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热点问题解读

时间:2019-05-13 11:1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热点问题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热点问题解读》。

第一篇: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热点问题解读

《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热点问题解读》答案

一、填空

1、必由之路

2、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3、动力,目标,前提

4、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最受益

5、权威的、独立的、超越部门的6、质量、效益

7、顶层设计、首创精神。

8、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9、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

10、科学立法、公正司法

二、判断对对错对错

三、简答题

1、一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

二是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三是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

2、(一)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二)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安全行政管理体系

(三)构建城乡一体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四)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安全法律体系

(五)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安全教育预防体系

(六)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安全资源保障体系

(七)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安全防控体系

3、刚性二元结构下的城乡收入“鸿沟”。

市场化改革扭曲所导致的阶层收入“鸿沟”。

垄断性经营造成的行业收入“鸿沟”。

权力资本化所导致的群体收入“鸿沟”。

4、(1)城镇化的制度障碍

(2)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财税制度障碍

(3)区域发展的制度障碍民

(4)营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

(5)社会阶层发育的制度障碍

(6)政府治理的制度障碍

5、一是减少投资项目审批,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

二是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等非许可审批。三是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一律予以取消;按规定需要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改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

四是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五是逐步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并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

四、论述题

意义: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总目标:

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第二篇: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热点问题解读继续教育试卷答案

一、填空

1、改革开放

2、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党的领导思想路线实践主体科学方法

5、城乡要素公共资源

6、特有形式独特优势

7、根本之策

8、内在要求重点任务

9、公益性普惠性

10、建设生态文明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简答题

1、答:(1)培育城乡平等的思想氛围;

(2)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制度;

(3)提供城乡公平的公共服务;

(4)推进城乡协调的经济发展;

(5)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

2、答:(1)明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目标与主要任务;

(2)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3)进一步简政放权;

(4)加强政府的战略规划制定、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

(5)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职责;

(6)推广政府购买服务;

(7)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3、答:(1)动力不足;

(2)涉及面广;

(3)很难实现帕累托最优;

(4)缺乏改革的激励。

4、答:(1)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2)加快建立健全保证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3)加快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5、答:(1)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

(2)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就业歧视;

(3)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4)在公务员考录方面,要继续坚持实行“凡进必考”、公平竞争的机制;在事业单

位招聘方面,要完善和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规定,严厉惩处违规违纪行为;在国有企业招聘人员方面,要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5)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6)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

(7)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四、论述题

答: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

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

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篇:解读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

一.单选题
1.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 环节。(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B A.坚持和发展 B.完善和发展 C.建立和完善 D.发展和建立

2.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开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总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为人民服务 B.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动力来自改革,出路来自改革,改革是倒逼出来的;因此,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 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思想观念和体制上的弊端。(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5.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最大的实际,即()。(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基数庞大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力 D.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6.全会提出今后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分数:10 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A A.基础性作用 B.关键性作用 C.一般性作用 D.决定性作用

7.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分数:10 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C A.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C.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8.事权和财权的统一有利于资源分配和灵活财政,同时关系到民生的投入和政府自身的改革。(分 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9.党的十八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正确 B.错误 10.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一.单选题

1.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最大的实际,即()。(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基数庞

大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力 D.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2.事权和财权的统一有利于资源分配和灵活财政,同时关系到民生的投入和政府自身的改革。(分 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3.全会提出,到()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出成果,完成提出的改革任 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2020 B.2021 C.2049 D.2050

4.党的十八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正确 B.错误

5.全面深化改革是在()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45 B.35 C.25 D.15 6.动力来自改革,出路来自改革,改革是倒逼出来的;因此,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 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思想观念和体制上的弊端。(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在北京举行。(分数:10 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2013 年 11 月 8 日至 11 日 B.2013 年 11 月 10 日至 14 日 C.2013 年 10 月 9 日至 12 日 D.2013 年 11 月 9 日至 12 日

8.全会提出今后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分数:10 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基础性作用 B.关键性作用 C.一般性作用 D.决定性作用

9.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分数:10 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C.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0.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总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为人民服务 B.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四篇: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程端秋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头等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把握:

一、充分认识《决定》的重大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对全面深化改革从总体要求、基本原则、重大举措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和新的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华大地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35年来我们谱写了中国改革开放鸿篇巨制的上篇,那么,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将继续谱写中国改革开放灿烂篇章的下篇,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充分领会《决定》的主要特点

一是主题全面。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二是主线清晰。《决定》提出“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这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各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三是重点明确。《决定》的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与此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其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火车头”牵引作用。四是力度空前。《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改革决心和勇气,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有胆有识、敢于碰硬、勇于担当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伟大气魄。五是行动扎实。《决定》的落实是有保证的,体现在:一是组织落实,二是时间落实。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抓工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

三、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

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2、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

全会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四、正确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总部署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从《决定》内容看,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有15项:(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2)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5)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6)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7)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8)推进法治中国建设;(9)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10)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11)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12)创新社会治理体制;(13)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14)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15)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

《决定》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六位一体” 的改革总体部署,即“六个紧紧围绕”:(1)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3)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4)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5)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6)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五、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决定》的十大主要亮点 亮点1 市场的作用从“基础”变为“决定”。

《决定》明确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基础”到“决定”,2个字的改变,意义十分重大,是《决定》最大亮点和重大理论创新。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是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一是这一论断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二是这一论断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三是这一论断抓住了我国现实经济问题的根本。

亮点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决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决定》的亮点之一,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过去我们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角度提出的。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这样,发展的目标与制度的目标就衔接起来了。

亮点3

清晰界定政府职能和作用。

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在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样重要,没有市场或没有政府,经济发展都会孤掌难鸣。就资源配置而言,政府是引导和影响资源配置,而不是直接配置资源。《决定》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可以概括为5项职能,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

亮点4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都是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并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一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二是在保护产权、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法律保护、市场监管、依法监管等各方面,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公平、公正、统一等关键词。三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就是既要发展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亮点5 为财税改革确定了新基调。

《决定》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将财税改革与国家治理紧密相连。这一论述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此前有关财税改革的常规认知。

一是《决定》关于财税体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的提法令人耳目一新。二是《决定》把财税改革与政府、市场关系的改革紧密相连。三是《决定》就政府间财政关系问题,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亮点6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全会强调,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一是“顶层设计”的份量前所未有。二是不再只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我党在对改革开放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和新境界。

亮点7 打破二元结构,让城乡发展一体化。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亮点8 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

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

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无论是赋予农民财产权,还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解决土地权属问题是关键。要进一步明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也就是要进一步确权和赋权,赋予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在此基础上,建立土地相关权益的流转或交易市场。

亮点9 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就必须让集体土地入市。要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城市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价同权”,要素市场平等化,才能真正的流转。未来应该确权发证,明确农民的权益,在此基础上建设产权交易市场,开启农村沉睡的资本。

亮点10 专设机构统筹改革,彰显中央改革决心。

全会公报提到,“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可以说,这是新时期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牵头人”。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改革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中央的改革决心。

除了上述重大创新举措和亮点外,还有中央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提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等诸多新举措和新亮点。

第五篇:全面深化改革中国高歌行进解读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高歌行进(直击改革前沿)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改革举措扫描(上)

本报记者 彭俊 胡健 马国英

2014年11月11日04: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11月的北京,天高云淡。继2001年主办APEC会议之后,中国时隔13年再当东道国。13年弹指一挥,世界和中国都走到了新的历史节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和亚太地区能否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中国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否顺利实施、能否惠及全球?种种话题,世界关注。

中国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一强一美一富,判断源自国情,动力来自改革。2014年元旦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这是新时期“三农”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新年伊始,“一号文件”聚焦“三农”,这一传统已延续十一载,体现了发展中农业大国的首要关切。

此前10年,中国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收入“十连快”。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迈上1.2万亿斤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面貌有新的改善。与此同时,中国人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处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尖锐。“三农”发展的诸多难题,依靠改革才能破解;农民群众的新期盼,依靠改革才能实现。

仓廪实,天下安。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农村改革的八大任务,第一条就是“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确保粮食安全、夯实农业基础,既为国内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这是13亿人口大国的现实选择与历史担当。

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一号文件”提出了5项改革举措: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这些举措,既有顶层设计,也有具体部署,涵盖价格与流通,打通国内与国际,涉及生产与监管,为粮食安全编制了严密的保障体系。一年下来,粮食生产稳步向前,夏粮连续丰收,秋粮丰收在望,中国粮食有望迎来第十一个丰收年。

“一号文件”统领“三农”全局,涉及方方面面,改革气息浓厚: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深化“三农”改革,啃的都是“硬骨头”,要打的都是“攻坚战”;深化“三农”改革,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深化“三农”改革,举措密集出台,鼓点振奋人心。

金秋十月,中共中央审议通过《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这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又一份纲领性文件。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是事关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意见》的政策着眼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形成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格局,大力培育和扶持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二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保护好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尊重农民的流转主体地位,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三是坚持一切从国情和农村实际出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是客观趋势,但必须看到这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不能脱离实际、脱离国情,片面追求流转速度和超大规模。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审议通过了有关农民股份合作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标志着我国布局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试点工作即将全面展开。试点的目标在于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这是农村改革一项重要顶层设计,是农村集体经济改革重大制度创新。

改革让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加快

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呈现出新常态。”“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财税金融改革密集推出,为实体经济“输血”。铁路运输、邮政业和电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煤炭资源税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民营银行试点启动。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决定从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等方面重点推进改革。预算改革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先行军”。预算法历经4次修改终于在今年8月底完成20年来首次大修,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公共财政预算收支中的绩效管理要求、首次明确转移支付的法律地位、政府全部收支入预算接受人民监督、引入“追究行政责任”的惩戒规定……由此开启我国迈向现代财政制度的“新时代”。《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10月8日向社会公布。《决定》详细列出了七项重点改革内容,涉及预算编制、执行、公开和监督等各方面: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积极推进预算公开;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预算平衡机制;加强财政收入管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规范理财行为,严肃财经纪律。

作为全国的改革高地,上海自贸区推动制度创新,彻底扭转了以往的政策优惠思维: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四大创新制度的建立,市场主体对此高度肯定:截至8月末上海自贸区内新设企业数量逾1.2万家,超过原上海综合保税区20年的注册总和。外资准入管理原有1000多项审批,去年实行负面清单后,减少到190项,今年又减少到139项。外企对此体会颇深,美国药典中华区总经理胡江斌说,公司样品通关的时间几乎节省了一半,进口成本降低了25%。

混合所有制成为不少地方推动改革的抓手和突破点,已有北京、上海、山东等16个省份出台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其中一半省份明确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时间表和目标,从而使混合所有制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亮点。广东提出到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超过70%,江西提出5年左右使70%左右的国企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甘肃提出到2020年混合所有制比重达到60%左右。上海则提出,除了国家政策明确必须保持国有独资的,其余企业在3—5年内实现股权多元化。

我国积极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今年先后放开、调整了10多项商品与服务的价格,涉及粮食、天然气、水、环保电价等,惠及企业和个人。2月14日商业银行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目录,降低和调整了部分收费标准,取消部分收费项目公布,以进一步减轻客户负担。2月15日起铁路货运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与上限管理。4月10日宣布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5月8日宣布放开医保目录中低价药品价格,涉及530个品种中的1100多个剂型。5月10日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通话费、出租电路租用费、拨号上网通信费等各类电信业务资费全面放开。

政府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定位与要求。而本届政府开门头件事就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强调下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

2014年夏,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45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将3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此前,国务院曾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50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数字显示,一年多来,国务院各部委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规范行政审批服务行为,加大行政审批监管力度。

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是国务院今年明确的一项审批改革重点工作。日前,记者先后走访了农业部、交通运输部、发改委和商务部后发现,“跑部”办事比以前省时省力了,成为许多和部委打交道的企业和群众的切身感受。据了解,发改委自去年以来,取消和下放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生产经营活动许可、资质资格类审批事项等共计44项,同时连续两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从而在投资领域使中央层面核准的项目数量在两年时间合计减少约76%。

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情管好,这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推进简政放权,既要做到“放得下”,各地方和部门也努力“接得住”“管得好”,完善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实效。

办个公司容易吗?原来不太容易,但现在容易多了。过去注册,可能仅仅资本金这样一个门槛就把不少人挡在了门外,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之后,条件放宽了,准入门槛也降低了。

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发布《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目前这项改革依法有序推进。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从3月1日开始在全国全面实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等工作也在积极稳妥推进。

这项改革的实施,在放松准入管制、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来,今年3—10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863.66万户,同比增长15.20%,注册资本(金)14.13万亿元,增长80.72%。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251.46万户,增长56.20%,注册资本(金)12.97万亿元,增长90.21%。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1.03万户。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简言之,就是要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改革实践表明,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切实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市场就会迸发出巨大活力,中国经济发展就会释放强大动力。

《 人民日报 》(2014年11月11日 04 版)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高歌行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改革举措扫描(中)

记者 胡健 马国英 彭俊

2014年11月12日08: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让人民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和谐,让文化更加繁荣。一年来,围绕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以及科技、文化事业,各项重大改革陆续出台。

成果共享

民生改革步伐稳健

社会事业,民生为重。“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写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这句话,成为一年来民生领域改革的定锤之音。

《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本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首次重大调整与完善,在给中国经济社会注入重大利好的同时,也必将给世界经济注入更多发展红利。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是这一年牵动中国千家万户的另一重大举措。2014年秋季开学第三天,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改革重点直指“中小学择校”“加分造假”“违规招生”,教育综合改革随之迈出新的步伐。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年来,税费不断减免,小微企业轻装上阵,岗位供给更加稳定;门槛逐步降低、贷款逐步增加,一降一升间,创业之路更加顺畅;就业促进计划首次给离校大学生开“专灶”,他们不再是“断线的风筝”。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不降反升。

保障坚实、后顾无忧,幸福生活更有底数。回应各项民生关切,一项项改革密集出台、掷地有声。

先看病有所医。全民医保从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设转变;基层医改成果不断巩固;社会办医政策更加优惠。

再看老有所养。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新农保与城居保并轨。从此,城乡居民将享受同等的基本养老机会和权利。再说住有所居。这一年,保障房建设思路明晰、方向明确,制度本身没有重大改革与调整,但在建设模式、运营方式、融资渠道上,各地都有不少创新与探索。更多困难群体喜迁新居,住房难题逐步解决。

生活更美好,中国更美丽。一年间,生态建设力度更大,环境保护执法更严。燕赵大地壮士断腕,关闭污染企业;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心手相连,协作机制逐步建立;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新版标准堪称“史上最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现诸多突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年来,民生改革步伐稳健,民生改善成果稳固,幸福中国更加美丽。

以人为本

改革推动城乡一体

“居住证挺好使,孩子的准生证很快就办下来了!”山东济南市历下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小黄说。办居住证时听说可以享受多项公共服务,还有点不放心,这次解决了大问题,她才感觉到这张小卡片的好处。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于居住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有了实现“市民梦”的途径。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要改革内容,全会《决定》明确:“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公布,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不再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之后,如何逐渐剥离与户籍相挂钩的诸多社会福利,将是改革的焦点和难点所在。《意见》提出,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根据《意见》规划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有望实现在城镇落户。

户籍制度改革备受关注,放在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中来看,对其意义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事关几亿人生活的改善。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加快转型的进程中,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强大引擎。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改革为统领。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而解决“三个1亿人”的问题,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不能让他们“悬在半空”;促进约1亿人居住的各类棚户区和城中村加快改造,让困难群众早日“出棚进楼”、安居乐业;促进约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

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全国62个地方开展试点。

与此同时,多项助力城乡一体发展的改革措施,引发广泛“点赞”。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转移农业劳动力总量继续增加,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00万人次,农民工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劳动条件明显改善、工资基本无拖欠并稳定增长、参加社会保险全覆盖。

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部署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促进和谐、增强活力,是出台改革措施的目标指向,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

作为深化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各地大力推进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集中整合办事窗口、服务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服务。而“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网格化管理,已成为基层平安建设的一大亮点。主动发现情况、化解矛盾、提供服务、解决问题,如今,网格化管理不仅由东部地区发展到西藏拉萨市等西部地区,而且正逐步往农村地区推广。

创新驱动

科技发展从“跟跑者”到“领跑者”

顺应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科技体制改革时不我待。中国将不再做被动的“跟跑者”和“追赶者”,而是成为同场竞技的“并行者”,甚至是充满自信的“领跑者”。

今年8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会议明确了我国创新驱动的主要着力点: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国情出发确定跟进和突破策略,按照主动跟进、精心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

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一系列科技改革措施相继实施。《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布,部署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重要保障。这是国务院首次对科技服务业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将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相关信息尽可能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挥专家咨询作用,实行评审评估专家轮换和调整机制,吸收一线科研人员和海外高水平专家参与评估评审,一线科研人员的比例达到75%左右。《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提出,大型科学装置和科学仪器中心要把“开放”纳入到日常管理。

院士制度改革启动,6月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对各自章程进行“大修”,不约而同地在院士候选人推荐渠道上做了“减法”,在遴选机制上做了“加法”,均取消了原有的部委、地方、集团等的推荐渠道;在候选人所在学部投票的基础上,增加了有投票权的全体院士终选投票;对违反科学道德、品行严重不端、严重影响院士群体和两院声誉的,劝其退出院士队伍。

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理顺内宣外宣体制,建立健全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联动机制,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改革发展呈现出新气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科技文化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必将助力中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科技强国、文化强国。

《 人民日报 》(2014年11月12日 06 版)

直击改革前沿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高歌行进——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重

大改革举措扫描(下)

记者 马国英 彭俊 胡健

2014年11月13日09: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解读当下的中国,“法治”与“改革”是一对高频词。

观察十八届四中全会,自然会将其与十八届三中全会联系。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四中全会绘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路线图,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共同服务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方兴未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宏图绘就。从严从实,抓好落实,筑牢基础,愿景可期。

法治护航全面深化改革

一年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写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现代化认识的再次刷新,反映了我们党在认识上的再次深化——制度是现代化变革的关键性因素。而法治体系,无疑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体系;法治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法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由此而言,依宪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四中全会《决定》重申:“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正确处理改革决策与制定法律的关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预算法的修改,见证了改革与立法之间关系的变迁。这部有着经济领域“小宪法”之称的法律,历经4次审议,于今年8月完成了20年来首次大修。

据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涉及改革领域的现行有效法律就有130多部。

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为依法推进这项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国务院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相关法律。

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通过关于修改文物保护法等12部法律的决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关于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等7部法律的决定、关于修改保险法等5部法律的决定等,以一揽子方式取消和下放了部分法律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为改革扫除了障碍。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压力大,社会矛盾凸显,各种事务千头万绪,这就更加需要强调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有专家指出,我们党越重视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法律就越有权威,党的主张就越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同支持。

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源自全社会对法律的信仰。四中全会《决定》在讲到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时强调:“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还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强调干部选任“法治导向”。干部知法依法,必将带动群众信法守法。

司法改革保障公平正义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并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和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多个方面推动司法体制改革。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明确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制定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对若干重点难点问题确定了政策导向。

今年9月,上海召开首批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任命大会,289名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接受任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产生的首批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

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去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劳教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彰显了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进步。

《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明确了救助条件和范围、细化了救助标准和程序、规范了救助资金的使用管理,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将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列入预算,统筹安排。国家司法救助制度体系正在建立之中。

《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要求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把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由政法机关依法处理。

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杜绝司法腐败。今年1月1日起,全国3000多家各级法院的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接受公众监督;检察机关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诉决定书等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制度。司法公开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月,中央政法委出台了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指导意见。截至8月,全国检察机关已建议将711名罪犯收监执行,其中原厅局级以上职务犯罪罪犯76人。最高检、司法部部署在北京等10省(区、市)开展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在原有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基础上,将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违法的”“阻碍律师或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而不退还的”等三种情形纳入监督范围,由人民监督员启动相应监督程序。

司法体制改革具体举措也在有序推进。11月6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机构。据了解,上海和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也将在年内成立。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当前,简政放权,政府权力“瘦身”,职能定位更清晰;建立权力清单,清晰划定行政权力范围,激发市场活力;依法治官、依法治权,制度反腐迈出重要步伐……用改革的办法和法治的思维规范权力运行,提升执政能力,赢得了广泛拥护。

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中国最根本的保证。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治国必须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有把党建设好,依规管党治党,国家才能治理好。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党规党纪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法宝。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党规党纪不断完善。一年间,《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制度保障。

对于法治国家来说,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是中心环节。“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一年来的举措与成效可圈可点。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本届政府成立以来,三份“清单”三位一体,逻辑明晰:“负面清单”从经济改革切入,瞄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破许可制,拓宽创新空间;“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从行政体制改革入手,界定政府权力边界,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物管好。简政放权先行、制度建设跟进,法治政府建设正从政策推动转向法治引领。

政府权力来自人民、源自法授,也应接受人民监督、法律监督。让政府政策透明,是依法治国执政理念的内在要求。让权力阳光运行,是建设现代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三中全会以来,权力公开、信息公开,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与此同时,为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今年6月,国务院启动全面大督查,并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采取走访企业、入户调查座谈等方式,督查简政放权、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棚户区改造、扶贫开发、农村饮水安全等改革、发展、民生政策的落实情况。随后,又对督查中发现的政策落实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及时回访,确保改革政策接上地气,改革效果落到实处。

迈向法治中国,步伐铿锵有力。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而每个公民都将从这次前行中获得更多公平与正义的力量。

《 人民日报 》(2014年11月13日 04 版)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下载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热点问题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热点问题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文解读《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文解读《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亮点1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决定》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全面深化改革(范文大全)

    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与新举措 班级:网络1111学号:2011811020姓名:沈元超 论文摘要: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性的,与之相对应,改革必然要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区别不同情况而谋划。因此,全面深化改革......

    浅析全面深化改革

    浅析全面深化改革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更大的政治勇......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1.全面深化改革挺进深水区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集中发力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集中发力在妨碍社会公平与正义之......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篇一: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之三、全面深化改革三、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2年12月31日)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重点解读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重点解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发布,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开启了改革新征程,也对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