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验(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12:4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公经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公经验》。

第一篇:三公经验

英语方面的重点就是词汇、阅读和写作了。词汇最好是在阅读中总结自己感觉有用的单词,而不是拿本词典在那里狂背。复习阅读最好的方法是研究历年真题,这样你才会明白出题者的思路,推荐王林老师的《考研真相》,这本书对历年真题做了彻底的细解,对词汇系统注释和长难句全面图解,适合基础一般及薄弱的考生使用。最后是作文,很多研友说要考前背背!我觉得这种行为很可笑,现在离考研还有足够的时间让你提高写作能力了。英文里有句谚语: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作文要想写好,没有什么诀窍,主要靠多练习。练习作文的时候,可以掌握以下六个字:“多写、多读、多改。”我建议你可以用考研1号的《写作160篇》作为参考资料,这本书连续四年命中写作原题,并且全面涵盖了可考话题,再加上坚持做到上面三点,我相信你的英语写作水平在一段时间以后肯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政治因为今年大纲有变化,可以看以下的参考书:1.教育部社政司统编教材《马克思哲学原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2.综合类:《政治考试大纲》(高教部)、《政治大纲解析》(高教版)(红宝书)、《政治理论复习指导》(高教学生司)、《政治辅导讲义》(岳华亭)

3.模拟类:《最后4套题》 《20天20题》 陈先奎、《最后5套题》 启航 PS:不是说以上所列书目都要买,而是根据个人情况有选择的购买。

近两年数学的考查越来越注重基础,我的推荐是:课本+复习指导书+真题+模拟。关于课本,我推荐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用同济大学的,概率用浙江大学的(不管是考数学一还是数学二、三、四),因为它们是公认的考研经典教材,要认真仔细地研读。对于复习指导书,现在市面也不少,通常以陈文灯等人编的《数学复习指南》和李永乐等人编的《数学复习全书》为主。其中,《数学复习指南》的高等数学部分难度略高于考研(当然也是精华所在),全书的整体不错,注重基础,适合作总结。至于到底选哪本,我认为都可以,如果你想在这本书上用的时间少点,我就推荐《数学复习全书》,如果你想把这本书当作重点,准备花充分的时间进行研究,我就推荐《数学复习指南》。

第二篇:三公问题

三公问题

全年三公消费知多少?有专家估算说九千亿,财政部官员说没有那么多。专家所说,虽然未必十分准确,但是有根据。如我之类小百姓,对于究竟挥霍掉多少亿,九千,九千以下,九千以上?没有资格和条件做调查统计,但是会根据耳闻目睹进行毛估估,一个小小的股级干部科级干部,不但自己还带着老婆坐饭店,满桌山珍海味,这是我无数遍亲见的。“偶尔在家里吃饭”,这话我是亲耳听到的。只需照此推算,全国挥霍多少,也不难有一个基本数帐了。官员的根据是什么?如果有根据,为什么不拿出来?又是一个见不得阳光的东西吗?凡是光彩的,优良传统向来是不惜喊破嗓子地宣传,甚至夸张和编造。如果无根据,为什么要这样说?难道说话要有根据要负责任的常识都不懂?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给继续大肆挥霍民脂民膏开绿灯。再次暴露了这种官员的素质:愚蠢贪婪和狡诈。为什么任用这种人?全中国德才兼备的人才多的是。

只要具有一分智慧和责任心,做法必定是:拿出一个准确的数据公之于众,果断采取厉行节约的强硬措施。

数据要调查和统计清楚,告诉人民,这是负责任的政府的应有义务和职责。如果是一个优秀的政府,还会将被挥霍掉的追回来,还给人民,并且沉痛地向人民检讨,认错,认罪,认罚,保证不再重犯。

对人民不要行使欺瞒手段。瞒得了一时,瞒不了永久,一旦知道真相,人民因为受到欺骗,会极其憎恨和愤怒的。人民能够宽容政府犯错,因为任何人都难免犯错,但不宽容犯错之后还要欺骗。反右和文革时代是一个卑劣无耻的时代,不在于犯错,而是在于欺骗全国人民,把人民当傻瓜,当猴耍。

只要真的是一个爱人民为人民的政府,只要是真正共产党人担任官员,三公问题的解决,轻而易举。挥霍民脂民膏,而且如此严重和恶劣,共产党人绝对做不出来。我感到痛苦,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自己所热爱的组织令我怀疑,她的前景令人忧心忡忡,我的信仰受到了糟蹋。

第三篇:“三公”自查报告

**乡“三公”经费自查报告

根据市纪委、市委组织部《2011全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实施意见》要求,我乡对2011年上半年公务接待费、公款出境费用、公车购臵及运行费进行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专项检查机制

根据市有关规定,我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书记**为组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部门主管为成员的“三公”经费管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门下发《**乡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通知》,从制度上对全乡“三公”经费支出进行规范。并多次召开党委专题会议,分析研究自查中发现的乡“三公”经费偏多的情况,要求乡各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三公”经费专项检查工作的开展。

二、狠抓落实,严控各种预算外支出

1、公务接待费用

我乡2011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为10万元,1-6月实际支出52,972元,占全年预算比例52.97%。

我乡对公务接待费用实行集体会签制,事前先由需接待部门的主管向领导请示,报销时必须同时有乡长和纪委书记共同签署的会务接待会签单,财政所才予以报销。我乡严格

按程序和规定标准控制支出,经费收入支出情况单独记账、单独结报,每季度在党务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经查,我乡上半年不存在公款大吃大喝及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等情况,占全年预算比例偏高的原因是上半年创文、创卫工作任务重、检查多,公务接待相应增多;加之全乡上下不分节假日倾力工作,加班餐费增多等共同导致。

2、公款出国(境)费用

上半年我乡没有出国(境)事项发生,此项费用不存在。

3、公车购臵及运行费用

我乡2011年车辆购臵及运行费用预算为35万元,1-6月实际支出165,941元,占全年预算比例47%。

我乡对公车购臵及运行费用实行单列记账,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统一保险和统一报废更新制度,每季度对燃修费用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其中,今年4月由于遏止私搭乱建的需要,使用区下拨的20万元专项经费购臵哈飞双排车一辆,价值40,389元,严格按照控购手续,由区财政局控购办公室发放询价表,取三家中最低价购买。截至目前,该车的16,320元燃修费用均从专项经费中支出。

经查,在公车管理及专项治理中,我乡在自查自纠阶段如实登记上报公务车辆情况;节假日严格执行公务车辆封存备案制度;实行政府采购购臵公务用车;不存在超标准配备公车或豪华装饰公务用车行为;不存在公车入私户行为;不

存在利用职权向企业或下属单位调换、借用、租用汽车行为。

4、其他公务费用

我乡2011年会议支出预算8万元,1-6月实际支出32,030元,占全年预算40%;通信费用预算6万元,1-6月实际支出23,168元,占全年预算38.61%。其中,4月份召开的乡第九次党代会会务费用,是由乡申请,区财政拨付的党代会专项经费5万元。

三、完善监管,防控共建长效机制

根据自查结果,我乡对严格“三公”支出管理,提出了十项强化措施。

一是提高工作效能。增强行政成本意识,努力提高执行力,超前谋划,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对会议经费的管理。控制会议时间、会议规模,尽量利用机关会议室,能够简化会议形式的一定要简化。

三是加强对考察及差旅费的管理。控制出市、区参加会议、考察的人数,不安排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务考察活动。

四是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管理。规范和控制公务用车修理、用油等行为;最大限度提高单车使用效率。

五是加强用电管理。对空调、照明等进行统一管理,提倡节约用电。

六是全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使用。

七是控制公务接待费用。严格“三单”制度,控制接待标

准。

八是规范激励工作。建立奖惩机制,奖励与工作业绩挂钩,以精神鼓励为主。

九是规范大宗购臵及办公用品管理。大宗商品购臵一律按政府采购规定实施,办公用品采购实行定点采购。

十是规范财务管理。公务费用支出实行计划管理,规范批报手续,实行“一支笔”审批和财务公开制度。

中共**乡纪委 2011年7月13日

第四篇:三公消费材料

资料1:所谓“三公”经费,是指各级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由于一些政府部门行政成本高,而且没有向公众交代用于公务接待、车辆使用、出国(境)等具体情况,希望公开政府部门“三公”经费的呼声日益高涨。

事实上,为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不断部署、推动这项工作有序开展。

1998年和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出《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关于在全国乡镇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要求各行政机关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及包括财务状况等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多种方式予以公开。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200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形式载体、制度建设等作出明确规定。

2006年1月,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运行,各地方政府网站相继建设开通,有力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涵盖“三公经费”的财政预算报告、决算报告被列为应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

2010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加大主动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

2011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并提出“三公”经费原则上零增长。

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批准了2010年中央决算。之后,财政部首次公布了中央有关部门“三公”经费的总数目: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出国(境)经费17.73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61.69亿元,公务接待费15.28亿元;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

7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要求,要大力推进预算决算公开,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特别是对“三公”经费支出等公众高度关注的内容要公开得更详细。随后,中央有关部门“三公”经费公开的步伐逐渐加快。

资料2: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的第一步终于迈出。面对各部门“晒”出的从不足百万到超过21亿元的“三公”经费账单,究竟应当怎样看待?面对简单不过几行字,或洋洋数千言的情况说明,应当给予怎样的解读?

“公布‘三公’经费无疑是巨大进步,但让老百姓看得明白,满足其知情权,行使其监督权,不是公布几组数据、写一些说明那么简单。”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首先要对“三公”项目和科目给出明确定义和具体解释。比如,“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要细化出公车购置、维修、运行等分项经费,包括有多少车辆、多少司机、公车用途等等。再如,公务接待费包括哪些费用,哪些人可以受到公款接待等。

这方面,审计署公布得较为详细:2010年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决算数为1229.65万元,其中购置支出115万元,购买了哪些车辆、花费多少都有介绍;运行维护1114.65万元,公车实有数和平均单车运行维护费也有数据,并解释了单车运行维护成本上升的原因;在公务接待费方面,公布了涉外接待费较为详细的情况,以及对内接待费的简单情况。

“公布‘三公’经费,是为了让公众能够监督政府的财政支出。然而,相当多的部门公布的‘三公经费’都没有详细解释和分项数据,只有几个总数,这些开销是否合理,让公众无从评判。”许光建说。

从已经公开的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数字来看,各部门数额高低不等、差距甚大。低的如国家信访局的98.25万元,高的如国家税务总局(含国税系统)的21.6亿多元,应当怎么评判“三公”经费的高低?

“看待这个问题要理性,不能单纯看绝对数字,因部门职能和性质不同。评价‘三公’高低的标准是绩效,关键是用尽可能少的钱把该办的事办好。”刘尚希说。

他认为,政府保持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大家能够理解。例如,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部门有越来越多的涉外交往,这些相关部门的因公出国(境)费的开支较高有一定合理因素。

资料3: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它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决算的公开意义重大。

“财政预算公开不仅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一大进步,也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体现,是政府与公众之间良性沟通与互动的体现,有利于公众行使政府财权监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北京大学教授刘剑文说。

他认为,政府公开公众最关心的“三公”经费情况,兑现了政府重点推进财政预算等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承诺,彰显了政府推进信息公开的决心和信心。而公众关注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内容,了解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哪些事,也体现了现代公民表达其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的内在需求和现实举动。

“‘三公’经费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刘尚希说,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步的迈出值得肯定,但社会公众对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表达,也为有效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建议,要充分重视这次“三公”经费公开过程中的公众意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研判,为进一步做好“三公”经费公开工作提供思路,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参考,形成从政府部门到公众再到政府部门的信息循环机制,有效提高信息公开的实际效果。

在关注操作层面工作的同时,一些业内人士也将关注点集中在如何从制度和法律层面,为这项工作提供保障。刘剑文指出:“当前,最重要的是抓紧修改预算法,确保‘三公’经费公开不流于形式,把这个来之不易的成果有成效地坚持下去。”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2011年将对1995年施行的预算法进行修改,修改内容将涉及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规范预算执行以及增强预算监督的严肃性等。

“修改时还应增加相应的处罚性条款,让不依法公开相关信息的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同时,还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刘剑文建议。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过,这一规定的操作性还有待加强。

“此次‘三公’经费的公开,表面看是社会公众对这一热点问题的关注,实则体现出社

会公众对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透明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期待。”刘剑文说。

他认为,“三公”经费公开虽然迈出了第一步,但应充分认识到后续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要充分利用这一难得契机,积极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推动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早日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作出贡献。

资料4:“我们有定点的汽车修理厂,汽车维修费发票可以高开。”北京一家政府定点采购4S店的经理刘先生说,但汽车维修费可以高开发票,购车的费用则没法高开。而如果要高开发票的话,税收费用得由政府部门承担。高开1万,按照17%的税率,对方得再付1700元的税收费用。

作为政府定点采购的4S店,刘经理与政府部门合作已是轻车熟路,高开发票也并无顾虑。而北京另一家汽车修理厂的经理李先生,则更谨慎,“也不是谁来了都给高开,我还得考察,看给这个部门高开有没有风险。”李先生说。但具体如何考察,他却不愿再透露。

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是三公消费的一个种类,也占去了不少中央部委三公消费的大头。目前各部委公布的数据大都非常粗略,仅有总数,而无细节(特别是对高消费的公车购车和运行费更需要详尽的数据和解释)。

“只有细化,才能判断政府三公消费是否合理,民众也才能监督政府。”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

2011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曾对公车改革表态:“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我们能够做到,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就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国家发改委也曾表态,公车改革已经逐渐从各地“单打独斗的细枝末节的变革,进入到自上而下进行改革的变局”。

种种回应正符合社会公众的期待:在当前财政资金使用仍旧缺乏监督及制约的背景下,公车改革仍需通过体制调整实现实质性突破。

资料5:对于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社会上有叫好声,也有质疑声。特别是一些部门公开的数据过于简略,缺乏相应的解释与说明,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百姓很难看得懂、看得清。人们难免会打这样的问号:“为什么这些部门不能公布得更具体、更详细些?如果连看都看不懂,怎么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专家认为,“三公”经费是财政预算公开中老百姓最关注的内容,对于公众的质疑,政府部门理应做出回应,说明情况。只有告诉老百姓钱究竟是怎么花的,并让老百姓参与到监督中,才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纳税人的钱不乱花、不白花。

2011年是首次公开“三公”经费,在数据上还没有形成可以前后比较的“参照系”,只有每年定时公布“三公”经费,将公开延续下去,才能做更详细的比较。因此,要确保“三公”经费的预算公开不流于形式,很重要一点是要有制度上的保障。此外,对“三公”支出的监督和制约,还需要审计、问责等配套措施的跟进。

尽管首次公开有不少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从“数里行间”仍能嗅出“三公”经费支出存在的突出问题。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公车支出61.69亿元,公车费用占到“三公”经费的六成以上。在北京市日前公布的“三公”经费数据中,2010年“三公”经费支出合计11.3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9.1亿元,占到“三公”经费的八成左右。公车费用庞大,已经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个沉重负担。

“现在每天需要车接车送的,除了上幼儿园、小学的孩子,还有单位的领导。”采访中,一些群众说,“领导出差、开会都是工作,坐公车合情合理;可一些单位只要是领导就安排专车,上下班还要公车接送。”

一辆公车,购车款要十几万元,汽油费、维修费一年要几万元,再加上司机工资、福利,花销相当大。那么,全国这样的单位有多少?配备的专车有多少?一笔笔算下来,就不难看出公车过多过滥、开支巨大、浪费惊人。

究竟有没有必要配这么多公车?减少公车数量会不会影响到政府部门正常办公?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以及近两年整治交通堵塞,都对公车进行封存。30%的公车被封存,政府部门的办公效率并未受到影响。

专家认为,社会呼吁公车改革已经15年之久,但至今仍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公车改革难度之大可见一斑。现在,个人收入有了大幅提高,轿车都已经进入家庭,很多普通百姓都能买得起车,领导为什么还要“蹭”公车,而不能开着自己的车上下班?从已经公布的“三公”经费构成来看,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彻底的公车改革,严格限制公务员配车,才能使“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

资料6:香港“三公”公开之透明:预算细化到一张办公纸。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基本不可能,因为香港政府的财政预算公开透明举世皆知,政府及各部门的财政预算是完全毫无保留地向公众展示,并接受公众查询和质询。其一个部门在网上公开的财政预算情况、支出情况竟然能多达数百页,细化到了“一张公务用纸”、“一张桌椅的维修”,你想滥用公款吃喝,门儿都没有。

类似于香港特首差旅费这种信息公开,在香港人看来,早已习以为常。面对记者的咨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教授曹景钧表示,这种信息公开,是香港政府一个相当寻常的做法。他解释,在某种程度上,香港政府是相当乐意公开类似的信息的,“因为香港的反贪、廉洁和高效,在国际上是非常出名的,公布这一类信息,对于塑造政府形象非常有利。”

财政透明。市民普遍认为,香港的廉洁和高效首先就是体现在财政透明上。除了特首、三司司长及一众高官的薪酬福利不是秘密之外,香港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钱,都需要征求市民的意见,同时要将政府各部门的详细收支记载,制作成为小册子、网页,方便市民查询。

资料7:截至2011年7月28日,已公布去年“三公”决算和今年“三公”预算的中央部委达88个,仍有一些部委尚未公布。在这些已公布的单位中,有观点质疑称,一些部门公开的数据过于简略,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老百姓难以看懂。(公开信息简单笼统,甚至一些部门未公开,不便于公众监督,一方面需要扩大公布三公消费的部门,另一方面需要细化公开的信息,)目前各部门公布的情况五花八门,有的就是一张笼统的收支表,只谈收支总量;有的则除总量统计之外,还公布了具体的明细。

网友直呼:一堆数据,看的云里雾里,无标准,各部门的人员数量不同,工作职能也不同,“三公”费用规模是大还是小,支出是高还是低,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评判。

太专业:特别是一些部门公开的数据过于简略,缺乏相应的解释与说明,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百姓很难看得懂、看得清。

无对比:今年是首次公开“三公”经费,在数据上还没有形成可以前后比较的“参照系”,只有每年定时公布“三公”经费,将公开延续下去,才能做更详细的比较。因此,要确保“三公”经费的预算公开不流于形式,很重要一点是要有制度上的保障。(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

@新闻小点评:知情是监督的前提,如果连看都看不懂,怎么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晒“三公”,别让人雾里看花,一些部门公开的数据过于简略,缺乏解释说明,普通百姓很难看得懂,公车改革应加快推进,公车费用占到“三公”经费六成以上,公车过多过滥,浪费惊人,社会呼吁公车改革已经15年之久,但至今仍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勿忘我895:对于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社会上有叫好声,也有质疑声。特别是一些部门公开的数据过于简略,缺乏相应的解释与说明,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百姓很难看得懂、看得清。人们难免会打这样的问号:“为什么这些部门不能公布得更具体、更详细些?如果连看都看不懂,怎么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岩林小子:廉洁就是把所有财产都能放在阳光下面晒晒。公民的监督和好的惩罚机制

是保证廉洁的基本要素(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监督的前提是信息,所以“三公”经费的公开要全要细才有用。终究会有一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东西,但是,这种制度还是需要慢慢发展,从无到全„„

@见心鉴性:有总是好过没有,简单的数据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依据。我们对这样的事情应当给予鼓励,我们在此基础上如何更完善此系统,还是鼓励吧!

“三公”经费是财政预算公开中老百姓最关注的内容,对于公众的质疑,政府部门理应做出回应,说明情况。(政府信息要公开)只有告诉老百姓钱究竟是怎么花的,并让老百姓参与到监督中,才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纳税人的钱不乱花、不白花。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概括“三公消费”存在的问题。(15分)概括问题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给定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政府部门“三公”经费消费和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度缺失,数据公开笼统简单,公众监督不力

(二)根据资料所体现的问题,谈谈如何解决我国政府的“三公消费”问题。

对策题:建立健全制度,晒出细化三公消费数据,加强公众监督(20分)

要求:对策合理,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你对我国政府公开“三公消费”的看法。(25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不超过300字。

(四)根据材料内容,针对政府“三公消费”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思想深刻,观点明确,结构完整,表述畅达。不少于1200字。

全面推进三公,打造阳光政府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要明确界定“三公”的范围,并相应调整政府收支科目,细化“三公”经费并纳入相应的科目。与此同时,要对有关制度的配套改革及时跟进,并尽快制定出台机关运行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和会议、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和审核程序。第二,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开“三公”经费本身就是社会各界不断呼吁、各种社会监督力量共同实施监督的结果。而要使“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真正发挥作用,不能只靠自律,还必须靠他律。中 公教育认为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发挥社会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特别是要注意发挥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各种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监督的合力,才不会使“三公”经费公开工作流于形式。

第三,要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只公开而不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罚,是难以遏制“三公”支出的。所以,除了公开预算之外,中 公观点认为还必须通过健全问责制度,将违反财政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纳入问责范畴,对那些违反财政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公职人员,要根据其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依法依纪追究其相应的责任。特别是要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努力建立责任政府。

【一句话点评】

减少三公消费,降低工作成本在我国打造阳光政府的开始,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中央政府已经迈开了关键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公信力会随着步步公开逐渐提高

第五篇:三公费用浅析

胡委 20101104 经济1班

三公费用浅析

一、背景介绍

做好“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公开“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一项重要措施,其最终目的是要大力压缩“三公”经费预算,进一步削减“三公”支出,遏制奢侈浪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使财政有更多的钱用于社会保障、改善民生和其他公共服务这些该花钱的地方。2011年5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中央部门公开2010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预算情况,并要求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这一举措凸显中央积极回应民众关切,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廉洁政府的决心。

二、意义及现状

政府的财政收入,绝大多数来自税收,而税收都来自企业和个人的财产让渡。政府预算本质上是如何开支纳税人的钱。作为纳税人,一方面,他们有权知道自己所缴纳的税花到何处;另一方面,他们有权监督政府将税收如何花销。政府“三公”消费公开不仅是作为“政府奶娘”的纳税人与生俱来的天然权利,也是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的需要。公民依法行使财政预算知情权和财政支出监督权,参与“三公”预算的运作,有助于确保财政预算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同时,将完整的信息公开,也有助于公民更好地了解情况,提出诉求,监督政府及时回应,切实管好、用好财政资金,这本身就是一个民主互动的过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现。

2011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中央决算草案后,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接受社会监督。4月14日,科技部率先向社会公布了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总数,此后至8月底,除了外交部、国务院侨办和港澳办3个部门,其余中央部门都向社会公布了“三公”经费。但从公布的时间来看,按照国务院要求在6月底之前公布的只有科技部一家,其余部门都是在7月之后公布的,严格说来都属于超时违规。而且各部门在公布的口径、范围、方式、内容的详略和是否回应民众的质疑以及数据的真实性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地方政府层面,虽然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做好“三公”经费的公开工作,但直到2011年底,只有北京、上海、陕西3个省级政府公布了“三公”经费。公布“三公”经费的地方政府寥寥无几,表明“三公”经费公开在地方遭遇到巨大阻力。

三、问题表现

虽然2011年我国政府的“三公”经费公开差强人意,但它拉开了各级政府主动向社会公开财政预算和“三公”经费的大幕,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政府工作的深入进行,因而被媒体称为“破冰之举”。然而作为我国历史上的首次,考察公开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结果,可以发现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有令不行,延期公布

考察2011年政府“三公”经费公开的过程,可以发现有令不行、延期超时公布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根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6月底之前中央政府各部门要公布本部门2010年的“三公”经费决算和2011年的“三公”经费预算情况。然而,除了科技部外,其他中央部门都是在6月底之后才陆续公布的,公布的时间最晚逾期1个多月,实际上都属于违反政 令,超时公开。而在地方政府层面,国务院的要求更是被大打折扣,至2011年底只有3个省级政府公开了“三公”经费。而在2012年也只有上海、北京和广东公布2013年的财政预算。这一有令不行的尴尬局面,反映出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对“三公”经费公开不情愿的态度,由此说明“三公”经费中有许多浪费、奢侈甚至腐败行为,不敢让社会公众知晓。而国务院的政令之所以会遭到“软抵制”,有令不行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缺乏对于违反政令者的处罚的明确规定是根本的原因。2.口径偏窄,涵盖机构范围不一

中央政府目前所公布的“三公”经费,仅仅是实际开支的“三公”经费的一部分,属于最窄口径的“三公”经费。按照财政部的界定,它公布的中央政府“三公”经费仅仅是财政拨款中的“三公”经费,此后各部门也都按照这个口径来公布“三公”经费。而财政拨款仅仅是部门预算收入的一部分。据统计,2010年各部门预算中不少部委的财政拨款占其总预算收入的比例都在80%以下,部分部门如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的财政拨款占预算收入的比例更在20%以下。除了预算收入外,政府部门的实际收入还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预算外收入甚至私设的小金库等。这部分收入数额更加巨大,科目庞杂,难以掌握和监控。在这些非财政拨款中,往往隐含着更大的“三公”支出空间。3.态度傲慢,回应较少

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公开之后,社会公众质疑、批评之声不绝于耳。面对质疑,很多部门予以回应和解释,进行释疑篇惑。但也有不少部门迟迟不进行回应,无声无息。公众常见的质疑包括,在中央一再要求压缩“三公”支出的背景下,一些中央部门2012年的“三公”经费支出却大幅上升;也有一些部门的“三公”经费或某项“三公”经费畸高或者畸低,严重偏离了合理范围;两个地位、规模相差不大的部门,“三公”经费或某项“三公”经费却相差悬殊,不合常理。然而不少部门对这些公众疑惑的问题没有进行解释和回应。比如在人口计生委所公布的“三公”经费中,2011年的“三公”经费支出为855.02万元,其中因公出国支出395.66万元,占总支出的一半左右。该部门因公出国经费严重偏高,对此公众发出一片质疑之声,然而人口计生委却一直没有回应解释。这些部门这么做的原因至少有二:一是一些官员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表现傲慢,反映出这些部门“你可以批评,但我坚决不改”的心态。二是这些部门的“三公”消费中确实有见不得光的东西。它们面对公众的质疑理屈词穷,但又不想承认与改正错误,于是沉默以对。4.缺乏审查核实

对予中央部门公布出来的“三公”经费,公众根据自身生活常识,纷纷质疑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例如,一项对5424人进行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当前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公开情况,72.0%的参与者认为公布结果的真实性存在疑问。以中央部门公布的2013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为例,商务部为103.79万元、科技部为191.49万元。住建部的公务接待费更少,2012年决算和2013年预算分别仅为9.95万元和13.95万元。处于高消费地区的北京的国家部委,每年才这么多招待费,实在是有悖常理,让人不得不怀疑其真实性。但由于缺乏专业审计部门的审查核实,公众只能表示怀疑,难以确定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四、对策建议

“阳光是腐败之敌,如果把情况放到桌面上让大家有目共睹,那么大家都有能力对之是否恰当作出评判”。因此,“三公”经费公开在治理“三公”消费和反腐败大业中十分重要。我国政府“三公”经费公开之所以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其根本原因有三:一是政府官员的阻力,各级官员大多不愿意公开“三公”经费;二是相关制度不完善,导致缺乏硬约束,缺乏问责机制;三是对于“三公”消费治理缺乏系统整体的设计,各项措施不配套不协调,存在薄弱环节。根据以上分析,当前完善和推进政府“三公”经费公开的思路与对策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1.将“三公”消费公布纳入法制化轨道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法律的约束力作用。有关专家提出“三公”公开入法的主张。政府应在当前公开“三公”经费取得成效、存在漏洞、出现问题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对公开“三公”经费的时限、项目、口径、范围等建立统一的规范,并且通过修改《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将其上升到法制的高度,增强其刚性执行力与约束力,从而早日将公开“三公”经费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运行。2.推进体制改革,治理“三公”消费

加快推进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堵住政府行政支出中的黑洞。这场改革务必彰显系统性集中原则:一是集合职能,有机合并相近职能,避免职能交叉,相互扯皮;二是集合权责,健全政府权责体系,形成部门间和层级间合理的权责构成;三是整合机构,减少管理环节和层次,优化结构;四是整合机制,整合大部门内部的运行机制,降低协调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解决一些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明确界定“三公”的范围,并相应调整政府收支科目,细化“三公”经费并纳入相应的科目。与此同时,要对有关制度的配套改革及时跟进,并尽快制定出台机关运行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和会议、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和审核程序。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开“三公”经费本身就是社会各界不断呼吁、各种社会监督力量共同实施监督的结果。而要使“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真正发挥作用,不能只靠自律,还必须靠他律。只有多元的监督主体,才能形成对政府行政管理费向外扩张的持续性压力。这种压力本质上来自于社会公众,包括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行为的关联者、政府内部不同部门,当然亦包括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等。最后,要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只公开不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罚,是难以遏制支出的。所以,除了公开预算之外,还必须通过健全问责制度,将违反财政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纳入问责范凑,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努力建立责任政府。

下载三公经验(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公经验(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学考试经验-精心打造“三公”平台努力服务自学考试

    精心打造“三公”平台 努力服务自学考试 ——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山考点长冲中学维护国家自考尊严,是每一个国家自学考试考点的神圣职责,该如何维护国考尊严?这是摆在每一个自......

    三公经费规定

    双牌职业技术学校“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节约型校园建设,规范“三公”经费使用与管理,根据国家及省财政厅关于“三公”经费公开(示)的文件精神,制......

    三公消费自查报告

    三公消费自查报告 引导文: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

    三公经费自查报告(合集)

    **“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自查报告 按照《关于开展“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局对2014年1-6月份 “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三公经费自查报告

    三公经费自查报告 三公经费>自查报告(一)根据市纪委《关于开展“三公”经费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局对20**年至20**年2季度公务接待费、外出学习>培训参观考察费用、公车购置......

    三公经费自查报告

    石鼻镇三公经费自查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厉行节约有关规定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市委和、县委若干意见、规定的要求,我镇对2013年以来的“三公经费”(公务接待费、公款......

    浅议官员“三公”消费

    浅议官员“三公”消费“三公”是指:公款吃喝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财政部日前就“推进地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向各地财政机关下发通知征求意见。《通知》要求,各地依法、......

    三公经费自查报告

    三公经费自查报告 导语:根据《关于印发“三公”经费专项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局组织了人员进行了严格的自查工作,现就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三公经费自查报告范文 **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