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培训小结
新课程培训小结
2012年 7 月 15日至 2012年7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江苏省级新课程专题培训(土木水利类)。这次培训的组织形式非常有新意,使我们学习过程既紧张又愉快,让我们这批久离校园的中职教师重新体会了一次学习生活。参加本次培训的共有来自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36人,共计10天的培训,对于我们每位教师来说,是一次提高、一次借鉴、一次实践,使我深感收获巨大,受益终生。现将这十天培训收获作一小结:
一、听专家讲座,消除中职发展困惑,坚定信心,学会了教学新理念。南京高等
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基地为我们先后培训了《五年制学习领域教学计划的解读(基于双元制模式)》、《中职学校专业课例研发》、《全国信息化技术大赛技术》、《人文素养讲座(绿色建筑)》、《江苏省两课评比讲座》、《中职学校实训课程开发与实践》专题讲座,通过讲座,我了解了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沿用普教的课程体系,无法适应职业技能培养需求,建立新课程体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鼓励大家结合本校专业特点,积极编写适应职业技能培养的新教材,做一个教材编写的带头人;作为一名职教教师要尽快转变观念,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特点,改变教育观,改变教学方法;真正“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因才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职业学校信息化技术应用与课程教学整合,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类型相比,更强调与产业发展依存性,也更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传统教学基本以教师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讲授为主,既缺乏丰富性、生动型和直观性,学生参与也十分有限。作为职业教育核心教学环节的实习实训,只有通过“做中学”、“做中教”,才可能真正把教、学、做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在岗位操作中提高专业技能、在生产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制约因素很多,但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许多动作程序都可以在模拟环境中演练,大大提高了实习实训的效果,不仅有利于解决学生实习岗位紧缺和不足的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在真实环境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和生产问题,所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是改造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不二选择。
(2)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德国双元制是社会需要的产物,德国双元制一级培训、二级培训和双元制教育都是社会需要的产物。目前,各类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就业。仅大学毕业生每年就有近百万人找不到工作。而另一方面又是很多企业招不到能 尽快上岗创造财富的高、中级应用型人才。这主要是我们的职业教育严重脱离企业生产实际而造成的。学生毕业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企业,甚至造成学生未出校门就成了下岗人员。双元制模式要求学校始终以企业的需求为中心,这与我国现在提倡的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我们学习双元制目的并不是要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而是要通过学习、引进吸收别人的长处,缩短探索时间,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不仅在培训内容上始终瞄准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而且在时间安排上也做了适当的调整,采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教学体系。
中职学校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技能超群,更要懂得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
学中更要注重教法的选择,才能适应学生和教学的需要。社会在发展,职业教育也要跟上社会的需求,这也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二、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增进友谊。十天的共同学习生活,让来自全省各地
市一线的中职专业教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培训承办学校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好的学习环境,也为我们学员提供了交流讨论平台。通过交流和讨论,我们了解各个兄弟学校发展的状况,也获得了很多好的成功经验。十天建立起来深厚的友谊已经冲破了地域和年龄的限制,这里就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每个人会毫不保留地一起分享经验和心得,学习中互相鼓励和帮助,并且已经建立了长久的联系便于日后的交流和相互学习,这也将会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十天的学习使我收益匪浅,感受颇深,更新了本专业知识,吸收了各兄弟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感到中职教育发展道路曲折,任重道远,中职教师责任重大。
三、企业岗位体验
不到企业现场不知道外面的变化,就不能更好的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也不能更好的了解社会的需要,所以通过参观金鼎造价咨询公司及中江国际正在建设的华泰证券,我们看到和了解到课本上远远看不到的东西,收获颇丰。
感谢江苏省教育厅,感谢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我们提供培训交流平台,感谢张老师在生活上无微不致的照顾,感谢主办方在教学安排上精心组织,有条不紊,感谢各位学员的关心帮助。最后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说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所做的一切,并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2年7月24日
第二篇:新课程培训小结
2008年暑期新课程培训感受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新课程培训,收获很大,下面谈谈切身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不断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钥匙”,并且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地理了,他们才会把地理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与终身发展的需要。地理实践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则是初中阶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延续。
地理意识──包括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地理意识是在地理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然感悟与意念流露。判断空间方位,确定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及结构,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质组成之一。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理念。
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和谐统一的高中地理课程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其中,“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7门选修模块的开设以及采用学分制的管理形式,可以说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二、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探究,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而且是这次新一轮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尤其要注重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可以包括三个阶段:
第三篇:新课程培训小结
新课程培训小结
新课程对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也不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学校领导在大会小会上经常讲新课程,但那是的我们心中总是有疑问的.到底什么是新课程呢.新课程与老课程有什么不同呢,是不是作了我们所期望的改革呢.虽然我们只用了几乎一个暑假来学习,但让我们有了一次很大的提高.我们得感谢相关部门的组织.在我们教书这么多年,对教学已基本没什么激情时来了这次新课改,让我们又有了一次自我挑战的机会.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与以前的教学相比之下,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角色发生了的转变
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反应能力。新课程理念主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倡导通过探究、操作等自主活动方式获取新知,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一味地讲,而是如何组织学生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洋,教师才能做到随心应手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
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很大转变。
以往的学习者家园课堂大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里学生都要服从教师。新的课程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同等的地位来看待,与学生进行朋友似的交谈,经常运用“能不能”“可不可以”等亲切语气与学生
进行交谈,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和体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帮助,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结合实际对教材再进行加工和处理
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有一位专家说过,“如果你的学生只有四年级的水平,那么你就要备四年级学生水平的课”。这一句话很明显是要教师要因材施教,备出适合学生的课。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时不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内容进行再研究,明确教材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专研,为学生备出适合他们的课。
总之,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同时又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
培训心得体会
近几年我校有好几名教师都要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的学习,使我思想上、业务理论上、工作实践上都受益匪浅,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上的奋斗目标,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省、市教研员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们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不断充实自己,扫除自己在英语知识方面的盲区,尤其要扎实课堂用语。教师除了要熟悉书本上的词汇、短语、句子外,还应结合生活实际,熟悉一些生活常用语,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教师达到在课堂上能无所顾忌地使用英语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去谈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培训中,指导老师们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做法,有很多是经验之谈,但经过我在实际中的实践反思,我发现有些方法不一定就实用于我所教学的班级,因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摸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借鉴并变通使用别人成功的做法,要常反思,常调整,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三、合理使用直观教具,充分发挥教具作用,Ji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提到直观教具,我们首先想到的将会是多媒体设备,但通过参加培训以及和老师们的交流,我觉得,多媒体设备的确有其先进的一
面,但如何用好它,在什么时候用,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一个课题。老师们在培训中告诉我们,他们使用图片、简笔画、实物进行教学,同样取得了成功,由此可以说明,不管是什么教具只要用得合理,就会有它的效果,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地研究如何去用好各种直观教具。
四、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使英语学习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爱好。培训中,老师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不喜欢学英语,学校里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问题提出来后,我就在思考,没有氛围,那我们就应该去营造氛围,就应该从自身做起,首先,教师要做好榜样,在平时教学中或和学生的交流中要尽量使用英语,至少在自己教学的班级是可以实现的,虽然这做起来的确有些难,就像普通话的推广一样,这么多年了,依然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们要知难而上,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去尝试,只要你做了,就总会有收获的,当你通过努力使一部分学生喜欢使用英语说话、交流,喜欢学习英语的时候,你会觉得你没有白付出。
总之,本次培训对我来说的确是受益匪浅,从中不但开阔了我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吸取了不少新的教育方法和理论,但是在我心中还有一点遗憾,就是自己所学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此我衷心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开展一些类似的培训活动,多给我们一些学习的机会。
教师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韦武强副组张:康怀鹏负责人:史政国成员:魏宗彬
何要坡 高会锋李胜辉
第四篇:中学物理新课程培训个人小结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师网络培训个人小结
徐州九里区庞庄中学杨召玲
通过参加江苏教师教育网“徐州市教育局2009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师网络培训九里班”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收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就个人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正确建立新课程教育教学的理念。
通过观看专家讲座、示范教学以及学员间的网络交流,我切身感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能单靠教师传授,还要靠学生自己领悟、体验。因此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在课堂上,教师经常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求知需要的满足,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分数机器,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所提高。
新课程理念把课程目标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师上课应从这三维培养目标出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怎样落实这些目标。教学目标中要求的难度、分量必须适当。过高会使学生难于接受,难以成功;过低会使学生即便获得成功也没有成就感。虽然跳起来摘到的桃子比从地上拣起来的好吃,但努力去跳仍然摘不到桃子,就失去了跳的动机和兴趣,同时失去了参与的机会。课堂教育目标的制定同样要恰当,适宜,而且与教学目标相辅相成。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不能完成学习目
标时,教师要抱以满腔的热忱,耐心地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学生顺利地翻越障碍,取得成功。这小小的成功可能会有超乎寻常的意义,成为以后取得更多、更大成功的“媒介”;这小小的成功能使学生保持自信,在成功的欢愉中步步登高。教学目标的实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在求知需要的满足中获得愉悦,增进师生情感。
二、教师自我知识和经验的结累,对提高教学效果影响巨大。
通过观看视频、听专家讲座,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特别要勤奋进取,十分注重自身新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学生提出的较复杂的问题也能从容解答,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敬佩。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经常阅读专业以外的相关书籍,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给学生树立一个博才多学的教师形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按照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或教学经验要及时回顾、总结,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以求不断提高,持续改进。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培训课程中观看示范课程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到老师们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执着。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造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利用伏特
表和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能不能只用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量电阻呢?如果能,还需哪些辅助器材?怎样测量?让学生设计出方案,画出电路图。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就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的思维。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和“胡思乱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求异思维,不拘泥于书上所讲观点,敢于独抒新见,知识也就学活了。
总之,通过这次物理新课程培训,不仅让我更新了教育理念、丰富了的教学知识,而且也获得了优秀老师和专家们宝贵的教育经验,提高了业务素质和能力。我决心把学到的知识、方法和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并通过今后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小结
进修学校附属初中新课程改革阶段性小结
我校于2004年9月开始参加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体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始终坚持以现代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行列中。现在各年级均已使用新的实验教材,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探索。近三年来,教师们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积极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构建我校多样化、现代化并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精心组织,认真规划,措施到位
1.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对于新课程,新理念,学校领导在课改启动前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市、县教育部门组织学习、动员培训后,反复学习《纲要》和《课程标准》,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增强课改实验的自觉性,把课改工作作为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及时把课程改革的信息传达给教师。每学期开学前,要求各教研组通读本学期学科课程标准,并进行讨论,然后进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
2.认真规划,制定方案。根据课改方案,我校结合校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改方案,即通过课改,锻炼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树立学校整体形象。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校本管理模式,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制订符合课改精神的师生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3.健全组织,措施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新课程实施方案、校本教研制度、校本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等,以此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课改理念的行为化。教务处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结合校情,科学地安排了课程表,体现课改要求。
二、加强培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后上岗。为迎接课程改革的到来,必须做好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1.先培训、这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我校认真贯彻“先培训,后上岗”的精神,组织全体行政领导及每年进入新课改年级的教师参加市、区教育局举办的新课程通识培训;组织各课改年级的全体教师参加学科培训,并进行考核。通过宣传发动,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课改的意义,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组织教师参加市县教研室的各种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研讨、交流等活动。教师参加培训后,投身课改的意识增强,较好地把握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
程标准,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思想认识基本统一到《决定》和《纲要》上来,为课改实验做好思想准备。
2.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我校在校本培训上明确思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实效。培训的总目标就是树立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念,切实提高实施新课程需要的教育行为,以形成新课程需要的综合素质。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实行责任制,保证培训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培训主要以集中和分散的形式进行,集中:以讲座为主;分散:资料印发学习。此外,还有各教研组进行的教学案例分析学习、新课程标准解读与其他课改理论学习等。通过培训有效地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增强了课改的意识。每周的教研组活动,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互相听评课,主要有课改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等,课后组织教师用新课程理念去讨论分析实际教育行为,并让执教者作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在课后认真写出评价意见,努力实现两个“转向”: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
3.加强学习教育,倡导新型师生关系。
(1)进行师德规范教育。实施新课程,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学校组织全体干部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教育局《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全面落实教育局《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积极参加教师法律法规考试,引领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服务意识,规范从教行为,严守职业纪律,优化职业作风,进而内化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附中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
(2)倡导新型师生关系。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然而,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很呆板,缺乏双向的情感交流和平等的合作沟通,教学中教师还过多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不够,这无疑是实施新课程的大忌。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法律权利,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的发生;二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学困生、问题学生和留守儿童;三要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保护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四要学会正确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体验成功;五要尊重家长,对家长校访要热情接待。
(3)积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从2002年开始,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从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了培训。教师们参培积极性高,培训效果较好,不少教师制作课件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投资兴建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充分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加强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研究,共同发展
1.教研组课标学习。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就本学期业务理论的学习进行了布置,重点是对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领会,引导教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先进观念,领会学科课程标准的性质、特点和目标。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落实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之中。我校一贯强调教师的集体备课,把集体的备课、集体的成绩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结合。为了使教师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实行了“集体备课,分工钻研,资料共享”的方法。集体备课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加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研究意识。
2.“以教师发展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新课程、新教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同时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开展以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经验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各科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新课程培训、教育教学研讨会、学术会议、观摩会等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新课程理念、听课等。对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学思路,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3、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名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引导教师转变角色,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组织校内青年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对我校的教师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整合课程资源,认真执行新课程教学计划,开发校本课程,突出办学特色
开足课时”。1.我校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新课程教学计划要求,“开齐课程、特别是校本课程、音乐、美术、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实践课,我校不仅严格按新课程要求开展教育教学,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各年级开设了阅览课,初
一、初二年级开设了活动课、英语外教课,成立了数、理、化、外语、生物竞赛辅导小组,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定期进行竞赛辅导,以培养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了辅导,采取分层次辅导,分层次布置作业,共同推进的方法,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均有所收获,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艺术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参
与面广,内容丰富多彩,有合唱队、舞蹈队、书法小组等。其中我校的合唱队、舞蹈队多次在县级获奖。
2.强化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劳动、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3.积极开发使用校本课程。我们结合时代需要,加强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与实施,学校将写进先进教研组的评比条例中,作为教研组、教师评比的内容之一,这将更好地推动校本课程的落实,形成体现我校学生实际及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4.开设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索研究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实践活动》、《人防》、《英语口语》等课程。同时还开设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性课程。倡导学生为家庭做实事,参加社区劳动、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生存体验活动;进行了徒步远足活动、春秋游活动等;为同学们展现特长搭建各种平台,每年组织学校文化艺术节,组织春季和秋季运动会和足球对抗赛、篮球比赛、跳绳比赛;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增加了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的能力,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及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
五、开展课题研究,注重研究过程,以科研带动课改工作
学校重视以教科研为先导,引导教师将课题研究与课改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课题带动、提升课改,让教科研成为课改工作的助推器。抓好教改课题的研究:参与实验的教师按照课题实验研究制定的要求与目标,针对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加强学习、研讨和交流,及时写出实验总结报告;进一步加大并规范教科研课题的管理力度。重点强化了课题研究档案的管理,及时收集、整理、保管各类课题研究资料,保证课题研究的过程性和实效性。目前我校立项的课题有语文组“以学为主”教学研究,数学组“尝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创办教科研刊物,为教师提供展示教科研成果的平台。在市区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教科室主办并印刷了《科研通讯》,为教师和校本教研提供展示教科研成果和交流的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服务。我们努力在学校、老师之间创造一种读书、科研的气氛,从而边教学、边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形
成了附中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新局面,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六、课改实验初见成效,困惑仍需实验探索
1.取得成绩。一是领导、教师教育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已成为共识,为实施素质教育增添了新的动力;二是教师开始转变教学角色和教育行为,他们关注课改动态,研究氛围浓厚,增强了工作凝聚力;三是课堂教学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研究性学习随时可见,教师尽可能地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学习兴趣浓;四是学生素质提高快,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思维较活跃,敢说敢唱,善于表现自我,个性得到发展;五是广大家长理解、支持课改,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较为满意,全校几次家长会都得到家长的充分认可。
在课改期间,学校的中考成绩和各科竞赛中获奖的人数和级别继续在名列前茅。在2.存在困惑与思考。(1)我们的教育理念还需不断更新,教师的教法需不断探索改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师考核方面,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有待我们在管理中探索改进。(2)教育教学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学软件不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个方向还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3)课改是教育科研,教科研更多的需要理性的思考与研究,必须摒弃任何运动的形式。(4)学校教科研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学困生和问题生的教育方式方法需进一步探讨,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们将努力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学校新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