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杭州市经济运行情况[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2:2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杭州市经济运行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杭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第一篇:2011年杭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1年杭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杭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杭州调查队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九日)

2011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富民强市与社会和谐主旨,在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着力稳增长、抓转型、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保持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高、节能减排不断推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发展格局,为“十二五”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7011.8亿元,总量再上台阶,与上年相比增长10.1%,连续21年持续两位数增长,增速快于全国、全省。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分别实现增加值236.07、3322.15、3453.58亿元,增长2.5%、9.8 %和11.0%。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5:47.8:48.7调整为3.3 :47.4:49.3。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约合12380美元。

(一)工业稳步增长,服务业较快发展,农业基本稳定

2011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37.78 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一是内销市场开拓成效显现。全市规上工业内销产值增长21.6%,高于出口交货值8.4个百分点,内销占比84.1%。二是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加快。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杭州企业占22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杭州占30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杭州有58家,上榜企业数连续第九次蝉联全国城市和浙江省首位。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以重

大项目为抓手,重点推进汽车产业及新能源汽车的试点工作。汽车产业已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58家,销售产值首次超过千亿元,增长28.6%。

2011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53.58亿元,增长11%,高于GDP增幅0.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49.3%,提高 0.6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增速快于全部税收,全年服务业税收799.04亿元,增长18.6%。一是重点产业培育加快。信息软件业增加值增长20%;电子商务服务收入增长63.9%;旅游总收入 1191亿元,增长16.1%。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提高。速度和总量继续保持“双领先”,实现增加值1529.73亿元,增长13.4%,占GDP总量的21.8 %,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三是金融文创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金融业增加值731.49 亿元,增长11.3 %;文化创意产业业务收入增长24.1%。

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7.63亿元,增长13.1%,粮食总产量为97.3万吨,超额完成生产任务;都市农业势头良好,“六大优势”、“五大特色”产业 增长13.3 %;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收入增长23.7%。

(二)消费、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外需继续扩大

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8.36亿元,增长18.7%,其中住宿餐饮业增长较快,增幅为21.6%,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主要热点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基本生活消费品增长明显,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4.1%;改善型、保健型和投资型消费商品快速增长,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62.5%,化妆品类增长20.9 %。2011年,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105.16亿元,增长17.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302.27亿元,增长 36.2%。民间投资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民间投资达1738.18 亿元,增长27.1%,占全市投资的56%,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2011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639.7亿美元,增长22.2 %,其中出口总额415.2亿美元,增长17.5%。对新兴市场出口强劲增长,全市对拉美、东盟、非洲、韩国、俄罗斯出口分别增长28.4%、24.0 %、27.2 %、32.0 %和35.3 %。

2011年,全市协议外资81.71亿美元,增长6.0%;实际利用外资47.22亿美元,增长

8.4 %。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16个,占全市的63.2 %,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2011年末,共有8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杭州投资设立140个项目。

(三)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存贷款增速走低

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488.9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85.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和17.0%。民生支出得到重点保障。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47.5亿元,增长21.2%,其中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公共安全和教育支出分别增长23.1 %、25.3%、22.0%和24.7%。

201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396.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 %,新增存款 1453.82亿元,同比少增1261.45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6573.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2%,新增贷款1670.44亿元,同比少增237.68亿元。

二、转型升级积极推进

(一)创新驱动持续增强

2011年,全市规上工业科技经费投入增长24.9%,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30.1%,新产品产值率达22.3 %,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 3200.63亿元,增长20.3%;全年专利授权2.93 万件,增长10.5%,其中发明专利4512件,增长39.4%。

(二)十大产业加快发展

2011年,我市扎实推进十大产业发展,在机制、扶持政策、优化服务等方面积极创新,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十大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全市实现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增长13.5%左右,高于全市GDP增速3.4个百分点,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42.9%,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三)节能降耗取得一定成效

2011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2%,降幅较上半年扩大2.1个百分点。预计全社会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1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3天,比上年增

加19天,优良率达91.2%。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达82.1%,比上年提高

8.9个百分点。

三、民生进一步改善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065元,比上年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5245 元,增长15.6%。

就业规模扩大。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86%,比上年末下降0.33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员 25.27 万人,帮助13.17 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四个全覆盖”。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有 428.12、386.33、355.28、277.53、254.38万人,比上年末新增44.15、41.09、40.33、33.55、25.8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2.35万人,医疗保险392.69万人。

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2011年,全市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59万套,完成年度目标107%,主城区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3035户。

四、物价调控取得明显成效

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随着中央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到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翘尾因素逐月减少,我市居民消费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8%,低于全国、全省均为0.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购进价格分别上涨4.7%和10.8%,进出差价为6.1个百分点,比年中收窄1.6个百分点。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下阶段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升经济质量,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杭州市滨江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今年的工作安排,前一段时间,我们在赵万能副主任的带领下,先后走访了区发改局、区外经贸局、区行政服务中心,到三个街道召开座谈会,对我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与成效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在区委领导下,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的决策部署,以大项目带动“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围绕“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稳定工业”的总体要求,审时度势、积极应对,采取了许多的工作举措。

一是鼓士气、增信心。通过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每季经济形势分析会、各类企业座谈会,以及多次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等活动,统一全区各级的思想认识,了解金融危机的影响,研究应对危机的对策,有效地提升企业信心。在困难面前,政府与企业同舟共济,全区上下齐心合力,努力营造了一种迎难而上、克难攻坚的良好氛围。

二是出政策、激发展。针对今年经济形势的新情况,在原有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新出台了我区《关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内容涉及鼓励创业、促进就业、鼓励出口、鼓励市场拓展、鼓励外包、鼓励高新企业认定、鼓励技改、鼓励融资、鼓励上市和人才住房保障等十个方面。这个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对于解决企业的一些困难,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及时做好出台政策兑现工作,上半年区财政支出产业扶持资金已达4.81亿元。

三是抓项目、添后劲。1-6月全区在建产业项目92个,完成投资25.5亿元,同比增长45.2%。其中工业类项目投资14.7亿元,同比增长58.0%。产业投资增速迅猛,创近三年新高。通过引进宜家家居,易买得超市开业、星光大道步行街开街等项目,集聚了人气、带动了商贸服务业发展、提高了高新(滨江)的知名度。正在招引的龙旗控股、网易电子竞技中心基地、华为高端容错计算机、赛诺菲、创亿数字电视总部、海康威视视频监控等一批大项目,有望成为未来经济新增长点。

四是优服务、破难题。面对危机,政府及职能部门承担了帮企业、送服务、破难题的重大责任。通过开展向企业 “送温暖”活动,重新排定“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区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为企业服务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业经济周例会制度,经常深入企业调研,收集和研究各类问题,十二支小分队上门为企业送政策、送信息、送资金、送项目、送技术、送人才、送对策等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

上半年,在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作用下,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使我区经济发展总体态势保持良好。1-6月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7.3亿元,同比增长14.8%,增幅高于目标增幅2.8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明显高于全市,在15个区、县(市)中居首位。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目标,比较明显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工业经济止跌趋稳,逐月回升

全区1-6月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96.1亿元,比首季回升了1.4个百分点,比5月份回升了2.4个百分点。6月份实现工业销售同比增长2.1%,改变前五个月的负增长态势,实现了工业经济6月份当月正增长。从各月情况看,1、2月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0亿元,4、5月保持在33亿元,6月达到39.5亿元,工业销售逐月回升。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完成47.99亿元,同比增长7.4%,工业增加值的回升为全年GDP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二、高新产业优势突出,危中显优

今年上半年,全区高新产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56.5亿元,实际增长为7%,实现利润总额29.3亿元,同比增长29.1%。增长速度和运行质量明显高于传统产业。尤其是阿里巴巴、贝因美、网易科技、国芯科技等一批重点骨干高新企业,增长保持着50%以上,危机中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对全区经济的拉动作出了贡献。

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加,成效明显

上半年全区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21.5亿元,同比增长10.4%,完成技改投入12.5亿元,同比增长38.2%。新引进各类科技型企业151家,增加3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家,累计达到435家,占全市50%、全省28%。上半年全区实现新产品产值97.6亿元,同比增长20.3%。累计新获专利579件,其中发明专利226件,同比增长77.1%和159.8%。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引进各类人才7010人,其中高级人才591人,硕士572人、博士25人,吸引留学归国人员30名,新办留学生企业18家。区留学人员创业园还被中组部确定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短板见长

上半年全区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0.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3.5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3.06亿元,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0.8:49.3:49.9调整为0.6:45.6:53.8,工业比重延续了近年来的下滑态势,三产比重持续上升,首次超过 50%以上。1-6月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亿元,同比增长21.1%,增幅高于全市8.6个百分点。特别是上半年信息服务业完成增加值31.3亿元,同比增长29.8%,带动三产比重上升了0.8个百分点,对三产拉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我区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和趋稳向好的迹象,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面临的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困难和问题仍然较多,主要有:

1、工业经济基础不稳

上半年工业经济已初步扭转了过快下滑的局势,但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还较多,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个别企业起伏波动对全区经济影响较大,如UT斯达康1-6月完成工业销售产值9.6亿元,同比下降58.7%,影响全区工业销售产值6.5个百分点。进入4月份以来,生产已明显萎缩。在调查中,街道普遍反映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1-6月街道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3.6亿元,同比下降25.0%,降幅自3月份以来持续保持26.0%左右。据有关部门对88家企业的调查,30%的企业第三季度生产订单虽有回暖迹象,却没有明显放大。由于市场不景气、生产能力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包括缴纳“五险一金”)、产品出口下降等因素,工业利润出现严重滑坡。全区1-6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5.2亿元,同比下降9.5%,亏损企业132家,同比增长46.7%;亏损总额6.3亿元,同比增长43.3%。亏损面和亏损总额仍居高不下。

2、企业发展空间不足

一是传统企业的发展空间有限。在城市化推进中,本地原生企业拆迁较多,而被拆迁企业又受到土地的制约,缺乏发展的空间。浦沿有好几家企业,经营效益好,大部分都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又不污染环境,提出了土地需求问题,因没有土地难以落实。今年已有40多家企业外迁,导致税源严重流失。二是孵化基地中成长型企业不能落点。已有不少的优秀企业从孵化基地顺利“毕业”,可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但因没有土地而留不住,这些企业外流到西湖、余杭等地也实在感到可惜。三是对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难度。尤其是街道的土地资源紧张,利用现有楼宇和标准厂房招商,但数量及规格有限,难以满足引进企业的要求,有好的项目引不进,制约了招商引资工作。而有的土地征而不用的现象还存在。

3、外贸出口困难不少

受国外市场萎缩的影响,我区出口持续负增长,出口下降趋势未能得到遏制。全区1-6月自营出口6.92亿美元,同比下降22.2%,比首季降幅18.0%加深了4.2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出口交货值44.8亿元,同比下降15.5%。这对于我区外贸依存度达25%来说,出口的下滑已严重波及全区经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十分艰难。35家进出口贸易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订单大幅缩水,1-6月销售额同比下降28.6%,下降企业达30家。预计下半年外贸形势依然困难。

4、持续发展后劲不强

一是新的投产企业较少。上半年新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产只有2家,另外4家企业预计下半年能上500万,今年新上规模企业总体偏少,明显少于往年20多家新上规模企业数。二是房地产后续拉动将减弱。虽然上半年全区商品房销售套数、销售面积、销售总价都以成倍增长,但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区后期可售房源仅为3600套左右,加上新开楼盘减少,至今尚无土地推出,后期房源明显缩减,将直接影响到房地产的持续发展。三是商贸服务业比重偏低。上半年全区商贸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仅为2.5亿元,仅占GDP的2.1%,说明商贸服务业在我区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依然偏低,其发展速度和配套程度与人民群众要求仍有一定距离。

三、对策与建议

1、正确分析形势,坚定发展信心

当前经济形势总体呈现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经济趋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实现经济较快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从我区上半年实绩看,全区技工贸总收入完成计划的3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计划的37.4%,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完成计划的39.6%,政府投资额完成计划的30.5%,合同利用外资完成目标的28.5%。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不利因素,不能盲目乐观;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信心、坚定决心,做到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任务不动摇。要继续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帮助企业消除等待、观望的思想,不断提升各级干部和企业战胜危机的信心。要深化“拓市场、促转型、送温暖”工作,采取更加扎实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

2、创新工作方法,加快商贸发展

我区正处在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期”,要把商贸服务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在规划、管理、体制和政策上寻求新的突破。

一要积极推进“退二进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退二进三”是发展的趋势,既是企业的积极要求,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事关群众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要善于工作创新,抓紧出台鼓励支持企业“退二进三”的政策,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对沿路、沿街企业符合“退二进三”条件的,要允许其变更用地性质,鼓励企业“腾笼换鸟”,调整经营方式,以促进和加快全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形成不同层次服务业门类,满足社会各类需求。二要充分利用小区的营业用房资源。现我区已建有农民多层住宅小区的营业用房共计11.6万方,是政府一项庞大的国有资产,至今还未真正启用,绝大多数都被闲臵,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建议区政府开发利用农民多层住宅小区经营用房,与开发建设村级留用地结合考虑。思路有二:一是通过出售经营权的方式,对小区营业用房经过成本核算后,将经营权转让给所在的村(社区),既可解决村级征地赔偿款的资金出路,又可减轻政府的建设成本。二是通过土地臵换营业用房的方式,对村(社区)的三产留用地,经价格评估后政府收储,以一定的土地面积折抵小区已建的三产营业用房,营业用房转让给所在的村(社区),由村经营、出租,使村级经济扩大了收入来源,同时也解决村级留用地指标空挂难以落实的问题。如长一村利用三产留用地臵换农村多层住宅小区营业用房的办法,为村级留用地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思路。

三要抓好村级三产留用地开发建设。我区村级三产留用地指标近2000亩,这是全区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三产留用地开发建设,要搞好规划布局、创新开发模式、落实制度保障、降低投资风险,实行村级留用地的集中、有序、有效地开发。

3、充分挖掘潜力,拓展发展空间

要采用多种途径,解决企业发展空间问题:一要抓好围垦土地的开发建设。针对街道传统企业的发展空间问题,要充分利用东江围垦土地的资源,以街道为单位,通过项目包装,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建立工业园区,以解决传统企业发展空间问题。二要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源。在土地资源日益减少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存量资源,加大对楼宇、标准厂房的招商工作力度,提高入住率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目前,我区已建成标准厂房总面积74万方,其中可招商面积34万方;已建成商务楼宇面积42万方,待招商面积24万方。要积极捕捉信息,实行“无土招商”,发挥以企引企作用,提高项目的对接成功率,推动楼宇经济的发展,从而充分挖掘经济发展潜力。三要抓好团地开发。对在江北孵化成为成长型的企业,为解决落点问题,要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角度,规划先行,抓紧推进进度,在江南地块进行团地开发。

4、转变政府职能,全力营造环境。

好的环境既是生产力,又是竞争力。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上,倾力帮助企业解决项目落点、开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软环境。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产业扶持政策的40条,主要倾向于高新企业,传统企业认为该标准过高,在突出高新产业企业扶持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到两者兼顾;在扶强扶优的同时,要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扩大政策覆盖面。二是要狠抓已供地项目开工的投产,增添发展后劲。对已供土地未开工项目和闲臵项目要进行全面清理,对长期闲臵的项目要通过多管齐下,责令其开工建设,促使项目早完工、早投产、早见效。三要积极主动服务企业,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载体,为企业搭建平台,赢得商机,拓展市场。要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和项目,把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工作做到实处。对当前有意向外迁的企业,通过上门服务和解决经营困难等办法做好企业的挽留工作,减少存量企业的流失。对标准厂房办学校问题,应面对现实,及时提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和兑现,对原有承诺要做到及时兑现,如华业集团因支持政府基础建设拆迁,2003年和2005年区长、书记办公会议纪要明确对企业承诺的政策支持还没有兑现。要继续加强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及第一时间处臵突发事件。如浦沿千鼎控股总贷款2亿多,有六七家企业为其担保,如一旦拆迁停产,会给其他企业带来连累并拖跨的局面,而且会引起社会不稳定。又如要协调解决好长河混凝土厂的资金担保问题等。

第三篇:经济运行情况

2013131

2012年科右中旗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盟统计局反馈,2012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80028万元,可比增长13.5%,完成目标值48亿元的100.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072万元,可比增长

6.2%;第二产业增加值173077万元,可比增长2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175万元,可比增长32.8%,完成目标值9.5亿元的100.2%;第三产业增加值143879万元,可比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72742万元,同比增长30.3%,完成目标值77亿元的10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5041万元(不含石油零售额),同比增长20.0%。(撰稿 张春晖)

第四篇: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县农业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立足增收调整结构,立足资源做大产业,立足市场打响品牌,立足项目加快发展,上半年全县各项农业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发展的势头。

一、立足调整促增收,春耕生产进展顺利

全县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25.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90万亩(冬小麦10万亩、冬油菜3万亩、春小麦7.1万亩、玉米15万亩、夏杂2.3万亩、秋杂2.6万亩、马铃薯50万亩),经济作物28.4万亩(中药材26万亩、胡麻2.4万亩),蔬菜4.7万亩,其它作物2.1万亩。粮经比为73.5:26.5,夏秋比为22.3:77.7。较去年相比,春小麦面积减少0.5万亩,其它作物基本持平。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春耕物资准备充足。全县调运化肥5.6万吨,农膜550.8吨,各类农作物籽种7.7万吨,确保了物资的充足供应。农机部门投入农机具7400多台,农行、信用联社筹措7000多万元支农资金,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生产困难。同时,县乡两级政府、马铃薯协会及龙头企业多方筹措资金700多万元,组织调运陇薯3号、陇薯5号、新大坪等洋芋良种7500多吨,群众自筹、串换6.75万吨,基本满足了48万亩正茬洋芋的种植需求。

二是科技培训有声有色。为了强化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我们实行局领导包片、局属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包乡的农业科技服务责任制,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村社农户和田间地头,大力宣传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实用技术,指导乡镇做好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引导和帮助群众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同时,抽调专门技术人员组成农业科技宣传工作组,巡回乡镇重点村社宣讲农业政策,向农民群众宣讲传授农业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增产栽培技术。上半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50多期,培训农民5.8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

三是农资市场清理整顿效果明显。我们将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全力去抓,同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行动,对110户农资经销部点进行了全面排查,查获剧毒农药经营户9家,扣押违法农药30公斤,价值500元,抽检种子52批次。通过整顿,进一步规范了农资市场,有效地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同时,于7月上旬举办了第三期种子经营人员培训班,对全县59名种子经营人员进行了全面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规范了种子经营秩序。

四是抓了防灾减灾工作。今年以来,全县共发生6次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中4月11日发生冻灾一次,17个乡镇的210个村1236个村民小组4.8万户农户受灾,受灾面积13.1万亩,成灾9.6万亩;5月3日至7月9日发生5次较大规模的雹洪灾害,造成福星、通安驿、文峰等12个乡镇的91个村454个村民小组2.6万户农户受灾。受灾面积达到19.1万亩,成灾面积17.3万亩;同时,全县17个乡镇普遍受旱,尤其是六、七月份持续的高温干旱,给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如近期没有透雨,在夏粮减产的情况下,秋粮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减产。针对发生的灾情,县农业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深入灾区实地调查,详细了解灾情和群众改破种意愿,制定补种和改破种相结合的补救措施,通过实地指导,积极帮助

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全县共改破种农作物面积2.87万亩。

二、扩大规模促开发,洋芋种植全面完成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扩大洋芋、提升药材、突破畜牧”的产业发展思路和“示范带动、市场拉动、龙头牵动、政府推动”的原则,把洋芋种植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全力抓了面积落实、良种繁育及引进、示范点建设等七项重点,强化宣传引导、科技支撑、示范带动、挂靠帮扶四条措施,生产与销售齐抓,规模与质量并举,确保了洋芋种植任务的较好完成。体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全县洋芋面积不管是从面上还是点上,较去年都有大的增加;地膜洋芋面积达到3.1万亩,较上年增加0.5万亩。同时,云田、文峰、通安驿等8个重点工作乡镇以培育种植大户为重点,共落实10亩以上种植大户10062户,种植面积11.4万亩。县上筹集24万元,购买磷肥1万袋,全部投放到种植大户手中,有效调动了群众种植洋芋的积极性。二是点片带建设稳步推进。按照“一线两乡两点四条片带”的总体布局,落实500亩以上示范点65个,示范面积6.2万亩。其中1000亩以上的点18个,500亩—1000亩的47个。建立洋芋机播示范点27个,完成示范面积2.6万亩。辐射建成宏伟、权家湾、渭阳北山万亩种植片带,福星省道209线万亩种植片带,柯寨、德兴、双泉西北山万亩种植片带,和平、永吉万亩种植片带四大规模种植基地,基本形成了北山高淀粉型商品薯、南部山区菜用型商品薯、渭河沿川早熟型地膜洋芋三大种植区域。三是品种更新步伐进一步加快。在积极动员和引导群众进行自发串换和滚动投放2005年调运扩繁良种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700多万元,从渭源、安定等地调运新大坪、陇薯系列等洋芋良种7500吨,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柯寨、永吉分别建成千亩洋芋良种扩繁基地和千亩洋芋良种繁育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全县洋芋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同时,县农技中心在通安、柯寨、首阳等地开展早熟型品种引种、网室原原种繁育;种子管理站引进洋芋新品种19个,在永吉乡何家门建立20亩品种观摩试验示范基地。通过良种的引进及繁育基地的建立,将有效推进洋芋品种的良种化进程。四是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县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67万元,用于良种的调运和万户种植大户的化肥投放;县扶贫办结合项目实施,投入50万元作为贴息贷款,重点扶持群众发展洋芋产业;70个县直帮扶单位筹措帮扶资金19万元,用于示范点建设;县农发行贷款600万元,帮助县马铃薯协会调进良种,从而较好解决了群众缺良种的问题。五是订单生产长足发展。采取“政府扶协会、协会带大户、大户联农户”的模式,通过预付化肥、良种等方式,进一步规范订单运作,提高订单兑现率。3月份以来,柯寨正昌洋芋协会向农户预付良种100吨,化肥400多吨。福星福堂、荣华、红岘洋芋协会等筹措资金30万元,投放良种100多吨。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协会的引导,全县共签订洋芋购销订单40万亩、8.5万份,涉及农户8.5万户。

三、突出区域特色,提升中药材发展水平

今年,县上抢抓省、市将中药材产业列为重点支柱产业进行扶持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大开发力度,有效地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全县共完成种植面积26万亩,建成了6万亩党参、5万亩黄芪、3万亩柴胡、2万亩甘草、2万亩黄芩、1万亩板蓝根六大种植基地和3万亩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立无公害、标准化中药材种植示范点19个。引进甘草、黄芩、款冬花等10多个中药材新品种在全县推广种植。伊真堂、陇原中天、四海等龙头企业与7个乡镇的4万多户农户签订中药材购销订单8万亩。同时,完成药材加工7000多吨,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全县前半年完成药材交易量3万多吨,交易额2.8亿元,实现利税500多万元。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县中药材货运组织

达到36个,从业人员300多人,加盟车辆600多台,运输药材3万多吨。23家大型仓储企业储存药材4.5万吨,经营收入稳步提高。精萃、效灵等一批中药材加工企业在精深加工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不仅有效延伸了产业链,还实现了企业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四、育引结合提水平,试验示范力度加大

今年,主要抓了园区建设和示范基地建设两个方面。园区建设以首阳中药材示范园、文峰蔬菜示范园和菜子大葱标准化示范园建设为主。首阳园区主要以中药材新品种引进示范、中药材GAP试验、马铃薯网室原原种和良种繁育为重点,引进中药材新品种35个品种,示范种植45亩。马铃薯网室原原种繁育20座25亩,大田扩繁100亩。示范点集微型种薯引进,试验丰产栽培,配方施肥、标准化种植、病虫害防治等多项实用技术综合运用于一体。文峰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从新品种引进、“四位一体”生产模式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入手,全面提升园区生产技术水平。今年共安排“四位一体”栽培模式示范20亩,并开展黄瓜、番茄等作物的“三沼”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同时,引进新品种16个,示范种植6亩。菜子大葱准化示范园引进大葱新品种5个,建成标准化育苗、高产栽培等试验研究43亩。

示范基地建设上,农技中心和种子管理站在通安、首阳等乡镇完成LK99、克新1号等16个洋芋新品种栽培模式、微肥应用等6项新技术试验。在菜子镇建立大葱多元微肥试验、密度试验等12项试验。在食用菌上开展了袋栽双孢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研究、食用菌技术试验示范6项。

五、创新机制抓争取,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在建项目。IFAD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已完成机构组建、计划与预算制订及转贷协议签署等工作。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的土建工程与优质小麦基地项目联合修建农业综合服务大楼,已完成了项目立项审批、建设用地征用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组织开展招投标。标准病虫观测场正在建设。优质小麦基地建设项目田间工程已开工建设。农村沼气国债项目落实项目户668户,其中放线开挖545户,池体完工492户,试压合格346户,产气使用122户,“三改”完工241户,安装完成254户。

二是争取项目。2006年农村沼气国债资金建设项目共申请建设“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3000口,项目总投资109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360万元,申报材料已上报省农牧厅;苏家堡牛业公司大型沼气(发电)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500万元,项目建议书已上报省农牧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申报材料已上报省农牧厅。在抓好重点争取项目的同时,协助清吉、惠森、伊真堂等企业申报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10个,申请专项资金1030万元,目前项目材料已上报省支柱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在抓好重点建设及争取项目的同时,根据国家的投资重点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从当前和长远的经济发展需求出发,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手,重点围绕马铃薯、中药材、菌菜等支柱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能源、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储备项目32个,形成了论证一批、储备一批、争取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

六、统筹兼顾求实效,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一)农民技能培训深入开展。一是“绿色证书”培训。以沿川和浅山区10个乡镇为主,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农民720人(次),占任务1000人的72%。印发各类宣传资料300多份,现场技术咨询200人(次)。二是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完成二、三产业转岗培训和种养加技术培训2150人,输转1745人。

(二)农业标准化建设进程加快。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23个,示范面积35.51万亩,其中中药材基地5个,示范面积8万亩;马铃薯基地8个,示范面积24万亩;蔬菜基地8个,示范面积3.5万亩。同时,甘肃伊真堂、祥裕、陇兴生物、田宇等7家企业获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三)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严格执行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共计减轻农民负担1127.9万元。其中免除学杂费减负890万元、免教科书减负175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减负62.9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86万元,为1个农机服务组织和63户农户申请购置各类农机具78台(件)。认真查处涉农负担案(事)件,上半年共发生2起信访案件,已办结一件;受理农民土地承包合民纠纷一起。同时,进一步强化集体资产监督审计和村级债务债权摸底清查工作,确保了农民负担稳步减轻。

总体来看,全县上半年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对农业的投入仍显不足;三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四是农技推广向纵深拓展不够;五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六是农村能源沼气国债项目进展缓慢,工作极不平衡,个别乡镇完成任务不足20%。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今年下半年,全县农业工作要按照“三抓一减一突破”(三抓即抓好三夏生产、农产品销售和项目建设,一减即确保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一突破即新农村试点建设取得突破)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各项农业重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主要是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三夏”生产。要切实做好夏秋季田间管理工作,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及早开展洋芋晚疫病、中药材麻口病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宣传培训和防治,将损失及减产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农民收入增加。

二是抓好农产品销售。要切实加大对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的扶持力度,积极联系协调金融部门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努力向上级业务部门及铁路部门争取火车车皮解决农产品铁路运输问题,认真落实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解决公路运输问题,引导企业和群众开挖贮藏窖(库)解决农产品贮藏问题。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确保农产品销售畅通。

三是抓好项目建设。要以今年启动实施的IFAD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优势小麦基地建设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规范建设内容,强化督促检查,确保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通过项目的有力带动,加快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首阳、巩昌、菜子、碧岩、文峰、通安等六个农村沼气国债建设项目实施镇要切实引起对这项工作的重视,靠实干部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在近期内掀起农村沼气建设的高潮,8月底每个项目镇、项目村要全面完成“一池三改”任务,9月份迎接考核验收

四是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地、县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进一步规范涉农收费行为,认真开展农民负担执法检查,加强农村财务规范管理,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确保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民收入在减负的基础上较快增长。

五是新农村试点建设取得突破。要切实加大新农村试点建设力度,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抓好云田镇二十铺村、菜子镇菜子村等试点工作,使全县新农村建设实现较大突破。

第五篇:杭州市经济适用房政策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住房保障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1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杭政函〔2010〕3号)和《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杭政〔2007〕9号)的相关规定,现将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2010年受理工作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受理对象

申购经济适用住房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家庭成员至少有一人具有本市市区常住城镇居民户口(不包括学生户口)5年以上(含符合杭州市安置条件的军队人员);

(2)已婚[含离异(或丧偶)带未成年子女且拥有监护权]或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上的单身无房户;

(3)申请家庭房产建筑面积小于48平方米(含);

(4)家庭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1491.2元(该标准为市统计局公布的20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

除符合上述条件外,申请人应具有本市市区常住城镇居民户口(不包括学生户口)5年以上且在1986年12月31日(含)之前出生。

二、公示登记

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属于受理对象的家庭可携带身份证、户口簿及婚姻证明向户籍所在区建设(房管)局领取申请表格。自4月1日起,在日常工作时间内由申请人或其配偶携带填写完整的《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表》及所需申请材料,到户籍所在区建设(房管)局申请公示登记。

三、公示日期

每月10日至14日为公示期,区建设(房管)局将上月底前登记的《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家庭准入情况公示表》经街道办事处(或设有劳动人事部门的单位)盖章后,于该公示期内在社区(或设有劳动人事部门的单位)张贴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结束后,街道办事处(或设有劳动人事部门的单位)将公示材料送区建设(房管)局,并对公示结果进行确认。

四、受理顺序的确定

每季度初,市房改办组织对上季度底前登记的基本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公开摇号产生受理顺序号,并依据受理顺序确定《准购证》顺序和选房顺序。摇号过程将由公证处现场公证,邀请社会公众代表到场监督,并通过电视播放。《摇号结果公告》将在《杭州日报》、杭州市房产信息网等有关媒体上发布。

五、受理登记日期

《摇号结果公告》范围内的申请家庭,携带申请人身份证原件、婚姻状况证明原件及家庭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原件,在《摇号结果公告》规定的时间内,到所在区建设(房管)局进行受理登记。经校验原件后,领取相应的《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受理单》。

申请家庭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受理登记均有效,受理登记的时间先后不影响受理顺序,请申请家庭有序参加,防止拥挤排队现象的发生,保证受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公开选房

市房改办根据市建委拨付房源的时间,与市建委在《杭州日报》、杭州市房产信息网等有关媒体上联合发布《选房公告》。每期选房家庭数量按照房源数量与选房家庭数量1:1的比例确定,选房家庭范围根据受理顺序号先后划定。列入选房范围的申请家庭在《选房公告》规定时间内持《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受理单》到选房现场换取《准购证》,参加选房。若当年轮候选房的家庭数量超过销售计划数量,则按照申请家庭受理顺序号先后顺延至下选房。

七、房源区别供应

根据《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4人以下申请家庭的保障面积标准为建筑面积60平方米,4人(含)以上申请家庭的保障面积标准为建筑面积80平方米。因此,将对4人(含)以上申请家庭实行单列选房,供应建筑面积80平方米左右的房源。4人(含)以上申请家庭向区建设(房管)局申请公示登记时应签署选房意向具结书,明确选择是否参加建筑面积80平方米左右房源的区别供应选房。

八、特别提醒

2010年我市将继续开展公共租赁住房(经济租赁住房)试点工作。有申请意向的家庭可按照届时公布的准入条件和申请程序参加公共租赁住房(经济租赁住房)试点申请。已参加今年经济适用住房申请的家庭不得再参加今年公共租赁住房(经济租赁住房)试点。

九、各区建设(房管)局受理地点及咨询电话:

上城区:郭东园路8号中闽大厦北门4楼上城区建设局

咨询电话:87896377

下城区:潮鸣寺巷潮鸣苑16号下城区建设局

咨询电话:85287558

西湖区:竞舟路228号西湖区行政办事服务中心二楼建设窗口

咨询电话:88156319

江干区:庆春东路1号江干区建设局

咨询电话:86975064

拱墅区:香积寺路187号拱墅区建设局

咨询电话:85378259;85379801

滨江区:江南大道100号江南办事大厅一楼建设服务窗口

咨询电话:87795755

下沙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银都商厦裙房一楼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

咨询电话:86877955

西湖风景名胜区:龙井路1号西湖风景名胜区办事中心

咨询电话:87179603

杭州市房产管理局

杭州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

2010年3月31日

杭州经济适用房2010年受理公告

2010-03-31 09:07:37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住房保障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1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杭政函〔2010〕3号)和《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杭政〔2007〕9号)的相关规定,现将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2010年受理工作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受理对象

申购经济适用住房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家庭成员至少有一人具有本市市区常住城镇居民户口(不包括学生户口)5年以上(含符合杭州市安置条件的军队人员);

(2)已婚[含离异(或丧偶)带未成年子女且拥有监护权]或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上的单身无房户;

(3)申请家庭房产建筑面积小于48平方米(含);

(4)家庭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1491.2元(该标准为市统计局公布的20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

除符合上述条件外,申请人应具有本市市区常住城镇居民户口(不包括学生户口)5年以上且在1986年12月31日(含)之前出生。

二、公示登记

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属于受理对象的家庭可携带身份证、户口簿及婚姻证明向户籍所在区建设(房管)局领取申请表格。自4月1日起,在日常工作时间内由申请人或其配偶携带填写完整的《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表》及所需申请材料,到户籍所在区建设(房管)局申请公示登记。

三、公示日期

每月10日至14日为公示期,区建设(房管)局将上月底前登记的《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家庭准入情况公示表》经街道办事处(或设有劳动人事部门的单位)盖章后,于该公示期内在社区(或设有劳动人事部门的单位)张贴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结束后,街道办事处(或设有劳动人事部门的单位)将公示材料送区建设(房管)局,并对公示结果进行确认。

四、受理顺序的确定

每季度初,市房改办组织对上季度底前登记的基本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公开摇号产生受理顺序号,并依据受理顺序确定《准购证》顺序和选房顺序。摇号过程将由公证处现场公证,邀请社会公众代表到场监督,并通过电视播放。《摇号结果公告》将在《杭州日报》、杭州市房产信息网等有关媒体上发布。

五、受理登记日期

《摇号结果公告》范围内的申请家庭,携带申请人身份证原件、婚姻状况证明原件及家庭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原件,在《摇号结果公告》规定的时间内,到所在区建设(房管)局进行受理登记。经校验原件后,领取相应的《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受理单》。

申请家庭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受理登记均有效,受理登记的时间先后不影响受理顺序,请申请家庭有序参加,防止拥挤排队现象的发生,保证受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公开选房

市房改办根据市建委拨付房源的时间,与市建委在《杭州日报》、杭州市房产信息网等有关媒体上联合发布《选房公告》。每期选房家庭数量按照房源数量与选房家庭数量1:1的比例确定,选房家庭范围根据受理顺序号先后划定。列入选房范围的申请家庭在《选房公告》规定时间内持《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受理单》到选房现场换取《准购证》,参加选房。若当年轮候选房的家庭数量超过销售计划数量,则按照申请家庭受理顺序号先后顺延至下选房。

七、房源区别供应

根据《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4人以下申请家庭的保障面积标准为建筑面积60平方米,4人(含)以上申请家庭的保障面积标准为建筑面积80平方米。因此,将对4人(含)以上申请家庭实行单列选房,供应建筑面积80平方米左右的房源。4人(含)以上申请家庭向区建设(房管)局申请公示登记时应签署选房意向具结书,明确选择是否参加建筑面积80平方米左右房源的区别供应选房。

八、特别提醒

2010年我市将继续开展公共租赁住房(经济租赁住房)试点工作。有申请意向的家庭可按照届时公布的准入条件和申请程序参加公共租赁住房(经济租赁住房)试点申请。已参加今年经济适用住房申请的家庭不得再参加今年公共租赁住房(经济租赁住房)试点。

九、各区建设(房管)局受理地点及咨询电话:

上城区:郭东园路8号中闽大厦北门4楼上城区建设局

咨询电话:87896377

下城区:潮鸣寺巷潮鸣苑16号下城区建设局

咨询电话:85287558

西湖区:竞舟路228号西湖区行政办事服务中心二楼建设窗口

咨询电话:88156319

江干区:庆春东路1号江干区建设局

咨询电话:86975064

拱墅区:香积寺路187号拱墅区建设局

咨询电话:85378259;85379801

滨江区:江南大道100号江南办事大厅一楼建设服务窗口

咨询电话:87795755

下沙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银都商厦裙房一楼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

咨询电话:86877955

西湖风景名胜区:龙井路1号西湖风景名胜区办事中心

咨询电话:87179603

杭州市房产管理局

杭州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

下载2011年杭州市经济运行情况[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杭州市经济运行情况[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运行规章制度

    第一条 为切实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及时准确掌握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及动向,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省经济运行......

    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材料

    2014年一季度全区商务工作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主线,坚持“项目兴区”不动摇,按照“抓重点、拓渠道、调结构、促销费”的总体......

    经济运行工作计划

    ` XX电站2010年经济运行工作计划及建议时间飞逝,转眼间09年已成过往。总结09年我站经济运行工作,总体来说算得上是有得有失,作为一个新建电站因为处在基建施工期导致很多工作无......

    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下谷坪土家族乡201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保落实”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求实效上下功夫,全......

    2009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

    2009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 发布人:省统计局考核办主任 赵金宝 (2010年1月23日)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峻挑战,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

    经济运行分析

    2010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发布时间:2010-10-19 13:00:55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升级、谋求新跨越”工作主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

    上半年经济运行材料

    蚌山区201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时期,面对当前通胀压力加大和国家财政货币政策趋紧的发展背景,各种经济变量走向趋于......

    2014年经济运行

    2013年重庆经济运行数据发布:GDP同比增长12.3%新华网重庆频道1月22日电(李华曾)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重庆经济发展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今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