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八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3 12:5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八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八单元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八单元教案

一、复习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38页1、2题,第141页1、2题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 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 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教材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因数和倍数

2、复习2、5、3的倍数

3、复习质数和合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1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教材第138页3、4、5题,第141页3、4、5题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难点:

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教学准备:

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做教材138页第4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3、做教材138页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分数的意义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4、复习约分

5、复习通分

6、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第141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三、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39页6题,第141页6、7、8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活选择简便算法。教学重难点:

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活选择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

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139页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2页第6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2页第8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教材第142页第7题

四、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9、140页7、8、9、10题,第142、143页9、10、11、12题。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准备:

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9页第7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2、做教材139页第8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3、做教材140页第9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4、做教材140页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教材第142、143页第9、10、12题

五、复习简单的统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40页第11题,第143、144页第13、题1

4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

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140页第11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二、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教材第144页第14题的问题。

(1)两个分店销售额最高的是()

(2)一分店从()月到()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3)二分店从()月到()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 教案

29.诗词两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诗与词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背诵、默写本课诗词。

2.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

3.感受诗词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意境。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辛弃疾、杨万里的资料。教学时间 1~2课时。教学过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交流课前资料,区别诗词异同 1.简介作者及黄沙岭。同学互相补充。2.讨论题意及表达方式。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诗词,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宋代。一首是词,一首是诗。什么是词?(它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句之分,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2)你从课题上了解到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3)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正音。(2)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朗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见”同“现”,抓住“见”相机理解“茅店”“社林”“溪桥”从而感知词句意思,还可引导按我们现在的说话顺序来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再读读课文,感受夜的美妙,夜行的惊喜。你们会越来越喜欢这首词,会用诗人般的眼光感受到这夜晚的美妙,而且也会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这夜行的乐趣。

2.学生学习,师了解情况。3.交流学习情况。(1)交流学习上阙。

师:你最喜欢哪句词?根据学生发言介绍。

①指导朗读,体会这夜晚的静、奇、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②指名感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创设情景体会喜悦。“蛙声”是怎样的?作者通过嗅觉、听觉来加以描写。

师:好一支欢快的丰收交响曲,好一个热烈的丰收庆祝会,此时,它们在说着什么?闻着沁人心脾的稻花香,听着此起彼伏的蛙鸣,你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该句。

③小结,过渡到下阕。皎皎明月,徐徐清风,鹊飞枝摇,蝉叫声声,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这个夜晚真美妙呀,我们都沉醉在其中了。(齐读上阕)(2)交流学习下阙。①指导欣赏,体会意境。

不知不觉,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下起了阵雨。)伴随着两三点雨滴,可能还会出现——(耀眼的闪电,隐隐的雷声)引导学生读出这样的意境。

②指导朗读,了解心境。

此时,他迫切需要的是——能躲雨的地方。

理解“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表现出的惊喜。

四、总结全文

1.小结:读到这里,你感觉这个夜晚是——生机勃勃、丰收在望。这次夜行充满了——喜悦、乐趣、惊喜。2.齐读这首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首诗,并试着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揭示题目,复习学习方法

1.以往学习古诗采用的是哪种学习方法?(学生回顾:采用的是三步学习法——一知诗句,二抓字义,三入诗境。)2.继续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古诗。

本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板书作者名)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 1.初读。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指名朗读,指导正音:“净”“竟”“映”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2)指名再读。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2.理解诗句意思。

(1)读了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毕竟、四时、接天、无穷、别样等词语)(3)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先和同桌练一练。再指名说。

三、联系实际,展开想象

1.联系生活中的荷花,回忆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那

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2.让学生静静地听范读,静静地想象。

3.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的“碧”和怎样的“红”。“无穷碧”:不仅指荷塘一望无际,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还指荷叶的“绿”富有变化,嫩绿、浅绿、草绿、碧绿、深绿、浓绿„„绿得充满生机。“别样红”指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4.小结:这“无穷的碧”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5.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6.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

四、课外拓展

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夏季的景象有着不同的特色,关于夏季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课后题)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1.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2.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3.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白居易)选择你喜欢的背一背。

五、归纳总结

学了诗词两首,本课的词与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异同呢?(都是写夏季的自然风光,不同点在于一首是词的形式,一首是诗的形式。)

教学反思: 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学本词是我能围绕文章词句的内容,精心设计出新鲜的教学环节,自然奇妙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受和体验词的精美意境。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

都能兴趣勃勃地演,争先恐后地说,在其乐融融的情境中,实现了思维的碰撞与心灵的沟通,其间闪现出不少真知灼见。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恃趣,张扬了学生学习的个性,也丰盛了文本的内容。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吗?在教学中,让学生勇敢地把自己奇特的见解和感悟倾吐出来,充分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这个阅读的心理规律。

我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词的感悟,以再一次增进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与作者之间发生情绪的共识。韵味十足的配乐吟诵,增进了师生之间情绪的融合。在教师的示范、沾染之下,学生吟诵的热情更高了,吟诵的效果更好了。这样就使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绪美的滋养和艺术美的熏陶。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能以这首词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辛词,吟诵辛词,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20、围魏救赵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

(围魏救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惊慌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天罗地网、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一支拥有八万精兵的军队由进攻时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到最后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发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第二部分:田、孙商议,直取大梁(3~8段)。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魏国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为了体现魏国军队强大,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1)“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接写出了魏国军队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2)齐国的担心间接写出魏国军队的强大。

3.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读相应的关键词句,你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严峻的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然而面对强大的魏军,齐国想救赵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为后文齐军大胜,体现孙膑的足智多谋埋下伏笔。)(二)学习第二部分(从对话中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联系上文试想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如果直奔邯郸有可能:(1)邯郸失守,因前文提到“赵国危在旦夕”。(2)打了胜仗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若与魏军主力硬拼,胜负难料。

3.再读孙膑的话,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先对魏军的优势、劣势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避实就虚,攻打大梁”的计谋。

“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孙膑的计谋判断准确、措施果断。

4.从“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孙膑的计谋是怎样具体实施的?自由读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

2.在齐军“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时,魏军士兵的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孙膑的计谋妙在什么地方?

(孙膑一方面让无名将领带兵佯攻襄陵,一方面又逼近魏国都城大梁。魏军洋洋得意之时放松了警惕,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利实施,一攻一逼让魏军实力消耗,出其不意的举动又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理上战胜了对方。)3.把自己感兴趣的精彩部分再读一读。(四)学习第四部分。

1.在孙膑的“一攻一逼”之后,这件事的结果会怎样呢?自由读第四部分。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设下的伏击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

3.魏军此时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与攻赵时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相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4.对于孙膑的“围魏救赵”你有什么看法?

四、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再次梳理课文脉络。

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在小组内讲一讲“围魏救赵”这个故事。

3.小组推荐组员为全班讲述这个故事,共同交流评议。4.故事交流会: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其他有关孙膑的故事。

五、自主积累,书写生字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用“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

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课后反思:

《围魏救赵》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助。齐威王命田忌、孙膑率大军出征解救赵国。孙膑因势利导,避实就虚,一方面派兵佯攻襄陵,一方面绕道直逼魏国都城大梁,并在桂陵设下埋伏以逸待劳,最后大败魏军,解救了赵国。故事赞扬了孙膑的足智多谋,善于分析。

我在与学生共同商讨本课内容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学生总也不能够绘声绘色地将这个故事讲下来。尤其是课文中的四个地名:邯郸、襄陵、大梁、桂陵。学生更是张冠李戴,不知所以。究其原因,学生对当时的战略图在脑海中没有形成直观的概念,根本不知道几者的位置关系,使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受到了大大的影响。那么当时的战略图到底是怎样的呢?自己竟也不能画出,问询了许多老师,众说纷纭,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一时难以定夺。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找到了这四个城市包括齐国首都临淄现在所在的位置。邯郸: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襄陵: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大梁:现在的河南开封市;桂陵:今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临淄:现在的山东市淄博市。于是我在现在的地图上对以上位置进行了标注。

31.我爱你,中国汉字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和了解有关汉字的知识,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好课题 1.有关汉字,你们知道些什么? 2.板书课题:我爱你,中国的汉字。3.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带着感受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作者是怎样表达对汉字的爱,而汉字究竟可爱在哪里呢?先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文中的长句子。3.初读课文后,你从文章中知道了些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受情感

1.找出课文最打动你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把自己读后的收获批注在课文旁边。

2.全班交流课文中最打动自己的段落或句子。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深入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学习第一段:

(1)找出这一段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动情)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作者把汉字比作什么?(活泼可爱的孩子,美丽多姿的鲜花)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汉字无比的喜爱)(3)“这时我真不忍心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用你的朗读来体会作者的这种不忍。你认为什么是属于汉字自己的快乐呢?

学习第二段:

(1)作者认为汉字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它独特在哪里呢?(每个字都有自己的风韵,在书法家的笔下变化无穷)(2)“‘日’这个字,使你感到热和力„„‘幽’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读这几个句子,说说汉字带给了我们哪些联想。

你还从哪些字中联想到什么?

(3)“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发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任你尽情地飞翔与驰骋。”在这个句子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书法家笔下的字变化无穷?你从中体会到句子中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情?试着读出这样的感情。

(4)从段尾的反问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一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出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骄傲、自豪之情。)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学习第三段:

(1)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汉字如何给使用它的人带来诗的灵性。

(2)你怎样理解“汉字是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3)带着你被这些词所调动起来的情绪,读好第三段里的句子。学习四、五段:

(1)课文最后两段写了些什么?(作者对中国汉字的赞美)(2)理解句子“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并震惊于它的生命力和奇特魅力”。

在这个句子里,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汉字字数众多,汉字文化浩瀚壮观,像夏夜的星空令人神往!表达了作者“无限钟情于汉字”的感情。汉字既古老又充满活力,在当今时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情

(1)读全文,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面对这些可爱的中国汉字,你想说些什么?

(3)带着自己的情感,深情地读课题——我爱你,中国汉字!(4)带着你对中国汉字的爱,写一写本课的生字,让你书写的汉字也成为愉悦我们眼睛的精灵!课后反思: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是刘湛秋的佳作,该文紧紧围绕着“汉字的魅力”,尽情抒发对汉字的喜爱、珍惜与赞美之情。赞美它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赞美它给使用它的人带来诗的灵性,赞美它为了一个统一大国的存在,赞美它在科学发展中焕发了青春。

全文语言优美,修辞手法运用丰富,一读就让人喜欢上中国汉字。在教学中,我结合汉字六书中的知识,用简明的甲古文向学生展示汉字构造的艺术美。如:“日、月”是象形造字法,“霜、霖”是形声造字法,“林、森、休、男”是会意造字法,“上、下、刃”是指事造字法。学生初接触,兴趣极浓,再结合课文来读,来体会,同学们对汉字那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意而叹为观止,从而从内心中感到汉字的奇妙,读起来更有劲了,并主动课外延伸出对其他汉字的理解和感受。

随后,又相机展示了几幅书法作品,书法作品中那楷书的庄重、行书的流畅、草书的行云流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机让学生感情诵读,相互评价。学生不仅了解了汉字的特点,又让学生学习了语言,真是一举两得。

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汉字书法产生了极大兴趣,竟自主成立了书法小组,纷纷买来字帖练字。看来一节课,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受益,更能让学生在课外延续,让学生终生受益。

32.闻名中外的“三孔”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2.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和古代建筑者的高超技艺,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教学难点

感受“三孔”的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三孔”的课件。学生:搜集有关“三孔”的资料。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整体感知

1.有这样一位伟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对整个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的影响最大;他正直、乐观,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几千年来,没有一位中国人会遗忘他。他是谁呢?(孔子)你了解他多少?(学生自由说)今天,让我们走近他,寻访他的遗迹。

2.质疑题目。

学生齐读课题,“三孔”指的什么呢?“闻名中外”让你得到什么信息?

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章,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用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理解。了解课文内容,“三孔”指的是什么?

3.检查自读情况。

4.交流,板书。(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三、再读文章,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课文,“三孔”分别位于哪些段落?

2.指名读1、2、14段。思考:你了解了什么,前后有什么联系?(总分)

四、细读文章,体味“三孔”的独特

因为诞生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以“三孔”闻名中外;还因为它历史悠久,布局完整,所以“三孔”闻名中外。那“三孔”到底是怎样的一群建筑,让我们到文章里一睹风采。

(一)孔庙。

1.男女生轮读写孔庙的段落(3~8段)。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2.交流。围绕孔庙的古老、总体布局,以及作者用数字描写表现出建造规模的壮观和建筑者的技艺精湛,概括出孔庙的特点:建筑壮观、工艺精湛。

3.欣赏孔庙的课件,孔庙闻名中外,找找你感受到的孔庙最独特的句子,品读。

“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一阁、两庑、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间。”“殿高31米多,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显得特别庄严雄伟。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柱,都是用整石雕成的。其中后檐和两侧的18根石柱,每根都是八面八角,每面刻9条团龙,一共72条,前檐的10根,每根刻两条盘龙,中间有一颗宝珠,构成了‘二龙戏珠’的生动场面。”这两句分别对孔庙整体和局部的描写,都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会建筑的壮观、工艺的精湛、建筑者的不容易。

理解“精湛”“饱经沧桑”。

4.这部分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家共同交流解答。针对学生的回答,补充一些历史知识,如《尚书》、《论语》、焚书坑儒等。

(二)孔府。

1.默读写孔府的段落(9~10段),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孔府在今天共有楼、堂、厅、轩463间,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是家庙,西路是客厅;中路的前半部是官衙,后半部是住宅。”作者采用方位顺序展现孔府布局。语言简单,概括清晰。

2.孔府的特点是什么?(布局严谨合理)3.欣赏孔府的课件。(三)孔林。

1.小组内学习11~13段,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孔林的独特之处又在哪里?用笔勾画下来。

2.亲自来感受这个家族墓地的独特之处吧!欣赏课件。3.交流感受,孔林是延续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五、品读升华,拓展能力

1.孔子,是一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影响力的人,所以“三孔”远远超越家族的局限,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这是我们整个华夏民族的骄傲。现在,我们来做小导游,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做准备,为大家介绍。

2.播放“三孔”的课件,小导游为大家解说。

六、课后延伸

1.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论语》。2.搜集孔子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由于本课主要反映中国文化,孔庙、孔府在建筑上取得的成就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集中反映,为什么不可以将我国的古建筑只是渗透给孩子呢?有了这些知识,他们来到一个名胜古迹前,就不是仅仅走马观花的看客,就不是以景点门口照个相为满足的游客,更不可能是以刻上“到此一游”为荣的旅游流氓。(电视剧《西游记》捧红了九寨沟,教会了中国人每到一处就题“XXX到此一游”,绝妙的讽刺)相反,他们会成一个对中国古文化,或者小而言之对中国古建筑有一点点了解的“人”。

因此,在上课之前,就应该让孩子收集中国古建筑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课文涉及到的古建筑名词,弄清楚它们的外形特征。这个过程

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要能够比较完整的了解,可能设计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才行。这里边的学问就大啦!可以推荐几本书给他们看,愿意了解的就了解,没兴趣的也不强求,至少给那些潜在的感兴趣的孩子多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大成殿“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这一句,其实可以发挥一下。黄色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尊贵的色彩,因为黄色在五行学说里代表中央方位(中央属土,土为黄色)。在唐代,黄色就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到了宋朝,封建帝王的皇宫开始采用黄色的琉璃瓦顶。至明、清两代,便明文规定只有皇帝之宫室、陵墓建筑及奉旨兴建的寺庙才准许使用黄色琉璃瓦,其他建筑―律不得擅用。(反观现今的仿古建筑,一律铺上黄色琉璃瓦,是对历史文化的无知还是自认为得到官家的认可?)由此可见,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何等的森严。这一讲,似乎就涉及到了封建王朝的阴暗甚至黑陋的一面了,与我们讲民族的辉煌历史不搭界。其实,知道古代文明的的弊端并不代表我们不热爱,而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封闭的糟粕,现代的开放空间(对比),看清缺点是为了正视,而非仰望。有缺憾的历史,照样值得敬重;有瑕疵的文化,相比虚伪的崇高,更能赢得尊重。

圣坛即祭坛,若没有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文化就是一堆瓦砾,弃之毫不足惜。只有对传统文化理解了,才能多些敬畏,少些破坏。

老师应该拥有处理教材的权力,与教科书的编者对话,不排除将编者的意图进行拓展延伸。亦步亦趋的对话者是庸人,举一反三的对话者才是智者。防止过度发挥,只是要求我们偏离语文的航道,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所谓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不应该有泾渭分明的界线。我们只是用教材在教,并非教好教材就可以了。只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学生的能力训练为出发点,我想,就应该算对的。

第三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1)

为方便教学,数学网小编整理了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学习,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接下来一起来学习下吧!第八单元 总复习

第一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

复习目的

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算法。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

5第 1 页 等于13,13减5等于8.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3.10—2=8 8+1=9 即:11—2=9 lO-5=5 5+3=8 即:15—3=8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二、复习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3)列式解答。

第 2 页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四、课堂练习。

1、口算题.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2.口算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以上内容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由查字典数学网提供,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同学们的学习,如想了解更多数学知识,请继续关注查字典数学网。

第 3 页

第四篇: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

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材分析: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册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专门编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材包含集合和等量代换。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2、难点用集合圈(韦恩图〉表示事物(元素〉。

3、关键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课时安排:本单元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集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集合的有关思想(课本第教学目标: 108页的例、练习二十四的第l、2题)。

1。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2、使学生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被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

教具准备:利用教具,学具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今天老师将把同学们带人“数学广角”,让同学们去认识体会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读懂统计表。

教师用电脑课件出示统计表,列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数学兴趣的学生名单。

说一说:从统计表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议一议: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两个课外兴趣小组?

教师引导: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了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用圈来表示:

(2)认识集合圈。

①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两个集合圈。

②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画出集合圈,填上相应的学生姓名,然后再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多媒体显示填写内容。并让学生说一说两个图中所表示的意义。

③提出问题:

有的学生姓名在两个集合中都有,应该如何来表示才能更直观、更形象、更简单呢?

教师利用电脑课件再出来二个空白集合,并填上学生姓名再合并。

问:你们知道这个图的意思吗?(让学生大胆猜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填写完成后,再让学生说一说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然后再引导学生将集合圈和统计表进行比较。

(3)列式计算。

通过以上分析、讨论,学生已经明白杨明、李芳、刘红这三位学生既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所以是重复的,在计算点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巩固运用

1、课内外作业:

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动物的不同属性“"会游泳的”和“会飞的”把它们进行分类。然后再要说一说中间位置“表示什么”。

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先把两天进的货中重复的部分找出来,然后再计算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货。学生计算的时候可以用加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直接点数。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等量代换的思想(课本第教学目标: 109页的例、练习二十四的第3、4、5题)。

1、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天平、相应的物体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认识天平

1、取出天平,让学生认识天平及法码。

2、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称其重量。

理解只有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的重量一样重,右边法码是多少克(或千克〉,左边物体的重量也是多少克(或千克〉。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例2第一幅图,学生观摩天平,教师提问:

(1)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

(2)1个西瓜重多少千克?你怎么想的?

2、出示第2个图:

观察:天平左右两边是否平衡,这说明了什么?4个苹果重多少千克?你怎么想的?

3、这时让学生观察第1、2两个图:从这两个图例中,你们还可以收集到哪些信息?

4、出示第3个图:

(1)学生观察天平,领会图示的意义,然后自己提出问题: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2)小组讨论:①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答案想法。②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3)汇报结果,思想交流。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基本懂得思想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全体学生明确:16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109页的“做一做”。

1、观察图例,领会题目意图。

2、明确题目所提出的问题2头牛和多少只羊同样重。

3、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四的第3、4、5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篇: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 整理与复习教案

第八单元 整理和复习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数的世界(1)。P112页第1~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会解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第76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本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方程的哪些知识?谁能说说什么是方程?能说说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吗?

首先我们来复习方程的有关知识。(板书:方程)

二、复习方程有关知识

1、完成第1题。

生口答:哪些不是方程,哪些是?为什么? 师:要判断是不是方程?关键有什么?

2、完成第2题。

师:我们在解方程时,是根据什么解的?(等式的性质)谁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 汇报交流,集体评价。

3、完成第3题。

师:你知道这卷薄膜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吗?(长方形)

“正好铺满”说明这块长方形秧田的面积就是多少?

表示长方形面积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呢?(长×宽=长方形面积)根据这个关系怎样列方程解答呢? 解:设展开后长为X米。1.5x=30 x=30÷1.5

x=20

4、完成第4题。(1)理解每小题的题意。(2)说出数量关系。(3)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复习公倍数和公因数

1、复习概念。

师:我们还学习了有关公倍数和公因数的知识,谁来说说你掌握了哪些内容? 6和10的公因数还有哪些?公倍数还有哪些?你是怎么找到的?

2、完成第五题。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每组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找到的?

3、完成第6题。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说说每组数的特点,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你对方程的意义及解方程还有什么疑问?在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112页2-6题。板书: 数的世界(1)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二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数的世界(2)。P112-113页第7~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约分、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第77课时。教学过程:

一、概念复习

师:本期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约分与通分

师:能根据三分之二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吗?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小组中说说各知识点的内容。

二、应用练习

1、完成第7题。生在书上填空。

师:四分之三表示什么,还可以表示什么?6是8的几分之几?

2、完成第8题。

生在书上填空,指名回答。

怎样进行约分?根据什么约分?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完成第9题。

生分类,说想法,指名汇报。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怎样将假分数化带分数。

4、完成第10题。

师:你准备怎样比较每组中数的大小?

生回答。重点指导:八分之五,七分之三,和0.5的比较方法。

5、完成第11题。

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师:36分怎样化时,要注意什么?

6、完成第12题。

师:知道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

观察一下,随着横轴上时间的变化,折线上的点,表示距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独立解答,交流反馈。

三、课堂总结

师:分数这个单元内容多,大家在充分理解每个知识点时,还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作业:117页第7、8、10、12。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三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数的世界(3)。P113页第13~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能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试题,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复习,能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试题,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第78课时。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板书课题:数的世界——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完成第13题。生在书上完成,集体口答。

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第14题。生独立完成计算,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师:应该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时怎样找公分母?还要注意什么?

4、完成第15题。

师:观察一下,每题有什么特点?可以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计算吗?生独立完成计算。汇报交流。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第16题。

师:三分之一、六分之一是以什么为单位“1”的?从题中看出数量关系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2、完成第17题。

(1)理解题意:借助地图让这生了解“陆地”“海洋”“七大洲”。(2)指导分析:

师: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陆地总面积)怎样求其余五大洲的总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呢?(3)学生完成解答。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第13、14、15题。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四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图形王国。教科书第114页第18-23题。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

1、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第79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回答。板书:图形王国

二、复习圆的知识

1、完成第18题。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结果以及自己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19题。知一求三,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第20题。

师问:要求钢丝长多少米,实际是求车轮滚动多少圈的行驶的距离。(40圈)首先要求什么?(车轮的周长)怎样列式解答呢?(3.14*45*40)注意什么?(单位的统一)学生完成解答。

4、完成第21题。

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第22题。

引发讨论:要想知道哪些铁皮剩下的废料多?关键是看什么?在小组中讨论。学生小组活动。

汇报讨论结果:应该算出每个正方形中圆的面积或面积和哪个大。在小组中完成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追问:知道圆的面积或面积和为什么都是相等的吗? 正方形中还可以怎样剪,能使剪下的面积和不变?

6、完成第23题。组合图形面积计算。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第19、20、21。板书设计:

图形王国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五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统计天地。教科书第115页第24-2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第80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统计的哪些知识?统计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回答。板书:统计天地

二、复习统计的知识

1、完成第24题。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结果以及自己是怎样算的。

三、复习数对

师:在生活中,我们是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师问:(4,3)表示什么?(7,y)(x,0)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列,行)。

四、复习折线统计图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完成第25题。

师:想一想,自己运动后的心率大概是怎样变化的?分组收集数据,讲清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及统计图的填写。

展示学生作业,说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作业:第24题。板书设计:

统计天地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六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应用广角。教科书第116页的第26-28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会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8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学是为了用,本学期同学们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的数字和数字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应用广角

二、综合运用

1、完成第26题。

(1)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只能用物体。(2)学生在小组中尝试完成。(3)汇报交流操作情况。

2、(1)集体说出分母是8的简真分数有哪些?他们的和是多少?

(2)每人选两个整数,并写出用这个整数做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并求出和。指名汇报,师适当板书。

师追问:你有什么发现(任何一个比2大的整数,用它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一定是整数)

3、完成第27题。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5、完成第28题。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指名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表述。

三、自我评价

1、在小组中说说每项指标的意义。

2、自我评价。

3、说说中自的优点和不足。

四、作业:第28题。板书设计: 应用广角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八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八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文档资料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 八、总复习第一课时:小数乘法和除法 复习内容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轴对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轴对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2.过程与方法: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

    五年级下册音乐第八单元钟声教案

    五年级下册音乐第八单元钟声教案 第八单元钟声 教学内容: 唱歌《枫桥夜泊》 《晚钟》 欣赏 电子琴独奏《灵隐钟声》 管弦乐曲《打切分音的小闹钟》 手风琴曲《小苹果》 教学......

    人教精通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具备用因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礼貌策略,......

    鼎尖教案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 一、填一填。 1.20以内的质数分别加上2,所得的和是质数的有( )。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24,这个数一定是()的倍数。 3.一个四位......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和反思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数学广角-植树的学问 教学内容:117页例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有些数学问题只计算不一定对,要考虑它的合理性。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认识分数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简单的分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单元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8页第八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及相应的测量工具——天平;认识千克及相应的常见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