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时间:2019-05-13 12:3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第一篇: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修订草案)》拟禁止用人单位实施经济处分

南都讯 昨日,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审议《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修订草案)》。草案规定,单位如果对劳动者实施经济处罚,则对单位按照已经实施经济处分的人数每人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广东省人大财经委还建议再增加“用人单位不得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等方式对劳动者实施罚款、扣减工资等经济处分”的规定。

企业罚员工款 老板将被罚钱

迟到罚100块、没完成任务罚500块……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企业或者单位随意处罚员工的事情经常见诸报端。这种情况或将因为修法而改变。

广东省人社厅厅长欧真志介绍草案修订情况说明时表示,修订该条例一个亮点就是,强化了法律责任。草案第52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了经济处分内容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实施经济处分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按照已经实施经济处分的人数每人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经济处分侵害休息权亟待禁止

省人大财经委对该条例也提出了审议意见。该委认为不单在具体条文中规定处罚措施。还应该在条例第15条加上原则性的条款,即“用人单位不得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等方式对劳动者实施罚款、扣减工资等经济处分。”

广东省人大财经委解释,因为一是原来企业据以实施经济处分的法律依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被废止;二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资支付条例均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工资,除法定代扣责任及劳动者过错造成用人单位直接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外,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扣减劳动者工资。

另一方面劳动合同法第25条规定,除竞业限制和保密协议外,不得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用人单位通过规章制度制定经济处分,属于惩罚性违约金性质的规定,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

省人大财经委表示,现实中很多企业肆意通过实施经济处分侵害劳动者劳动报酬权、休息权、隐私权等,亟需在立法上明确予以禁止。

第二篇: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修订)

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修订))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劳动保障监察职责 第三章

劳动保障监察的实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管辖

第三节

监察程序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第一条

[立法宗旨]为加强和规范我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适用本条例。劳动者举报、投诉,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接受劳动保障监察,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上下级关系]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全省劳动保障监察规则,对全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市、县(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任免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前,应当书面征求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意见。

第四条

第四条

[协同配合]公安、工商、财政、经(工)贸、外贸、国资、税务、建设、民政、卫生、海关、审计、司法等有关部门以及用人单位的主管单位、银行,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并建立沟通、联动机制。县级以上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

第五条 [政府责任]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劳动保障监察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各级人民政府建立执行维护劳动者权益目标责任制,由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的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进行考核和监督。

第六条 [守法诚信档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根据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情况,分类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对发生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按规定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信息共享、协助配合]人民银行、证监、建设、工商和外经贸等部门应当根据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守法信息,对用人单位及其相关责任人的相关信息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人民银行记入征信档案;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把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情况作为审办信贷业务和要求提前还贷的重要依据。

(二)对有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建筑施工企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全省各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予以公布。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有关信息纳入经营诚信档案,并作为审查认定著名商标、评选守信企业的条件之一。

(四)证监会将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情况作为审查公司上市、发行证券、债券的条件之一。

(五)外经贸主管部门将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情况作为对外加工贸易审批条件之一。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突发性事件、查处童工等案件以及用人单位阻挠劳动保障监察的,公安部门应给予相关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查询企业登记、股东(出资人)姓名和出资情况等信息给予协助。

第八条

[限制出境]用人单位有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尚未处理,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依法需要追究,依照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规,不准其外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责任人出境。

第二章 监察机构和监察员

第八条 [委托执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依法设立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向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镇)、街道派出劳动保障监察员或者设置派出机构,处理有关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第十条

[监察员配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配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和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新任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当具备以下任职条件:

(一)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满三年,熟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监察业务;

(二)具有公务员身份(依照公务员管理身份);

(三)经国家或者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第十一条

[监察协管员]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聘用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协管员经培训考核后,在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的指导下,开展采集、报告用人单位守法信息等劳动保障监察辅助性工作。监察协管员的工作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工作经费和人员聘用、培训考核、工作职责等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法律保护]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劳动保障监察人员依法履行劳动保障监察职责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和阻挠。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秉公执法。

第三章

劳动保障监察的实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三条

[监察方式]劳动保障监察采取巡视检查、书面审查和处理举报投诉等方式进行。

第十四条

[调查权力]劳动保障监察员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有权随时进入用人单位劳动场所检查,用人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并不得阻挠。第十五条

[书面审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要求用人单位每年定期如实报送本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有关书面资料进行审查。

第十六条

[日常巡查]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每年制定巡视检查计划。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每年应当对一定数量的用人单位开展巡视检查。对重点监控的用人单位,应当加大检查频率。

第十七条

[信息公布]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向社会公布用人单位守法情况。

第十八条

[法制宣传]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求用人单位在劳动场所设置劳动保障法律宣传牌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场所显著位置悬挂或者张贴,并妥善保护宣传牌,不得移动、涂污、损毁、遮盖。

第十九条

[工资担保]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装修)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等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及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工资支付担保制度。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前,建筑施工企业设立工资支付担保或者在指定银行开立工资支付保证金账户。工资支付保证金由建设单位从预付的工程款中预支规定比例的资金存入该账户,用于保障建筑施工企业依法支付工人工资。建筑施工企业及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设立工资支付担保或保证金专户的,视为工程款不到位,有关主管部门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工资支付担保制度的具体操作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节 管

第二十条

[地域管辖]劳动保障监察由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

[市级管辖权]地级以上市及县级劳动保障监察管辖分工由各市人民政府确定,报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省级管辖权]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以下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一)省府直属或者中央、部队驻穗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单位,以及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外公布属其管辖的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

(二)认为在全省范围内有重大影响,需要直接调查处理市、县劳动保障部门管辖的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案件。

第二十三条[专属管辖] 对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医疗保险定点药店、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劳动保障监察,由核发其有关批准文件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

第二十四条

[级别管辖]下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案情重大的案件,可以报请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查处其行政区域内案情重大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也可以将自己管辖的案件指定下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

第二十五条

[指定管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生管辖争议时,由发生争议的各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提请共同的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第二十六条

[跨区协助]建立跨区域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配合协助制度。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可以直接向需要协助的劳动保障部门请求协助办案,被请求方应予协助。跨省请求劳动保障部门协助的,可先通过省级劳动保障部门请求对方协助。

第三节 一般程序

第二十七条

[主动立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用人单位可能存在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立案查处。

第二十八条

[举报方式]举报人举报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可以采用书面、口头、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第二十九条

[举报立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及时调查核实举报人提供的主要线索和证据,认为有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应当立案查处。

第三十条

[投诉受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投诉,应当依法受理并立案查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投诉后,发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事实存在争议的,应当告知投诉人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经调查发现违法事实清楚的,应当依法查处。

第三十一条

[集体投诉]因同一事由引发10人以上集体投诉的,投诉人应推选出3名以下代表投诉,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由全部投诉人和被推选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推选书。代表投诉未提交符合规定的推选书,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告知补正。

第三十二条

[委托投诉]投诉案件应当由本人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当面提交本人身份证明、投诉文书和本条例规定的其他投诉材料。投诉人确因本人身体原因或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当面提交投诉材料的,可委托他人代为投诉,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由委托人和受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委托公民代理投诉的,应提交委托代理人不收取委托人代理费用的书面协议。不按照前三款规定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一次性告知依照上述规定投诉或补正材料。

第三十三条

[投诉文书]投诉文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投诉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文书指定送达地址和联系电话;

(二)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

(三)明确具体的投诉请求事项、权益受侵害的事实。投诉人不签署姓名、未按规定当面提交投诉材料、投诉请求不明确的,按举报受理。

第三十四条

[投诉受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投诉,应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立案。

第三十五条

[不予受理]投诉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并及时书面告知投诉人:

(一)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范围;

(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案件不具有管辖权的;

(三)集体投诉、委托投诉没有在要求期限内补正推选书、授权委托书的;

(四)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仲裁或已经提起诉讼(仲裁或诉讼未作出实体裁决的事项除外)的;

(五)对同一事项重复投诉的;

(六)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超过2年的。劳动者投诉追索工资,对追溯时间超过用人单位工资支付台账保存期限的部分,不予受理,经查确实因为台账销毁导致无法核实工资数额的,不予受理。

第三十六条 [放弃投诉]劳动者投诉后,非因本人身体原因或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拒不接受调查询问、拒不补正材料或拒绝提供证据材料的,视为放弃投诉。

第三十七条 [材料收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时,可对用人单位的工资、考勤等相关劳动用工材料和记载相关内容的设备进行封存。

第三十八条

[用工台账]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名册包含职工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录用时间等项目。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工作时间记录台账,台账应当包含职工每天上下班时间、加班时间。

第三十九条

[行政协调一]劳动者投诉拖欠克扣工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工伤医疗费等涉及个人权益处分案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立案后,可以根据投诉人的请求进行协调。协调期间中止计算办案时限。协调采取电话、召集有关方面协调等方式进行。

第四十条

[行政协调二]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终止行政协调:

(一)投诉人撤回协调申请或者一方不愿意继续协调的;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意见的;

(三)7个工作日内不能完成协调,劳动保障部门认为不必要再行协调的。因双方意见不一致而终止行政协调或达成一致意见后反悔的,应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

第四十一条 [行政协调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意见的,可制作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后发生法律效力。

第四十二条 [支付令]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意见的,劳动者可以凭协议书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四十三条

[结案方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根据调查、检查的结果,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对应当改正未改正的,依法责令改正。

(三)存在本条例第四十四条情形的,撤销立案。

第四十四条

[撤销立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立案后经调查,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立案,并告知当事人:

(一)存在第三十五条情形但已经受理的;

(二)按照第三十条和第四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

(三)当事人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仲裁,或者已经申请支付令、提起诉讼解决的;

(四)由于用人单位关闭等原因,导致客观上无法收集证据材料认定存在违法行为的;

(五)投诉人撤回投诉申请,或者投诉人拒绝接受询问视为放弃投诉的;

(六)按照第四十四条规定经协调达成一致的;

(七)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已改正的。

第四十五条

[送达]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限期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理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法律文书应当在作出后当场送达当事人;无法当场送达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按照规定采取公告方式送达的,可在本地区新闻媒体、本单位公共网站或者被送达人办公场所或者住所进行公告,公告期30日。因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等原因,需要缩短公告期的,公告期3日。用人单位、投诉或举报人等当事人指定送达地址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通过邮政系统将法律文书邮寄向该地址的,视为送达。

第四十六条

[财产保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过程中或者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前,发现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有逃匿或者转移财产等行为,情况紧急,将导致劳动者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立即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主要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规定,在24小时内对用人单位执行财产保全。

第四十七条

[执行申请]行政处理决定生效后用人单位未主动履行的,处理决定确定的权利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权利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强制执行的,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施工单位违法]施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催告,在付清工资前,对招投标工程,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暂停其投标资格;对直接发包工程,暂停办理其承接工程的施工许可证:

(一)拖欠工资三个月以上;

(二)拖欠工资数额三万元以上的;

(三)拖欠工资人数达十人以上的。因拖欠工资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造成人员死亡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暂停其投标资格或者暂停办理其承接工程的施工许可一年至两年。

第四十九条

[阻挠监察]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拒绝提供必要资料的;

(二)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封存的证据材料擅自处理的;

(三)阻挠劳动保障监察员依法进入劳动场所检查的;

(四)无正当理由,不按照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接受调查或者未按照要求提供证据材料的;

(五)打击报复举报人、证人和劳动保障监察员的;

(六)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逾期不履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理决定的。

第五十条

[扣押证件]用人单位、职业介绍机构扣押劳动者身份证等证件,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其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

第五十一条

[毁坏宣传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用人单位场所设置的法制宣传牌被擅自移动、遮盖、涂污或者损毁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用工单位违法]使用劳务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违反法律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标准处以罚款:

(一)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的;

(二)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的;

(三)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的;

(四)在非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使用劳务派遣劳动者的;

(五)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

第五十三条

[用工台帐]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万元罚款:

(一)未为本单全体劳动者办理录用登记或者建立名册的;

(二)未按照规定保存录用登记材料的;

(三)伪造录用登记材料或职工名册的;

(四)未按照规定登记、保存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记录的。(依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并扩大规定)

第五十四条

[员工身份审核]用人单位新招用员工,未审核员工的身份证明并留存复印件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拖欠工资]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除依法责令加付赔偿金外,可结合情节严重程度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累犯处罚]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三个月内再发生同类违法行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以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

[社保违法]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用人单位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用人单位逾期不申报的,除可按照本条例有关规定处罚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依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根据劳动者本人提交的工资数额及相关证据确定应缴数额。

第五十八条

[监察员违法]劳动保障监察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二)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三)向他人泄露案情、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及有关保密资料,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泄露举报人身份导致受到用人单位打击报复的。第五十九条

[政府部门违法]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违法,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责令撤销,并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非法干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六十条

[违法用工]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有劳动用工行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并及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

第六十一条

[实施]本条例自2008年

日起施行。

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劳动监察条例》同时废止

第三篇:劳动保障监察

对当前劳动保障监察的一些思考

【摘要】劳动保障是工业化的产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劳动就该有劳动保障,劳动保障则也需要有劳动监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作为两个相互联系又有着相对独立的利益群体,双方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如何做好两者的和谐共赢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是实施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的唯一部门,其所属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正是针对这两个社会主体负责具体实施工作职能,这种唯一性决定了其执法的权威性。改善劳动关系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不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超时加班、欠缴社会保险费、雇用童工、就业歧视等均有存在。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国家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得以贯彻执行。

劳动关系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关系,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广泛的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既是民生工作,也是群众工作。在市场经济工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专门针对监督、敦促、检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履行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应运而生。劳动保障监察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为职能准则,较好地维护了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了诸多劳动纠纷,在促进经济水平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由于劳动监察工作较之欧美发达国家开展地要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鉴于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以及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劳动保障体系不能照搬国外方式,而是要通过实际工作获取经验,一步一步加以完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进入经济发展转型期,大量农村剩余涌入城市,使得劳动力市场空前活跃,为城镇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多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代价的。非公企业急剧增加,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分层化。一些地区,部分行业的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其中以不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超时加班、欠缴社会保险费、雇用童工等较为常见。在这些劳动纠纷事件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均有待加强,只着眼于自身利益,总是根据主观想法来对一些行为来判断利弊,而不是很据法律依据合理合法解决,对已侵害对方利益的事实视而不见,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升级。如果不加以控制,及时处臵,很有可能影响到社会和谐发展。

近几年来,企业通过不断地“升级”、“转型”,经营管理形式发生变化,各类产业经济的发展,用工量逐步增多。不少单位为减少企业成本,赚取最大利润,有些甚至存在知法犯法行为,制定了一些有损劳动者利益和有悖法律法规的内部管理规定及制度条款,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经营管理者制定管理制度时不征求职工意见,反映的是个人的意志,也从不主动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审核,自行其是。由于职工特别是外来民工法律知识欠缺,遇到不合法条款也浑然不知。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劳动者面对目前就业难的形势,认为找到工作不容易,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保险费、收取风险抵押金、延长工作时间、增大劳动强度等能忍则忍,放弃自己应有的权益。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中罚款条款众多,即使非常仔细,也会被一些霸王条款约束,莫名其妙被扣除工资而鲜有奖金到手,但职工往往也只是敢怒不敢言,忍气吞声勉强承受利益被侵害,这为今后产生矛盾埋下隐患。在签订劳动合同方面,很多企业为减少生产成本投机取巧,在录用职工的时候不提及劳动合同的签订,以此来逃避缴纳保险;作为劳动者,很多本身法律意识不强,觉得签订合同就如同手脚被绑定失去自由,是一种无形中的约束,无法随时辞职走人。然而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往往最后都会因为一开始没有签订合同,吃了哑巴亏。为规范用工,各级劳动部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但仍有一些小企业不够重视,用人情况混乱,用工不明。在接受职工投诉中,有很大部分人员正是没有签订书面合同的,由于缺乏工资约定依据,职工工资无法明确,给劳动部门的劳资调解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劳动合同作为一种契约式的书面证明,是体现劳动关系最直观的依据。加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合同签订的认识,是一项长久的工作,是规范整个社会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在市局领导指示下,劳动部门通过免费开展法律法规事务培训班,召集各企业主和人事主管加以培训,加深理解相关法律条文。更是走上街头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册,尽最大可能把《劳动法》等法律知识宣传到位。各基层劳动部门每年开展“双推”工作,把劳动合同签订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不仅每年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还要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检查,通过现场宣传、督促、指正逐步提高用人单位主动签订合同的意识,规范用工。劳动合同的签订,主要还是靠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身积极主动,再配合部门不定期检查,建立起良好的氛围。就全市来说,大大小小的企业有上万家,涉及职工数更是几十万、上百万,要落实好政策,也需要做好劳动监察工作人员的配臵。只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强劳动监察建设,壮大劳动监察队伍,才能更好的保证监察、监督工作。在各级劳动部门的不懈努力以及政府大力宣传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展开,如今的劳动用工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了解到的因未签订合同导致纠纷难处理的真实现状,对合同签订的必要性有了充分、深刻的认识,切实提高了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识。在日常的群众接待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因老板拖欠工资而来投诉的。这些老板往往是经营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又或者是个体商户,用工制度不规范,自身也对建立良好劳动关系没有足够的重视,结果导致劳资双方纠纷频发。在诸多涉及劳动纠纷问题中,因企业倒闭及老板逃逸引起的拖欠职工工资问题一直是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的。在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下,有些企业因经营不善,减产倒闭,劳资矛盾严重,尤其是欠薪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等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潜在风险。经济的不景气,导致许多企业业务量减少,职工工资难以为继。特别是一些鞋厂,由于早期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在一大批办厂潮流过后,面对如今行业整顿、产品滞销、资金链断裂、企业饱和等问题,维持经营已经出现了相当多的困难,因此导致大部分的拖欠工资现象出现在鞋厂之中。

以今年七月份发生的一起企业倒闭欠薪为例。七月底,镇劳动部门接到职工投诉,本镇某村一鞋厂因经营不善倒闭,尚欠职工工资130多万,涉及人数170多人,发放限期改正指令书也未能按时结清工资。由于金额巨大,政府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成立专门处臵小组,召集管理区、法院、公安等部门商讨处理办法。经过调查,此企业经营不规范,可收回货款已经没有,老板自己也已经没有钱款支付。政府劳动部门一向重视企业欠薪问题,一方面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稳定情绪,及时告知资金筹集情况,另一方面迅速启动相关程序,集中各方面力量,快速处理。根据这种情况,劳动部门迅速介入,政府为保障职工生计,一边以垫资的方式先行发放部分生活费,安抚职工情绪,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一边通过联系法院查封厂房、冻结剩余设备及部分半成品、拍卖房产等方式筹集资金用来支付所欠工资,尽快速度解决好职工工资问题。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违法行为,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坚决及时移交同级公安机关处理。此次案件能快速解决得益于市镇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各部门相互之间积极配合。

在案件处臵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劳动保障监察的目的是规范劳资关系,这一点触及到目前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公检法、工商、税务等部门,其实际的执法权力却与它们差距很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主要法律依据是《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合同法》,它们虽然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但力度、强度已不能适应现在变化中的劳动环境。在近年工资拖欠案件偶发的背景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缺少强制措施,执法中没有查封物品、冻结账户、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等强制措施。对拖欠工资现象,劳动监察部门只能处罚,未能有效的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威慑和遏制,对企业负责人死拖硬赖欠薪、有的转移隐匿财产,逃避处罚,只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于申请法院执行程序复杂、执行期过长,劳动保障监察的行政处罚只能是一纸空文,而劳动者赢的有可能只是一场空头官司,客观上纵容了企业违法,造成劳动者利益被侵害。就上述例子而言,对于企业负责人无视要求支付所欠薪资的限期改正指令书,仍我行我素,作为劳动保障不能无法采取更强而有力的措施,最终需要移交派出所及申请法院的介入,其中还涉及到能否立案的问题,这让处臵效率大打折扣。任何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立法者如何高瞻远瞩也不能穷尽未来社会状态的多变。要加强立法,应以《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为依据,根据不断变化的劳动用工环境,修改相关条例法规,结合劳动监察难、执法难的实际情况,按《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缩短劳动处罚执行时间,以使逃避责任的用工单位得到及时惩罚。作为执法部门也应当与时俱进,做出适当的流程调整,这样才能更契合实际地将整个劳动关系规范起来,改善劳动环境。

乘着改革的东风,我市经济发展迅速,以民营企业为代表一大批经济体迅速崛起,成为浙江东部地区一颗闪耀的星星。其中以水泵机电制造行业以及各类鞋业最为出名,产品销售遍及国内外。宽阔的市场需要巨大的劳动力投入,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投身之中。做好劳动保障符合当前时代要求,是一项关系到每一个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作为一名刚刚加入劳动保障监察的新人,深感这份工作所承载的社会责任,这是对自身的一次挑战,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理论都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告诫着我们臵身实际工作的重要性。理论是对经验的总结,是前进的动力支持;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是永不落后的工作方式。劳动保障监察,将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能够投身之中,任重而道远。

第四篇:加强劳动保障监察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促进工伤保险扩面征收

为了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管理,扩大我县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范围,我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采取以下措施来开展此项工作的:

主要做法

一、加强劳动用工备案管理

我县用人单位自扫用工之日起,按照《关于做好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通知》毕署人社通(2010)95号和《贵州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到我局监察大队进行劳动用工备案。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用工备案表》对其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进行核实签字后到社保局进行参保。目前在我局监察大队备案的用人单位共有334个,已经进行劳动用工备案50000余人,已签订劳动合同50000余份。

二、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促进企业全员参保

我局通过和县工商局、县工能局、县安监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住建局等部门搭建我县辖区内各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情况形成“同一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工作平台。以便了解各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工作协调和配合,针对用人单位的

1类型,各施其职,各负其责认真抓好工伤保险的参保扩面工作,将我县各类企业、尤其是高风险企业的全部员(包括农民工)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以确保企业职工在受到因工伤害和职业病危害时能够得到经济补偿和基本生活保障。

三、转变监察手段,强化监察效果

今年2月份,我局举办了对煤炭、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行业为期2天的劳动保障法律的培训,加强了用人单位的用工管理,从而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通过举报投诉、日常巡查、专项检查活动对我县各用人单位的用工情况用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等形式主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从而从源头上掌握各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改变了以往的那种被动式的监察。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劳动合同和签低情况

(一)是用人单位处于优势地位,经常利用广大劳动者找工作的迫切心理,与其达成口头协议或不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双方发生矛盾,用人单位以此推卸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从而导致在劳动者合法权益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双方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冲突;有的用人单位虽然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未把合同文本发给劳动者手中,从而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用人单位招用工不规范,存在私招乱雇现象。

二、工资福利不到位,导致工人未参保

部分用工单位都没有按照《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特别是煤矿企业和建筑行业,工程层层转包、内部关系混乱。基本上是短期用工,根本就没有为工人参加工伤保险,此外,还有部分用人单位在未征得工会或劳动者同意的前提下故意延长工作时间,又不支付相应的报酬。有些劳动者因连续长时间的工作,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用人单位却不愿意赔偿,使劳动者陷入困境,生活无助。进一步恶化劳资关系。

三、职业健康管理不到位。

部分用工单位没有按照规定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和离岗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甚至弄虚作假,导致劳动者进入工作岗位就发生职业病。

第五篇:劳动保障监察

一、劳动保障年检主要检查哪些内容? 回到顶部

根据劳动部《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年检工作制度的通知》(劳部发[1996]214号)的规定,劳动保障年检的内容主要是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重点是:用人单位制定劳动管理规章制度的情况;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用人单位遵守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遵守社会保险规定的情况。各地还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增加年检内容。

二、劳动保障监察程序是什么? 回到顶部

根据《辽宁省劳动监察条例》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的规定,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日常巡视检查中按下列程序进行:(1)告知用人单位劳动监察内容、要求和方法;(2)进入劳动场所,查阅、复制有关劳动管理的资料和询问有关人员,填写《劳动监察登记表》,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拍摄、录音;(3)制作现场检查、询问笔录。对涉嫌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按照下列程序处理:(1)登记立案;(2)调查取证;(3)经调查取证认为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对不能认定有违法行为的案件,予以撤销;(4)制作处理决定书,并自签发之日起7日内送达用人单位。

三、哪些侵权行为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回到顶部

(1)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发生在2年内的;

(2)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

(3)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并由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四、用人单位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出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应该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回到顶部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针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处罚决定都是具体行政行为,用人单位如不服,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或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

五、哪些企业应当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 回到顶部

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和建筑业企业。

六、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缴存比例是多少? 回到顶部

建设单位和建筑业企业应当在办理施工许可证之前,各按合同价款的1%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

七、如何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 回到顶部

根据《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辽宁省劳动监察条例》、《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劳动保障部令第25号)等法律、法规,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设立举报、投诉信箱。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举报人反映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查处,并为举报人保密。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对因同一事由引起的集体投诉,投诉人可推荐代表投诉。投诉应当由投诉人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递交投诉文书。书写投诉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笔录,并由投诉人签字。

八、劳动者举报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无期限要求? 回到顶部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规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因此,劳动者举报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的时间要求是在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两年内。

九、什么童工?什么是未成年工?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回到顶部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第364号令)第二条的规定,童工是指用人单位招用的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劳动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但依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十三条,文艺、体育单位经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可以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运动员。学校、其他教育机构以及职业培训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不影响其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不属于使用童工。

十、劳动保障监察的内容有哪些? 回到顶部

根据《辽宁省劳动监察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监察:

(1)招收、聘用职工情况;

(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订立、履行情况;

(3)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情况;

(4)工资报酬的支付和最低工资保障情况;

(5)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以及保障职工享受社会保险权利情况;

(6)女职工、未成年工和残疾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情况;

(7)职业技能培训情况;

(8)遵守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规定情况;

(9)承办对外劳务合作、境外承包工程和公民个人出境就业的机构维护境外就业人员合法权益情况;

(10)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劳动监察的其他事项。

十一、劳动保障监察有哪些方式? 回到顶部

根据《辽宁省劳动监察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劳动保障监察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举报专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群众举报,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的活动。

(2)日常检查。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人员按照制定的规划,以一定的频率巡视用人单位及劳动场所,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并依法处理的活动。

(3)专项检查。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针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集中组织专项检查的活动。

(4)检查。又称劳动保障年检,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措施。

十二、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有什么区别? 回到顶部

(1)主体不同。劳动保障监察权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行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内设职能机构;劳动争议仲裁权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行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用人单位的代表组成。

(2)性质不同。劳动保障监察是行政执法活动,劳动争议仲裁是一种准司法行为。

(3)目的不同。劳动保障监察以查处违法行为,督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为目的;劳动争议仲裁以解决劳动纠纷为目的。

(4)启动的条件不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可以通过日常巡视主动进行检查活动,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只能依据申请人的申请启动仲裁程序。

(5)法律依据不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处罚违法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处理案件时可以法律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合同为处理依据。

(6)权力不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行政处罚权;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行使调解权和仲裁权。

(7)法律后果不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监察决定没有行政强制权,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由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8)救济途径不同。当事人对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监察决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下载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保障监察首问负责制

    劳动保障监察首问负责制1、在办公场所和公务处理过程中,首先接受来访、来信、来电咨询、投诉、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负责制责任人,必须认真对待对方提出的问题,使之迅速、......

    劳动保障监察[五篇材料]

    白银区劳动保障监察 “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效率,促进用人单位全面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各项......

    关于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制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制度 一、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基本原则 1、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的原则;3、......

    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劳动保障监察事项(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

    劳动保障监察询问笔录

    劳动保障监察询问笔录笔录起至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时分 笔录地点:被询问人姓名:性别: 户籍所在地:身份证类型:号码:工作单位:职务: 电话:其他联系方式:询问检察员签字: 其他参加人:记录人:笔......

    劳动保障监察年终工作总结

    劳动保障监察年终工作总结 key word:年终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在局党组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按照我局及省厅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劳动和社会保障中心工......

    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一、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 二、用人单位扣押招用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

    在全县劳动保障监察

    全县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有效提高全县劳动保障监管工作水平,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劳动保障监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