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十几天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的理解了其重要意义对新闻工作有了再认识。实际上这次活动就是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国情教育。跟随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车间,深入生活,面对面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增进群众感情,做群众的贴心人。最终目的不是为形式上“走基层”而“走基层”是要把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常态化、制度化。
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走出真情实感,转出踏实求真,改出清新朴实。跟随着《***报》的记者同志“走转改”采访学习,受益匪浅,收获良多。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这些不是材料改出来的报道让我觉得媒体离百姓更近了。百姓生活不光是喜事和好事,还有不少实际困难,所以“走转改”活动要落到实处,我们写新闻要多反映普通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好地服务人民。很感谢部领导班子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虽然过去也从事过外宣工作,但是所写的新闻多数都是材料改出来的“死新闻”,通过这次走基层,发现了不少好的新闻点,新鲜事,我想这次 “走转改”会不光成为我,也会成为每一名走基层同志贯穿终生的一课,基层意识、群众观点必将融入我们的新闻创作之中,成为始终坚守的价值理念。
通过这次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到《***报》工作期间也感触良多,过去去***报的次数不多,对好多记者编辑不熟悉,通过这次一起工作走基层建立起工作上的友谊。同时**总编和报社的同志们的兢兢业业的搞好新闻事业的奉献精神也深深感染教育了我,拥挤的办公环境、较为落后的新闻采访设备,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发挥力量,宣传基层,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想我应该把首先学习报社这种埋头工作服务群众的务实的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推动外宣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我一定要真正转变自己工作作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应该成为我作为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和职业追求。
第二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十几天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的理解了其重要意义。实际上这次活动就是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国情教育。跟随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车间,深入生活,面对面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增进群众感情,做群众的贴心人。最终目的不是为形式上“走基层”而“走基层”是要把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常态化、制度化。
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走出真情实感,转出踏实求真,改出清新朴实。跟随着《科尔沁周迅》的记者同志“走转改”采访学习,受益匪浅,收获良多。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这些不是材料改出来的报道让我觉得媒体离百姓更近了。百姓生活不光是喜事和好事,还有不少实际困难,所以“走转改”活动要落到实处,我们写新闻要多反映普通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好地服务人民。很感谢部领导班子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虽然过去也数度从事过外宣工作,但是所写的新闻多数都是材料改出来的“死新闻”,通过这次走基层,发现了不少好的新闻点,新鲜事,我想这次 “走转改”会不光成为我,也会成为每一名走基层同志贯穿终生的一课,基层意识、群众观点必将融入我们的新闻创作之中,成为始终坚守的价值理念。
通过这次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到《
》工作期间也感触良多,过去去《
》的次数不多,对好多记者编辑不熟悉,通过这次一起工作走基层建立起工作上的友谊。同时总编和报社的同志们的兢兢业业的搞好新闻事业的奉献精神也深深感染教育了我,拥挤的办公环境、较为落后的新闻采访设备,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发挥力量,宣传基层,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想我们应该把首先学习系统内这种埋头工作服务群众的务实的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推动外宣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一定要真正转变工作作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应该成为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和职业追求。
“温室里的玫瑰再鲜艳也不值得骄傲。”、“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脚踩在这一片黄土地上,心里才能踏实。”这是一位媒体编辑在参加 “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后感慨,我想这也是所有记者的真实体会。其实对于大多数记者来说,“走基层”几乎是每天必备的功课,以厦门卫视《两岸新新闻》节目为例,我们的日常节目每天都在关注影响民生的种种社会现状,包括交通、住房、物价等等,而在我们周末版的节目中也会就本周民生最关注关心的话题进行探讨、议论,基层民众所观所感所想也是我们的关注焦点。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的记者同仁也会经常组织学习,了解“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但我们仍然有做的不足的地方,文稿有时流于表面,节目语言和百姓有距离,也就是存在着编辑记者主播对于稿件内容的消化不够等问题,因为群众才是真正的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活泼、最有生活气息。要通过走进基层,消化经历,才能掌握和运用群众的丰富语言,养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遣词造句,或者走马观花的走形式,语言就会干瘪枯燥,节目就会索然无味,走不进群众心里。我们说的话群众听不懂,有距离感,怎么会有感召力?同百姓“唠嗑”,才能说出“家常话”、抒发百姓情。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本身就是一种作风,是彰显党性的具体体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既是对我们党的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旨在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提高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所以,我深知,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因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我相信,如果我们媒体记者都能够以基层为念,都能双脚踩入土地,用心观察,作风与文风必有切实的变化,媒体与群众的感情必定更加亲密。
8月27日,云南省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昆明金马碧鸡广场面向公众举行了启动仪式。随后,报社领导也召开会议,传达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精神,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脱离群众的作品绝不会是好作品。现在一些作品、文章被群众戏称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没味、没用,听不明、看不懂,最大的要害就是没有回应群众的关切和诉求。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把握观众的思想脉搏,养成回应观众关切的创作风格。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也才能找到我们创作的着力点。
勿忘人民”,语重千钧。这是新闻工作者杰出代表穆青生前最为钟爱、写得最多的四个字。穆青一生六访兰考、七下扶沟、九进辉县、四访宁陵、两上红旗渠……借由他的笔,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走进几代国人的心灵深处。他曾饱含深情地说,“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记者,我的目光和笔触时刻也不能离开人民”,“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
如果说,在通讯设施匮乏的年代,靠脚底板跑新闻或是无奈之举的话,那么,在通讯便捷、信息极易复制的当今,新闻工作者还需不需要亲自扎到基层去“掘金”?我给出的答案是:生活和实践是新闻的本源,当记者就是要一辈子向生活、向社会学习。
我们在实际采访工作中,往往会遇到缺乏新闻线索,不知采访什么去哪里采访的难题。其实,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走进基层,没有走进生活。记得那是1999年的事,当时我和部门的一名记者刚采访完一个新闻,因为采访地点离报社不远,我们决定步行回报社写稿,在路过东风广场时看到有人在吵架,就走过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名中年男子在广场上不讲卫生,随地吐痰、擤鼻涕,环卫工人对其劝阻,中年男子不但不改正,反而向环卫工人大嚷:老子就要擤鼻涕,看你怎么办!那天因为前一个采访需要给采访对象照相,我俩刚好带了相机,于是我们将中年男子蛮横无理的样子拍了下来,由于当时的相机不是数码的,我俩商量后,一人回报社写稿,一人到相馆洗照片,当我们将图片和稿件交到主任手里时,主任决定在一版突出位置使用,第二天图片和稿件见报后,获得了报社领导和读者的一致好评。这一报道还获得了云南新闻奖二等奖。所以说,坚持深入基层一线采访将有效解决新闻线索缺乏从而形成新闻采访的良性循环。
同时,深入基层一线采访还最大程度地拉近了读者与报社的距离,有利于报社知名度的提高。去年我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为使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我省启动了光明行动,可以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发布会结束后,我并没有就事论事,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能惠及我省白内障患者的一件大事,于是和涉及的几家单位约好第二天进行深度采访,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到了省残联,了解到因为我省属于贫困省,所以只要是我省户口的白内障患者都可以参与这次活动。为使白内障患者了解免费手术的情况,我又来到了省级白内障免费手术的定点医院之一的红会医院,通过对医生、护士以及来准备做手术和已经做完手术的患者的采访报道,将这一利民的好消息通过报纸传递给广大的读者。报道出来后,我接到许多读者打来的电话,纷纷感谢报社报道了这样一条好消息。还有一次,有位读者找到报社,称他打赢了官司,却多年未执行。我看了他提供的法院判决,知道他因为不服一工商局认为他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并对他进行扣押物品和罚款的处罚,他将工商局告上了法庭,最终法院判决工商局败诉,要求工商局返还他扣押物品和罚款,但工商局一直不执行法院判决。由于这件事发生在昭通,为了解事情真相,我到了昭通,采访了法院和工商局,回报社后发表了题为《生效判决岂能不执行》的监督稿件,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最终使得工商局执行了判决。事后这位读者很激动地给我打来电话,说报社为他申张了正义,他会从此成为报社的忠实读者,并说他的亲戚、朋友也表示本报永远是他们首要订阅的报纸。
平时我们感觉发行、广告、甚至报社的知名度与自己似乎无关仅有,只要认真干好自己的活儿就行了。其实不然,我们只要出去就是代表报社,代表报社的利益,通过以上的例子我感觉到,我们在基层一线采访,要时刻关心报社的利益,报社的知名度,只有这样我们的报纸才会在报业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打出自己的品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通过这么多年的采访,我真切地体会到,只有真正接触采访对象,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而也只有在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中,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写出好的新闻。
深入基层的新闻报道不仅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还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走转改‟活动,从根本上说是解决新闻战线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的问题。”只有敢于、乐于、善于为人民群众鼓与呼,才能赢得基层的信任。下面,是我对这个活动的具体的认识。
走基层:走到最基层去
开展“走基层”活动,就是要把这个活动在最基层贯彻好,切身地感受文化体系的强大魅力,由衷地去评价这个思想文化体系的正确与否。人民群众的“感受”和“评价”成为我们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活动的关键环节。
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这个“最基层”,也是考验我们党员干部执政水平、为民排忧解难能力、与民关系融洽程度的标尺。只有走进这个“基层”,才能了解百姓所需,才能明白百姓所求,才能知道百姓冷暖爱憎,才能懂得百姓苦乐哀愁,“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有这样做,党员干部才能是真正的“人民公仆”,才能在新闻战线上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才能在新闻写作上写出真正反映民情民意的新闻作品,才能起到监督和自省的镜子作用。
转作风:彻底转变观念
作风能够鲜明地体现出个人素质和信仰理念,新闻工作的作风亦是能够鲜明地体现出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信仰理念。现实生活中,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总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由于主观认识的局限和不足,总会产生一些新的麻烦和困难。“转作风”活动,就是要试图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就是要试图解决新出现的麻烦和困难。
新闻工作总是有受众群体的。受众群体就是人民群众。工作的时候,总要与人民群众打交道。让人民群众看到新闻之后觉得十分满意等方面。新闻工作者“官老爷”的态度和行为是错误的,是应该进行自我检讨的;新闻工作者“争名夺利”的心态和行为也是错误的,是应该进行自我反思的。新闻工作者应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关心百姓利益,反映百姓需求,新闻受欢迎,不骄傲,新闻不受欢迎,不气馁,进行反思,找出原因,再接再厉,为下一次能够产生受欢迎的作品去努力。
改文风:抓到点子上
写老百姓愿意看到的使用好“文风”这把钥匙,有利于新闻工作的持续、健康、有序、科学的发展;管理好“文风”这把钥匙,有利于新闻工作的受众群体——人民群众的接受、理解、喜爱、反馈。要进行“改文风”这个活动,就一定要“改”在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要不断学习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最基层的语言,提升语言的层次感和认识感。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这个活动的开展,要求我们能够“走基层”,在“基层”中最大化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转作风”,在“作风”重塑的条件下展示新时期的新闻成就;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改文风”,让“文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工作的作用。
第三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十几天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的理解了其重要意义。实际上这次活动就是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国情教育。跟随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车间,深入生活,面对面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增进群众感情,做群众的贴心人。最终目的不是为形式上“走基层”而“走基层”是要把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常态化、制度化。
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走出真情实感,转出踏实求真,改出清新朴实。跟随着《科尔沁周迅》的记者同志“走转改”采访学习,受益匪浅,收获良多。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这些不是材料改出来的报道让我觉得媒体离百姓更近了。百姓生活不光是喜事和好事,还有不少实际困难,所以“走转改”活动要落到实处,我们写新闻要多反映普通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好地服务人民。很感谢部领导班子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虽然过去也数度从事过外宣工作,但是所写的新闻多数都是材料改出来的“死新闻”,通过这次走基层,发现了不少好的新闻点,新鲜事,我想这次 “走转改”会不光成为我,也会成为每一名走基层同志贯穿终生的一课,基层意识、群众观点必将融入我们的新闻创作之中,成为始终坚守的价值理念。
通过这次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到《
》工作期间也感触良多,过去去《
》的次数不多,对好多记者编辑不熟悉,通过这次一起工作走基层建立起工作上的友谊。同时总编和报社的同志们的兢兢业业的搞好新闻事业的奉献精神也深深感染教育了我,拥挤的办公环境、较为落后的新闻采访设备,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发挥力量,宣传基层,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想我们应该把首先学习系统内这种埋头工作服务群众的务实的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推动外宣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一定要真正转变工作作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应该成为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和职业追求。
第四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十几天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的理解了其重要意义。实际上这次活动就是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国情教育。跟随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车间,深入生活,面对面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增进群众感情,做群众的贴心人。最终目的不是为形式上“走基层”而“走基层”是要把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常态化、制度化。
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走出真情实感,转出踏实求真,改出清新朴实。跟随着《科尔沁周迅》的记者同志“走转改”采访学习,受益匪浅,收获良多。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这些不是材料改出来的报道让我觉得媒体离百姓更近了。百姓生活不光是喜事和好事,还有不少实际困难,所以“走转改”活动要落到实处,我们写新闻要多反映普通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好地服务人民。很感谢部领导班子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虽然过去也数度从事过外宣工作,但是所写的新闻多数都是材料改出来的“死新闻”,通过这次走基层,发现了不少好的新闻点,新鲜事,我想这次 “走转改”会不光成为我,也会成为每一名走基层同志贯穿终生的一课,基层意识、群众观点必将融入我们的新闻创作之中,成为始终坚守的价值理念。
通过这次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到《
》工作期间也感触良多,过去去《
》的次数不多,对好多记者编辑不熟悉,通过这次一起工作走基层建立起工作上的友谊。同时总编和报社的同志们的兢兢业业的搞好新闻事业的奉献精神也深深感染教育了我,拥挤的办公环境、较为落后的新闻采访设备,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发挥力量,宣传基层,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想我们应该把首先学习系统内这种埋头工作服务群众的务实的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推动外宣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一定要真正转变工作作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应该成为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和职业追求。
“温室里的玫瑰再鲜艳也不值得骄傲。”、“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脚踩在这一片黄土地上,心里才能踏实。”这是一位媒体编辑在参加 “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后感慨,我想这也是所有记者的真实体会。其实对于大多数记者来说,“走基层”几乎是每天必备的功课,以厦门卫视《两岸新新闻》节目为例,我们的日常节目每天都在关注影响民生的种种社会现状,包括交通、住房、物价等等,而在我们周末版的节目中也会就本周民生最关注关心的话题进行探讨、议论,基层民众所观所感所想也是我们的关注焦点。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的记者同仁也会经常组织学习,了解“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但我们仍然有做的不足的地方,文稿有时流于表面,节目语言和百姓有距离,也就是存在着编辑记者主播对于稿件内容的消化不够等问题,因为群众才是真正的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活泼、最有生活气息。要通过走进基层,消化经历,才能掌握和运用群众的丰富语言,养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遣词造句,或者走马观花的走形式,语言就会干瘪枯燥,节目就会索然无味,走不进群众心里。我们说的话群众听不懂,有距离感,怎么会有感召力?同百姓“唠嗑”,才能说出“家常话”、抒发百姓情。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本身就是一种作风,是彰显党性的具体体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既是对我们党的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旨在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提高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所以,我深知,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因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我相信,如果我们媒体记者都能够以基层为念,都能双脚踩入土地,用心观察,作风与文风必有切实的变化,媒体与群众的感情必定更加亲密。
8月27日,云南省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昆明金马碧鸡广场面向公众举行了启动仪式。随后,报社领导也召开会议,传达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精神,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脱离群众的作品绝不会是好作品。现在一些作品、文章被群众戏称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没味、没用,听不明、看不懂,最大的要害就是没有回应群众的关切和诉求。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把握观众的思想脉搏,养成回应观众关切的创作风格。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也才能找到我们创作的着力点。
勿忘人民”,语重千钧。这是新闻工作者杰出代表穆青生前最为钟爱、写得最多的四个字。穆青一生六访兰考、七下扶沟、九进辉县、四访宁陵、两上红旗渠……借由他的笔,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走进几代国人的心灵深处。他曾饱含深情地说,“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记者,我的目光和笔触时刻也不能离开人民”,“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
如果说,在通讯设施匮乏的年代,靠脚底板跑新闻或是无奈之举的话,那么,在通讯便捷、信息极易复制的当今,新闻工作者还需不需要亲自扎到基层去“掘金”?我给出的答案是:生活和实践是新闻的本源,当记者就是要一辈子向生活、向社会学习。
我们在实际采访工作中,往往会遇到缺乏新闻线索,不知采访什么去哪里采访的难题。其实,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走进基层,没有走进生活。记得那是1999年的事,当时我和部门的一名记者刚采访完一个新闻,因为采访地点离报社不远,我们决定步行回报社写稿,在路过东风广场时看到有人在吵架,就走过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名中年男子在广场上不讲卫生,随地吐痰、擤鼻涕,环卫工人对其劝阻,中年男子不但不改正,反而向环卫工人大嚷:老子就要擤鼻涕,看你怎么办!那天因为前一个采访需要给采访对象照相,我俩刚好带了相机,于是我们将中年男子蛮横无理的样子拍了下来,由于当时的相机不是数码的,我俩商量后,一人回报社写稿,一人到相馆洗照片,当我们将图片和稿件交到主任手里时,主任决定在一版突出位置使用,第二天图片和稿件见报后,获得了报社领导和读者的一致好评。这一报道还获得了云南新闻奖二等奖。所以说,坚持深入基层一线采访将有效解决新闻线索缺乏从而形成新闻采访的良性循环。
同时,深入基层一线采访还最大程度地拉近了读者与报社的距离,有利于报社知名度的提高。去年我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为使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我省启动了光明行动,可以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发布会结束后,我并没有就事论事,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能惠及我省白内障患者的一件大事,于是和涉及的几家单位约好第二天进行深度采访,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到了省残联,了解到因为我省属于贫困省,所以只要是我省户口的白内障患者都可以参与这次活动。为使白内障患者了解免费手术的情况,我又来到了省级白内障免费手术的定点医院之一的红会医院,通过对医生、护士以及来准备做手术和已经做完手术的患者的采访报道,将这一利民的好消息通过报纸传递给广大的读者。报道出来后,我接到许多读者打来的电话,纷纷感谢报社报道了这样一条好消息。还有一次,有位读者找到报社,称他打赢了官司,却多年未执行。我看了他提供的法院判决,知道他因为不服一工商局认为他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并对他进行扣押物品和罚款的处罚,他将工商局告上了法庭,最终法院判决工商局败诉,要求工商局返还他扣押物品和罚款,但工商局一直不执行法院判决。由于这件事发生在昭通,为了解事情真相,我到了昭通,采访了法院和工商局,回报社后发表了题为《生效判决岂能不执行》的监督稿件,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最终使得工商局执行了判决。事后这位读者很激动地给我打来电话,说报社为他申张了正义,他会从此成为报社的忠实读者,并说他的亲戚、朋友也表示本报永远是他们首要订阅的报纸。
平时我们感觉发行、广告、甚至报社的知名度与自己似乎无关仅有,只要认真干好自己的活儿就行了。其实不然,我们只要出去就是代表报社,代表报社的利益,通过以上的例子我感觉到,我们在基层一线采访,要时刻关心报社的利益,报社的知名度,只有这样我们的报纸才会在报业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打出自己的品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通过这么多年的采访,我真切地体会到,只有真正接触采访对象,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而也只有在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中,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写出好的新闻。
第五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刘淇对北京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出重要批示
2011-08-22 23:45: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有4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朱竞若)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提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总体部署后,北京市委高度重视。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专门对北京市新闻、理论、文艺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到农村去、到社区去、到企业去,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感受广大基层群众的冷暖,更好地履行职责、反映基层群众的心声、讴歌伟大的时代。
刘淇在批示中指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战线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北京市新闻战线要认真落实中宣部等五部门总体部署,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这项活动,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感受广大基层群众的冷暖,更好地履行职责、反映基层群众的心声、讴歌伟大的时代。
刘淇在批示中希望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到农村去、到社区去、到企业去,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积极报道全市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伟大实践,采写出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反映火热生活、紧扣时代脉搏的精品力作。互联网等新媒体作为全市新闻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积极参与,发挥优势,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努力为首都科学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也要积极响应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和要求,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当今伟大时代的传世佳作。
(本文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NF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