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头村生态文明村申报材料
城头村生态文明村申报材料
城头村地处太平乡北部,与小安,大畈两村毗邻。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总户数X户,有人口X人,其中党员X人。截止2009年底,人均收入X元。
一、巩固绿化成果,打造千山绿水。打造绿色村庄,建设绿色家园,是城头村一向来的工作理念。在村庄道路及山上全力植树养绿,并出台鼓励政策让村民多反正绿色产业、经济水果林等。2009年底,城头村全村绿化面积达到了80%以上。为巩固绿化成果,村还聘用了专职护林员对山林进行管护。
二、狠抓村庄整治,普及合作医疗。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城头村按照村庄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全村开展拓展深化保护环境,整治村庄面貌的教育活动,全民积极参与。2009年,全村出动人工20余人次,车辆50余台班,投入资金数万元,清理村庄内沟渠几百米。有效地开展了环境整治活动。同时,全村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大力在村民中推广改水改厕工作。在卫生厕所改造上,村里筹集资金,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修建的方式,新建成干净卫生的公共厕所3个。并且让全村人民都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让群众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是村两委确定的一项工作目标。2009年城头村积极动员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于特困家庭以及残疾人五保户等人员进行减免,由村集体出资,全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令人满意。
三、树文明新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强科普宣传是城头村常年坚持的优良传统。每逢重大节日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村都会采取及时更换板报和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强科普宣传。村里党员活动室配备了电脑电视等宣传硬件,并有人定期更换宣传窗窗的内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计划生育、文明家庭建设、农技培训等,都是科普宣传的重要内容。2009年,集中组织学习农村远程教育8次,办实用科技培训班3次,受教育群众300多人次。
四、整治交通环境,加强道路养护。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城头村是太平乡人口第二大村,道路路面硬化却一直没有进行,坑坑洼洼的路面一到雨天便更加泥泞不堪。2009年城头村双委在上级的帮助下,投入上万资金对城头村内的主要道路进行了路面硬化。同时,村里还雇佣专人管护道路,定期清理垃圾,确保道路安全卫生。
五、增强环保意识,创建卫生村屯。文明人人都生活在环境之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为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城头村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的意识日程。首先是建立环保管理制度,以制定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村民的行为。二是广泛利用载体宣传环保的目的意义,达到家喻户晓。目前,全村配有专门生产、生活垃圾点和垃圾箱,并有专门的清洁人员运送清理垃圾。村民对环境质量满意率达80%以上。
六、加强村民自治,树立和谐村庄。村民自治是村委会的主要工作内容。为规范村民行为,村里还制定了适合本村发展现状的《村民自治章程》,并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在村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工作中,城头村在村办公楼的入口处的醒目位置,设立了村务公开宣传专栏,并按要求公开相关内容。村务公开民
主理财管理监督小组定期开展工作,监督村里的财务管理工作。此外,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在城头村早已形成一种风气。全村2009年新婚家庭和丧户家庭,都能相应乡级号召,新婚家庭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丧户也基本上做到不做棺材、不吹喇叭等封建迷信活动。
七、倡导婚育新风,健康幸福一生。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早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尤其是《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实施以来,从表面上看,计划生育是好做了。但是,由于城头村所的村情特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多,使计划生育工作不是好做了,而是更难做了。为做好这项老大难的工作,城头村首先在村里设了计生联络员,配置人口计生宣传栏,为育龄妇女发放图书、避孕药具,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计划生育方面的信息监测、技术服务、宣传教育、咨询指导、药具发放、人员培训等相关培训和服务。
八、文体设施齐全,开展活动经常。城头村非常重视文化体育工作,积极创建文化先进村。有老年活动中心(老人会)300多平方米。村有一处占地7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场。村活动室有电视、电脑、服装等设施。每年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村里都组织村民进行一系列的文艺活动以示庆祝。
太平乡城头村
2010年5月14日
第二篇:太平乡城头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实施方案
太平乡城头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实施方案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推进我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改善我村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接中共丽水市莲都区委办公室,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市级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的通知,根据《丽水市生态文明村创建评比办法(试行)》,特制定如下生态文明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城头村位于太平乡北部,毗邻小安、大畈两村,距太平乡政府所在地约5公里。全村现有农户355户,人口1150人,劳动力428人,其中:男289人,女139人。城头村分为3个自然村,分别为城头,葛贩,潘村,8个村民小组。2008农民人均纯收入3783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05元,在全乡属中等收入水平。全村耕地面积200亩。全村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种植业以柑桔为主,09年种植面积460亩,产量为568吨;另有水蜜桃种植面积4亩,产量5吨,其它作物种植面积6亩。农业结构主要由柑桔、水蜜桃、蔬菜种植和小规模家庭畜禽养殖构成。
(二)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城头村距市区比较较近,可依托城镇适当发展农家乐,观光果林等产业。
2、传统产业优势。可巩固提升柑桔,蜜桃种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收入渠道单一。农民纯收入中70%以上来自传统种养业。
2、科技水平较低。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新品种覆盖率低较,新技术推广面较小。外出务工人员缺少专业技术,大多从事经商及体力劳动。
3、生态环境需要改善。村庄环境较差,卫生条件较差。
4、村庄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整体性不强,村民住宅过于集中不利于环境卫生的治理。
(四)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发展需求
根据村双委的讨论,以及对农户进行入户调查,城头村干部和农户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发展。大部分村民认为最急需发展的产业是经济水果种植业和新品种的引进已经销售渠道的扩展。
2、生态建设。增加绿化面积,增加垃圾桶数量,及村民环保意识的加强。
3、配套设施。大部分村民希望有一个科技文化娱乐活动室。
4、科技推广。大部分村民希望得到货真价实的优良品种和农用物资实用科技方面的服务。
二、城头村在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中要完成的目标任务
城头村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城头村在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目标是: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的目标,2010年规划起步实施,2011年全面推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不低于10%,培育巩固支柱产业柑桔种植业,积极发展新品种新作物的种植。加强对外出经商务工的扶持以及相关科普信息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使城头村的经济收入逐年持续稳定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农民群众法制意识增强,无吸毒、无赌博、无盗窃,无封建迷信活动、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农民群众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科学、村风正、民风好,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村容整洁美化、环境卫生好,做到山青水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家家用上安全卫生放心的自来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三、建设重点
(一)建设生态环境
1、基础设施建设。(1)完善村内道路硬化。(2)新建垃圾池,增设垃圾桶
(3)建公厕3个。(4)建一个村民健身活动场,配套一些运动健身器材。
2、村庄规划和环境整治。抓好村庄周围环境、村内环境和家居环境建设。(1)绿化美化。在村庄周围和村内道路两旁、各家各户的庭前屋后能够利用的空地上植树,特别要多种植具有生态效益或经济效益的树种。(2)治理脏乱差。实现“四有”、“四不见”的目标。“四有”标准:村内设有一批布局合理的环卫设施(垃圾池、公厕);有环境卫生人员负责对垃圾管护清运;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有一套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和村规民约。“五不见”标准:不见暴露垃圾,不见露天粪坑,不见畜禽乱放养,不见秸杆杂物乱堆乱放。
(二)发展生态经济
1、加大科技培训与推广,提高柑桔,桃子种植水平,稳定柑桔,桃子产业。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其它经济作物的种植。
3、依托城镇资源,积极发展农家乐等产业发展。
(三)建设生态文化
1、深入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各项学习教育,努力增强村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制观念和创业精神;加强生态环保教育,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中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乱砍乱伐林木,不污染环境。
2、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人人学科学、用科学,切实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移风易俗,转变农村社会风气作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头戏”来抓,教育引导村民更新观念,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计划生育、优生优育、讲文明、讲卫生等新风尚,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局面。把党在农村的政策、村规民约在宣传栏上粘贴。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由城头村党委书记任组长,村民主任任副组长的生态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由村民代表大会推选5人任成员。工作小组内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根据本方案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各项工作。
2、依靠群众,健全机制。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把村民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作为近两年的建设重点,对重大建设事项和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采取科学化、民主化决策。
3、深入宣传,广泛动员。通过会议、广播、电视、黑板报等途径深入宣传生态文明村建设,使新农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真正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多方参与,确保投入。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全面整合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建立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农民参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资、投劳。建立市场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城头村生态文明村的建设。
太平乡城头村
2010年5月17日
第三篇:村生态文明村实施方案
关于在****村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草案)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倡导的重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落实生态立县战略,为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文明意识,营造一个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引起的严重后果的认识,使生态环保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大家的自觉意识与自觉行动,进而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实践。经县文明委研究,决定在九村镇鱼塘村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活动。
一、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坚持治理环境卫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产发展相结合。从改变生活陋习,改善生活环境入手,着眼于整治村容村貌,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保文明意识,着眼于倡导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让广大群众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澄江奠定良好的基础。
2、工作原则
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以自然村为创建主体,九村镇党委、政府及及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共建生态文明示范村,通过以点带面的榜样功效,全面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要在全面推进的同时,突出区域建设重点,选择基础条件好,创建积极性高的新农村试点村、特色村为重点,率先建成一批生态文明示范村。
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创建工作。
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村民主动”原则。发动群众,提高村民创建积极性,增强主动创建意识。加强部门配合,建立联动促创机制。广泛参与,形成社会合力,全面促创建。
二、创建活动内容
1、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无“五乱”现象(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生态环境良好,达到“四化”效果(村中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净化)。
2、饮用水源:村民饮用水卫生、安全,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饮用水源净化。
3、民房建设:住房整齐化,有序美观实用,无乱搭乱占乱建现象,庭院整洁,净化美化。
4、垃圾处理:村内建有固定的垃圾收集储运点,日产日清,统一处置,垃圾处理率90%以上。
5、污水处理:村内建设有硬化排污沟渠,生产、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无渗坑渗井和污水溢流、乱排现象。
6、卫生厕所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村建有无害化卫生公厕,并有专人保洁管理。
7、畜禽养殖:禽畜圈养,人畜分离,无禽畜放养、禽畜粪便和污水乱堆乱排现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选址合理,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或综合利用措施,不造成环境污染。
8、绿化美化:绿化硬化街道,村前村后、屋前屋后绿化,村庄园林化,绿化覆盖率大于40%。
9、文化宣传基础设施:有群众公共文化体育娱乐场所,有综合活动室(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卫生室、公开栏、宣传栏,以及固定宣传牌和版面。
10、生态产业发展:结合实际,发展集体、庭院生态循环经济,建设有种植、养殖等生态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
11、面源污染控制:合理施肥,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化肥使用强度不超过当地规定的标准;不使用高残留农药,回收农用塑料薄膜,有效综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12、定期或不定期以家庭或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生态文明、环保法律、法规、常识。无焚烧农作物秸秆现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
13、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民主,民风淳朴文明,治安环境良好。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个月):选好示范点,制定创建规划阶段
主要完成下列工作:
1、镇按照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的目标要求选好示范点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好定实施方案,并报县创建领导小组确定。
2、组织有关人员到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的经验。
3、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的目标、意义和具体措施,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4、依靠县规划部门,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方案。
5、镇、村做好村民的思想发动工作,统一村民的思想,调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阶段(7个月):组织实施阶段
主要完成下列工作:
1、组织发动村民依照规划方案分步实施,从路、水、厕、文体设施、栽树、栽花、文化宣传入手,加强农村硬环境建设。同时,把“生态文明家庭”建设与造林种果、美化环境、开发生态旅游、发展农村经济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2、县各宣传媒体要全方位宣传报道创建活动
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激励先进,督促后进。
3、结合实际组织村民广泛讨论制定村规民约,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加强管理,保持优美的创建环境。
第三阶段(2个月):巩固提高总结经验建立长效机制阶段
主要完成下列工作:
1、各示范村对照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查漏补缺,继续提高创建水平。
2、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检查组进行检查考核和总结。
3、命名表彰,对达到创建目标的示范村,县委、政府命名为“澄江县生态文明示范村”,并对创建活动中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
4、建立长效机制,推广普及示范点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四、关于“生态文明示范村”的选点
所选定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农民人均收入要高于县区当年平均水平。满足“五有”条件:即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领导班子,有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布局,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文明淳朴的乡风村风,有和谐、民主、安定的社会秩序。示范点一经确定后,由县创建领导小组拨付每村20000元的启动资金,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不定期组织评比和检查,对工作不力的将通报批评。
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第四篇:生态文明村——久远庄村
巨各庄镇久远庄村
久远庄村位于巨各庄镇镇域东部,西距县政府驻地约18公里。有村民280多户,800余口人,村域总面积4平方公里。该村为汉、唐村落,以成村历史悠久而得名。地处河川平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村址地面高程在132-136米之间,村落呈长方形。据资料记载,公元1341-1368年,村西曾建香岩寺,又称白果寺。1951年将香岩寺改成久远庄小学,现寺庙早已无痕迹。村东、西两侧均发现古代墓群,出土了铜盆及陶制冥器等。
李子飘“香”
2002年,久远庄村千亩李子园通过了国家林业局验收,被确定为国家级黑宝石李子示范基地。
该基地占地1150亩,共栽植黑宝石李子5万株。布局分为三个功能区域,其中精品生产区面积762亩,通过采取高标准建园、标准化管理和精品包装等措施,生产绿色优质出口型果品。优质栽培示范区面积200亩,通过引进高新技术、新型生产资料,总结出黑宝石李子由栽植到贮藏的一整套技术标准进行推广。其它区域占地188亩。为确保果品的高产、高质、高效,基地先后投入资金配套了水井、机房、小管出流节灌等水电设施。为使群众掌握种植、管理技术,村党支部特别制定了果树管理培训计划,定期与林业部门联系,请来果树工程师和科技人员举办果树管理技术培训班。2006年参加培训村民达到2300人次。
2006年秋季,该村积极联系销售渠道,销售“黑宝石”李子11万公斤,已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明生态村。
2006年,久远庄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村域环境综合治理,增加村民文化娱乐场所等建设,村主要街道全部硬化,面积约1.2万平方米,并安装了路灯;在全村实施环保型厕所改造,280户村民建了水冲厕所,使用率达到93.3%;全村饮用水采取集中供应,符合卫生标准;生产、生活垃圾由专人负责密闭集中收集处理;在全村推广新能源使用,90%的村民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使用率占总户数的98%;新建休闲健身娱乐、政治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广场3处,面积共1500平方米,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
葡萄产业
2010年,在密云县建设“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要求下,借鉴“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的成功经验,巨各庄镇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国际休闲旅游等开发项目,着力打造密兴路葡萄产业带暨“酒乡之路”项目。在张裕爱婓堡酒庄的带动下,巨各庄将在5个村发展5000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而久远庄村就是其中之一。项目完成后,可带动近千户村民,户均年增收近2万元。
现在,在巨各庄镇久远庄村,可以看到千亩葡萄园基地,一眼望不到头的葡萄长廊。不久,这里就将变身为千亩酿酒葡萄基地,成为
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产业
以建设世界一流的葡萄和葡萄酒基地为目标,着力打造密兴路葡萄产业带暨“酒乡之路” 项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葡萄种植精细化、酒庄酒堡精美化、葡萄酒高端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葡萄产业关联度进一步提高,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高度统一,成为集种植、酿造、旅游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
为了实现由过去的农户分散种植向基地规模化种植转变,通过示范带动、龙头拉动、政策推动、流转促动等行之有效的举措以及因地制宜实施“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同契约”、“庄园式开发”等基地建设模式,公路沿线葡萄酒庄酒堡产业集群的葡萄产业集聚区建设,有效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据了解,立足独特气候、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优势,加快葡萄种植采摘、葡萄酒酿造品尝、酒庄酒堡观光旅游等产业互动融合和快速发展,深化与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的结合,打造形式各异、风格彰显的精品旅游景点、景区和旅游线路。着力打造世界一流葡萄酒文化休闲基地。
为了不断扩大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的影响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借助葡萄采摘暨葡萄酒节一平台,探索出一条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同
步发展的新路子,搭起了一个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相得益彰的新舞台。
文明村建设
2009年,村领导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也考虑到我村图书室面积小,藏书少,通过多方不懈的努力,不断丰富村图书馆藏书。目前已有藏书近8000册,杂志1000余本,光盘300余张。图书馆的应用,提高了农民在各方面的知识,图书成为了农民的精神食粮。村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培育新型农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了久远庄村文明村建设的发展。
久远庄村党支部、村委会动员全体村民开展争创“村级文明户”活动,开展争创“首都文明村”活动;这些活动使村民们的文明素质达到了更高水平,涌现出一大批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的先进典型。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村内无迷信、聚众赌博、不赡养老人等不文明现象产生,村民间互相关心、诚实守信、待人热情。
在巨各庄镇久远庄村,春天可看万株葡萄伸展枝芽,吐露新绿,感受春的气息;夏日可游走于葡萄长廊,倾听鸟叫虫鸣,享受天然氧吧的乐趣;秋日采摘硕果、观赏翩翩起舞的落叶享受秋的收获;冬日于雪中漫步,感受清冷但充满和谐的冬。
第五篇:联结村申报市级文明村材料
申报市级文明村材料
大兴乡联结村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贵在坚持”的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推进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切实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全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一、基本情况
大兴乡联结村距兰溪市区18公里,离有江南“小丽江”之称的芝堰古村落只有3公里,全村有农户125户,人口430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143亩,其中林业用地305亩,整个村落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村民以外出打工和做生意为主,全村人均收入4530元,村集体收入5万元。2006年年底通过了市级生态村的验收。2007年被兰溪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兰溪市级文明村和文化特色村。2008年被命名为大庆市绿化示范村、大庆市小康示范村、大庆市生态村。同年又荣获兰溪市书记主任好搭档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2009年命名为黑龙江省先进党组织、省级绿化示范村、大庆市综合治理示范村、大庆市文明村。今年,联结村着眼于“创先争优”,争创大庆市文化示范村、黑龙江省文明村,创立了村级图书室、阅览室、文化共享工程、棋牌室、健身器材。几 年来,联结村干部劲足,村民气顺,村里实事、好事一件连一件,总投资150万元进行生态建设,完成了村中道路浇筑、污水管道埋设、池塘整治、村中绿化、电气化、堰坝等进行改造,完成村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图书馆、档案室等创建工作,村容村貌发生很大改观。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训,提高全民素质。联结村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方针。村“两委”班子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不断完善服务措施,拓展服务领域,满足群众服务需求。一是丰富服务内容。结合联结村具有适宜种植多种经济林果及发展养殖业的气候优势和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狠下功夫,积极开展葡萄、棉花种植技术培训以及生猪养殖技术的培训。近两年来,全村共开展葡萄种植技术培训4场次,棉花种植技术培训3余次,养猪技术培训4场次,猪圈舍改造培训2场次,农民舞蹈培训4场次,廉政教育培训4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转变了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观念,提高了群众科技致富的本领。二是拓展服务领域。为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拓宽劳动力输出渠道,村委会联系乡妇联、劳动社会保障所提供就业渠道,扩大就业 机会,增加群众收入。办起了一家来料加工企业,两个来料加工点。三是完善服务措施。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实施特殊服务,创办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立了图书室、阅览室、宣传窗、黑板报及棋牌室、文化共享工程。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训,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宣传教育,经常性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明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二)以大庆市、大庆市级文明村建设为契机,强化软硬件建设。联结村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及较高的人口素质,在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年底通过了市级生态村的验收。2007年被大庆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大庆市级文明村和文化特色村。2008年被命名为大庆市绿化示范村、大庆市小康示范村、大庆市生态村。同年又荣获大庆市书记主任好搭档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2009年命名为黑龙江省先进党组织、省级绿化示范村、大庆市综合治理示范村、大庆市文明村。因此,全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软硬件相得益彰。首先在硬件设施上,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埋设了污水管道,进行“雨水”、“污水”分流。2006年,开展了村庄整治,在整治中,结合本村的地形地貌特点,把村庄环境作为重中之重 的工作来抓,投资15万元对村内主要三口水塘进行了清砌筑围。投资10余万元修建了300多米的地下污水管道,并投资10余万元修筑环村道路,修筑了塘堪。投入5万余元,建起了一座生态公厕,并配套建立了化粪池,五只垃圾池,垃圾集中存放统一处理。同时,投资6.5万元建造了一个占地80平方米的人工生态湿地。投资15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系统。2008、2009这两年又投资40余万元新建了甘溪河道联结村堰坝,既改善了村庄与河道的环境,又提高了抗旱能力。全村共投入绿化资金8万元,85%的农户参与了绿化,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树木。投资生态污水处理15万元。据统计,全村有公共绿地25510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绿地5500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59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
三、取得的经验
上包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贵在坚持”的方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和“十一五”规划的总体发展思路,确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使该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的经验主要有:
(一)精神文明建设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的密切合作、齐抓共管,因此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
(二)精神文明建设要在服务上下功夫,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家中,这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充满活力的源泉,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三)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软硬件建设相得益彰。在取得经验的同时也看到存在的不足:上包有较好的发展思路,群众有较高的发展意识,但是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发展周转资金,对发展速度有所影响;虽然现已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但活动经费短缺,无法较好的开展一些活动更好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但是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包的群众继续发扬团结拼搏的奋斗精神,紧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契机,上包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党支部、村委会
二0一0年十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