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阳镇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汇报
西阳镇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汇报
西阳镇位于梅县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272.3平方公里,全镇下辖行政村28个,居民委员会2个,村民小组280个,总人口为3.4万多人。去年以来,我们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农村垃圾处理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加强领导,落实措施,着力打造宜居环境,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完善制度建设。
我镇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家园”为目标,把开展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和提高农民环境卫生意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叶永辉任组长,镇长刘任潮任副组长,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各村(居)委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形成立体式、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组织领导体系,切实把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抓实抓好。
2、制定方案。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认真制订了工作方案,并要求各村(居)委拿出切合可行的整治工作方案。
3、明确职责。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镇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各村(居)委一把手具体抓。
4、营造氛围。通过召开镇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发放、张贴“洁净家园,从我做起”公开信、有线电视从5月份
起每晚黄金时段播出,共在公路沿线悬挂横额10多条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发动,增进共识,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的良好氛围。我镇把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纳入年终村级干部考核责任制,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
二、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今年我镇的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全镇共投入资金210余万元。镇政府投入资金120万元,各村筹集资金90多万元,购置专用垃圾运输汽车5辆,新建垃圾池30个,垃圾中转池(站)2个,配备45名固定的垃圾清运保洁人员,定时定点进行清扫保洁工作。各村(居)委想方设法增加投入:龙岗村投入资金4万元,购置垃圾收集清运手车1辆,36个标准塑料垃圾桶。常年每月800元聘用一名保洁人员每天定期清运生活垃圾。莆蔚村投入3万多元,购置垃圾桶40个,新建垃圾池5个,常年每月800元聘用一名保洁人员每天定期清运生活垃圾。其余各村采取向住户每月收取3—5元、发动华侨、外出乡贤捐款等办法多方筹措缺口资金,镇财政还设立垃圾处理工作专项奖励基金,对完成任务好的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奖励。
三、突出重点,落实工作措施
1、对S333沿线、白宫河的一河两岸进行整治大行动。我镇邀请县城管局、公路局等部门,组织力量对S333沿线、梅江河、白宫河道的一河两岸暴露性垃圾、乱堆乱放杂物进行集中清除,共出动运输机械150多台次,清除卫生死角258多处,清运垃圾、杂草100多吨。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引导,使大家自觉养成维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自觉不向省道s333沿线、白宫河的一河两岸乱扔垃圾杂物,不倾倒农药残液和生产生活污水。
2、建立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全镇30个村(居)委农村生活垃圾全部由户收集、村清运、镇处理。
3、成立巡查队伍。我镇要求镇城管队每天进行不间断巡查,对不自觉遵守垃圾处理规定的群众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发现有垃圾清理不及时的责成保洁员纠正解决。
经过一年多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镇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有序规范进行,城乡宜居环境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们将围绕创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家园”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踏实工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文明、富裕、秀美新新西阳而奋斗。
西阳镇人民政府
2012年3月6日
第二篇: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汇报材料
XXX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工作自查情况汇报
我镇认真贯彻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卫生保洁工作,改善农村生活垃圾状况,净化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梅市宜居「2„2012‟2号通知精神,对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考核办法》的考核标准,结合我镇农村的实际,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卫生保洁工作自查,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
镇成立了由书记、镇长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整治及日常卫生保洁工作领导机构,每个成员负责4-6个村,具体指导、协调和监查环境卫生工作。每月还组织2次分片检查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村(居)委,每月扣除每个村干部200元工资和驻村领导、驻村镇干部当月下乡费,并在全镇范围内通报批评。
二、宣传到位,营造氛围。
近期我镇召开了四场由驻村领导、工作组长及村(居)委支部书记、主任参加整治卫生工作的专题会议,对全镇8331户群众还发出了“洁净家园,从我做起”的一封信,并在各主要路段及公共场所张贴,加大宣传力度,使宣传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群众能自觉配合镇、村做好垃圾整治及日常卫生保洁工作。
三、加大投入,花大力气。
我镇镇、村两级充分认识到抓好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党委、政府在财政较困难的情况下,除一次性大清理、大整治投入80多万元之外,还决定每年投入资金180万元用于卫生专项资金,其中县拨60万元,镇自筹120万元。这些资金约30万元拨至各村(居)委作卫生经费,公路沿线上门收垃圾及扫地费用约70万元,各村收集的垃圾由镇转运到西阳镇填埋场费用约60万元,购置垃圾车、垃圾桶等设施约20万元。村级资金来源除一部分镇拨款外,缺额部分从群众收取每户每年30元卫生费及发动乡贤捐资形式解决,在这次大清理中共出动钩机5辆、铲车4辆,龙溪车、拖拉机80辆次。
四、重在建设,设施完善。
到六月一日为止,镇设置了13个临时堆放点,57个垃圾池,配置了1050个垃圾桶及6辆龙溪车。所有公路沿线住户的垃圾由4辆龙溪车采取每天上门收集垃圾,对临时堆放点垃圾每星期清运2-3次到西阳镇填埋场处理。
五、人员到位,队伍健全。
镇成立了三支卫生保洁队伍共有32人,一支负责公路沿线的垃圾清运,一支负责临时堆放点清理,另一支由剑英桥头到雁上圆盘的公路清扫,每个村(居)委还备有1-3名专职保洁员。全镇共有卫生专职保洁员82人,卫生保洁工作能高效正常地运转。
六、重在落实,效果明显。
这次整治活动中,共清理垃圾85车,全部运送到西阳镇垃圾场填埋。圩镇、村(居)委及周边河渠沟塘等水体无垃圾,村庄及周边无陈年积压垃圾堆。全镇面貌焕然一新,受到群众的肯定和表扬。
第三篇:西阳镇讲文明树新风
西阳镇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活动方案
按市、县文明委的安排部署,为扎实开展好我镇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经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树立文明新风、改善环境卫生、整治公共秩序、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等载体五大行动,在全镇形成人人参与讲文明、人人参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文明礼仪普及行动,着力倡导文明礼仪之风。深入开展“知礼仪、重礼节、讲礼貌”主题教育,发动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广泛开展人们日常交往和衣食住行等方面基本礼仪知识宣传、培训、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礼仪集镇创建活动,开展行业服务礼仪竞赛和礼仪标兵评选活动,提高行业服务质量。继续开展不文明行为劝导活动,着力纠正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贴乱画等不文明行为。
(二)扎实推进环境卫生清洁行动。
1、强化环保意识,净化生态环境。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牢固树立植绿、爱绿、护绿意识,强化、保护生态的意识。积极实施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广泛开展绿色社区、低碳家庭和文明新村创建活动,为全镇居民创造一个天蓝、水清、地绿的美好生态宜居家园。
2、广泛动员群众,改善环境卫生。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广大群众从我做起,从清洁身边的环境卫生做起,打一场环境卫生清理的大会战。深入开展以整治“脏乱差”为重点的“清洁家园”活动、积极开展“四创”试点村创建活动。在集镇,扎实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清理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公厕、河沟渠两岸等区域的脏乱问题,及时清理过时、破损节日标语、广告匾牌,全面清除“牛皮癣”。在农村,大力开展治''五乱“(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活动。
3、落实长效管理,建立科学机制。积极探索建设、管理、整治、教育、处罚相结合的有效办法,提升全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负责、市场运作、责任追究等长效管理机制,切实保持日常的长效保洁,推动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在农村,结合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新机制,大力推行”户集、村收、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解决长期困扰农村环境的垃圾污染问题。
(三)扎实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净化行动
1、组织开展网吧大巡查、校园周边环境大清理、文化
市场大整治活动。
2、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网吧暗访活动。对各种违规违法经营现象从严查处,各级各单位要加强专项督查力度,及时向社会通报网吧治理情况,提升网吧管理水平。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和谐西阳的重要载体,摆上重要位置,认真进行部署,切实抓紧抓好。
(二)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立足基层,面向大众,积极创新活动内容形式,精心设计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载体,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上下呼应、全民参与、全面推进的生动局面。
(三)整体推进务求实效。镇直各单位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从具体事情抓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以社会反响和群众评价检验活动成效,力戒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切实把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同今年开展的“四创”工作结合起来。把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的有效做法常态化、制度化,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统筹谋划,整体推进。
西阳镇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四月八日
第四篇:西阳镇简报2
西阳镇“阳光村务工程”建设重点围绕“12345”做文章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讲责任、树正气、干事业、比贡献”主题实践活动,认真完成第二阶段各项工作,西阳镇纪委重点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围绕“12345”做文章。
一是抓好一个阵地建设:即扎实抓好以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为重点的“阳光村务工程”办公室硬件建设,充分整合利用镇便民服务大厅,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办公室,购置电脑、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办公用品,制作制度标牌上墙。
二是抓好二个办事机构工作:为统筹协调抓好以“三资”代理服务工作为主的“阳光村务工程”建设,镇成立了“阳光村务工程”建设领导组,下设“阳光村务工程办公室”在大厅办公,抽调专职纪委委员任办公室主任,并统筹抓好镇“阳光村务工程”办公室与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二个办事机构工作,分别安排专人办公。
三是抓好三项重点工作:突出抓好“三资”代理服务工作、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工作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工作,为确保三项工作有人办事,镇党委、政府明确镇财政所负责人负责抓好“三资”代理服务工作,组织委员负责抓好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工作,民政办主任负责抓好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工作,做到工作责任明确到人。
四是抓好四项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工作:在全面贯彻落实已经出台制定的村级“三资”代理服务工作八项制度基础上,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格落实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严禁白纸条入帐、坐收抵支、支出手续不规范等现象。
五是抓好“三资”代理五统一工作:即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实行“五统一”: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核算、统一公开、统一归档,重点狠抓了统一归档工作,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全镇13个村清理的“三资”各项报表和资料,填制好目录,分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工作进展、实施效果等装订成册,镇村各存一份;同时,更新健全各村公开栏内容,并印发 “三资”明白纸,提高群众知晓率,对村级各种制度也要求各村制标牌上墙,按统一要求,完善了村级“三资”代理工作站软硬件建设。
第五篇:农村垃圾处理方案
关于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提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因为缺乏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和队伍,农村垃圾处理难。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项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村容整洁。农村垃圾处理该如何推进呢?
【现状】
从2004年9月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农村普遍推行了“三清三改”,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在一些比较边远的村庄,还是能看到垃圾乱堆乱放、不能及时处理的现象,山坡上、马路边、小河边,不时能看到塑料袋、化肥袋、农药瓶等“白色垃圾”。
农村垃圾种类多
农村垃圾过去一般是人畜粪便、菜叶、破旧衣物等,这些垃圾很容易处理。但现在社会发展了,垃圾种类越来越多,处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如农药瓶、肥料袋、塑料袋、废电池、农用地膜等,这些新垃圾很难分解。
缺乏垃圾处理设施
村民其实也认识到了乱倒垃圾的危害,但是村里既没有垃圾桶,也没有设置垃圾池,垃圾无法集中堆放,只好随意乱倒。而且由于当前农村集体经济条件普遍较为薄弱,不能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村垃圾进行清运处理。农村一般离县城的垃圾处理场比较远,清运成本偏高,村里又拿不出钱来处理,只好把垃圾埋在山上。
环保意识亟待增强
由于农民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处理垃圾上就显得极为随意。有的村虽然建了垃圾池,但村民总是就近将垃圾倾倒在河里等;有的人对动物尸体、农药瓶等,不经任何处理,随意丢弃;有的人不对垃圾进行分类,将能烧、不能烧的垃圾都堆在一起随意焚烧。
【危害】
由于农村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已对农村造成较大危害:
占用和损伤地表
目前,由于处理水平落后,农村主要采取了填埋、自然堆放垃圾的处理方法,这样就侵占了越来越多的土地,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妨碍环境卫生,更可能破坏地表植被。如地膜、塑料袋等,在土地中的残留率高达20%~30%,严重危害着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危害农民健康
人们随意将垃圾倒进河里,导致河水污染严重。许多村民都说,过去河里的水能喝,现在用来洗衣洗菜都要小心了。而且农村随意焚烧垃圾、稻杆等,对空气污染也较为严重。
由于农村垃圾大多是露天堆放,导致蚊蝇滋生,老鼠猖獗。农村医疗垃圾,常常是往偏僻地方一倒了之,导致许多小孩把废弃的针头、针管等捡来当玩具,极易发生病原体传染事件。
【探因】
投入受到经济条件制约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制约了对垃圾治理的投入,当前大多数农村都没有建设专门的垃圾池、垃圾处理场所,也没有专门的垃圾回收队伍。
目前,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对于分散的小城镇,如果将各个小城镇的垃圾集中起来进行处理,可能要增加几倍的成本,而且一个县城建设一个中型的垃圾填埋厂至少需要几千万元的资金,垃圾焚烧厂则至少投资在1亿元左右,地方财力很难承受。如果分散处理,则又受技术条件的制约,其中最担心的就是简易填埋后会产生渗滤液,而技术不过关的焚烧则可能产生大量的二恶英(毒性较大的化合物)。
在城市垃圾治理上,可以推行处罚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但在农村,推行处罚措施难度很大,只能加强引导。
【出路】
农村垃圾治理难度较大,单凭政府一方面的推动显然不够,但仅凭农民自己去治理也不现实,因此只有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才能真正治理好农村垃圾问题。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加大对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列出专项资金建设垃圾池、垃圾车、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设备等,统筹建设收集、储运、运输、处置设施。
让农民掌握处理方法
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学会分类处理垃圾,掌握正确处理垃圾的各类方法。
要以村为单位,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建立村规民约的形式,建立起
业余的“农村环卫队”,经费可以采取两个办法,一是村集体经济出一点,二是村民自己筹一点,形成“村收集、镇中转、县市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
将垃圾处理产业化
鼓励农民建设沼气池,推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农村垃圾与城市垃圾相比,在种类上有所不同,那就是易于腐化分解的较多。因此要鼓励农民多建沼气池,将易腐化分解的垃圾投入沼气池。同时要多推广一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
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污染治理领域,同时政府要让治污企业“能挣钱”,一是要出台垃圾收费方案,由农民承担一部分污染治理费用;二是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政府要“花钱买环境”。
一年2元钱 轻松治垃圾
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在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值得各地借鉴和学习。
例如,有的村提出了“村民自我分类、政府打好基础、聘请专门人员、统一清运处理”。
村民自我分类,即该村对各家各户进行宣传,教会农民对垃圾进行分类的方法,每家每户都自备两个垃圾桶,一个装易腐烂可分解的,一个装不易分解的。易腐烂可分解的就由农民自行倒入沼气池,不易分解的就倒入村里的垃圾池进行集中清运。
政府打好基础,即政府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由镇政府投入资金,在村里集中建了两个垃圾池,购买了专门的清运设备。
聘请专门人员,即采取村集体出一点,村民集一点的办法,该村村民每人只需一年出2元钱,聘请了村里两名贫困户,专门负责对村内环境进行清扫和垃圾的清运。这样,既有了专人进行垃圾清扫,贫困户又有了一笔额外的收入。
统一清运处理,即镇政府购买了两台垃圾清运车,定期到各村巡回清运垃圾,然后集中进行处理。
综合各方面的经验,对于改善农村垃圾处理,我们大致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农村垃圾处理网络。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原则,引导个人或企业投资,对农村垃圾及时清理,运送到指定垃圾处理场处理。通过个人或企业投资一点,政府补贴一点,用于建立垃圾收集站(点)、运输车辆的购买与养护。通过向农民收取卫生费、政府补贴维持、加快农村垃圾的规范化处理,保障垃圾收集、处理正常有序运转。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村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逐步建立健全村容保洁、垃圾日常处理、清运和管理等制度,保证垃圾处理有章可循,全程控制,长效治理。
(三)加大对农村人口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进行垃圾分类,定点投放,提高村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实现村容整洁。
(四)加大对农村新能源的利用补贴。扩大农村沼气池、气化炉建设规模,充分利用粪便、秸秆等有机物;加大太阳能、风能的利用,为农村提供能源支持,减少垃圾量。
(五)坚持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实行垃圾处理低门槛市场准入,吸引更多有实力和潜力的个人和企业投入城乡垃圾开发市场。
(六)从源头控制垃圾产生。通过收取固体废物处理税、资源过度使用税、碳排放税等,促使生产企业合理包装。探索研究并制定农产品垃圾有偿处理办法,引导农民进行垃圾分类及堆肥化处理,促使垃圾总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