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合一” 场所火灾隐患整改告知书
“三合一” 场所火灾隐患整改告知书
“三合一”场所,指的是集住宿与生产、仓储或经营等使用功能
为一体的建筑。比如,在设有车间或仓库的建筑内设有员工集体宿舍的建筑,或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等一种或多种用途混合设置在同
一连通空间内的场所。
“三合一”场所存在安全出口少、无防火分隔和消防设施不足等
先天性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近期,北京大兴区
旧宫镇南小街一栋四层三合一楼房发生火灾,造成18人死亡、24人
受伤;江门台山市台城一“三合一”糖水店发生火灾,造成6人死亡。
针对“三合一”场所特殊的火灾危害性,《中华人员共和国消防
法》、《福建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此类场所的消防监督和行政处
罚作了严格规定。公安部公共安全标准《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
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对此类场所火灾隐患整治与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方面:一是
彻底将住宿人员从“三合一”场所搬离;二是采取严格的防火分隔措
施确保住宿与场所的其他部分相对独立;三是设置独立的安全疏散设
施,保证火灾时人员能迅速疏散;四是加强日常管理,减少诱发火灾的因素;五是加强消防技能培训学习,提高住宿人员自防自救的能力。
“三合一”场所经整改应达到员工宿舍与车间、仓库、营业场所彻底
分离,人员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设置必备的消防设施。
“三合一”火灾隐患整治是一项涉及到火灾形势能否稳定,消防
安全条件能否根本改善的一件大事。近期,市、区政府相继发出通知,对“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开展集中整治。各场所要高度重视,积极
配合,主动整改。凡被发现存在三合一的隐患单位,消防部门将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三合一”场
所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五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漳州市龙文区公安消防大队
第二篇:“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要做到“三清”
“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要做到“三清”
近年来,消防部门开展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一定成效,但一些地区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尚未得到有效根治,回潮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地区消防安全隐患还十分突出,火灾事故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从1991年至2006年,全国典型三合一场所火灾案例中,死亡526人,伤305人,直接财产损失约亿元。07年10月21日21时50分左右,福建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北铺街道飞达鞋面加工作坊发生火灾,造成37人死亡,20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经调查,该作坊为三合一建筑场所。无独有偶,07年10月23日5时41分,苏州吴江市横扇镇大桥路45号一经营羊毛衫门面房发生火灾,4人当场死亡,4人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3人逃生。教训十分深刻,发人深省。为坚决遏制此类火灾事故的发生,江苏省公安厅决定于07年11月至08年1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工作,并制定了工作方案。笔者认为,在开展整治过程中,要做到三清:
一要思想清。思想决定行为。要克服厌恶思想,深刻领会整治工作的重点和整治的目标,对照重点和标准要抓好学习、培训。一是认真学习三合一场所标准界定。组织全体消防监督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实质。各级应针对辖区的特点,逐条研究,细化、制定本辖区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全面落实好整治工作。二是抓好培训。各级消防部门要借助政府和公安局(分局)等平台,积极开展整治工作。开展整治工作期间,一定要抓好培训关口,使参与整治工作的人员,熟练掌握整治重点和标准,做到入脑、入心,心中一干称。三是培养典型作用。典型分反面典型和正面典型。反面典型就是确定一处三合一场
所,让整治人员直观地进行了解,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观摩,更能掌握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正面典型就是在工作中,对创新工作方式,及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整治工作人员,加以宣传、表扬和奖励,不断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圆满完成整治工作,确保整治效果。
二要目标清。一是底数要明。各级公安消防部门、派出所和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对三合一场所进行全面清查,分别掌握辖区内三合一场所的状况,建立《三合一场所登记册》,对每一个场所逐一填写《消防安全检查登记表》,分门别类建档,做到底数明、情况明。二是整治重点要明。工作分轻重缓急,事情分大小。对在整治工作中,发现符合重大火灾隐患界定标准的单位,要及时上报政府,挂牌督办;对其它存在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单位,依法下发法律文书,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督促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三合一场所整治合格率,火灾隐患及时消除。三是宣传的方向要明。对检查发现的三合一场所,逐一发放《消防安全告知书》和宣传资料,切实加强对业主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另外,要通过报纸、电台、局域网等公共平台,加强宣传和报道力度,对严重的火灾隐患三合一场所予以曝光,扩大影响力,增强三合一场所业主隐患整改的自觉性。
三要整治清。一是加强源头管理。要充分发挥消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将三合一场所治理的技术要求纳入建筑设计和消防审核内容,对可能形成的三合一的项目,在建设立项、图纸设计、消防审核、施工监管、竣工验收等环节及早明确和落实相关技术措施,以防止三合一场所先天性的形成。二是加强监督检查。消防安全监督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而是要经常抓、抓经常,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对整改的三合一场所要定期回访,防止回潮;对有可能出现或者回潮的三合一场所要重点监管,并且定人、定责监管,确保整治长效。三是设立专门举报电话和举报基金。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公布举报电话,对举报查实的人员给予一定经济或者物质的奖励,形成人人参与监督、人人自觉接受监督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某某街道开展“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排查的讲座
****街道开展“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排查
及整改的讲座
为提高“三合一”场所整治的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3月15日,****街道邀请****进行“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排查及整改的业务知识讲座,街道全体人员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上,林参谋结合“三合一”场所火灾典型案例对“三合一”场所的类型、成因、火灾危险性及“三合一”场所的检查内容、整改要求作了详细的讲解。
通过本次讲座,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推动街道有效开展“三合一”场所整治工作。
(****街道安办)
第四篇:“三合一”火灾隐患知识汇总
“三合一”火灾隐患知识汇总
一、概述
“三合一”场所是指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一种或一种以上使用功能违章混合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的建筑。该同一建筑空间可以是独立建筑或建筑中的一部分,且住宿与其他使用功能之间未设置有效的防火分割。其主要形态有:
1、设有员工集体宿舍的工业场所
2、作坊式生产加工场所
3、从业人员住宿的经营性场所
4、区域性“三合一”场所。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棚户区和广大农村地区,连片生产、经营和住宿。
二、“三合一”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五条和《上海市消防条例》第三十六条分别规定:“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此规定内容上只有“住宿”与“厂库房”,即“二合一”,而实际上有人员住宿的场所往往要烧饭,这样就变成了“吃、住和厂库房”混合,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三合一”。立法的本意是将住宿与仓库、车间分开。因为混在一起一旦发生火灾,厂、库房可燃物多,人与物在同一空间内,火势蔓延快、烟气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因此,必须控制此类场所的存在。
三、“三合一”的界定
根据有关规定,界定“三合一”有三个条件:一是在同一空间内;二是商业(商铺、市场等)、服务性行业(发廊等)、厂库房、废品回收站等场所;三是住宿3人(含本数,下同)以上。这三个条件应当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同一空间是指没有采取实体墙分隔的同一房间、厂库房。如住宿与其他房间、厂库房采用实体墙分隔到顶或不处于同一层面,且有独立的、符合国家规范规定的出入口,则虽然同处一个场所或同一建筑,也不属于“三合一”现象。
四、“三合一”场所存在的主要消防安全问题
1、安全疏散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绝大多数“三合一”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且安装卷帘门、防盗铁栅栏现象较普遍。一旦住宿外部分发生火灾,住宿人员难以逃生。
2、经营、储存与住宿场所无防火分隔,建筑及装修材料耐火等级低。据火灾事故调查发现,多数“三合一”场所经营、储存与住宿部分未进行防火分隔。“三合一”场所中采用可燃材料分隔吊顶,甚至在简易阁楼和木夹层内住宿的现象也经常发生。
3、居住人员复杂,弱势群体居多且易发生纵火案件。“三合一”场所主要是以家庭住宿和以外来人员为主的员工集体宿舍。人员复杂,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发生纵火案件的机率较一般建筑火灾要高。
4、业主、住宿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且场所消防设施、器材缺乏。住宿人员往往缺乏正确的逃生知识,发生火灾后往往采用错误的逃生方法,直接导致火灾伤亡严重。
5、消防安全疏散管理不善。在安全疏散通道内堆放易燃可燃物品,安全出口上锁或封堵等情况比较普遍,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三合一”的检查
(一)“三合一”的检查方法
针对“三合一”现象,各街道(镇)、派出所(警署)要联合工商、税务、安监等有关职能部门协同整治,发现“三合一”以后,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予以查处:
1、撤离住宿人员法
外地人员有暂住证的,由派出所(警署)收回暂住证,限期将人员撤离;无暂住证的,由派出所(警署)当即处理、撤离人员。本市人员也应由派出所(警署)责令限期撤离。
2、实体墙分隔法
有相当数量的“三合一”是商铺加阁楼,但如果采取实体墙分隔
是可以达到防火安全要求的。要注意的是防火墙必须使用不燃材料(必须用砖块砌墙,并用水泥密实粉刷;采用石棉板防火材料分隔达不到规定的防火极限,不能作为防火墙),且砌至楼板底或屋顶,分隔后,各防火分区必须有独立的安全出口或门。
3、改变使用性质法
有些商铺面积不大,商铺内布局采取前店后住宿加仓库,当采用实体墙分隔有困难,无第二安全出口(后门)、可燃物多,无法整改情况下,须改变使用性质。
(二)住宿值班人员的条件
由于“三合一”隐患的存在,一旦发生火灾,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问题,所以,商铺或各类场所如需住宿值班人员(限1-2人)的,应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是独立的一个防火分区;
2、任何出口宽度应满足逃生的需要,并不得使用卷帘门或在安全出口上设铁栅栏,必须设第二逃生出口,但可以是门、窗等容易逃生的出口;
3、不得住宿在阁楼、袋形走道、密闭房间或只有一个逃生出口的场所内;
4、不得在该场所内使用液化石油气等危险品和明火;
5、可燃物较少;
6、电气敷设、使用符合规范要求;
7、消防设施、灭火器材配备合理,完整好用;
8、不是施工现场;
9、基本没有其他火灾隐患。
(三)检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三合一”与公寓式办公的区分。公寓式办公是指办公与住宿合为一体的建筑,一般一套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左右,3至5间房间,住宿人员3至5人左右,这是规范允许的。但有些公寓房业主,自己或出租给他人用作服装加工、仓库等场所,而且还住宿3人以上,此种类型属“三合一”。
2、注意“三合一”中的员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上海市消防条例》规定是员工集体宿舍,但检查时往往发现一家三口等形式的家庭人员住宿,并非员工。我们要把握立法的本意是控制、减少3人以上的群死群伤,故无论是否员工,还是家庭人员,只要是住宿3人以上即视作“三合一”。
3、注意“三合一”以外的问题。检查“三合一”时,应首
要解决人员住宿问题,然后还要检查电器线路、建筑耐火等级、消防通道、消防设施、规章制度等是否符合要求。而不是把人一撤离,误以为火灾隐患就消除了。
4、注意“三合一”长效管理。物业、房产商把住出租关是基础,派出所(警署)把住核发外来人员暂住证这道关是关键,消防机构、街道(镇)、派出所(警署)坚持不间断执法是保证。各部门要以公安部“61号令”有关规定及三级管理工作要求,各司其职,建立和完善群防群治机制,落实长效管理。
六、“三合一”的处理
(一)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可直接依据《上海市消防条例》第六十条第三款的有关规定处理。例如在1月1日发现甲单位存在此类火灾隐患,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其1月5日前整改完毕,1月6日复查发现该单位未整改完毕的,对该单位责令停产停业,可以酌情并处罚款,并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对该单位的处罚幅度为二千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对直接责任人处罚幅度为五十元以上二万元以下。
(二)在营业性场所内设置住宿场所且不符合以上规定的,可依据《上海市消防条例》第六十条第二款第(一)项以营业性场所对火灾隐患不及时消除的规定进行处理。例如在1月1日发现乙单位存在此类火灾隐患,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其1月5日前整改完毕,1月6日复查发现该单位未整改完毕的,对该单位责令停产停业,可以酌情并处罚款,并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对单位的处罚幅度为二千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对直接责任人处罚幅度为五十元以上二万元以下。
(三)对非营业性场所内设置住宿场所且不符合以上规定的,可依据《上海市消防条例》第六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在先对其发出《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的基础上按照重大火灾隐患逾期不改进行处理。例如在1月1日发现丙单位存在此类火灾隐患,发《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其1月
5日前整改完毕,1月6日复查发现该单位未整改完毕的,处警告或罚款,并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警告或罚款。对该单位的处罚幅度为二千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对直接责任人处罚幅度为五十元以上一万元以下。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时,产权单位应当提供符合消防安全的建筑,当事人在订立的合同中依照有关规定明确各方消防安全责任。根据“谁建设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设单位、管理单位、使用单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工作负责。
对建设单位将未经消防验收合格或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场所交付管理或使用而造成“三合一“的,可依据《上海市消防条例》第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进行处理。例如在1月1日检查发现丁单位将未经消防验收合格或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场所出租给他人使用并存在此类火灾隐患,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其1月5日前整改完毕,1月6日复查发现该单位未整改完毕的,对该单位责令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可以酌情并处罚款,并对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罚款。对该单位的处罚幅度为二千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对直接责任人处罚幅度为五十元以上一万元以下。
对管理单位未能履行维护管理职责、消除管理范围内的火灾隐患,造成“三合一”情况的,可依据《上海市消防条例》第六十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理。例如在1月1日检查发现戊单位管理的场所内存在此类火灾隐患,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其1月5日前整改完毕,1月6日复查发现该单位未整改完毕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警告。
对房东出租的场所内存在“三合一”情况的,也可依据《上海市消防条例》第六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在先对其发出《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的基础上按照重大火灾隐患逾期不改进行处理。例如在1月1日发现已单位存在此类火灾隐患,发
《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其1月5日前整改完毕,1月6日复查发现该单位未整改完毕的,处警告或罚款,并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警告或罚款。对单位的处罚幅度为二千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对直接责任人处罚幅度为五十元以上一万元以下。
七、怎样避免“三合一”场所悲剧的发生
1、要全面提高“三合一”场所业主、从业人员和住宿人员及广大社会群众的消防安全素质。首先是思想上要重视,深刻认识到“三合一”场所的危害性,切实理解;其次是从行动上要社会各界群众明白了“三合一”对家庭、社会的危害后,发现此类场所要主动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举报。
2、要严格按照消防安全技术要求,解决“三合一”场所的“先天不足”。(1)设置在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储存等场所的住宿,要将住宿人员全部搬出;(2)设置在一般火灾危险性生产、储存等场所的住宿,应当设置独立防火分区和安全出口;(3)对经营性“三合一”建筑应当将经营、仓储和住宿部分进行防火分隔,并分别设立独立的安全出口。对于层数不超过3层、每个防火单元建筑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的“三合一”建筑(场所)分别设立安全出口有困难的,可综合采取以下整改措施后共用安全出口:住宿总人数不得超过6人;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二级,内部装修材料选用非燃材料,不得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结合经营和加工的特点,设置简易喷淋系统、消防卷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独立式火灾报警装置中一种或几种措施,合理配置灭火器材;楼梯间必须具备自然排烟条件;人员居住部分推广应用内开式防盗窗、配置消防救生梯、救生绳等逃生自救设备,方便人员安全疏散;对于底部经营,上部居住的商业门面房,可在首层分别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二层设置公共走道和公共楼梯,有利于上部居住人员的安全疏散;设置通向上人平屋顶的出口和独立的疏散楼梯(含室外楼)。
对防火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应采用实体砖墙分隔,如因采光需开窗时应错开设置并保证两窗之间的水平距离;疏散楼梯应
采用封闭楼梯;有些建筑如只有一部疏散楼梯,且整改难度大的应配备安全可靠、便于疏散的消防救生软梯;通向室外、楼梯或平屋面的门需要锁闭的,应采用推闩式门锁或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疏散通道、紧急逃生出口、疏散楼梯处应设置室内消防设施、器材,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有条件的住宿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第五篇:一般“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形成原因及防控措施
“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形成原因
及防控措施
摘 要: 消防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文章详细分析了“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环境, 对“三合一”场所主要存在问题形成原因及防控措施, 提出了从生产、经营、销售、管理四个环节,加强对 “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 “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形成原因;防控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创业谋生,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加工和沿街租赁商业用房的开发利用发展迅猛,衍生出了大量住宿、生产、储存经营合用的场所,即所谓“三合一”场所。此类场所多集中于私人作坊类小企业等领域,由于这些场所自身条件所限存在消防安全条件差、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低等问题,所以火灾隐患突出,火灾事故频发,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恶性火灾事故。如何预防和遏制此类“三合一”恶性火灾悲剧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维护社会安全平稳发展,已刻不容缓的摆在各级政府、消防部门面前的一个紧要课题。
1、“三合一”场所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疏散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
绝大多数“三合一”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且出口处安装卷帘门、防盗铁栅栏等现象较普遍。住宿场所与生产、经营、储存场所在安全疏散上不能独立,或者住宿人员必须经过生产、经营、储存场所才能疏散到室外的情况比较突出,致使一旦住宿外部分发生火灾,住宿人员逃生困难。
1.2、经营、储存与住宿场所无防火分隔,建筑及装修材料耐火等级低。
据以往的火灾事故调查发现,多数“三合一”场所经营、储存与住宿部分未进行防火分隔,火灾发生后极易蔓延扩大。另外,“三合一”场所中采用可燃材料分隔吊顶,甚至在简易阁楼和木夹层内住宿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消防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1.3、居住人员复杂,弱势群体居多且易发生纵火案件。“三合一”场所主要是以家庭住宿和以外来人员为主的员工集体宿舍。居住人员复杂,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发生纵火案件的几率较一般建筑火灾要高。
1.4、业主、住宿人员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且场所消防设施、器材缺乏。
由于业主在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其消防知识、技能缺乏,主要表现为业主和从业人员对消防工作认识不到位,消防安全意识差,对火灾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建筑面积小,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有能力及时发现并控制,因此,对配
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缺乏主动性,更不用说主动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了;住宿人员也往往缺乏正确的逃生知识,发生火灾后往往采用错误的逃生方法,直接导致火灾伤亡严重。
1.5、消防安全管理混乱。
多数闲置房屋改造的人员集中居住点由于缺乏严格统一的管理,安全疏散通道内堆放易燃可燃物品,安全出口上锁或封堵等情况比较普遍,这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二、“三合一”场所频发恶性火灾成因 2.1、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三合一”经济模式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根植于我国人口多、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家庭作坊式企业是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必经的一种生产方式,也是经济成本最低,产出效益较高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由于其生产方式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深受家庭作坊式企业主欢迎,有其存在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所以发展十分迅速,滋生出较多的生产型、经营型“三合一”场所。为拉动经济,有些政府部门只注重扶持和推动产业及民营经济的发展,缺乏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监管存在漏洞,此类场所长期得不到规范管理,势必造成其大规模无序发展,形成了“三合一”群体现象,形成成片的火灾隐患,极大地加大了社会消防安全负荷。
2.2、消防基础设施投入与城市化进程不相适应近年来由于各地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于一些地方单纯以经济建设为头等大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尚未形成,导致目前一些城市市政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这在西部后发展城市显得尤为突出,且每个消防站责任区保护面积远远超过国家规定,“三合一”场所脆弱的消防安全条件与落后的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这类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会十分严重。
2.3、监管失位,硬件配套设施与市场迅猛发展不相适应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流物流大量集中,由于没有相适应的物流和仓库厂房与市场相配套,城乡结合部由当地村民自建的住宅民房除了自家居住外,家家户户都给市场搞配套,都成了存放物资、从事作坊性生产的理想场所。出租房形成“三合一”现象,而此类场所建筑由于自身性质,在建设之初和建成投入使用,往往不需要城建、土地、消防等部门的审批,但建成之后房主只顾经济效益,随意出租,甚至经营生产未办理相应登记注册、无经营工商执照,这类场所的生存发展带有很强的隐蔽性,留下了许多下先天隐患和问题。在社会其他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形成了监管 “真空”,而社会过分依赖于警力十分有限的消防机构一家来管,造成了大量“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长期积累导致最终爆发。
2.4、从业人员素质与消防安全需求不相适应
在“三合一”场所、家庭作坊的从业人员甚至业主,大多未经正规岗位职业培训即上岗,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等进城务工人员,自身消防安全意识低,逃生自救能力差,不明白所从事生产工作的火灾危险性,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灾时,又缺乏灭火自救常识,不能及时进行处理,他们既是火灾的受害者,也是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群体。
3.“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对策
3.1、对已产生的“三合一”场所政府各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和落实消防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形成整治合力。乡镇街道与部门形成了合力,部门之间形成了合力,公安、工商、国土、城建、规划、税务、电力等部门联合执法,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三合一”场所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司法部门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制宣传,供电部门以停电等措施积极配合整治工作,监察、安全监督等部门切实加强监督和检查。部门统一步调、通力协作,共同执法,强势推动“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督促整改工作
3.2、加强宣传工作,努力构筑全民整治“三合一”的体系
加强宣传,提高“三合一”建筑内从业人员和住宿人员 的消防安全素质。各级消防部门要积极发动新闻媒体、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单位自身开展相应的消防宣传教育,广泛宣传“三合一”建筑的危害,并通过具体活生生、血淋淋的火灾案例对业主进行教育,使其知道“三合一”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必将人财两空,从而推动业主积极整改;尤其要让业主和从业人员明确“三合一”现象对生命的重大威胁,使员工认识到危险而自觉抵制;对广大社会群众要重点阐明“三合一”对其家庭、社区、乡村和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使其能主动举报,努力实现从政府整治“三合一”到全民整治“三合一”的转变。
3.3、群防群治,综合治理,避免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合一”场所大小不等,建筑形式不同,但其隐患所造成的结果是相同的。因此,整治“三合一”场所决不能有侥幸心理,政府需加强综合治理,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采取强有力的整治措施,调整经济结构。政府应在政策导向上加以调整,提高规模效应,建立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业区,强化设施建设,让“三合一”场所无滋生之地。
3.4、严格依法监督,加大查处力度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通过明查暗访、新闻曝光等形式,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三合一”隐患的整改。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各个职能部
门应逐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加强监督管理。针对“三合一”场所点多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的作用,加强对“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同时,要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发动群众,加大查处力度。对于既不能根本解决,也不能采取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严格依法查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5、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整治是一项长期性和持久性的工作。一是要落实各部门责任,乡镇(街道)应以分管领导为辖区内的“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整治第一人,成立综合整治办公室,对辖区范围内的“三合一”场所进行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并积极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应及时向县政府汇报本辖区“三合一”整治的情况,配合县政府组织实施对“三合一”集中区域的改造工作;公安机关在“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中,对阻碍执法或散布谣言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行政拘留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发挥监管作用,及时督促各镇乡、部门认真开展“三合一”场所综合整治工作,履行整治职责,追究安全生产责任;公安消防机构负责指导、督促、实施“三合一”场所整治工作,加强对整治人员的培训工作,接受举报、投诉,对未办理相关消防手续的建筑内
存在“三合一”现象的,严格依法处理,随时掌握各乡镇(街道)的工作开展情况,及时研究整治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建设部门对检查中发现违反国家建设相关规定的,严格给予处罚,对须增设第二消防通道的建筑,应予以支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三合一”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对无证经营或生产的,依法给予查处,及时向县政府报送整治情况;各部门对“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应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二是要强化督察考评,抓好进度和质量双落实。政府、公安机关要加大督察力度,对“三合一”整治工作进度、质量定期开展检查,对工作失职、进度拖拉、质量不高的单位和个人,要结合工作情况。对工作不落实的单位或火灾隐患严重且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地区,要开展执法帮扶,保证整治活动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效果好。对于发生有影响火灾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落实奖惩措施。三是要健全监管网络,落实长效措施。政府、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完善联动制度,整合警力资源,实现对“三合一”和各类火灾隐患的综合执法。公安机关要将“三合一”场所监管纳入治安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保安队伍派驻单位、乡村、社区居民区的点多面广的优势,加强对“三合一”场所的动态监控,建立定期“回访”制度,防止“回潮”现象,巩固治理成果。要积极依靠和发挥乡镇(街道)、企管站、安监站、村镇办、城管队等基层单位和治保会、流
动人口管理办等组织的作用,开展对“三合一”场所的群防群治。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建立和完善“三合一”场所专项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3.6、加大消防安全的社会培训力度,提高“三合一”场所业主及其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
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与劳动、教育等部门建立消防安全培训制度,根据“三合一”场所特定的对象,分别采取集中、上门培训和重点培训等方式,针对其从业人员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等组成特点,以防火逃生、生产经营火灾危险性常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培训重点,提请政府劳动培训部门将消防安全常识培训纳入农民工就业培训课程当中,着重提高广大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指导业主制定场所防火安全制度、岗位职责和灭火预案,定期组织开展演练,使之会查改火灾隐患、会组织人员疏散、会扑救初起火灾、使广大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普遍增强,各级消防部门要与文化、广电等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密切协作,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三合一”场所整治火灾隐患的技术措施,普及逃生自救知识,使之家喻户晓。同时及时曝光火灾隐患,公开典型火灾案例,让业主和从业人员明白“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对生命的重大威胁,使员工认识到危险而自觉抵制,使广大社会群众认识到“三合一”场所存在火灾隐患对家庭、社区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危害,使其发现
隐患后能主动举报,使此类场所无处藏身。
“三合一”场所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现象,“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要依靠政府领导,形成部门合力,依托全社会各级机构和人员的力量,积极营造氛围,多管齐下,注重当前实效,立足长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区别对待,做到标本兼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三合一”场所和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