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农村三向培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部长在全市农村“三向培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刚才,在会上交流的典型发言都很好,小为部长的讲话我也完全同意。下面,我就“三向培养”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站在全局高度,把“三向培养”工作放在抚顺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谋划和推进
正确认识形势是我们干好工作的前提。我们要抓好“三向培养”工作,需要
对当前的农村形势和任务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大家知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将其作为了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和今年中央连续下发两个“一号文件”,并提出“两减免三补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等重大政策,促进农业增产、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这些政策环境对我市农村发展十分有利。机不可失,我们要千方百计抓住这个有利的机遇期。从抚顺来看,大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农业投入少、基础脆弱,农民整体收入水平比较低,农业技术含量不高,生产力落后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发展。客观上也暴露了农村基层组织力量不强,党员队伍先进性不突出,农村优秀人才匮乏。农村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不打破这种人才瓶颈的制约,农村难发展,小康社会的目标难实现。抚顺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农村的人才概括起来讲,包括党员队伍、基层干部队伍和实用人才队伍三个方面。“三向培养”工程的本质是培养人才,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它紧扣时代前进的步伐,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对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的发展是综合性的,农村发展了就会减轻我们的压力,使我们集中精力谋求全市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向培养”工程对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构建和谐抚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干部务必认清当前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站在全局的高度,扎扎实实地抓好“三向培养”工程。
二、认真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全市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前不久,党中央召开了十六届五中全会,这是我们党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强调“十一五”时期,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全面发展,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抚顺未来5年的发展十分重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切实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务实创新的能力,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为实现我市“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而不懈努力。
农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真正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作为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明确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如何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三向培养”工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好的牵动点。我们要结合“三向培养”工程,创造性地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他们推向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抢占制高点。
一要巩固和扩大培养对象的产业项目。培养对象的原有产业,我们各级党组织要跟踪扶持,巩固成果。同时,对有能力的,要帮助他们扩大规模。我们的培养对象都有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都成了致富能手,“三向培养”才有说服力。因此,一定要把帮助培养对象产业项目做大、做强,作为一种责任。
二要着重培养产业项目带头人。要采取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创业资金支持和技术扶持等措施,培养一批敢想大事、敢干大事、能干大事的农民企业家。要跳出小模式,开阔大视野,引导他们创办集产生、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对经济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和农民利益的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向农户提供各种服务、最低保证价格收购等形式,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以此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三要积极引导培养对象发挥作用。“三向培养”对象是农村的特殊群体,也是先进群体,培养的目的是让他们发挥作用。党组织要加强政治培养,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创造条件,搭设舞台,让他们在农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当先锋、挑大梁、创佳绩、展风采,从而使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发挥出来。
三、进一步加强对“三向培养”工作的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向培养”是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形成合力,确保其健康深入地开展下去。
一要高度重视,摆上日程。各级党委要把“三向培养”纳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日程,真正落到实处。党组
织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抓紧抓好。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定期召开协调会议,随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指导基层。乡镇党组织要配齐、配强人员,与村党组织共同做好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二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三向培养”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各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农业、林业、土地、水利、金融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做到“五个优先”。也就是:信息优先提供,资金优先投入,项目优先摆放,政策优先倾斜,服务优先到位,放大“三向培养”工程的优先效应。
三要转变作风,务求实效。“三向培养”工程的生命力在于抓实。各级党组织、相关部门和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要想培养对象之所想,急培养对象之所急,千方百计地帮助培养对象选项目、找资金、跑市场。帮扶干部要走出机关,进村入户,为培养对象的政治进步和致富增收想办法、出主意、办实事,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组织上的关怀,激发他们干事、创业、富民的动力。
四、结合先进性教育,推动“三向培养”工程深入开展
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搞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于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组织要围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组织开展好先进性教育活动。
各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在设计教育活动内容时,要融入“三向培养”的内容;在开展以“建设新农村,致富奔小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发挥“三向培养”对象的作用。在活动中,还要吸收已经是入党积极分子的“三向培养”对象参加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要切实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把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突出的优秀青年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要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将那些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致富能力较强,具有奉献精神、群众认可的农村优秀人才,及时提拔到村干部岗位和推荐为村干部人选,切实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第二篇:三向培养
抚顺市实施农村“三向培养”工程
2011-05-11 16:31 来源:《辽宁党建》
抚顺市下辖3个县,4个区,46个乡镇,614个建制村,有农村人口83.6万。从2004年起,抚顺在全市农村探索实施了以“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向培养”工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有效提高了农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解决了农村基层干部后继乏人的难题,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双丰收的良好效果。主要做法是:
1、明确标准选好人。按照“有苗可选、有力可帮”的原则,全市确定了3000名(平均每村5名)的培养常数,按三年一个周期进行滚动培养。在具体选拔上,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标准。拟培养成党员的致富能手至少有一个稳定的致富项目,家庭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拟培养成致富能手的党员,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没有稳定的致富项目或虽有致富项目,但尚处在起步阶段;拟培养成村组干部的“三向培养”对象,除达到党员致富能手的基本条件外还需具备一定的组织领导潜力。二是坚持程序。全市统一确定了“预告、民主推荐、初选、审批、公示、上报、发证”七个步骤,各级组织严格按照程序逐级筛选和推荐,最后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审批,发放《抚顺市农村“三向培养”对象证书》,确保整个选人过程公开、公正、民主、透明。三是坚持梯队。各县区和乡镇按照市里的选拔办法和培养模式,逐级确定各自的“三向培养”队伍,形成梯队式递补结构。截止目前,全市共确定市级“三向培养”对象5237名,其中向党员方向培养的3182人,向致富能手方向培养的1490人,向村组干部方向培养的565人;县区级培养对象6284名,乡镇级培养对象7541名。
2、多方培养育好人。按照“整合资源、因人施教、全面培养”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培养。一是办班培训。市、县、乡党组织按照“123“的培训要求(即市级每年必须办一期专题示范培训班,县级每年必须办两期专题培训班,乡镇每年必须办三期专题培训班),结合培养对象的培养方向,依托党校、农校、涉农部门、龙头企业等,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刘蜡养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组织他们到农业发达地区参观。几年来,全市共开办各类培训班1497期,培训63936人次,其中专题班955期。此外,各级党组织还投入资金37.3万元,按每人一套的标准连续8年为“三向培养”对象免费送阅《新农业》和《农民科技培训》杂志。二是结对培养。按照“方向对口,有力可帮”的原则,从乡镇机关于部、村干部和村里的老党员、种养殖大户中,为每名培养对象确定了一个固定培养人,并将涉农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的联系方式制成联系卡发放到培养对象手中,与培养对象结成“活对子”,对那些产业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培养对象,各级组织还将与其产业相关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整合起来进行集中帮扶。目前,全市共结成各类“实名制”帮扶对子4562个,参与干部3286人。三是政策扶持。市委组织部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下发了《农“三向培养”对象办理信用贷款实施意见》、《重点扶持的“三向培养”对象办理信用贷款实施意见》、《关于为农村干部和“三向培养”对象办理“创业信誉贷款”的实施意见》,以党组织的信誉担保,对缺少发展资金的一般培养对象和重点培养对象,分别提供1—10万元不用抵押、不用联户担保的信用贷款,并且给予全市最低利率下浮10%、各级组织贴息20%的优惠。市委制定出台了《抚顺市农村“三向培养”工程相关政策参考》(二十条),在不违反相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优先为培养刘象解决物质需求,在下摆农业科技项目14辽宁党建9011年第4期和配套资金时,向“三向培养”对象重点倾斜。部分县区、乡镇还建立了10万—30万元不等的“三向培养”工程专项基金,专门用于为本乡镇培养对象提供无息贷款,扶持培养对象发展。几年来,各级党组织先后为“三向培养”对象提供信用贷款3954万元,贴息38.8万元,协调其他贷款5956万元。
3、建档立案管好人。坚持“一人一档,动态调整,跟踪管理”,对培养对象实行全程跟踪管理。一是规范建档。全市统一为“三向培养”对象制作了“三向培养”证书和成长档案,由乡镇组织委员统一保管,并以为单位,定期记录“三向培养”对象的思想变化、致富项目选择、接受教育培训、项目发展、结对帮扶、享受政策等情况,并录入专用计算机,实行微机化管理。二是定期考核。各乡镇通过采取党员评议和群众评议相结合、培养对象自评与党组织测评相结合的方式,每半年对“三向培养”对象进行一次考核评价,并记人个人成长档案。在考核中存在问题、不符合要求的,限期进行整改,问题较严重的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三是定期调整。每年底,全市“三向培养”对象进行一次集中调整。完成培养周期的,按照全市统一确定的成熟标准进行验收,达到成熟标准的,纳入全市农村人才储备库,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后备力量,适时启用;因迁移、外出、死亡等原因未完成培养任务的,调出培养队伍,并及时补充相应数量的培养对象;因客观因素未达到培养目标,但仍有培养价值的继续延期培养一年。
4、搭台锻炼用好人。结合培养对象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途径为“三向培养”对象搭建发挥作用平台,让他们提前接触村务工作,在服务群众中锻炼自己。一是开展承诺服务活动。每名成熟培养对象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每年向党组织做出1—2项为村民提供服务的承诺,并签订承诺书,建立承诺档案,乡镇党委定期对其践诺情况进行考核。践诺好的,继续享受“三向培养”对象的优惠政策,优秀的,还可将信誉贷款的金额提高到5万元。二是补充进入村班子。将部分政治素质较好、工作能力较强、群众威信较高的培养对象列入村级后备干部,有条件的在村里任村书记、村主任助理或安排一些其他辅助性岗位,提前熟悉村务工作,在适当的时候大胆启用。三是到专业合作组织任职。将部分产业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培养对象安排在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经济组织中任职,将其列为重点培养对象,整合各方面力量进行接续培养,逐步引导其从单纯的种养殖行业向市场流通、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转移,着力打造引领农村一方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目前,全市有1534名“三向培养”对象在村内辅助性岗位上实践锻炼,有50名培养对象被确定向领军人物方向培养,成熟培养对象100%都参与了党员承诺践诺活动。
5、加强领导建机制。市委成立了“三向培养”工程领导小组。各县区、乡镇也分别参照市委的模式,建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将“三向培养”工程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市财政每年专门列支10万元用于“三向培养”工程。新宾县、顺城区建立了县区级领导干部包乡联村制度,清原县实行了目标管理,县委与乡镇、乡镇与村、帮扶人分别签订责任状,将“三向培养”工作纳入乡、村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为整合资源,增强效果,市、县、乡还吸收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等涉农单位和部门参与,层层建立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三向培养”工作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农村工作部署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级涉农部门积极参与、分级管理的工作大格局,为工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中共抚顺市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实习):周珊
第三篇:全市农村实施三向培养工程纪实
文章标题:全市农村实施三向培养工程纪实
风景这边独好—全市农村实施“三向培养”工程纪实
实施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向培养”工程,是我市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项创新性工作。年初,市委下发《关于在全市农村实施“三向培养”工程的决定》以后,各级党组织精心运作,全力加
以推进。这场声势浩大的着力打造农村先进群体,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工程,绘就了一幅壮阔的画卷。
认识党、加入党、跟党走,迎风招展的党旗下凝聚了一大批先进分子
看着自己的60多头牛和百十只绒山羊,**县后安镇腰堡村青年农民李耀刚心里乐开了花。数着卖牛换来的钞票,他激动地说:“靠近党组织使我在致富的道路上得到了更多、更直接的帮助,事业不但没有受影响,还越干越大、越干越红火了,还是跟着党干有奔头!”这个在当地出了名的养殖专业户,因为怕入党麻烦事多,一直没写申请。“三向培养”工程启动后,党组织和群众推选他为“培养对象”,他也明确地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他今年扩大了养殖规模,又养了100只绒山羊,还带动了8户村民发展养殖业。潜心温室花卉生产的韩素芳,现在是顺城区前甸镇靠山村的新党员。“我富了,现在又入了党,周围人都特羡慕。要想大发展、发大财,还得靠党组织。”从一名致富能手到一名新党员,韩素芳对“三向培养”工程感激万千。
在农村,不少在致富上有“两手”的致富大户和能人,只顾埋头致富,忽视党的力量的存在,缺乏政治热情,至今仍然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三向培养”工程的实施,使一大批李耀刚、韩素芳式的致富能手,凝聚到党旗之下,同时,也为追求进步的广大群众树起了一座航标,在农村形成了鲜明的政治导向。
新宾县北四平乡冯家村的群众就是被这种鲜明的政治导向所吸引,发生明显变化的。以前这个村申请入党的只有5人,且年龄偏大,开展“三向培养”以来,看到培养对象致富有党组织帮,进步有党组织管,申请入党的一下子猛增到26人。
据统计,一年来,全市向党员方向培养的致富能手中,已有163人加入党组织,306人列为入党积极分子。2004年,全市农村新提出入党申请的青年农民有578人。
带头富、带领富,辽阔的天空“头雁”奋飞,党员先进性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新的历史时期,农村中能够带头富、能带领群众富的党员,才是个好党员。“三向培养”工程着力打造的就是党员的这种“双带”能力。为此,农村各级党组织积极为党员致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为有强烈愿望但想富不会富、致富刚刚起步的党员找信息、传技术、帮贷款、上项目。清原县清原镇镇东村农民党员陈彦民几年前就搞大棚蔬菜生产,因规模小,加之他缺经验少技术,年人均收入总是在当地平均线以下,看到村里其他人越来越富,小陈急得团团转。他被确定为“三向培养”对象后,积极参加镇党委举办的培训班,还随班参观了大棚蔬菜生产先进典型。村里及时为他调剂用地,又帮助新建两栋大棚,镇帮扶干部农业站站长宫长喜每隔几天就往他家跑,手把手的教技术。现在,他搞的套种、兼种立体式棚菜栽培,一年多出三茬菜,收入也比去年增加了1.4万元。
给党员插上腾飞的“金翅膀”,成为致富路上的“领头雁”,以此塑造农民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组织全新的共识。为此,乡、村两级党组织千方百计为党员致富创造条件。一年来,共帮助选择发展项目752个,传递致富信息3054条,提供技术服务5262次,协调信用贷款819.4万元,协调其它贷款478.3万元,除贷款外注入其它资金1011.1万元,调剂用地2113亩,结帮扶对子3949对。
清原县南口前村女党员赵桂英,是在党组织帮助下迅速致富的。她曾为致富“折腾”了多年,累没少挨、钱没挣着。被确定为“三向培养”对象后,乡、村两级党组织帮助她解决了饲养肉食鸡的资金和场地问题,使她原来“小打小闹”的项目形成了规模,多年的致富梦想变成现实。目前,她的养鸡场饲养肉鸡批量已达8000只,年收入可达5万元。“我富了不算,一定得帮着乡亲们一起富。”她把对党组织的感谢,变成了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道路的铮铮誓言。
以发展的要求呼唤党员,以发展的实践培养党员,以发展的成果检验党员,农村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热潮,广袤大地满眼新绿
“发展才是硬道理”。眼下这句非常实在的话,在实施“三向培养”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各级党组织把提高党员素质与发展致富项目紧紧地结合到一起,不断强化党员的发展意识,引导和督促党员把精力集中到发展上,站在发展的最前沿,锻炼和提高带头富、带领富的真本领。
新宾县永陵镇二道村党员蔡培义,全家三口人原来只靠种地维持生活,年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贫困使他在村里没地位、没
第四篇: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
“三农”工作始终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是顺应“三农”
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全省双联行动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委各常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一、二级部门及省市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共
200
多人。
今天的会议共有三项议程,下面进行第一项,请政府*
县长安排春季农业生产工作;
第二项,请县委*书记安排农业农村工作和双联扶贫工作;
第三项,请*书记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会议既定的议程全部进行完毕。会上,书面传达了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及全省双联行动会议精神。*县长、*
书记分别就今年春季农业生产、农业农村工作和双联扶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具体、很全面、很到位。特别是
*书记站在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正
宁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去年我县“三农”工作的成效,深刻指出了我县“三农”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了做好
“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强农业、富农民、美农
村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各乡
镇、各部门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和吴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要靠实责任抓落实。“三农”工作始终是我们全部工
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吴书记和两位分管领导的部署要求,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双联”
行动为抓手,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有力举措,切实改进作风,全力推动工作落实。分管领导要盯紧抓牢、全力主抓,紧盯“任务书”、制订“路线图”、列出“时间表”,靠
实责任人,把办公地点下移到乡村和生产一线,进行现场办公,亲自抓落实、促进度,真正沉下去、干起来,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全力指导,既要抓好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又要齐心协力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肠梗阻”问题,真正把各个层次的责任捆绑起来、力量整合起来,努力形成抓落实的合力,确保各项工作高效率、按时限、快节奏地完成。各乡镇要强化力量、全力落实,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扑下身子、一抓到底,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各项工作任务,把时间任务账排到每一个节点,把责任包干到每一个干部、每一个环节,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压茬推进,抠工作进度、看工作进展,以
“三农”工作的实效为整体工作加分。
二要以点带面抓落实。实践证明,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是我们抓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成功经验。各乡镇、各部门要正确处理点上突破与面上带动、巩固老典型与创建新典型、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的关系,着力解决典型带动力不强、机制不活等问题。要按照乡镇有特色、产业有典型、部门有亮点、科技有示范的要求,紧紧围绕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优势产业开发等重点工作培育一批示范效果好、群众得实惠、带动作用强的典型,每个产业抓
1-2
个亮点工程,农口每个部门至少抓
个以上的示范样板,每个乡镇至少抓3
个以上的先进典型,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每人至少抓
个得意之作,真正以大典型带动产业大提升、基础大改善、农村大发展。在典型培育中,要坚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把项目、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向示范点聚集,增强“以点带面、以户带村”的辐射能力,坚决杜绝图形式、做样子和举债建设的问题,真正使每一个典型都成为引领农业农村发展的“风向标”和“导航仪”。
三要多元投入抓落实。这几年的探索实践启示我们,农
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政府的大包大揽不仅给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且给群众养成了等、靠、要的思维惯性。因此,今年要切实在健全完善资金投入机制上有创新、见实效。要继续实行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对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把小项目捆绑成大项目,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县上统一调度安排,向扶贫攻坚重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综合示范点倾斜,真正发挥项目资金最大效益。要建立农民自主投入机制,在政府引导和行政推动的同时,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民的宣传动员工作,给群众算清楚投入账、效益账、权属账,支持和帮助农民通过贴息贷款、抵押贷款等信贷资金发展产业,引导农民舍得把产业收益投向产业滚动发展,让农民自己真正成为产业发展“主人”。要给群众讲清楚政府的扶持办法,不再是大包大揽,而是实行有选择、有限度、有条件的奖励、补助或补贴,把发展产业的主动权交给农民,让政府从帮助农民种地上有计划、有步骤的慢慢退出来。要探索建立社会资金投入机制,通过招商引资、合作社创办企业、能人大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多种方式,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农业产业发展领域,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建办一批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
庭农场和种养业示范点,进一步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水平。
四要紧盯春耕抓落实。今年开春的土壤墒情十分有利,繁忙的春耕生产已经启动。前面,*县长对顶凌覆膜、麦田
管理、烤烟育苗、栽果造林、设施蔬菜、护林防火等各项工作都作了全面具体的安排,任务很明确,责任很清楚。各乡镇及农牧、林业、烟草等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准确把握时间节点,迅速掀起春耕生产热潮。其他各单位也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行动,走出机关、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双联村、户开展春耕生产,解决实际困难,让农民群众看到各级干部改进作风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今天会后,分管领导要带领相关部门深入下去,面对面督查各乡镇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启动情况,发现问题,现场整改,跟踪问效,既抓“盆景”,又抓“风景”,不论是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还是栽果、养殖、苗林、瓜菜等产业开发,都要集中力量抓出一批在全市拿得出、有影响的亮点工程来,打一场漂亮的春耕仗,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全年“三农”工作赢得主动。
今天的会议就开到这里,现在散会。
第五篇: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张 世 华(2010年2月2日)
同志们:
这次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中央、省、黑河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五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安排部署2010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突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落实各项农业提质增效措施,加快新农村建设,努力将北安打造成为我省北部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导区。
下面,我就做好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讲两方面意见:
一、200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
2009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农业战线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努力战胜了多重自然灾害,大力挖掘增收潜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依然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市粮豆薯总产实现2.88亿公斤,农业总收入实现12.3亿元;通过抗灾自救、拓宽增收渠道,大灾之年农民仍取得了较好收入。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县,全省现代农业整县推进县,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通过政策激励、合作社拉动、局市共建等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46.2万亩,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5.4万亩,为历史新高。秋整地达到165万亩,其中深松整地85万亩,完成黑河市下达任务的103%。完成跨区作业面积20.5万亩。积极开展了高产创建活动。建成100万亩优质
大豆产业基地,30万亩优质玉米产业基地,10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基地和1万亩强筋小麦产业基地。强化绿色食品生产,全市无公害产品生产面积达到138万亩,三年来认证种植业和渔业各类无公害品种411个。建成通北镇、城郊乡、二井镇三个棚室蔬菜基地,棚室生产面积达12.6万平方米,年供应蔬菜1095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0万亩,辐射带动6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标准化生产面积已经达到132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55.8%。畜牧业平稳发展。预计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18.04万头只,同比增长8.7%。牧业产值和人均牧业收入占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已达到17%和21%,同比增长10%和7%,全年交售鲜奶3万余吨。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渔业养殖面积7.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800吨;河蟹养殖面积达到7025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0亩;落实“北药”面积1200亩,放养柞蚕75把;林产经济快速发展。北药种植达到了1200亩,鹿、貉、狐、野猪等特色养殖2000头(只),山野菜采集50万公斤、地栽木耳10万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新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4个,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达到96个,同比增长了33%。劳务经济不断壮大,全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47200人,新增5660人;实现劳务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8%。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承保面积达到15万亩,有效地减少了农民种地的风险。
二是涉农项目争取工作效果明显。总投资2500万元的海圣饲料加工项目、总投资3800万元的北龙良种奶牛场建设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建设项目竣工投产或投入使用。总投资3.2亿元的翔龙汉麻加工项目、总投资2.04亿元的现代农业整县推进
试点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的中储粮黑龙江省分公司北安直属库项目等在建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投资124万元的东胜乡东胜村垃圾处理项目已顺利完成,新建占地13000平方米垃圾场一处,维修道路4.2公里,设臵垃圾收集点15个。向上争取水稻、大豆、玉米、小麦四大作物良种补贴1587.7万元,全部发放到经营主体。向上争取到省新农村以将代投资金485万元,全部用于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向上争取到扶贫、生产救灾、农技推广、沼气、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资金1630万元,重点用于农村建设和农民培训。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入资金1281万元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建设了海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工程投资535.07万元,总工程量为4.3万立方米,修建各类水利工程25处。实施海星镇岚光村高效节水项目,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8750亩。开展了闹龙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5个村屯的生活垃圾及牲畜粪便治理工程全部竣工。维修加固小水库2座,打灌溉水田补水井30眼。打农村饮水井20眼,解决11600余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投入资金1432万元,完成土地、农业科技、产业化等农业开发项目6个。投资3139.5万元硬化农村公路89.7公里,6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村公路硬化。我市被列为黑河市村改社区试点市,建成农村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3处造林绿化稳步推进,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5600亩,村屯绿化完成132个;8月18日,黑河市春季造林绿化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开展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建设完成30家,日用杂品连锁店15家、农资连锁店15家。
四是新农村建设晋升新阶段。今年我市集中财力,重点打造示范村。投入资金4600万元,在赵光镇东丰村进行了高标准的新村建设,一期工程131户主体工程和附属设施基本完工。投入资金265万元,在海星镇治安村建设了18栋农民新居,该村二屯36户居民搬入新居;城郊乡建民村投入资金60.6万元,硬化、加宽道路各1条,保温节能住房、太阳能路灯安装、洗浴中心、便民超市等工程今年都已启动实施,并投入资金47.5万元,推进村内节点景观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城乡教育网点布局,打造市区、通北镇“两大教育中心”,今年撤并学校30所;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事业等配套设施,村级设立标准化卫生所,试点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均达95%以上;农村文体设施进一步完善,今年建成综合性文化大院11个,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我市被列为黑河市村改社区试点市,建成农村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3处。农村消防建设取得新突破,在通北镇组建了专业消防队,配备了3台消防车,所有行政村全部配备了手摇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等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优抚群体抚恤补助和医疗补助水平逐步提高。借鉴第一批新农村试点的包扶帮建工作经验,挖掘社会资源,整合各方面力量, 形成了合力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格局。包扶帮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总数已达到110个,包扶帮建资金达到 万元。城郊乡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海星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城郊乡建民村被列为全省文明示范村,赵光镇东丰村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之首。
五是城乡一体化进程有效推进。以市委全委扩大会议的形式,对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成立了领导组织,并抽调专人成立了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北安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实施意见》、《北安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对我市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工作进行了总体定位。确定3个城乡一体化试点乡
镇和12个试点村,全面开展了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村镇体系规划。各试点都已制定了发展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各成员单位对照所承担任务,加以推进落实。市领导小组针对农村户籍改革、进入城镇后农民保障等五个方面突出问题,分别由市领导牵头,逐一研究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制定了对赵光、通北两个试点镇的扶持政策。组织开展了“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主题实践动员活动,市委书记对全市500名干部进行了专题辅导。全市200余名包村领导和干部深入到62个行政村,利用7天时间走屯入户,直接与村民零距离接触,对农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种植业调整、整屯搬迁、农民增收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调研,为镇村解决实际问题50余件,提出今后我市发展思路7方面 措施,为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我市城乡一体化工作启动早、措施实、效果明显,得到了省、黑河市的充分认可。
回顾2009年,我们战胜了农业遭受春旱、夏涝、作物秋倒伏以及虫、雹等多重自然灾害,经受了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返乡、农产品市场价格低迷等多重考验,取得农业稳定发展、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成绩。这些主要来源于:
一是准确把握住了农村发展的脉搏,在统筹发展上进行了新的定位。在2008年末召开的农村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构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的要求。市委十五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以一个专题的形式,再次明确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并把“把我市打造成为我省北部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导区”作为战略目标,部署了八项重点工作。这是鲜明而具体的工作定位,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主题,使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脉路越来越
清晰。
二是找到了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在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上有了新的举措。2009年我们把推进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突破口,在全市大力推动土地合理流动,加快场市共建,促进各类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创造出新有益于连片经营的6种模式,使35万亩土地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这即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又拉近了与农场先进耕种方式的距离。同时,使农村一半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走出来创业发展,更激发了农民在自主增收上的活力。
三是加大了农村建设力度,在扩大农村发展空间上增添了新的基础。积极加强重点村建设力度,以东丰村新村建设为标志,集中财力,合力推进落实,展现了新农村风采。以建设通北镇“商贸大镇”、赵光镇为“工业重镇”为重点,在全方位进行规划的基础上,对部分重点项目加以推进,使我市“三点一线”的城镇化布局更为突出。切实加强了中心村路、水、能以及环境建设,为促进农村向城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凝聚了各方加快农村发展的力量,在推进农村建设上形成了新的动力。四大班子领导和全市110个部门、企业和部队包扶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建设,出思路、落措施、给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发展。年末前开展的城乡一体化主题实践活动,62个工作队深入村屯、农户,宣传政策、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全市引起积极的反响,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的欢迎。乡镇、村干部切实肩负起引领一方发展的责任,在指导生产上殚精竭虑,在发展民生上不辞劳苦,树立了公仆形象。社会各界支持农村、关注农民,形成了强大的助推合力,这种合力,也是我们在今后加快农村发展的新动力。
总的看,去年全市的“三农”工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措施扎实,亮点不少,成效明显。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各方面大力协作、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工作在农业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向关心和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省直单位、市直部门、市属企业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去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能忽视所面临的问题。一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力度仍需加大。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首要前提,目前我市在这方面工作虽然有了不定的基础,但从全面解放农村劳动力,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角度来说,现有的规模是远远不够的,面积需要扩大,质量需要提高。二是农业结构仍需优化。种植结构仍然单一,长期以来一直以大豆为主,重迎茬、药害现象严重,地力下降,导致农产品增产困难、品质下降;畜牧业发展速度不快,奶牛产业受市场等因素影响下滑;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三是农业龙头企业仍然偏少。对农业产业化起牵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不多,尚未形成企业群,在推进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为特点带动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四是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多年来,虽然我市加大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但在今年的自然灾害面前,仍然表现出抵御能力弱的一面。在今年发生的春旱中,南部乡镇的水稻产区,发生了泡床难的问题,主要是现有小水库蓄水量不够,区域内大型水库供不上。在夏涝过程中,我市大豆大面积受灾,这里有气候上的原因,也有我市农田水利工程不能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在泥草房改造、饮水安全、新能源应用以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仍需提高。农村与城市社会保障不均等,公共服务没有完全实现共
享,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步工作中,加以解决。
2009年岁尾,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抓好农业机械装备建设,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问题,推进城镇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等一系列举措,这给我们加快农业发展,旗臶鲜明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在机遇面前,及时进行观念更新,思路调整,落实具体措施,以时不我待和迎难而上的工作态度,扎实工作、埋头苦干,来推动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关于201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安排和推进措施
2010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黑河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五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为中心,以把我市建设成为我省北部城乡一体化先导区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粮食生产大市、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强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以政策支持和典型带动,加大现代农业、中心村镇、农村环境等方面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支
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能力,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面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主要预期目标是,粮豆薯总产达到3.9亿公斤,增长35.4%;农业总收入实现14.7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496元,增长6%。农村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重点抓好8件事:
第一,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解放农村劳动力
把加快土地流转和规模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前提,进一步扩大流转和规模面积,在提升农业标准化、现代化水平,提高单产、总产的基础上,释放农民创业潜能。一要创新流转模式。要发挥好我市大型现代化农机作业合作社作用,购进一批大马力机械,积极推进土地向农机合作社集中,实施规模经营。要有序组织农民把土地向市域内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大户和种田能手流转,形成规模效益。要创新流转形式,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原来从事工商业的大型企业,开发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向有实力、正在转型的大企业流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要探索土地向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瞄准市场,扩大效益好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打造品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农垦打造5000万亩“影子垦区”契机,加强对接,积极推进我市农村土地向农场流转,推动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今年在赵光镇、海星镇各选一个村进行试点。通过上述几种流转模式,明年土地流转面积要达到60万亩,同比增长28%;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0万亩,同比增长55%;每个村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000亩,整村、整屯推进的村分别达到 个和 个,面积达到
万亩。二要拓宽流转途径。切实加强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的宣传,引导农民提高思想认识,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促进农民自主地对土地进行流转。要在市、乡、村三级加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信息网络,为农民土地流转提供服务。规范流转行为,维护农民和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要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及时发布相关数据信息,确定土地流转价格导向,推进土地流转合理、科学、有序。要加强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按照《北安市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实施方案》要求,抓好措施落实,兑现奖惩。要加强政策引导,探索建立风险基金制度,解决农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三要加强经营主体建设。以整县推进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实施我市现代农业整县推进试点项目五年发展规划,力争到2013年,示范区内百万亩耕地全部达到旱涝保收田标准,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达到设施标准化、机械现代化、种植科技化、土地经营规模化,实现粮食产量提高20%目标,建成集旅游、观光、展示、科技为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高效农业示范区。协调各方力量,加快场库棚建设等方面建设,确保扩建、新建工程9月末竣工,发挥在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是作用。力争规模经营的土地面积超过20万亩,每个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都建立一处规模经营展示田。要加强现有农机合作社建设,重点在整地、春种、中耕、收获等环节上发挥作用。要全力推进实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形成一大批专业合作社群体和向上争取和落实项目的平台,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达到70个。加强对农业专业协会的规范,增强协会服务功能,解决农民生产资金紧缺、信息不灵、销售
不畅等问题,提升协会应付市场各类风险能力。明年,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力争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超过全市劳动力总数的一半,实现劳务收入6.46亿元。
第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标准化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我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战略的有利契机,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建成100万亩优质大豆产业基地。在抓好优质大豆生产的同时,增加玉米种植面积,重点推广“德美亚”系列新品种,在每个乡镇建成至少5000亩以上的“德美亚”品种玉米种植示范区,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通过引导、扶持,力争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强筋小麦面积达到5万亩,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马铃薯面积达到10万亩,非大豆类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使市属乡镇非大豆类种植面积达到总面积的50%,实现三三轮目标,解决重迎茬、地力下降、品质不高等问题。二是加快发展畜牧和特色业。要抓住乳业市场回升的机遇,坚定不移地发展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积极新建一批高规格、上档次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和托牛所。2010年,力争新建 个。加强对已建成养殖小区的管理,按照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要求改造升级,确保各个养殖小区见效益。支持乳品企业参与建立奶源基地建设,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奶业良性运行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机械榨奶项目资金支持,在5个小区进行机械榨奶示范,落实好新建300平方米榨奶间每平方米补助200元的优惠政策。全面推广性控冻精改良技术,尝试性控胚胎移植技术使用,加快奶牛繁育速度。加大外购、招引力度,增加养殖量。大力发展生猪、黄牛和家禽以及特色养殖,畜禽饲养总量达到
万头只,同比增长 %。组建青贮玉米合作社,推广使用青贮饲料,同时引进TMR技术。在二井镇、赵光镇、城郊乡、种畜场等地连片种植青贮玉米10000亩,推广青贮玉米饲料4.5万吨。抓好优质纤维饲料的供应,对天然牧场实行休牧、牧草收割收打包销售,对玉米秸杆进行揉搓打包处理,提高玉米秸杆的利用率和转化率,满足养殖户的纤维料需求。扩大金融对畜牧业发展贷款投入范围和资金额度投,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落实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和强制免疫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发展林产经济,推进“五大”产业建设。发展水产经济,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吨;河蟹养殖面积达到 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 亩。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各乡镇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建立面积不少于500亩的科技示范园区或科技长廊,村级要建立高产创建样板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重点推广垄上四行大垄密植栽培、小垄密植栽培技术、水稻大中棚育秧和新基质育苗等10项新技术。继续通过开展创建联检、田间博览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引导农民自觉应用农业新技术,提高他们科技种田整体水平。建成市级科技示范园区1处,乡镇级科技长廊9处,村级科技示范田62处,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面积达到7万亩以上。加大农业执法力度,禁止各类高残留农药的经销和使用。成立农机合作社总社,抓好农机合作社扩建和农机具配套,完善管理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作业能力,新建3个以上现代农业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完成秋整地160万亩,其中深松整地80万亩。
第三,推进小型自然屯成建制转移,拓宽农民发展空间 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基础上,支持小型自然屯成建制向城市、小城镇、中心村和农场场部、林业局所在地转移。2009年,每个乡镇都要选择自然屯进行成建制转移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逐步推开。
一是加强规划指导。要按照“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就近转移”原则,尽快编制村镇体系规划,科学指导村镇建设和整屯转移。要在全市组织开展一次可用于建设用地情况普查,摸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原有土地预留宅基地、闲臵宅基地和小城镇、中心村内或周边的废弃地、未利用地及废弃的村办企业、空闲地情况,为土地开发利用和整屯转移做好基础性工作。二是明确搬迁重点。采取多种模式,因地制宜加推进自然屯成转移。采取就近转移模式。要在土地资本运营条件较好的城市近郊区,探索“以宅基地臵换城镇住房”的臵换模式,集中建设新社区转移农民,推动整屯甚、整村向城区转移。今年力争在城郊乡双青村率先实现突破。农民住宅新区建设模式。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加强处于中心镇辐射区内的部分村屯向中心镇整体转移,建设住宅新区,使农民融入城镇生活。今年力争在通北镇的部分村屯搬迁农民新居上率先实现突破。向中心村集中模式。引导50户以下的小屯,中心村集中。对原村庄宅基地进行复垦,多余出来的用地指标拿到城市近郊臵换发展二三产业。今年力争在城郊乡建民村、东胜乡
村、杨家乡民主村、石泉镇
村、主星乡 村率先实现突破。对于自愿分散转移模式,每个都要有动作,而且有大的成效。三是给予政策支持。认真落实《北安市加快推进整屯搬迁的优惠政策》,通过财政投入一部分、整合泥草房改造等涉农资金支持一部分、税费减免一部分、农民自筹一部分的办法,帮助整屯转移村民集中建设住宅新区、迁入城镇。研究制定成建制转移涉及到的宅基地、搬迁补偿、闲臵宅基地开发利用和转移农民的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户籍等方面政策措施,确保整屯成建制转移工作顺利推进。
第四,加快村镇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重点支持赵光镇“工业强镇”、通北镇“商贸大镇”建设和城郊乡“城郊经济圈”建设。推动赵光镇与镇域内赵光农场和红星农场共同引进、建设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做好细部功能划分,积极推进木制品加工经营区、化工经营区、农副产品经营
区、建筑材料经营区建设,做大做强化工、林木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工业四大产业。加强园区内各设施建设,搞好扩建后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绿化等方面建设,为吸引投资创造条件。抓好项目争取工作,争取在引进农产品深精加工、建筑材料生产等较大企业有新的突破。加强镇内净水厂、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扩大建成区面积,通过招商引资,搞好楼房开发,促进农村人口向赵光镇流动,通过“工业强镇”建设,吸纳周边农村人口0.5万人进入城镇发展。支持通北镇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快推进四个产业集聚区、八大专业市场建设。以通北对俄蔬菜出口基地为主体,着力打造蔬菜批发中心;以通北区位特点为依托,着力打造物流中心;以通北镇区规模为基础,加强镇内供热、供水以及服务机构建设,增强城镇吸纳功能,着力打造我市南部区域性中心强镇。通过“流通大镇”建设,吸纳周边农村人口0.8万人进入城镇发展。支持城郊乡发展城郊经济圈,积极发展工业配套、蔬菜生产、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产业项目,逐步把城郊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通过城郊乡“经济圈”建设推动本乡0.5万人进入北安市自主创业。支持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积极推进赵光镇北乐村北药产业、北河村奶牛产业、二井镇建革村平菇产业等12个城乡一体化试点村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对全市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示范引导带动作用。推进城郊乡建民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村建设,争取通过验收批准。逐步减少行政村设臵,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聚力。
第五,积极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进一步促进我市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进行有序转移,减少从事农业人员,努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加快推进城乡经济一体
化建设步伐,奠定基础。一是确定转移方向。组织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发展,通过开展特色种养殖、开小作坊、小超市等,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中心城市和小城镇转移,通过到市区、通北镇、赵光镇等乡镇周边城镇务工经商谋发展,打造围城经济,实现向小城镇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重点是向环渤海、京津唐、长三角的地区转移,实现劳务输出。要通过劳务协会、劳务能人、劳务经纪人等的带动,每年都要利用农闲时间,开展有组织的规模化的劳务输出,特别是元旦、春节前要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搞反季输出,打时间差,以此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有序开展,以此形成多渠道、宽领域的转移途径,促进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计划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其中:新增加5000人;力争实现劳务收入6.46亿元。二是强化技能培训。要利用职业教育中心、家政服务培训学校等平台,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开展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的重点是年龄在18周岁—45周岁的富余农村劳动力,对青年骨干、妇女干部、专业军人、初高中毕业生、劳务经纪人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培养。特别是要以就业为导向,针对不同行业、工种及岗位的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设臵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坚持定点、定向培训。重点开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营销、餐饮、建筑、维修、制造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中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际操作能力。要突出品牌专业特点,努力实现培训与转移的品牌效应,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定期向社会公布劳务市场供求状况。建立并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为富余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条件并提供就业指导。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力
资源库,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设奠定基础。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效果评价制度,定期对输出人员做好回访,跟踪服务,帮助农村劳动力维护权利。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里将专项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引导性培训,凡是参加引导性培训农民一律给予免费。要建立托老所、托儿所,集中免费或少收费,以解决外出农村劳动力的后顾之忧。
第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打牢基础。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以防洪抗旱、兴利除害为重点,加强旱田节水、水田灌溉、除涝、防洪等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实施二井镇建革村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水源工程18处,灌溉面积4500亩。推进红农水库除险加固、闹龙河尾工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加强闹龙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形成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业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治理面积 万亩。打井20眼,解决20个村屯 10000人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经济转型契机,大力开展造林绿化,落实好造林地块、苗木及造林资金,完成1.61万亩造林任务。探索组建专业造林公司,创新造林新模式,提高造林质量及效率。巩固林地清查成果,实行林地发包竞价制度,切实加强林地管理,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力度,支持农村污染防治、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环保宣传和环保监管能力等方面建设。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北安自然保护区建设。抓好草原清
理和湿地保护工作。三是强化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搞好土地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落实好海星镇治安、兴旺村,赵光镇东丰村2万亩麦豆轮作和赵光镇北胜村建设5000亩米豆轮作等项目,通过田间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管理规范化,做到稳步推进,依法规范。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力争做到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四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流通体系,积极发展农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逐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继续加强北方果菜出口交易中心,提高农产品吞吐能力。加强粮食批发大市场和农资销售市场建设,强化市场监管,活化粮食和农资流通。探索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配送产业。创新供销合作社服务方式,加速建立以农村供销社、村级服务社为网点,实行农资流通统一配送的连锁经营机制,确保城乡同价。
第七,协调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积极缩小城乡差距
积极探索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打破“二元化”户籍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对改变身份的农民,研究出台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解决进城后农民的教育、医疗、社保、低保等相应待遇问题。赵光镇、通北镇进行户籍改革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后为大面积推广户籍制度改革打下基础,以后对条件成熟的乡镇可逐步进行实施。积极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和保障体系均衡发展。进一步整合优化城乡教育网点布局,把各村小学撤并到乡镇中心小学,把市区和通北镇打造成为两大教学基地。2010年争取完成撤并27所学
校的任务。加强推进文体事业建设,完善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综合性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健身场所的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行政区域内卫生资源,共享卫生资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扩大到100%,并逐步提高报销标准,使农民看病就医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逐步推开行政村建成农村新型社区,实现10个村管理社区化。推进合作共建,努力推动市域协调发展。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以农业合作共建为突破口,在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共建。结合整屯搬迁和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开展和垦区、林区的大协作、大配套,共同培育一批市域性主导产业。组建以农场管理为主的4个大型现代化农机作业合作社,逐步将其辐射区内的34个市属农机合作社资产注入4个大型农机合作社,组建4家大型土地规模经营公司,全面覆盖各乡镇农田,努力把北安打造成为我省北部的现代化农机作业服务中心。
第八,积极推进涉农项目建设,助力城乡协调发展
要紧紧抓住中央继续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尤其是加大城乡一体化推进力度的有利契机,围绕中央和省投资重点,有针对性地抢前抓早做好项目编制工作。一是围绕国家投资方向,积极向上争取具有牵动力的项目。今年中央投资以 亿万的力度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围绕建设产粮大市,积极向上争取国家优质粮工程、农机合作、水利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经济等方面的项目,带动农业快速发展。二是围绕提高政策性补贴,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今年国家对各类涉农
补贴投入达到 亿元,要充分利用机遇,积极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申报和争取工作。三是围绕国家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今年城乡一体化是国家和省农村工作的重点。积极向上协调将我市赵光、通北两镇列为国家或省重点小城镇进行建设。要加强城镇和农村道路、供水、供热、沼气、绿化等方面的项目争取工作,通过项目的落实,提高村镇建设水平。四是围绕服务农村发展,建立农村融资服务机制。切实加大推进力度,从发展农村金融互助组织入手,逐步发展镇村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部门要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抓好推进落实。争取2010年在全市设立1-2个试点先行开展,发挥好示范推动作用。大力推广农业保险。力争明年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承保面积达到30万亩。五是围绕促进农村城镇化,加大市本级投入力度。凡是国家、省要求落到北安市的项目。需要市政府给予匹配资金的,都要匹配到位。同时,今年市政府安排900万元的资金,主要用于促进土地规模、深松整地、加快结构调整、实施整屯搬迁、畜牧小区建设和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补贴等方面投入。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计划,由市政府统一安排资金。要加强上级和本级项目、资金的监理,确保项目按要求实施,资金使用到位,使项目真正起到助推发展的作用。
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切实肩负起加快农村发展的责任,为壮大和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新型农村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