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管局坚持率先发展,建设创新型城管
城管局坚持率先发展,建设创新型城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创新则是发展的源泉。1.积极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一是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二是建立相对独立的执法中队。三是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四是深入开展“城管执法进片区、进企业、进社区”活动。2.不断完善“数字化”城管系统 在创新管理手段上下工夫,做到数字化城管新模式与我县实际密切结合。积极探索网上办案新模式,逐步实现网上办案系统数字化是新时期城管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本着“有利工作、促进工作、方便工作”的原则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的作用做到城管案件查处无盲点、无盲区的要求。
3.实行城管执法双层督察考核机制 实行内部督察和外部督察相结合的双层督察管理新模式。在局内督察考核小组,分别负责对内部管理、队容风纪和任务落实、管理效果进行专项督察,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确保了制度的落实和执法形象的提升。4.创新评先树优奖惩体制每月定期开展评比活动,即对工作中的新办法、新机制、新精神、新气象及好人、好事、好集体、好结果进行大张旗鼓地表扬和适当奖励,从而形成了“从我做起,从细节入手,人人做好事,事事争第一”的氛围,掀起了一个比学赶超的工作热潮。
第二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 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树起了又一座里程碑,为我们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的重大成就,高度评价了航天科技工作者、广大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精辟阐述了这一工程的圆满成功对于我们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提供的有益经验和深刻启示,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必须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着力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这对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是我们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成果。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表明,国家科技实力发展,必须以国家经济实力发展为基础。发展,对于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水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取得发展的新成就,才能凝聚各方面力量不断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才能加快缩小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我们要继续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也是我们坚持自主创新,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成果。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表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只有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发展的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紧紧依靠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使我们国家健步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在对未知领域的不懈探索中实现的。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已经取得圆满成功,但不论是在深空探测领域,还是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都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探索、去开拓。我们要将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取得的深刻启示和有益经验转化为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强大动力,以新的探索、新的追求、新的创造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篇:发展民间科技事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
发展民间科技事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要求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支持社会各个方面包括集体的和个人的、政府的和民间的、国家立项的和独立进行的研究与开发,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在最近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与会代表和委员们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胡旭晟提出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民间科技事业的提案,呼吁整合民间科技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创官民结合“两条腿走路”的科技事业新格局,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本文拟从发展民间科技事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视角,作点探讨与思考。
民间科技(以下简称“民科”的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科技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经济、科技、教育等体制的改革,原有的国家一统的格局被打破,逐步形成由国家(国办)、民间(民办)两种格局共存的状态。毫无疑问,国企、国科与国教和民企、民科与民教,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无庸讳言,在国企、国科、国教与民企、民科、民教相对比较中,民企与民教发展较快,已经或者正在形成自身的发展体系,唯有民科发展较慢或者举步维艰。2005年11月在长沙召开的“首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出席了会议并且题词:“发展民间科技,促进自主创新”,体现了与会者呼唤发展民间科技事业的心声与期盼。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好形势下,民间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必将成为科技战线的一支生力军,因此,发展民间科技事业不仅是全社会的事情,更是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
一、民间科技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民间科技事业何以在今天会具有“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的地位?就在于民间科技创新活动不仅能为国家提供自主创新成果,而且能提升全民创新素质、打造国家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人才、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发展民间科技事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抉择。
首先,发展民间科技事业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全民创新活动的开展。马克思说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众所周知,人类社会自国家体制形成后,任何社会活动就存在官方与民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的状态,民间科技创新活动是客观现实。世界科技发展史表明,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由民间走向职业,由非主流走向主流的。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科学家和发明家开始都是民间科技研究者,如电磁学大厦的奠基者法拉第、能量守恒定律的创始人焦耳、发明大王爱迪生、数学家华罗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利申请量的65%来自民间科技研究者或者非职务发明人。人的价值在于创新,民族兴盛在于创新,国家的存亡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辉煌,没有创新就没有尊严,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当前我国的科技政策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就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基点,只有不断地推动最广泛的全民族、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活动,国家才能持续和长久地发展。因此,发展民间科技事业与鼓励开展全民创新活动是一致的,是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措施和具体行动。
其次,发展民间科技事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调动积极因素和巩固安定团结。我国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因此科技创新是公民的权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相对于国家职业科技研究者,相当多数的民间科技研究者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非常艰难的,不仅得不到支持,而且研究的成果得不到公正的评价,甚至是讥讽和遏制,由此对自己的遭遇不满,造成态度的偏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利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是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尊重创造、保护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支持人们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蓬勃的创造活力。”因此,发展民间科技事业,给予民间科技研究者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支持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三,发展民间科技事业有利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导、官民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科技机构在国家的建设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国家科技机构存在活力不强的问题。科技发展表明,单一的国家科技机构不能促进科技事业长久发展,只有建立官民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才是国家强盛的根基。如日本在二战后建立了由政府引导、官民共建的自主创新体系,使日本很快赶超了许多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我国古代的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这些民间科技的原创性杰作,促成了雄汉盛唐的辉煌。因此,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技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的同时,通过发展民间科技事业,可以改变原有国家科技机构高度集中、高度统一和单一依靠行政命令直接调控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一种新型的科技管理运行机制,有助于开创国家(官办)、民间(民办)“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科技事业的新格局,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二、民间科技事业发展的内涵和特点
根据我国管理体制的现状,民间科技事业是指除国家和国家控股以外的、非公有制的,以民间、民办或者民营表现形式的,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事业,主要包括民间科技研究者、民办科技机构和民营科技企业三个部分的科技创新活动,其中民间科技研究者是个体性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民办科技机构和民营科技企业是团体性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有些情况下,民间科技事业也狭义上特指民间科技研究者个体性的科技创新活动。
(一)民间科技研究者是发展民间科技事业的基本队伍
民间科技研究者一般游离于民间,分散于各行各业之中,构成和属性相当复杂,主要包括十二个方面:(1)区别于官方研究者的民间研究者;(2)区别于职务研究者的非职务研究者:(3)区别于专职研究者的业余研究者;(4)区别于正式研究者的非正
式研究者;(5)区别于专业研究者的非专业研究者;(6)区别于主流研究者的非主流研究者;(7)区别于高学历研究者的低学历研究者;(8)区别于在职研究者的退休或离职研究者;(g)跨行业、跨专业、跨领域、跨学科的研究者;(10)多行业、多专业、多领域、多学科综合类的研究者;(11)新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研究者;(12)科学、兴趣、幻想爱好者之中的研究者。
民间科技研究者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1、非职业性。如一部分人不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为职业,仅仅是个人业余爱好和兴趣,是“业余科学家”;
2、非专业性。如一部分人不是以自己本身科学技术专业做研究,而是专注其他专业,是“不务正业”之人;
3、非保障性。如绝大多数人尽管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偏执狂”,但是在科技创新投入上没有经费和时间的保障。
由此可见,民间科技研究者是一个人数超过职业研究者的庞大群体,有搞科学发现的,有搞技术发明的,有搞自然科学的,有搞社会科学的,等等,他们以实现个人兴趣(兴趣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为研究目标,富于创造灵感(灵感是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奇思妙想、原创性大,冷门热门均有,奇才怪才迭出,可谓“藏龙卧虎”,是发展民办科技机构和民营科技企业的智力资源和人才宝库。可以预计,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全民自主创新氛围的实现,我国民间科技研究者的队伍还将迅速扩大,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民办科技机构是发展民间科技事业的先导力量
民办科技机构一般是非政府投资的经科技管理部门或科协组织批准,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科技机构,如各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品服务的研究所(会)、实验(试验)室、研发(工程)中心、学会(协会)等组织形式。民办科技机构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1、非官方性。机构在产权上没有官方成分,是通过自筹或者社会资助的方式,实行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选题、自主研究、自主创新、自主创业、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2、实用性。民办科技机构总是根据社会需要选择科研攻关开发的课题,一般具有实际使用功能和潜在市场空间,起步阶段一般从小课题入手,积累资金和实力后,再进行大课题的研发。
3、多样性。民办科技机构在从事攻关研发时,一般进行多样性研发服务,就是说一切从市场出发,研究开发社会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并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三)民营科技企业是发展民间科技事业的生力军
民营科技企业是非政府投资的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厂矿企业等经济实体。民营科技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形式,具有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在促进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凸现科技经济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中,80%以上是民营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生力军。
我国由于原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民间科技事业几乎为零。自改革开放以后,单一的国营企业、国家科技机构已经很难满足建立市场经济灵活、多变的要求,非公有制的个体、私营企业和民间科技机构则应运而生。相对而言,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比较迅速,民办科技机构发展比较缓慢,特别是在民间科技研究者的科技创新活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民间科技研究者的科技创新活动尚未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和政策支持;二是民间科技研究者的科技创新活动缺乏组织和引导,缺少科研经费和实验设备,以及设备仪器协作共用平台的政策环境;三是民间科技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得不到正确的评价,一些对有关学科或者理论体系具有颠覆性、挑战性的科研成果,遭遇误解、嘲讽甚至被封杀;四是民间科技研究者与职业研究者缺乏沟通与交流的平台,缺乏业内交流和专业性指导;五是民间科研及其产业化还缺乏风险投资及担保、投资参股等投融资的运行体制与机制,渠道不畅;六是民营科技企业和民办科技机构作为在科技与经济体制改革中诞生、成长、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内部运行机制和体制亟待完善,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民间科技事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变革时期,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要求,无疑为民间科技事业的发展赋予了机遇。但如何整合民间科技力量,让广大民间科技研究者、民办科技机构和民营科技企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和谐社会中焕发创造激情,发挥创新作用,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只有创造和实现权利和义务平等,机会和竞争条件同等,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不同所有制组织的共同发展,民间科技事业也才会得到发展。
第一,要解放思想,加深对“民间科技事业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的认识。我国民间蕴藏着尚未得到开发的无限的创造力,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国科体制的优越感和对民科的漠视是得不到开发的主要思想障碍。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在振兴中华的大前提下统一思想,在“三个有利于”检验标准上解放思想,正确认识民间科技事业的重要作用,无论国科、还是民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都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都应该共享国民待遇,在充分发挥国家科技机构引领和骨干作用的同时,加快培育和发展民间科技事业。
第二,要制定政策,加强政府对民间科技事业的组织、引导和培育。民间科技事业既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科技事业的组成部分,就必须把民间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管理范畴,在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设立负责管理民间科技创新活动的机构。要象抓民企、民教那样狠下功夫,关注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包括集体和个人的、政府和民间的、国家立项和自我进行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在管理服务、科技指导、财政扶持、风险投资、金融信贷、税收优惠、创新创业等方面制定引导和培育民间科技事业的政策措施,并与职业科技研究者一视同仁,废止民办科技机构须有“挂靠单位”的规定,营造鼓励创新、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社会氛围,关心、理解、帮助民间科技研究者、民办科技机构和民营科技企业,尊重和支持他们的创造性劳动,促进民间科技事业的发展。
第三,要注重人才,加速民间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发现和培养民间科技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条件。在我国民间,藏龙卧虎,人才辈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营造宽松、公平的学术环境,改变重学历轻能力,重论文轻实绩的人才评价和用人机制,引导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国有企业从民间科技研究者中吸纳人才,增加新鲜血液,活跃学术空气。特别要为民间科技研究成果的评价提供服
务和保护,建立民间科技创新评价系统与评价服务机构。通过评议,对有学术价值或有商业价值的项目,向有关部门推荐,以使其得到开发和推广,对可能具有重大意义的民间科技成果,应由国家有关部门及时组织评审。
第四,要分类指导,加大对民间科技研究者、民办科技机构和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力度。
――对民间科技研究者的科技活动,可以通过设立类似“民间科学院”的科技创新组织进行引导和扶持。民间科学院是孵化器和风险投资相结合的为民间科技研究者提供综合服务的平台,它采用企业孵化器模式,引入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将处于游离状态的民间科技研究者组织起来进行市场化运作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为民间科技研究者提供帮助与服务,引导和推动民间科技创新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在民间科学院里,可以实行国家现行的扶持孵化器、风险投资的优惠政策,可以将研究成果进行风险投资或者战略投资,可以以民间科学院的名义申请国家科研项目,可以搭建为民间科技研究者与职业研究者的交流沟通平台,可以实施国家对民间科技的科研资助与补助、成果评价、项目奖励、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同时,有条件的民间科技研究者可以自己成熟的科研项目和技术成果创办和组建民间科研机构,并且进一步发展为民营科技企业。
――对民间科技机构,继续坚持鼓励、培育和引导的方针。鼓励民间科技工作者在“十自”(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选项、自主研究、自主创新、自主创业、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对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加大做优做强的扶持力度。在坚持民营科技企业“十自”的前提下,不断建立新型的企业经济运行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发展模式进行创业和发展,稳步提高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五,要全民参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民间科技事业建设步伐。科技事业是全社会、全民族的事业。相对于民企、民教的发展,民科的发展是落后了,要争取赶上和超过就必须更加地努力。在当前积极探索科技体制改革方向,推进自主创新的形势下,加强民间科技管理和扶植民间科技活动,无疑是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动,提高在发展民间科技事业方面的服务水平。国家科技机构要热心帮助民间科技研究者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允许民间科技研究者到大学和科研机构作访问学者或者进行科学实验,参与主流科技界的学术活动。民间科技研究者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研究工作的学术层次,克服自身的狭隘局限,加强团结协作,勇于接受别人善意而中肯的指导或批评。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将国科与民科两股力量相互融合,形成互补双赢的局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就一定能够落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篇:建设创新型企业 推动跨越式发展
建设创新型企业 推动跨越式发展 王君一 云南楚雄矿冶股份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
华光平云南楚雄矿冶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副部长
作为资源型企业,如何做到又好又快发展,一个重要的选择,就是走创新型企业的路子,以创新激活力,以创新促发展。
云南楚雄矿冶股份有限公司是2001年2月16日在原云南大姚铜矿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中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股份制公司。公司成立后,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企业实际出发,把建设创新型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坚持创新发展思路、创新运行机制、创新资源战略、创新科技工作、创新人才战略、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企业文化。特别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以创新的精神,既注重生产经营指标(发展速度)的率先,又注重企业经济效益(发展质量)的领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楚雄矿冶成立6年,主要生产经营指标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楚雄矿冶工业总产值占大姚县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上缴税收占大姚县财政收入的40%以上,成为大姚县的主要经济支柱。
创新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楚雄矿冶成立之初,其发展思路是“加速开发现有资源,加速积累,全力争取改制上市,依托开发多种产业,实现矿山向城市全面转移”。然而,楚雄矿冶控制的资源储量按生产规模仅能维系到2006年,而被一直列为矿山持续接替产业的云南楚雄云星实业有限责任公司(1996年矿山投资设立的分公司),也一直处于高额亏损状态,由于其下属19个分(子)公司、25个法人单位产业关联度低、产品跨度大、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
面对这种局面,张义忠牵头,广泛调研,科学论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加大寻找资源力度,保证持续稳产;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寻求国家政策扶持,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精做强,争取上市”“三部曲”的发展思路。实施资源接替战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本区、周边及外围资源找矿勘探,迅速增加资源保有;实施结构调整,对云星公司进行全方位改革。经过不断的努力,2006年末,铜金属资源储备已达到80万吨,关闭破产于2005年12月顺利完成,改制上市于2007年3月以全部优良资产整体进入云铜股份为标志顺利实现。至此,“三部曲”战略顺利完成,企业发展进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走过辉煌“十五”,楚雄矿冶又高点定位,提出了“十一五”“5123”发展思路(即发展规划目标):到2010年,实现铜金属产量5万吨,工业总产值10亿元,控制铜金属储量200万吨,建立3个主要生产基地。
创新运行机制
国有企业长期运行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中,职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及企业的人、财、物管理,无不深深打着计划经济的烙印,与市场经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形成巨大的反差和严重的不适应。如何克服传统的思维、行为惯性,有效激发智慧活力,适应市场竞争,加快发展?楚雄矿冶在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着眼于企业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以抢抓国家资源枯竭矿山政策性关闭破产的改革为契机,认真解决了困扰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按《公司法》规定,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着手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机制的创新。
——调整和精简组织机构,精心打造“精干、高效”的企业班子。打破传统的矿山组织结构,对存续了20余年的矿山两大独立核算采掘作业单位(一坑、二坑)进行了合并,撤并了后勤辅助单位动力车间;同时,上下联动调整机关部室职能结构,有效地服务于生产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
——加大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的力度,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优化队伍结构,着力建设“三支队伍”(经营管理者队伍、技术人才队伍、职工队伍),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一流团队。
创新资源战略
楚雄矿冶成立时,铜资源保有储量仅有4.8万吨,按当年生产规模,只能维持到2006年。面对资源劣势,楚雄矿冶创新资源战略:“立足老区找矿”。以老矿山周边、外围、深部为基础,开展找矿探矿,稳定老区产量,尽可能延长老矿山服务年限;“加速对外扩张”。以楚雄为中心,辐射省内外、国内外,不断扩大资源占有区域,不断增加资源占有量;“依托政策和科技”。充分利用国家的有关矿业政策、信息,在企业自筹资金找探矿的前提下,争取探矿找矿国家资金补助,获取找矿前景较好的项目和靶区,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找矿的效率和效益;“多渠道推进”。以股份制、公司制或参股、购买、兼并、重组等方式占有资源,奠定楚雄矿冶做大做强的资源基础。到2006年末,楚雄矿冶占有铜金属量已经达到80多万吨,并力争每年以30万吨的速度增长,实现“十一五”末占有200万吨铜金属资源储量的目标。
创新科技工作
楚雄矿冶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紧紧围绕找矿、采矿、选矿等主要生产环节,重点抓技术改造和技术自主创新工作,激活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在矿山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资源回收资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的重要内容。针对矿山生产工艺中的薄弱环节,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和技术,改进了企业的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2006年,采矿损失率和贫化率分别为10.5%和3.8%,选矿回收率达91.5%,是国内同类矿山最好水平。
——注重矿山生产技术研究,搭建学术、理论研讨平台。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培养科技人才,广泛开展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矿山每年坚持开展论文发布会、项目研讨会等技术、学术活动,获得云南省和云铜集团的好评和奖励。
——注重自主培养,在科技实践中培养科技队伍。大胆设置试验田,依法成立楚雄矿冶设计公司,承担矿山采、选工艺设计。持续接替开拓系统工程以设计招标的方式,在本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中标后组织完成,仅老区凹地苴矿床南部开拓系统工程设计一项就为公司节省投资1700余万元,六苴矿床“刀把”Ⅲ期矿段开采工程设计节约费用1500多万元,创造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在技术自主创新中,还广泛开展修旧利废、小改小革活动。近年来取得重要创新创效成果400多项,对降低生产成本、改进生产工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创新人才战略
楚雄矿冶在建设创新型企业中,把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以人才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以技术优势赢得快速发展,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和发展基础。
坚持按“德才兼备”原则,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各级领导岗位担当管理重任。创造条件、加大投入,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精英中招聘人才,采取送出去培养、请进来集中办学等多种方式,大力鼓励干部员工自学、自考、自我提高,努力增加知识储备。至2006年末,在楚雄矿冶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20人,本
科学历56人,专科学历207人,中专学历145人。打破论资排辈和单纯以学历高低排座次的职称评定模式,把技术工作业绩与技术工作能力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标准。获得高级职称的有69人,中级职称150人,初级职称255人;高级技师27人,技师68人,高级工297人。对农民工做到政治上一样关心、工作上一样管理、生活上一样对待的同时,将农民工中的优秀分子纳入人才体系管理,并将他们逐步充实到基层管理岗位。创新管理模式
以追求产品成本最低化为目标,深化完善“以市场价格倒推产品成本”的预算化管理,创造了吨铜制造成本国内同类矿山最低的新记录;以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环境友好型企业”活动为载体,创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6年来,楚雄矿冶安全生产实现了工亡事故为零、一次三人以上重大安全事故为零、重大机电设备事故为零、重大火灾事故为零、重大交通事故为零、重大跑沙透水事故为零,提高粉尘合格率,提高班组安全标准化作业达标率,降低千人负伤率,主要污染物百分之百达标排放;狠抓基础管理,夯实管理基础,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实现了管理科学化。
创新企业文化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必然选择,也是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楚雄矿冶在云铜集团“经济力做强,文化力致胜”的核心理念与“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的企业精神总框架下,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创新管理体系,开展了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
楚雄矿冶从“文明建矿、矿建文明”的自身发展实践中总结经验,积极培育提升、继续增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企业做强做优要求的企业文化。围绕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传统、企业形象、企业风尚等企业文化主体构件,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有力地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编印企业宣传画册和
招聘人才宣传手册,制作企业介绍专题片,建立宽带传输网站等,广泛传播企业的形象文化,展现企业素质和个性特征;以企业理念为灵魂,创作《楚雄矿冶之歌》,激发员工激情,培育企业新型精神文化;通过职工运动会、矿庆、歌咏比赛等大型活动和集会等形式,传播企业的品牌文化,让全体员工随时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震撼力与感染力。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让企业全体成员,包括领导、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都互动起来,激发员工的热情、活力、创造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楚雄矿冶在企业制度文化的建设上,把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采取螺旋式提升的做法,一步一个台阶地逐步建立完善起新的企业制度;将全员培训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让每个员工都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充分调动起广大员工投身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编印《楚雄矿冶员工文明手册》,将楚雄矿冶员工文明行为规范中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文明礼貌等主要内容编入其中,形成楚雄矿冶人必须遵循的行为标准,固化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真正发挥“灵魂变革”的催化作用。及时编辑出版《今日楚雄矿冶》、《楚雄矿冶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手册》、《科技之光——科技论文选编》、《安全文化手册》等企业文化丛书,不断积累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责任编辑 高丽明)[社会主义论坛 第9期 2007年9月]
第五篇:创新型班组建设
创新型班组建设
江泽宇大学本科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东莞移动电话营销室做一个普通的话务员,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很快他就提升为班长,但是从校门刚刚走向社会大浪潮的泽宇根本不懂得如何来管理一个团队。他单纯的认为,只要他的能力比大家都强,别人就能服他。可是事实证明,他个人的出色才干并没有为班组带来出色的绩效。泽宇非常苦恼,他开始认为需要培养几个能力也很强的班员才能将班组的绩效提升上去。可是每当他培养出一个更为出色的班员,这个班员总是被调配到更为重要的岗位。泽宇连续培养了三个班员都被调离了自己的班组,泽宇真的非常困惑,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提升自己的班组管理水平。在泽宇担任班组长的第三个年头里,广东移动针对基层班组建设,大规模的开展了活力100班组建设的主题活动。在100的系列活动中,中心聘请八九点公司进行了《活力100班组管理技能提升》系列咨询式企业内训,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泽宇终于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他将培训中的笔记和课程课件仔细的进行了复习和再度消化,并针对培训后持续开展的特色班组建模辅导的热潮,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班组。他发现,其实自己所在的班组是一个非常好的团队,大家在个人能力和集体进取心上都非常好,并且由于电话营销室本身的人员知识水平结构偏高,自己小组内的人才还是很多的,经常会有一些非常好的火花迸发自组员。于是,泽宇感到虽然现在自己的班组其实已经比较好了,但是面对全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班组建设水平大提升的局面,如何使班组能够更上层楼,正是当前自己亟待面临解决的问题。在经过认真分析后,泽宇感到:要想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必须通过规范而有特色的班组管理模式建设,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班组特点,而又独具特色的班组管理模型,进一步彻底提升自己班组的各项业务指标,形成班组管理规范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自己和自己的组员找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提升的通道。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细致的研究,最终泽宇决定根据自己组员能人辈出的特点和八九点老师的指导,建设起属于自己班组特色的创新型班组管理模型,为班组管理的真正起步做出勇敢的探索。第一节 什么是创新型班组所谓创新型班组,八九点给出了如下内容的阐释:(1)创新型班组建设是以创新为典型特色的班组建设(2)创新性班组具有卓越的挑战精神,他们勇于挑战新高度、新事物、具有不断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3)创新性班组成员的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个性,易发散、突发奇想、总是不满足现状、具有一定的创造力。(4)以创新为班组的根本思维方式而建起的鲜明人格的团队。(5)企业创新的源头是班组,人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十分明显,是一种慎中有始的思维模式。1.创新型班组建设的基本特征
(1)以问题为师(2)以战胜自我为品格(3)不断创标(4)每人都是创新者(5)激情工作者队伍(6)轮值创新委员带领(7)创新的典型特征—每日一升(8)将自我否定修炼成班组品格(9)具有强烈的挑战精神(10)常常打破常规(11)总有惊人的奇思妙想(12)思维活跃(13)进步速度惊人(14)天天都进步——每日一题(15)日日都创新——每日一新(16)事事都提升——每日一问(17)事事都总结——日清日高(18)事事都对标——天天创标(19)事实都好奇——每日一奇(20)人人都是星——每日一人(21)人人都有标——每日一例(22)学哲学(23)多学习(24)多实践(25)多反思(26)多激励(27)整合多(28)多交叉(29)多出奇(30)多难题第二节 泽宇创新型班组建设创新型班组最大的特征就是多实践、多反思、以问题为师、日日都创新、人人都创新。于是在建立自己班组特色管理模式的第一步,就是要针对目前班组管理过程中最大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全员思考、全员创新,将问题共同解决。于是,泽宇立即召集班员开展班组管理问题讨论会,找到目前在自己的班组管理过程中大家认为的最棘手的几个问题,并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智慧,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经过激烈的讨论,全体班员达成了共识,得出了目前班组管理过程中最突出的三个问题,即:
如何精确指导新人,快速融入团队;如何精细完成工作,提升绩效创造价值;如何精心培养人才,积累良好工作品质。面对问题的解决,大家也给出了较为明确的解决方案:即:针对精确指导新人的问题,就要基于班组文化、理念,指导新人快速融入团队和班组文化,建立新人的团队感和归属感;基于日常工作的操作规范,指导新人快速胜任岗位工作要求;针对如何精细完成工作的问题,就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组日常工作管理的规范与标准,使员工的工作行为有章可循、有标可参,提升绩效创造价值;而面对如何精心培训人才的问题,则要让全体成员参与工作规范、标准的制订与实施,实操性、参与性更强,锻炼自身的同时,为团队成员贡献经验,团队共同成长。于是经过激烈的讨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依靠团队的力量,将自己班组信奉的理念、团队的做事风格、典型的业务案例、日常的管理制度、标准的作业流程和行为规范等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并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逐渐下放组长的权利,使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组的管理过程中来,真正体会作为管理者的难处和应具备的思维模式,形成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都是创新者和管理创意的实践者的良好局面。
半个月后,经过全体班员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创新完善,最终完成了泽宇班组的《班组日常工作手册》(见附件),为移动东莞中心的班组管理手册体系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和丰富。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班员通过班组日常工作手册的制作和学习,在个人技能上都有了一些提升,泽宇也感觉自己比过去轻松了一些。一次泽宇要到省公司去参加一个会议,临出发前他都非常的不放心。以前他只要离开班组一分钟马上就会有电话打过来,总是有事情不断发生。泽宇出差第一天,他不断的看手机,虽然调成了震动,但是一天过去了班组里居然一个电话都没打过来,他简直在怀疑手机是不是坏了,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试验出很正常,泽宇心里开始七上八下的。到了第三天泽宇该返回班组了,明天就是他的轮班,坐在返回的火车上,他接到了班员的一个电话,电话内容很简单,只是说了和他接班的相关事宜。泽宇强忍住没有追问班组这三天的情况,第二天他来到班组发现大家的工作一切正常,没有出现以前的忙乱和不断的问题,晚会上,他激动的和大家说,我们的《班组日常工作手册》太有用了!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样一支永远都在不断探索中的发展的基层队伍,这样一支不断迎接挑战、不断寻求解决方法、不断战胜自我的团队,实践中演绎着创新型班组的核心,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泽宇的班组一定会成为创新型班组管理模式的典范,为全中心特色班组管理模式的建设和推广复制做出巨大贡献的。(未完待续,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enmcl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