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范文)

时间:2019-05-14 08:2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范文)》。

第一篇: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范文)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

办公厅文件

乌政办〔2006〕199号

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畜禽定点屠宰厂(场)

设置方案的通知

乌鲁木齐县、各区人民政府,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属各委、局、办:

《乌鲁木齐市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六年八月四日 乌鲁木齐市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畜禽屠宰行业的监督管理,控制和减少污染源,促进畜禽屠宰加工业从目前单一的屠宰加工向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销售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畜禽屠宰厂(场)设置的科学化、规范化,根据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38号)、《自治区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新贸市场〔2005〕80号)和《乌鲁木齐市畜禽屠宰和肉品流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我市畜禽屠宰行业的屠宰能力现状

目前,我市行政区域内依法批准设立的畜禽定点屠宰厂(场)共有9家,其中牛羊屠宰厂(场)3家,生猪屠宰厂(场)3家(含农十二师一○四团批准设立的生猪屠宰场1家),家禽屠宰厂(场)3家。我市9家畜禽定点屠宰厂(场)年整体设计能力为牛90万头、羊900万只、生猪150万头、家禽3400万只。“十五”末期,我市肉品年实际需求量远小于现有屠宰厂(场)年屠宰加工整体设计能力,仅为牛12万头、羊250万只、生猪30万头、家禽900万只。“十一五”末期,虽然我市肉品实际需求量预计将达到牛15万头、羊305万只、生猪40万头、家禽1150万只,分别较2005年同比增长25%、21%、33%、27.78%,但是现有的9家畜禽定点屠宰厂(场)完全能够满足“十一五”期间我市人民群众和市场对肉品的实际需求,并且屠宰能力严重过剩,牛屠宰能力过剩83%,羊屠宰能力过剩66%,生猪屠宰能力过剩73%,家禽屠宰能力过剩73%。

二、我市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畜禽屠宰的科学规划和长效管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严格控制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数量,加快发展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现代化、机械化的大型畜禽屠宰加工企业,提高全市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促进畜禽屠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健康发展,实现畜禽屠宰加工经营的产业化,切实保障消费者食肉安全。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畜禽定点屠宰厂(场)数量控制在9家以内,其中生猪定点屠宰厂(场)3家(含农十二师1家)、牛羊定点屠宰厂(场)3家、家禽定点屠宰厂(场)3家,并且必须全部达到国家《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GB50317—2000)Ⅱ级(含Ⅱ级)以上标准,必须全部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工厂化屠宰。

三、我市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的原则、范围、依据、年限、条件以及标准

(一)设置原则。

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流通便利、方便群众、便于管理。为适应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以及保护人居生态环境的需要,中心城区内不再新建畜禽屠宰厂(场),近郊畜禽屠宰厂(场)要向远郊转移,确保畜禽定点屠宰厂(场)布局与城市(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相一致。

⒉根据我市经济社会、流通环境的发展趋势,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置要与郊区养殖业的规划布局调整、周边地区的畜禽生产流向和道口管理系统相连接;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的建设要与现代流通、消费需求相衔接。

⒊集中资源,优化配置,实行集约化、规模化屠宰加工,促进定点布局合理化、工厂加工规模化、企业效益最佳化。

⒋按照《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GB50317—2000)Ⅱ级(含Ⅱ级)以上标准,设立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规模下限。

⒌鼓励有序竞争,实行多元化投资、现代化加工、市场化运作。畜禽屠宰厂(场)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并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运作。

(二)设置范围。

本方案所指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范围是:乌鲁木齐市行政区域。

(三)设置依据。

⒈《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38号)。

⒉《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家国内贸易部令第4号)。⒊《生猪屠宰证章、标志牌管理办法》(内贸消费字〔1998〕第24号)。⒋《自治区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新贸市场〔2005〕80号)。

⒌《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GB50317—2000)。⒍《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GB/T17237-1998)。⒎《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GBl2694—90)。

⒏《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l3457—92)。⒐《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l6548-1996)。

⒑《牛屠宰操作规程》(GB/T19477-2004)。⒒《生猪屠宰良好操作规范》(GB/T19479-2004)。⒓《肉鸡屠宰操作规程》(GB/T19478-2004)。⒔《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⒕《生猪屠宰操作规程》(GB/T17236—1998)。

⒖《乌鲁木齐市畜禽屠宰和肉品流通管理暂行办法》(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令第67号)。

⒗《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放心肉工程实施方案》(乌政办〔2004〕113号)。

⒘《乌鲁木齐市畜禽屠宰和肉品流通管理条例》。⒙《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

⒚《乌鲁木齐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条例》。

(四)设置年限。

畜禽定点屠宰厂(场)方案设置的基准年为2007年,远期为2012年。

(五)设置条件。

⒈乌鲁木齐市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置必须符合本方案,建设周期为一年,并同步建设肉品批发市场。

⒉乌鲁木齐市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的选址应当在中心城区以外,与商业区、居民区、办公区、公共场所、医院、学校、幼儿园、科研单位、畜牧养殖场等区域直线距离在500米以上(不含500米),远离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和有毒、有害场所;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与少数民族聚居区、宗教活动场所直线距离在500米以上(不含500米),并不得妨碍或者影响所在地居民生活和公共场所的活动。

⒊乌鲁木齐市畜禽定点屠宰厂(场)应当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防疫条件,具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水源条件,符合规定要求的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和畜禽屠宰设备及运载工具,必要的检验设备、消毒设施、消毒药品,符合环保标准的废水、废气、废物和噪声的处理设施,与设计屠宰规模相适应的畜禽及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

⒋乌鲁木齐市畜禽定点屠宰厂(场)应配备取得健康证明和专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屠宰技术人员、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

(六)设置标准。

⒈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的平面布局、工艺流程、场地设施、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和《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GB50317—2000)进行设计;施工建设必须达到《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GB50317—2000)Ⅱ级(含Ⅱ级)以上标准;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设施条件以及噪音和“三废”排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要求;主体工程与配套设施的环境保护设施要实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⒉畜禽定点屠宰厂(场)必须设置病畜禽隔离圈、急宰间、检疫检验室、无害化处理间以及防疫、消毒、冲洗、焚尸等设施;动物检疫和肉品检验的场地设施条件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畜禽屠宰必须实行流水线同步检疫检验。

⒊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的卫生设施条件必须按照《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进行设计和建设,肉品的盛装器具和运载工具必须按照食品卫生要求,采用防尘吊挂式专用车辆运送上市鲜肉。

⒋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的工艺、环保、卫生、消防、动物防疫等场地和设施,必须经过有关职能部门竣工验收,并且办理相关证照,方可投产使用。

四、禁止设置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的区域

(一)城市(城镇)的河流上游、上风向以及取水口上下游规定距离内。

(二)中心城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

(三)军事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等其它特殊保护区域。

五、我市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的行政许可程序

(一)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立,由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和各农牧团场不得另行审批设置畜禽屠宰厂(场、点)。

(二)设立畜禽定点屠宰厂(场)(包括新建、迁建、改扩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向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先依据本方案进行初审,并在五个工作日内答复申请人。凡符合本方案的,由申请人提交下列资料:

1.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畜禽屠宰厂(场)规划选址意见。

2.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畜禽屠宰厂(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3.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畜禽屠宰厂(场)项目环保预审意见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核意见。

4.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畜禽屠宰厂(场)的选址和设计符合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意见。

5.畜禽屠宰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畜禽屠宰厂(场)设计方案、工艺流程及相关图纸(包括地形图、总平面图、设备布局平面图)等资料。

7.投资者的营业执照或身份证明、畜禽屠宰厂(场)的企业名称预核准通知书、畜禽屠宰厂(场)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其它相关书面材料。

申请人要对提交的申请材料及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以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引起的法律后果,由申请人自行承担。

(三)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收到设立畜禽屠宰厂(场)的申请资料,应及时会同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卫生局、市农牧局、市环保局、市工商局等部门进行审核。综合各部门意见后,符合条件的,由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在三十日内,提出初步审查意见,上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不符合条件的,由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以书面形式答复申请人。市人民政府对初审意见和申请材料进行审定,做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由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在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并送达行政许可证件;做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由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答复申请人,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申请人凭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批文,到有关部门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

(四)畜禽屠宰厂(场)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认证合格后,由申请人向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在五个工作日内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的,由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畜禽定点屠宰许可证和畜禽定点屠宰许可标志牌;市卫生局、市农牧局、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分别给予办理卫生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工商登记等手续。畜禽屠宰厂(场)证照齐全后方可开展畜禽屠宰经营活动,并将畜禽定点屠宰许可标志牌及各项证照公开悬挂于显著位置。

六、本方案的组织实施

本方案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现有的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要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改造提升,并按照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达标评估验收,重新审核登记。凡是达不到《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GB50317—2000)Ⅱ级(含Ⅱ级)以上标准的畜禽定点屠宰厂(场),在2010年前要坚决关闭。

七、偏远地区和农贸市场内的畜禽屠宰服务场所的设置方案,另行制定。

主题词:商业

肉食

方案

通知

抄送: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纪委办。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6年8月8日印发

共印:130份。

第二篇: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园林城市的决定

【发布单位】82905

【发布文号】乌政发[2001]5号 【发布日期】2001-03-09 【生效日期】2001-03-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园林城市的决定

(二00一年三月九日乌政发[2001]5号)

园林绿化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优化城市环境和促进城市发展的双重使命,是实现城市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为了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我国于1992年在全国开展了创建园林城市活动,自治区也于1997年在全疆开展了创建园林城市活动。乌鲁木齐市作为自治区的首府,参积极参与国家和自治区开展的创建园林城市活动,加快园林绿化建设的进程,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把我市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商贸城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2000年到2010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园林绿化建设,创建园林城市已成为我市事关全局、带有战略性的任务。为顺利完成这一任务,依据国家建设部《关于印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建城[2000]106号)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自治区绿化委员会、建设厅关于开展争创园林城市和达标单位活动的请示的通知》(新政办[1997]127号)等文件精神,特作如下决定。

一、一、充分认识园林绿化建设和创建园林城市的特殊重要性。

(一)我市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干旱少雨,缺林少绿,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的侵袭频仍,严重影响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各族人民生活的改善。

园林绿化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荒山绿水、庭院绿化和公共地区绿化构成了我市生态环境同主体。在我市没有园林绿化就没有各族人民的生存前提,更没有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条件。

园林绿化是一项兼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特殊行业。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干部群众,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重视、支持、参与园林绿化城市,尽职尽责地搞好创建园林城市工作,使城市形象明显改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二)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绿地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逐年提高,树木、绿地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市容市貌,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但从总体上看,园林绿化的现状还远远不能适应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在城市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城市绿地发展难度较大,基建伐树、占用绿地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起来。资金投入和绿化用地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市作为自治区的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对外开放的西大门,搞好园林绿化建设,创建园林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支柱,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园林城市是城市园林绿化的象征,是衡量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标准,是融城市形象工程、民心工程为一体,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是提高城市地位和知名度,推进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创建文明城市,提高人民文明素质,陶冶人民情操,功在当代,荫及子孙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己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务实态度,正确认识创建园林城市的工作,加大创建园林城市的力度,加快创建园林城市的步伐。

二、二、创建园林城市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四)创建园林城市的指导思想:要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商贸城为契机,按照园林城市的各项标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紧紧依托国家及自治区的绿化政策法规,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提高城市绿地率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我市生态环境建设,走城乡一体的大环境绿化之路,最终实现园林城市的各项要求,为实现我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把我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商贸城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五)创建园林城市的目标:从创建园林城区入手,力争用7年时间将我市建设成为规模适宜,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园林城市。下大力气狠抓“253778”工程(即用2年时间完成5个“花园式”达标街区;用3年时间完成7个“花园式”达标片区;用7年时间完成8个园林城区创建工作),形成以庭院绿化为依托,以荒山绿化为屏障,以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公园、游园绿化为景点,以乡村绿化为网络,辐射全市的大环境绿化格局。乔灌花草相结合,常青树与落叶树相搭配,点线面相互融汇、相互贯通,形成具有新疆民族和地方特色的独特景观。在今后7年内,城市新增绿地面积3600公顷(5.45万亩)以上,农村造林1333.3公顷(2万亩)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6%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

三、三、大力保护和扩大绿地面积

(六)由于我市自然条件恶劣,绿化成本高昂,每一棵树木、每一片绿地都是十分宝贵的生态资源,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 城市绿化条例》、《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加强绿化管理,加大绿化执法力度,把现有绿化成果保护好,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树木,随意侵占绿地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好绿化成果。

(七)荒山绿化是我市重要的生态屏障。要加快荒山绿化的进程,扩大荒山绿化面积。荒山绿化要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由所在区负责组织实施。鼓励单位、个人和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投资者进行绿化开发。荒山绿化在营林封育期间,严禁一切有碍营林的经济活动,造林前和解封后可以照常放牧。

庭院绿化是我市绿化生态体系建设的核心。要按单位划分绿化责任区,负责本责任区的绿化建设并必须达到国家和我市规划的绿地面积标准。要狠抓庭院绿化建设与管理,严格绿地审批手续。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必须按规定留足绿地。因特殊原因不能留足绿地,须经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是易地绿化的形式补足绿地面积(也可以资代绿,缴纳易地绿化费)。所有新建项目审批,建设单位必须到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核准绿地面积。凡绿地面积未达标或未经核准的,土地、规划部门一律不予办理审批手续。已办理审批手续的建设单位,必须按规定完成绿化建设任务。凡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的,限期责令其完成;在限期内仍未完成的,限期整改并停办一切基建手续。是文明单位的取消其称号,不是文明单位的取消其文明单位评选资格,在目标管理、综合治理、企业晋级等方面,均按不达标论处。新开发的居住区绿地面积必须达到30%以上,凡绿地面积达不到30%以上的,计划、土地、规划部门一律不予办理审批手续。

要加快城镇、农村居民区和牧民点的绿化建设,这些地方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

四、四、进一步完善保护和促进园林绿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八)鼓励、支持单位、个人和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投资者进行绿化开发。在我市开发荒山、荒滩、荒沟种草种树的,免征一切地方税费和土地出证金,投资者拥有所植草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土地使用权50--70年不变,期满后可申请续期,可以继承和有偿转让。投资者在开发荒山、荒滩、荒沟造林绿化的同时,也可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及其它产业,但造林绿化面积不得低于总用地面积的70%。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取得的收益,从受益起5年内免征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土地使用费、从事旅游业及其它产业取得的所得,从受益起5年内免征所得税、房产税和草原使用费,期满后在一定期限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建设期内免征土地使用税。

(九)造林绿化灌溉用水、用电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优惠。

(十)市、区(区)财政根据本地区规划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造林绿化资金,并逐年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重点绿化工程项目,按一定比例匹配资金,区(县)未达到匹配标准的,市财政不予拨款。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绿化工程,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基本建设项目。

五、五、加强园林、绿化和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领导。

(十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园林、绿化和创建园林城市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把造林绿化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要把领导干部抓园林绿化的政绩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上至下形成有效的制约和激励机制。对于在园林绿化和创建园林城市工作中作出优异成绩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十二)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对本辖区、本单位的园林绿化和创建园林城市工作负责任,其主要领导是本区(县)、本部门、本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各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本单位的庭院、校园、厂区、矿区、库区、居住区和部队营区绿化要制定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按当地绿化委员会的要求,限期达标。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令第94号)

【发布单位】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令第94号 【发布日期】2008-11-28 【生效日期】2008-12-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令第94号)

(2008年10月10日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8年11月28日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令第94号公布 自2008年12月30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环保部门)对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区(县)环保部门依法负责本辖区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经济、建设、规划、公安、交通、市政市容、行政综合执法、安全生产监督、卫生等部门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 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第五条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全民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意识。

学校应将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列入教育内容,宾馆、饭店、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应当设置大气污染防治宣传标识,宣传大气污染防治知识。

第六条第六条 市环保部门应当根据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大气环境容量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拟订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应当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区(县)环保部门根据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拟订本辖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计划,经市环保部门核准并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大气污染监督管理

第八条第八条 本市对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施许可制度。

依法取得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的单位应当按照核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条件排放污染物。

第九条第九条 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第十条第十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环保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立项,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等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建设项目进行试生产后,建设单位应当在试生产之日起30日内将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试运行情况向市环保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保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同时进行。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保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应当对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进行定期检修或者更新,保证设施的正常使用,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排放标准。

拆除或停用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环保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大气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核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向大气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应当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将审核结果报告环保部门和经济部门。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市环保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确定需要自动监控的重点污染源。

列入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范围的排污单位,应当按规定时限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并保证其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拆除、闲置。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排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根据市环保部门下达的污染物控制总量和削减量制订削减计划并报市环保部门备案:

(一)列入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范围的;

(二)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的;

(三)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环保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对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时,可以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下列情况和资料,被检查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挠、拒绝检查:

(一)被检查单位基本情况;

(二)污染物排放情况;

(三)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操作、运行和管理情况;

(四)有关监测记录或结果;

(五)限期治理执行情况;

(六)事故情况及有关记录;

(七)与污染有关的生产工艺、原材料使用等资料;

(八)其他与大气污染防治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环境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现场检查,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并有义务为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三章 大气污染防治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城市建设应当统筹规划,发展热电联产,对不具备热电联供条件的,应当实行集中供热或使用清洁能源供热,集中供热锅炉应当使用清洁能源或洁净煤产品。

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的地区,不得新建燃煤供热锅炉。分散燃煤供热锅炉应在规定期限内并入集中供热管网或改用清洁能源。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本市对在用机动车实行排气污染初次检验和检验,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实时监测和抽检工作,逐步推行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对高排放车辆采取限行措施。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城市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必须安装使用油烟、异味净化设施,通过专用烟道排放,防治油烟对附近居民居住环境造成污染。

专用烟道的高度和位置,不得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环境。

烧烤炉具应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或无烟煤并配备简易消烟设备,其他餐饮炉具应使用电、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严禁原煤散烧。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禁止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放粉尘、恶臭、异味气体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落叶、枯草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周边应设置符合要求的围挡;

(二)施工过程中堆放的渣土、废料、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物质,应当采取防尘措施并及时清运,竣工后应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

(三)建筑物内的建筑垃圾不得从高空直接抛洒;

(四)车辆出入应采取清洗措施,防止泥土带出现场;

(五)建筑物拆除过程中应当采取喷水降尘措施;

(六)建筑施工熔化沥青使用固定熔化装置时,应当采用密闭方式;

(七)施工现场出入口路面应当硬化。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在市区堆放渣土、煤炭、煤渣、煤矸石、砂石等易产生扬尘的物质,应当采取喷淋、围挡、遮盖、密闭等有效防止扬尘的措施。

第四章 大气污染应急管理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本市实行大气污染预警制度,分为黄色、红色两个预警等级。

黄色预警由市环保部门负责向公众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出现五级重度污染并预计持续48小时以上时,由市人民政府发布红色预警。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排放或者可能泄漏有毒有害气体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气体或者气溶胶,可能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并向环保、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备案。

接受备案的部门,应当加强对备案单位的检查和技术指导。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排污单位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排放和泄漏有毒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大气污染事故、危害人体健康的,必须立即采取防治大气污染危害的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环保、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接受调查处理。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在本市大气受到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的紧急情况下,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当地居民公告,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包括责令有关排污单位停止排放污染物,封闭部分道路,疏散受到或者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员。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保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排污单位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

(二)拒绝环保部门现场检查或者不如实提供相关情况和资料的。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浓度超过规定标准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烟气黑度达到二级或者烟尘、二氧化硫及其他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规定标准20%以内,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二)烟气黑度达到三级或者烟尘、二氧化硫及其他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规定标准20%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乌鲁木齐市消防安全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4-06-09 【生效日期】2014-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

乌鲁木齐市消防安全管理条例

《乌鲁木齐市消防安全管理条例》经2014年3月3日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14年5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 二○一四年六月九日

乌鲁木齐市消防安全管理条例

(2014年3月3日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14年5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消防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和相关应急救援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第四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把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消防业务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列入本级政府投资计划,并根据消防工作发展需要逐步增加投入,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第五条 市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具体工作由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区(县)公安机关对本辖区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具体工作由区(县)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

发展和改革、住房保障和房产、财政、城乡规划、建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安全生产监督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消防工作。

第六条 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有举报、投诉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权利。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第七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捐助消防公益事业,参与消防公益活动,参加消防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企业建立消防安全远程管理系统,完善火灾防范和预警机制。第二章 消防职责

第八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组织相关部门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定期召开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和开展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对有关部门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消防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实施检查考核。

火灾应急预案应当明确火灾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体系和部门职责、处置程序、人员疏散、保障措施等内容。

第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上级人民政府的部署,统筹负责本辖区的消防安全工作;建立消防安全管理领导机制,指导辖区内单位、社区(村)委员会履行各自的消防安全职责。第十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

(二)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组织指导消防安全培训;

(三)依法实施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以及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四)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受理举报和投诉,处理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及时报告、通报重大火灾隐患;

(五)承担扑救火灾,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六)调查火灾事故原因,统计火灾事故损失,并及时向社会公告;

(七)加强对公安派出所消防业务的指导;

(八)指导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开展训练和灭火演练工作;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和检查令,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第十一条 公安派出所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指导群众进行防火、灭火和逃生演练,提高群众自防自救能力;

(二)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处理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三)督促本区域内社区(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四)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扑救初起火灾、开展火灾事故调查,组织、参与火灾现场保护工作;

(五)上级公安机关规定的其他消防工作职责。

第十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统称单位)应当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增强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保障消防安全。

第十三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并自确定或变更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将消防安全管理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二)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三)定期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本单位消防安全状况和履行消防安全义务的情况。

(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第十四条 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管理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对各自专有部分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管理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共同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确保共有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第十五条 住宅区业主专有部分的消防安全由业主负责,共有部分的消防安全由所有业主共同负责。

聘用物业服务企业对住宅区进行物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管理区域内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

无物业管理或业主自行管理的,社区(村)委员会应当与业主、使用人签订防火协议,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对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维护管理。第十六条 公民应当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爱护公共消防设施,学习消防安全常识,掌握扑救初起火灾、报警、逃生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能;安全用火用电用气,不乱堆、乱放可燃物。监护人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防火安全和逃生自救教育。

居民住宅装修应当符合防火要求,鼓励居民配备家用灭火器材和逃生自救设施。第三章 火灾预防

第一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维护与管理

第十七 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消防规划,并将其纳入城乡规划。

纳入消防规划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擅自改变用途。第十八条 公共消防设施应当与其他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和验收。第十九条 市政设施养护机构应当负责市政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保持公共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负责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单位,应当保持公共消防设施完好有效。修建道路、管道以及停电、停水、切断通信线路时有可能影响灭火救援的,有关单位应当在施工前三日内通知所在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第二十条 市政公共消防供水设施实行专用制度,除灭火救援、消防训练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对市政公共消防供水设施进行编号和建立档案,定期对市政公共消防供水设施进行检查,发现公共消防供水设施缺损、无法正常供水的,应当书面告知供水单位及时补缺、维护。

第二节建设工程消防安全管理

第二十一条 建设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守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制度。

经依法审核合格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需要变更的,建设单位应当报原审批机构核准;未经核准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

已备案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发生变更的,建设单位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变更后的消防设计文件报原审批机构备案。

第二十二条 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依法申请消防安全检查;改建(含室内装修、用途变更)、扩建公众聚集场所的,应当重新申请消防安全检查。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应当同时签订工地安全责任书,明确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施工单位应当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严格管理火源、电源以及易燃、易爆和可燃物品,并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和施工进度设置室内外临时消防给水设施、消防器材、室内安全疏散通道和室外消防车通道。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筑物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和消防设施的醒目位置,设置符合标准的消防安全标识,提示安全疏散的注意事项和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

第二十五条 建筑物外立面的装修、装饰、节能改造,不得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不得影响建筑物的自然排烟,不得妨碍防火、逃生和灭火救援。

建筑物上设置大型户外广告,不得影响建筑的自然排烟和消防扑救,审批机关在作出大型户外广告许可前,应当书面征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意见。第三节重点建筑物、场所、设施消防安全管理

第二十六条 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员,配备消防设施、器材,落实消防安全保护措施,并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七条 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并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同时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防静电、防泄漏等消防技术措施,配备专用灭火器材、储备专用灭火剂。

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采取防火分隔措施,设置疏散、灭火和报警等消防设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第二十八条 禁止在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和存放可燃、易燃物资的仓库、露天堆场等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

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将施工区和使用区进行有效的防火分隔,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配置消防器材,进行专人监护,保证施工和使用范围的消防安全;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第二十九条 公共娱乐场所、商场、集贸市场在营业时间不得进行电焊、气焊、气割、砂轮切割和油漆等具有火灾危险的施工、维修作业。

第三十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在大厅、主要通道等公共活动区域设置疏散示意图或者通过张贴图画、广播、视频等方式,告知维护、使用消防设施、器材以及紧急情况下逃生自救的方法和要求。

公共娱乐场所应当设置声音或者视频警报,保证在火灾发生初期,将其画面、音响切换到应急广播和应急疏散指示状态。

第三十一条 公共娱乐场所一般应当设置在建筑物地面的一至三层;确需设置在建筑物其他楼层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特殊要求,履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职责,根据需要配备应急手电筒、防烟面具等逃生器材。

本市禁止在建筑物地上八层以上(不含八层)新设餐饮、公共娱乐场所。本条例施行前已开设的,其经营许可到期后,有关部门不再核发相关证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登记。第三十二条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出入口、电梯口、防火门等位置设置醒目的消防安全标志和安全疏散示意图;

(二)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三)因检修、维护保养需要暂时停用消防设施设备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消防安全;

(四)不得设置影响登高消防车扑救作业的障碍物;

(五)不得在高层建筑内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

高层建筑管理人、使用人应当配备缓降器、救生绳、救生袋、软梯、防毒面具、手电筒等救生设备和自救工具。

第三十三条 食品生产加工、餐饮服务企业和职工食堂,应当定期对集烟罩、排油烟管道等集排油烟设施进行清洗,并做好安全检查。

餐饮服务企业和职工食堂不得在用餐区放置或者直接使用瓶装燃气和液体酒精。第四节其他规定

第三十四条 对非住宅区共用消防设施和器材进行检测、维修、更新、改造所需的费用,有约定的按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产权人按房屋权属证书登记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承担。

第三十五条 住宅区的消防安全工作由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负责,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的,社区(村)委员会应当要求业主共同承担消防安全责任。

住宅区共用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识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经费,保修期内由建设单位承担;保修期满后,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由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列支。未设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或者资金不足的,由业主按照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业主按照房屋权属证书登记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分摊。

第三十六条 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单位自备班车、校车应当配备灭火器、安全逃生锤等必要的应急设施,设置醒目标识和使用说明,并定期对应急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持完好有效。公共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消防知识培训,从业人员应当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组织引导疏散乘客的技能。

第三十七条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需要同步设计、建设消防站。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建立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运营设施和广告设施采用难燃、不燃材料,配备与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相适应的专业灭火、救援设备,对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应急救援和人员疏散知识技能的培训。

第三十八条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人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分工,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保持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配置齐全、完好有效,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消防车通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三十九条 用于出租的房屋,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规定。出租人和承租人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在租赁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消防安全责任。

严禁擅自改变房屋使用功能和结构,严禁在出租居住的房屋内经营易燃易爆的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危险物品,严禁设置仓库、生产车间、堆货场所。

第四十条 商场、大型集贸市场以及公共娱乐场所应当投保火灾公众责任险。鼓励、引导其他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运输、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险。第四十一条 单位、个人敷设电线、燃气管道和使用电器产品、燃气用具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规定,及时更新老化电气线路,不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用电、用气。

第四十二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根据本地区消防安全情况指导单位开展火灾风险监测、评估,建立分级分类监督检查制度,完善火灾多发季节、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的消防监督措施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抽查制度。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有火灾隐患的,应当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接到通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第四章 消防宣传教育

第四十三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消防宣传教育计划,设立消防安全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应当指导、帮助社区(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家庭防火知识。

社区(村)委员会应当在社区、村庄的公共活动场所设置固定消防宣传设施,利用广播、视频设备适时播放消防安全常识,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第四十四条 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应当加强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及消防安全技术、知识的宣传教育;协调有关部门指导、监督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互联网公共消防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网络消防宣传教育和在线消防咨询。

第四十五条 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中小学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教育内容,督促学校、各类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科学技术、司法行政等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和消防法律、法规纳入科普、普法教育内容。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依法组织和监督指导相关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妇女联合会等团体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第四十六条 新闻媒体应当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提示性宣传、火灾安全警示教育和自救互救知识普及活动,适时发布消防公益广告、信息。第四十七条 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一)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二)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三)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四)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十八条 人员密集场所管理单位、公共交通运营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应当通过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电子显示屏、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第五章 灭火救援

第四十九条 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迅速报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为报警无偿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单位发生火灾,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扑救。

第五十条 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接到火警,应当立即赶赴火灾现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现场扑救。

第五十一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火灾情况,适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参与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的部门应当服从调度和指挥。

第五十二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健全消防通信保障系统,完善消防通信网,建立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消防应急通信系统,确保消防应急救援工作的通信畅通。

电信业务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公安机关消防指挥中心及消防站的分布情况,优先保障119报警线路、调度通信专线的接入、使用、维护,确保与供水、供电、供气、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等部门的消防应急救援调度通信线路畅通。无线电管理部门应当保障消防无线通信专频专用,不受干扰。

第五十三条 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在执行扑救火灾任务时,可以对因占用消防车通道而影响消防车辆通行的障碍物实施强制让道或者排除。

交通拥堵时段发生火灾或者其他灾害事故的,交通管理指挥人员应当采取临时性交通管制措施,保证消防车通行。

专职消防队执勤车辆在执行火灾扑救或者应急救援任务时,收费公路、桥梁免收车辆通行费。第五十四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扰乱火灾现场秩序,不得妨碍火灾原因调查,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同意,不得进入火灾现场,禁止擅自清理火灾事故现场。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调查火灾事故,应当坚持依法、及时、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火灾事故调查的规定。

第五十五条 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应当制定本辖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重大危险源灭火救援预案,熟悉其交通、道路、水源、重点部位等情况,定期开展演练,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第五十六条 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扑救火灾、应急救援,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单位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参加外单位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所损耗的燃料、灭火剂和器材装备,由事故发生地的区、县人民政府给予补偿。

第五十七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对因参加扑救火灾、应急救援和处置突发事件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符合烈士条件的,按照国务院《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的规定执行。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食品生产加工、餐饮服务企业和职工食堂未定期对集烟罩、排油烟管道等集排油烟设施进行清洗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餐饮服务企业和职工食堂在用餐区放置或者直接使用瓶装燃气和液体酒精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拒不承担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监测、维修、更新、改造费用,致使消防设施和器材不能正常使用,造成火灾隐患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罚款。

第六十条 单位或者达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标准的个体工商户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二)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

(四)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五)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六)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七)对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其他个体工商户有第一款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个人有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用于出租的房屋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出租人是单位的,对单位处两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罚款,出租人是个人的,对个人处两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承租人改变房屋使用功能和结构,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消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四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二)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三)公共娱乐场所,是指向公众开放的下列室内场所: 1.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 2.舞厅等歌舞娱乐场所;

3.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等场所; 4.游艺、游乐等场所;

5.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第六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创新理念和模式:走出不一样的

示范校建设之路

——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在参加技能大赛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市“十二五”规划出了新疆首府的宏伟蓝图:文化之都、数字首府、清真美食城、亚欧经济、贸易、旅游、文化中心。这对正待扬帆远航的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来说,无疑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2年6月,学校成功申报国家发展与改革中职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为期两年的示范校建设正式拉开了大幕。

建设之初,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学校把建设思路定为“立足三产、服务社会”。特别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搭建之后,凝神聚力,奋力开拓,发扬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排艰克难,提升出“源于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决定走“内涵式、精品化”的发展道路,扩大规模,注重质量,突出特色。以中餐烹饪、酒店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平面设计3个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整体专业建设的发展;以“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两个特色项目为支撑,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躬身奋进中两年建设期已将过去,建设者们从辛劳中直起身子自我欣赏,他们欣慰地看到:改革已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红利,学校发生了巨变,实现了跨越,一个“特色+特长”的“现代化管理型”职业学校已经形成。

抓住“特色”不放:紧紧围绕服务业做文章

来自乌鲁木齐饮食服务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市有大小餐企1.8万家,乌鲁木齐和昌吉地区共有大小餐企2.2万家。2010年底,乌鲁木齐市餐饮行业员工缺口达到30%,仅乌鲁木齐市餐饮企业就需要18万名服务员。结合新疆和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学校确立了立足三产现代服务业、面向为乌鲁木齐地区的餐饮行业、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奋斗目标。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学校把建设内容概括为“123计划”,即:突出1个重点、推进2项改革、加强3项建设。

突出1个重点:重点建设中餐烹饪、酒店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平面设计3个重点

专业,带动学校整体专业建设。

推进2项改革:一是完善和创新“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质量评级体系和学籍管理制度。

加强3项建设:在3项建设中,具体实施“253工程”,即现代烹饪课程建设计划、现代酒店业课程建设计划2个;形成校培、企培、市培、区培、国培的5级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建成烹饪、酒店服务、计算机应用3个实训基地。

为确保“321计划”的实效,学校改造和扩建了教学资源库和共享型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各项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引领和帮扶南北疆三产现代服务业及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打造重点专业:实现“品牌”带动战略

学校中餐烹饪专业于1998年开设,2010年成功申报自治区精品专业。建设过程中,项目组积极探索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专业内涵发展;构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形成以“典型产品”为任务导向的“四段式”实践教学体系(即: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岗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完善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评价“三融通”(即:双证融通、校企融通、实训与岗位融通)和“两改革”(即:通过技能大赛以赛代考、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以证代考);科学制定师资培养计划,走出去,请进来,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毕业生双证率达100%,就业率达全部,专业对口率达97.4%。如今,该专业已成为新疆烹饪人才培养基地。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开办20年来,为新疆现代服务业输送了合格毕业生3000余人,多次承接并圆满完成了区、市两级政府的接待服务任务。学生良好的素质、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一致好评,在新疆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毕业生供不应求。该专业创建了“三步两段双融”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为切入点,深化教学改革,重构课程体系,编制了《中餐服务》等9个校本教材及相应的课程标准;制定了《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等一系列教师培训制度,实行“七级师资培训制”。通过培养、引进,打造了一支德技兼馨、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队伍。目前,该专业已形成了包括高铁和航空服务在内的专业群。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按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的”的建设思路,大胆改革创新,形成了适合专业发展的“三段双驱”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了符合学生职业能力要求与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效果导向”的教学模式;初步建立起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立体式”学生评价模式;多管齐下,有效提升了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巩固和新建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完善了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基地10家,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12家;建成了省级精品专业。

独创“双轨双循环”:道德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

学校结合区域和自身的双重特点,充分利用双重资源,坚持办学理念,以德育为重心,以技能为核心,以师生共进为目的,以职业道德为落脚点,落实“立足西部、服务新疆、和谐共享、思技并重,人人发展”的德育建设思路,紧扣西部民族特色、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特长,并独创出“双轨双循环”的办学模式。

“双轨”指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双轨并行。道德教育包括爱国教育、民族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人文关怀教育等;技能教育包括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素质培养,注重体现西部特色。

“双循环”指将道德教育与技能教育相衔接,多方参与,循环促进。道德教育以教师、职工、家长、学生等为循环体,以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为核心,以职业道德教育为衔接点,以精品专业、道德教育活动、校园文化为载体,以特色管理机制为保障,循环进行道德教育,“与时俱进,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技能教育以企业及其技术人员、学校及其师生为循环体,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为衔接点,以技能大赛、校内外实训基地等为载体,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为保障,“继往开来,用改革凝聚发展的动力”。

两年的项目建设中,学校坚持“用教师来发展学生,用学生来发展学校”的管理思想,将学校工作打造出“321”的喜人局面。即“3个创新”:创新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办学理念、纵横交错的办学模式和“学校—家庭—社会(特别是企业和社区)”的大德育网络;实现了教师育人水平与学生多种能力这“2个发展”;并形成了“思技并重人人发展”的“1个特色”。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三级的多项奖励。特别是在今年5月的全疆德育示范校评估中,学校以968分的好成绩勇夺魁首。

项目建设抓“特色”:实现“特色+特长”的人才培养目标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学校构建起“思技并重、灵活机动、实训为主、结合市场、对接出口”的“双轨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各重点专业坚持“立区域、多民族、重德育、扣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推进,三个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餐烹饪专业是“双元三位一体”+“订单培养”、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三步两段双融”、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是“三段双驱”。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实现了道德教育与技能教育并行,提升了各民族师生的综合素养及技能水平,实现学校“特色+特长”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结合区域民族特色及经济特点,以职业道德为牵引,重构了三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校本教材;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入企业工作实际,建立“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真实工作情境下的“教、学、做”一体化,全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数提高了7.69%。3个重点专业共建成了11门优质核心课程及11门精品课程,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出27个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实训特色校本教材;完善并扩充教师教学案例、优质课程实录视频、教学微视频课件及优秀学生作品等160多个,完成了16个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及改造。

学校以民族团结为指导思想,结合区域特点,发挥少数民族特色,将民汉协作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中,共建品牌专业。例如酒店专业开设了维语教学、中餐烹饪专业开设了相关民族特色菜系等,培养出许多符合自治区实际环境的爱国、爱党、民族大团结的优秀技能人才。

学校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民汉合校的管理机制,以提高管理、建设、教育能力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与建设新疆长治久安局面相结合,贯彻落实于教育、教学全程里,列入干部及各处室、部、班级评价考核中,建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大网络,确保了教育工作机制的长效,促进了民族大团结。

“专兼并重+民汉协作”:教师队伍建设不走寻常路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不走寻常路。瞄准打造专兼相辅、民汉协作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标,提出了“专兼并重+民汉协作”的全新师资培养模式。专兼并重,提升“特长”;民汉协作,共建“特色”。

根据“专兼相辅+民汉协作”的模式,学校采取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互协作的教学方式,推进各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吸纳民汉教师,扩充师资队伍,打造特色师资团队,推动特色教育,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建设期内学校与企业合作制定了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积极从企业聘用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重点专业共培养专业带头人7人、骨干教师18人、双师型教师23人、兼职教师27人,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31名,专业课“双师率”达100%,无论质量还是目标都超额完成了示范校预计任务。通过“定计划”、“拼技能”、“重师德”和“借东风”一系列举措,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师资队伍建设之路。一支专兼结合、民汉协作、德技双馨、结构合理、“品行正能研发、懂市场会管理、能吃苦有成效”双师素质队伍已经建成,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式发展。

两年的示范校建设,自治区教育部门、乌鲁木齐市政府部门、市教育部门、市财政部门等对学校给予鼎力支持,先后追加投入近3000万元,对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道路等18个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建成的国家示范校伺服系统,为实现创建目标提升办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作为建设者,他们深知这不是终点,只是新的起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将一如既往地秉承“明德至善立业有为”的校训,朝着地区一流、西北知名、引领新疆、普惠市场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我们有理由相信,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将会在后示范校建设中更加奋发有为,再攀高峰。

(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刘家君)

下载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2012年11月30日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届人民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 2013年3月3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次会议......

    乌鲁木齐市物业管理条例

    乌鲁木齐市物业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编辑 第一条 为规范乌鲁木齐市物业管理行为,维护业主、使用人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

    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数学有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 十月,在我们祖国大西北的边陲,天山脚下的明珠城市——乌鲁木齐,已是秋风乍起,红叶舞,黄叶飘的金秋时节,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

    中国共产党乌鲁木齐市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乌鲁木齐市委员会 办 公 厅 文 件 市党办发〔2009〕14号 ★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办公厅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关于乌鲁木齐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

    乌鲁木齐市国家税务局文件

    乌鲁木齐市国家税务局文件乌国税办〔2011〕135号乌鲁木齐市国家税务局转发《乌鲁木齐市 人民政府转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各区县国家税务局,稽查局......

    乌鲁木齐市第105中学

    乌鲁木齐市第105中学 第十二个公民建设月活动总结 根据米东区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第十二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通知精神,乌市105中学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告-地方规范性文件(范文大全)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告 为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实重污染高峰时段(每年冬季的12月和来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