市资源进行再分配的有效活动。因此,在这种不确定的城市规划管理大环境下,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聪明才智。而当前,社会公众的参与观念尚未树立,归根结底是我们现行的城市规划管理法制中却缺乏明确的群众参与机制程序,迫切需要健全完善。
解决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要坚持统一协调,确保规划先行。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合理布局、特色鲜明,不应千篇一律、千城一面,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市场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总的来说,就是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综合协调,做到一张蓝图画到底,既要考虑城市总体布局,也是考虑城市某个区域的布局。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建立规划分级审批制度,保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同时,让群众多了解、监督规划的实施,可以减少规划实施时的阻力。
2、要坚持因地制宜,保证循序渐进。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城市的规划管理模式。同时,要坚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城市各项建设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在综合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切忌仓促拍板,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资源占用大,能源消耗多,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当把树立节约、集约的原则,形成合理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布局结构,不断提高对城市发展可能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从而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要突出经济发展,兼顾环境效益。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是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城市的规划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要注意保护城市生态建设,防止污染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卫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的传统风貌,保护地方的地方特色。在规划建设管理中,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不能走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确保城市经济发展与规划建设同步进行。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熟悉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的提出克服了以往城市发展的无序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法律保障。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
4、加强公众参与,确保规划公开。城市的规划管理涉及不同利益主题的行为,政府、开发商、投资者、普通市民等与城市的规划管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要完善有关信息公开制度、群众参与程序,构筑起不同主题都能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得到顺畅表达的体制机制,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法律上,政府应当设计一些公开城市规划管理的信息的范围、时机、方式等制度,保证政府在从事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行为时,能充分听取有关利益主体的呼声。
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制定,应当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同时深入认清市情,注重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时空统一性,以获取发展机遇的市场独占性。所以,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是政府行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5、要坚持法制建设,确保规划进程。当前,我国行政法制化力度不断加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制化进程也应不断加强。要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城市刮花管理的法制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制保障。这种法制体系不是仅仅为政府的行政管理提供便利,也必须为生活于城市的每一个利益主体提供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其中,处于社会的弱势群体,我们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就要加强对其保护力度。同时,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程序,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持续性。
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应遵循“三个面向”的准则,既要面向世界,还要面向现实,更要面向未来。只有面向世界,才能在世界经济开发、开放、可持续发展的大格局中找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位,明确开发战略的目标和方向;只有面向现实,才能摸清都市圈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分异和组合特点,从而能够因地制宜,突出构建重点,体现和创造城市的特色;只有面向未来,才能在跨世纪的高度高瞻远瞩,远虑近忧,妥善处理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工程构筑的远近关联,将其置于一个滚动过程中,形成巨大合力的后劲。只有坚持三个面向的准则,才能从国内外可持续发展大格局和大趋势中,科学谋划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创造条件和新的动力。
6、要突出城市特色,彰显城市个性。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要根据城市的历史、人文、自然条件,从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标志性建筑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现城市的个性特征,精心塑造城市的特色形象。要努力在城市的特色、个性上做文章,使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名片,成为创优环境、积聚人气、推进发展的无形的“金字”招牌。
三、结论
总之,我们在城市的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规划城市,以务实的作风建设城市,以人性化的措施管理城市,就一定能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和谐、美好城市。
我认为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业务需要不断提高,只有经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才能进一步完善自己,才能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新知识,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单位:牡丹江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姓名:汪家明
报名序号:
1031121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