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练习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2)望其旗靡 ..
(3)三军可夺气(4)朝气锐 ..
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乙文中的中心句是。(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二)【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 5
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①,易置②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③,佯败走,而警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
[注释]①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②易置:撤换。③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1.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2)牺牲玉帛 ...
(3)而绝其粮道(4)秦悉坑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3.(1)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
(2)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4.乙文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三)【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0”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乙】用兵之法:高陵①勿向②,背丘③勿逆④,佯北⑤勿从⑥,锐卒勿攻,饵兵⑦勿食,归师勿遏⑧,围师⑨必缺⑩。穷寇⑩勿迫⑩。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今译》)
【注释】①陵:山头。②向:仰攻。③匪:高地。④逆:迎击。⑤佯北:假装失败。⑥从:追逐。⑦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⑧遏:阻击。⑨囤师:包围敌方部队。⑩缺:让条出路。⑨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⑥迫:逼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与之乘(2)公将驰之 ..
(3)既克(4)望其旗靡 ..
2.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根据甲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运用文中..
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也可用自己的话叙述)。
4.“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有人却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5.甲文中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乙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
6.结合“长勺之战”,对乙文“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一)答案
1.(1)驱车(追赶)(2)倒下(3)士气(4)锐利(饱满)
2.(1)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2)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意思对即可)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4.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_1)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2)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3)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等。
【乙文译文】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方的混乱无序;以我方的沉着冷静,对付敌方的躁动不安,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用我方的靠近战地,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我军的安逸从容,对付敌军的疲劳仓促;用我军的粮饷充足,对付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不要去截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
(二)答案
1。(1)同“遍”,遍及,普通。(2)古代猪、牛、羊等祭祀晶。(3)截断(4)动词,活埋。2.(1)做官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为什么参与呢?(2)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了原来的军官。3.(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悉更约束,易鼍军吏。4.纸上谈兵;不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乙文译文】赵括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军官。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事,派了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结果)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兵士便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三)答案
1。(1)(共同)乘车(2)(驱车)追击(赶)(3)战胜(4)倒下。2.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3.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公鼓之,鲁师一鼓作气,齐师士气已竭。(点到鲁师凭旺盛的士气致胜即可。用现代文回答亦可。)4.不设统一答案。参考示例:“一鼓作气”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原指在战场一}二决胜的关键是士气,古代用击鼓的方式指挥进军,丽只有在第一次击鼓时才熊振作军队的士气,后面几次就差了。所以j成语“„鼓作气”中的“鼓”是击鼓的意思,“作”是振作。使用中发生错误,大多是不理解成语意思所致。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就不会用错了。5.第一次,与“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一致(文中有“惧有伏焉”句)6.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存自己。(意思对即可)
【乙文译文】所以,用兵作战的法则是:不要仰攻已经占据高山的敌人,不要正面攻击背靠丘陵屏障的敌人,不要追击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进攻士气正旺的敌人,不要理睬用小部队作诱饵的敌人,不要拦截撤退回本国的敌人,包围敌军时要留缺口,不要过于逼迫已经陷入绝境的敌军。这些都是用兵作战的最基本的法则。
第二篇:《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柴沟堡二中九年级语文第九周周练卷
出题人:李向群审题人:姓名分数
1..默写(毎空3分共60分)
(1)蒹葭苍苍。(《蒹葭》)
(2),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3)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李白在《行路难》“,”这句诗中写出了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现示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5)《岳阳楼记》中,“,”运用拟人手法,从空间上极写洞庭湖广阔浩淼的气势。
(6)《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理想和抱负的诗句是:。
(7)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把酒问月,感月之阴晴圆缺,悟人之悲欢离合,从而发出对天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
是:。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人才经过艰苦磨炼的益处
是:。
(9),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0)《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入口处特点的句子
是:。
(11)《小石潭记》中描写游鱼动作迅疾的语句
是:。
(12)《饮酒》反映了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2.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共8分
(1)公将驰之(2)望其旗靡 ..
(3)三军可夺气(4)朝气锐..
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共10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
是,;乙文中的中心句
是。(均用句中原文回答)10分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12分
第三篇:曹刿论战中考对比阅读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阅读答案汇编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阅读答案汇编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 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分)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
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2分)
答:
10.C;(2分)11.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1分)12.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2010年福建泉州市)
(一)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5—8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何以战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 C、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D、又何间焉 此为何若人 6.翻译句子。(6分)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5分)5.(3分)C6.(6分)1鲁庄公与曹刿同乘(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2小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孚”“福”各0.5分)7.(3分)不是多余的。(1分)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1分)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1分)8.(3分)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2010年山东省滨州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王者何贵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2)小惠未徧 徧:____________(3)战则请从 从:____________(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译文: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2分)9.(1)参与(2)通“遍”,遍及,普遍(3)跟随(4)不是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10.B 评分:共2分。11.(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评分:共2分。每句l分,意思对即可。12.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10年四川省宜宾市)
(三)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完成20—23题(1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0.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又何间焉()(2)小惠未徧()(3)必以信()(4)公问其故()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2.“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2分)
答:
23.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2分)答:(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www.xiexiebang.com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ó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 视 其 辙(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答:
(二)10、(1)赐福,保佑。(2)大腿。11.(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13.(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 14.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
(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7~20题。(共12分)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乙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3 {9 a& a" f/ x2 J7 Q/ M0 N3 G8 _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5 K: |} l1 z-f/ d9 a/ W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17.解释下列短语。(2分)
(1)三鼓:(2)败绩:(3)不私:(4)恂恂:(5)立斩以徇: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译文: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译文: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20.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4分)
答:
17.(1)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2)溃败,失败,败逃(3)不占为己有(4)小心谨慎、谦和的样子(5)立即斩首(来)示众(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18.(1)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横木察看齐国的军队。
(2)(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
(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9.A(2分。甲选段未讲“取信于民”)
20.曹刿: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2分,每点1分,用“以逸待劳、随机应变”的也对,但意思接近的不能重复给分。意对即可)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取信于民;谋而后战。(2分,任意答到2点即可,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喜欢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每当军队驻扎休整,他就督促将士练兵,都穿上重重的铠甲来训练他们。士兵中有私拿老百姓一根绳子捆扎草料的,就立即斩首来示众。士兵晚上住宿,百姓开门希望他们进屋,没有人敢进去。军队号令“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有人生病,岳飞亲自为他配药。(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岳飞)擅长以少击多。凡是有进攻(之事),就召集所有的官员一起谋划,制定策略后再进攻,因此从未有过失败。敌人因此议论说:“摇动山容易,摇动岳家军难。”每次筹集军粮,(他)一定皱着眉说:“东南百姓民力枯竭了!”(岳飞)爱惜贤能,礼遇士人,谨慎谦和,极具儒将风度,每次辞谢升官,必定说:“将士效力,我有什么功劳呢?”
(2010年河北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14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⑦济,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⑵然后襄公鼓之
鼓:
1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文: 1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答:
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答:
二.10.(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
11.C(ABD三项均为介出处所,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12.(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
13.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分)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示例二:鲁庄公“鄙”。(1分)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
14.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
(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算对)(2010年辽宁省丹东市)
(一)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8—10题。(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王①,帝②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③置酒,众皆褒美,坦④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②帝:宋太宗。③僚属:下属官吏。④坦:指姚坦。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又何间焉?()(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众皆褒美,坦独俯首。()(4)尝作假山。()9.翻译选文中画“ ”的句子。(4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2)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
译文:
10.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鲁庄公与宋太宗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有何相同之处?(2分)答:
27.(2011·山东省德州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3分)【答案】
11.答案示例:①参与②猪牛羊等祭品
评分: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示例:大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会据实情断案。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示例: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 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评分:3分,三个可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27.(2011·山东省德州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3分)
【答案】
11.答案示例:①参与②猪牛羊等祭品
评分: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示例:大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会据实情断案。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示例: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 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评分:3分,三个可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
27.(2011·山东省德州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3分)
【答案】
11.答案示例:①参与②猪牛羊等祭品
评分: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示例:大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会据实情断案。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示例: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 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评分:3分,三个可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27.(2011·山东省德州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3分)【答案】
11.答案示例:①参与②猪牛羊等祭品
评分: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示例:大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会据实情断案。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示例: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 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评分:3分,三个可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
27.(2011·山东省德州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3分)
【答案】 11.答案示例:①参与②猪牛羊等祭品
评分: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示例:大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会据实情断案。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示例: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 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评分:3分,三个可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
第四篇:《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一、原文填空
1、曹刿坚持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取信于民)是:。
3、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4、“ ”“ ”的结局证明了曹刿的指挥正确。
5、曹刿在“齐人三鼓”后才同意下令进攻的原因是:。
6、曹刿根据“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做出了追击敌人的决定,这样做的原因是:。(限四字应为:)
7、我们常引用《曹刿论战》中用以强调作战要鼓舞士气的成语:。
8、文中与毛泽东“敌疲我打”、《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战术相近的句子是:。
9、《曹刿论战》中交待齐、鲁长勺之战背景的句子是:。
10、曹刿阻止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二、问答题
1、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2、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择战机的?
3、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最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作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条件。他们的观点有没有矛盾?请简要分析。
4、二、三段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找出其中一处,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第五篇:《曹刿论战》的阅读练习
《曹刿论战》的阅读练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等,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又何间焉②肉食者鄙③小惠未徧 ...
④彼竭我盈⑤必以信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⑦小信未孚⑧公将鼓之⑨公问其故 ...
⑩望其旗靡(11)忠之属也(12)遂逐齐师...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义:今义: ..
(2)可以一战古义:今义: ..
(3)小大之狱古义:今义: .
(4)再而衰,三而竭古义:今义: .
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何以战?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6)夫战,勇气也:
(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9)战于长勺:
(10)公将鼓之:
4.下面语境中“故”字与“故逐之”的“故”意思相同的是()
A.既克,公问其故。B.温故知新C.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欲擒故纵
5.下列句于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立有间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何以战 ....
6、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是()
A、肉食者谋之辍耕之垄上B、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苛政猛于虎也战于长勺D、登轼而望之环而攻之而不胜 ....
7、句中加点的词与“其乡人曰”中的“其”意思相同的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D、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与“公问其故”的“故”意思相同的是()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也。B、故人西辞黄鹤楼。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9、与“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是()A、神情与苏黄不属B、召令徒属曰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
10、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是()
A、曹刿/请见B、神弗/福也C、公/与之乘D、可/以一战
11、朗读节奏分析正确的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2.理解填空。
①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忠之属也”具体是指。“忠之属也”的实质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②曹刿“乡人”阻止他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曹刿坚持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曹刿对鲁庄公说百姓不会跟你作战,因
为;神灵不会保佑你胜利,因为。③鲁庄公提出了三个可以迎战的条件,曹刿肯定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④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⑤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6)、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的时候。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时候。“彼竭我盈”指的是之后。“辙乱旗靡”是后发现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7)、文中最能体现曹刿深谋远虑的句子是。
13、本文记叙的线索是。“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和。
14.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我的理解:
15.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
16.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我的积累:
②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结合实际简要谈谈。获胜原因:
我的感受:
17.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18.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与战后,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①爱国将领②
答案:1.①参与;②目光短浅;③通“遍”,遍及;④案件。⑤ 指猪、牛羊等⑥ 赐福、保佑
2.①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②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3)在长勺交战(4)鲁庄公要击鼓进军(5)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3.C4 D5.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6.略写了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详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的表现,作者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7.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8.①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②如: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言之成理即可)9.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
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10.①有爱国心与责任感。在敌国入侵时,立即“请见”,参与“肉食者”所谋之事,并主动请战。②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把取信于民作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见卓识,其见解高于“肉食者”。③有较高的说话技巧。对乡人,是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对国君,是启发诱导,以理服人。④非常谨慎、稳重。战斗中仔细察看,洞悉了敌方败退的真相,方下令追击。⑤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战中能抓住战机,战后阐述了“敌疲我打”“一鼓作气”这样精辟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