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一轮复习策略分析
高三一轮复习策略分析
周村实验中学
自新课程实施和山东省自主命题以来,高考的立意已有所改变。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式、新变化和新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提出了今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的备考方案,供大家参考。
一、复习的指导思想
近几年的高考,集中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求能”的特点,进一步深化能力立意,重基础,出活题,考素质,考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坚持贯彻落实“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创新”的总体指导思想。
二、复习的原则
1.夯实基础
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及数学中一些隐含的知识点,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点。近些年来,我们都看到了高考的改革方向和力度,那就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因此,复习过程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应用。
2.立足教材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应以课本为主,同时借助资料,要把各节知识点进行整理,各章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图表,填空等形式,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几条线。
3.以学生为主
不重视数学的阅读理解和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这是很多学生的不良习惯。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仔细阅读题目,规范解题格式,主动对知识、方法进行归纳、概括、总结等,力争培养出学生会做,能得满分的良好习惯。
三、复习的做法
1.认真研读《新课标》,把握课改新理念
《新课标》是对各模块内容的教学要求的扼要说明,是我们教学和复习的重要依据。加强研究《新课标》可帮助我们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化,理清新旧知识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要求,认清选修和必修内容的内在联系,便于高三复习时对知识的正确组合和复习方法的合理配置。
2.认真研读《考试大纲》说明,把握高考新动向
《考试大纲》既说明了考试内容,又说清了考试要求。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务必清楚《考纲》规定的每章节的考试内容要求,务必清楚每一个知识点要求达到哪种层次,哪些是考试重点,哪些是非重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弯路,不做“无用功”,把有限的时间用来突出重点,加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准确把握命题的框架结构,科学定位复习策略。
3.认真研做各地高考试题,正确把握“怎么考”的原则
进入高三,我们高三数学组的全体老师反复研究高考题及专家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我们发现,数学知识的考查注重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题目设计将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去考虑,多在知识的交汇点处构思设计。近几年高考题还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考查。这提醒我们要在将基础问题学实学活的同时,也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五大数学思想,五大基本能力(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依然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因此,需要把复习内容中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能力体现在一轮复习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如何灵活运用数 1
学思想方法解题。另外,通过研做2008年新课程改革的四省区的高考题,还发现新增内容均占有较大比例,且解答题中至少有一个大题是新增内容,这也提醒我们在复习时要重视新增内容的复习,尤其是视图,导数、概率和向量的复习。
4.优化课堂数学结构,提高复习效果
对于每节课来说,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切实掌握了多少,学会了多少。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效率的高低,而课堂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师生下的功夫多少,针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我们高三数学组全体老师达成了如下几点共识:
(1)制定切实有效的复习计划。开学初,我们高三数学老师对高三的复习反复研讨,制定了总体计划和阶段计划,在什么时候讲什么内容,都有了明确计划和责任人,做到了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测评。
(2)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只有个人从充分备课,集体合作备课,才能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才能上好课,教好学生。根据我校安排,每周五下午三、四节集体备课,要求做到先周备课,分工合作,有主备人。集体备课前,首先对本周内教学存在的问题大家进行总结分析,然后由主备人准备好学案初稿,进行阐释,包括教材处理意见,教法手段、重难点分析,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题型题例如何设计,体现哪些思想方法,反馈练习的选练和操作等内容,最后大家集体讨论,补充和完善,并布置下周任务。
(3)打造两种课堂教学复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①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教学复习模式。老师分工合作,先周备课,精心设计学案,严把学案的质量和落实。学案内容包括七部分:考点要求、考点预测、考点知识梳理、考点基础题回顾、题型及典例分析、反馈练习和考点感悟。学案的操作如下: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复习;教师课前抽查批改,了解学生的学案情况,便于针对性教学;课上精讲点拨,包括要点、重点、难点、疑点、错点;引导学生纠错、归纳、整理、概括总结,使知识网络化,思想方法条理化;加强反馈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和方法;教师不定期抽查纠错本和学案,引导学生纠错和学案落到实处。②试卷讲评课模式。单元过关是保证三基落实的重要手段。我们每复习完一个单元,都要有一份高质的单元测试题。对单元测试的要求如下:测试内容是所有复习过的知识;要定时测试;要认真批阅全改;要有成绩分析;要有针对性讲评;要配备一组补救性反馈练习;要有经典题,错题回放。
5.抓好边缘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薄弱的边缘生是我们一轮复习中重点关注的群体,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是我们的重要责任。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做这项工作:①建立数学薄弱的边缘生登记表;②建立数薄弱的边缘生的成绩跟踪表;③课堂上多激励,多提问,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④批阅作业评语多鼓励;⑤作业面批分析纠错多引导;⑥自习课上与他们交流多谈心。以上是我们高三数学复习的一点想法和做法。
6.用好市教研室的限时作业四、一轮复习中主要反思
1、夯实基础,知识与能力并重。
没有基础谈不上能力;复习要真正地回到重视基础的轨道上来,搞清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以及对知识本质意义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回顾,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复习中要把注意力放在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上。
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是数学复习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要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适时进行探究式、开放式题目的研究和学习,深刻领悟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加以自觉的应用,力求做到使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切实的提
高。
学习好数学要抓住“四个三”:1.内容上要充分领悟三个方面:理论、方法、思维;2.解题上要抓好三个字:数、式、形;3.阅读、审题和表述上要实现数学的三种语言自如转化(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4.学习中要驾驭好三条线:知识(结构)是明线(要清晰),方法(能力)是暗线(要领悟、要提炼),思维(训练)是主线(思维能力是数学诸能力的核心,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最强大的创新动力,是检验自己大脑潜能开发好坏的试金石。)
五、下阶段一轮复习的主要思路。
1、在下一段复习中要加强以下几点,要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不要盲目地一味做题,不要急于攻难度大的“综合题、探究题”,复习要以中档题为主,选题要典型,要深刻理解概念,抓住问题的本质,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2、高考题大多数都很常规,只不过问题的情景、设问的角度改变了一下,因此,建议不要让同学在首轮中盲目地自己找题,而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做典型题目。
3、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搞题海战术的方式、方法固然是不对的,但离开大量的练习来学习数学同样也是错误的,其中的关键在于对待题目的态度和处理解题的方式上。
4、要精选题目,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学生少作无用功。
只有解决高质量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没有辨别、分析题目好坏的能力,这就需要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来选择练习题,以了解高考题的形式、难度。
5、要分析题目。
解答任何一个数学题目之前,都要先进行分析。相对于比较难的题目,分析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中架起联系的桥梁,也就是在分析题目中已知与待求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化归和消除这些差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程度和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例如,许多三角方面的题目都是把角、函数名、结构形式统一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选择怎样的三角公式也是成败的关键。
6、加强做题后的反思。
学习数学必须要做题,做题一定要独立而精细,只有具备良好的反思能力,才谈得上精做。做题前要把老师上课时复习的知识再回顾一下,对所学的知识结构要有一个完整的清楚的认识,不留下任何知识的盲点,对所涉及的解题方法要深刻领会、做题时,一定要全神贯注,保持最佳状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良好的心态备战高考。做题后,一定要认真反思,仔细分析,通过做几道相关的变式题来掌握一类题的解法,从中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总结出对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和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对做题中出现的问题,注意总结,及时解决,重点一定要放在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7、注意分析探求解题思路时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解题的过程就是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合理联想提取相关知识,调用一定数学方法加工、处理题设条件及知识,逐步缩小题设与结论间的差异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运用化归思想的过程,解题思想的寻求就自然是运用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典型问题中的运用。
如解题中求二面角大小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其一就是根据已知条件,在二面角内寻找或作出过一个面内一点到另一个面上的垂线,过这点再作二面角的棱的垂线,然后连结二垂足,这样平面角即为所得的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这个通法就是在化立体问题为平面问题的转化思想的指导下求得的,其中三垂线定理在构图中的运用,也是分析、联想等数学思维方法运
用之所得;其二就是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两平面的法向量夹角来求。
调整思路,克服思维障碍时,注意数学方法的运用。
通过认真观察,以产生新的联想;分类讨论,使条件确切、结论易求;化一般为特殊、化抽象为具体,使问题简化等都值得我们一试,分析、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运动变化等数学思想都是走出思维困境的武器和指南。
第二篇:2017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策略 发言稿
齐市第五十一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策略
陈长玉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于齐市第五十一中学的高三教师,现在就我们学校在高三进行一轮复习的情况做一下汇报。
一.复习的宗旨及具体的计划
高三一轮复习是历时最长,内容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复习,其复习效果直接影响高考的成绩,因此,相应的复习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的入学基础比较差,能力也比较差,所以我们的一轮复习宗旨是以基础为主,注重让学生打好基础。我们是从今年的5月份期中考试之后开始进入一轮复习的,按照优化设计上的顺序挨章进行复习,预计期末考试可以复习到选修四结束,假期复习有机化学必修部分,开学三月份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复习实验部分和选修三的内容。
二.复习策略 1.重视教材,落实细节
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无论如何进行拓展,都要以教材为蓝本。由于我们的复习是基本按照教材的顺序,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把教材带来,学生可以把习题与教材对号入座,相互影射,做到融会贯通。另外不要忽视书后习题的作用,其实学生觉得比较陌生的信息点往往是来自于教材的书后习题。比如说盐类水解的书后习题,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书后习题含金量都比较高。其实我们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对书后习题已经进行了辅导,这一遍的复习我们主要是对一些重点的物质进行强化。回归课本,将课本上的知识点全部熟读吃透,力求扎实掌握。复习的过程中不回避常规问题,因为高考也不回避,而且还会作为重点考察内容。在复习中能够认真理解和透彻领悟知识点的内涵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建立完整的思维体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举一反三。
2.整合教材,归类复习
其实我们现在用的这套教材,有很多知识点是重复出现的,它最初的设计理念应该是让学生经过一种循序渐进方式去加强对一些难点内容的理解。比如说水解: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在讲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时,书上有一组图比较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两种溶液颜色的对比;还是在这节资料卡片中提到的明矾净水,实践活动中提到的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都是给学生一个水解的实例,最后在选修四的第三章第三节进行集中讲解水解的知识点。在复习的时候,我们在复习到化合物这节的时候,就把水解的概念给学生复习了,进行了教材的一个部分的重新整合。另外就是这几本教材中多次提到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高考题中频频出现,而且又没有进行集中讲解。比如说过氧化氢,我查了一下过氧化氢除了在初中教材提到以外,高中教材在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的书后习题,演示实验,科学探究,科学视野的练习中一共出现了九处,分别体现了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弱还原性,不稳定性以及弱酸性。针对这样的物质我在复习到氧化还原部分时,做了一节过氧化氢的实验专题课,把学生分成7个小组,每两组探究一个过氧化氢的性质。事先我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了不同的药品,让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你桌子上的药品,设计一个能够验证过氧化氢某一个性质的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希沃软件,把学生当时实验的情况通过大屏幕展现给所有的同学。当时其实设计这个课的时候很忐忑,因为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差,而且我教的还是平行班,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也很配合,自己课前上网查了很多资料,设计的很成功。一些当时没有预习的学生,通过这次实验课,也和过氧化氢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在处理习题时,明显感觉要轻松很多,而且还增强了设计实验的能力。这样的物质还有很多比如锰,铬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我们在授课的时候尽量的进行整合,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重点物质根据常出的题型设计成实验探究课,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处理元素化合物时,我通常是把选修三的一些相关知识点也穿插进来,比如说构型,晶体类型,物质熔沸点的判定等。还有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那部分也有很多常考的但学生不太熟悉的方程式,比如高锰酸钾和草酸,硫代硫酸钠和硫酸,重铬酸钾和铬酸钾间的相互转化,也可以在复习必修一时穿插进来。
3.联系实际,提升感觉
氧化还原反应在历年的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们的学生基础不好,即使把氧化还原的概念背下来,在使用的过程中也用的不够灵活,而这个理论又贯穿于整个化学的始终。所以在一轮复习中,我先不复习概念,而是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还原性铁粉,金属化合价只能升高等相关内容,把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进行夯实,能够快速判断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等知识点。接下来和学生一起去探讨人衰老的过程,其中有一个原因应该是人被氧化可以衰老,所以人想抗衰老,可以补充氧化剂还是还原剂呢?竟然有同学说补充氧化剂,然后有人就说那会变成老头老太太,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笑过以后,我们师生一起去分析里面所包含的化学原理,这样强弱律就出来了。然后我们还可以提一提补血口服液,开盖以后要迅速喝掉,如果想增强补血口服液的效果,可以配一定量的维生素C服用,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对氧化还原理论感到很有兴趣,也加强了学生处理这部分习题能力,比用口诀来的快。再有最近两年的高考选择题中新增了对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个知识点的考查,难度较大,是学生主要失分点,尤其对我们学校的学生那就更困难了。究其原因我觉得是学生对高一必修一的离子反应的感觉很差,学生可能是因为先入为主吧,写离子方程式还是愿意先写化学方程式,然后再去改成离子方程式,对于高三的学生这个程度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比如处理侯氏制碱法时,对于氯化钠和碳酸氢铵混合液这一部分,会问学生我们可以把他们看成是几种粒子,四种,几种物质也是四种。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对于电解质物质的处理就从化学式完成了到离子的转化过程,为后续的学习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化学的知识点特别琐碎,物质的性质又很多,所以很多学生感觉很吃力。就拿方程式来说,课改以后方程式集中又多,而且方程式死记硬背下来根本就不得分。所以我们采取的原则是多考,多批减少一些非智力因素失分情况。另外我个人觉得还是应该加强学生对方程式的理解,所以我一般讲方程式都是让学生有根可寻,根据出题的思路去讲解方程式,然后再让学生去记忆。比如说对于钠,镁,铝,硅这四种元素在参与反应出氢气的情况,建议学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情况去记忆。再比如记忆铝离子,氢氧化铝,偏铝酸根之间的方程式时,我是让学生先记住三者间的比例关系,再利用电荷守恒,缺元素补水的的原则去记忆。通过平时教学的连续性,给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4.联系高考,有的放矢
我们学校校长总说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很注重对一线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我们学校每年都有教师的业务考试。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还给每位教师配备了近三年的各省的高考试题。所以老师们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身在高三的各位老师,更是恪尽职守,精益求精。
5.发挥集体智慧优势,向集体备课要效率
我们学校每周的星期三下午第八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我们的集体备课每次都有一个主讲人,总结上周教学情况,探讨规定下周的教学计划,细化到每一课时的具体内容,平行班讲到什么程度,重点班讲到什么程度,每周都有记录。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选取最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
6.勤考勤练,及时纠错
学生的成绩绝对不是完全凭借教师讲出来的,主要还是练出来的。学生的作业我们的老师基本上做到了全批全改,讲解的时候很有针对性。另外我们这届高三的学生,段里有统一的安排,每天下午的第八节课,都进行考试,每天一科。虽然考试的时间不长,只有四十分钟,但是我们的老师非常的认真,事先给学生认真选题,自制答题卡,有的时候当天有晚自习的老师,利用间食的时间进行批改,保证在第一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
7.树立信心,快乐学习
这两年的高考试题中,我的感觉是大题的难度有所下降。但是我们的学生还是感觉很难,没有信心。所以导致一些学生大题根本就不做,大题在高考中占了58分,这个分值可不算小。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一般都是在晚自习的时候集中地讲解一些大题,引导学生去做,虽然刚开始比较累,也比较难,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我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我所教的平行班每班都有一些同学现在大题做的比较像样,其他同学在他们的带动下,答题也能答出三成。虽然做的慢点,但是孩子们也比较开心,他们觉得还是很有希望,自信心建立起来了,经常在晚课下课的时候听到他们说,化学晚课怎么这么快。我也经常告诉我的学生们,一轮复习就是在积累知识点,以你们的基础不要想见到分,但是只要你们跟老师的思路走,我会把题中的答案都给你们,你们把他背好,二轮的时候我们再见分。
8.何为取舍,有则才会舍
我们学校在高三的一轮复习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计算题,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可能是学的越久的科目差的就越多吧。记得就是前两天我们做的一道元素的基本性质题,很简单,但是全班没几个对的。等我一讲,他们都后悔不已,还说自己会。然后我就很诧异,我问他们你们当时错哪了呢?他们说老师我们一看到数,就直接跳过了,而这道题跟这个数一点都没关系。其实我个人的观点是以我们学校学生的基础,复杂的计算题是可以直接跳过的,在高考的理综卷上他们也没时间答。关键是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应该舍弃的,他们应该如何去舍。以前的时候我也说过学生,你把哪道哪道题舍了,把会的答了,不也应该得高一点的分数吗。但是我回想我在教师业务考试的时候,取舍题的时候都是大致知道那个空需要的时间长还是短。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学生知道吗?所以我们的学生虽然差,但是我并不经常往下删题,但凡学生能听懂的题我一般是不会删掉的,可能有些题讲了他们下次也做不上来,但是可以帮助他们把握考试的节奏,知道哪些题可舍,那些题不可舍。
9.化学实验,重视创新
实验是化学的根本,而且也是学生容易失分的题目,近几年高考实验题比较重视学生实验的细节问题,试题从浅入深,从课本到创新。一轮复习中我们主要是 按章节认真复习课本实验,弄清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基础的实验知识。对于学生不太熟悉的实验仪器,可以把相应的实验仪器展示给学生看看,比如球形干燥管,三颈瓶等,这样创设一个实验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实验意境,就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加深记忆,还避免了老师讲实验的枯燥性和学生死记硬背后所带来的答不准和答不对的后果。这样一旦遇到开放性的实验题,就可以合理的迁移知识正确的解决问题。
上述内容是我们一轮复习的一些想法和做法,随着复习的深入,我们还要适时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适当的进行调整。有不足之处,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策略
齐市第五十一中学
陈长玉
第三篇: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策略
高三一轮复习,因学生基础不牢,夹生饭太多,经常是重复高一高二的故事。怎样才能做到夯实基础,筑牢根基,厚积薄发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复习的指导思想
近几年的高考,集中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求能”的特点,进一步深化能力立意,重基础,出活题,考素质,考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坚持贯彻落实“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创新”的总体指导思想。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第一轮重点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复习,目标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学生要掌握好复习课本重要例习题所蕴含的物理思想方法。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学习的重心要放在“三基”,千万不要脱离这个目标;其次复习要求学生跟着老师或者略超前于老师的进度(成绩好的同学应该有两条复习路线,一条是跟着老师走,另外一条是自己制定的复习计划)。最后在复习中一定要提高效率即掌握好90%以上的知识点。
二、复习的原则
1.夯实基础
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及物理中一些隐含的知识点,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点。近些年来,我们都看到了高考的改革方向和力度,那就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因此,复习过程要严格按照考纲要求,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应用。
2.立足教材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应以课本为主,同时借助资料,要把各节知识点进行整理,各章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图表,填空等形式,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几条线。
课本是高考试题的源头,基础知识是能力提高的根本.高考试题年年有变,但考题就来源于课本的原题或变式题,没有偏题、怪题,试题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体现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复习中我们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注意挖掘课本习题的复习功能,加强知识点覆盖的同时注意知识的综合,以《考试说明》为根本,弄清高考知识点及其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重视基本方法的训练.通过一轮复习,做到基本概念、基本题型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3.以学生为主
不重视物理的阅读理解和物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这是很多学生的不良习惯。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仔细阅读题目,规范解题格式,主动对知识、方法进行归纳、概括、总结等,力争培养出学生会做,能得满分的良好习惯。课上不仅要听懂更重要的要理解好,所谓理解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要把他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在头脑中,应该存下老师讲解的这一段知识和解答的这一道题,他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当你遇到新问题、新试题的时候,你应该拿着这个规律去面对它,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把老师讲解的东西很自然地、流畅地用在你的解题里,这就是所谓通过理解,通过顿悟来学习物理。那么高中物理百分之六七十的成分是要靠着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的。
三、注重反思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走向理性思维。
高中毕业班的学生,解的题目并不少,但是不少的学生实际水平的提高却较为缓慢,应变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教师的解题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只其然的地步,缺乏知其所以然的精辟分析和画龙点睛的点拨和总结,对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在方法上进行解题反思的指导;另一方面,多数学生课后解题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追求量的积累,缺乏解题反思的习惯,因而对解题过程的认识仍处于感性阶段,没有促成质的转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进行反思教学,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引向理性。
(1)反思一题多解,领会发散思想。由于每位学生思维的角度、方式、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学生的解答往往呈多样化,这时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并通过反思加以提炼,以领悟各学科思想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题多解”是培养思维多样性的一种重要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同种解法的展开、比较、反思,能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对该学科的思想方法有不同程度的领悟,从而提高了高三学生的复习效率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反思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一题多变”是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一题多变的提问主要在习题课中进行。在物理学科中通过模型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相互转换等变式,一题多变的系列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发散,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还能将形似神不似的题目并列在一起比较,求同存异,还能培养学生条件转换,设问置疑、探究因果、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也能避免学生盲目做大量的练习而效果差的现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反思多题归一,感悟物理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因为学生掌握了整个高中物理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及基本的解题方法,所以在对问题的解决中往往会从多个角度加以思考,呈现思维的发散性,放开无法收拢理顺现象。为引导思维的收敛,在复习时,要将很多例题有目的串联起来,编成一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对多题一解进行反思,可提高学生的化归能力,使零碎的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会解题的通则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敏感性和思维的系统性,感悟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大大增强解题策略的选择与判断。?
总之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既要注意构建巩固每个知识板快及他们的联系,同时也应该注处理好“源”与“本”的联系,例、习题的安排应源于课本并高于课本,由点串线,由线组面,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另一方面,在复习中应紧密和把基本知识和生活背景、社会现实,特别是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常用常新,提高复习的效率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转化后进生
(1)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2)做好复习和总结,要求学生做到:当天学的东西
做好及时的复习,学完一个单元后做好单元小结;对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形成自己的错题库,分析错误原因并独立写出正确答案;对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要重点复习,而对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要及时问同学或老师,直到弄懂为止,绝不欠债.(3)科学训练,引导学生“不以做题多少论英雄”.重要的不在于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要在准确把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科学地做一定量的练习,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4)实施分层教学,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对不同方法的进一步探索,完善认知结构,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点是有价值的,从而达到师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目的.(5)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实验证明,问题,特别是精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提高兴致.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不仅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中。
第四篇: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策略
高三的政治复习一般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构建知识体系,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策略
一、要以课本为主 建构体系
无论是应付单科考试,还是综合考试,都要以本为本,全面理解与掌握政治学科的三门课知识,以致于灵活应用,进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要求回归课本,通览全书,整合相关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比如说“经济效益”这一知识点,它自身包括含义、内容、表示公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途径,同时还要找到它与价值规律、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交易的原则、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正当竞争手段等经济学知识点的联系;还要进一步扩展到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另外还要联系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等内容,从而全面理解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的真正内涵。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2010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第二轮复习,但时间有限,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每进行完一个阶段,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这一个阶段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在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作为高三学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第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游刃有余,轻松制胜。
高考冲刺阶段政治复习策略
第一、重视对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以不变应万变。如果对某个知识点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全,一旦考到就很难得到高分,对于考点的理解,必须抓住概念“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第二、学会对重点知识的整合和重组,真正做到融合贯通。例如,要正确回答“如何看待农产品价格变动带动市场物价的变动”,必须对导致商品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都有所了解,包括商品的价值、供求关系、货币本身的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政策、营销策略、消费心理等。
第三、注重政治概念的敏锐性。近几年的高考政治往往迎着社会热点上,以现实问题为载体,设置一些新情景、新材料、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立意问题,所以,必须对热点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高考复习政治复习六大建议
一、基本指导思想
要以课本为主。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我建议:以每两课为一个阶段,复习完两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两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考生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五、时间安排
由于各学校情况不一样,所以考生的时间安排要和本学校的教学进度相吻合。下面仅以我们学校的时间安排为例给出建议,希望考生能举一反三,合理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第一轮复习时间总体控制一般在两个半月,而政治常识相对于高三应届生而言比较陌生,所以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习。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哪一部分相对薄弱,就要投入的时间长一些。可以在跟随老师同步复习的同时加大自己弱势部分的复习。找出每天中自己记忆力比较好的时间段记一些比较难记的东西,找出自己理解力比较强的时间段做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难的部分的试题。但是要注意量,不可能花所有的课外时间去学习政治,毕竟还有其他功课,所以要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比如今天有政治课,那么今天的课外时间就适当少分一点时间给政治,只需把课堂上老师讲的消化一下就可以了;如果今天没有政治课,那就多分一些时间给政治,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可以预习下一节要讲的内容,也可以单独找一些试题做一下以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
六、心态调整
作为高三应届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第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作为高三复读生要注意课本的复习,只不过要首先总结一下,自己考试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做到对症下药,在平时就要做到有重点的训练。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做游余,轻松制胜。
第五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
高考的考生们,第一轮总复习已经开始了!地理一轮复习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
侧重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抓住图表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建议考生将对图表的复习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譬如等值线图就在历次高考中多次出现。考生不妨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
二是统计图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
通过本轮复习,考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只有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等题型训练,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训练答题规范
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考生要格外注意解题技巧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考生要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
关注热点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不妨从现在就开始。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北京绿色奥运、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问题、伊朗朝鲜核问题,等等。
对这些是世界和我国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考生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做专题式“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
地理高三复习的七种方法
一、回忆式自我检测法
在复习中,常常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老师安排学生自己看书,往往学生就是把教材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结果,考试中考查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比如“宇宙空间的特点为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大部分学生却总是选择错误的选项。这说明学生看书后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在看完每一章节后,合上书本,仔细回顾一下,所看过的主要内容,自我检测,如果不大清楚,则需要再次查阅。并且,地理知识点多的这一特点也需要学生有一个好的知识点检测方式。
二、比较法
比如,在复习天气系统时,我们可以把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图形、符号、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等做比较;复习气候类型时,可以把各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点做比较;复习区域地理时候,可以把岛国英国和日本的一系列地理特征做比较。还有,把东南亚、非洲、中美洲的热带作物做比较。总之,只要善于挖掘,总会发现有许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过各项特征的比较,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比较对象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
三、图像图形记忆法
在地理这门学科中,地图是大量地理信息的载体。并且,地图是非常形象化和直观化的地理知识。我们通过地理图像图形,可以很好的掌握许多的地理知识点。比如,亚洲季风包括很多的知识点,但我们只需要记住亚洲季风的冬夏季风两幅图,就很容易的掌握冬夏季风的各自成因、源地、风向、性质、影响地区等。地质构造对于许多同学来说也是个难点,特别是背斜和向斜,实际上一幅褶皱示意图就能解决两者概念问题。还有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也可以通过一幅“马鞍型”图来掌握。图形记忆能够很好的简化地理知识点,减少我们的记忆强度。
四、总结归纳法
在复习过程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地理知识更具价值。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总结归纳常常采取的方式是绘制知识结构图。比如,高一上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知识点可以归纳成如下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五、口诀法
在地理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如果把许多地理规律总结简化成一些简单的口诀,会使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简化。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描述极点俯视图中南北半球自转方向,可以总结为“北逆南顺”;概括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的流向可以用“夏顺冬逆”;可以用“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来总结等值线图中弯曲部位与两侧数值的高低差别。
六、疑难知识点摘录法
在考试中,会发现许多学生都会错在一些难记忆的知识点上,并且这种错误反复出现。那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难记的重要知识点及相应图表专门摘录在笔记本上,时常查阅,反复熟悉。常见的,比如,冬春小麦的种植和收割季节,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简图,有关两分两至日的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对比,此外,在区域地理中需要摘录的知识点更多,这需要学生自己在平时及时的整理归纳。
七、配套专题练习法
许多学生在复习中总是一味埋头看书,记忆知识点,不愿意做题,结果每次考试都很不理想。复习中通过各种方法掌握知识点,最终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能够解答问题。实际上,做题是巩固和检测所复习知识点的一种最好方式。在每复习一个考点之后进行相应的专题训练,运用刚复习到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复习巩固了知识点,又培养了解题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并且这种解题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
高三地理的五种题型
1、区位条件分析型解答题
题型: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评价地理事物的区位条件。
2、分布规律应用型解答题
题型:利用太阳辐射分布推导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的应用、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运用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析地理现象、利用洋流分布规律解释地理问题、结合版块分布解释地理问题。
3、区域综合分析型解答题
题型: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地球的基础知识、以区域为基础考查地理分布规律、通过区域资料考查区域特征、对比两地区域特征的异同、分析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基本技能型解答题
题型:以地图为载体考查地图基本要素、以图表为载体考查统计和计算、设计研究性情境考查实践技能。
5、与现实问题综合的解答题
题型:提供新材料考查循环经济、创设新情境考查人口城市化、探讨区域环境以及整治措施、考查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结合当地热点问题考查,例如北京道路交通拥堵问题。