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环保宣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为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团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以建校90周年为契机,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发的《关于开展201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作为云南大学商旅学院在校学生,我们积极参与了以“环保宣传服务”为主题,以我村为重点实践单位的2012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中,我们收获了许多的成果,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最后做出总结和提出建议。
1.调查时间: 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7日
2.调查地点: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寨河镇附近的两个村庄:吴寨村,陈兴寨村
3.调查方式与内容: 对我村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主动向村民和相关部门了解情况,重点实地考察我村周边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情况。
二、调查总体情况分析:
近些年我村紧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开始了新型农村改革建设。在看到我们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上升,农政补贴给农民带来的便利,生活品质的提升,文体活动的增加等一系列可喜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伴随而来的一些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问题。
1.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还夹带着随之而产生的大量污染
从“三农”政策开始,我村紧跟时代和改革的步伐,全面保障“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优质廉价家电下乡”等一系列便民、助民、惠民的政策的落实。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腰包鼓起来了,家电多起来了,伴随而来的是环保和节能意识的停滞,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生活垃圾的种类增多,垃圾处理的方式原始,废旧电器的处理不当,新型机械化农业污染等新问题。
先从生活垃圾的种类增多这一个小方面开始,在二十几年前,即1990年左右,那是我村的垃圾种类单一,而且污染度小、易降解。随着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垃圾的种类开始增多,而且朝污染大、难降解的方向发展。
下面是二十年前和现在我村的垃圾种类及其比例大致图示:
注:
可回收垃圾主要为:报纸、图书、暖瓶、罐头盒、废弃衣服、灯泡等
厨余垃圾主要为: 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
有害垃圾主要为:过期药品,其他化学制剂等
其他垃圾主要为:砖瓦陶瓷、渣土等
注:
可回收垃圾主要为:图书、废弃衣服、塑料包装物,建材
厨余垃圾主要为: 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
有害垃圾主要为: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其他化学制剂等 其他垃圾主要为: 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等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家电的下乡带来的废旧家电的处理问题,和大型农用机械带来的污染。
2.现代高科技的下乡的同时,污染处理的方式却仍旧原始 二十年前,由于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我们只能使用简单原始的处理方法和程序处理垃圾等污染物。对于可回收垃圾,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都是一件东西传几代,所以利用率和回收率十分高;而厨余垃圾很那回收利用,但是我们村民们基本均饲养牲畜,例如:鸡、猪、牛、驴等,所以大多数厨余垃圾均由家养牲畜解决,而且其中大多数还可用于肥田,实在无法直接利用的就只好弃至田间地头,完全依靠自然分解;至于有害垃圾,在二十几年前占村民日常生活垃圾的份额较小,基本是选择随意弃置了;其他垃圾诸如瓦片陶瓷和渣土等,大多用来填垫路面并且得到了有效的重复利用。
但是随着村民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大家的谋生方式不再是简单的耕种和畜牧。并且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电器下乡和农业现代化迅速普及等原因,给原本绿色清静的乡村带来便利和欢声笑语的同时,还带来了空气质量下降,噪音污染和废旧电器设备弃置,化学物质污染等问题。单单从垃圾处理上对比,由于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村民们对于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重复利用度下降,随之而来的是随意弃置,给村镇的容貌和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另外家养牲畜的减少和化肥的广泛施用,让不少厨余垃圾失去了剩余的价值,只好将其弃置;对于有害垃圾更是如此,没有合理的收集与处理方法,只好将其弃置,带来了不少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
3.大家对于合理处置垃圾,保护环境的看法
为了了解村民们对于合理处置垃圾和保护环境看法,我特地走访了几户人家,进行简单的询问调查和环保宣传。仅对垃圾合理处置问题的必要性,我根据收集到的情况绘制如下表,大家对于垃圾的分类和合理处理的态度主要有一下几种:
由上图所反映的情况大致可以看出:
大部分村民在垃圾分类和合理处理等问题上处在及其被动的地位,并且缺乏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更糟糕的是有小部分村民更本没有这种习惯,况且这种习惯很难改。
三、意见和建议: 对于我们村目前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合理处理,并且在实践调查中,我就保护环境和合理处理垃圾的问题给走访的村民们进行了宣传讲解和并且给出了一些日常生活小贴士,并且向村委会和有关的部门提出了解决建议。
1.建立垃圾堆积回收站点,提升环保和垃圾分类意识。
村委会可以统一几个垃圾堆积回收站点,并且定期安排专人进行统一整理和处理,对于可回收利用垃圾和其他垃圾应当回收后转手给某些企业或者工厂进行重复利用或再生产,并且可以从中获取部分收益。对于无法处理的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应当集中科学的处理,例如可以填埋厨余垃圾,化学分解有毒垃圾减轻污染。另外,村委会应当加强对于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等环保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并合理指定一定的奖惩制度,相信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村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对日常垃圾进行简单的分类,并且统一弃置到堆积堆积回收站内。虽然生活质量和水平上升了,节俭和重复利用的意识仍然值得推崇,我们可以重复利用并且少用塑胶袋并逐渐放弃塑料袋的使用,多使用菜篮子和环保袋;对于一次性餐具和包装的商品我们要灵活选择,尽量减轻这些有害垃圾对于农村绿色自然环境的污染。
2.村镇合理进行布局并且统筹规划,引进高产值低污染项目。
村镇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是不妨多考虑一下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现代化布局,合理配置垃圾回收站点,并且适当添加环境保护设施和引进相关高新项目。
在布局时尽量做到科学合理,让每户人家方便快捷的处理日常生活垃圾,例如几户人家设计一个垃圾中转站;并且让村民们能通过简单的投入便可为环保做出贡献,例如在设计新农村住宅时可以加入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设备,并配置专业人员进行上门指导和维护。
3.加强农村义务阶段教育对公众的影响,合理开展文体活动宣传普及相关知识。
对处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和环境保护的教育,并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绿色生活、环保生活。在课本和学习过程中加入部分关于环境危机对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启发学生们关心社会问题,关心环境问题。
村委会和有关部门可适当开展相关的文体活动以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并在其中穿插一些生活的片段和社会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各种危机,以及我们面对危机所能采取的措施,在娱乐和生活中普及科学文化和环境保护知识,提升大家的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可以鼓励大家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你我做起,为和谐、美丽、绿色、文明的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第二篇: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专题
调查目标:了解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了解乡镇政府建设新农村的举措;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生存现状、教育状况等,通过调查来使等多的人来关注和了解农村,分析解决农村存在的问题;
调查时间:2011年7月3日至5日;
调查对象:XX区XX镇XX村村干部、留守儿童家长、留守儿童;
调查方式:采访镇政府工作人员村干部了解横山村留守儿童现状,深入白沙镇滩盘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同学习,同游戏,践行教育帮扶。
为全面了解XX镇XX村农村新农村建设情况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我院领导组织同学对该镇新农村建设情况及留守儿童现状做了调查,实践共三天时间,前一天在政府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采访,走访当地农户,并询问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后两天送爱进校园,了解留守儿童现状,和留守儿童面对面交流。结合此次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全镇农村经济出现四大变化: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二三产业、养殖业、林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加;二是农作物品种结构逐步优化。逐渐形成花椒、优质粮油、蔬菜、三元杂交猪、肉羊新品种改良率逐年增加,林果业高接换优等新技术全面推广;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从李桥镇的镇情出发“夯基础,增后劲”围绕“修路、治水、改网、建集镇、兴旅游”的思路,完成了公路硬化和的渠系配套设施和光纤电视工程,农网改造14个村,新增变压器32台,改井打井50多口,自然风景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工作。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总的形势较好,部分农民比较富裕,房子比较漂亮,农村也比较稳定。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1、村级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近年来,由于镇村两级加大对重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及文教卫生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使镇村两级债务沉重,全镇负债总额XX万元,仅村级债务就多达XX万元,大部分村少则数万元,多则上十万、几十万。村级经济实力薄弱,发展经济包袱沉重,使经济发展难以形成牵引力、向心力。
2、传统农业难以拓展,支撑力不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林业大镇,农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产品是其三大经济支柱。但是,现在由于受气候、品种、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除了进一步调优、调精、提高单产外,发展的潜力似乎不大。同时,传统农业还受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处在一种靠天吃饭的极不稳定的状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十分有限。
3、加工产业规模偏小,带动力不足。近年来,各村都相继建设了一批为民服务的小型加工房。但由于资金有限、投资规模小、市场风险大、经济效益差,这些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还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4、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在深入基层调研中,我深深地感到:农民增收门路狭窄,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全乡567名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的不足10%,9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五、对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要坚持富民为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尽管“十五”期间,个别村初步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条件,但农民收入渠道不宽,增收基础并不稳固,靠天吃饭、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未根本改观,偶遇自然灾害,稍遇市场波动,增幅就会大起大落,陷于徘徊。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全镇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
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2、要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巩固和发展增收基础。着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一是优化品种结构,加大示范带动。结合本镇实际,在稳定种植业的基础上,巩固发展好笋材两用竹、黑山羊、生猪生产。二是要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以岩区为重点,认真做好中药材67亩、姜黄56亩、香樟76亩的栽植。以坝区村为重点的蔬菜基地64亩、青蒿种植234亩,撑绿竹种植98亩,着力推进种植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向粮、油、饲、林、果、蔬多元结构转变。
3、要创新机制,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积极发挥12种猪场,23场的带动优势,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植科教、流通、农资服务的主体。要引导农村大户、运销能人、龙头企业、基层干部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4、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紧紧借助中央、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以两个示范村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村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一是要超前规划。二是要高起点建设,进而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5、要转移农民,拓宽增收领域。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速度呈加快趋势,务工经商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调查情况看,2005年全镇县内外转移输出已达一万人,县外务工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文化层次较高又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年收入超过万元。因此,围绕新农村建设,今后几年要继续重视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一是加强外出务工的组织引导。我镇农村劳动力外出主要依靠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就业的盲目性较大。要注重加强同县劳务市场和劳务中介组织的联系,为农民工提供及时的劳务信息和维权保障服务,让农民出得去、能就业.。二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为农民务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三是大力提高农民工素质。通过“阳光培训”和扶贫培训工程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竞争能力。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消化一部分,发展非农产业吸纳一部分,发展外出打工输转一部分,大力提高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
六、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农村孩子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为
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为了保证属于“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健康成长,尧棒乡中心学校协同乡党委政府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要加大学校义务教育投入,管理好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乡党委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尽量从各种渠道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上给予帮助,使一些家长多有些时间来照顾自己的子女。同时还利用调查结果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
3、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4、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5、学校各科老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学生加强心理教育,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教育,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
6、大力开展校园活动。这几年,每年学校都要开展大规模的校运会、广播体操比赛、庆祝六•一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了校园生活乐趣,对“留守儿童”也是有吸引力的,缓解他们的厌学情绪。
7、实施制度化的家访,逐步建立起了学校与“留守儿童”照管者共同支持的教育模式。
通过上述措施,我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留守儿童”常见的问题得到有效制约,极少发生类似的事件“留守儿童”辍学人数及少,就是有力地证明。
XXXX XX
第三篇: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研究
学院:工学院
姓名:裴绍鹏
班级:07机械二班
学号:27702022
2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研究
内容摘要:“十一五”时期,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和困难同在,蕴涵着新的发展态势、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兰州市应面对新的形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机遇 挑战 发展趋势
现阶段,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和困难同在,蕴涵着新的发展态势、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兰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时期以来,兰州市服务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兴服务业开始起步,金融、电信、广告、家政、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新型业态不断扩大”。“十五”末年(2005),兰州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市场销售额稳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8%;商贸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场年成交额突破200亿元;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6%,比上年上升0.6%;物流业发展较为迅速,货运总量已达5972.19万吨,比上年增长3.22%,旅客发送量已达2545.68万人,比上年增长了5.35%;电讯及信息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2.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2.64%,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17亿元,比上年增长5.26%;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接待入境旅游者5.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5%,接待国内旅游者2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6%,旅游总收入已达到9.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3%;金融业稳步发展,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21.92亿元,比2005年初增长11.91%,各项贷款余额1089.42亿元,比2005年初增长3.26%;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进出口贸易总额达7.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9.4万人、56.5万人、50万人、20万人和25万人。可以说,“十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最快的时期。
“十一五”时期,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一些新的机遇: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使产业结构进入快速变动期,将为兰州市加快结构调整和提升经济竞争力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城市规模扩展,将使兰州市城乡基础设施条件、生产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为兰州市加快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政策条件;四是随着改革攻坚的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消除,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将使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内在动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五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以汽车、住房、旅游、文化、教育、福利、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宽裕型、发展型消费加速普及,将为兰州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开拓广阔空间。
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潜力尚待挖掘
现代服务业的体制机制还不够活,改革开放力度还不够大。近年来,虽说外资、外企
已较多的进入现代服务业,如“十五”末年,兰州市“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到1468户,合同直接利用外商投资2.22亿美元,苏宁、国美、康师傅方便食品、吉利汽车等知名品牌落户兰州”,但由于金融业、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开放程度还不高,所以从规模上看,外资所占比重仍然较小。另外,在经营方式和效率上与国内其他省份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现代服务业总量不大,门类不全,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发展特色产业、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目前,兰州市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等行业,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型服务业包括现代中介咨询、物流等领域相对狭窄且发展不快。这种内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运用现代经营方式、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力度不大;医疗、卫生、体育等行业的产业化步伐不快;以信息科技、现代管理为支撑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的发展较为薄弱,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不太明显。
(三)现代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现代服务业市场发育不足,是兰州服务中心地位和辐射功能不足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于市场化程度不高。尤其是金融领域改革相对滞后,按行政区划和层级设计的区域网络、高度集中的金融配置权力、经营机制的僵化,都使金融资源难以优化配置,带来一系列矛盾。同时,生产要素的市场定价机制和途径尚未真正形成,产权、技术交易多年来难有大的突破。另外,现代服务业目前主要服务于省内的企业和消费者,而没有把市场放大到整个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这进一步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四)现代服务业区域布局不尽合理
现代服务业区域布局不尽合理,城市圈内现代服务业的资源高度向城关区集中,周边县(区)特别是农村的产业发育十分薄弱,城市与农村的产业发展更是严重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市带动农村的任务相当艰巨,即使是群众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商贸业,在周边县(区)特别是农村存在网点少、效率低,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金融资源在周边县(区)特别是农村更是稀缺。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到周边县(区)产业、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到群众的基本生活。
(五)现代服务业政策引导滞后
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建设投入不足,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抓好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和大项目,克服资金“瓶颈”仍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还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对现代服务业管理部门属性的定位,与其实际所应承担的行政职能已不相适应。相关政策有的尚未出台,即使已出台的还有一些规定不明确,政策引导相对滞后。
(六)现代服务业管理人才相对短缺
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不足,发展观念不强,导致了现代服务人才的欠缺。就目前来说,服务从业人员大部分仍集中在传统服务领域,精通信息技术、现代管理和统计等方面的人才较为缺乏,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营理念相对落后,服务效率和人均增加值不高。在服务业从业人员中,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较少,特别是从事国际贸易、金融、保险、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旅游、咨询、信息、广告、会计、中介服务等方面的优秀管理人才相对短缺,这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尽管未来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但“十一五”时期仍将是兰州市现代服务业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兰州市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旅游和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培育资本、产权、土地、技术、信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十一五”时期,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是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的加速发展阶段,强化投资和产业支撑,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
向;二是处于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阶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遵循市场原则,是加快兰州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处于经济结构大调整时期,依靠科技进步、人才集聚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的全面提升和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兰州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四是处于区域经济大开发时期,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着力招商引资,增大资本运筹总量,是兰州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五是处于社会格局大变动时期,坚持以人为本,拉长社会“短腿”,全力维护稳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是兰州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兰州市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着差异,即佩蒂——克拉克定理。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通过对世界各国各类产业占国民收入比重变化的分析研究,进一步证明和完善了佩蒂——克拉克定理。世界经济史也表明,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经济发展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发达的经济都有很高的服务业就业人口。据世界银行统计,早在200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就为62%,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43.5%,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2%,22个高收入国家为65%,而我国平均水平仅为50%左右。2000年,从兰州生产总值构成来看,第一产业占5.29%,第二产业占46.85%,第三产业占47.86%;但到2005年,第一产业占3.9%,第二产业占44.1%,第三产业已占到52.0%。从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来看,2000年发达国家为60%至78%,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为45%至62%,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为30%至45%,而我国平均还不到40%。2000年,从兰州社会劳动者构成看,第一产业占31.19%,第二产业占30.12%,第三产业占38.69%;但到2005年,第一产业占29.64%,第二产业占28.64%,第三产业已占到41.72%。
“十一五”时期,兰州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由2005年的3.9:44.1:52.0调整为2.8:46.2:5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二)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
现代服务业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充分显示出现代服务贸易在未来时期内将在世界市场上持续扩张,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则为现代服务业国际分工提供了物质前提。现代服务贸易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项新内容,客观上要求打破国家壁垒,实行自由化发展。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已远远超出同期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据专家估计,到2010年,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将会“平分秋色”。另外,经济全球化分工也带动了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据预测,到2008年仅在全球计算机用户电话服务中心领域,就将为印度提供110万个就业岗位和价值210亿至240亿美元的服务收入。到2015年,美国将有330万白领工作岗位以及1360亿美元的工资转移到海外,诸如俄罗斯、印度、中国和菲律宾等国。在今后的20至30年间,整个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的比重大约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预计到21世纪30年代,服务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和内容。
“十一五”时期,兰州市应构建西北五个省会城市与呼和浩特、拉萨两个省会城市共同联手的西部地区“5+2”城市合作发展联盟,加强与西宁、拉萨两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协作,形成贸易、旅游经济长廊,使兰州成为西藏拉萨在祖国内陆地区的生产、生活及日用消费品流转基地,促进兰州与祖国西南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农产品和各类工业消费品的经济贸易交流。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使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着力扩大提高利用外资的规
模和水平,对外资企业实行平等的国民待遇。
(三)现代服务业竞争的信息比较优势日益突出
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一国或地区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主要是通过信息业来完成的。因此,传统比较优势将逐渐弱化,信息比较优势将成为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操纵与控制能力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应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而不是传统服务业的简单复制和数量叠加,网络化的水平决定着现代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因此,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介机构,当务之急是要创新网上运营机制;消费性服务业作为沟通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一座桥梁,应尽快搭建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现代服务业要发挥以信息导向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依托信息化手段。兰州市应以信息化为基础,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加强兰州信息港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到2010年使信息产业的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占GDP的10%以上,实现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现代服务业将是带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
现代服务业是建立在现代信息化、国际化意义上的服务业,具有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和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等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的特征。兰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会成为第一、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因素。
1.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第一、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与第一、二产业的结合将更加紧密,进而成为推动这两大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的工业和农业将成为“服务密集型”领域,出现“产业服务化”的趋势:即一些工业或农业部门的产品主要是为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的,知识和技术服务等将随产品一同售出,这种服务将会引导工业、农业部门的技术变革与产品创新。
2.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因素。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这一产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将直接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高效率的服务给予支撑,现代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应用领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服务业的现代化就是服务业信息化的过程,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将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主要源动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对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将促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进行创新和实现突破。
(五)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趋势明显
根据产业经济理论,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机制有两个:一是市场机制,另一个是政府干预。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正是在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同时作用下进行的。只有两者彼此配合,才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因此,在建立规范的市场体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区域规划,制定合理的区域产业政策。“十一五”时期,兰州市要强化服务业功能分区,依托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组团功能和区域环境特点,合理设置规模、功能、形态,完善服务业布局,构筑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网络。要高起点完善和建设“一区一带一圈”,即:中央商务区、东部商贸经济带和西部商贸经济圈,在中心城区和郊区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以大型综合市场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城关区要突出行政管理、商贸金融、文化娱乐、科学研究等功能,加大对张掖路步行街、农民巷食品街的综合整治和建设,在提升南关什字商务区功能的基础上,建
成盘旋路至西关什字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兰州中央商务区,改造和提升东部商贸经济带,优化整合西部商贸经济圈;西固区、七里河区要突出商贸、仓储、运输功能,围绕铁路、公路多式联运,配套完善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安宁区要突出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科学研究、观光旅游功能;榆中盆地要按照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引导接纳老城区的部分功能,形成科教、生活居住、休闲度假的功能区;皋兰县、永登县、红古区要合理均匀布点商饮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文娱体育、交通站场,优化服务业功能结构。
总之,“十一五”时期,兰州市应面对新的形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以湘.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M].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
2.兰州市统计局.兰州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兰州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纲要,2006
4.中共兰州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
第四篇: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3年7月18号,我开始踏上了“三下乡”活动的征程。我此次在下坪村展开为期5天的调查。下坪村坐落于沅江边上,它是洪江市硖洲乡里的一个村。占地面积10万余亩,人口3000余人,距离市中心约15公里。下坪村自去年4月份开村民代表大会,村长本着“要致富,先修路”的方针。于5月份开始修建水泥马路,现在水泥马路已经修好,并且水泥马路通到村里各处。
⒈经济来源
下坪村的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以副业如养鸡、养鸭、养猪为辅。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80%。经济作物包括(水稻、棉花、桃、李子、杨梅),蔬菜(白菜、西红柿、茄子、萝卜等)。下坪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由于市场信息落后,制约了对外市场的销数量。
⒉为村献计策
7月20号,首先我来到下坪村里的棉花地里,我看见一位农民伯伯在棉花地里锄草。我发现这块地里的棉花树长得很高很密。于是我就向这位农民伯伯打招呼。之后,我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向他解释。我告诉他植株不宜栽的太近,否则棉花因无法得到充足的阳光从而影响它的质量。另外,我还向他建议要去除棉花树的顶端优势,否则得不到高产量。农民伯伯听我这么一说,一下子恍然大悟。他说“怪不得自己的棉花产量那么少,并且棉花不是那么的白净,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之后,他使劲的夸我。随后,我来到田地里,我看见田间的水渠有许多老鼠洞,我想这样水会漏掉会严重影响水稻的灌溉。
于是,7月21号晚上我向蒋村长建议把田间的水渠用水泥硬化,另外,我向他建议多修几台抽水机,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将沅江水引进灌溉水稻和果树。我还向村长建议要他带头学习科学栽种、浇灌技术来种植果树和蔬菜。另外,倡导村民利用稻草和牲畜的粪便制造可再生能源沼气。这样不仅清洁,也能节省燃料及化肥的开支。这也是环境友好型的一种体现。
⒊留守儿童及教育问题
由于迫于生活的需要,下坪村有许多夫妇选择外出打工并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中,让年迈的父母抚养。我从妇女主任那里了解到目前下坪村有留守儿童80余人。在和乡亲们的接触中让我地感受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和上一辈教育的落后。虽然,现在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许多村民无法正确的教育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很容易在他们的心理留下阴影),导致孩子的自暴自弃,而对于那些想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们,由于父母承担不起昂贵的学费,只能让孩子辍学去打工。针对这些情况我向村委会反映,村委会决定想办法帮助那些想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我还建议村委会要定时请一些教育方面的专家来村里为村民开讲座,让村民学习如何正确地教导孩子。
⒋结合党的基本政策,对下坪村的现状的经一步思考
党中央第三代领导人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和“七一讲话”明确提出了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必须遵循的基
本方针,对我国农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制定了推进农业和农村的行动纲领。
当前社会农民的进步就是农村的进步,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整个农民队伍素质的提高与进步主要依靠其中的青年人的进步和提高,他们创造力强、生机勃勃,是农村新生产力的代表,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稳定和加强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要他们去耕耘;增加农民收入,过上富裕文明生活,需要他们去开拓;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农村稳定,需要他们发挥积极作用。因而,广大农村青年素质的高低、农村青年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否发挥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⒌经过深入的思考,联系实际,我认为:
面对新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针对当今农村青年生存发展的状况,各级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应该向农村青年尤其是闲散青年投入更多的关注,关怀和帮助引导他们学榜样、学技能、学科学、求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找到人生奋斗目标,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新一代农村青年。
学知识、求发展、坚持以繁荣文化塑造人。农村青年的整体素质不高,因此尽快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刻不容缓。政府社会应在有关方面要对广大青年进行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帮助他们学习党的全民政策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
全面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人的道德水平极大地影响着人的各种行为。因此,对青年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重要,营造和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引导下坪村的青少年的文化心态和社会心理向有利于该村发展,有利于改革开放发展,从而抑制发展中传入不良思潮的影响建立新型农村。
⒍关注现在,展望将来
下坪村目前种植棉花1000余亩、种植水稻2000余亩、种植柑橘1500余亩。该三大产业成为下坪村目前的经济主要来源,加上养鸡,养鸭、养猪等副业,构成了下坪村的经济模式。今年5月下坪村已通公交车,这给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节省了村民出行的车费,这真真做到了为村民服务。另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及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已经实施到位。目前下坪村已建立起了村卫生室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门诊。这就意味着下坪村民的生命健康到了及时有效的保障,并且买药花了钱还可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门诊进行报销,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有病买不起药的局面。现在年满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以领取相应的养老金。今年7月有线数字电视开始在下坪村进行改装,固定电话也基本在下坪村普及。2006年下坪村已经完成了农网改造。
目前下坪村交通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下坪村一定要抓住机会发挥自己的地理优势,科学合理的灌种,将自己的经济作物推销出去。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下坪村会成为现代化得新农村,村民会过上富裕的生活。
⒎活动总结
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了解到下坪村目前的现状。包括下坪村的经济来源及状况、地理位置、人口、面积、留守儿童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让我明白社会实践调查必须要深入基层进行调查。只有身入基层才能调查真实的情况。“三下乡”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给我留下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在生活着9亿多的农民的广大的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同时,它留给我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我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让我认识了社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此同时,我相信我会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素质,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锻炼自己的意志与毅力,为适应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了我们在校大学生一个去了解社会、去感受农乡文化、去学以致用的平台。因此,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珍惜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力争做到服务群众,回报社会。
⒏自我评价
在这次为期5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收获很多。
不但我的实践调查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对我的社交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这也让我了解到农村基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感受到助人为乐的乐趣。并且,这次我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调查中,帮助村民解决了一些问题,这是让我感到自豪的。总之,我本人对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感到非常的满意,虽然实践过程过程有点辛苦,但对于我将来的发展来说我认为是值得的。
第五篇:高中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高中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 查 人:杨子川
调查时间:2015年8月7日 调查对象:村中农民等
调查方法:访谈、文献调查法、查询相关视频资料、实地考察等 调查目的:下乡实践,了解农民生活工作现况
三天的农村实践活动让我们对于三农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几天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思考总结,得出农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报告。
第一部分:现状特点
田家村是一个当代农村的典型。在五里村调查三天,我们从田家村的发展现状看到了我国当代农村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当代农村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产结构有所调整。几十年来,农村的生产结构发生过多次变化。目前,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我们调查采访的农户中,大部分农民种植蔬菜等粮食的目的是自己食用,且规模不大。而像柿子、玉米等非主食类作物的比例较多。另外,枣子等干果的种植也有一定的发展。
二、生产方式发生不同程度变革。目前农村的生产种植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这种变革的程度主要有生产的规模决定。既有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大棚种植,也有规模不等的私人种植。我们采访的农户由于种植规模有限,所以没有过多地使用现代化耕作设备;但是我们了解到,在大型的农场中,大型机械的运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三、农民素质普遍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显著发展。农民是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田家村的马飞是一位有名的枣子大王。他培育的超级大枣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一切都是凭借对科学知识的钻研精神,加上踏实的作风。他们都是当代先进农民的代表,他们是我国农业向科技化、专业化发展的干将。而普通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则是我国农民整体素质提高的表现。在短短三天中,我们接触到许多当地农民。他们和我们交谈时,对一些现状的分析都比较客观和透彻,阐述了他们对于我国基层农村政策的看法和意见。他们的观点充实了我们的调查报告。农村基础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有了显著的发展。我们实践基地所在的行知小学就是当地的著名的农民子弟小学,招收附近六个村子的农民孩子。学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设备先进、师资力量优良的学校。许多农民孩子不但圆了读书梦,还享受到了和城市孩子一样的待遇和教育资源。
四、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及收入结构的变革。目前农村农业人员的收入已不仅局限于农业生产。许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等方式来增加收入。同时,由于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出力。这样,丰富了农民的收入结构,农民的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农村劳动力也加快了城市的建设。以农户李伯伯家为例,他的儿女均在县城打工,他自己在农闲时也偶尔外出做活。这样,他们的收入就大大增加,并且,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城市,也大大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农民收入结构的变革也使他们的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我们采访的若干农户中,电话、电视的拥有率高达九成;有四成的农户家中有摩托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电扇、洗衣机等电器已比较普及,我们还能看到农民从腰间取下手机发短信。这一切说明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
五、先进的大型种植基地逐步兴起。在五里村,我们参观了浦禾园果树基地和艺莲苑水生花卉基地。这两个基地都是国家级的重点基地,许多先进的品种、技术在这里进行试验,然后推广到普通农业生产中。先进种植基地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相关农业的发展,同时形成连锁反应,提供了旅游、教育等一系列资源,无形中又增加了农村其他产业的产值。这也是我国农业向专业化、大型化发展的表现。
第二部分:存在的问题
农村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由于调查程度有限,仅从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农民权益保障问题。保障农民权益是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然而事实上,侵犯农民权益的事件太多。仅在田家村,农民普遍反映他们的权益受损。当地工厂建设宿舍,征用农民土地,补偿十分不合理,甚至使一些农民觉得生活无依靠。而工厂在申报征用时,竟称农民的良田为荒地!这一现象引起当地许多农民的不满。而对于这种现状,农民大多抱悲观绝望态度,没有想到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无形中助长了此类现象的发生。
农民采取忍气吞声的态度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一定数量存在的行政问题为农民威权设置了障碍。这是短期无法解决的。正如一位农民说的,中央、省、市的政策是好的,但在村、县落实时,有时发生了差错。所以,农村问题更多的是基层工作的开展和改进,这也正是三农问题的难点和重点。中国的农村人口太多,范围太广,仅五里村就发生这些问题,放眼全国,农民维权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农村城市化问题。随着农村的发展,农民对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势必使农村逐步过渡到城市。目前看来,这种过程似乎还不是很明显,但在农村中已可以看到许多城市化的现象。仅从环境角度看,农村中也有了高耸的烟囱。虽然现在环境问题还不明显,没有影响到农村的发展,但是从长远角度,农村环境的保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如何从开始做起,发展农村环保经济,避免重走城市污染的老路子,是不久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