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述我国社区民主自治制度得到探索》提纲
《论述我国社区民主自治制度得到探索》提纲
摘要:自治,是自身实际,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特殊形式。长期以来,自治是一种民族区域自治的简称,民族性几乎成了自治的唯一属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巨大变化,自治形式呈多样性、多层面的发展态势。基层社区自治,是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所谓社区自治,就是对社区内部的事务,由社区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居民)自己来决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成员实施社区自治的组织形式。
一、绪论
1、民主自治的含义、现状和分类
2、基层社区民主自治制度的含义、现状和分类
二、本论
(一)、基层社区民主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立和完善基层社区民主自治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1、坚持和完善基层社区民主自治制度,是符合国情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稳健之路。
2、坚持和完善基层社区民主自治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3、坚持和完善基层社区民主自治制度,是调动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动力机制
4、坚持和完善基层社区民主自治制度,是政府职能发挥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基层社区民主自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及运行机制是保证社会和谐的关键
1、扩大基层社区民主自治,着眼于基本框架的搭建。
2、扩大基层社区民主自治,致力深化基层民主的内容。
3、扩大基层社区民主自治,不断提高制度化水平
4、扩大基层社区民主自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人手
5、扩大基层社区民主自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6、扩大基层社区民主自治,不断提高群众民主自治意识。
三、结论
总之,基层社区民主自治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积极探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实现形式,对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推动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谓“基层”是指最低的层次,其突出特点是实行直接性管理,即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直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其一切管理活动都具有直接性而没有什么中间环节。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保证,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科学体系。基层民主制度表现为基层的政党、国家机构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直接行使管理权力的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自治理论与我国城乡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民主在我国基层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其组织形式就是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这种群众性自治组织既是基层政权的基础,又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们最直接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律,承担与当地人民福利有关的社会事务和按法律规定的自治团体应有的事务,同时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党委政府。通过群众性自治组织,改变了政府包办群众性事务的传统做法,让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实行高度集权化的管理,基层民主制度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打破了等级制和依附关系,造就了多元的利益主体和利益结构,创造了一种竞争、开放、多变和充满个体创新活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了独立、平等、自由的社会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保基层组织和成员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因此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也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制度性选择。
1、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符合国情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稳健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全体人民的广泛动员和积极参与,同时也要求对整个社会进行有效调控。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先行一步,可以用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在稳定和秩序中推进民主和自由,为推进更高层次的民主积累政治资源。
2、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直接与社会成员接触的“窗口”,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源头”。民主是恰当而稳妥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一种可靠机制。基层如能实现较高程度的群众自治,使民众有序参与政治,不同利益主体互相协商,求同存异,对主要问题达成共识,就能使矛盾得到化解和较好的解决,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达到相对和谐的状态。
3、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调动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动力机制。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制度形式保障了基层社会成员参与自治管理的平等权利,使社会的大多数成员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整个社会具有和谐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4、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政府职能发挥的激励约束机制。从权力现象的角度来看,基层群众自治主要表现为一种自下而上运行的权力活动。它是在政治管理系统中处于被管理地位的民众对于处于管理地位的政府的制约,从而监督规范了政府行为,确保政府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服务。
总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利益整合的政治平台,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助推器,也是社会安定有序的保险阀。健全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坚持和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有利于反映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及运行机制是保证社会和谐的关键
扩大基层群众自治,需要从整个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发展,用精心的制度设计和高超的政治技巧,以最小的政治和社会代价,取得最大的民主效益。
1、扩大基层群众自治,着眼于基本框架的搭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为主要内容,从而为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对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提供了基础平台。然而应当看到,目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发展尚不完善,一些环节上的迟滞或缺陷,已经与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要求形成了突出的矛盾。以社区居委会为例,当前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明显,在人、财、物、职责、运作、考核等方面全方位依赖政府。这种“政社不分”的管理体制使居委会成为政令通达、政务落实的窗口,而民主自治职能则被极大弱化。因此当前应着眼创新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积极推行“议行分离”,逐步实现社区由行政主导型模式向自治型模式的转变。基本组织架构是:在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由居民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居民委员会和政府聘用的社区工作者组成社区工作站,以及社区多种群团组织、民间组织组成,这样就构成了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三驾马车”的组织架构。社区工作站承接原来居委会所承担的基层行政事务,也就是政府在基层的行政职能,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居委会则专门履行社区自治的责任,社区群团组织和民间组织承担联系群众、凝聚群众的职能。同时缩小居委会规模,把居委会管辖户数控制在1000户左右,实行“一站多居”,一个社区工作站服务多个居委会。
2、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致力深化基层民主的内容。群众逐步参与选举和管理,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大方向。在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条件成熟的地方,根据居委会、村委会组织法,保障居民群众的选举权,不断扩大直接选举的覆盖面,把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有能力、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人选进居委会、村委会。要将群众民主自治引向社会生活更多领域,特别是那些高度关注、发生利益冲突比较多的领域,如土地承包、征地、拆迁、小区建设等事项相关议题应交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以及居民会议、居民代表大会讨论,进而逐步扩大参与主体、开拓参与途径、增加参与领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
3、扩大基层群众自治,不断提高制度化水平。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的制度创新完善,使基层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重点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健全各项制度,依靠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如要完善公开制度、听证制度等,把居民群众关注和涉及居民利益的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及时公之于众,接受居民群众监督,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组织居民有序开展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工作的监督评价活动,围绕行使民主权利,保障居民群众的监督权。要适应城镇化进程的要求,研究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社区居民自治的新途径等。
4、扩大基层群众自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人手。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参与决定着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因此要围绕群众高度关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治安、环境、文化等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参与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5、扩大基层群众自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宏观事务的管理从分权趋向集权,对一般事务的管理从集权趋向分权。因此要提高基层群众自治水平,必须转变和调整政府职能:把本来属于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的权力,实实在在地归还给基层组织;大力培育非政府中介组织,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从财税政策上资助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公益性和福利性社区、村建设项目,使其有效承担政府和单位转移出来的社会事务及社会服务职能,满足群众多层次的需求。
6、扩大基层群众自治,不断提高群众民主自治意识。要通过丰富健康的社区教育活动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群众依法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要进一步扩大各界人士、群众组织、社会团体、中青年及外来流动人员代表的参与面,构建全覆盖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体系。
总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积极探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实现形式,对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推动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社区民主法治自治工作总结
社区的扩大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法治工作对社区居民迫切需要。因此,着重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始终坚持 “ 打防结合、预防为主 ” 的方针。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进行加强法治意识,提高社区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扎实开展社区创建 “平安 ” 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具体工作作以下工作总结汇报:
一、社区居民法治自治章程规范,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
二、居民选举行为规范,居民自治组织依法、公开、公正、公平民主推选产生,选取举结果满意。
三、民主决策行为规范,凡涉及居民自治范围的重大事项由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必要时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论证。
四、民主管理行为规范,社区经济管理、社会治安、社风民俗、婚姻家庭、计生工作依章理事、依法办事,居民当家作主的主权切实得以保障,无压制、侵犯民主权利的行为发生。
五、民主监督行为规范,健全社区事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制度,有财务、社务监督小驵和公开栏,广大居民知情、参与、监督的权利得到落实,居民满意率达到 95% 以上。
六、制宣传教育规范,建立法制学校,开展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教育有组织、有宣传窗、有教材、有台账资料,组织居民学法每年不少于 2 次,通过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居民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第三篇: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工作总结
社区“五抓”措施 强化社区民主自治建设
今年以来,xx充分发挥社区党总支在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在居民自治工作中,本着“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抓规范、抓制度、抓硬件、抓队伍、抓载体的“五抓”措施,不断强化了社区民主自治建设。
一是抓规范运作,为强化民主自治奠定良好基础。我们不断延伸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了政府部门和社区的关系,按照“政事分离、政社分离、责权利相配套”的原则,探索和建立了政府与社区互动的规范运行机制。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承担了劳动保障、教育卫生、民政劳龄残联、文明创建、计划生育、人口服务、文化体育、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等政府行政职能,承担了党员管理、宣传报道、统一战线、少数民族和群团的妇女维权、工会、青少年服务等,为居民提供了便捷优质的服务,真正实现“一站式、终点式、零距离”服务。大厅日平均接待群众50余人次,特别是计生、民政、社劳动保障、综合治理等受到社区居民群众的欢迎,发挥了较大作用。
二是抓制度建设,为强化民主自治明确工作程序。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社区民主选举制度、社区居民决策制度、社区政务公开制度、社区服务承诺制度、社区评议制度,以及居民代表成员联系群众制度,社区居委会定期向居民代表大会述职制度等一系列自治制度。今年,社区在“四方”联席的居民自治工作上推行了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解决了新区实验幼儿园物业管理费收缴问题,社区xx个小高层消防楼道消防设施完善问题,xx市公有租房xx0出租房管理权限问题,社区舞台建设问题,社区配合垃圾自动化清运垃圾桶摆放问题,流浪狗清除问题;开设了xx市首家妇女“议事会”,通过议事全面打造社区xx个以上特色文化楼。与新区法院成立“诉调对接”服务室,成功解决法院立案的6起案件。5月份,在计划生育协会审议通过的《xx社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章程》和《xx社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公约》基础上,5月xx日进行最后90名居民代表表决。6月份,全面完成了社区妇联的换届选举工作。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实行,使社区各项自治建设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区自治新格局。
三是抓硬件建设,为强化民主自治创造优良环境。xx街道大力加强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社区自治环境和办公设备。为方便社区居民,xx社区将在一楼改扩建事务工作平台。xx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作为广大居民“家门口的活动场所”,有近xx00平方米,为提高活动室利用效率、方便居民活动,社区四名志愿者通过“管理好一把钥匙”来实现民主管理。社区上半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xx多场,有健身操、排舞蹈、太极拳、乒乓球、桌球、围棋象棋、书画练习、读书看报、话家常等。为发挥社区自治功能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四是抓队伍建设,为强化民主自治提供有力保障。我们以健全各类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社区自治模式,形成了社区“援手”志愿者协会、社区片区志愿者服务站、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三级网络体系。社区事务工作平台13类重要工作都有志愿者组成。有:社区草根宣讲团、“六五”普法法律工作者宣讲团、文体娱乐服务队、扶贫帮困解困队、诉调对接解忧队、护楼护家巡逻队、文明创建值勤队、城市管理监督队、关心青少年“五老”队、邻里纠纷调解队。社区坚持三年,每月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六大型为民服务活动。同时,成立了名人名家工作室、老年人协会和书法协会等各类协会组织10余个,还成立了“青少年维权岗”、妇女维权点、家庭暴力投诉站等服务站。各类队伍和组织利用社区这一主阵地,积极为居民提供服务。
居民自治是由社区的居民去共同决定和处理社区中的公共事务,但如果没有共同的交往,就形成不了共同的利益;而没有共同的利益,也就没有公共事务可言。为此,我们要强化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不只是仅仅与社区有联系的困难群体、老年人、残疾人、下岗职工、退休人员、青少年等,要提高社区不同类群居民参与居民自治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当家作主的意识和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正确行使居民的民主权利,依法有序地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通过社区居民自治,解社区决居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减少矛盾纠纷,共同促进和谐幸福社区的建设。
第四篇:社区民主自治建设问卷
社区民主自治建设调查问卷
1、你认为通过以下哪几种方式来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成效最明显?
(1)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2)社区志愿者队伍壮大(3)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宣传教育
(4)完善社区法律法规(5)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壮大(6)其他
2、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找谁帮助解决?
(1)社区工作人员(2)亲朋好友(3)同事(4)其他
3、你所在的社区经常采取以下哪种形式加强居民交流?
(1)居民座谈会(2)上门走访宣传(3)组织文艺演出(4)开办宣传橱窗
4、你在社区活动中的主要身份是?
(1)组织者(2)参与者(3)观众(4)不参加
5、你认为政府在社区民主建设推进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1)领导者(2)引导者(3)共同参与人(4)少参与(5)不参与
6、社区民主选举时你的投票方式?
(1)亲自投票(2)委托他人投票(3)不投票
7.你认为我们社区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交通问题(2)绿化、卫生、污染等环境问题(3)治安问题(4)餐饮娱乐业等社区经济发展问题(5)菜市场等综合配套生活设施的改善(6)社区就业问题(7)社区文化建设、知识培训教育等问题(8)社区民主决策问题(9)社区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10)其它
8、你是否曾经作为义工或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如果回答是请接着回答第九题,回答否的直接跳到第十题)
(1)是
(2)否
9、我参加了在以下的志愿服务活动(可多选):
(1)社区绿化(2)义务打扫居民区卫生(3)捐款捐物(4)老年人服务
(5)残疾人服务(6)义务家教(7)其他
10.我认为要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度,我们可以(可多选):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社区意识(2)居委会等组织应主动与居民联系
(3)政府应减少干涉,让居民充分自治(4)社区各项服务应充分结合居民需要
(5)提高社区各项活动的作用(6)其他
第五篇: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我国基层
群众自治制度
梁山第一中学 于明磊 2010年7月22日 09:17 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把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决策,基层群众村民自治是为了更符合当地的政策,村内作为一个社区可以自治一些有利于本社区的规章制度。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和优势:
第一,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能够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自治的内容上,群众自治的事务涉及群众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能够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能够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能够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在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上,人民群众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内,通过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直接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使得民主参与具有直接性和有效性。基层群众自治的这一特点和优势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民主、实践民主的成本低、效益高的大学校,有利于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
第二,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并稳定有序地发展。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设与实践活动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政治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基层群众自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定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较好地解决了我国人民民主发展问题,使得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政治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第三,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能够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促进。这种适应和促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工作部署上的适应和促进。我们在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的过程中,始终以推动和保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目标,与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比如,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是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而产生的,对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解决三农问题、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农民素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则是适应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和居民生活需要的产物,在解决城市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在实践推进上的适应和促进。基层群众自治实践的许多环节,都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展开的,既锻炼了群众的议事能力,又维护了群众的经济利益,体现了民主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
第四,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
放以来,我们将基层群众自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从做得到的事情做起,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一步一步推进。通过基层的民主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提高了参政议政能力,逐步学会了依法、理性地行使民主权利,这种渐进推进式的发展,避免了不切实际的极端冒进,降低了风险和成本,使国家能够集中精力解决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问题,也使得亿万人民群众在稳定有序的基层民主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实践证明,没有渐进的民主建设,就没有民主制度、民主程序和民主精神的携手并进、和谐发展。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发展基层民主,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这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很好体现。
依法推进村民自治 论文
关键字:工作 管理 发展 民主 乡镇 自治 农村 村民 村委会 组织法 ●广大村民依法维护自身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的颁布,从法律上确定了我国农村广大村民依法实行自治。村民自治历经13年的发展,情况到底如何?最近,笔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四川省内4个区县、7个乡镇、12个村、163个农户、30名乡村干部进行了问卷式调查。村民自治的现状
据调查统计,在受访者中,知道村委会组织法的占76.4%;知道乡镇政府对村委会是指导关系的占64.3%;有87.5%的选民重视并积极参加对本村村、组干部的选举;有62.5%的选民知道村民小组长是由小组会推荐;占68.9%的村、组都进行了村务公开或部分公开;有75%的选民知道村民选举委员会是由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推选;有64.3%的选民认为村委会选举公正、公平;95%的村每年都要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有93%的村有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有12.5%的人回答他们村宗族观念重,势力也大;有57.1%的人对现行的民主政治制度比较满意。
与此同时,占52.9%的人未专门学习过村委会组织法;有75%的人认为村组务应公开而未公开或部分未公开;有90.3%的人认为乡统筹、村提留费的收缴及使用、宅基地的使用方案及村规民约的制定等等,该提交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而未提交讨论;有60.6%的人
认为村规民约不起作用;还有46.7%的人不信任他们的村委会;有41.2%的人觉得他们村经济发展慢,村干部待遇也偏低;有63.63%的人认为现行条件不利于他们实行村民自治;有40%的人认为在现行条件下村委会不能履行好职责;有68.3%的人认为现在实际上是以乡镇管理为主。
从以上情况看,目前村委会组织法的宣传贯彻实施已取得了明显实效,广大村民依法维护自身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村民自治在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
在村民自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 广大村民自治意识还不够强,对村委会的法定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中不少人尚不清楚村委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村委会行政化趋势较为明显。一些乡镇干部对村委会组织法一知半解,甚至认为村委会是乡镇的下属机构,这就难免因不知而导致出现一些违法行为了。
村民自治中重民主选举,轻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弱化民主监督的现象还客观存在。一些村民对村委会有意见,重点是对村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上的不民主、不透明而不满意,从而导致农村工作矛盾多、困难多,个别地方村民和村委会对立情绪大。村委会与乡镇的关系没有真正理顺。一些地方在村委会选举中,乡镇与村民的意志没有达到统一,多数情况下村委会实际上变成了乡镇的下属机构,他们的主要工作不是进行村务管理,而是要完成乡镇的税费收取任务,村委会的职能发生了错位,难以维护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客观条件的制约影响了村委会履行职责。如经济基础较差,村民文化和道德水平还不够高、传统观念落后等。同时,根据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既要组织经济发展又要维护治安和协助乡镇工作,其职能达11项之多,但其履职手段十分有限,加之村民经济十分脆弱,造成事实上难有作为。
村干部工作量大,待遇偏低。村干部们的工作量一般不亚于乡镇工作人员,可按现在的规定他们的年薪一般仅在3000元以内,且不能完全按时兑现,从而容易诱发一些不廉洁行为。村委会存在信用危机。客观条件使村委会在乡镇和村民之间处于两难选择之中,一些村委会在村民心目中存在信用危机,这样就不可能有健全的村民自治。完善村民自治的途径抓好普法,完善法律法规 在乡村要大力加强以宪法、村委会组织法为重点的普法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广大村民的法制意识、自治意识,让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他们在管理村级事务、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的积极性,为村民自治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完善与村民自治相关的法律法规。理顺机制
应对现有经济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减负于乡,放权于村,还权于民”,给村民自治创造宽松的环境。
减负于乡———目前的财税体制极不适应落后地区乡镇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给乡镇在工作和经济上普遍造成了极其沉重的负担。要通过改革把乡镇负担控制在它所能承受的范围以内,让乡镇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抓地方经济发展上,不把税费任务向村级转移。放权于村———主要是乡上要做到该由村委会行使的职权乡镇应不得干预,该由村上使用的资金乡镇不得上收,该由村民会议审议的工作乡镇不得考核。真正让村上有职有责有钱有权,放手工作,并向全体村民负责。
还权于民———村委会更应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决不能把村民自治搞成少数人自治。做到工作中该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事坚决由集体决定;公开村务,提
高透明度;真正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抓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赖于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应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加强文化、道德、法制三大建设力度,认真宣传贯彻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广大村民的素质不断适应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抓点带面,稳步推进
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对村民自治的指导,根据各地条件的差异,作好系统规划;在条件较好的村,每年抓一批村民自治示范点,以点带面,摸索经验,全面推进。要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把村委会组织法真正落到实处,推进村民自治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