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170801_99618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近期工作要点
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近期工作要点
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全省2010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命名大会”、“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坚持不懈,拓展提升,夯实基础,完善机制”的思路,努力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范围和内容的全覆盖,全面提升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水平、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城乡规划建设水平。工作目标和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是:
一、工作目标
到2011年底,要建立起“十二五”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体系,县级以上城市、80%以上的乡镇、60%以上的村庄达到《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考核要求;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和西部地区领先水平,设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6%,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8%;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不断完善;建筑立面清理和风貌塑造覆盖全部建制镇(乡);城乡居民文明卫生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建立起
1适应治理工作需要的管理机制和专业技术队伍、清扫保洁队伍,初步形成治理工作的法规政策体系。
二、重点工作
(一)深入治理“五乱”,消除“盲点”、“死角”。第一,组织开展自查,针对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抓紧治理城镇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边远乡镇和村庄,以及公路沿线和沿河两岸的“脏、乱、差”问题。第二,继续抓好治理“乱扔、乱吐、乱倒”等陋习活动,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防止“五乱”回潮反弹,消除治理工作“盲点”、“死角”。第三,组织暗访督查,对“脏、乱、差”问题依然突出的,坚决予以曝光、问责。
(二)深化风貌塑造,进一步提升城乡形象。第一,按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从实际出发”原则,积极稳妥地深化城乡风貌塑造。到今年底,城乡风貌塑造要覆盖18个设区城市、80%以上的县城、60%的建制镇(乡)的主要街道和高速公路、国道、部分省道及重要旅游公路沿线;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加油站改造建设要有重大突破,实现整体面貌大变样;农村要完成40%以上村庄的风貌塑造工作。在2011年9月召开全省城乡风貌塑造现场会,推动各地风貌塑造工作。第二,狠抓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边远偏僻乡镇和村庄等薄弱环节的容貌治理。到2011年底,各薄弱环节的容貌治理面要达到80%
以上。第三,认真谋划,试点推进架空管网下地工作,改善城镇容貌。
(三)强化垃圾处理,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第一,大力增添垃圾清运车辆等环卫设备,推进城镇保洁作业机械化,提高机械化清扫水平,力争到2011年底全省设市城市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第二,推广“罗江经验”,持续抓好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在2011年底前,全省农村要基本建成“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机制。同时,要切实抓好城镇和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逐步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第三,按照国务院要求,结合四川实际,尽快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当前和今年一段时期城乡垃圾处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及具体措施。第四,指导设区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启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和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试点工作,促进源头减量、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第五,把城乡垃圾处理工作纳入2011年度治理工作目标管理,严格实施考核。在2011年7月召开全省专题会议,部署扎实推进农村和城市的垃圾处理工作。
(四)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深化示范工程建设。第一,组织省和地方媒体深入宣传各地创建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的鲜活经验,发挥好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第二,对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实行动态管理,打破“终身制”,引导已
获命名的示范城镇乡村始终走在前列,争创“优秀示范城镇乡村”。第三,迅速确定今年“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争创范围,并适时召开现场促进会,推出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创示范的生动局面。修订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把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保洁人员配备及暗访曝光问责等纳入考核内容。
(五)抓好素质教育,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治理工作的积极性。第一,通过在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在各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利用现有各类电子显示屏及新建户外电子显示屏刊播公益广告和警示性内容等形式,强化对良好生活习俗、文明生活方式的宣传,要坚持充分运用新闻舆论工具,大力营造倡导文明卫生新风尚的舆论氛围。第二,以“七进”、“除陋习、树新风”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养成良好公共行为系列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做文明人、做有品位的人、做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意识。第三,持续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文明劝导”和“义务保洁”等群众性实践活动,调动城乡居民参与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引导城乡居民在参与中振奋精神、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六)健全标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第一,制定《城乡环卫设备配置标准》、《城市管理公示牌建设标准》,为配置环卫设备和建设城市管理公示牌提供规范;制定《城乡生活垃圾分
类及评价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无害化等级评定标准》,统一设计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设施,规范推进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第二,制定《城乡环境卫生保洁人员配备标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与评估标准》,规范保洁人员配备,加强城乡保洁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第三,按照国家建设数字化城市的要求,安排各地运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对城市市容环境和环境秩序实施全时段、全方位的监督管理。近期,确定10个城市进行试点,到“十二五”期末,全省设区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都要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七)完善长效机制,推进常态治理。第一,按照《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2011-2015)的制定。各地、各部门应在2011年8月底前完成治理工作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全省治理工作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应在2011年10月底前完成。同时,各地、省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在2011年底前完成市政公用设施、城乡风貌塑造、城乡绿化和城市园林绿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交通管理、城镇水污染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专项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形成有效衔接、科学规范的治理规划体系。要严格把关,实施好规划,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第二,配合省人大做好《四川省城乡环
境综合治理条例》立法工作,争取尽快出台这一地方性法规,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纳入法制轨道。第三,各地在配合省人大做好立法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机制,尽快将成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规章和规范。第四,各地、各部门要不断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组织领导、工作运行、舆论监督、责任落实与追究、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等机制。第五,各地要着力解决常态化管理机制问题,抓紧健全完善相关机构,配备得力人员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
第二篇:近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自查报告
近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自查报告
根据《XX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督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迅速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对照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依法治理,提升环境质量
(一)深化“五乱”治理。
“五乱”治理是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顽疾”,在xx工作中,我市继续强化“五乱”治理,把治理工作常态化,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解决主城区停车位不够,车辆乱停乱、建筑工地乱象、市容市貌较差等问题。对此,我市成立联合执法组,加大整治力度,清理和规范流动商贩及越门占道经营、规范骑门摊5400起;拆除、清理违章设置的户外广告18处,规范店招店牌27个,清除“牛皮癣”0.5万张;清理机动车、非机动车违章停放1436辆,现场处罚人力三轮车乱停乱放380余辆,“五乱”治理成效明显。(二)狠抓综合整治。
加强对重点行业、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对烧烤、煤油烟、不清洁能源、露天焚烧等污染治理;开展全市河道沿线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积极组织人员对河道进行清理,清除河道白色垃圾、水上漂浮物290吨,清理“乱搭建、乱倾倒、乱采挖”131处,确保河道干净整洁。同时,水务部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从严查处占用河道乱搭乱建、非法采砂等行为。(三)加大绿化工程建设。
强化投入,以春季义务植树为契机,加强对公园、广场绿地的扩建、改造,道路、公共绿地的补植补造,我市城区绿地总量明显增加。年内新增城镇绿化景观0.5万平方米,新增植树造林3800余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3%。二、夯实基础,巩固农垃治理成果
(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
今年3月以来,我市以迎接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工作为契机,加大乡、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90%以上的村庄达到“五有”(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有清扫保洁队伍、有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有村规民约、有资金投入机制)标准,全市建垃圾收集点的村224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0%;建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简易填埋场43个、堆肥池2580个;建设垃圾房80间,垃圾中转站4个,新建乡镇再生资源回收站7个、村级回收点5个、乡镇再生资源分拣点1个,维修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8个。(二)环卫设备的配置科学合理。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各地的幅员面积、人口、村庄布局等因素,合理配置环卫设备,全市新增垃圾分类桶(箱)3000余个,新增垃圾转运机动车7辆,非机动车68辆。(三)保洁队伍健全壮大。
在全市52个乡镇先后建立乡镇保洁队伍52支,除61个高山村外,在312个村配备保洁人员,年内新增乡镇保洁人员10人、农村保洁人员10人,全市城乡保洁人员总数达1800余人,并分期分批进行垃圾分类专业知识培训,城乡环卫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第三篇:110713170801_99618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近期工作要点
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近期工作要点
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全省2010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命名大会”、“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坚持不懈,拓展提升,夯实基础,完善机制”的思路,努力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范围和内容的全覆盖,全面提升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水平、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城乡规划建设水平。工作目标和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是:
一、工作目标
到2011年底,要建立起“十二五”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体系,县级以上城市、80%以上的乡镇、60%以上的村庄达到《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考核要求;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和西部地区领先水平,设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6%,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8%;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不断完善;建筑立面清理和风貌塑造覆盖全部建制镇(乡);城乡居民文明卫生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建立起适应治理工作需要的管理机制和专业技术队伍、清扫保洁队伍,初步形成治理工作的法规政策体系。
二、重点工作
(一)深入治理“五乱”,消除“盲点”、“死角”。第一,组织开展自查,针对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抓紧治理城镇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边远乡镇和村庄,以及公路沿线和沿河两岸的“脏、乱、差”问题。第二,继续抓好治理“乱扔、乱吐、乱倒”等陋习活动,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防止“五乱”回潮反弹,消除治理工作“盲点”、“死角”。第三,组织暗访督查,对“脏、乱、差”问题依然突出的,坚决予以曝光、问责。
(二)深化风貌塑造,进一步提升城乡形象。第一,按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从实际出发”原则,积极稳妥地深化城乡风貌塑造。到今年底,城乡风貌塑造要覆盖18个设区城市、80%以上的县城、60%的建制镇(乡)的主要街道和高速公路、国道、部分省道及重要旅游公路沿线;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加油站改造建设要有重大突破,实现整体面貌大变样;农村要完成40%以上村庄的风貌塑造工作。在2011年9月召开全省城乡风貌塑造现场会,推动各地风貌塑造工作。第二,狠抓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边远偏僻乡镇和村庄等薄弱环节的容貌治理。到2011年底,各薄弱环节的容貌治理面要达到80%以上。第三,认真谋划,试点推进架空管网下地工作,改善城镇容貌。
(三)强化垃圾处理,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第一,大力增添垃圾清运车辆等环卫设备,推进城镇保洁作业机械化,提高机械化清扫水平,力争到2011年底全省设市城市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第二,推广“罗江经验”,持续抓好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在2011年底前,全省农村要基本建成“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机制。同时,要切实抓好城镇和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逐步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第三,按照国务院要求,结合四川实际,尽快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当前和今年一段时期城乡垃圾处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及具体措施。第四,指导设区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启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和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试点工作,促进源头减量、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第五,把城乡垃圾处理工作纳入2011治理工作目标管理,严格实施考核。在2011年7月召开全省专题会议,部署扎实推进农村和城市的垃圾处理工作。
(四)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深化示范工程建设。第一,组织省和地方媒体深入宣传各地创建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的鲜活经验,发挥好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第二,对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实行动态管理,打破“终身制”,引导已获命名的示范城镇乡村始终走在前列,争创“优秀示范城镇乡村”。第三,迅速确定今年“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争创范围,并
适时召开现场促进会,推出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创示范的生动局面。修订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把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保洁人员配备及暗访曝光问责等纳入考核内容。
(五)抓好素质教育,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治理工作的积极性。第一,通过在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在各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利用现有各类电子显示屏及新建户外电子显示屏刊播公益广告和警示性内容等形式,强化对良好生活习俗、文明生活方式的宣传,要坚持充分运用新闻舆论工具,大力营造倡导文明卫生新风尚的舆论氛围。第二,以“七进”、“除陋习、树新风”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养成良好公共行为系列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做文明人、做有品位的人、做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意识。第三,持续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文明劝导”和“义务保洁”等群众性实践活动,调动城乡居民参与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引导城乡居民在参与中振奋精神、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六)健全标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第一,制定《城乡环卫设备配置标准》、《城市管理公示牌建设标准》,为配置环卫设备和建设城市管理公示牌提供规范;制定《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及评价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无害化等级评定标准》,统一设计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设施,规范推进全
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第二,制定《城乡环境卫生保洁人员配备标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与评估标准》,规范保洁人员配备,加强城乡保洁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第三,按照国家建设数字化城市的要求,安排各地运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对城市市容环境和环境秩序实施全时段、全方位的监督管理。近期,确定10个城市进行试点,到“十二五”期末,全省设区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都要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七)完善长效机制,推进常态治理。第一,按照《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2011-2015)的制定。各地、各部门应在2011年8月底前完成治理工作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全省治理工作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应在2011年10月底前完成。同时,各地、省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在2011年底前完成市政公用设施、城乡风貌塑造、城乡绿化和城市园林绿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交通管理、城镇水污染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专项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形成有效衔接、科学规范的治理规划体系。要严格把关,实施好规划,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第二,配合省人大做好《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立法工作,争取尽快出台这一地方性法规,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纳入法制轨道。第三,各地在配合省人大
做好立法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机制,尽快将成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规章和规范。第四,各地、各部门要不断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组织领导、工作运行、舆论监督、责任落实与追究、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等机制。第五,各地要着力解决常态化管理机制问题,抓紧健全完善相关机构,配备得力人员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
第四篇:XX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XX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各村(居)民委员会,乡级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奇葆书记“环境治理要向基层延伸、向村庄延伸、向盲点死角延伸,攻坚破难,一抓到底”和市、县工作要求,为深入推进我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追赶跨越、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达到“环境整洁、道路通畅、乡村有序”的目标,特制定以下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民生工程、发展工程、作风工程和管理工程扎实开展“五治三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目标任务。
以开展“五治三化”为重点,与统筹城乡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新农村建设和文明新风建设相结合,着力抓好“五乱”治理,建好“六大工程”,继续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实现场镇“八好”,乡村“四好”,达到“环境整洁、道路通畅、乡村有序”的目标。
三、治理范围及措施。
(一)、场镇环境治理。一是完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适
量增加垃圾池、垃圾箱。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做到垃圾随产随清、日产日清。确保垃圾入池、入箱,无乱倒垃圾现象。二是规范居民日常生活习惯。完善管理制度,做到环境卫生门前五保,做到文明、礼貌,不随地乱扔烟头、果皮,不随地吐痰,临街不悬挂、晾晒衣物,垃圾定时定点倾倒。三是规范商业摊点,大力整治“骑门”摊点,规范游商游贩,不得挤占街道,做到“行商归市、坐商归店、摊不出店”。四是规范车辆停放。加大对乱停乱放处罚力度,街道只允许两轮摩托车经过(除街道垃圾运输车外),不得停放任何车辆。车站车辆停放整齐、规范。五是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居民生活污水必须排入化粪池,未经处理不得排入河流。六是规范居民房屋面貌,街道禁止新建房屋,改建房屋必须按程序上报批准,必须符合XX古镇特色,禁止乱搭乱建。七是“美化、亮化、绿化”。街道要及时对照明死角增加路灯,更换照明设施,确保按时亮灯。街道严禁乱拉标语,乱贴广告,禁止随意散发非法小广告和滥砍乱伐。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处罚一处。街道沿河两边滩涂禁止开垦,及时绿化,八是加强文物、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红军石刻标语、政工遗址、古城墙要重点保护,路灯要及时维护,垃圾箱、垃圾池要及时修复,街面青石板要随时保护,及时更换。
(二)、公路沿线治理。一是建筑垃圾治理。危旧房屋拆除遗留的建筑垃圾及时清理、掩埋,并做好绿化。严惩建筑
垃圾乱堆乱倒行为。二是工地治理。工程工地必须封闭施工,房前、路边不得堆码沙石、砖块和其他建筑材料。工地进场要道路硬化,出场车辆要冲洗,严禁出现工程车辆带泥上路和抛、洒、漏的现象。沿线工矿企业必须做好灰尘、污水处理,严禁造成污染。发现一处,立即停产整改。三是治理乱停乱放。车站、砖厂、养殖场、沙石场及公路沿线车辆必须停放整齐,规范不得随意停放,必须保障通行能力。四是完善“森林长廊”管护。切实加强对道路两边树木的管理,确保栽植密度,确保栽植质量,严禁滥砍乱伐,禁止放牧。五是住户文明习惯养成。完善村规民约,引导、规范住户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生活风尚。临公路不得挂晒衣物,门前、路边不得放养家禽、家畜,不散养家禽、家畜。不乱倒垃圾。生活污水要建化粪池,做到排放规范。六是房屋风貌整治。沿线农房要统一风格风貌,内部功能完善,符合川东北民居特色。七是沿河垃圾整治。全面清理河道管护范围内的垃圾、弃土、杂物、水面漂浮物,大力整治河道乱采、乱挖、乱占、乱建、乱倒等行为,保持河道清洁、美观。
三、农村环境治理。一是垃圾处理。农户生活垃圾定点倾倒,定点深埋。确保无害化处理。作物秸秆做好利用,严禁焚烧,污染环境。二是污水处理。生活污水排放规范,不任意倾倒,牲畜粪便收集利用。三是环境美化。开展建筑风貌特色美化,进行农房配套的“改水、改厕、改厨、改灶、改圈”工作。搞好庭院绿化美化,治理乱堆乱放。新建房屋必须通过国土、村建部门规划,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严禁乱搭乱建。四是卫生习惯养成。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个人讲卫生、人人参与环境治理的氛围。在群众中形成“讲卫生、懂礼仪、有修养”的良好风尚,全面提高群众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五是村道路建设、管理。首先是加快村道路建设。以通畅、快捷为目标,抓紧2011村道路通畅工程和康耐路路工作施工进度,确保4月中旬完工并通过验收。积极争取2012村道路通畅工程项目,力争在7月启动实施。其次是加强道路管护。规范和完善道路标识、标牌等设施,加强路况监测,各村要成立道路管护队伍,完善管理机制,确保道路通畅,路容路貌整洁。再次是加强交通管理。加大对农用车辆、摩托车非法营运、乱停乱放及占用、污染道路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道路畅通。
四、组织保障。
(一)、健全领导机构。乡及时调整充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人员,由党委副书记、乡长XX同志任组长,分管副乡长XX同志任副组长,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党政办。
(二)、落实工作责任。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各项任务。领导
小组采取不定期督查方式,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专项督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对工作不到位,懒、庸行为,将全乡通报,严肃处理,并作为年终考评依据。
(三)、强化舆论宣传。利用各种形式持续不断地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做好舆论引导,做到干部群众思想统一、人人参与。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发动党员、干部、居民、学生,让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入人心。
二O一二年四月五日
第五篇: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工作要点
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
工 作 要 点
(2011年2月20日)
一、工作思路
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工作,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治理成果,努力开创环境治理新局面,积极建设整洁优美、节约环保、文明和谐的校园,把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成为学生文雅礼善、教师儒雅高尚、校园优雅恬静之地,促进健康校园、生态校园、礼仪校园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宣传力度,落实各项治理,总结反思,积极寻找治本之策。
(二)着力美化校园环境,进一步做到净化、绿化、文化和美化。
(三)狠抓“进校园”提升活动和长效机制建设。
(四)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硬件设施,搞好软件管理,使环境治理步入科学化、常态化。
(五)完善考核方案,建立激励机制。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组织领导
—1—
坚持“一把手”负责制,把“进学校”活动纳入工作全局统筹安排,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完善方案,增添措施,再掀高潮。落实工作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两周通报一次进展情况,每月制发一次简报。落实督查工作制度,建立督查台账,加大督查力度,推动整治工作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按照纵向抓精品,横向抓延伸、整体抓拓展的思路,不断巩固提高整治成果。
(二)加强队伍建设
坚持“专群结合、广泛动员、形成合力”的原则,配齐配好懂管理、会管理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专业绿化、保洁公司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提高环境综合治理水平。
(三)加大经费投入
统筹安排危房改造、灾后重建、专项设施建设等各种经费,将校园环境治理的必要经费纳入预算,着力建立经费保障和稳定投入机制,集中财力,优化育人环境。协调财政把整治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妥善解决保洁员工资、以奖代补资金。发挥行业优势,建立对口帮扶制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用于帮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四)大力开展各种活动
2011年要以各种活动引领治理工作,大力开展了“五乱”整治活动、“扫干净、摆整齐”的风貌塑造活动、“小手牵大手”引领活动、“进学校”提升活动、“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行动以及学校环境专项整治月活动。通过“绿色学校”、“绿化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积极打造学校风貌。通过改厨、改水、改厕,营造安全、节能、环保的后勤保障体系。
(五)加强督查指导
采取专项检查、跟踪检查、重点督查、暗访暗查等形式,加强对“进学校”活动的督查力度。完善服务热线,设立举报电话,借助新闻媒体,宣传先进,鞭策后进。实行每季度一次总结,让先进单位介绍经验,鞭策落后,鼓励先进。建立情况通报制度,每月将考核排名情况进行通报,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建立曝光制度,通过明查暗访,对整治不力、脏、乱、差现象严重的学校领导做整改表态。进一步完善考评办法,科学合理地设置评分标准,真实准确地反映整治效果。
(六)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采用以奖代补办法,对行动快、效果好的学校给予奖励,弥补资金不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纳入目标管理和干部任期政绩评价管理,纳入对教师绩效考核。做到力度不减,氛围不降,劲头不松,强化机制创新,坚持表本皆治,务求工作实效。
(七)建立健全学校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细化治脏“八无”、治乱“三个三”、治污“四清”、周边治理“三包”、内务治理“七无”、行为规范“十不”等管理要求,完善环境治理制度体系,努力将其传化为治理成果。明确职责、突出重点,集中整治。不断革除学生卫生意识差、行为意识差、环保意识差和公德意识差等陋习,全面提升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