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关于又好又快建设我市现代化城市的若干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3 11:1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常州市:关于又好又快建设我市现代化城市的若干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常州市:关于又好又快建设我市现代化城市的若干问题研究》。

第一篇:常州市:关于又好又快建设我市现代化城市的若干问题研究

关于又好又快建设我市现代化城市的若干问题研究

邹建萍

常州市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213003)

摘 要:常州是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现代化城市建设正开始实施以城市现代化建设为特征的第三轮《城市建设三年纲要》。为了确保实现《纲要》提出的至2010年创建成“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我们必须正确把握新阶段的新特征,深刻认识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又好又快推进我市城市现代化建设。由鉴于此,本文就实施《纲要》的若干问题作研究。关键词:现代化城市建设 发展新视角 注重提高 城市品位

2003年以来,我市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根据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围绕把我市构筑成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的定位目标,大投入、强推进、快见效地连续实施两轮《城市建设三年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取得了有目共睹、凝聚人心的成就,为推进我市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实现“两个率先”的第一个率先目标,搭设了平台,提供了支撑。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瞄准城市发展的定位目标,以三年为一个周期,阶段式推进城市建设,是符合城市建设计划性和连续性十分强的客观规律,是具有可操作性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新视角有效推进城市现代化

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市区南北一体的城市建设战略,初步拉开了城市发展的框架,下一步城市建设按照至2010年基本形成布局、功能、环境同质的“三城并举”都市格局的目标,重点要从拉框架、打基础加快转向抓功能、挖内涵、提品位。其中,中心城区要加快建成以商贸、金融、文化中心为主要功能的核心城区,武进区要基本建成以旅游休闲、生态居住、高等职教、高等技术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南部新城区,新北区要基本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北部新城区。在这一建设重点转向的过程中,城市规模发展不仅受到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资源制约,而且面临城市功能布局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与否,事关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强弱和效率,而且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若要改变,付出的代价巨大,还贻误发展时机。面对资源制约和功能布局两大挑战,我们只有把包括众多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在内的市区区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视角推进城市现代化。因为:从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看。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题中之义。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也在农村。因此,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应该全面贯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方针,为农村提供城市化的动力,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

从市区农村自身需求看。我市市区农村是全省乃至全国城镇密集地区之一,也是城乡统筹发展需求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按照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富裕化的发展目标,高效率、产业化、精品化的农业发展定位正在强烈呼唤市区广大农村地区,在城市化的宏观趋势下探索多样的现代化之路。

从市区农村空间布局的现状看。当前正受到以下三种力量的作用,面临着空间格局重构的挑战。一是,经过1999年以来两轮成建制的乡镇合并,所有合并后的小城镇形成了“一镇两区”或“一镇三区”的格局,原有空间分散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善。二是,与乡镇合并同时进行的“一镇一区(工业园区)”模式,不仅没有有效集中村庄工业,还造成许多小城镇的工业园区单纯考虑工业生产需要而脱离城镇,造成资源浪费、污染扩散,小城镇第三产业发展失去依托。三是,随着大量农村居民进城(镇)务工,特别是许多青年农民不再仅仅满足于在城市(城镇)就业,而是需求在城市(城镇)居住生活,引起本已存在的“空心村”问题越来越严峻。总之,以上三种力量分别从行政、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影响市区村镇格局和集约利用。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认为,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新视角,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将使城乡空间资源获得重组和优化的机遇,给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资本和产业,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就业机会,而众多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用地整理和置换则为城市拓展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当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改变城乡

二元结构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就城乡建设来说,其核心是要在市区城乡总体规划框架之下,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资源为预期目标和实现途径,建立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充分合理的流动机制,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重点中心镇为骨干、一般建制镇为基础的梯度分布、统筹协调的市区城镇体系。根据这一思路,对转变目前村镇规划建设模式的时机和条件有利,国家《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作为起步,首先要切实转变就镇论镇的传统村镇规划建设模式,冲破区与区、镇与镇之间的行政区划束缚,强化主城区外围重点中心镇的规划建设,增强重点中心镇综合功能,发挥其接受城市辐射、服务周边城镇和农村的“龙头”作用。

二、以城市路网建设为抓手推动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有机统一

国内外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实践表明,现代化城市不仅城市形态要合理、城市功能要完善,更重要的是,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要有机统一。我市经过前两轮《城市建设三年纲要》的实施,现在开始进入构造合理城市形态和增强城市功能的新阶段。在这重要的城市发展阶段,如何确保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有机统一,成为我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

在城市形态上,为了避免和克服城市“摊大饼”式漫延扩展的众多弊端,经过反复论证,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城七组团”,即在市区范围内形成由中心城区、南部新城和北部新城组成为主城,在主城外围形成七个城镇群组团。从目前建设发展态势来说,一方面,南、北两个新城分别向南和向北拓展,中心城区在加快更新改造的同时向东、向西拓展;另一方面,正如前述,要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视角,通过整合农村空间资源,规划建设主城外围的七个城镇群组团,尤其是近邻主城的城镇群组团。如何引导上述建设发展态势按照总体规划要求有步骤、有秩序展开,迫切需要现实的实施途径。

在城市功能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在众多的城市功能中,现代综合交通功能对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在长三角地区城市竞争激烈的格局下,时空距离大大缩短的“城际”时代近在眼前,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既是新的机遇,又是新的挑战。为了确保巩固和保持我市在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地位,我市一方面要通过加快建设长江港口和内河航道网络、高速公路网络以及扩建扩容常州机场,积极推进高铁常州站及周边地区开发、常州火车站北广场建设以及南广场地区改建,全面提升水、陆、空现代综合对外交通能力,以凸显我市区域交通枢纽的优势;另一方面,城市内部交通,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正在加快实施以人为本的“公交优先”交通模式,要在目前公交票价优惠政策和开通首条BRT快速公交的基础上,通过改善中心城区路网,扩大公交线网覆盖面,以吸引更多市民首选公交出行方式,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减轻城市交通对城市发展、生态环境和城市资源的压力。总之,目前我市城市对外和对内的交通网络建设,对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的有机统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城市的供气、供水、供电、城市照明、排水、污水处理等其它基本功能,也需要伴随城市形态的演变不断扩容提质,确保城市正常运行。

综上两方面分析,现阶段我市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实质是城市形态与城市功能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城市路网系统建设对城市建设整体发展具有非常强的带动效应。紧紧抓住这一“抓手”,能有序引导城市建设按照总体规划拓展,有效提升道路两侧土地的价值,全面发挥对城区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作用,高效发挥对重点片区改造和建设的带动作用,有效保证城市对外、对内交通的无缝对接和方便换乘,大辐提高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充分发挥对城市其它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绿化带建设的载体作用。

三、以改善城市水环境为突破口注重提高现代化城市的品位

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提供宜工、宜商、宜学、宜居的环境。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环境质量的提高、人居条件的改善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城市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涵,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市正在实施的第三轮《纲要》,按照“环境优先”方针的要求,又围绕“三城同创”的目标,从城乡大规模建绿、严标准治水、高起点生态修复、长效化环境整治、民本化居住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把生态环境建设统筹于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全过程之中。我们坚信,这一改善人居环境的战略举措,定能为科学解决资源环境约束、合理调整经济结构、逐步恢复生态平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确保城市可持续发

展,提供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和依托支撑。

然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城市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更重要的是,在治理环境、恢复生态的过程中,要日积月累地创造美好的城市形象,发挥环境建设的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不断给予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惠。这是我市城市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又一个重大课题。

毫无疑问,破解这一课题,要从我市自然环境资源的实际出发。我市市区自然资源的最大优势是城市水环境,整个市区地处江南水网地带,城市保持着“城河相依,河抱城市,城中有河”的传统格局,近几年开凿通航的新运河和武南河又大辐度增加了市区水环境的容量,苏南地区第二大湖泊“西太湖”有待综合开发利用。而当前,市区区域水系的水质虽经治理有所好转,但是时好时差,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特别是今年起全省实施水污染区域补偿经济机制,在这“倒逼”治理的态势下,我市入太湖河道水质的治理达标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我市治理环境、恢复生态、塑造城市形象要以改善城市水环境为突破口。这既是发挥我市水环境资源优势的唯一选择,又是改善我市城市环境质量的迫切需要。如果说,在城市建设上,过去我市是以道路建设为抓手,带动道路两侧的整治、改造、开发和保护,那么,今后要增加河道这一新“抓手”,带动河道两侧(湖泊周围)的整治、改造、开发和保护。

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年来,我市在南市河、东市河、老运河、关河、北塘河等部分河段,结合旧城改造,对河道沿岸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沿河活动空间实惠的同时,对加快治理水污染、做足“水”文章、传承创新“水”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现在,伴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推进,为了保护历史文化、传统特色,延续文脉,进一步提高城市形象品位,我们要从常州的实际出发,按照“集约发展、精明增长”的理念和“生态、亲水、文化、景观”的要求,以河道为“纽带”,整合利用沿河资源,发展城市水系旅游,综合发挥城市水环境改善的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基于这一思路,当前作为起步先打造“三河三园旅游线”,即通过关河、藻江河和北塘河把恐龙园、红梅公园和东坡公园串联起来,展示我市现代文明与历史文明相辉映的城市景观。与此同时,对于新、老运河这两条重要的景观带,要抓紧规划设计的深化、细化,分别结合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逐步推进实施。

第二篇: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和内容,作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之一加以强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而且把学前教育作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通过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我深深地体会到,必须抓机遇,乘势而上,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梅州学前教育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前教育摆上了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入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内容。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各级政府进一步将幼儿教育作为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基础工程,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二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势头良好。我市学前教育整体状况是在深化改革中稳步向前发展,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基本形成了以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快速发展的格局。最近调查统计的情况显示,我市有各类幼儿园446所,开设有学

前班的学校1371所,在园幼儿89209人,其中学前班38884人,共有幼儿教职工4654人,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为73.06%,比2005年的64.27%,提升了8.79个百分点。全市共有省一级幼儿园5所,市一级幼儿园7所。三是学前教育管理得到加强,办园水平有所提高。各县(市、区)能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幼儿教育管理文件,全市幼儿园实行登记注册制,管理开始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四是幼教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针对我市学前教育师资相对薄弱,素质偏低的状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着力抓好了园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到目前,全市专任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78.81%。

这几年,我市的学前教育虽然有较大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公办与民办、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规范化建设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与省要求计划到2010年全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规范化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近年来我市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幼儿园管理的文件,今年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通知》(梅市教基[2007]1号)和《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通知》(梅市教办基[2007]21号),民办幼儿园经过多次核查整改后,管理有所规范,但还存在部分小规模的民办园和家庭式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卫生条件差,保教不合规范,安全隐患较大,不具备基本办园条件仍继续招生的现象。三是幼儿教师福利待遇低,队伍不稳定。部分农村和民办幼儿园聘任教师连最基本的工资、医疗、养老保险都没有保障,造成优秀幼儿教师流失较大。四是幼儿园安全管理,存在较大隐患。有部分幼儿园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没有建立卫生保建、食品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不完善。

二、今后工作思路

(一)明确目标,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学前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必须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把学前教育工作作为造福人民、造福后代的“民心工程”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作为推进教育公平的手段,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管理,切实履行作为主管部门的责任。

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学前教育发展总的思路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为学前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到2010年,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达到80%,梅州城区和各县(市、区)城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提高学前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教育能力。

(二)理顺体制,规范各类幼儿园(班)管理

继续贯彻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精神,理顺、规范学前教育的管理。我市幼儿教育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负起主管本地学前

教育的职责,不要存在“等”和“靠”的意识,要主动争取、主动协调、主动管理,要加大对示范园的投入。县(市、区)教育局在努力办好示范园的同时,督促各镇办好中心幼儿园,并要求镇大力发展村级幼儿园(班)。

我市幼儿园(班)实行登记注册和年检制度,坚持“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全市民办幼儿园282所,在园幼儿31714人,其中符合办学条件已审批同意发证的幼儿园170所,占民办幼儿园的60.28%,暂不符合条件需整改未审批的民办幼儿园112所。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幼儿园、学前班的管理,严格按有关法规和文件要求做好幼儿园(学前班)的登记审批工作。对办学条件符合要求,经审批通过的,要发给登记注册证或办学许可证,并定期复核审验;对不具备基本办园(班)条件,卫生条件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且未经许可的学前教育机构,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要坚决责令其停止招生,并积极争取政府相关执法部门的支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取缔非法举办的幼儿园。

当前,我市部分县(市、区)的城区小学附设了学前班,这里固然有客观原因,而且有较长的历史,但这种做法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是相违背的。今后,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逐步予以解决。

(三)突出重点,加快镇中心幼儿园建设

我市是山区市,学前教育发展的难点是农村,重点也是在农村。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方针,尤其是要突出重点,加快镇中心幼儿园

建设,走农村以镇中心幼儿园为示范,村办园(班)为骨干,多形式学前教育机构共同发展的道路。目前全市镇中心幼儿园80所,占乡镇数的76.92%,计划到2010年全市各镇均办起乡镇中心幼儿园,80%以上达到规范化要求。

要充分认识镇中心幼儿园规范化建设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镇中心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求各中心小学积极主动与镇政府联系,把它作为镇精神文明建设、办好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要合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房舍举办学前教育。要多渠道筹措办园经费,特别是发动广大华侨、社会各界、能人、贤人举办学前教育。这次会议参观的百侯镇中心幼儿园、百侯镇侯北村幼儿园,都得益于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四)抓住关键,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开拓创新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抓好园长和教师的队伍建设,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教师资格评审制度,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保证幼儿教师享有与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切实解决好农村和民办幼儿园聘任教师职称评审、教师资格认定,养老、医疗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要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要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幼儿园要建立自身的园本教研,园本培训制度,这样

才能使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教学研究上来,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支持、沟通,共同探讨和研究,从而提高自身教育理论修养和实际操作水平。

(五)建立制度,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

幼儿是自我保护能力最弱的群体,我们在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切实提高防范意识,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幼儿园要努力做到就近招生,原则上不得组织车辆接送幼儿,如确需组织车辆接送幼儿的,需报当地公安交警部门审批同意,并严格按公安交警等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管理到位。特别要完善卫生保健、食品卫生、安全防护制度。要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贯穿于幼儿园管理的全过程和工作的各个环节,并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工作,要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责任制、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第三篇:又好又快发展

正确理解经济结构调整

1.内容:主要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布局和城乡结构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等。

2.原则:(1)市场为导向(2)效益为目标(3)企业为主体(4)科技为依托(5)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协调;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要协调;地区经济要协调。

3.主要任务:

(1)优化产业结构。因为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所以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工业素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三大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技术,生产优质、高效产品,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多种需求。

(2)“消费、投资、出口”结构的调整。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资产结构调整。要对资产进行改组,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组建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4)地区结构调整。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主要靠自己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可持续发展。东部地区支援技术、人才和市场,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帮助。

(5)城乡结构调整,实施小城镇战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严重,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就业压力,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至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拉大。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全面把握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

1.关注“三农”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发展农业的措施。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3.增加农民收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通过税收等政策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措施。

4.推动城镇化建设。

(1)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失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2)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民多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一些国家集中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

第四篇: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教案 (精选)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教学设计

公共管理学院思政二班 114012007070 田晓雪

一、教材分析

本框包括两目,分别讲述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介绍了具体的措施,了解每一种措施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课程标准对本框题的基本要求如下: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说明全面建设小康,是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本框题的重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本框题的难点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了解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什么,而本框题则是进一步学习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怎样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容。因此,学生已经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具备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第二、高一学生具备还的经济生活常识,有一定的社会经济阅历,通过近一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经济生活基础知识,了解了一定经济发展运行的常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准备了一定的经济常识和知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理解能力;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能运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有关坚持或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典型案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 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自觉性。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表格以及文字的阐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参与课堂中来。

五、教学流程

复习旧课: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的情况?实现全面的小康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来导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哪几个新要求?

生:(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3)建设生态文明。(这回答是设想,上课时要看同学们的具体情况)师: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些新要求。促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呢?接下来让我们学习第二框的内容:《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板书)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先看课本上方框里的材料,分析如果片面追求gdp发展会有何危害?如何才能避免此类危害的发生?让学生讨论经济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引出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

总结学生的回答,做出结论:

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的奋斗目标,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2、其地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单纯追求gdp的危害,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让学生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阅读接下来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的教材内容,随后一起探究教材,具体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师: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它的内涵又是什么呢?要求同学们根据幻灯片提示阅读课文。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师: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发展重要吗?它的重要性是如何表现的呢?

生: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师: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要不要发展,如果不发展会怎样?

师:为谁发展?课文如何体现出来?(略作提示依靠谁?成果属于谁?)师:怎样的发展才是科学的?有没有要求或方法?有,又是什么?

师:如何理解全面,我们的发展能不能只是经济上的?

师:要协调哪些东西?

师: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

师:要实现这样的发展有没有方法?

师:统筹兼顾什么?

(以上均为设想,顺着思路让学生总结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展示幻灯片上的内容,详细列好教学内容。

我们党和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其目的呢,也就是促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那么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哪些基本要求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目的内容后归纳出要点。

(二)促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提醒学生重在抓住要点,并做到动眼、动脑、动手,边看书边把关键的词、句划起来。

师: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几个基本要求?

生:五个,每段开头第一句。

师:现在我们就运用课本知识解决来解决实际问题。

现在假设各位啊,成为了两会上的人大代表,有许多记者会对你们进行采访,那你作为一个人大代表会如何回答他们呢?让我们来拭目以待吧!有没有同学愿意来做第一位接受采访的人大代表啊!(预先找到5个同学)

生1 :我来!

(展示ppt,第一个问题)

《经济日报》记者:

我们国家彩电、手机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关键的芯片依赖进口,致使我国产品竞争力不强,利润大大降低。

针对此,我想知道您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生1:我们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体回答可视情况而定,但是一定要有这一点,如若没有可以找其他同学补充总结)

师:很好,这位人大代表的回答大家满意吗?

生:满意。

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也就是其重要性。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呢?

生: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同学们看课本回答)

师:那我们接着采访第二位人大代表。

(展示ppt,第二个问题)

《人民日报》记者: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三大产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同时也存在着高增长高投资、高增长高能耗的现象。

请问在下一步经济发展中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生2:我们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回答可视情况而定,但是一定要有这一点,如若没有可以找其他同学补充总结)

师:这位人大代表回答的很好是吧?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呢?我们先来一起分析一下下面这个表格:

这个表格表明了什么啊?

生:当今世界三大产业的发展现状。

师:那对于我国来说是什么样的现状呢?我国的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这要求我们怎么办啊,是不是要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到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措施就是:(展示ppt,总结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1、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2、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4、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师:好了,我们现在要采访第三位人大代表了。

(展示ppt,第三个问题)

《南方周末》记者:

我国虽然总体实现了小康,但是2009年数据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与农村的比率相差还是比较大的。

我想请问:我国将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改善这一情况?

生3:我们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回答可视情况而定,但是一定要有这一点意思,如若没有可以找其他同学补充总结)

师:我国人口中农民占了最大的成分,“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那我们要怎样做才可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呢?

生: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师:从2004年开始,国家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这说明啊,我们党和政府始终把三农问题也就是切身关于农民的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来促进全面小康小康社会的建设。

师:我们现在要采访第四位人大代表了。

《新周报》记者: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9%,但这种增长却对资源和环境带来很大不利影响。可以说,中国20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一眼中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资源浪费为代价换来的。

我想请问:我国将会采取怎么的措施来改变这一状况?

生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回答可视情况而定,但是一定要有这一点意思,如若没有可以找其他同学补充总结)

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今年3月份,全球有1000多个城市都参加了一个活动“地球一小时”,这个活动应该很多同学都有参与吧,这也是我们为改善环境做出的共同努力。希望那个同学们可以下去多搜集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好点子,比如在外就餐要打包,别把节约当口号;无人房间灯不亮,人走灯灭成习惯;垃圾分类不乱扔,回收利用好再生。争取多在日常生活中就做到节约资源能源。为环境的改善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那我们要具体怎么做呢?

师: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统筹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师:还有一个代表还没有采访,接下来咱们继续吧!

《参考消息》记者:

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东部实现程度97.86%,中部实现的程度为93.18%,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

我想请问:我国将会采取哪一些措施改变这一状况?

生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具体回答可视情况而定,但是一定要有这一点意思,如若没有可以找其他同学补充总结)

师: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因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裕,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中央启动了东北振兴战略。2004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次进入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东部沿海的改革开放先机走在了前面。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我们现在来回头看一下这些措施。(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关键(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任务(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国(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所讲的内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措施

最后留下一个问题,同学们带回去自己思考: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五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中的“好”与“快”的辩证关系?

1.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依靠科技进行结构优化,提高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会影响发展的内涵和质量,“快”也不会持久。2.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又要注意的速度。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结合十七大报告精神,请你谈谈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为什么说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好观念转换、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的问题。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与发展观相辅相成,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政绩

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的政绩观。很多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升迁去留的唯一标准。与此同时,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由此可见,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产生偏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属于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求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

下载常州市:关于又好又快建设我市现代化城市的若干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州市:关于又好又快建设我市现代化城市的若干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街道又好又快发展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街道又好又快发展经验材料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上不......

    为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立新功

    为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立新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体现在国税部门就是要继续做大“蛋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为人们观察中......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

    乡镇又好又快大讨论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乡镇又好又快大讨论情况汇报突出五个问题开展五项活动**镇推动又好又快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镇在又好又快大讨论活动中,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八个一”活动内容,着力解......

    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重视卫生民生,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认真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卫生局结合系统实际, 全面贯彻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卫生民生工程为着眼点,加强干......

    又好又快发展大讨论心得体会

    又好又快发展大讨论心得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3月9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他重点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又好又快发展一把手发言材料

    文章标题:又好又快发展一把手发言材料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常委、**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曹建方———突破发展重点增强经济活力2008年,我们在发展中,要牢牢把握“强农、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